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信仰建构(笔谈) 被引量:2
1
作者 潘知常 宋澎 +3 位作者 郭英剑 牛宏宝 郭家宏 廖彬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23,共17页
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信仰建构"学术论坛上,潘知常认为应用信仰代替宗教;宋澎认为实践应追求真善美,珍爱生命,祈福世界和谐的信仰;郭英剑认为讨论信仰应回到常识,回到良知,回到基本的认知;牛宏宝将知识体系和信仰进行了区... 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信仰建构"学术论坛上,潘知常认为应用信仰代替宗教;宋澎认为实践应追求真善美,珍爱生命,祈福世界和谐的信仰;郭英剑认为讨论信仰应回到常识,回到良知,回到基本的认知;牛宏宝将知识体系和信仰进行了区分;郭家宏讨论了英国崛起与宗教信仰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廖彬宇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蕴育着中华民族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发展 信仰建构
下载PDF
新时代革命军人信仰建构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云志 陈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根据党对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实要求,作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构成要素,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信仰建构应包含三重意蕴:铸牢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是经典理论的基本要求、对历史经验的客观总结、强军兴军的... 根据党对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实要求,作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构成要素,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信仰建构应包含三重意蕴:铸牢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是经典理论的基本要求、对历史经验的客观总结、强军兴军的时代需求;重铸能打胜仗的战斗精神,是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以史为鉴的确然选择、时代强军的必经之途;培育作风优良的高尚操守,是建军经验的理论传承、兴军历史的再续之径、实现强军重任的现实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军人 信仰建构 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
下载PDF
时空演化、信仰建构、圣俗交织:云南宗教多样性的生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浩然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6,共6页
云南的多元宗教在特定时空场域中不断层累叠加、交织互动、兼容并蓄,最终形成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关系格局。从宗教生活与日常生活交织互动的角度,将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神圣与世俗有机结合,提出时空演化、信仰建构、圣俗交织三个... 云南的多元宗教在特定时空场域中不断层累叠加、交织互动、兼容并蓄,最终形成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关系格局。从宗教生活与日常生活交织互动的角度,将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神圣与世俗有机结合,提出时空演化、信仰建构、圣俗交织三个有机关联的分析框架,可以突破现有研究范式,进而探寻云南宗教多样性的整体结构、生成脉络、内部逻辑、外在情境等,深化对云南宗教文化生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演化 信仰建构 圣俗交织 云南 多元宗教
下载PDF
审美救赎:赎回信仰,赎回爱——有感于潘知常教授新著《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燕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7-33,共7页
从对百年前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回应,到中华文明在21世纪的信仰建构,潘知常教授在新著《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中给出了中国美学家在宗教祛魅之后对抗虚无主义最深的洞察、最辩证的思考和最美的出路。新著重新审视了&... 从对百年前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回应,到中华文明在21世纪的信仰建构,潘知常教授在新著《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中给出了中国美学家在宗教祛魅之后对抗虚无主义最深的洞察、最辩证的思考和最美的出路。新著重新审视了"以美育代宗教"在一百年间存在的重要认知偏离,再次强调了审美与艺术作为重要的拯救力量对抗虚无主义的价值意义,在无宗教有信仰时代,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爱是信仰重构的核心,"我爱故我在"的生命美学必将引向生命哲学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信仰建构 审美救赎
下载PDF
“国学热”与社会转型期中国的信仰危机及信仰建构
5
作者 张燕燕 《沧桑》 2011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产生了信仰危机,"国学热"的出现正是国人探寻走出信仰危机困境的努力在文化上的反映。使民众接受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内心的准则是走出信仰危机、实现信仰建构的良方。
关键词 国学热 社会转型期 信仰危机 信仰建构
下载PDF
信仰建构与历史书写——惠皎《高僧传》叙述意图分析
6
作者 周骅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第4期107-121,156,157,共17页
