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代史馆修史、幕府修史及私家修史的互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记录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8-56,共9页
在清代,史馆、幕府和私家这三类修史形式一直是并存发展的。在治史范围和思想倾向上,三者有明显差异,史馆基本上垄断了国史和当代史的纂修,幕府修史的范围则随着政治环境和幕主个人兴趣的变化而变化,私家修史对社会变迁特别敏感,其研究... 在清代,史馆、幕府和私家这三类修史形式一直是并存发展的。在治史范围和思想倾向上,三者有明显差异,史馆基本上垄断了国史和当代史的纂修,幕府修史的范围则随着政治环境和幕主个人兴趣的变化而变化,私家修史对社会变迁特别敏感,其研究范围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特点。同时,这三类修史形式又因为幕主的政治身份和学人们的流动而发生联系,从而使不同的史学思想、修史理念在之间传播、交流。在具体的修史活动中,三者一直处在互动状态,史馆修史或刺激、或打压幕府、私家的修史活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幕府、私家修史的盛衰消长,而幕府、私家修史在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官方不断调整修史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史馆修史 幕府修史 私家修史
下载PDF
私家修史刍议 被引量:2
2
作者 阚红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6-52,共7页
本文从私家修史与官修史书、正史和野史的关系入手 ,探讨私家修史的定义 ,并根据私家修史在史学史上四次发展的高潮 ,分析了私家修史兴盛和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 私家修史 兴盛 衰落 中国 史学史 修史 正史 野史
下载PDF
毕沅幕府修史在乾隆时期史学发展中的地位 被引量:3
3
作者 乔治忠 李金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清代乾隆时期,官方史学兴盛,大型、系统史书的纂修几乎被朝廷独占。毕沅幕府组织多人合作的修史活动,弥补私家个体修书人力、物力、史料资源不足的弱点,以编纂《续资治通鉴》与《史籍考》为代表,打破了朝廷垄断,挑战了官方对史学遗产总... 清代乾隆时期,官方史学兴盛,大型、系统史书的纂修几乎被朝廷独占。毕沅幕府组织多人合作的修史活动,弥补私家个体修书人力、物力、史料资源不足的弱点,以编纂《续资治通鉴》与《史籍考》为代表,打破了朝廷垄断,挑战了官方对史学遗产总结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成为乾隆朝史学发展结构中的新因素。而《史籍考》的最终未成,则反映出幕府修史活动自身具有的组织松散、受政治局势制约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沅 幕府 官方吏学 私家修史
下载PDF
清代的国史馆及其修史制度 被引量:15
4
作者 邹爱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3,共7页
清代国史馆 ,是纂修清朝历史的常设机构 ,从康熙二十九年 (16 90 )正式设立 ,到宣统三年 (1911)被北洋政府接管 ,2 0 0多年间 ,国史馆先后纂修大量的各朝纪、志、传、表及大清一统志、皇清奏议等史籍。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修史制度... 清代国史馆 ,是纂修清朝历史的常设机构 ,从康熙二十九年 (16 90 )正式设立 ,到宣统三年 (1911)被北洋政府接管 ,2 0 0多年间 ,国史馆先后纂修大量的各朝纪、志、传、表及大清一统志、皇清奏议等史籍。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修史制度、编纂程序和对修史人员的管理方法 ,这些制度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史学研究和准备开展的纂修大型清史工作 ,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国史馆 修史制度 启示
下载PDF
关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修史工作——《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编后感 被引量:5
5
作者 孙继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4-86,87,共4页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事业 萧友梅 西洋音乐 近现代 讲话 文章 纪年 修史 先驱
下载PDF
二十四史修史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5
6
作者 谢保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13,共9页
