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瑞英 靳建军 +1 位作者 欧阳松云 孙培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了解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I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以及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性疾病学会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2002年的定义及我国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分级... 目的了解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I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以及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性疾病学会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2002年的定义及我国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分级诊断标准,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诊断的54例IA患者(其中确诊9例,临床诊断30例,拟诊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缺乏组24例,其中20例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30例,11例为接受激素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热、胸闷、咳嗽、胸痛、咯血为常见症状。胸部CT显示节段性肺实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多见,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则以多发结节阴影为主。结节或实变影内空洞形成较晕轮征、新月征更常见。IA总病死率达72.2%,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高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组(83.3%比58.3%,P=0.042)。预后因素分析表明,继发中枢神经系统IA及延迟诊断与预后有关。结论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IA并非少见,病死率高,接受激素治疗的COPD患者是发生IA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非中粒细胞缺乏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曲霉病诊断价值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史利宁 李芳秋 +3 位作者 邵海枫 王立魁 王卫萍 黄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Platelia Aspergillus EIA法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对侵袭性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回顾性地将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排除IA,并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是否接受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分为:... 目的回顾性分析Platelia Aspergillus EIA法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对侵袭性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回顾性地将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排除IA,并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是否接受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分为:恶性血液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HSCT)组(A组),使用了影响免疫功能药物但非恶性血液病及HSCT患者组(B组),非恶性血液病及HSCT且未使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的患者组(C组),分析GM实验在各组患者中的以及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781例患者,最终确诊8例,临床诊断33例,拟诊189例,排除IA551例。230例不能排除真菌感染的患者中160例GM阳性,阳性率69.6%,其中确诊6例,临床诊断24例,拟诊130例。GM实验总的敏感性、特异性、NPV分别为73.2%、81.7%、97.6%。在不同类型的患者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差异,A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88.4%,B组为81.2%、81.4%,C组为45.5%、78.7%;不同类型的患者GM试验结果吸光率指数(AI)的中位数分别为A组2.78,B组1.82,C组0.585;A组、B组与C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AI值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5)。至少68.0%真菌培养阳性患者GM阳性时间早于培养阳性2~11d。结论Platelia Aspergillus EIA法检测GM对IA高危患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及HSCT患者、使用了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的其他患者有早期诊断价值,连续监测患者的GM水平,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进展程度、对治疗的反应性及预后;但在非血液病且未使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的患者中其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A法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曲霉病
下载PDF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动态监测与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病抗真菌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萧晨路 韩立中 +1 位作者 倪语星 郭晓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alactomannan,GM)检测结果在成人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D)抗真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在肺部曲霉感染的高危血液病患者,每周2-3次检测血清GM。按照欧洲癌症/真菌病研究组的研究和治... 目的 分析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alactomannan,GM)检测结果在成人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D)抗真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在肺部曲霉感染的高危血液病患者,每周2-3次检测血清GM。按照欧洲癌症/真菌病研究组的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MS)规定的定义对侵袭性曲霉病(IA)进行分组。结果 82例患者中确诊IA1例,临床诊断IA28例,拟诊的IFD23例,排除IFD30例。以确诊和临床诊断作为阳性病例计算GM检测的灵敏度为79.3%(23/29),以拟诊和无IFD作为阴性病例计算,试验特异度为83.0%(44/53),阳性预测值为79.3%(23/29),阴性预测值为88.0%(44/50)。本组82例患者在中位数为19.7(9-26)d开始采取预防性氟康唑治疗。GM阳性值出现时间比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或胸部X线检查(CXR)提前4-14 d。结论 血液科高危患者血清GM每周检测2-3次,GM试验出现阳性比HRCT和CXR阳性报告提前4-14 d,GM升高与曲霉侵袭量有关。GM结果可作为侵袭性曲霉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治疗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 抗真菌治疗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小红 肖喻 曹先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6,共5页
