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论语》对于写作主体修养的启示
1
作者 杨景生 《写作》 2024年第3期21-29,共9页
写作行为与写作主体的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论语》中许多关于道德意志、深远意识、社会情怀、人格操守等修身养性的论述,对于写作主体具备远大的志向、崇高的道德修养、深远的生命情怀、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心和使命感等,提高自身修... 写作行为与写作主体的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论语》中许多关于道德意志、深远意识、社会情怀、人格操守等修身养性的论述,对于写作主体具备远大的志向、崇高的道德修养、深远的生命情怀、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心和使命感等,提高自身修养,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理论资源研究 《论语》 写作主体 主体修养
下载PDF
新时代师德修养:现实困境、逻辑转向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1
2
作者 聂朝昭 徐学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3-39,共7页
师德养成是“外塑”和“内生”相结合的产物,师德养成既离不开教育政策规制和社会力量整体监督,还需要研究范式逻辑转向和教师群体道德自觉,如此才有利于破解现实中师德修养的复杂问题,进而更好地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 师德养成是“外塑”和“内生”相结合的产物,师德养成既离不开教育政策规制和社会力量整体监督,还需要研究范式逻辑转向和教师群体道德自觉,如此才有利于破解现实中师德修养的复杂问题,进而更好地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大国良师。实践中,师德修养面临着主体残缺、边界泛化和价值错位的实践样态,师德修养正呈现出由“融合场域”迈向“专业场域”、由“外驱逻辑”转向“内驱逻辑”、由“传统师德”走向“现代师德”的复杂特征,经历着场域重构、动力转换和价值变迁的逻辑转向。师德修养应突破现实困境和适应逻辑转向思维,明确师德修养目标、优化师德修养场域、转换师德修养思维,重构师德修养主体、强化专业师德培育、塑造教师美好形象,对师德修养进行全新阐释和重构,完成对师德修养主体性的逻辑转换,促进新时代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主体 师德修养目标 师德修养场域 师德修养思维
下载PDF
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途径和主体修养
3
作者 孙元峰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5年第5期57-58,共2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理念和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保障。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方面要确立人本理念,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制定和落实反映人民意志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另一方面...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理念和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保障。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方面要确立人本理念,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制定和落实反映人民意志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另一方面,要从品格、知识、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大力增强领导干部的修养和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以人为本 主体修养
下载PDF
论主体修养
4
作者 程家明 《社会科学论坛》 1995年第5期32-35,共4页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加强主体修养,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主体修养问题作些深入地探讨。一、关于主体修养的内容主体修养的内容,一般地认为包括两方面:第一,思想意识的修养,即理想、道德、...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加强主体修养,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主体修养问题作些深入地探讨。一、关于主体修养的内容主体修养的内容,一般地认为包括两方面:第一,思想意识的修养,即理想、道德、情操的修养,以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修养 主体能力 思想意识 科学文化知识 共产主义 实践能力 三个方面 感性认识 认识能力 修养问题
下载PDF
主体修养与物质文明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齐振海 袁贵仁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1期12-18,共7页
文明,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物质文明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它首先表现在生产资料、特别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上。物质文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 文明,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物质文明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它首先表现在生产资料、特别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上。物质文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人作为物质文明建设的主体,其本身修养如何,与物质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科学知识 主体修养 人类社会 思想品德修养 自我修养 知识修养 重要条件 物质生活 实践活动 直接影响
下载PDF
论主体修养的认识论意义
6
作者 李景瑞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3期4-13,共10页
主体能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问题,而主体自身的修养则是主体能动性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主体能动性,就必须充分认识主体修养的认识论意义,随时注意加强主体自身的修养。实践本... 主体能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问题,而主体自身的修养则是主体能动性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主体能动性,就必须充分认识主体修养的认识论意义,随时注意加强主体自身的修养。实践本身提出的问题要说明主体修养的认识论意义,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提出主体修养的根据是什么?主体修养有什么实践意义?提到修养,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修养 认识论意义 共产党员 自我修养 马克思列宁主义 刘少奇 实践活动 实践过程 主体能动性 社会实践
下载PDF
朱子艺术哲学中的主体修养论
7
作者 潘立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53-57,共5页