二十四史纂修情况、纂修思想,均呈现"凡四变"的阶段性。纂修思想,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者",一变而为"续统"、"述德",断代为史;自"为在身之龟镜"再变而... 二十四史纂修情况、纂修思想,均呈现"凡四变"的阶段性。纂修思想,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者",一变而为"续统"、"述德",断代为史;自"为在身之龟镜"再变而为"以史治心"求"至治",记事由"实录直书"转而为"专事褒贬";三变为"辨正统";四变而为"国灭史不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 修史思想 演变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的政治与私修史书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姗姗 张秋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4,共6页
明代中后期政治弊端日益显露,官修史书衰落,私修史书自觉承担起史学资治的责任,逐渐兴盛起来。面对政治压力,私修史书谨小慎言,却又希望反抗权势。史权与君权的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而加深,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刺激私修史书的发展。... 明代中后期政治弊端日益显露,官修史书衰落,私修史书自觉承担起史学资治的责任,逐渐兴盛起来。面对政治压力,私修史书谨小慎言,却又希望反抗权势。史权与君权的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而加深,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刺激私修史书的发展。总之,明中后期的政治因素对私修史书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修史 政治
下载PDF
东魏北齐史官制度与官修史书——再论史馆修史始于北齐 被引量:3
8
作者 牛润珍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0,共12页
东魏迁都邺城,学术文化中心转移,北魏太和以来积累的文明成果萃集邺下,为东魏北齐史官制度的发展与《魏书》编纂提供了良好条件,并由此形成了史馆修史与大臣监修制度。大臣监修与史馆修史二者一体,史馆是一专门修史机构,似在宫禁集书省... 东魏迁都邺城,学术文化中心转移,北魏太和以来积累的文明成果萃集邺下,为东魏北齐史官制度的发展与《魏书》编纂提供了良好条件,并由此形成了史馆修史与大臣监修制度。大臣监修与史馆修史二者一体,史馆是一专门修史机构,似在宫禁集书省与起居省内,已不同于北魏秘书省之"史阁"。大臣监修改变了北魏以来秘书监、丞典领国史的传统,入馆修史加兼著作,脱离了秘书著作系统。著作从秘书省游离出来,与集注起居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东魏北齐沿承北魏,置集书省和起居省,北魏以守尚书典注起居,东魏北齐以散骑常侍等侍官监领或撰修起居注。史馆修史与起居集注,造就了《魏书》、《齐书》、《齐纪》等史书。东魏北齐史官制度变化的依据为礼制的修订,唐代礼多因循北齐,故其史馆修史制度亦上承北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 北齐 史官制度 史馆 修史
下载PDF
清乾隆朝官修史书考论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爱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7,共13页
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古代官方修书的鼎盛时期,尤以史部书籍为最。统治者出于总结历史经验、倡导伦理纲常、颂扬赫赫武功、厘定本朝历史、疏理学术源流等多方面的考虑,同时出于制定条例法则,规范用人行政的现实需要,先后编纂了130余种史... 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古代官方修书的鼎盛时期,尤以史部书籍为最。统治者出于总结历史经验、倡导伦理纲常、颂扬赫赫武功、厘定本朝历史、疏理学术源流等多方面的考虑,同时出于制定条例法则,规范用人行政的现实需要,先后编纂了130余种史书。这些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官修史书,不仅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也可以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某些思想主张和文化政策特点及其缺失,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修史 文化政策
下载PDF
宋代修史制度及其对史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沛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4-61,共8页
本文对宋代统治者重视读史、修史,宋代的修史制度、机构以及修撰当代史风气盛行的原因作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 修史制度 修史机构 统治者 国史 史学 起居注 史料 司马光 史馆 资治通鉴
下载PDF
唐末以前官修史书要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翼骧 叶振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34,62,共12页