南朝齐梁之际惠皎的《高僧传》较之早出的僧祐《出三藏记集》在取材上多有借鉴,但在叙述方法上却大有不同。在《高僧传》代表性篇目《鸠罗摩什传》中,惠皎记述了更多人物,借助人物间的对话、矛盾与冲突,展现了鸠罗摩什从小乘到大乘转变... 南朝齐梁之际惠皎的《高僧传》较之早出的僧祐《出三藏记集》在取材上多有借鉴,但在叙述方法上却大有不同。在《高僧传》代表性篇目《鸠罗摩什传》中,惠皎记述了更多人物,借助人物间的对话、矛盾与冲突,展现了鸠罗摩什从小乘到大乘转变的心路历程,再现了当时佛门内部不同思想交锋的情况。惠皎改变了早期僧传作品倚重史料收集,不重细节刻画的倾向。《高僧传》的记述,不仅在篇幅字数上有大量的增加,为高僧形象的"立体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高僧传》的文本在注重史料的同时,更具文学性。这种文学性的手法,并不是完全的故事虚构,而是通过冲突性的情节,对手形象的塑造,着力再现高僧的"精神本真",呈现时代的"内在精神"。惠皎自如地穿梭在文学与史学之间,一方面更好地贯彻作者弘法传教的著述意图,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虚构,更加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佛教内部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慧皎突破了传统高僧传记的撰写观念,运用"出文入史"手法,着力探寻历史人物与时代思想背后之"真实",对后世高僧传记的撰写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新的叙述方式,受到了中国传统"纪传体"史学观念与创作手法的影响,亦是佛教传记文学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皎 《高僧传》 信仰建构 历史书写 叙述意图
下载PDF
南京与鲁迅信仰之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3-209,共7页
鲁迅在日本时期对"尼采主义"的接受、进化观的形成,以及上海时期"共产主义"信仰的成熟,都与他南京时期的感性生活和理性反思密不可分。南京为鲁迅提供了政治生活、科学思潮、文化模式等多元的生态场域,尤其是这一... 鲁迅在日本时期对"尼采主义"的接受、进化观的形成,以及上海时期"共产主义"信仰的成熟,都与他南京时期的感性生活和理性反思密不可分。南京为鲁迅提供了政治生活、科学思潮、文化模式等多元的生态场域,尤其是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时代主题与个人理想的碰撞,信仰建构所涉及到的知识构成、精神诉求、价值观念等多个层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参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鲁迅 信仰建构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的建构和引导研究——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8
作者 张志成 陈志平 +1 位作者 刘珺 罗昊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9-71,共3页
伴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高职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成为突出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的多元信仰结构,通过有针对性的特色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效引导高职大学生把信仰落实为行动,并转化... 伴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高职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成为突出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的多元信仰结构,通过有针对性的特色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效引导高职大学生把信仰落实为行动,并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信仰建构 信仰引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信仰建构
9
作者 岳珍 《清江论坛》 2012年第1期12-14,共3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信仰和社会政治信仰问题。当前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迷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进程。因此,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信仰和社会政治信仰问题。当前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迷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进程。因此,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铸造发展动力的精神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信仰建构
原文传递
生命美学的新境界--评潘知常新著《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藻 《上海文化》 CSSCI 2020年第4期118-124,127,共8页
潘知常教授的新著《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延续了他一贯倡导的"我爱故我在"的生命哲学以及"我审美故我在"的生命美学。针对尼采发出的"上帝死了"之后虚无主义的肆虐,该书重新审视蔡元培"以美育代宗... 潘知常教授的新著《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延续了他一贯倡导的"我爱故我在"的生命哲学以及"我审美故我在"的生命美学。针对尼采发出的"上帝死了"之后虚无主义的肆虐,该书重新审视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指出美是最为重要的拯救力量。区别于古代的信仰建构借助宗教,今天的信仰建构亟待借助审美,"无宗教而有信仰"的中国思想传统可以为审美救赎做出自己的世界贡献,由此该书承接明清"情本美学",进而建立起奠基于"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基础之上的情本境界生命论的新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爱故我在 生命美学 信仰建构 审美救赎
原文传递
《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
11
作者 潘知常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36,共1页
