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内皮和抗炎的丹参酮ⅡA洗脱支架涂层研究
1
作者 杨梦毅 黄楠 +5 位作者 熊开琴 杜泽煜 马青 徐佳乐 汪川哲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2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球囊扩张实验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对涂层表面的亲疏水性、化学成分及结构、涂层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TS涂层药物释放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实验初步评价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评估TS涂层对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炎症行为及表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进一步探索涂层抗血栓形成效果。结果WCA、FTIR、SEM和UV-Vis等检测结果证实了TS洗脱支架的成功制备,涂层中TS在体外能够保持28 d持续释放;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T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比为30%的涂层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促进ECs及抑制SMCs增殖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调节巨噬细胞的炎症行为;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的效果。结论制备的TS洗脱支架具有选择性促进内皮增殖,抑制平滑肌增生、调控炎症的作用,以及优异的抗血栓形成能力,能够为病变血管修复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药物洗脱支架 促内皮 抗炎 抗血栓 血管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人脐静脉血管平滑肌促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体外实验研究
2
作者 阮秋蓉 瞿智玲 邓仲端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贴块法培养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 ;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培养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 (SMC CM)刺激培养的内皮细胞 ,一步凝固法检测内皮... 目的 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贴块法培养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 ;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培养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 (SMC CM)刺激培养的内皮细胞 ,一步凝固法检测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活性 ;Northernblot检测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mRNA表达 ;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MC CM中IL 1α、IL 1β、TNF α和VEGF的含量。结果 SMC CM使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强 ,作用 6h增至最高 ,最高增强约 38倍 ;SMC CM使内皮细胞组织因子mRNA表达显著增强 ;SMC CM中的组织因子诱导剂不耐热 ,且并非IL 1α、IL 1β、TNF α和VEGF等已知的组织因子诱导剂。结论 血管平滑肌细胞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 ,提示体内增生的平滑肌细胞 ,如动脉再狭窄新内膜中的平滑肌细胞可能诱导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及表达组织因子 ,在局部血栓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血管平滑肌 促内皮细胞组织因子 表达 血管内皮细胞 活化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土槿皮乙酸抑制血管生成及VEGF诱导的促内皮细胞生存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文福 李美红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土槿皮乙酸 抑制 血管生成 VEGF 诱导 促内皮细胞生存作用
下载PDF
黄芪、当归及其组方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2
4
作者 雷燕 高倩 +1 位作者 李悦山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3-756,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及其组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 ,HUVEC)为模型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SABC法检测血...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及其组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 ,HUVEC)为模型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SABC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 ,对黄芪、当归及其组方的促HUVEC增殖作用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 :黄芪、当归单用或合用均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 ,增加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的数目 ,尤以复方作用明显 (P <0 0 5或P <0 0 0 1)。同时 ,各给药组均能上调VEGF的表达 ,而对照组VEGF仅有微弱表达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黄芪、当归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DNA合成的作用 ,两药配伍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 ,提示在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组方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研究
下载PDF
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尚师 李素芝 +7 位作者 高钰琪 黄学文 陈彬 郑必海 左锋 王宇亮 杨定周 何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42例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和40例高原健康者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内皮生...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42例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和40例高原健康者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促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超声心动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的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比较发现,高原心脏病组HGF、VEGF、bFGF及ET-1、PDGF、FGF血液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心改变及肺动脉高压,其右房(上下径,横径)、右室流出道、右室前后径、右室前壁厚度、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等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HGF、VEGF、bFGF及ET-1、PDGF、FGF与其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较高原健康者明显增强,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高原心脏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高原心脏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周围神经损伤
6
作者 刘恒 曹瑞治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78-1180,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继发性损伤 神经生化异常 VEGF
下载PDF
钛表面PAMAM-BVLD/TPS修饰层构建及TPS浓度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7
作者 郝港桐 陈俊英 +2 位作者 李莉 张鼎 翁亚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1,共9页
目的在钛表面构建BVLD/TPS修饰层,并研究TPS浓度对其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优TPS浓度。方法将树枝状分子(PAMAM)接到钛表面,借助其端部氨基基团,将抗凝分子BVLD、促内皮功能分子TPSLEQRTVYAK肽(TPS)引入,构建出PAMAM-BVLD/... 目的在钛表面构建BVLD/TPS修饰层,并研究TPS浓度对其表面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优TPS浓度。方法将树枝状分子(PAMAM)接到钛表面,借助其端部氨基基团,将抗凝分子BVLD、促内皮功能分子TPSLEQRTVYAK肽(TPS)引入,构建出PAMAM-BVLD/TPS修饰层,重点研究TPS浓度对构建层生物相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免疫荧光染色、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水接触角测量等对修饰层形貌、结构、表面亲疏水性等进行表征;使用酸性橙、Micro-BCA对Ti表面修饰层的活性基团进行测试。采用血小板粘附与激活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评价血液组分与修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半体内循环试验评价修饰层与全血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修饰层,修饰层表面血小板粘附数量和激活程度均明显降低,其中TPS浓度为3 mol/L时,激活程度较低。APTT时间显著延长,其中修饰层APTT为37 s左右,相比对照组延长10 s左右。细胞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与Ti表面相比,修饰层表面ECs粘附数量和增殖活性均增加,其中TPS浓度为3、5 mol/L时,内皮细胞生长情况最好,半体内循环试验结果表明,修饰层能够显著抑制血栓的形成。结论在钛表面成功构建了BVLD/TPS修饰层,并初步探索出TPS的最优浓度,即当TPS浓度为3mol/L时,其血液相容性以及细胞学评价良好,可以用于钛表面生物修饰层的研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比伐卢定 促内皮 抗凝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毅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3期150-152,共3页
