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性之探讨
1
作者 路军 杨子衿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现有帮信罪定性观点均以共犯理论为依托,但无论正犯说、共犯说抑或并合说,均无法对司法解释中通常属于共犯、例外属于正犯的双重属性界定予以兼顾,因此唯有摆脱共犯理论方能实现帮信罪的准确定性。误用共犯理论的原因在于帮信罪共犯型... 现有帮信罪定性观点均以共犯理论为依托,但无论正犯说、共犯说抑或并合说,均无法对司法解释中通常属于共犯、例外属于正犯的双重属性界定予以兼顾,因此唯有摆脱共犯理论方能实现帮信罪的准确定性。误用共犯理论的原因在于帮信罪共犯型的犯罪构成,而为帮信罪赋予独立的犯罪构成资格即可在理论纠偏的同时实现其准确定性。“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作为帮信罪条文中共犯特征的标志性表述,为其给予独立的构成要件要素定位即可赋予帮信罪独立的犯罪构成资格,且“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只得视为帮信罪客观情状。由此,帮信罪得以实现当然的正犯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定性 共同犯罪 正犯
下载PDF
信息网络犯罪中大数据证据的定位与运用
2
作者 李宁 梁勐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8,共12页
大数据时代,信息网络犯罪频发且更具隐蔽性,大数据证据的出现对此类案件的事实认定具有重要价值。考虑到大数据证据自身属性和实践情况,中国当前的司法实践应当将其暂时归入鉴定意见的法定证据种类,等时机成熟时再通过修改法律将其单列... 大数据时代,信息网络犯罪频发且更具隐蔽性,大数据证据的出现对此类案件的事实认定具有重要价值。考虑到大数据证据自身属性和实践情况,中国当前的司法实践应当将其暂时归入鉴定意见的法定证据种类,等时机成熟时再通过修改法律将其单列为独立证据种类。关于大数据证据在信息网络犯罪中的运用,通过考察发现存在真实性、可采性、证明力的适用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探索未来大数据证据的发展出路,包括探索专业人员辅助审查机制、以控权和赋权保障控辩平衡、规制算法歧视与构建相关性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犯罪 大数据证据 真实性 可采性 证明力
下载PDF
基于图谱可视化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3
作者 熊建英 邓天恺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行为是导致新型网络犯罪猖獗的重要因素,相关判决书数量也表明近两年此类案件激增,对其打击治理成为一项重要研究任务。运用CiteSpace对我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为主题的文献(2014-2022)进行图谱可视化分析,归纳了该...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行为是导致新型网络犯罪猖獗的重要因素,相关判决书数量也表明近两年此类案件激增,对其打击治理成为一项重要研究任务。运用CiteSpace对我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为主题的文献(2014-2022)进行图谱可视化分析,归纳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和研究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主要以司法制定、处置、监督研究为主,不同领域的作者与机构合作比较松散,需要加强不同领域与机构的科研合作,识别与侦查技术及预防犯罪的安全意识教育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帮助行为 网络黑灰产 CiteSpace图谱 趋势热点分析
下载PDF
支付结算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实践检视及一体化治理
4
作者 谢扬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4,共7页
支付结算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实践中存在适用主体扩张、责任判断模糊以及量刑结果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轻罪立法不断扩张以及配套金融监管乏力等原因密切相关。需立足于多维一体的治理理念,在刑法之... 支付结算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实践中存在适用主体扩张、责任判断模糊以及量刑结果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轻罪立法不断扩张以及配套金融监管乏力等原因密切相关。需立足于多维一体的治理理念,在刑法之内严格限缩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主客观要件,完善刑法的具体适用;在刑法之外优化各法域间的协同治理,形成有序衔接的规范体系;在刑法之上发挥数字赋能技术优势,共筑多元联动的防治共同体,由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一体化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结算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实践检视 一体化治理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从属性否定与独立性证成——基于规范论的立场
5
作者 刘子良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帮助”的帮助下,案件量急速膨胀,出现向“口袋罪”发展的倾向。其根源在于从属性学说的魅惑,致使该罪在明知的认定和责任的归属上不断泛化。而学界基于共犯理论立场的解读,不仅无法解决此罪的泛化问题,反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帮助”的帮助下,案件量急速膨胀,出现向“口袋罪”发展的倾向。其根源在于从属性学说的魅惑,致使该罪在明知的认定和责任的归属上不断泛化。而学界基于共犯理论立场的解读,不仅无法解决此罪的泛化问题,反而进一步加剧此罪的口袋化危机。故需要对该罪进行从属性祛魅,实现从存在论向规范论的立场转换,在规范违反说的理论体系下指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的独立性,并经由义务犯理论,强化此类行为的规范违反性,以实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独立性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共犯从属 规范违反 义务犯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分析