全书55万字,分为导言与五章。“导言”中指出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是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美学命题,其贡献在于可以被看做针对世界性虚无主义的中国方案,与尼采、海德格尔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方案遥相呼应;其不足在于错误地去... 全书55万字,分为导言与五章。“导言”中指出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是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美学命题,其贡献在于可以被看做针对世界性虚无主义的中国方案,与尼采、海德格尔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方案遥相呼应;其不足在于错误地去“以美育代宗教(基督教)”而不是“以美育促信仰”。第一章考察西方现代化历程,认为信仰是终极关怀、立身之本,而基督教文化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信仰的建构,体现为宗教强化的“因宗教而信仰”。第二章指出随着基督教在西方的退场,审美的重要性得到强调,转而“因审美而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历程 审美救赎 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 美学命题 法兰克福学派 基督教 信仰建构
原文传递
豫北木版神像画的民间信仰探微
12
作者 王宇翔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2-116,共5页
豫北木版神像画的题材内容和信仰神祇极具相似性,是集民间绘画、雕刻、印刷等艺术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其取材内容多为神像题材、家谱轴画和灯笼画。神像画中儒释道众神皆有,亦有本地神祇。这些神像人物千姿百态,呈现了一个周密而翔实的民... 豫北木版神像画的题材内容和信仰神祇极具相似性,是集民间绘画、雕刻、印刷等艺术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其取材内容多为神像题材、家谱轴画和灯笼画。神像画中儒释道众神皆有,亦有本地神祇。这些神像人物千姿百态,呈现了一个周密而翔实的民间信仰图景。豫北木版神像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延续和传递,是豫北地区劳动人民伦理道德与民俗观念的集中体现,是烙印着远古文化气息的民俗事象,反映了民族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与当地独有的文化特征。文章以豫北木版神像画为视角,通过梳理它的品种样式及题材分类,归纳出乡土社会传统民间信仰的精神实质和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木版神像画 信仰建构 精神内涵
下载PDF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雪飞 褚凤英 《当代教育论坛》 2014年第2期68-72,共5页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正在遭受功利化、多元化、现实化和教条化的冲击。如何借助美育这一包含无限和有限,沟通世俗性和超越性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夯实和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政治信仰,为人们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原点支撑,不...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正在遭受功利化、多元化、现实化和教条化的冲击。如何借助美育这一包含无限和有限,沟通世俗性和超越性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夯实和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政治信仰,为人们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原点支撑,不仅关系到个人人身观、价值观的完善和幸福感的获取,也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否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仰危机 美育 信仰建构
下载PDF
留日时期鲁迅信仰考释
14
作者 杨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58-64,共7页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刻意识到个体的人生道路与民族的振兴发展在冲突、统一中并存,为了更好地协调矛盾,实践使命,鲁迅从独有的生命体验中理解到尼采主义、进化论思想对于彼时彼地的紧要性,结合特殊的异国环境树立起他的精神信仰,承受...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刻意识到个体的人生道路与民族的振兴发展在冲突、统一中并存,为了更好地协调矛盾,实践使命,鲁迅从独有的生命体验中理解到尼采主义、进化论思想对于彼时彼地的紧要性,结合特殊的异国环境树立起他的精神信仰,承受且完成了初步的自我审视与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留学日本 信仰建构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社会信仰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富满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8,共4页
信仰对社会与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是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社会整合与控制的思想文化武器。当代中国社会信仰危机是一个可经验到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手段与形式的落后、... 信仰对社会与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是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社会整合与控制的思想文化武器。当代中国社会信仰危机是一个可经验到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手段与形式的落后、市场经济对人们生活的宰制以及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导致了社会信仰的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信仰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它对消解社会信仰危机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信仰危机 信仰建构
原文传递