近二十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侵袭性操作、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导致临床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风险随之增加。深部真菌感染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曲霉菌感染比例仅次于假丝酵母菌,位居第二位... 近二十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侵袭性操作、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导致临床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风险随之增加。深部真菌感染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曲霉菌感染比例仅次于假丝酵母菌,位居第二位。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aspergillosis,IA)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截至目前,尚未有完善的标准指南用来防治IA,环境因素、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等危险因素可以增加IA的发病风险,因此,分析引起IA的相关危险因素尤为重要。本文从IA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面进行以下综述,旨在为控制IA的发生提供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抗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GliT抗体对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史利宁 陆静芬 +2 位作者 马春芳 孔倩倩 李芳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抗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GliT(TRG)抗体的ELISA法,评价其对侵袭性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42例、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34例、血培养为其他真菌或细菌的非IA患者155例及体检健康者200例... 目的建立检测抗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GliT(TRG)抗体的ELISA法,评价其对侵袭性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42例、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34例、血培养为其他真菌或细菌的非IA患者155例及体检健康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重组TRG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血清抗TRG抗体的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抗TRG抗体水平,并与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比较。建立兔IA模型观察抗TRG抗体产生的情况。结果 ELISA法检测抗TRG抗体的cut off值为0.514。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抗TRG抗体A值为0.827(0.571,1.234),抗TRG抗体阳性率为81.0%(34/42);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抗TRG抗体A值为0.445(0.250,0.924),阳性率为41.2%(14/34)。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组血清抗TRG抗体水平高于健康人+非IA患者对照组[0.191(0.134,0.293)],U分别为2 669.5、855,P均<0.01。对于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抗TRG抗体ELISA检测法的敏感性高于GM试验(81.0%vs 52.3%,χ2=6.72,P<0.01);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GM试验的敏感性高于抗TRG抗体ELISA检测法(85.3%vs 41.2%,χ2=6.72,P<0.01)。2者联合检测,可使诊断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的敏感性分别提高至88.1%(37/42)和91.2%(31/34)。血清抗TRG抗体在IA初期阶段持续升高,抗真菌治疗有效后,抗TRG抗体水平逐渐降至正常。兔IA模型显示感染烟曲霉1周后即出现抗TRG抗体,且抗体滴度快速增高。结论抗TRG抗体是辅助诊断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症IA患者的潜在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GliT 粒细胞缺乏症 非中粒细胞缺乏症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患者Toll样受体4基因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晨 徐小勇 +4 位作者 谢浩 孙辉明 陈菲 方明 赵蓓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4-948,共5页
目的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家族是最重要的病原识别受体,动物实验发现TLR4-/-小鼠更容易感染曲霉。文中探讨我国汉族人群TLR4基因编码区变异情况以及该基因变异与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家族是最重要的病原识别受体,动物实验发现TLR4-/-小鼠更容易感染曲霉。文中探讨我国汉族人群TLR4基因编码区变异情况以及该基因变异与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确诊为IA的25例住院患者设为IA组,其中男性17例,平均年龄(52.4±12.3)岁,有基础疾病12例、无基础疾病的13例;健康体检者103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0例,平均年龄(56.0±17.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汉族人群。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提取外周血中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TLR4基因编码区序列后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 Gen Bank中的TLR4编码序列进行比对,并分析基因突变引起的氨基酸改变以及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比较IA组与对照组TLR4基因突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共发现2个突变点,分别为219 C>G和1420 C>T,均为错义突变。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219 C>G突变导致TLR4识别病原体的功能区改变,TLR4 1420 C>T未引起结构域改变。IA组TLR4的突变频率为8%(2/25),2例TLR4基因突变的患者均无基础疾病;对照组未发现突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IA患者存在TLR4基因编码区错义突变(219C>G与1420C>T),该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机体对IA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TOLL样受体4 基因测序 基因变异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发病情况及诊治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立青 郝晓柯 苏明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65-166,171,共3页