6
作者 石倩雯 《西部法学评论》 2024年第1期62-76,共15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自设立之初,理论界对此就存在诸多争议,司法实践中各类适用问题频出。该罪属于帮助行为的立法正犯化,具有独立的犯罪构成要件和单独的保护法益。同时,帮助行为的自然属性并不因此丧失,根据共犯限制从属性原理,该...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自设立之初,理论界对此就存在诸多争议,司法实践中各类适用问题频出。该罪属于帮助行为的立法正犯化,具有独立的犯罪构成要件和单独的保护法益。同时,帮助行为的自然属性并不因此丧失,根据共犯限制从属性原理,该罪以被帮助者实施犯罪行为为前提,且帮助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具有因果性。该罪兼具独立性与依附性,只有平衡好两者关系,才能避免实践中该罪优先适用的现状。该罪与被帮助对象所实施犯罪的帮助犯,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罪名存在交叉、重合部分。明确各罪的犯罪构成要素,准确划分各罪界限是正确适用罪名的前提。同时,正确处理犯罪竞合问题也是对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遵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共犯从属性 独立性 依附性 犯罪竞合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的内涵及证明问题
7
作者 李贵扬 代战友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2-25,共4页
帮信罪的主观“明知”存在“先天性”的证明难题。司法人员往往采用“推定”的证明方法,而“推定”不可避免地以“经验法则”为依据,这导致此罪名“明知”认定泛化、模糊化,有突破法定证明标准的风险。传统理论及司法实践将帮信罪的“... 帮信罪的主观“明知”存在“先天性”的证明难题。司法人员往往采用“推定”的证明方法,而“推定”不可避免地以“经验法则”为依据,这导致此罪名“明知”认定泛化、模糊化,有突破法定证明标准的风险。传统理论及司法实践将帮信罪的“明知”内涵及证明问题混同,实际上,对“明知”的宽泛化理解都是指向降低证明难度和证明责任。从一般的认知主体出发,司法人员与犯罪人在认知、推断事实时具有逻辑同构性,应承认司法人员认知的有限性,在程序上对“推定”运用进行限制,保障司法的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 推定规则
下载PDF
浅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诈骗罪共犯的界分
8
作者 李江贞 王志晴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0,共5页
近年来,随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动的持续推进和“断卡行动”的开展,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呈现井喷之势,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理解和适用存在不同认识,主要体现在为网络犯罪活动提供帮助行为是认定为帮助信息网络... 近年来,随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动的持续推进和“断卡行动”的开展,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呈现井喷之势,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理解和适用存在不同认识,主要体现在为网络犯罪活动提供帮助行为是认定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还是上游诈骗犯罪的共犯。通过对裁判文书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诈骗罪共犯认定的标准不统一,究其原因在于理论上没有厘清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观故意认定及与上游诈骗罪共犯明知的区分边界。在区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诈骗罪共犯时,应借鉴《关于“断卡”行动中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会议纪要》规定,以共犯原理为基本落脚点,从主观罪责与客观行为两个方面来认定。主观方面,以诈骗罪共犯论处的宜限于通谋情形;对于主观上仅具有明知,原则上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论处。客观方面,帮助行为与上游诈骗犯罪行为联系紧密,对上游诈骗犯罪起到实质推动作用的,以诈骗罪共犯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诈骗罪共犯 电信网络诈骗 共同犯罪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区分标准
9
作者 杨新绿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23,共14页
帮信罪与掩隐罪危害行为竞合、侵害法益交叠、历史沿革相继,具有高度相似性。帮信罪案件数量急剧上升引发“口袋罪”担忧,学界主张以掩隐罪分流处置,亦契合掩隐罪作为洗钱犯罪适度扩张趋势。帮信罪与掩隐罪区分理论包括时间节点、客观... 帮信罪与掩隐罪危害行为竞合、侵害法益交叠、历史沿革相继,具有高度相似性。帮信罪案件数量急剧上升引发“口袋罪”担忧,学界主张以掩隐罪分流处置,亦契合掩隐罪作为洗钱犯罪适度扩张趋势。帮信罪与掩隐罪区分理论包括时间节点、客观行为、主观认识、犯罪对象、查证程度区别说。经过实践检验,时间节点区别说因无法达成两罪区分目的被排除,客观行为区别说衍生出三个判断要素与犯罪对象区别说、主观认识区别说、查证程度区别说相呼应,最终形成以客观行为为统摄,主要侵害法益、主客观相一致、罪责刑相适应三位一体区分原则,三者形成层层递进规则为帮信罪与掩隐罪区分供给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区分标准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法治化治理研究
