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促生菌配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滩涂稻田盐分变化、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蛟 陈澎军 +2 位作者 崔士友 韩继军 龙锡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8,共9页
为了探明促生菌和生长调节剂对滩涂稻田盐分变化、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于2020年6—11月,在江苏南通沿海滩涂地区布置水稻种植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促生菌浸种处理,包括清水(CK)、如东促生菌(RD)和宁波促生菌(NB)浸种,... 为了探明促生菌和生长调节剂对滩涂稻田盐分变化、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于2020年6—11月,在江苏南通沿海滩涂地区布置水稻种植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促生菌浸种处理,包括清水(CK)、如东促生菌(RD)和宁波促生菌(NB)浸种,副区为生长调节剂喷施处理,包括喷施清水(W)、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T1)和复硝酚钠(T2)。结果表明,种稻过程中灌溉水盐度变化幅度为0.78~1.12 g·kg^(-1),CK、RD和NB处理水稻生长期间土壤盐分变化幅度为1.11~1.87 g·kg^(-1)。水稻产量在RD和NB下较CK分别增加了4.65%和1.83%;在T1和T2下较W分别增加了5.50%和1.05%;RD-T1下水稻产量较CK-W增加效果最好,达到11.66%(P<0.05),且每穗粒数和实粒数分别增加了13.45%和13.85%(P<0.05)。与CK相比,RD稻米糙米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对穗长、每穗粒数、实粒数和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促生菌对水稻千粒重具有显著影响,生长调节剂和促生菌仅对水稻千粒重具有显著互作效应。可见,促生菌结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滩涂水稻增产具有明显效果,且生长调节剂主要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实粒数,促生菌主要改善了滩涂水稻千粒重。本研究结果为探索适宜的农艺管理措施以达到滩涂水稻增产目的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变化 滩涂水稻 促生菌 长调节剂
下载PDF
盐逆境下促生菌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张蛟 龙锡恩 +3 位作者 崔士友 韩继军 陈澎军 缪源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探明盐逆境下不同促生菌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和滩涂实地水稻试验相结合展开研究,其中滩涂实地试验设置不加菌处理(CK)、如东促生菌处理(RD)和宁波促生菌处理(NB)等3个促生菌试验处理,盆栽试验设置... 为探明盐逆境下不同促生菌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和滩涂实地水稻试验相结合展开研究,其中滩涂实地试验设置不加菌处理(CK)、如东促生菌处理(RD)和宁波促生菌处理(NB)等3个促生菌试验处理,盆栽试验设置2个因素试验,包括2个盐分水平(S0,0 g/kg;S1,1.5 g/kg)和3个促生菌处理(CK、RD和NB),调查分析水稻生长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测定稻米品质和土壤基本性质。盆栽试验发现,S1下RD和NB的盆栽水稻茎蘖数动态增长速率相比CK均有一定程度的加快,且水稻达到分蘖盛期的时间比CK早7~10 d;在S1下CK、RD和NB处理水稻株高动态增长和水稻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均具有相似的动态生长规律。滩涂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滩涂盐逆境下RD处理的水稻产量、每穗粒数和实粒数分别增加了6.60%、6.39%和8.60%。与CK相比,滩涂实地试验中RD和NB处理下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双因素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下盐分处理对水稻产量、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盐分和促生菌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互作效应。可见,促生菌对缓解盐逆境下水稻茎蘖动态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且如东地区的促生菌处理对南通沿海滩涂水稻具有积极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水稻 水稻分蘖 促生菌 滩涂改良 水稻产量
下载PDF
玉米根际多功能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提升效果
3
作者 常泸尹 王中华 +6 位作者 李凤敏 高梓源 张辉红 王祎 李芳 韩燕来 姜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2,共12页
【目的】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生产区主要实行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模式。砂质潮土是广泛分布于黄淮海地区的土壤,属性和衍生障碍较多,包括结构性较差、蓄水保肥能力较弱等。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综合实现作物产量提升和品... 【目的】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生产区主要实行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模式。砂质潮土是广泛分布于黄淮海地区的土壤,属性和衍生障碍较多,包括结构性较差、蓄水保肥能力较弱等。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综合实现作物产量提升和品质优化,筛选了一株多功能促生菌,并在该轮作体系验证其广谱促生效应。【方法】从玉米根际砂质潮土中筛选多功能促生菌,测定其产吲哚乙酸(IAA)、溶有机磷、解钾能力。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其种属进行鉴定。摇瓶条件下探究其产IAA的最适条件,通过玉米盆栽验证其促生能力,通过冬小麦-夏玉米大田试验验证其在轮作体系中的广谱性增产效果。