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下自然保护地立法的逻辑进路——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视角
1
作者 刘佳奇 陈谦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16-124,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改革目标,为确保此项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地立法工作。目前,通过主动保护、修复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以应对全球重大社会挑战,此类新的解决方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改革目标,为确保此项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地立法工作。目前,通过主动保护、修复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以应对全球重大社会挑战,此类新的解决方案及其行动已被广泛称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而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正是其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其所遵循的八项基本准则对于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工作中的明确立法目的、基于自然保护地的特殊空间属性进行决策、加强生态系统的功能性与连通性、确保资金投入的长期可持续、健全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体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地的适应性管理机制、构建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等核心问题提供了新的范式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立法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下载PDF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发展历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
作者 冯达 孟京辉 《森林防火》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整合优化、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体系机构不完善、专管机构缺失、监测监管软硬件不健全、民众自然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家...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整合优化、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体系机构不完善、专管机构缺失、监测监管软硬件不健全、民众自然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家及北京市发展方向,本文对未来北京市自然保护地建设提出以下建议: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完善设立保护地专管机构,落实“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的统一管理体系;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助力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完善保护地配套体制政策,提升监管能力;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推动保护地智能化管理;提升公众参与度,充分发挥保护地文化教育与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之都 智慧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海洋保护地社区多元化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淑娟 穆淑慧 +1 位作者 隋玉正 张朝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57-3171,共15页
海洋保护地在主要承担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重要自然资源自然遗迹和人文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兼具生态功能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区经济持续发展等多重任务,普遍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发展间的依赖⁃冲突关系,探究社区... 海洋保护地在主要承担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重要自然资源自然遗迹和人文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兼具生态功能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区经济持续发展等多重任务,普遍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发展间的依赖⁃冲突关系,探究社区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依赖关系,对实现海洋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东长岛海洋保护地的415户社区居民的调研数据,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模型,分析社区居民的生计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IDES)的特征,进一步结合多元回归模型探究生计资本对IDES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区居民生计资本得分呈现出由渔业主导型向务工主导型、旅游主导型、渔业兼业型递增的总趋势,且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生计资本结构具有较大差异;(2)渔业兼业型和旅游主导型社区居民从生态系统获取的收益显著高于其它居民,IDES总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渔业主导型、旅游主导型、渔业兼业型、务工主导型,且渔业主导型生计的供给服务依赖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文化服务依赖度最低;(3)生计资本对不同类型居民的供给、文化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海上养殖规模、渔业作业范围、接受政府技能培训次数、生态补偿政策、社会组织参与程度、旅游扶持政策惠及程度等指标是平衡居民生态系统服务依赖结构的关键。基于此,从不同类型居民以及当地政府多个角度提出提高长岛海洋保护地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水平,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依赖结构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海洋保护地与社区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地 社区 长岛 生计 生态系统服务 依赖度指数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功能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时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自然保护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体现。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既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的关键区域,又是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环... 自然保护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体现。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既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的关键区域,又是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环境教育、传承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如何在科学合理保护自然保护地的前提下,在自然保护地内划定适当区域有效实施环境教育成为应当关注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环境教育 国家公园 自然资源 环境治理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特征及其体系重构规划策略
5
作者 吴亮 王瑛 +4 位作者 董草 杨霞 马山俊 曾双贝 谭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00-105,112,共7页
