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念珠菌血症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新药rezafungin药理作用及临床评价研究进展
1
作者 顾晓彤 孙雪林 郑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69-472,共4页
全球真菌感染日益严重,成为人类最难控制的疾病之一,造成巨大公共卫生负担。以念珠菌为主的真菌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侵入性和全身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2023年3月2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新型棘白菌素抗真菌药物rezafungin... 全球真菌感染日益严重,成为人类最难控制的疾病之一,造成巨大公共卫生负担。以念珠菌为主的真菌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侵入性和全身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2023年3月2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新型棘白菌素抗真菌药物rezafungin上市,用于治疗念珠菌血症与侵袭性念珠菌病,临床研究显示本品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本文就其药理作用、临床评价、安全性及用法用量等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白菌素 rezafungin 念珠菌血症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药理作用 临床评价 安全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小悦 黄顺伟 +2 位作者 江智毅 沈利汉 蔡立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2-944,I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60只,经CTX预处理后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混悬液,制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乌司他丁低剂量组(n=20)和乌司他丁高剂...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60只,经CTX预处理后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混悬液,制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乌司他丁低剂量组(n=20)和乌司他丁高剂量组(n=20).对照组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低剂量组给予抗真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1×104 U/kg治疗,高剂量组给予抗真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5×104 U/kg治疗,观察三组7天生存率、血胆红素、肝酶学和肝脏病理.结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制作成功.高剂量组7天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vs 30%,P=0.01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第7天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小鼠第7天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小鼠第7天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第7天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肝窦充血较对照组减轻,电镜下第7天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线粒体完整性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剂量乌司他丁可以改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7天生存率,并减轻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所致肝损伤,可能与保持肝脏线粒体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乌司他丁 肝损伤 生存率
下载PDF
北京某医院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靖娴 邵冬华 +3 位作者 郭莉娜 刘静 徐英春 梁国威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359-363,370,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某医院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和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医院4年间(2012—2013年,2016—2017年)临床分离的126株侵袭性念珠菌菌株,对菌种构成进行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7种抗真菌... 目的调查北京某医院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和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医院4年间(2012—2013年,2016—2017年)临床分离的126株侵袭性念珠菌菌株,对菌种构成进行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7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分析。结果126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比例最高,占38.10%,非白念株菌以光滑念珠菌比例最高(30.95%),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8.25%)和近平滑念珠菌(11.11%)。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的敏感率(野生型率)接近100%。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10.26%和30.43%)和伏立康唑(48.72%和26.09%)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非野生型率),但对两性霉素B和棘白菌素类药物的敏感率(野生型率)>92%。结论我院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非白念珠菌的分离率已高达61.90%。两性霉素B和棘白菌素类可用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经验治疗,对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应谨慎使用唑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菌株分布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校正定植指数在肿瘤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抢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夏睿 王东浩 +3 位作者 李丁 张鹏 杨洋 刘坤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77-78,共2页
目的评估校正定植指数(CCI)在肿瘤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抢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外科重症医学科150例患者分为2组,CCI组出现脓毒症及CCI≥0.4时抢先抗念珠菌治疗,无脓毒症和(或)CCI<0.4时不用药,如出现病情不稳定补救... 目的评估校正定植指数(CCI)在肿瘤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抢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外科重症医学科150例患者分为2组,CCI组出现脓毒症及CCI≥0.4时抢先抗念珠菌治疗,无脓毒症和(或)CCI<0.4时不用药,如出现病情不稳定补救性抗念珠菌治疗。对照组据临床指南常规治疗。结果 CCI组起始抗念珠菌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并无补救性治疗情况,抗真菌治疗费用无明显差异。菌株分布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葡萄牙念珠菌。长期激素用药史与肠内营养难以开展为念珠菌重度定植高危因素。结论肿瘤重症术后患者ICI高危因素多,采用CCI结合临床表现进行抢先治疗可把握治疗时机,安全且不增加抗真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校正定植指数