【结果】(1)试验筛选得到一株命名为YM3的多功能根际促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产IAA能力达到59.21 mg/L、解有机磷能力达到0.72 mg/L、解钾能力达到18.56 mg/L。当装液量为25 mL/250 mL,pH 6-8范围内,分别以麦芽糖、蛋白胨为碳、氮源时,YM3产IAA能力最佳。(2)玉米盆栽试验结果可见,与接种灭活菌相比,接种YM3菌水剂的土壤IAA、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5.00%、48.66%、20.00%。玉米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枝数分别显著增加67.95%、59.21%、51.13%、71.34%、92.06%。玉米植株的鲜重、株高、相对叶绿素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显著提高了39.86%、23.51%、18.27%、17.68%、52.26%和36.53%。(3)小麦玉米轮作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接种YM3菌剂的小麦大田土壤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显著增加了9.08%、13.78%、16.66%,增产率达到42.18%。玉米大田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9.18%和15.95%,增产率达到13.22%。【结论】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YM3菌株兼具产IAA、溶有机磷、解钾功能,在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中适应性强,广谱性强,能够提升砂质潮土土壤肥力,提高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IAA 溶磷解钾 小麦玉米轮作 产量
下载PDF
促生菌种组合提高玉米根际土壤有益微生物基因丰度及促生效应研究
4
作者 张文丽 万雨欣 +3 位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陈文晶 胡云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05,共12页
【目的】微生物肥料一般需要采用复合菌种提高有益菌在作物根际的定殖和促生效果。我们对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的26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玉米根际菌株进行复配,并研究复合菌株在土壤中的有益作用及其促生效果。【方法】按照功能共构建了4组... 【目的】微生物肥料一般需要采用复合菌种提高有益菌在作物根际的定殖和促生效果。我们对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的26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玉米根际菌株进行复配,并研究复合菌株在土壤中的有益作用及其促生效果。【方法】按照功能共构建了4组合成菌群:C1,将铁载体分泌量最高的解磷菌、解钾菌、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各1株进行组合;C2,将吲哚乙酸(IAA)分泌量最高的解磷菌、解钾菌、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各1株进行组合;C3,每个菌属选择1株综合促生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组合;C4,由C1与C2所有菌株组合。用以上4组菌群在灭菌土壤和未灭菌土壤上分别进行玉米接种菌剂和土壤浇灌菌剂盆栽试验,包括无菌剂对照在内共10个处理,灭菌土壤处理分别记为MCK、MC1、MC2、MC3、MC4,未灭菌土壤处理分别记为WCK、WC1、WC2、WC3和WC4。玉米接菌试验是将初生胚根长1~2 cm的玉米种子浸泡在菌群悬浮液中1 h,然后种植在灭菌土壤和未灭菌土壤中,9天后测定株高、鲜重、根长、根尖数和分叉数。土壤浇灌试验采用种子发芽方法,将种子播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每5天浇灌1次菌悬液,待玉米生长15天后,收集玉米根际土壤用于宏基因组学测序,揭示菌群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促生机制。【结果】4个复合菌剂相比,C4表现出最好的综合促生能力。玉米接种C4后,幼苗株高、地上鲜重、根鲜重、根长、根尖数和分叉数在灭菌组中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8.97%、46.00%、59.99%、61.99%、62.27%和46.70%,在未灭菌组中分别提高了27.49%、25.86%、50.13%、40.11%、62.26%和82.55%。复合菌群C4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有益菌属Pseudomonas、Klebsiella、Duganella、Cellvibrio、Pantoea、Pseudoxanthomonas的丰度,在浇灌菌群C4的玉米根际土壤中,有益菌属Enterobacter和Klebsiella的注释丰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菌群C4提高了根际土壤中磷和氮的转运、IAA的合成、铁载体的转运与调控系统和碳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的丰度,部分丰度上升的功能基因的微生物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有益微生物的菌属丰度与功能基因丰度呈正相关,同时在ugqB、phnW的基因集中注释到了菌群C4的成员Klebsiella。【结论】菌群C4改变了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组成,提高了有益菌属丰度,富集了促生相关功能基因,具备微生物复合菌肥开发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肥料 机制 植物根际促生菌 合成 玉米
下载PDF
植物促生菌暹罗芽孢杆菌37402-1的功能特性及对大蒜的促生效果
5
