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红色档案保护和利用调研
1
作者 孔爱萍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1,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革命文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红色档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档案,承载着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革命文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红色档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档案,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的精神,是无可取代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档案资源,档案部门责无旁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档案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无可取代 主流思想舆论 精神财富 保护和利用 建党精神 档案部门
下载PDF
全域视野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探究——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
2
作者 周超 《安徽建筑》 2025年第2期25-27,共3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出现文化资源遭受破坏、格局尚存、风貌不再、保护手段单一等问题。为了加强对肥西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将肥西县文物保护单...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出现文化资源遭受破坏、格局尚存、风貌不再、保护手段单一等问题。为了加强对肥西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将肥西县文物保护单位的强制性内容在空间上落实,从城市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体化、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视野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
3
作者 顾秀艳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3期138-140,共3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与利用是时下备受关注的议题,它关系到丰富悠久历史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平衡的重要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建设不仅关系到特定区域的文化传统,而且涉及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现旨在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与利用是时下备受关注的议题,它关系到丰富悠久历史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平衡的重要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建设不仅关系到特定区域的文化传统,而且涉及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现旨在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与利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好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遗产 继承与发扬 可持续发展 保护利用策略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武汉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4
作者 刘元慈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武汉工业遗产是武汉近现代工业发展遗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是武汉工业文化的历史见证。文章借助CiteSpace对武汉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词频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的方法,系统呈现武汉市工业遗产保... 武汉工业遗产是武汉近现代工业发展遗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是武汉工业文化的历史见证。文章借助CiteSpace对武汉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词频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的方法,系统呈现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回眸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历程,研究主题主要聚焦于工业遗产现状、保护和利用原则和模式等领域,在研究力量、研究视角、研究内容、无形的工业遗产价值认知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持续深入,需要整合研究力量、拓宽研究视角、延伸研究内容、打破学科壁垒、重视无形工业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工业遗产 保护和利用 回顾与展望 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和利用
5
作者 赵玉玲 《炎黄地理》 2024年第10期112-116,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智慧。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旅融合的程度逐渐加深,在保护和利用文物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智慧。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旅融合的程度逐渐加深,在保护和利用文物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方案。为了推动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博单位必须在做好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探索更具创新性的利用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呈现文物的各项价值。基于此,文章将重点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和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博单位 文物遗产保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方案 利用模式 保护和利用 深度融合 最大限度
下载PDF
在档案保管保护和利用工作培训开班式上的讲话
6
作者 王学群 《四川档案》 2024年第2期20-22,共3页
本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办公厅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 本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办公厅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和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精神,加强对全省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保管保护和利用工作业务指导,提高全省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基础业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保管 档案基础业务 国家综合档案馆 全面贯彻 保护和利用 业务指导 实施条例 第十二次党代会
下载PDF
保护和利用双管齐下 文化与经济相得益彰——佛山市禅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走出新路径
7
作者 杨志荣 李伟文 崔云潮 《城乡建设》 2024年第24期36-39,共4页
