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1
作者 田世民 赵何晶 夏厚杨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现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推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现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推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黄河文化在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方面存在学科融合不足、联动机制不全、资源利用率不高、国际传播不够等问题,从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阐释、时代价值挖掘、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体系架构、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保护传承弘扬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国际传播
下载PDF
靖安“香花和尚舞”的艺术特征及保护传承
2
作者 邱艳 赵继刚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93-94,共2页
靖安“香花和尚舞”是一项传统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江西省靖安县。其可以追溯到唐朝,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该舞蹈以手持香花为主要道具,通过优美的舞姿、灵活的步伐、高昂的情绪表达出民... 靖安“香花和尚舞”是一项传统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江西省靖安县。其可以追溯到唐朝,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该舞蹈以手持香花为主要道具,通过优美的舞姿、灵活的步伐、高昂的情绪表达出民间信仰和敬祷之情。在表演时,“香花和尚”们身着袈裟,头戴木鱼冠或法帽,手持香花,在音乐声中跳跃、旋转、摇摆,动作轻盈优美,富有节奏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研究由此切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艺术 历史文化内涵 情绪表达 保护传承 江西省靖安县 靖安 音乐声 欣赏价值
下载PDF
多维度衔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绣花功夫”落针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建设
3
作者 刘敏 《城乡建设》 2024年第8期34-39,共6页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为各地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南》,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提升方案,共同推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为各地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南》,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提升方案,共同推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的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本刊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指导下,特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副总规划师徐萌、苏州市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主任朱依东3位专家对《指南》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保护 国土开发 历史文化名城 建筑节能 提升方案 文化保护传承 街区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
下载PDF
改革开放遗产的价值形态与保护传承路径
4
作者 张杨 何依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立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构背景,从价值内涵与保护类型两个层面明确了改革开放遗产的保护传承路径。首先,在批判遗产理论视角下,确立改革开放遗产的正式身份,理清保护对象的边界与范畴;其次,在实践层面推进改革开放遗产整体... 立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构背景,从价值内涵与保护类型两个层面明确了改革开放遗产的保护传承路径。首先,在批判遗产理论视角下,确立改革开放遗产的正式身份,理清保护对象的边界与范畴;其次,在实践层面推进改革开放遗产整体楔入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实现从“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至“时间全贯通”的统筹;最后,在制度层面,加强司法监察层面的底线约束能力,为打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最后一公里”提供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文化 改革开放遗产 保护传承路径 价值形态 保护类型
下载PDF
伏羲文化保护传承视角下天水文旅融合发展
5
作者 马素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天水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伏羲文化在天水文化旅游资源中占有独特优势,对探究中华文明起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伏羲文化为主的始祖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旅游融合... 天水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伏羲文化在天水文化旅游资源中占有独特优势,对探究中华文明起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伏羲文化为主的始祖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旅游资源挖掘和开发力度不够、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联动的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建议加快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擦亮伏羲文化的首位品牌优势,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利用科技手段使天水尽快步入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文化 保护传承 文旅融合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山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6
作者 梁君艳 李巍巍 《河北画报》 2024年第4期34-36,共3页
太行山是中国发展历史舞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历史资源丰厚,孕育了引人瞩目的红色文化。而河北省作为太行山沿线的主要革命老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近年来,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促进下,我国愈发重视文化和旅游行业的融合发展... 太行山是中国发展历史舞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历史资源丰厚,孕育了引人瞩目的红色文化。而河北省作为太行山沿线的主要革命老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近年来,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促进下,我国愈发重视文化和旅游行业的融合发展,红色旅游行业迅速崛起,河北省太行山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也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笔者此次研究围绕太行山红色文化这一主题,从探讨红色文化的背景和价值入手,分析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河北省太行山红色文化以及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最后总结出几点融合的策略,以期为推动河北省太行山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太行山 红色文化 保护传承 旅游融合
下载PDF
区域协调框架下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重构“欧洲之心”对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启示
7
作者 陈鹏 许尊 《中国名城》 2024年第5期43-49,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大部署。近年来,文化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历史文化保护也从单一要素保护向系统和区域性保护转变,但相关实践仍然处于探索当中。以欧...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大部署。近年来,文化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历史文化保护也从单一要素保护向系统和区域性保护转变,但相关实践仍然处于探索当中。以欧洲区域跨境协作的典范“欧洲之心”为例,将文化作为区域价值观构建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区域历史文化要素体系和文化保护共生网络,有力支撑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研究提出我国需要重新认识文化遗产在区域发展中的价值,以完整叙事的文化线索为核心完善保护对象,创新实施体制机制,以真正发挥文化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 文化 遗产保护 欧洲之心 保护传承
下载PDF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路径研究——以山东为例
8
作者 郭宗臻 张鑫豪 贾强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2期57-59,共3页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也是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本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着...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也是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本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分析当前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提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路径,为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护传承 路径研究 生态保护 提升文化软实力 建设文化强国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困境与挑战 新的生机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研究及对策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9
作者 杨静静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3,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传承工作意义重大。系统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支撑。河南历史文化积淀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传承工作意义重大。系统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支撑。河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种类丰、分布广、价值高和影响大的特点,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但同时也面临文化土壤流失、传承后继乏人、传播效能不佳等问题,今后应从挖掘价值、焕发生命力,善作善为、增强保护力,厚植基础、激活原动力,传承教育、注入新活力,守正创新、提升竞争力,数字赋能、提升传播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七个方面,在融合创新中激发非遗保护传承的动力活力,在推动文化新辉煌中有更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价值 对策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的魅力展现及保护传承——评《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及发展》
10