在我国,至迟在殷商时代便有了史官。最初的史官虽非以修史为专务,但记录时事无疑是他们的一项重要职责,这实际已开官方修史活动的端绪。史官将过去的记录编次成册,便是官修的史书。而私人修史,则是到了春秋末期,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历... 在我国,至迟在殷商时代便有了史官。最初的史官虽非以修史为专务,但记录时事无疑是他们的一项重要职责,这实际已开官方修史活动的端绪。史官将过去的记录编次成册,便是官修的史书。而私人修史,则是到了春秋末期,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记载由官府流传到民间之后才出现的。两者相比,官方修史活动的历史要更久远些。而且,以最初的史官修史直至民国北洋政府开清史馆,其间各朝各代官方修史机构的名称职司及官方选用修史人员的方式,虽然屡有变化,但官方修史活动的传统却从未中断,即使在私人修史风气甚盛的时期也是如此。因而,官方修史活动当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书纪年 三国志 撰修 修史机构 史书 史官 重要内容 中国史学史研究 私人修史 社会文化
下载PDF
宋太宗与北宋初几部官修史书的形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明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0,共6页
北宋初年,围绕宋太宗即位称帝,皇室内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千古之谜,与宋太祖初年修史制度不健全和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几次组织修纂《太祖实录》等官方史料书有直接关系。为了显示即位的合法性,掩盖杀兄篡位,... 北宋初年,围绕宋太宗即位称帝,皇室内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千古之谜,与宋太祖初年修史制度不健全和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几次组织修纂《太祖实录》等官方史料书有直接关系。为了显示即位的合法性,掩盖杀兄篡位,逼死侄、弟的罪恶,宋太宗不止一次地下手篡改史实,而史官们为了迎合皇帝的需要主动要求在官修史料书的过程中建立“纪草”、“进御”制度,进一步为宋太宗篡改历史创造条件。经宋太宗修改过的实录又被后人修入《两朝国史》、《三朝国史》等官修史料书,这些相互矛盾的史料被其后修撰的官修史书和私家撰述大量引用,以讹传讹,终成历史谜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宗 北宋 修史 历史研究 《太宗实录》 《两朝国史》 《太祖实录》
下载PDF
简谈敦煌写本斯二五○六号等唐修史书残卷的性质和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锋 《敦煌学辑刊》 1992年第Z1期88-95,59,共9页
敦煌写本中,有四件正背两面书断片,分别编为斯2506号、斯2380号、斯2810号和伯4073号.这四断片内容相同,正面为唐开元廿七年钞本《文子》,题记作:“开元廿七年廿一日/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上为/宗庙下为苍生内出钱七千贯敬写/道士冯□鑵初校... 敦煌写本中,有四件正背两面书断片,分别编为斯2506号、斯2380号、斯2810号和伯4073号.这四断片内容相同,正面为唐开元廿七年钞本《文子》,题记作:“开元廿七年廿一日/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上为/宗庙下为苍生内出钱七千贯敬写/道士冯□鑵初校/道士常□云再校/道士何思远三校”.背面即唐修史书残卷,四件可衔接,共65行,前部残缺,结尾完整.现存部分以编年方式记唐代玄、肃、代、德四朝间六十余年大事,自开元九年至贞元四年(公元721年-78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卷 编年体史书 敦煌写本 唐中后期 编年史 王国维 开元 修史 春秋 艺文志
下载PDF
庄氏史狱与清初私家修史——从史学史的角度分析庄氏史狱对清初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阚红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4-78,共5页
庄氏史狱是清初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前辈学者研究成果众多,但多倾向于史狱于清初文化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清初私家修史为线索,从史学史的角度分析庄氏史狱对清初文化的影响,认为,史狱的发生,使清初以来蓬勃发展的私家修史遭遇挫折,但不足... 庄氏史狱是清初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前辈学者研究成果众多,但多倾向于史狱于清初文化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清初私家修史为线索,从史学史的角度分析庄氏史狱对清初文化的影响,认为,史狱的发生,使清初以来蓬勃发展的私家修史遭遇挫折,但不足以动摇史家修史的热情。清初民间史家,经历曲折后仍坚韧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氏史狱 清初 私家修史
下载PDF
