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风险评价
1
作者 王炳亮 裴超 +2 位作者 李宝泉 石慧群 林兴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滑坡是黄河黑山峡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黑山峡水利枢纽建设前期工作中开展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基于黑山峡地区地质条件、气候、人类活动等调查资料,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岩性、与断层的距离、与水系的距... 滑坡是黄河黑山峡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黑山峡水利枢纽建设前期工作中开展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基于黑山峡地区地质条件、气候、人类活动等调查资料,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岩性、与断层的距离、与水系的距离、NDV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与道路的距离、降水量9个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通过对各因子的分级权重进行计算,得到滑坡易发性信息量值;通过对滑坡易发性信息量进行叠加与分区,绘制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确定危险区域。结果表明:黑山峡地区滑坡灾害极高易发区位于东北部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部靖远县以及主要河流与道路沿线,这些地区地层岩性较软弱,大多为砂、黄土等,在河流冲积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地表斜坡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 风险评价 信息量模型 黑山峡地区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进藏公路灾害风险区划
2
作者 刘卫民 郭冠淼 +3 位作者 蔡庆娥 尉学勇 董小波 陈培聪 《中外公路》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青藏高原公路沿线灾害频发,严重影响道路通行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进藏公路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对提升进藏公路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总结进藏公路区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发育规律,分析公路交通运行宏观表现,并在此基础上... 青藏高原公路沿线灾害频发,严重影响道路通行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进藏公路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对提升进藏公路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总结进藏公路区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发育规律,分析公路交通运行宏观表现,并在此基础上以新藏公路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地质环境及气象灾害主控因素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价因子。采用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信息量模型建立新藏公路沿线水毁灾害、地质灾害与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得到不同评价因子信息量值,绘制新藏公路水毁灾害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危险性评价分区图以及综合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和极高危险区域中包含了96.09%的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水毁灾害高和极高危险区域中包含了94.74%的已知水毁灾害隐患点,综合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中高和极高危险区包含了95.76%的已知灾害隐患点,可以真实地反映藏区公路灾害风险状况,验证了指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进藏公路 灾害风险区划 多源数据融合 信息量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量模型和频率比模型的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对比评估
3
作者 潘峰 文慧 +3 位作者 袁芳 沈发兴 胡松 牛德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最为严重的侵蚀形式之一,基于GIS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对该地区崩岗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计算10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矩阵...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最为严重的侵蚀形式之一,基于GIS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对该地区崩岗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计算10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矩阵进行影响因子筛选,利用信息量、加权信息量和频率比3种模型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气温、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是江西省崩岗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2)信息量模型、加权信息量模型和频率比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860、0.852和0.833,3种模型评估精度均良好,都适用于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3)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等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由北往南逐渐递增的趋势,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省南部,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南部和中部,这与江西省崩岗实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崩岗侵蚀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风险评估 信息量模型 频率比模型 江西省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 -AHP 的镇江市京口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4
作者 武旻 崔雨 谭燕 《信息产业报道》 2025年第3期0119-0121,共3页
依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框架,对研究区域实施了易发- 危险 - 易损 - 风险逐级评估流程,最终通过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与易损性乘积合成,得出了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论。文章运用了信息量模型结合 AHP(层次分析法)的复合手段来开展地质... 依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框架,对研究区域实施了易发- 危险 - 易损 - 风险逐级评估流程,最终通过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与易损性乘积合成,得出了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论。文章运用了信息量模型结合 AHP(层次分析法)的复合手段来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此过程既兼顾了各评价因子贡献的信息量及其相对重要性权重,又实现了主观评判与客观量化的有效融合,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对类似其他低山丘陵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模型 AHP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公共安全
下载PDF
基于改进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西藏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为例
5
作者 曹苏傲 郭振 陈佳乐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200,共16页
【研究目的】公路建设引起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结果可为灾害防范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潜在损失。【研究方法】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共发育地... 【研究目的】公路建设引起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结果可为灾害防范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潜在损失。【研究方法】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共发育地质灾害85处(其中滑坡9处、崩塌31处、泥石流45处)。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选取水系线密度、道路线密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岩组、地貌、DEM、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坡向和坡度11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将地质灾害点核密度分析与信息量法相结合,改进信息量法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基于改进的信息量法模型的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情况高度吻合。模型评价精度较高,AUC值达到0.836,表明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预测能力显著。【结论】改进的信息量法模型在评价地质灾害易发性方面表现出更优的精度,可为察隅县及其附近区域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西藏察隅县 指标因子 ROC曲线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海东市为例