10
作者 潘月德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当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高发、多发,具有犯罪主体特征明显、上游犯罪查证困难、行为以提供“两卡”为主、违法所得与涉案数额差异巨大、处罚结果呈“轻刑中的重刑化”等突出特点。有效推进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法治化治理,应当... 当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高发、多发,具有犯罪主体特征明显、上游犯罪查证困难、行为以提供“两卡”为主、违法所得与涉案数额差异巨大、处罚结果呈“轻刑中的重刑化”等突出特点。有效推进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法治化治理,应当从司法打击、司法认定和司法治理三个层面探究:司法打击层面存在当严未严、该宽未宽的偏差,应突出打击重点、坚决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司法认定层面存在对“明知”、“为其犯罪提供帮助”、“支付结算帮助”的扩张倾向,应严格罪刑法定原则,统一司法适用标准,准确认定犯罪构成要件;司法治理层面存在个人法律意识淡薄、办案机关工作延伸不够到位、相关职能部门欠缺联动思维的堵点,应推动溯源治理,从强化多元普法、加强源头监管、加强协同联动方面,着力构建综合治理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司法打击 司法认定 司法治理 破解路径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之探析——以宜春市2021年生效判决为分析样本
11
作者 邓晔 何运鸿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28,106,共6页
以江西省宜春市2021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生效判决为分析样本,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行为、罪名性质、刑罚适用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司法适用进行分析。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性质采取帮助犯的量刑规则,而非帮助行为正犯... 以江西省宜春市2021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生效判决为分析样本,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行为、罪名性质、刑罚适用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司法适用进行分析。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性质采取帮助犯的量刑规则,而非帮助行为正犯化,本罪的成立仍以主犯实施犯罪为前提,同时帮助他人实施本罪的帮助行为也将构成本罪。但在本罪的司法适用中也有对“帮助行为”“明知”进行扩张解释的嫌疑以及“情节严重”认定不统一的情形。针对以上情况,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不得随意扩张解释本罪的帮助行为的类型并统一认定“情节严重”的条件,从而真正做到公正司法,确保公民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司法适用 主观明知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理论反思——基于120份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张文馨 郭旨龙 《犯罪研究》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有两大理论争议:一是该罪是否属于帮助行为的正犯化;二是如何确定该罪的处罚边界,但根本分歧在于对帮助行为是否可以脱离共犯从属性和对帮助行为入罪条件的回答。在观察120份以帮助信...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有两大理论争议:一是该罪是否属于帮助行为的正犯化;二是如何确定该罪的处罚边界,但根本分歧在于对帮助行为是否可以脱离共犯从属性和对帮助行为入罪条件的回答。在观察120份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罪的裁判文书后可以发现,量刑规则说无法满足实践需求,帮助行为正犯化说和累积犯说不如协作犯罪说更能妥当解释该罪的正犯性;“明知”应指对犯罪活动的概括性认识,但需谨慎适用推定;“犯罪”应指《刑法》分则的行为类型,无须满足罪量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帮助行为正犯化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未成年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综合治理实证分析——以S省C县人民检察院办案实践为研究样本
13
作者 张继民 陈錾 王娜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4年第2期27-33,共7页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安定和谐、民族兴旺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的出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提供了生存土壤,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呈现高发态...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安定和谐、民族兴旺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的出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提供了生存土壤,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呈现高发态势。如何预防未成年人成为信息网络诈骗活动的“工具人”,是当前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重要素材。本文以S省C县人民检察院2021年至2023年办理的未成年人涉嫌帮信罪案件信息为视角,对此类案件的基本特征、未成年人参与的演变过程、发案原因、治理路径等进行分析,从基层检察机关的视角就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情节严重”的体系性解释