作者 张亚楠 王凯望 +5 位作者 牛邦彦 王丽 张梦琦 陈云云 王纪忠 高淼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大蒜(Allium sativum L.)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主产地连作障碍严重,其种植生产的持续性受到制约。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且对环境友好。研制高效防控大蒜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肥料对我国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 大蒜(Allium sativum L.)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主产地连作障碍严重,其种植生产的持续性受到制约。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且对环境友好。研制高效防控大蒜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肥料对我国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生态学和现实意义。以实验室前期从山东省金乡县连作大蒜根部分离的细菌为供试菌株,筛选获得对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尖刀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ACCC37402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ACCC36464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37402-1。菌株37402-1的PGPR功能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对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ACCC37402和ACCC36464的抑菌率分别为52.70%和37.98%;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具有水解蛋白能力、产铁载体能力、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温室盆栽试验显示,接种暹罗芽孢杆菌37402-1菌悬液能够促进大蒜幼苗的生长。田间试验表明,接种暹罗芽孢杆菌37402-1菌剂使大蒜增产12.78%,并改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蔗糖酶和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菌株暹罗芽孢杆菌37402-1兼具多种功能特性,对大蒜根腐病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同时可以显著促进大蒜幼苗生长,并可在大田条件下促进大蒜的单产,有望开发成为高效的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植物根际促生菌 暹罗芽孢杆 抗病
下载PDF
耐乙草胺促生菌筛选及其对玉米幼苗的促生效应
6
作者 张凤麟 黄宁 +4 位作者 李雷 陈伟东 季欣悦 包英哲 王鸿斌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分离筛选具有耐乙草胺特性的促生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可为推进多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乙草胺的改良培养基筛选出具有高耐乙草胺能力的菌株,测试其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促生作用,并通... 分离筛选具有耐乙草胺特性的促生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可为推进多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乙草胺的改良培养基筛选出具有高耐乙草胺能力的菌株,测试其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促生作用,并通过促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可行性。结果表明:菌株JL7与JL16为高耐乙草胺且具有较强促生能力的根际促生菌,两株菌对乙草胺的最大抗性浓度达700 mg·L^(-1)。JL7的溶磷能力高达223.21 mg·L^(-1),产IAA(吲哚乙酸)量达82.40 mg·L^(-1)。经鉴定JL7菌株为肠杆菌属(Enterbacter sp.),JL16菌株为醋菌属(Acetobacter sp.)。促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施入JL7与JL16菌株72 h后发芽率分别较对照提高9.42、3.84个百分点,且JL16菌株对芽长与根长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较对照增加52.53%、23.22%。盆栽试验中,JL7与JL16的添加对株高、茎粗、根直径、根长等植株形态指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并证实菌株JL7、JL16在土壤中仍对乙草胺具有耐受性。两种耐乙草胺菌株在促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为后期微生物改良土壤和开发新型微生物肥料提供了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抗性 作用 根际促生菌 筛选 玉米幼苗
下载PDF
植物根际促生菌F13的筛选、鉴定及对豆角促生、抗病的效果
7
作者 梁卫驱 胡珊 +7 位作者 黄皓 郑伟才 喻孟君 陈彦 陈淑慰 徐匆 罗华建 刘孝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为获得具有药肥双效的多功能植物根际促生菌,从葡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同时具有溶磷解钾功能的菌株F13。该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比对,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经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F13对8种植... 为获得具有药肥双效的多功能植物根际促生菌,从葡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同时具有溶磷解钾功能的菌株F13。该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比对,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经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F13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为63.26%~81.53%。田间应用中发现,菌株F13发酵液灌根处理对豆角(Vigna unguiculata subsp.sesquipedalis(L.)Verdc.)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实验组在株高、叶片数、茎粗方面分别高于对照组26.7%、24.4%、11.9%,产量高于对照组39.68%;在植株吸收磷、钾元素方面分别高于对照组11.5%、46.8%;在豆角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方面分别高于对照组22.15%、55.55%。此外,菌株F13对豆角白粉病的相对防效达71.92%。因此,菌株F13是一株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药肥双效植物根际促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作用 拮抗作用
下载PDF