6
作者 常锦春 程传美 牛鹏飞 《统计学与应用》 2025年第3期293-306,共14页
为进一步推进塔吉克斯坦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本文采用信息量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对海东市的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并通过ROC曲线对这两种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均表现出良好的分类能力,然而随... 为进一步推进塔吉克斯坦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本文采用信息量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对海东市的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并通过ROC曲线对这两种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均表现出良好的分类能力,然而随机森林模型的表现更优于信息量模型。信息量模型在对相关因子的分级分析中表现卓越,能够有效识别某因子分级内对滑坡影响最深的区间。而随机森林模型则在衡量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方面具有优势。两种模型各具特色,结合使用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滑坡灾害的成因与易发性,为后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To further advance the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Tajikistan region, this paper employs the information value model and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to evaluate the susceptibility to landslides in Haidong City, and assess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wo models using ROC curv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he information value model and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demonstrate good classification capabilities;however,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outperforms the information value model. The information value model excels in the graded analysis of relevant factors, effectively identifying the intervals within a factor’s grading that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ndslides. In contrast,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has an advantage in measur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factors. Each model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mbined use can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and susceptibility of landslide disasters, offer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ubs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信息量模型 随机森林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云南禄丰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7
作者 冯博 程旭 +3 位作者 范芳 卢辉雄 李瑞炜 魏本赞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260-1274,共15页
禄丰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区内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禄丰市为研究区,结合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数据,基于GIS平台,采用信息量模型,构建以栅格为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灾害类型,选取不... 禄丰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区内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禄丰市为研究区,结合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数据,基于GIS平台,采用信息量模型,构建以栅格为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灾害类型,选取不同评价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以近10年汛期月(5—10月)累计平均降水量为诱发因素,开展危险性评价;选取建筑物、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等因子构建承灾体的易损性评价模型;根据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结果,利用矩阵分析方法完成区内风险评价。结合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承灾体情况、险情等级及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实现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性区划。结果显示,区内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恐龙山镇-妥安乡龙川江沿岸,面积为290.47 km^(2),占比8.16%;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高峰乡、彩云镇,面积为2044.21 km^(2),占比57.48%;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妥安乡至高峰乡、金山镇、中村乡等地势平缓地带,面积为1222.05 km^(2),占比34.36%。评价结果可为禄丰市地质灾害防治减灾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地区开展评价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禄丰
下载PDF
GIS支持下基于归一化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云 资锋 +3 位作者 曹运江 成湘伟 韩用顺 唐龙 《矿业工程研究》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以沅陵县为研究区,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基于控制因素与诱发因素,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剖面曲率、岩组、距断层的距离、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年平均降雨量等9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利用线性函数转换的Mi... 以沅陵县为研究区,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基于控制因素与诱发因素,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剖面曲率、岩组、距断层的距离、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年平均降雨量等9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利用线性函数转换的Min-Max归一化算法,将信息量模型(Information quantity model,I模型)得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通过ROC曲线、灾积比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信息量模型和归一化信息量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30和0.784,归一化处理后的AUC值提高了5.4%;(2)极低易发区至极高易发区的面积分布差异显著,归一化处理后的模型在高易发和极高易发区面积上减少了428.51 km^(2).归一化处理后的信息量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准度,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化沅陵 信息量模型 GIS Min-Max归一化分析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心脏功能异常围产结局预测
9
作者 张晗 魏瑗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7-553,共7页
