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
作者 郭忠宝 刘靖宇 +2 位作者 于静 徐晨 祁晓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研究胸腔镜手术病人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的安全性及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的价值。方法:纳入94例胸腔镜手术病人开展本次研究,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双腔气管插管组(47例)病人选择接受常规双腔气管... 研究胸腔镜手术病人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的安全性及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的价值。方法:纳入94例胸腔镜手术病人开展本次研究,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双腔气管插管组(47例)病人选择接受常规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非气管插管组(47例)病人选择接受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研究2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概率,平均术后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非气管插管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26%,与双腔气管插管组19.15%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气管插管组平均术后引流时间(1.17±0.19)d、平均住院时间(3.09±0.87)d,与双腔气管插管组的(3.21±1.24)d、(5.25±1.33)d比较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病人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的安全性及对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的价值更加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 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下载PDF
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蔡东妙 王庆祥 汪海松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9期144-146,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中应用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将对本科临床入选(2018年9月-2019年12月)的6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行气管插管麻醉)和观察组(n=30,...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中应用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将对本科临床入选(2018年9月-2019年12月)的6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行气管插管麻醉)和观察组(n=30,行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和麻醉30 min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手术指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HR、MAP、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 min后,两组HR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 min后,对照组MAP、PaO2升高,观察组MAP、Pa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前和麻醉30 min后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30 min后PaCO2较对照组麻醉30 min后高(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均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中应用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具备良好临床作用,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状态,缩短了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置管阻滞 保留自主呼吸 气管插管麻醉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丁艺 林雅丽 蔡元春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1493-1495,共3页
早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胸腔镜技术已被应用于胸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胸腔镜技术也较过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的单肺通气能够给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也更便于操作... 早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胸腔镜技术已被应用于胸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胸腔镜技术也较过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的单肺通气能够给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也更便于操作,因此使得胸腔镜在胸外科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成为临床上常规的胸外科手术之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自主呼吸 电视胸腔镜手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官喜龙 徐静 +2 位作者 李茵 黄超 宋冬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研究组采取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 目的探讨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研究组采取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观察2组麻醉前(T0),开胸后15 min(T1)、开胸后30 min(T2)和关胸后15 min(T3)、关胸后30 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不良反应(包括咽喉不适感、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研究组T1、T2时HR水平均明显升高,PaCO2、MAP、PaO2、SpO2水平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T1、T2时HR、MAP、PaO2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2组T3时HR、MAP、PaO2、PaCO2、SpO2水平与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T2时HR、MAP、PaO2、SpO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比21.43%,P<0.05)。结论胸椎旁置管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自主呼吸 胸椎旁置管阻滞 气管插管 麻醉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电视胸腔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金华 麦永锴 郭兆麟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1期49-51,共3页
在中国医疗技术发展下,腹腔镜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对胸科疾病治疗中,如双腔支气管导管,能达到单肺通气,使手术中获得的视野更大,在外科手术中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双腔管气管插管引起的肺部感染、心脏功能损伤以及神经肌肉阻滞... 在中国医疗技术发展下,腹腔镜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对胸科疾病治疗中,如双腔支气管导管,能达到单肺通气,使手术中获得的视野更大,在外科手术中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双腔管气管插管引起的肺部感染、心脏功能损伤以及神经肌肉阻滞等并发症,使麻醉科和胸外科对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电视胸腔镜手术予以重点关注。本文通过麻醉方式、适应证和禁忌证方面分析,明确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应用作用,彰显其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呼吸 气管插管 麻醉 胸腔镜手术 综述
下载PDF