耐盐促生菌提高盐胁迫下植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潘宇 刘围 +2 位作者 孟俊 宋天顺 谢婧婧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土壤盐渍化是全世界面临的环境难题之一,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而施用耐盐促生菌能够快速、高效提高植物的生长量,改善盐渍土壤的性质。介绍了耐盐促生菌的种类,从其促生机制、提高植物耐盐机制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盐胁迫下耐盐促生菌... 土壤盐渍化是全世界面临的环境难题之一,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而施用耐盐促生菌能够快速、高效提高植物的生长量,改善盐渍土壤的性质。介绍了耐盐促生菌的种类,从其促生机制、提高植物耐盐机制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盐胁迫下耐盐促生菌在不同植物中的应用。今后还需加强对耐盐促生菌的筛选、载体固定化以及与土著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耐盐促生菌进一步的大规模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耐盐促生菌 植物 盐胁迫
下载PDF
耐盐植物促生菌W-1鉴定及其对红豆草耐盐性的影响
9
作者 高志伟 魏明 +2 位作者 于祖隆 伍国强 魏俊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27,共11页
【目的】为获得耐盐植物促生菌,从甘肃景泰一处盐碱地中的植物根系中分离出多株耐盐菌,其中部分耐盐菌具有明显的植物促生特性。【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选取1株耐盐菌W-1和盐敏感植物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为试验材料,对菌... 【目的】为获得耐盐植物促生菌,从甘肃景泰一处盐碱地中的植物根系中分离出多株耐盐菌,其中部分耐盐菌具有明显的植物促生特性。【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选取1株耐盐菌W-1和盐敏感植物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为试验材料,对菌株W-1的物种分类、耐盐、耐酸碱能力和植物促生特性进行检测,并探究其对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红豆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耐盐菌W-1为革兰氏阳性菌、产芽孢、无荚膜、有鞭毛,16S rDNA测序及比对结果显示,菌株W-1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菌株W-1对NaCl最高耐受度为13%,pH耐受范围为4.5-8.5。菌株W-1具有溶磷、解钾、固氮、产铁载体、产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脱氨酶活性等多种植物促生功能。接种菌株W-1可显著提高红豆草的干重、鲜重,促进其根系生长。在100和150 mmol/L NaCl胁迫下,接种W-1可显著增加红豆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过氧化氢含量以及叶片黄化率和死亡率,减缓盐胁迫对红豆草生长的不利影响。【结论】W-1是一株具有耐盐、耐酸碱的优良植物促生菌,可增强豆科牧草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促生菌 吲哚-3-乙酸 固氮 溶磷 ACC脱氨酶 盐胁迫
下载PDF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药用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焦松林(综述) 欧阳湖 +2 位作者 刘浪 祝钲洋 周东海(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316-320,共5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定殖于植物根际的有益细菌,其能通过多重促生效应改善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降低生产中化肥和农药长期施用引发的负面影响。该文从PGPR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药用植物的...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定殖于植物根际的有益细菌,其能通过多重促生效应改善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降低生产中化肥和农药长期施用引发的负面影响。该文从PGPR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药用植物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药用植物 抗逆性 综述
下载PDF
荒漠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对青贮玉米幼苗的促生效应
11
作者 王佳玮 谭澳平 +5 位作者 刘建利 唐万鹏 易嘉敏 郭淼 孙碧雯 孙至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1,共12页
选取实验室前期分离所得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其进行形成生物膜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以及溶磷和解钾能力测定,选取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共筛选出16株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其中BW2-6、MC35、B... 选取实验室前期分离所得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其进行形成生物膜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以及溶磷和解钾能力测定,选取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共筛选出16株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其中BW2-6、MC35、BW35、HS1-1和SHM2在活体试验中促生效果较优。菌株BW2-6对青贮玉米幼苗的株高、基茎粗、地上部干质量、根鲜质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相对含水量、比根长和全株鲜质量促生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81.00%、54.70%、156.79%、163.27%、107.35%、131.18%、175.12%、44.96%、74.48%和190.69%;菌株SHM2对地上部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促生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37.85%和72.96%;菌株BW35对平均叶面积促生效果最佳,约为对照的2.33倍;对照组根冠比均高于处理组,处理组中菌株BW35根冠比最高,相比对照降低了10.18%,菌株BW2-6根冠比最低,相比对照降低了51.93%,不同菌株之间促生效果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株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促进作用较好的菌中以菌株BW2-6促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荒漠植物 筛选 青贮玉米 效应