下载PDF
NLR、PLR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致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
5
作者 刘建军 王泽田 +1 位作者 翟勋凯 唐建国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3期1380-1386,共7页
目的:探究淋巴细胞计数和外周血炎症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脓毒症中的变化以及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和预防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 目的:探究淋巴细胞计数和外周血炎症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脓毒症中的变化以及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和预防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综合ICU诊断重症脓毒症2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患者27例,非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患者200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常规参数以及G试验水平,计算NLR以及PLR值,检测IL-6,IL-8和TNF-α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外周血炎症细胞比值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COX分析影响侵袭性念珠菌感染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与非ICI组相比,ICI组患者、G实验、NLR以及PLR明显升高(P 【0.05),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和G试验 ≥ 52.60ng/L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密切相关。NLR诊断ICI的敏感性为62.2%,特异性为86.5%;PLR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86.5%;G试验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92.7%。年龄、糖尿病、APCCHE II评分、腹腔感染、NLR、PLR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是影响IC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 = 2.685、3.627、1.691、2.153、2.967、2.067、1.82);多因素COX分析显示,NLR、PLR和淋巴细胞计数是影响IC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2.632、3.956、3.0163,P 【0.05),ICI患者27 d死亡12例(44.4%),存活15例。与预后良好者比较,预后不良者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NLR和PL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外周血参数中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值(NLR, PLR)显著降低,作为一种源于全血细胞参数的炎症指标,对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外周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的流行病学和治疗进展
6
作者 李秋 《益寿宝典》 2020年第26期190-190,共1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导致患者发病以及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免疫力较为低下的人群,其中首要致病菌为念珠菌。 念珠菌能够入侵患者皮下组织、黏膜、器官,甚至在血液之中传播,对于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方式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包括...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导致患者发病以及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免疫力较为低下的人群,其中首要致病菌为念珠菌。 念珠菌能够入侵患者皮下组织、黏膜、器官,甚至在血液之中传播,对于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方式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包括多烯类、唑类、棘白菌素类、嘧啶类等,上述药物具备不同的治疗效果。 文章将就上述药物讨论侵袭性念珠菌的流行病学与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免疫力低下 流行病学 治疗进展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的流行病学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琳 王慧 刘宁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5-529,共5页
随着器官移植等现代医学手段的大量开展、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人类寿命的延长,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在此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高,已成为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致死的直接原因。念珠... 随着器官移植等现代医学手段的大量开展、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人类寿命的延长,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在此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高,已成为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致死的直接原因。念珠菌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首要致病真菌,它可侵入人体皮下组织、黏膜和全身各组织、器官,进而在血液中播散。念珠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念珠菌血症和深部念珠菌病,常预后不佳。目前,针对免疫力低下人群侵袭性念珠菌(invasive Candida,IC)感染的治疗方法仍以抗真菌感染为主,药物治疗是有效途径之一。临床常规抗真菌药物包括多烯类、唑类和棘白菌素类。其中,棘白菌素类是治疗IC的首选药物。然而,现有的治疗手段未能改善IC感染患者的预后,长期使用所致的耐药现象频发。目前可用的抗真菌药物数量极其有限。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药物联合治疗、辅助免疫治疗、光动力治疗和激光治疗等为治疗IC感染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就免疫力低下人群容易出现的IC感染的流行病学和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深入讨论了国内外IC感染在重症住院患者、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新生儿、老年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主要致病念珠菌的菌种分布,以及新的研究方案的治疗潜力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力低下人群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流行病学 念珠菌感染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小悦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5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经CTX预处理后腹腔注射白念珠菌混悬液,制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乌司他丁低剂量组(n=20)和乌司他丁高...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经CTX预处理后腹腔注射白念珠菌混悬液,制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乌司他丁低剂量组(n=20)和乌司他丁高剂量组(n=20)。