评估胸腔镜手术中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陈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92-095,共4页
评估于胸腔镜手术中,采取胸椎旁神经阻滞+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为主的应用成效。方法 录入的62例病例,均符合本研究条件,最早纳入时间2023年3月,最晚截止时间2024年3月,将62例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个组别,其中接受气管插管麻醉... 评估于胸腔镜手术中,采取胸椎旁神经阻滞+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为主的应用成效。方法 录入的62例病例,均符合本研究条件,最早纳入时间2023年3月,最晚截止时间2024年3月,将62例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个组别,其中接受气管插管麻醉的病例归于对照组,剩余病例则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纳入观察组,每组均有31例。对不同组别的总体成效进行对比。结果 分析临床麻醉成效的数据,不难发现,对照组为93.55%,与观察组的96.77%相差不大(P>0.05),观察组的麻醉诱导后30分钟心率(HR)较麻醉前有所增加,且相较于对照组,其增幅相对较小,形成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麻醉30分钟后,在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观察组明显有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形成差异(P<0.05);在麻醉过程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上,观察组较麻醉前上升趋势明显,相比对照组,有一定差异(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概率为22.58%,较观察组的3.23%更低(P<0.05);整体手术的相关指标数据,于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恢复进食以及住院疗养所需时间等层面上,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用时更短(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下,两种麻醉途径均展现出优异的麻醉效果。然而,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结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策略,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术中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促进术后康复进程,缩短住院周期,并带来更为积极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保留自主呼吸 气管插管麻醉
原文传递
非插管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池育恒 罗洞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424-429,共6页
随着胸腔镜手术的发展,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插管麻醉逐渐开始应用,其效果和可行性已得到充分证实,对围术期患者快速康复有着诸多优势。但由于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大样本临床研究的充分证实,其手术及麻醉... 随着胸腔镜手术的发展,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插管麻醉逐渐开始应用,其效果和可行性已得到充分证实,对围术期患者快速康复有着诸多优势。但由于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大样本临床研究的充分证实,其手术及麻醉风险亦不容忽视。本文将对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下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手术方式及术中管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麻醉 自主呼吸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手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可 熊荣生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6期5597-5602,共6页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已被应用于胸科疾病的诊疗,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胸腔镜的应用在胸外科领域迅速推广,现已成为胸外科常规手术方式。传统胸腔镜手术,常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麻醉,这种麻醉方式给胸腔镜手术提供...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已被应用于胸科疾病的诊疗,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胸腔镜的应用在胸外科领域迅速推广,现已成为胸外科常规手术方式。传统胸腔镜手术,常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麻醉,这种麻醉方式给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的同时也存在气道损伤、肺部感染等风险,阻碍了患者的快速康复,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整体微创和快速康复的效果,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逐渐应用于胸腔镜各类手术中,多位学者研究表明,在特定的病例中,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在胸腔镜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自主呼吸 单孔胸腔镜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下自主呼吸麻醉单孔胸腔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研究
9
作者 姚金珍 张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52-255,共4页
此次研究中,着重分析非气管插管下自主呼吸麻麻醉单孔胸腔镜患者在应用围术期护理时的优势。方法 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这一时间节点,合计选择40名我院所收治的非气管插管下自主呼吸麻醉单孔胸腔镜患者,将以上参选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 此次研究中,着重分析非气管插管下自主呼吸麻麻醉单孔胸腔镜患者在应用围术期护理时的优势。方法 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这一时间节点,合计选择40名我院所收治的非气管插管下自主呼吸麻醉单孔胸腔镜患者,将以上参选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并安排不同的护理形式,最终对护理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非气管插管下自主呼吸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在缓解负性情绪方面帮助较大,另外也可以提升整体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 气管插管 自主呼吸麻醉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技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10
作者 蔡成杰 叶敏 庞景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4期148-149,共2页
目的观察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9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技术的患者113例,设定行非气管插管麻醉62例为观察组,行气管插管麻醉51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 目的观察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9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技术的患者113例,设定行非气管插管麻醉62例为观察组,行气管插管麻醉51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胸管留置、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1%,低于对照组的13.73%(χ~2=6.241,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保留自主呼吸麻醉 单孔胸腔镜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铁植 于建设 都义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21期3305-3312,共8页