本文着重从“远游精思”一说,解剖朱子艺术哲学中的主体修养论,以见其艺术哲学理论思维之一斑。 一朱熹的理论体系及其思想方法是本末兼该,内外结合,体用一元,知行通贯;本体信仰与具体实践“两在合一”,唯心精神与唯物因素奇妙组合。在... 本文着重从“远游精思”一说,解剖朱子艺术哲学中的主体修养论,以见其艺术哲学理论思维之一斑。 一朱熹的理论体系及其思想方法是本末兼该,内外结合,体用一元,知行通贯;本体信仰与具体实践“两在合一”,唯心精神与唯物因素奇妙组合。在本体信仰上,他逻辑推论“理在气先”,理为气之本,未有万物之前必有是理;并且认为理在心,以至“心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主体修养 艺术哲学 胸臆 朱子 艺术创造主体 穷理 芭蕉 “理” 文道合一
下载PDF
画家之主体修养
8
作者 周午生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1-61,共1页
画家的主体修养问题,早在唐代张璪的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得到提示。此外,'师资授受'即传统的师承问题在宋代也得到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于是,造化、心源、传统,作为画家主体修养的三个方面,得到确认。绘画创作... 画家的主体修养问题,早在唐代张璪的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得到提示。此外,'师资授受'即传统的师承问题在宋代也得到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于是,造化、心源、传统,作为画家主体修养的三个方面,得到确认。绘画创作从辅佐政治或宗教的工具成为文人士大夫陶冶情性的寄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家 主体修养 绘画创作 人品 生活化验 师承 传统 技法
下载PDF
论在实践中加强主体修养对获得正确认识的重要性
9
作者 隋俊武 《求索》 1982年第5期55-56,共2页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这是十分正确的。强调实践决定认识,是在认识论中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理。现在我国使用的各种版本的哲学教科书,在认识论部分都全面地论述了实践决定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这是十分正确的。强调实践决定认识,是在认识论中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理。现在我国使用的各种版本的哲学教科书,在认识论部分都全面地论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是必要的。但是都没有对人这个认识主体的自我修养在认识中的重要性给予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修养 重要性 实践中 正确认识 感性材料 理性认识 求知欲望 认识论 认识主体 感性认识
下载PDF
认识主体修养试探
10
作者 裴希林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4期68-72,共5页
当代哲学的发展,愈益使认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往我们在探讨认识论时,往往着重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方面去研究,这当然是正确的。然而,生活中的大量现象告诉我们,作为认识主体的修养,尤其是伦理道德修养... 当代哲学的发展,愈益使认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往我们在探讨认识论时,往往着重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方面去研究,这当然是正确的。然而,生活中的大量现象告诉我们,作为认识主体的修养,尤其是伦理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的修养等,同样成为人们能否获得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正确认识,以及能否运用这种正确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认识主体的修养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包括思想意识、理论、政治、伦理道德、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修养。本文着重谈谈认识主体的价值观念方面的修养在主体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认识主体伦理道德修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 价值观念 规律性 伦理道德 决定作用 思想意识 主体修养 相互关系 主体伦理
下载PDF
何谓主体性“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
11
作者 赵英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在教学实践中,主体性“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是主体性教学在特定的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在与课程内容之间能动而现实地发挥和构建自身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学生思想道德... 在教学实践中,主体性“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是主体性教学在特定的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在与课程内容之间能动而现实地发挥和构建自身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性教学 主体性“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
下载PDF
新时期党员修养的理论支撑与逻辑理路分析
12
作者 王珂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6期40-45,共6页
党员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关注和践行的重要课题。加强党员修养是使党自身始终过硬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在因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主体条件。新时代加强党员修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 党员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关注和践行的重要课题。加强党员修养是使党自身始终过硬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在因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主体条件。新时代加强党员修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主体论域中,党员修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在客体论域中,党员修养具有较宽的研究维度;在发展视域中,党员修养具有待深化的学术焦点。在实际研究中,要增强选题创新意识,加大选题创新力度;积极拓展研究深度,驾驭多元相关内容;科学综合研究方法,实现理论价值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修养 党员修养主体 党员修养论域 研究维度
下载PDF
试论先秦儒家精神修养学的创立
13
作者 郑淑媛 刘丽娟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文从精神修养的根据、修养的主体、修养的目标和目的以及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论证了孔子创立了不同于前代的先秦儒家精神修养学。
关键词 精神修养根据 修养主体 修养目标 修养方法 先秦儒家精神修养 孔子
下载PDF
军人自我修养的动力激发
14
作者 齐海林 《政工学刊》 1999年第1期36-37,共2页
处在社会转型期特殊环境中的军人,加强自身修养的动力源是什么?作为修养主体的军人,如何激发这种动力,从而增强修养的自觉性,强化修养的效果,提高素质,提高军队战斗力,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实践的需要是人们进行修养的... 处在社会转型期特殊环境中的军人,加强自身修养的动力源是什么?作为修养主体的军人,如何激发这种动力,从而增强修养的自觉性,强化修养的效果,提高素质,提高军队战斗力,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实践的需要是人们进行修养的永恒动力。新形势下,军人修养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修养 军人素质 修养主体 自身修养 修养理论 主体修养 军队建设 高技术条件 环境信息 客观实践