北齐与设馆修史的出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北齐设馆修史标志着史官制度的重大变化。它之所以出现在北齐,而非北周,更非东晋南朝,是由于北朝史官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推进了国史编撰,北朝史家的良史意识催生了以专人专职修史的编纂思想,以及北齐比北周更多地继承了北魏—东魏的史学... 北齐设馆修史标志着史官制度的重大变化。它之所以出现在北齐,而非北周,更非东晋南朝,是由于北朝史官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推进了国史编撰,北朝史家的良史意识催生了以专人专职修史的编纂思想,以及北齐比北周更多地继承了北魏—东魏的史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馆修史 史官制度 国史编撰 良史意识 北齐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私家修史的成就及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绪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4-179,共6页
明末清初私家修史的兴盛,是在"天崩地解"的社会大背景下出现的。这与明朝官方修史不力、史书失实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学者们主要以记录、收集、整理当代史料,并纂修当代史为主,其次是改写或续补旧史。明末清初私... 明末清初私家修史的兴盛,是在"天崩地解"的社会大背景下出现的。这与明朝官方修史不力、史书失实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学者们主要以记录、收集、整理当代史料,并纂修当代史为主,其次是改写或续补旧史。明末清初私家修史具有修史人数众多、撰写的史书形式多样、体例上有所创新、重视考证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私家 修史
下载PDF
儒家的修史观与日本古代的史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家骅 《日本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71-78,共8页
日本古代的史学,主要受中国史学影响。其中,儒家的修史观对日本古代史学的影响,尤显深广。其影响主要表现为鉴戒史观和正统论。一以历史为治者鉴戒,将伦理道德作为历史评价的主要基准,这是中国儒家修史宗旨与历史价值判断的特色。... 日本古代的史学,主要受中国史学影响。其中,儒家的修史观对日本古代史学的影响,尤显深广。其影响主要表现为鉴戒史观和正统论。一以历史为治者鉴戒,将伦理道德作为历史评价的主要基准,这是中国儒家修史宗旨与历史价值判断的特色。孔子说自己“信而好古”(《论语·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史 古代史学 通鉴 历史评价 中国儒家 六国史 修史 儒家道德 增镜 藤原道长
下载PDF
康乾时期的官方修史活动与汉宋之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记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0-136,共7页
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康熙、乾隆二帝一方面尊崇程朱理学,提倡宋学;另一方面又重视汉学考证。他们这种汉、宋兼采的经学思想被贯彻到官方修史活动中,仿照朱熹《通鉴纲目》修纂了一批纲目体史籍,阐发清廷的正统之论、纲常之道和君臣之义,... 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康熙、乾隆二帝一方面尊崇程朱理学,提倡宋学;另一方面又重视汉学考证。他们这种汉、宋兼采的经学思想被贯彻到官方修史活动中,仿照朱熹《通鉴纲目》修纂了一批纲目体史籍,阐发清廷的正统之论、纲常之道和君臣之义,与此同时,又在官方其他史籍的修纂中贯彻了严密考订的求实精神。通过这些史书的修纂,清廷对宋学的义理说教进行了可靠的历史论证,把汉学治经的方法移植到官方修史之中,在义理发挥和严密考证两个方面占尽先机,既垄断了对历史的解释权,又披上了一层学术的外衣,不仅将经史之间的关系打通,而且影响了康乾时期学界对待汉、宋之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乾时期 官方修史 汉学 宋学
下载PDF
论隋朝修史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绪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终隋一代虽未修出一部辉煌的史学巨著 ,也没有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史学家 ,但隋朝史学决不是一片空白。史学家魏澹、王劭、牛弘等对纂修前代史和当代史做了大量工作。
关键词 隋朝 修史 魏澹 王劭 前五代史
下载PDF
宋代监修国史和提举修史制度变化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盛恩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8-94,共7页
宋初沿袭唐、五代以来次相监修国史的制度,在仁宗朝变为首相监修的同时,建立起以临时命官提举为特征的修史制度,监修国史逐渐变成了一个徒有监修之名而无监修之责的虚职。元丰五年以后,监修国史之职不再除授,修史但以提举修国史系衔。... 宋初沿袭唐、五代以来次相监修国史的制度,在仁宗朝变为首相监修的同时,建立起以临时命官提举为特征的修史制度,监修国史逐渐变成了一个徒有监修之名而无监修之责的虚职。元丰五年以后,监修国史之职不再除授,修史但以提举修国史系衔。南宋绍兴三年恢复监修国史制度,九年又恢复提举制度,使监修、提举分领日历和国史的修撰。绍兴二十六年,监修、提举为左、右宰相分领,遂成为定制,相位虚,则由参知政事权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监修国史 提举修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