14
作者 吴梦瑶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3-62,共10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和具体内涵都较为含糊,为保障司法适用的准确性,须从刑法教义学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情节严重”应当定位于犯罪论体系中实质违法性的积极条件。由于特有的依附属性和独立属性,该罪具有...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和具体内涵都较为含糊,为保障司法适用的准确性,须从刑法教义学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情节严重”应当定位于犯罪论体系中实质违法性的积极条件。由于特有的依附属性和独立属性,该罪具有上游信息网络犯罪所侵害的内层法益和帮助行为本身所侵害的外层法益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秩序。因此,该罪“情节严重”应以内外双层法益为依托进行限缩解释:“情节严重”中的“情节”应仅限于客观方面的表明法益侵害程度的要素;帮助行为应当对其上游网络犯罪行为的实害法益产生危险性影响;对于实质违法性积极条件缺位的帮助行为,应发挥行刑衔接效能,不可动用刑罚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情节严重” 体系定位 法益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处罚范围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15
作者 杨子露 《争议解决》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的网络社会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现实生活中信息交互速率,但也使得网络犯罪频发,且危害性加强。这些网络犯罪行为所依托的技术支持、支付结算、广告推广等服务也显现出产业化、链条化的趋势。本文首先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的网络社会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现实生活中信息交互速率,但也使得网络犯罪频发,且危害性加强。这些网络犯罪行为所依托的技术支持、支付结算、广告推广等服务也显现出产业化、链条化的趋势。本文首先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实践难题着手,通过分析立法规定和学理争议探求实践中仍存在对主观“明知”认定标准模糊、“帮助”行为界定不明等问题,导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范围有不断扩张的趋势。其次,结合学理争议与司法解释等规定,探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处罚范围适用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在司法适用中出现的问题,从合理界定“明知”的判断标准、完善对“帮助”行为的解释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更好地实现打击网络犯罪的立法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处罚范围 帮助行为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之“情节严重”的认定逻辑
16
作者 肖雪玲 《争议解决》 2024年第1期371-379,共9页
近几年,在立法具体条文并未产生变动的情况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适用范围急剧扩张,反映出立法和司法之间的龃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立法目的旨在维护网络安全管理秩序和对信息网络犯罪法益予以前置化保护,对“情节严... 近几年,在立法具体条文并未产生变动的情况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适用范围急剧扩张,反映出立法和司法之间的龃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立法目的旨在维护网络安全管理秩序和对信息网络犯罪法益予以前置化保护,对“情节严重”的认定也应当此为逻辑起点,在明确“情节严重”体系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合理限定“情节严重”的涵摄范围。本罪的认定难点在于“情节严重”的实践逻辑存在偏差;相关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的悖乱也导致其追诉标准存在主观性。在司法上细化“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并严格规范“情节严重”的适用条件,是认定本罪之“情节严重”的合理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情节严重 司法限缩