对照组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低剂量组给予抗真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1×104U/kg)治疗,高剂量组给予抗真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5×104 U/kg)治疗,观察3组第7天生存率、第7天线粒体生成指标、第7天氮化应激指标和第7天肝脏病理。结果高剂量组第7天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vs 30%,P=0.011),第7天高剂量组PGC-1αm RNA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第7天高剂量组氮化应激指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光镜下第7天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肝窦充血较对照组减轻。结论高剂量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氮化应激保护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促进肝细胞线粒体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乌司他丁 线粒体 氮化应激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帅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调查,抽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恶性肿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无感染患者一般资料,对有差异项采用Logistic回...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调查,抽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恶性肿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无感染患者一般资料,对有差异项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住院时间、肿瘤远处转移、抗真菌治疗、延迟抗体腔置管(≥2根)、中性粒细胞减少均是导致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以证实。结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占据较高比例,临床需要高度重视,应当根据临床影响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勇 谭志伟 +1 位作者 黄文达 辛款强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念珠菌评分(CS)≥2.0的108患者分为多部位定植(MC)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组和非定植非感染(NCNI)组,分析比较三...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念珠菌评分(CS)≥2.0的108患者分为多部位定植(MC)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组和非定植非感染(NCNI)组,分析比较三组CS评分、1,3-β-D葡聚糖水平;使用ROC曲线确定最佳检验临界值。结果:IC组与MC组及NCNI组C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C组CS评分高于MC组及NCNI组:而MC组与NCN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 h内1,3-β-D葡聚糖检测,三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h和48 h检测,IC组与MC组及NCNI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C组与NCN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3-β-D葡聚糖检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24 h 0.952、48 h 0.96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1.8 pg/mL和20.6 pg/mL。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可用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高危患者的筛查,具有早期辅助诊断、指导合理治疗干预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β-D葡聚糖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早期诊断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侵袭性念珠菌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阎香言 王志贤 +1 位作者 张傲 白雪秋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侵袭性念珠菌病为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病,其预后差、致死率极高。目前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培养镜检和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法耗时长、易污染、敏感性低;分子生物学检测...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侵袭性念珠菌病为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病,其预后差、致死率极高。目前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培养镜检和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法耗时长、易污染、敏感性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二代测序、T2 Candida、PCR技术等,该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对临床早期精准诊疗念珠菌感染有一定意义。该文总结了侵袭性念珠菌病现状及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真菌 PCR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早产儿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药学实践四例
12
作者 张献 冯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33-36,共4页
早产儿是侵袭性念珠菌病高危群体。本文介绍药师参与的4例侵袭性念珠菌病早产儿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协助医师遴选抗真菌药物,确定早产儿剂量,预判疗程,识别ADR,及时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药师成功干预3例患儿的治疗方... 早产儿是侵袭性念珠菌病高危群体。本文介绍药师参与的4例侵袭性念珠菌病早产儿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协助医师遴选抗真菌药物,确定早产儿剂量,预判疗程,识别ADR,及时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药师成功干预3例患儿的治疗方案,患儿转归良好,1例患儿转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霉素B脂质体 早产儿 药学服务
原文传递
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在重症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抢先治疗中的应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东浩 高心晶 +5 位作者 魏路清 夏睿 孙亮 李青 彭民 秦英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25-528,共4页