胸腔镜手术需要相对静止、充分清晰的术野,施行泄露测试时需要调整气道压力,因此通常在全身麻醉插人双腔管实施单肺通气下进行手术。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手术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但是具有术后呼... 胸腔镜手术需要相对静止、充分清晰的术野,施行泄露测试时需要调整气道压力,因此通常在全身麻醉插人双腔管实施单肺通气下进行手术。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手术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但是具有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术后苏醒迅速、手术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因此,近年随着麻醉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镇静药物和麻醉手术耗材的优化发展,非气管插管麻醉逐渐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本文将对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的发展简史、麻醉选择、围术期相关麻醉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自主呼吸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胸科麻醉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玲(综述) 章放香(审校)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17-1220,共4页
传统的胸科手术需在气管插管机械控制通气下完成,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发现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可以加快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于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有极大的好处,并且已证实在部分胸... 传统的胸科手术需在气管插管机械控制通气下完成,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发现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可以加快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于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有极大的好处,并且已证实在部分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1-3]。本文就目前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胸科麻醉管理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手术临床报道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少金 鲁美静 +7 位作者 王斌 尤琦 陶正 张岩 孙晓冬 丁伯应 陈永权 刘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分析非气管插管麻醉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6月行非气管插管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手术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肺癌9例,肺炎性疾病3例,肺部结核肉芽肿1例,硬化性肺泡细胞... 目的:分析非气管插管麻醉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6月行非气管插管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手术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肺癌9例,肺炎性疾病3例,肺部结核肉芽肿1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1例,合并肺大泡1例。结果:14例患者的结节直径平均为(1.81±0.97)cm,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6±6.49)h和(4.21±1.53)d。结论:非气管插管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在有选择的肺部结节患者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能避免气管插管、高压机械通气及肌松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麻醉 自主呼吸 单孔胸腔镜 肺结节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丰娜 杜平均 +3 位作者 王巧娜 刘杏棉 王海龙 贾云芬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7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择期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D_(1)组、D_(2)组、D_(3)组和S组,各30例。D_(1)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择期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D_(1)组、D_(2)组、D_(3)组和S组,各30例。D_(1)组、D_(2)组、D_(3)组患者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5,0.8,1.0μg/kg恒速静脉泵入,S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0.15μg/kg静脉推注,各组患者均予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_(1))、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平衡(T_(2))、给药后10 min(T_(3))、手术开始(T_(4))、手术开始后5 min(T_(5))、手术结束(T6)、患者清醒(T_(7))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S组比较,D_(3)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在T_(3)-T_(7)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D_(1)组、D_(2)组、D_(3)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在T_(3)-T6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与D_(1)组、D_(2)组比较,D_(3)组患者的心率(HR)在T_(3)-T6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且下降更明显。D_(1)组、D_(2)组、D_(3)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0,0,3.33%,均显著低于S组的10.00%(P<0.05)。D_(1)组、D_(2)组、D_(3)组的患者满意度均为100.00%,均高于S组的96.67%;D_(1)组、D_(2)组、D_(3)组患者的医师满意度分别为96.67%,100.00%,100.00%,均显著高于S组的83.33%(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效果较好,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且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自主呼吸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胸段椎旁置管阻滞复合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官喜龙 徐静 +1 位作者 吴晓琴 薛白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7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胸段椎旁置管阻滞复合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收缩压(SBP)12.2-18.3kPa,舒张压(DBP)8.1-11.5kPa,中心静脉压... 目的探讨胸段椎旁置管阻滞复合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收缩压(SBP)12.2-18.3kPa,舒张压(DBP)8.1-11.5kPa,中心静脉压(CVP)0.490-1.078kPa,心率(HR)59-86次·min^-1,血氧饱和度(SpO2)97%-100%,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5.32-6.65kPa,脑电双频谱指数(BIS)40-55,呼吸频率(f)16-21次·min^-1。术中均无体动。术后1-2h下地活动,术后4-5h进食流质。结论胸段椎旁置管阻滞复合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自主呼吸平稳,术后患者恢复快,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气管插管 胸段椎旁置管阻滞麻醉 自主呼吸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行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小青 周一凡 +3 位作者 黄爱兰 马利 于美钢 唐学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597-1601,共5页