下载PDF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扩张与规范适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莫洪宪 吕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3-138,共16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当前有异化为信息网络犯罪之“口袋罪”的倾向,在实践中呈现出扩张适用。这表现为“明知”认定标准的模糊化、“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要件的矮化、“帮助”行为的扩大化以及“情节严重”的虚置化。司法扩张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当前有异化为信息网络犯罪之“口袋罪”的倾向,在实践中呈现出扩张适用。这表现为“明知”认定标准的模糊化、“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要件的矮化、“帮助”行为的扩大化以及“情节严重”的虚置化。司法扩张适用不仅导致将应认定为相关联犯罪的共犯情况不当认定为本罪,而且与“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不符。单以帮助犯正犯化说、量刑规则说、积量构罪说解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均存在疑问。立足于本罪的规范保护目的与构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有补充功能、强化功能与纠偏功能。以此为指引,可以从理论上提出限缩本罪适用的方法,以及明确本罪与诈骗罪的共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界限,规范本罪在司法中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司法扩张 功能性构造 规范适用
下载PDF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故意的认定——要素分析模式的提倡与运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明儒 刘方可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3年第1期57-66,共10页
运用整罪分析模式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故意时,无法合理解释“情节严重”的认识问题以及“刑事推定下明知的过失化”现象,造成本罪故意认定困境。与整罪分析模式截然不同的要素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要素分析模式下,故... 运用整罪分析模式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故意时,无法合理解释“情节严重”的认识问题以及“刑事推定下明知的过失化”现象,造成本罪故意认定困境。与整罪分析模式截然不同的要素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要素分析模式下,故意的成立仅需行为人对构成要件行为不法性有“明知”即可,其他犯罪事实要素的主观心态在所不问。以此为准,当行为人对自己所提供帮助行为违法性以及他人网络犯罪行为有所“明知”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中的“明知”即使因刑事推定方法而过失化,也不影响本罪故意认定。“情节严重”的各项情节中,除与帮助行为非法性提升存在密切关联的情节需故意心态外,其他的只需过失心态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罪分析模式 要素分析模式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故意 要素责任
下载PDF
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形成机制及防控对策——基于327例刑事案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伟 何野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3年第3期18-28,共11页
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日益高发,亟待积极治理。本文引入2015-2022年的327起案件,运用内容分析法,镜鉴犯罪的一般理论研究发现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犯罪性与犯罪机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应着力优化大学生的社会化历程... 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日益高发,亟待积极治理。本文引入2015-2022年的327起案件,运用内容分析法,镜鉴犯罪的一般理论研究发现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犯罪性与犯罪机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应着力优化大学生的社会化历程,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强化法治思维、提升缓刑适用率、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以降低大学生的犯罪性;借助情境预防理论,通过削减犯罪收益、升级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刺激、增加犯罪难度以实现犯罪机会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实证研究 犯罪 犯罪机会
下载PDF
信息网络犯罪证据问题的特殊性及其回应
20
作者 冯俊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4-55,共2页
从证据法的发展趋势来看,证据法正在走向分化。威廉·特文宁也曾提出了一个证据法与一系列证据法的问题[1]。刑事证据法与民事证据法不同,进一步地,不同类型刑事案件所面临的证据问题也存在差异。相较于传统案件,信息网络犯罪案件... 从证据法的发展趋势来看,证据法正在走向分化。威廉·特文宁也曾提出了一个证据法与一系列证据法的问题[1]。刑事证据法与民事证据法不同,进一步地,不同类型刑事案件所面临的证据问题也存在差异。相较于传统案件,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存在特殊性,这是有关信息网络犯罪司法解释、部门规章、法律文件的基本逻辑起点;其在证据问题上的特殊性也已被广泛关注,包括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办案更加依赖电子数据、电子数据可能在境外存储、电子数据取证难、电子数据保管要求高、电子数据检验技术性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刑事证据法 部门规章 司法解释 民事证据法 信息网络犯罪 电子数据 特文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