目的评价运用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CCI)对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高危重症患者进行抗念珠菌抢先治疗的有效性,并获取念珠菌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10月1日-2009年4月30日天津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急性... 目的评价运用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CCI)对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高危重症患者进行抗念珠菌抢先治疗的有效性,并获取念珠菌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10月1日-2009年4月30日天津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0分以上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CCI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CCI进行监测。对照组依据临床医师经验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CCI组临床出现脓毒症且CCI≥0.4者立即给予抗念珠菌治疗,CCI〈0.4者则不予抗念珠菌治疗;如临床症状加重甚至生命体征不稳定,则进行补救性抗念珠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APACHEⅡ评分及脓毒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I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8例和50例发生脓毒症,自发生脓毒症起至临床应用抗念珠菌药物所需时间分别为(0.94±0.67)d,(3.75±3.62)d(P〈0.05);CCI≥0.4(57例)与CCI〈0.4(53例)两者间ICU内停留时间[分别为(15.34±6.63)d,(7.24土3.75)d]、不能建立肠内营养支持率(分别为64.9%,43.4%)也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而APACHEⅡ评分、需要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等脏器支持治疗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110例患者575株念珠菌多部位定植菌种分布显示,白色念珠菌仍占较大比例(59.3%),热带念珠菌占10.8%,其他依次为光滑念珠菌、罗伦特隐球菌、克柔念珠菌。结论运用CCI可增加对ICU内ICI实施抢先治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可获得患者ICI菌种流行病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 抢先治疗
原文传递
棘白菌素类对比非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的治愈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颖 关焯梅 黄婷婷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32期3038-3041,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棘白菌素类对比非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的治愈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有关棘白菌素类... 目的:系统评价棘白菌素类对比非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的治愈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有关棘白菌素类对比非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后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合计2 1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4,95%CI(1.11,1.62),P=0.002]。结论: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血症疗效较好。由于纳入研究较少,该结论有待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血症 META分析 棘白菌素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小悦 黄顺伟 +2 位作者 陈娟 江智毅 管向东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经CTX预处理后腹腔注射白念珠菌混悬液,制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低剂量组(n=20)和高剂量组(n=20)。对照组...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经CTX预处理后腹腔注射白念珠菌混悬液,制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低剂量组(n=20)和高剂量组(n=20)。对照组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低剂量组给予抗真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1×104U/kg)治疗,高剂量组给予抗真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5×104U/kg)治疗,观察3组7 d生存率、肝组织细胞因子和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制作成功。高剂量组第7天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vs30%,P=0.01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第7天肝组织IL-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第7天小鼠CD4+/CD8+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乌司他丁可以改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小鼠7 d生存率,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降低免疫抑制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乌司他丁 有效
原文传递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现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扈东营 姜伟伟 +6 位作者 李航 王会伟 陈显振 方文捷 张蕾 潘炜华 廖万清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0年第5期323-328,共6页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iasis,IC)是临床较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诊疗费用高等特点。白念珠菌虽然仍是IC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感染发生率正逐步上升,且存在引起暴发的潜在威胁。临...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iasis,IC)是临床较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诊疗费用高等特点。白念珠菌虽然仍是IC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感染发生率正逐步上升,且存在引起暴发的潜在威胁。临床常用的系统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三唑类、多烯类及棘白菌素类等,其中棘白菌素类是目前治疗IC的首选药物。随着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念珠菌属的耐药性日趋严重,“超级真菌”耳念珠菌等新病原体不断涌现。上述抗真菌药物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IC患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本文主要对IC的流行病学现状、治疗及新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IC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流行病学 抗真菌药物 耐药