下载PDF
关于精神生产者“学”的修养
15
作者 张义德 《广西社联通讯》 1986年第2期21-30,共10页
学,就是学问,也就是科学文化知识。学问作为精神生产者主体修养的一个方面,它的重要性是不说自明的。这里着重说一说如何进行学问的修养问题,如关于合理的知识结构问题,博与约的关系问题,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关于知识的更新问题等,这些也... 学,就是学问,也就是科学文化知识。学问作为精神生产者主体修养的一个方面,它的重要性是不说自明的。这里着重说一说如何进行学问的修养问题,如关于合理的知识结构问题,博与约的关系问题,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关于知识的更新问题等,这些也可以说是关于学问的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养问题 主体修养 高质量 精神生产者 学者化 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 现代文学史 杨慎 知识结构
下载PDF
《文心雕龙》阐释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6
作者 赵晓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阐释是构建《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刘勰在此过程中揭示和表现出来的阐释伦理思想涉及两方面:一是要求阐释者具有博观、见异的能力修养和折衷、圆通的态度修养;二是基于传统伦理思想开展阐释实践,包括确立宗经立场和诗骚本位... 阐释是构建《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刘勰在此过程中揭示和表现出来的阐释伦理思想涉及两方面:一是要求阐释者具有博观、见异的能力修养和折衷、圆通的态度修养;二是基于传统伦理思想开展阐释实践,包括确立宗经立场和诗骚本位的经学阐释、基于此立场和本位的文学阐释以及通贯《文心雕龙》的事类阐释,其中体现了以阐释者为中心,事实与价值指向、明示与隐喻方法相结合且文字运用晓畅自然的阐释原则,彰明了揭示文学真实和维护文学正义的阐释目标。这些思想为刘勰表达自身意旨和实现救弊目标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在后世得到广泛运用和发扬,其中积极成分对当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阐释理论、培育阐释主体素质和指导阐释实践有重要的启发和镜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阐释伦理 主体修养 阐释实践
下载PDF
调侃简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希宙 《衡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1-44,共4页
调侃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其审美理想是通过调侃者、调侃话语、受众3方因素构成的传播流程来实现的。调侃者的修养决定了调侃的品味、质量,调侃的受众则是调侃效果的检验者和评判者。不同的情形和心境,决定了调侃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 调侃 主体修养 受众 成因 方式
下载PDF
中国近代翻译创新先驱伍光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世还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0-23,92,共4页
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伍光建以其近亿字的西方文学、哲学、历史、传记等经典著作的翻译,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在翻译方面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翻译方法、主体修养以及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方面。他的... 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伍光建以其近亿字的西方文学、哲学、历史、传记等经典著作的翻译,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在翻译方面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翻译方法、主体修养以及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方面。他的翻译理论及实践,至今仍有历史价值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光建 翻译方法 主体修养 创作
下载PDF
当前人自身建设的双重变奏——论现代性人格与生态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长华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6-20,共5页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文化人格最能体现文化的本质内涵,因此人自身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存在传统农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与后现代生态文化三阶段文...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文化人格最能体现文化的本质内涵,因此人自身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存在传统农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与后现代生态文化三阶段文化观念并存的状况,文化建设要求实现由传统农业文化向现代工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双重意义上的转型。与此相应,人自身的建设也包含着现代主体性人格的建设和生态文化人格的建设两方面课题。文章还具体论述了现代主体性人格与生态人格塑造的具体方式,认为文化人格的塑造应从社会环境建设与主体自身修养两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自身建设 文化人格 现代性人格 生态人格 社会环境建设 主体自身修养
下载PDF
别林斯基文学批评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正民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3期4-16,共13页
别林斯基是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和文学批评的奠基人,对俄国文学和文学批评,甚至对世界文学理论批评,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丰富,他关于文学批评性质和使命的看法,关于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的、美学的... 别林斯基是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和文学批评的奠基人,对俄国文学和文学批评,甚至对世界文学理论批评,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丰富,他关于文学批评性质和使命的看法,关于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的、美学的文学批评原则的看法,关于倡导有信仰的、真诚的、真率的、有敏锐诗意感觉的文学批评的看法,关于把文学批评当做艺术来看待的看法等等,对于我们建设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批评,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林斯基 文学批评 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 批评主体修养 批评风格 当代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