下载PDF
牧草育种与根际促生菌的结合
12
作者 阿拉腾巴根 乌云嘎 +1 位作者 乌灵花尔 萨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057-0059,共3页
牧草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健康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的经济增收。根际促生菌是一类依附于植物根际的有益微生物,具有生物固氮或者生物溶磷、分泌抗生素、植物激素等功能。探讨了牧草育种与根际促生菌结... 牧草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健康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的经济增收。根际促生菌是一类依附于植物根际的有益微生物,具有生物固氮或者生物溶磷、分泌抗生素、植物激素等功能。探讨了牧草育种与根际促生菌结合的前景,重点关注二者如何在畜牧业发展中协同发挥作用。通过分析牧草育种及根际促生菌的作用机制,本文提出了牧草育种与根际促生菌结合的可能途径,加强开展牧草育种深入研究,健全优良牧草品种体系,以期为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育种 根际促生菌 农牧业 抗逆性
下载PDF
植物促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马洁 林微渊 +4 位作者 向智文 张丹丹 廖栩 王超 彭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土壤盐碱化会导致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已成为全球农业生态系统的一大威胁。目前生产中已采用多种修复盐碱地和恢复其生产力的方法。其中,植物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Bacteria, PGPB)的利用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盐渍土壤修复... 土壤盐碱化会导致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已成为全球农业生态系统的一大威胁。目前生产中已采用多种修复盐碱地和恢复其生产力的方法。其中,植物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Bacteria, PGPB)的利用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盐渍土壤修复生物肥料,适用于盐渍土壤复垦和提高作物生产力。耐盐PGPB利用多种机制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响应以应对盐胁迫。这些机制包括通过离子稳态和渗透液积累的渗透调节,通过形成自由基清除酶保护植物免受自由基的侵害,产生氧化应激反应,通过合成植物激素及其他代谢物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本文综述了盐胁迫下PGPB促进植物生长的各种机制,并着重介绍了PGPB在改善植物盐胁迫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后续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促生菌 盐胁迫 机制
下载PDF
陕北地区苹果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振山 李买平 +4 位作者 郝雷 陈凯凯 柳晓东 姜影影 贺晓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0-610,共11页
为进一步开发苹果根际促生菌资源,以陕北苹果树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以溶磷、解钾和产铁载体作为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种促生能力,并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对筛选出的促生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单菌... 为进一步开发苹果根际促生菌资源,以陕北苹果树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以溶磷、解钾和产铁载体作为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种促生能力,并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对筛选出的促生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单菌单独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的小麦盆栽试验,测定其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从陕北不同产地苹果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131株细菌,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共17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0.68%,其中11株细菌能够溶解无机磷,6株细菌能够溶解有机磷;可产铁载体的有24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8.32%,YS-28和YC-31具有解钾能力.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中的24株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白色杆菌属(Leuc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从中筛选出属于芽孢杆菌属(LC-22、YC-31、LC-19)和假单胞菌属(LC-2)的高活性菌株的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LC-22、YC-31和LC-19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质量增加96.12%;经LC-22、LC-19和LC-2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增加41.31%.可见:从苹果根际土壤中所筛选的促生菌株,可以作为微生物肥料储备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根际促生菌 效应 盆栽试验