支架内再狭窄是困扰冠心病介入治疗长期疗效的难点问题,近年来药物涂层支架研究的迅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本文对药物涂层支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再狭窄 药物涂层支架 抗血栓涂层 抗炎症涂层 雷帕霉素 紫杉醇 血管肽素 促内皮生长涂层
下载PDF
鼻咽癌TNM分期的PET/CT表现与血清VEGF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熊正平 张阳德 +2 位作者 谢爱民 梁赵玉 何庆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TNM分期的PET/CT表现与血清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46例鼻咽癌患者首次放疗前行PET/CT检查的资料,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VEGF的表达,并分析T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PET/CT表现与... 目的探讨鼻咽癌TNM分期的PET/CT表现与血清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46例鼻咽癌患者首次放疗前行PET/CT检查的资料,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VEGF的表达,并分析T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PET/CT表现与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46例中,经PET/CT分析T1期11例、T2期9例、T3期18例、T4期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2例,咽后外侧淋巴结转移5例。M0期37例,M1期9例。鼻咽癌的血清VEGF表达的水平为(502.63±22.06)ng/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期血清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为(527.61±7.11)ng/l,与非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6,P<0.05);远处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为(522.00±1.54)ng/l,与非远处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0,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有较高的血清VEGF表达;VEGF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发生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VEGF的表达水平随着TNM分期升高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期 转移 淋巴结
下载PDF
VEGF选择性剪切的调控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泽武 秦君芳 倪虹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血管生成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学过程,它可以促进机体中的血液供应量增加。它是当前癌症治疗的重要的靶向位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对血管生成起重要调控作用的一类效应因子,对它的靶向控制可以治疗癌症等疾病。它包括... 血管生成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学过程,它可以促进机体中的血液供应量增加。它是当前癌症治疗的重要的靶向位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对血管生成起重要调控作用的一类效应因子,对它的靶向控制可以治疗癌症等疾病。它包括2种相拮抗作用的亚类,促血管生成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xxx)和抗血管生成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xxxb)。它们的成员和临床效果正逐渐被人们研究证实,本综述论述了VEGF的2类相反功能的亚类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特性,选择性剪切的调控通路和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癌症治疗
下载PDF
HIF-1α对大鼠创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启财 张赛 孙中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提高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水平对大鼠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步探索。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TBI组、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 目的提高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水平对大鼠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步探索。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TBI组、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PHD)抑制剂组,TBI组和PHD抑制剂组均采用皮质撞击致伤法构建模型;TBI完成3d后每组大鼠随机取10只,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HIF-1α及其下游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1m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记忆功能,取海马组织,检测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蛋白。结果大鼠TBI术后3dTBI组与sham组相比HIF-1α、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表达水平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HD抑制剂组与TBI组相比HIF-1α、VEGF、EPO表达水平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鼠TBI术后1mTBI组与sham组相比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组织中淀粉样蛋白β1-42(β-amyloid peptide1-42,Aβ1-42)、tau含量明显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HD抑制剂组与TBI组相比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组织中Aβ1-42、tau含量明显减少(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HIF-1α的表达水平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预后,提高大鼠记忆水平,减少TBI大鼠的海马组织中Aβ1-42和tau的含量,减少大鼠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为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低氧诱导因子-1Α 认知功能障碍 淀粉样蛋白β1-42 TAU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通塞脉片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荣明 卞慧敏 +1 位作者 杨能华 陈庆宇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0-111,共2页
目的:研究通塞脉片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大鼠分为5组,40只结扎右下肢肢动脉制作缺血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以复方丹参片灌胃,通塞脉片高、低剂量组分别以不... 目的:研究通塞脉片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大鼠分为5组,40只结扎右下肢肢动脉制作缺血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以复方丹参片灌胃,通塞脉片高、低剂量组分别以不同浓度通塞脉片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双下肢皮肤温度差值,测定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作大鼠后肢动脉造影。结果:通塞脉片能够改善肢体缺血症状;促进缺血组织VEGF表达,并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及侧支血管的新生;动脉造影显示各治疗组侧支较模型组明显增多,以通塞脉片高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通塞脉片通过促进大鼠缺血肢体的血管新生、建立侧支循环,从而改善肢体缺血对肢体的损伤,其作用机理与提高VEG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塞脉片 缺血 侧支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动物实验 大鼠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8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志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均外用他卡西醇软膏,2次/d;0.05%他扎罗汀凝胶,每日1次,睡前外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均外用他卡西醇软膏,2次/d;0.05%他扎罗汀凝胶,每日1次,睡前外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片30 mg,每日3次。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血管内皮生成素(VEGF)、白介素-18(IL-18)水平及皮肤干燥、瘙痒、红斑、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51.72%,总有效率94.83%;对照组基本痊愈率37.93%,总有效率82.76%。两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VEGF,IL-18治疗前后两组组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血清TNF-α,VEGF,IL-18的水平,使银屑病患者免疫调节趋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雷公藤多苷片 他扎罗汀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1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