目的:比较非气管插管与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保留自主呼吸... 目的:比较非气管插管与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下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毕清醒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VAS评分和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中全麻药(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手术开始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自主呼吸全麻辅助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行肺大泡切除术可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全麻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全麻 自主呼吸 肺大泡切除 单孔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欢欢 孟璐 +2 位作者 姚晶曼 孔婧 胡友洋 《现代医学》 2022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科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科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指标、动脉血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情况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麻醉优良率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96.67%vs.93.30%,P>0.05)。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麻醉前后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PaO_(2)、SpO_(2)、PaCO_(2)在围术期间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手术后的PaO_(2)和SpO_(2)和PaCO_(2)比较均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观察组中为0,低于对照组13.33%(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可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48 h的MMSE、MoCA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中,可在保证麻醉效果、维持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氧状况稳定的前提下,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苏醒,减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胸椎旁神经阻滞 保留自主呼吸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清 王兰 黎丽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期85-88,共4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与...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与右美托咪定组,各53例。2组患者均行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丙泊酚组行丙泊酚复合麻醉,右美托咪定组行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术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干预前、干预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前1 d、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8-羟化脱氧鸟苷(8-OHdG)、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不良反应。结果 T_(1)~T_(5),右美托咪定组MAP、HR、RR低于丙泊酚组(P<0.01)。右美托咪定组术后PaO_(2)、SpO_(2)高于丙泊酚组,PaCO_(2)低于丙泊酚组(P<0.01)。干预后24 h, 2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右美托咪定组VAS评分低于丙泊酚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1)。术后24 h, 2组8-OHdG、MPO、GSH-Px水平高于术前,但右美托咪定组8-OHdG、MPO、GSH-Px水平低于丙泊酚组(P<0.01)。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21%,与丙泊酚组的9.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6,P=0.540)。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高,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并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保留自主呼吸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镇痛镇静 血气指标
原文传递
熵指数监测短小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麻的气道管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曰昊 朱敏敏 +3 位作者 谭志明 陈家伟 徐亚军 顾悦超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3期383-385,共3页
目的: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评价短小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麻时不同气道管理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单侧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面罩吸氧组(组Ⅰ);... 目的: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评价短小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麻时不同气道管理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单侧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面罩吸氧组(组Ⅰ);口咽通气道加面罩吸氧组(组Ⅱ);喉罩(LMA)通气组(组Ⅲ)。术中维持熵指数40~60,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5min(T3)、手术开始后10min(T4)、手术开始后15min(T5)、手术结束(T6)及术后30min(T7)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观察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结果:组Ⅰ中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他2组。与T0相比,3组T1~T6时PetC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升高,T2~T6时组Ⅰ的PetCO2和PaCO2显著高于组Ⅱ和组Ⅲ。与T0相比,3组T2~T5时PH显著降低,T6时组Ⅰ的PH显著低于组Ⅱ和组Ⅲ。T1~T6时组Ⅲ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于组Ⅰ和组Ⅱ。结论:短小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麻时存在发生急性高碳酸血症的可能。LMA是更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自主呼吸 气管插管 静脉全麻 熵指数 短小手术
下载PDF
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胸腔镜手术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廖开华(综述) 赵家慧(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3-568,共6页
近年来,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2022年国内新增肺癌患者达到106.1万例,且每10万人中有51.9人死于肺癌[1]。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仍以外科为主,20世纪90年代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引入,全身麻醉下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 近年来,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2022年国内新增肺癌患者达到106.1万例,且每10万人中有51.9人死于肺癌[1]。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仍以外科为主,20世纪90年代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引入,全身麻醉下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逐渐成为肺部手术的标准手术方式[2],这种手术也称为插管电视胸腔镜手术(intubat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IV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部手术 单肺通气 微创外科技术 保留自主呼吸 全身麻醉 恶性肿瘤 插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