论路德新教的近代人文价值向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耀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2-95,102,共5页
在西欧由中古向近代过渡阶段,中世纪出世的、超自然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基督教神权观念始逐渐让位于新兴市民阶级入世的、自然主义的、理性主义的价值情感追求。它映射着西欧社会思想意识形态观念的近代化发展,预示着近代西欧文明未... 在西欧由中古向近代过渡阶段,中世纪出世的、超自然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基督教神权观念始逐渐让位于新兴市民阶级入世的、自然主义的、理性主义的价值情感追求。它映射着西欧社会思想意识形态观念的近代化发展,预示着近代西欧文明未来勃兴的光明前景。本文试图通过对路德新教信仰蕴含与张扬的近代人文价值向度的历史理论剖析,具体阐释其对近代西方社会价值形态观念构建与演进所显示的重要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德新教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 主体人格意识 文艺复兴 信仰建构 理性信仰 价值向度 人文价值 基督教
下载PDF
美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从“康德以后”到“尼采以后”(三)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知常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8期4-15,共12页
三、美学的终结:四个转向综上所述,我讲到的,其实是生命美学之所以出现的思想背景。概括言之,可以叫做:"以信仰代宗教"与"以审美促信仰"。简而言之,在宗教退回教堂、革命退回殿堂之后,信仰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审... 三、美学的终结:四个转向综上所述,我讲到的,其实是生命美学之所以出现的思想背景。概括言之,可以叫做:"以信仰代宗教"与"以审美促信仰"。简而言之,在宗教退回教堂、革命退回殿堂之后,信仰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审美与艺术则成为了信仰建构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是"因审美,而信仰",也是"因信仰,而审美"⑤。不过,前面我所讲的,还只是生命美学得以产生的外在原因。可是,外因毕竟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外在原因 信仰建构 审美 思想背景 宗教 终结
下载PDF
当前中国信仰问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学俭 顾超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7-51,91-92,共5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使人们生长出理性精神和独立意识,不断激发人的反思性和自觉性,并引发人的信仰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维度出发,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人,其信仰逐渐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使人们生长出理性精神和独立意识,不断激发人的反思性和自觉性,并引发人的信仰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维度出发,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人,其信仰逐渐幻化出虚无化、世俗化、极端化和飘变化的具体特征。信仰危机日益展现为个体精神世界的价值选择危机、群体精神家园的信仰紊乱危机、社会公共领域的信仰建构危机。信仰本质而言是人对于自我本质的对象化,是人在精神世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性建构。因此,耕植精神世界,重塑现代信仰,需要借助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场域出发审视信仰图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理性人、交往人和思想人的四个维度建构现代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信仰问题 信仰建构
原文传递
信仰危机与重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玉樑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80-83,共4页
信仰危机的原因是挫折的困惑与真理的否证 ,利益的失衡与价值的背离 ,思想的激荡与情感的疏远。要克服信仰危机 ,建构科学的信仰 ,需要实践上取得实绩 ,达到事实的确证与真理的彰显 ,利益到位与价值认同 ,弘扬正气与感情诱导 ;同时 ,加... 信仰危机的原因是挫折的困惑与真理的否证 ,利益的失衡与价值的背离 ,思想的激荡与情感的疏远。要克服信仰危机 ,建构科学的信仰 ,需要实践上取得实绩 ,达到事实的确证与真理的彰显 ,利益到位与价值认同 ,弘扬正气与感情诱导 ;同时 ,加强理论教育 ,达到真理的坚信、先贤的启示使价值认同 ,历史的反思使感情融入 ,以建构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信仰危机 信仰建构
原文传递
论儒学在构建现代大众精神信仰中的作用
20
作者 朱康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0,共4页
精神信仰建立在复杂的文化单元之上,单一的文化形态无法支撑起现代多元、多层次的信仰系统。儒学本身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做人到高级精神境界的精密理论,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普及在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它可以补充、完善主... 精神信仰建立在复杂的文化单元之上,单一的文化形态无法支撑起现代多元、多层次的信仰系统。儒学本身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做人到高级精神境界的精密理论,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普及在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它可以补充、完善主流意识形态教化。本文从文化格局与局限的现状、精英与大众的分层、入世与超世的提升等方面,论证了儒学能够在构建现代大众深层精神信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精英与大众 入世与超世 精神信仰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