侵袭性曲霉病是免疫抑制患者感染条件致病真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随着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加,侵袭性曲霉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初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且现有的抗真菌药抗菌谱窄、毒性大,患者... 侵袭性曲霉病是免疫抑制患者感染条件致病真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随着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加,侵袭性曲霉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初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且现有的抗真菌药抗菌谱窄、毒性大,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急需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来改善这一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非培养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现状 被引量:4
8
作者 史利宁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328-1332,共5页
在恶性血液病、异体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等高危人群中,侵袭性曲霉病(IA)的早期诊断很重要,因为未能诊断IA或诊断延迟将导致死亡率增高。IA传统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低,以及IA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新方法的发展。这些... 在恶性血液病、异体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等高危人群中,侵袭性曲霉病(IA)的早期诊断很重要,因为未能诊断IA或诊断延迟将导致死亡率增高。IA传统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低,以及IA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新方法的发展。这些方法包括抗原的检测如检测血清中的半乳甘露聚糖(GM)和真菌-β1,3-葡聚糖等,以及不同的分子方法(PCR法)。GM检测已商业化,但仍需大规模评价,尤其是在儿童。已发展了不同的PCR方法,针对不同的基因区域,包括各种扩增子的检测方法。这些分子方法就敏感性和特异性而言有很高的潜力,但可行性变化很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标准化。总之,新的非培养诊断法的优点是非侵入性、简单、快速、敏感。因此,它们可能有助于IA的早期诊断,减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并监测抗真菌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诊断方法
下载PDF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瑞英 欧阳松云 +1 位作者 靳建军 孙培宗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5期48-50,共3页
目的了解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根据EORTC/MSG2002年制定的定义及我国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分级诊断标准,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断... 目的了解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根据EORTC/MSG2002年制定的定义及我国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分级诊断标准,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断的54例侵袭性曲霉病分为:确诊8例,临床诊断31例,拟诊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缺乏组24例,其中20例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30例,主要是接受激素治疗的COPD患者(36·7%)。发热、胸闷、咳嗽、胸痛、咯血为常见症状。胸部CT显示节段性肺实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多见,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则以多发结节阴影为主。结节或实变影内空洞形成较晕轮征、新月征更常见。IA总体病死率达72·2%,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高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组(83·3%vs58·3%,P=0·042)。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表明,肺外播散与预后有关。结论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IA并非少见,接受激素治疗的COPD患者是发生IA的主要危险因素。前者病死率高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非中粒细胞缺乏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兔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军 沈永年 +2 位作者 吕桂霞 陈伟 刘维达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49-451,共3页
目的构建侵袭性曲霉病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气管切开、气管内接种构建侵袭性曲霉病兔模型。结果烟曲霉侵袭性感染发生在接种1周内,而其生存期超过2周。结论成功构建了侵袭性曲霉病兔模型,它是研究侵袭性曲霉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评估新型... 目的构建侵袭性曲霉病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气管切开、气管内接种构建侵袭性曲霉病兔模型。结果烟曲霉侵袭性感染发生在接种1周内,而其生存期超过2周。结论成功构建了侵袭性曲霉病兔模型,它是研究侵袭性曲霉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评估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发现烟曲霉的毒力因子以及评价新的诊断方法等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的快速诊断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利宁 陈勇 邵海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50-453,共4页
侵袭性曲霉病(IA)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较高,但早期诊断困难,且治疗方法有限。探索能在全血、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乃至呼出气体中早期检出的新的生物标志物,相应的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或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良,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侵袭性曲霉病(IA)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较高,但早期诊断困难,且治疗方法有限。探索能在全血、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乃至呼出气体中早期检出的新的生物标志物,相应的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或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良,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检测血清中曲霉细胞壁抗原如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和(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DG]的方法应用最广泛,但各有其局限性,诊断价值还不确定。BALF中GM的检测与血清相比,其敏感性更高。检测DNA的PCR方法缺乏标准化和实验室间认可,存在污染可能性,其应用价值仍需多中心评估。质谱法是可应用于快速鉴定真菌的新方法,但参考图谱数据库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组织病理检查和真菌培养仍很重要,但这些新的诊断方法将会逐步代替传统诊断方法,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快速诊断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志荣 廖万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在侵袭性曲霉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冰 应春妹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1-514,共4页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侵袭性曲霉病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剑磊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54-56,共3页