下载PDF
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促生菌筛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梦姣 郑天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3-991,共9页
【目的】从促生微生物角度分析蓝莓根际土壤微生态结构,改良蓝莓种植土壤。【方法】利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方法对北高丛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比色法等实验方法分析蓝莓根际可培养细菌的促生特性。【结... 【目的】从促生微生物角度分析蓝莓根际土壤微生态结构,改良蓝莓种植土壤。【方法】利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方法对北高丛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比色法等实验方法分析蓝莓根际可培养细菌的促生特性。【结果】土壤样品中有10个细菌门和3个真菌门的相对丰度大于1%,13个细菌属和11个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大于1%;Occallatibacter OTU6、Paraburkholderia OTU3以及Chujaibacter OTU945是细菌OTU相对丰度最高的序列,Pseudogymnoascus OTU1、Fusarium OTU7、Lentinus OTU2是真菌OTU相对丰度最高的序列。蓝莓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促生效能分析结果表明,12株蓝莓根际可培养细菌为能够分泌生长素的促生菌,其中L7菌株产生的生长素最多;12株菌均能在解磷培养基上生长,且具有显著解磷圈,其中菌株L42的解磷能力最强;菌株L11和L17具有一定分解硅酸盐的能力;菌株拮抗实验结果表明,L17菌株与L21、L26、L37、L40及L42菌株之间不存在生长抑制作用,菌株L21与菌株L26、L40之间存在强烈抑制作用。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12株促生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下的布丘氏菌属(Buttiauxella)、伯克霍尔德菌属(Paraburkholderia)以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论】蓝莓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与其他经济作物差异显著,筛选出的促生菌具有良好的解磷效应及生长素产生能力,为后续蓝莓根际微生物菌肥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蓝莓 群落结构 促生菌 长素
下载PDF
生物炭与根际促生菌对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远兵强 田春丽 胡莹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109,共9页
施用生物炭、根际促生菌是改良盐渍化土壤的重要手段,然而关于两者组合对盐渍化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知之甚少。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0)、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根际促生菌(PG)、常规施肥+生物炭(BC)及常规施肥+根际... 施用生物炭、根际促生菌是改良盐渍化土壤的重要手段,然而关于两者组合对盐渍化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知之甚少。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0)、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根际促生菌(PG)、常规施肥+生物炭(BC)及常规施肥+根际促生菌+生物炭(PGB)共5个处理,研究生物炭与根际促生菌处理对大棚种植番茄后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0处理相比,施肥处理(CK、PG、BC、PGB)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OM)、全量养分(TN、TP、TK)、速效养分(AN、AP、AK)含量及土壤酶活性(NiR、UrE、CeL、LiP),降低土壤容重、总盐度和pH值,但CK处理效果不佳,各处理整体表现为CK<PG、BC<PGB。高通量测序表明,施用生物炭、根际促生菌均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以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有益菌群的增殖,且均以PGB处理的相对丰度最高。冗余分析(RDA)表明,OM是影响PGB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综上,在种植番茄的盐渍化土壤中施用生物炭或根际促生菌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具有一定影响,但以二者组合施用效果最佳,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助于发挥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炭 根际促生菌 盐渍化土壤 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江 靳艳玲 赵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32-137,共6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忽视了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巨大的生物学潜力。植物根际促生菌可以在根际释放养分,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来源菌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我国化肥减施政策的约束下,研究植物...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忽视了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巨大的生物学潜力。