目的: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心脏功能异常的特点,并基于信息量法选择以超声指标为主的相关评价指标以建立预测MCDA胎儿围产结局的模型。方法:筛选出双胎妊娠孕妇中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异常者104例,根据其绒毛膜性和胎儿心脏... 目的: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心脏功能异常的特点,并基于信息量法选择以超声指标为主的相关评价指标以建立预测MCDA胎儿围产结局的模型。方法:筛选出双胎妊娠孕妇中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异常者104例,根据其绒毛膜性和胎儿心脏异常情况分为:MCDA功能异常组(61例)、MCDA结构异常组(23例)及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结构异常组(20例),分析比较3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随访临床结局至产后3年。引入信息量法,选择MCDA功能异常组的全部超声异常指标(7类),再加入3项常见临床指标,纳入信息量模型计算,建立胎儿心脏功能异常的围产结局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预留病例(5例)检验两种方法评估模型预测的有效性。结果:①与MCDA结构异常组比较,MCDA功能异常组双胎特有并发症的比例更高、分期更重;3组围产结局中活产与未活产所占比率、不同的活产结局间和不同的未活产结局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发现MCDA功能异常组活产儿大部分(22/24)心脏功能自行恢复正常。②信息量模型预测结果示,胎儿心脏功能异常的不良围产结局或风险(I)划分标准:当I>1.0时,胎儿死亡风险高;当-1.0<I≤1.0时,胎儿死亡风险中等;当I≤-1.0时,胎儿死亡风险低。③ROC曲线验证结果示,AUC为0.864(95%CI 0.767~0.961);预留病例检验验证结果示,与实际临床结局吻合程度较高。结论:基于信息量法的结局预测模型与胎儿心脏功能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有一定关联性,对预测MCDA心脏功能异常胎儿死亡风险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超声心动图 心脏功能异常 信息量模型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 围产结局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与确定性系数模型的曩宋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卿 简季 《自然资源信息化》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云南省复杂的地质环境与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地质灾害频发,该区域的地质灾害识别与防治十分重要。本文以云南省梁河县曩宋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河流距离、工程岩组5个评价因子指标,基于确定性系数模型与信息... 云南省复杂的地质环境与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地质灾害频发,该区域的地质灾害识别与防治十分重要。本文以云南省梁河县曩宋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河流距离、工程岩组5个评价因子指标,基于确定性系数模型与信息量模型对流域内41处地质灾害区域进行分析并对研究区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利用ROC曲线对评价模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检验得到的AUC值为0.804,确定性系数模型检验得到的AUC值为0.781,信息量模型更适用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梁河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确定性系数模型 曩宋河
下载PDF
加权信息量模型在云南澜沧县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兴贵 王宇栋 +1 位作者 王蓝婷 丁梓逸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云南澜沧县位于滇西经向构造带中,在构造运动强烈,人类活动日益增加背景下,滑坡灾害发育,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对该区域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澜沧县滑坡数据为基础,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 云南澜沧县位于滇西经向构造带中,在构造运动强烈,人类活动日益增加背景下,滑坡灾害发育,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对该区域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澜沧县滑坡数据为基础,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植被覆盖度、距道路距离、降雨量共8个评价因子,构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与信息量耦合模型,利用ArcGIS地理空间分析对研究区滑坡危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分区。结果显示:高危险区面积占17.91%,较高危险区占37.91%,中危险区占25.94%,低危险区占18.25%。经检验评价结果合理,加权信息量模型适用于滑坡危险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熵权法 信息量模型 危险性评价 澜沧县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川西高原地热潜力预测
12
作者 黄荣华 张超 +2 位作者 姜光政 张浩竹 时欣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7-812,共16页
川西高原是中国重要的高温地热资源富集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目前对于川西高原地热潜力分布认识仍较为匮乏。基于川西高原公开可获得地热点(温泉)、断裂、花岗岩、地表温度、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地震等影响因子数据... 川西高原是中国重要的高温地热资源富集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目前对于川西高原地热潜力分布认识仍较为匮乏。基于川西高原公开可获得地热点(温泉)、断裂、花岗岩、地表温度、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地震等影响因子数据,建立川西高原加权信息量模型。地热点与影响因子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地热点与到断裂和花岗岩距离呈负相关,与较高的地表温度、较低的航磁异常、较高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较低的古登堡-里克特b值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川西高原康定、理塘、巴塘等地具有较高的地热潜力,川西高原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应重点围绕上述地区开展。而甘孜、白玉、新龙、炉霍、道孚、得荣和丹巴等地区也表现出一定的地热潜力,在今后的地热勘探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加权信息量模型 靶区优选 川西高原
下载PDF
基于GIS和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富源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寸得欣 令狐昌卫 +4 位作者 马一奇 尹林虎 陈庆松 刘振南 涂春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563-7573,共11页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该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加之煤矿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安全。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评价体系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该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加之煤矿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安全。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评价体系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降雨量、水系、道路工程、煤矿工程活动8个指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加权信息量模型对富源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工程活动与工程地质岩组是富源县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低易发区、较低易发区、中易发区、较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83.8 km^(2)(19.54%)、449.77 km^(2)(31.12%)、759.67 km^(2)(23.53%)、1004.99 km^(2)(13.93%)和630.97 km^(2)(11.89%),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与采煤活动分布较一致,是灾害点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ROC曲线验证,正确率为77.95%,表明区划较为合理,可以为富源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源县 地质灾害 易发性分区 层次分析 信息量模型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层次分析法的县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新疆乌恰县为例
14
作者 田逸楠 乃尉华 +2 位作者 师德扬 张程凯 李斌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25-430,共6页
在研究乌恰县孕灾地质条件及承灾体特征基础上,基于ArcGIS平台采用信息量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乌恰县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选取9类崩塌、滑坡评价因子和5类泥石流评价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叠加降雨量数据得到危险性评... 在研究乌恰县孕灾地质条件及承灾体特征基础上,基于ArcGIS平台采用信息量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乌恰县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选取9类崩塌、滑坡评价因子和5类泥石流评价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叠加降雨量数据得到危险性评价结果。根据人口、道路、建筑物和其他生活设施等承灾体易损性,按照一定权重叠加构建了综合易损性评价,结合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结果,采用矩阵分析方法叠加运算,得到县域单元风险评价结果,实地核查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为乌恰县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防治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新疆类似地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恰县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信息量模型-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开展的滑坡崩塌易发性评价
15
作者 陆雄轩 朱永浩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2期196-198,共3页