作者 吴中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8-I0008,共1页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开凿至今已有2 5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在用运河。时间的积淀使运河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大运河文化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培育国人的文化自信,国家十分重视大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开凿至今已有2 5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在用运河。时间的积淀使运河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大运河文化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培育国人的文化自信,国家十分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推进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以旅游带动文化传播,使旅游成为我国历史文明传播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规划 京杭大运河 文明传播 保护传承 文化自信 文化魅力 优秀历史文化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11
作者 张远向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养分,承续了中国共产党保护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优良传统,植根于新时代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恢宏实践,对增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养分,承续了中国共产党保护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优良传统,植根于新时代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恢宏实践,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进行探究,有利于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自觉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生成逻辑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12
作者 潘光繁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大数据时代,应积极主动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国家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通过数字人文技术,借助数字技术、数字智能手段,大力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数字化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目标。在大数据时代新征程中... 在大数据时代,应积极主动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国家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通过数字人文技术,借助数字技术、数字智能手段,大力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数字化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目标。在大数据时代新征程中,把握数字科技的脉搏,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发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数字化尤为重要。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为前提,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加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对繁荣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人文 保护传承
下载PDF
新媒体助力平凉春官说诗保护传承
13
作者 李晓环 《文化产业》 2024年第7期118-120,共3页
现探究如何利用新媒体保护与传承平凉传统民间艺术——春官说诗。首先对平凉春官说诗进行概述,分析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次论述平凉春官说诗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困境,再次分析新媒体在平凉春官说诗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新媒体... 现探究如何利用新媒体保护与传承平凉传统民间艺术——春官说诗。首先对平凉春官说诗进行概述,分析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次论述平凉春官说诗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困境,再次分析新媒体在平凉春官说诗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新媒体助力平凉春官说诗保护与传承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其他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传承 传统民间艺术 具体策略 保护传承 助力 媒体 平凉 历史和文化
下载PDF
河北乡村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
14
作者 任洪涛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现以弘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为路径,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弘扬郝清玉、尹玉峰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为路径,通过对二人所在村庄红色文化遗迹、遗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革命先辈的革命事迹和社会价值,挖掘、... 现以弘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为路径,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弘扬郝清玉、尹玉峰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为路径,通过对二人所在村庄红色文化遗迹、遗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革命先辈的革命事迹和社会价值,挖掘、激活隐含在其中的红色基因,建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以乡村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助力河北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传承 文献分析 英雄事迹 革命事迹 文化遗迹 革命先辈 深入访谈 红色基因
下载PDF
皖北地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格局及振兴策略研究
15
作者 刘雷 《安徽建筑》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实现安徽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皖北地区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皖北文化区是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皖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提炼皖北地区历史文化价值特征,从跨区域整体保... 实现安徽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皖北地区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皖北文化区是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皖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提炼皖北地区历史文化价值特征,从跨区域整体保护视角出发,探索提出皖北地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三区三廊”的空间格局,并从加强资源保护利用、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四个方面提出促进皖北地区振兴策略,为加快推进皖北“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空间格局 振兴策略 皖北地区
下载PDF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教育融入与保护传承研究
16
作者 王彦龙 李丹琪 朱晓杰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3期84-86,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印记,高校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高校通过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走向田野的常规化社会实践、多学科整合研究等措施开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科研...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印记,高校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高校通过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走向田野的常规化社会实践、多学科整合研究等措施开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科研与保护传承工作,探索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融入和高校课程思政新路径。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化建设、课程思政目标定位、应用现代技术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提高宣传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校内外合作、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等院校 教育融入 保护传承
下载PDF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会主委、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学锋:进一步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17
《城乡建设》 2024年第6期18-20,共3页
春暖花开,2024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万众期盼,举世瞩目。围绕全国两会热点议题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重点工作,本期开设“两会声音”“两会观察”等栏目,对全国两会进行特... 春暖花开,2024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万众期盼,举世瞩目。围绕全国两会热点议题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重点工作,本期开设“两会声音”“两会观察”等栏目,对全国两会进行特别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 文化保护传承 特别报道 全国两会 王学锋 热点议题 人大代表 江苏省
下载PDF
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策略分析
18
作者 何骏 胡厚国 胡小兰 《安徽建筑》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城乡建设中系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结合安徽省实际,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及保护利用现状,对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凝练,提出了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69个价值特征、21个价值主题、7个核心价值。基于省级层面定位和分析研究,提出以分级、分区、分类保护传承体系,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这三大系统建设为主体,构建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框架,为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为政策制定和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规划编制、保护利用及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体系构建 策略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