近年来,在上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指导下,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指导意见,不断... 近年来,在上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指导下,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指导意见,不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内容不断充实,保护机制不断完善,保护方法不断创新,保护成效不断显现,做到保护和利用双管齐下、文化与经济相得益彰,让历史文化资源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保护 文化保护传承 城乡建设 相得益彰 文化与经济 佛山市禅城区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非遗档案保护和利用的研究趋势分析
8
作者 刘飞 《档案天地》 2024年第3期34-38,54,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对各国世代相承的民族文化、风俗民情和历史变迁的生动记载。非遗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一直广受世界各国关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指出非遗保护对促进创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对各国世代相承的民族文化、风俗民情和历史变迁的生动记载。非遗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一直广受世界各国关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指出非遗保护对促进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的延续有重要意义。2005年,我国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运用多种方式,全面系统真实地记录非遗项目,实现对非遗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档案 文化多样性 风俗民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保护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蜂糖李原生品种的保护和利用
9
作者 邵正伟 陶文丞 +1 位作者 钟煜 敖婷玉 《种子科技》 2024年第21期110-112,共3页
通过对蜂糖李原生品种的保护和利用,让该优质品种在山区能永续发展,让子孙后代均能从蜂糖李的永续发展中受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蜂糖李原生品种目前保存有172株,且树龄均达到30余年,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树势老化,在保护现有的同时,... 通过对蜂糖李原生品种的保护和利用,让该优质品种在山区能永续发展,让子孙后代均能从蜂糖李的永续发展中受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蜂糖李原生品种目前保存有172株,且树龄均达到30余年,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树势老化,在保护现有的同时,利用根蘖苗发展蜂糖李原生品种,对于蜂糖李原生品种的永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研究了蜂糖李原生品种的保护和利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原生品种 保护和利用 根蘖苗
下载PDF
蜡梅栽培现状及资源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程红梅 周耘峰 詹双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30-133,共4页
蜡梅特产中国,是栽培历史悠久的名贵花木。蜡梅可以盆栽、地植,可切花观赏还具有药用、食用、工业用等其他经济价值。蜡梅作为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在我国拥有众多的品种资源优势。该文通过对蜡梅栽培生产现状研究分析,指出必须充分利用... 蜡梅特产中国,是栽培历史悠久的名贵花木。蜡梅可以盆栽、地植,可切花观赏还具有药用、食用、工业用等其他经济价值。蜡梅作为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在我国拥有众多的品种资源优势。该文通过对蜡梅栽培生产现状研究分析,指出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品种优势,统一认识,选育出优良品种。并对蜡梅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栽培现状 资源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下动物药材保护和利用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艳婉 陈小平 +1 位作者 龙斌 谭智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6期1006-1011,共6页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节奏的加快,对老年疾病治疗药物的需求急剧增加,副作用较小、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成分的中医药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接受,但长期以来中药在国际上缺乏合法的药品身份,极大地影响了中医药的海外发展,特别是西方国家...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节奏的加快,对老年疾病治疗药物的需求急剧增加,副作用较小、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成分的中医药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接受,但长期以来中药在国际上缺乏合法的药品身份,极大地影响了中医药的海外发展,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药中的动物药一直都非常抵制,成为中药走向世界的障碍之一。虽然动物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部分,但动物入药与动物权利诉求有着尖锐的矛盾。如何解决动物药保护和利用、效用和崇高之间的两难困境,本文从伦理学视域分析中西文化在动物入药问题上的认识差异和共识,澄清中医在动物入药问题上的认识和实践,阐明中医对动物药材的合理保护和理智的可持续性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动物药材 保护和利用 伦理
下载PDF
江苏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珍 孟国祥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3,共2页
革命遗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革命遗址包括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陵园、纪念设施等。为发挥革命遗址的教育功能,人民政府在许多草命遗址和纪... 革命遗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革命遗址包括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陵园、纪念设施等。为发挥革命遗址的教育功能,人民政府在许多草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的基础上建起了专题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如南京在雨花台革命烈士殉难处建立雨花台烈士纪念馆。90年代初,全国各地的革命纪念馆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1/3左右。为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2010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要求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切实保护重要党史遗址和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统筹党史纪念场馆建设。本文结合江苏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就增进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供自己的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遗址 保护和利用 江苏 革命纪念馆 保护利用 革命传统教育 社会主义文化 党史工作
下载PDF