植物根际促生菌可以在根际释放养分,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来源菌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我国化肥减施政策的约束下,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促生特性及其作用,对于推动农业的高产和高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根际促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土壤-促生菌-植物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微生物肥料开发、应用及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际促生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根际促生菌在植物盐胁迫方面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吴玉德 邢思文 +7 位作者 张旭 关法春 吴恒梅 翟登攀 李春丰 许龙 李修平 邹玉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4期13-16,共4页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因自然环境和人为造成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盐碱化对大多数植物造成危害,可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和繁育,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目前,使用生物菌剂可以增加土壤生产力,还可减轻盐胁迫对农业植物的危害,是帮助植物...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因自然环境和人为造成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盐碱化对大多数植物造成危害,可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和繁育,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目前,使用生物菌剂可以增加土壤生产力,还可减轻盐胁迫对农业植物的危害,是帮助植物应对盐胁迫的一种主要方式。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可以降低盐胁迫,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本文总结了PGPR的特点及其作用,并结合PGPR在植物抗盐胁迫中应用的有关研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应对盐胁迫的后期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作用机理 盐胁迫
下载PDF
湘莲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效应研究
19
作者 于辉 肖璐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50-53,57,共5页
为获得湘莲根际促生菌(Plant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并明确其促生特性,试验从湘莲根际土壤中分离出7株固氮解磷菌,通过对其功能指标的对比挑选出菌株XL7,其具有良好的固氮解磷和产IAA能力。经鉴定该菌株为高地芽孢杆菌(Ba... 为获得湘莲根际促生菌(Plant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并明确其促生特性,试验从湘莲根际土壤中分离出7株固氮解磷菌,通过对其功能指标的对比挑选出菌株XL7,其具有良好的固氮解磷和产IAA能力。经鉴定该菌株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通过种子萌发、盆栽试验测定菌株对湘莲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接种XL7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发芽势、发芽率、苗长、苗重和不定根重均高于对照;土壤中矿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5.3%、31.8%和26.1%;莲幼苗植株生物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分别增加了25.0%、18.3%、80.5%和38.7%。这表明该多功能菌株对湘莲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莲 根际促生菌 筛选
下载PDF
植物促生菌的功能及在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莹 曹梦圆 +2 位作者 石孝均 李振轮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5-1568,共14页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加剧了农业生产中各种生物(如病原菌)和非生物(如干旱、盐渍、高温等)胁迫,并通过影响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代谢功能等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提升,最终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加剧了农业生产中各种生物(如病原菌)和非生物(如干旱、盐渍、高温等)胁迫,并通过影响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代谢功能等阻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提升,最终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有益微生物因其能够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抗胁迫性能和增产提质的功效显著而备受关注。简要概述了植物促生菌(PlantGrowth-PromotingBacteria,PGPB)的种类和施用效应,重点剖析了PGPB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固氮作用、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溶磷、解钾和合成铁载体)、缓解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以及调节植物根系构型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等促生和抗胁迫机制,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运用于现代农业中的PGPB菌剂制备和施用方式的前沿科学技术,并进一步讨论了PGPB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促生菌 机制 物和非物胁迫 可持续农业 接种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