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有序开展省域和全国2个层级的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及体系规划,以云南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客观基础,提出体系规划策略“完备制度、科学规划”。对云南省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及16个州市... 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有序开展省域和全国2个层级的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及体系规划,以云南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客观基础,提出体系规划策略“完备制度、科学规划”。对云南省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及16个州市自然保护地资源进行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梳理、归纳分析,从现象到本质凝练特征,提出体系重构规划策略。结果发现:全省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由7个主管部门管理,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约377处,面积约55277 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约14%。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差异极大,以林业和住建行政主管部门为管理主体,分级和分级标准不确定。空间分布特征以“哀牢山—无量山”为界限,以西有创建国家公园等大型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以东则适合构建自然公园体系。一是以体系思维、系统完整性为重构逻辑。二是“哀牢山—无量山”以西的滇西、滇西南、滇西北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区域。三是“哀牢山—无量山”以东的滇中、滇东、滇东南、滇东北等地则亟待完善自然公园体系。展望由地表覆盖类型、距道路遥远度、人口分布密度、距聚居点遥远度、生物物理自然度等维度识别云南省域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及客观存在的相对较荒的区域作为省域自然保护地扩容的备选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保护地体系规划 规划策略 云南省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淑娟 穆淑慧 +1 位作者 隋玉正 于国旭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3期86-100,共15页
自然保护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是实现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的关系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借助文献计量软... 自然保护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是实现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的关系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借助文献计量软件,对近30年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关系的研究可划分为萌芽探索阶段(2000年以前)、全面推进阶段(2001—2010年)和深化拓展阶段(2011—2021年)。研究主题集中在自然保护地建设对社区的影响、社区对自然保护地建设的认知与影响、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等3个方面,其中关于自然保护地对社区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丰富,协调发展措施的研究从概念研究转向具体模式、实践路径等方面。已有研究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缺乏综合性和长期性的自然保护地对社区影响研究,社区对自然保护地建设认知的衡量标准未达成共识,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措施研究薄弱,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的效益评估研究较少。据此尝试提出未来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对社区居民福祉综合影响的研究,完善社区对自然保护地建设认知的衡量标准,加强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的差异化研究,深化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的综合效益评估研究等,以期完善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社区 协调发展 社区参与 社区共管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综合行政执法的实践样态、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真亮 王潋晴 《行政与法》 2024年第7期63-78,共16页
统筹配置自然保护地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推进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是促进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自然保护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呈现不同的... 统筹配置自然保护地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推进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是促进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自然保护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实践样态,并逐步向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和构建最严法治保障体系转型。但是,自然保护地内多元主体的利益博弈和协作不畅加剧自然保护地综合行政执法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需重视和破解重立法轻执法、重管理轻治理、重权力行使轻权力监督的“三重三轻”治理困境。为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需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元共治原则为指引,依法授予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一定的执法权,规范自然保护地综合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合作并向全过程执法延拓,通过多元执法方式和智能化治理来推动自然保护地治理转型与法治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综合行政执法 整体性治理 法治优化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路径及完善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双娥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2期55-68,共14页
我国正拓展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模式,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已由倚重政府的路径向多样化的路径转变,其中的市场路径备受关注。自然保护地是国土空间中依法划定或确认的特定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为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的长久... 我国正拓展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模式,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已由倚重政府的路径向多样化的路径转变,其中的市场路径备受关注。自然保护地是国土空间中依法划定或确认的特定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为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的长久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自然保护地提供的生态产品是优质、稳定且可持续的。研究探讨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路径对于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路径进行了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既有市场路径主要为物质产品交易、门票、风景名胜资源特许经营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这4条市场路径以门票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且存在明显的缺陷:物质产品实现的方式受限;门票的方式倚重于旅游消费市场;风景名胜资源特许经营中有偿使用费收取不规范;碳汇交易尚未得到运用。为此,应明晰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的产权,鼓励和支持自然保护地原住民参与特许经营,培育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的交易市场,以公益性为原则明确门票的定价规则,完善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中有偿使用费的收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 市场路径 门票经济 有偿使用费 特许经营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综合科学考察辅助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
9
作者 毕艳玲 刘长峰 +2 位作者 赵金满 郜飞飞 徐吉洪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1,共8页