当前湖北农村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以黄石、荆门和宜昌三市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睿 吴克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该文以湖北省东、中、西部的黄石、荆门和宜昌三市为例,通过对三市农村水资源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当前湖北农村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干旱灾害频发、水污染与水质恶化、农村水利设施不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有效保护... 该文以湖北省东、中、西部的黄石、荆门和宜昌三市为例,通过对三市农村水资源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当前湖北农村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干旱灾害频发、水污染与水质恶化、农村水利设施不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湖北农村水资源,该文提出了宣传节水观念、发展节水农业、建立与健全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依法治水管水等对策,以确保湖北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水资源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跨境水道与国际湖泊保护和利用公约》的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帆 孔令杰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16年第2期281-299,共19页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跨境水道与国际湖泊保护和利用公约》不仅规定了缔约方的具体义务和详细的执行标准,而且缔造了以缔约方会议为中心的制度框架,从而有效促进了欧经委区域内的跨境水合作。2015年10月,公约扫除了'全球化'...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跨境水道与国际湖泊保护和利用公约》不仅规定了缔约方的具体义务和详细的执行标准,而且缔造了以缔约方会议为中心的制度框架,从而有效促进了欧经委区域内的跨境水合作。2015年10月,公约扫除了'全球化'的最后一道程序障碍,正式向区域外的所有联合国成员开放,从而成为跨境水资源领域第二部全球性公约。公约全球化也为中国及周边国家开启了加入公约的大门。近期我国不宜加入该公约,但应密切关注其框架内涉及中国的工作、周边国家参加公约活动的情况、公约强化执行的动向以及与《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并做好应对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水道与国际湖泊保护和利用公约》 全球化 国际水法 《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
下载PDF
论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富业 柳慧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2-94,100,共4页
吉林省共有2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11项。作好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提升与发展吉林省旅游经济的关键所在。该文首先对非物... 吉林省共有2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11项。作好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提升与发展吉林省旅游经济的关键所在。该文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朝鲜族 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沙棘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安宝利 卢顺光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4年第2期12-15,共4页
沙棘是一种有着丰富种质资源的植物 ,它天然分布在欧亚大陆不同地理、气候类型区 ,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生态特征。科学调查、分析和保护各国的沙棘种质资源 ,对于我们合理利用沙棘各种、亚种或类型的遗传优势 ,培育出适合于不同地区、不... 沙棘是一种有着丰富种质资源的植物 ,它天然分布在欧亚大陆不同地理、气候类型区 ,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生态特征。科学调查、分析和保护各国的沙棘种质资源 ,对于我们合理利用沙棘各种、亚种或类型的遗传优势 ,培育出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新品种 ,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本文对世界沙棘资源分布特征、主要国家对沙棘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对今后的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种质资源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云南林木植物物种保护和利用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兴 欧阳志勤 乔召旗 《南方农业》 2010年第3期86-88,73,共4页
在分析云南省林木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和利用的初步设想:(1)制定相关中长期规划,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2)实施云南省林木植物资源信息化工程;(3)实施珍稀濒危林木植物保护工程和云南省特有林木树种... 在分析云南省林木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和利用的初步设想:(1)制定相关中长期规划,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2)实施云南省林木植物资源信息化工程;(3)实施珍稀濒危林木植物保护工程和云南省特有林木树种保护工程;(4)建立林木良种体系和快繁体系以利用;(5)实施野生珍贵树种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开发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植物 物种 保护和利用 对策 云南省
下载PDF
论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铁路遗址公园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琦 陈易 《住宅科技》 2016年第6期33-39,共7页
对铁路遗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铁路遗产特征,阐述了目前世界上铁路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几种方式以及相关案例。并以杭州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和杭州白塔公园为例,探讨国内在铁路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实例,指出铁路遗产保护及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铁路遗产 保护和利用 江墅铁路
下载PDF
鼓励民众参与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云月 宋一青 《民主与科学》 2019年第2期21-24,共4页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用种大国。种子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良种的培育和应用,为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 保护和利用 民众参与 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大国 生产资料
下载PDF
安源样本:中国工运红色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的研究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检文 文侃 《苏区研究》 2018年第2期112-119,共8页
以中国工运为主题的红色遗产是当前红色遗产研究领域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安源工运红色遗产是中国工运红色遗产的一个经典性样本,目前这一红色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仍有诸多不足。以此为样本,开展中国工运红色遗产的传承、保... 以中国工运为主题的红色遗产是当前红色遗产研究领域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安源工运红色遗产是中国工运红色遗产的一个经典性样本,目前这一红色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仍有诸多不足。以此为样本,开展中国工运红色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文章拟通过多种方法,按照"确定对象—发现问题—寻找经验—应用探索—理论构建"的基本框架展开,以揭示中国工运红色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的内在规律和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源样本 中国工运红色遗产 传承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