曲霉(Aspergillu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一种腐生菌及正常人体皮肤黏膜的常驻真菌。曲霉孢子较小,直径2-3μm,可以在空气中漂浮,并且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曲霉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所以曲霉感染主要发生在肺部。根据发病部位、... 曲霉(Aspergillu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一种腐生菌及正常人体皮肤黏膜的常驻真菌。曲霉孢子较小,直径2-3μm,可以在空气中漂浮,并且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曲霉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所以曲霉感染主要发生在肺部。根据发病部位、菌落定植或侵袭,以及宿主的免疫状态可以将曲霉感染分为以下3类:①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②曲霉瘤;③侵袭性曲霉病(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临床诊断 曲霉感染 皮肤黏膜 正常人体 部位 曲霉 免疫状态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诊断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健 张春阳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诊断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1 3)-β—D葡聚糖试验
下载PDF
曲霉检验方法对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楠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 乳胶凝集法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大鼠生化指标的改变及烟曲霉分生孢子致病力研究
17
作者 徐赤宇 温海 +4 位作者 吴建华 仇芸 陈江汉 徐红 赵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 :观察原发侵袭性曲霉大鼠生化指标的改变 ,探讨烟曲霉分生孢子致病性与其表面小棘状层的密切关系。 方法 :6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非免疫抑制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接种含或不含胰酶的孢子悬液 ;免疫... 目的 :观察原发侵袭性曲霉大鼠生化指标的改变 ,探讨烟曲霉分生孢子致病性与其表面小棘状层的密切关系。 方法 :6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非免疫抑制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接种含或不含胰酶的孢子悬液 ;免疫抑制组先注射环磷酰胺和醋酸可的松 ,余处理同非免疫抑制组。观察所有大鼠病理学改变 ,通过内眦静脉采血生化分析、组织器官研磨涂片以及肾脏印模等观察免疫抑制大鼠分生孢子的致病力及菌落生长情况。 结果 :非免疫抑制组无明显病理学改变。免疫抑制对照组病理学损伤较实验组严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免疫抑制对照大鼠的肾脏印模、血液培养、肺组织可观察到的烟曲霉多于实验组。血清 TBIL 和 DBIL 在感染后 8h有一过性升高 ,血清 AL P、GGT、TP和 Alb无显著改变 ,L DH、L DH1、CK、CK- MB在 2 h后即有明显升高 ,8~ 2 4 h达到最高峰 ,为对照组的 3~ 6倍 ,4 8~ 72 h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 :在烟曲霉感染过程中 ,细胞免疫有很重要的作用。用蛋白质破坏性试剂可除去刺猬毛样小棘状层 ,经过胰酶预处理的烟曲霉分生孢子所引起的原发侵袭性曲霉病大鼠病理与其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生化指标 曲霉分生孢子
下载PDF
静脉注射伊曲康唑防治兔侵袭性曲霉病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王莉 郝飞 +3 位作者 钟白玉 邓军 王鲁 叶庆佾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评价静脉滴注伊曲康唑防治兔侵袭性曲霉病的价值。方法 :建立免疫抑制兔侵袭性曲霉病 (IA)模型 ,动物接种烟曲霉孢子后 (治疗实验 )或前 (预防实验 )静脉滴注伊曲康唑 (15mg·kg-1·d-1)进行治疗或预防 ,以两性霉素B(1mg&... 目的 :评价静脉滴注伊曲康唑防治兔侵袭性曲霉病的价值。方法 :建立免疫抑制兔侵袭性曲霉病 (IA)模型 ,动物接种烟曲霉孢子后 (治疗实验 )或前 (预防实验 )静脉滴注伊曲康唑 (15mg·kg-1·d-1)进行治疗或预防 ,以两性霉素B(1mg·kg-1·d-1)和氟康唑 (2 0mg·kg-1·d-1)为对照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连续采集的兔血清标本中的半乳甘露聚糖(GM) ,结合累积病死率、动物组织真菌负荷量对治疗和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未治疗对照组相比 ,静脉滴注伊曲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均能降低血清GM含量和组织真菌负荷量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氟康唑组无显著降低血清GM含量和动物组织真菌负荷量。预防性静脉滴注伊曲康唑组其血清GM含量和组织真菌负荷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静脉滴注伊曲康唑有显著防治兔I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曲霉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侵袭性曲霉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高露娟 余进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1期59-64,共6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被用于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研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由于技术操作多种多样,尚未统一,该技术仍未正式列入诊断标准。近年来,随着研究增加,对该技术操作的标准化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从技... 实时荧光定量PCR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被用于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研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由于技术操作多种多样,尚未统一,该技术仍未正式列入诊断标准。近年来,随着研究增加,对该技术操作的标准化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从技术问题,包括标本种类、DNA提取方式、靶序列的选择、国际标准化研究进程以及该技术在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价值和应用两个层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标准化 应用
下载PDF
侵袭性曲霉病诊治现状
20
作者 张婴元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诊断 治疗 抗真菌 预后 伏立康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