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工作是自然保护地开展保护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前提,生物多样性调查是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的核心。传统的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方法费时费力,加之物种识别困难等问题,使得野外科学考察工作效率普遍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工作是自然保护地开展保护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前提,生物多样性调查是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的核心。传统的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方法费时费力,加之物种识别困难等问题,使得野外科学考察工作效率普遍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物种识别精度得到不断提高。根据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需求,参考“北极花生物调查APP”,本研究建成包含“一终端、两系统、三平台”的自然保护地综合科学考察辅助管理系统:“云科考”。“云科考”APP(即“一终端”)配备的拍照识物、语音记录、联想录入等功能显著提升了野外科考工作中数据调查效率;网页管理端(包括“两系统”和“三平台”)具有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以及科考成果展示和对外服务等功能,有力支撑了科考数据便捷化管理和智慧化应用,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管理水平。云科考系统的开发应用将开启一种新的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调查和管理信息化模式,降低调查门槛、工作经费,有助于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保护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科考APP 自然保护地 科学考察 生物多样性分析 信息化
下载PDF
保护地鸭儿芹蛞蝓诱杀技术研究
10
作者 王丽君 徐玉萍 +2 位作者 牟玉杰 胡凤新 陈杏禹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野蛞蝓是现代保护地中为害日益严重、防治困难的一种害虫,不仅在鸭儿芹上造成孔洞、缺刻,粪便和虫体还会污染菜株;取食造成的伤口,极易引起灰霉病、软腐病的流行。为有效防治野蛞蝓的危害,进行了不同果蔬切片拌和四聚乙醛可湿性... [目的]野蛞蝓是现代保护地中为害日益严重、防治困难的一种害虫,不仅在鸭儿芹上造成孔洞、缺刻,粪便和虫体还会污染菜株;取食造成的伤口,极易引起灰霉病、软腐病的流行。为有效防治野蛞蝓的危害,进行了不同果蔬切片拌和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的诱杀试验。[方法]利用野蛞蝓喜食香甜食物的特性,分别以橙子切片+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处理A)、苹果切片+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处理B)和大白菜切段+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处理C)等3个处理为诱杀剂,对照为鸭儿芹切段+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连续7 d对野蛞蝓进行诱杀,每天检查、记录诱杀的野蛞蝓数量。[结果]经SPSS软件分析,处理A效果最好,诱杀率可达96.3%;处理B效果次之,为90.6%,这2种诱杀剂均可在生产中使用。而处理C诱杀率仅为26.6%,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生产中不建议使用。[结论]生产中可以在保护地内使用30 g橙子切片加3 g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来诱杀野蛞蝓,效果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鸭儿芹 蛞蝓 诱杀
下载PDF
永平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探析
11
作者 张加宝 李金亮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12,34,共7页
以永平县范围内的4个自然保护地为例,通过对自然保护地的调查、评估,梳理自然保护地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按照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相关政策规定,提出永平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以期在深入推进永平县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提供一... 以永平县范围内的4个自然保护地为例,通过对自然保护地的调查、评估,梳理自然保护地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按照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相关政策规定,提出永平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以期在深入推进永平县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提供一种方法和路径,同时为全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永平县 问题 预案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立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法理与机制
12
作者 刘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35,共8页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确立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并要求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措施,因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作为自然保护地立法的价值目标。自...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确立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并要求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措施,因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作为自然保护地立法的价值目标。自然保护地立法通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生态文明”宪法目标,这是国家生态安全作为自然保护地立法目的的法律逻辑。预期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价值目标展开规范体系,前提是厘清“国家生态安全”的法理构造,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系要求重视从主体、时间、空间3个维度阐释国家生态安全立法需求的层次结构。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国家生态安全目标诉求下自然保护地立法,应从主体、时间、空间这3个维度展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法律制度设计:①国家生态安全主体维度下的自然保护地立法重点包括3个方面,在立法目的条款中彰显“生命共同体”的主体定位,在立法体例结构上以自然生态系统内在规律为逻辑主线,在立法逻辑上并重生态规律与行为控制二元标准并据此展开制度设计;②国家生态安全时间维度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机制选择包括构建自然保护地动态调整制度、创设自然保护地季节性差别管控制度;③国家生态安全空间维度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创新包括构建以自然生态空间为核心的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大尺度生态空间下的分区管控制度和创设自然保护地保护与管理跨行政区域协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生态安全 生命共同体 季节性差别管控 大尺度空间
下载PDF
论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的中国方案
13
作者 梅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0-53,共14页
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既有空间规划的自然科学依据,又有区域治理的社会科学依据,且与精细化建设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精细化建设,是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的改革方向。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 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既有空间规划的自然科学依据,又有区域治理的社会科学依据,且与精细化建设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精细化建设,是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的改革方向。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以新型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海洋公园制度接替海洋特别保护区制度,与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等衔接,并将生态功能保护区作为我国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类型之一。分类分区管控基于陆海统筹战略提出分区差异化管控、精细化建设的中国方案,并通过完善立法保障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地 分类分区管控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功能保护 中国方案
下载PDF