原文传递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超 史强 王晓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9-66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9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 目的系统评价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9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5项RCT纳入分析,包括1 190例患儿,试验组598例,对照组592例。试验组患者使用的药物包括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照组患者使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治疗的整体有效性存在统计学差异[76. 95%(454/590)比72. 09%(421/584),OR=1. 45,95%CI:1. 10~1. 90,P=0. 008]。亚组分析显示,卡泊芬净[68. 07%(81/119)比61. 04%(47/77),OR=2. 07,95%CI:1. 04~4. 13,P=0. 04]和米卡芬净[79. 19%(373/471)比73. 77%(374/507),OR=1. 35,95%CI:1. 01~1. 82,P=0. 05]在整体有效性上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在经验治疗亚组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整体有效性存在显著性差异[77. 04%(406/527)比72. 41%(378/522),OR=1. 45,95%CI:1. 08~1. 94,P=0. 01]。安全性结局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治疗后因ADR停药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2. 34%(4/171)比9. 49%(13/137),OR=0. 24,95%CI:0. 08~0. 73,P=0. 01]。亚组分析显示,卡泊芬净在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上与对照组存在有效性差异[31. 93%(38/119)比38. 55%(32/83),OR=0. 45,95%CI:0. 21~0. 94,P=0. 03]。结论根据目前相关研究,棘白菌素类在儿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氟康唑和/或两性霉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白菌素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儿童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多通道分子信标聚合酶链反应在新生儿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雨 曾慧慧 +3 位作者 温春玲 蔡晓沂 赵娜 李兴旺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5期382-388,共7页
目的初步建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常见念珠菌的多通道分子信标荧光聚合酶链反应(MQ-PCR)检测体系,实现新生儿IFI病原体的早期检出,并探讨患儿不同部位念珠菌检出率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 目的初步建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常见念珠菌的多通道分子信标荧光聚合酶链反应(MQ-PCR)检测体系,实现新生儿IFI病原体的早期检出,并探讨患儿不同部位念珠菌检出率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34例临床诊断为脓毒败血症并疑似IFI新生儿的血液、深部痰液和咽拭子标本;常规行血培养及微生物鉴定,并应用MQPCR体系对3类标本进行念珠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和检测时长。结果本研究MQPCR体系检测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检出下限均为50 FU/ml,线性检测范围为5×10^1~1×10^5 CFU/ml,且MQ-PCR体系所检出细菌与其他14种常见致病性细菌或DNA序列同源性较高的真菌无交叉反应。9例(9/34、26.5%)患儿经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确定为IFI;此9例IFI患儿同一血液样本、自身不同部位(深部痰液、咽拭子)样本行MQ-PCR均检出念珠菌阳性,且检出菌种与血培养完全一致。比较血标本两种方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血培养法为26.5%(9/34),MQ-PCR为32.4%(1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P=0.5)。血培养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26.5%)和相应的自身不同部位标本MQ-PCR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中咽拭子、深部痰液和血标本中念珠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2%(14/34)、32.4%(11/34)和32.4%(11/34)。MQ-PCR检测血液、深部痰液和咽拭子标本时长分别为3.5(3.2,3.9)h、3.1(2.9,3.2)h和2.7(2.5,2.9)h,较血培养时长[94.0(78,105.8)h]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P=0.008,Z=-2.5、P=0.013,Z=-2.7、P=0.008)。结论对IFI新生儿多部位标本应用MQ-PCR检测念珠菌,较血培养具备高符合率及快速检出的优点,利于新生儿念珠菌定植及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多通道分子信标PCR 早期预警
原文传递
Sap2与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仇萌 邹先彪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1期52-54,共3页
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是白念珠菌生存所需的毒力因子,与白念珠菌的生存发展及致病性密切相关。通过深入研究Sap2的毒力作用和对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致病机制,可为... 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是白念珠菌生存所需的毒力因子,与白念珠菌的生存发展及致病性密切相关。通过深入研究Sap2的毒力作用和对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致病机制,可为以后抗体研制及治疗方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2 侵袭念珠菌感染 致病机制
下载PDF
T细胞亚群对非粒细胞缺乏重症脓毒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文 王郝 +4 位作者 崔娜 张佳慧 白广旭 陈剑威 隆云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68-975,共8页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对非粒细胞缺乏重症脓毒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非粒细胞缺乏重症脓毒症患者377例,其中ICI患者34例,非...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对非粒细胞缺乏重症脓毒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非粒细胞缺乏重症脓毒症患者377例,其中ICI患者34例,非ICI患者343例。脓毒症诊断24 h内取血检测CD8+T细胞、CD28+CD8+T细胞等细胞比例,测血IgA、IgM、IgG、补体C 3、补体C 4及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免疫学指标对ICI诊断的意义及预后价值。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ICI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结果:377例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17.0(13.0,21.0)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11.0(8.0,13.0)分,28 d病死率27.6%(104/377)。CD8+T细胞计数≤177个/μl、CD28+CD8+T细胞计数≤81个/μl、G试验≥88.20 ng/L与ICI诊断密切相关[曲线下面积(AUC)0.793,95%CI 0.749~0.833,P<0.0001;AUC 0.892,95%CI 0.856~0.921,P<0.0001;AUC 0.761,95%CI 0.715~0.803,P<0.0001]。CD28+CD8+T细胞计数诊断ICI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1.34%;CD8+T细胞计数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62.39%;G试验敏感度为88.24%,特异度为63.5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8+T细胞计数≤139个/μl(OR=7.463,95%CI 1.300~42.831,P=0.024)和CD28+CD8+T细胞计数≤52个/μl(OR=57.494,95%CI 3.986~829.359,P=0.003)是影响IC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D8+T细胞计数≤139个/μl(P=0.0159)或CD28+CD8+T细胞计数≤52个/μl(P=0.0001)的ICI患者28 d病死率更高(11/16,11/12)。结论:CD28+CD8+T细胞计数在非粒细胞缺乏重症脓毒症患者ICI早期显著降低,与ICI诊断和预后密切相关,具有临床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