开展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可为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以孕灾地质条件和成因机理分析为基础,选取与滑坡、崩塌发育相关性较大的评价因子,基于信息量模型,计算各个评价单元地质灾害发生关联评价因子的总信息量作为该评价... 开展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可为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以孕灾地质条件和成因机理分析为基础,选取与滑坡、崩塌发育相关性较大的评价因子,基于信息量模型,计算各个评价单元地质灾害发生关联评价因子的总信息量作为该评价单元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利用自然断点法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非易发4个等级,从而获得黔南州滑坡崩塌易发性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滑坡 崩塌 信息量模型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红寺堡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霞 吴文忠 +3 位作者 张佳 王辉 王国瑞 唐利君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以吴忠市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红寺堡区孕灾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选取地形坡度、坡型和坡向,地貌类型、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水系和植被共8个影响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利用信息... 以吴忠市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红寺堡区孕灾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选取地形坡度、坡型和坡向,地貌类型、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水系和植被共8个影响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划分出高、中、低易发区。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实际降雨、地震、修路、矿业活动诱发范围,进行诱发要素叠加分析,将红寺堡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极高、高、中和低危险区四个级别。根据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结果,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将红寺堡区地质灾害风险划分为极高、高、中、低风险四级,面积分别为21.29 km^(2)、138.36 km^(2)、1085.53 km^(2)、1521.82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模型 红寺堡区 地质灾害 风险性评价
下载PDF
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方法在新安江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杨春明 张建新 《测绘标准化》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遥感数据结合数学模型评价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可用于辅助开展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本文利用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的方法,基于地理国情数据、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以及地质、土壤、地质灾害等方面... 遥感数据结合数学模型评价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可用于辅助开展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本文利用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的方法,基于地理国情数据、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以及地质、土壤、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专题数据,选取地质灾害影响因子,对新安江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情况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方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能够较好地考虑到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保证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方法进行新安江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评价表明,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河流两岸和道路沿线,该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较为吻合,可为新安江流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信息量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 影响因子 易发性
下载PDF
基于GIS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汤口断裂南段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18
作者 吴问楚 王朝 +2 位作者 管后春 黄蒙 乔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121-11130,共10页
汤口断裂带沿线地质灾害频发,为研究该断裂对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以断裂带南段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内的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和断裂距离等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模型法开展地质灾害易发... 汤口断裂带沿线地质灾害频发,为研究该断裂对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以断裂带南段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内的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和断裂距离等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模型法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计算结果显示,断裂构造的影响因子占比较大(信息量值为2.729),叠加层次分析法后的评价分区图进一步表明,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集中在汤口断裂带附近。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精度结果对比,两方法耦合评价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明显优于单一信息量模型,且与研究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一致,说明汤口断裂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存在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口断裂带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信息量模型
下载PDF
基于ArcGIS和信息量模型的鄂州市矿集区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
19
作者 张波 尹业梦 任宵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随着鄂州市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鄂州花湖机场物流配套的建设,用地需求激增,对矿集区进行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尤为必要。本文针对鄂州市最有代表性的地面塌陷发育特点,选取采空区影响范围、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覆盖层厚度、水文地... 随着鄂州市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鄂州花湖机场物流配套的建设,用地需求激增,对矿集区进行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尤为必要。本文针对鄂州市最有代表性的地面塌陷发育特点,选取采空区影响范围、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覆盖层厚度、水文地质条件5种因子,利用Arc GIS平台和信息量模型,对鄂州市矿集区地面塌陷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评价中地面塌陷高易发区面积54.51 km^(2),占研究区的31.62%,主要分布在泽林镇中心城区和汀祖镇丁坳村、刘显村;实际验证该区域已发生28处地面塌陷,占鄂州地面塌陷的93.33%。评价结果可以为矿集区地面塌陷防治和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 GIS 信息量模型 地面塌陷 易发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20
作者 苑海英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4期123-125,共3页
信息量模型在地质灾害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信息量计算过程中,未能考虑单因素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研究过程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模型构建了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模型、信息量耦合逻辑回归模型,在该过程中引入了权重... 信息量模型在地质灾害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信息量计算过程中,未能考虑单因素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研究过程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模型构建了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模型、信息量耦合逻辑回归模型,在该过程中引入了权重的概念,提高了模型的评价精度。将某县域地区作为评价对象,分别运用3种模型分析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信息量耦合逻辑回归模型的评价效果最佳,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模型次之,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