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中被请求保护地法之界定
14
作者 乔雄兵 陈文思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中被请求保护地法起源于《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2款。对《伯尔尼公约》第5条,学者之间形成了“被请求保护地法说”、“来源国法说”和“非冲突规范说”三种不同观点。在《伯尔尼公约》的影响下,各国在相关的国内知识产... 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中被请求保护地法起源于《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2款。对《伯尔尼公约》第5条,学者之间形成了“被请求保护地法说”、“来源国法说”和“非冲突规范说”三种不同观点。在《伯尔尼公约》的影响下,各国在相关的国内知识产权冲突法中开始逐步采用被请求保护地的法律。但《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2款与生俱来的争议决定了被请求保护地作为连结点在含义上的模糊性。为此,一些学术机构分别制定了有关知识产权法律适用规则的建议稿,这些规则及解释对于理解被请求保护地具有重大参考价值。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8条、第50条规定以被请求保护地法作为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被请求保护地法的适用存在分歧,带来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我国应该借鉴被请求保护地法在有关国际法律文件中的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依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案件,对其含义分别作不同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被请求保护地 国民待遇 属地性
下载PDF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思路、成效及反思
15
作者 冯达 邓武功 +1 位作者 康晓旭 李泽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2020年,全国开始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通过结合《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成果及其编制过程,梳理了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思路及其取得的成效,在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推进整合优化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方案 北京 建议
下载PDF
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及交叉重叠关系研究
16
作者 栾春凤 时兆慧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的数量最多,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长治市内的保护地分布数量最多,整体呈集聚的空间分布类型;其保护地按照密度值可分为3档,大多为点状分布,高密度区主要呈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在南太行东部地带及部分南部地区;99处保护地中存在27处交叉重叠,风景名胜区交地质公园是最多的重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交叉重叠 整合优化 南太行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7
作者 王会 温亚利 《绿色中国》 2024年第16期34-39,共6页
我国正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形成了生态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协调保护与发展矛... 我国正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形成了生态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协调保护与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与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建立健全
下载PDF
生态文明立法下保护地役权的现状及规范构造
18
作者 盛余煌 《四川环境》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保护地役权由国外经验引入,在国家公园试点中逐渐成为兼具本土化探索的新兴土地权属管理制度。但基于公私属性争论,保护地役权的规范路径存在众多争论,尚未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式确立。考虑到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及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 保护地役权由国外经验引入,在国家公园试点中逐渐成为兼具本土化探索的新兴土地权属管理制度。但基于公私属性争论,保护地役权的规范路径存在众多争论,尚未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式确立。考虑到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及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保护地役权制度应尽快于法有据。基于此,通过分析保护地役权制度属性,对比民法与环境法两条入法路径,结合生态文明立法进程探讨保护地役权规范构造的更优选择。分析得出在环境法中另起炉灶路径较为适宜,建议在先行出台的《国家公园法》中设定具体规则,后考虑在《自然保护地法》与《生态环境法典》中予以原则性纳入,最后将细化规定空间留给专类保护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立法 保护地役权 规范构造 国家公园法 自然保护地体系
下载PDF
湖南典型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现状及优化路径
19
作者 吴江洲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9期132-134,共3页
特许经营制度作为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在协调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湖南四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剖析特许经营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并探讨特许经营的制度优化路径。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特许经营 湖南 优化路径
下载PDF
我国典型土壤Cr(Ⅵ)固-液分配系数K_(d)值及其在推导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天董 薛维纳 +4 位作者 罗飞 唐伟 余海波 晏井春 宋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6-1335,共10页
Cr(Ⅵ)是铬盐、电镀、皮革等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极易因土-水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迁移性较强的污染物〔如Cr(Ⅵ)〕,有必要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Cr(Ⅵ)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参数不同,为获取我国典型土壤Cr(Ⅵ)吸附... Cr(Ⅵ)是铬盐、电镀、皮革等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极易因土-水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迁移性较强的污染物〔如Cr(Ⅵ)〕,有必要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Cr(Ⅵ)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参数不同,为获取我国典型土壤Cr(Ⅵ)吸附及解吸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本研究采用我国黑龙江海伦黑土、河南封丘潮土、海南儋州砖红壤等12种典型土壤,开展了吸附动力学及吸附-解吸平衡实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2种土壤均在48 h内达到吸附平衡,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相比,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r(Ⅵ)的土壤吸附动力学过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吸附平衡实验表明,相较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Cr(Ⅵ)在我国典型土壤上的吸附特征。Cr(Ⅵ)土壤吸附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x)非固定值,随着平衡液Cr(Ⅵ)浓度的增大,K_(d)x逐渐减小。解吸平衡实验表明,Cr(Ⅵ)土壤解吸过程的固-液分配系数(K_(d)j)高于吸附过程的对应值。基于三相平衡估算土壤平衡液Cr(Ⅵ)浓度时应采用K_(d)j,且其取值因平衡液Cr(Ⅵ)浓度而异。基于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直接接触且不存在地下水稀释的保守假设条件,本研究初步提出了保护地下水的不同土壤的Cr(Ⅵ)环境基准值,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典型土壤Cr(Ⅵ)基础参数数据库,为我国分区制定保护地下水的土壤Cr(Ⅵ)环境基准积累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吸附-解吸 土-水迁移 固-液分配系数 保护地下水的土壤基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