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2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部皮肤肿瘤29例切除后不同方法修复缺损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兴华 胡克苏 +2 位作者 张逸 张云 刘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98-198,200,共2页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整形修复方法。方法:肿瘤切除后采用局部皮瓣,邻位皮瓣,远位皮瓣,轴型皮瓣及全厚或中厚皮移植修复缺损。结果:治疗29例面部皮肤肿瘤,效果满意。结论:根据肿瘤的良恶性、大小、部位,选用不同方法...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整形修复方法。方法:肿瘤切除后采用局部皮瓣,邻位皮瓣,远位皮瓣,轴型皮瓣及全厚或中厚皮移植修复缺损。结果:治疗29例面部皮肤肿瘤,效果满意。结论:根据肿瘤的良恶性、大小、部位,选用不同方法修复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缺损 皮肤肿瘤 肿瘤切除后创面 中厚皮移植 修复方法 面部皮肤 局部皮瓣 邻位皮瓣 轴型皮瓣 效果满意 良恶性
下载PDF
吻合血管移植周围神经的解剖学基础 Ⅲ、吻合血管移植腓浅神经修复缺损25厘米的正中神经 被引量:5
2
作者 钟汉柱 周长满 +3 位作者 忻元培 高建华 刘知难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3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带血管的腓浅神经游离取材27cm,吻合血管移植修复缺损25cm的正中种经。临床手术证明:由解剖学研究的皮神经血液供给规律所提供的吻合血管移植神经的供体是可用的。讨论分析了吻合血管移植腓浅...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带血管的腓浅神经游离取材27cm,吻合血管移植修复缺损25cm的正中种经。临床手术证明:由解剖学研究的皮神经血液供给规律所提供的吻合血管移植神经的供体是可用的。讨论分析了吻合血管移植腓浅神经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血管 周围 正中神经 臂丛 腓浅神经 解剖学研究 修复缺损
下载PDF
供求同重-提高我国组织移植修复缺损及功能重建水平 被引量:42
3
作者 侯春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9-50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组织移植 功能重建 组织缺损修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缺损组织的护理
4
作者 白光荣 赵玉霞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405-,共2页
关键词 游离皮瓣移植 修复缺损 淄博市
下载PDF
修复缺损的“绿肺”——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探索多途径回收被侵占国有林地纪实 被引量:2
5
作者 甘剑伟 潘正伟 +1 位作者 陈宗福 阎志军 《广西林业》 2019年第9期10-13,共4页
国有林场是森林资源培育、自然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有'绿肺'之称。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受多方因素影响,广西国有钦廉林场的国有林地陆续被周边村民零星蚕食和暴力抢占,面积将近40万亩,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44.4%,致使&#... 国有林场是森林资源培育、自然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有'绿肺'之称。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受多方因素影响,广西国有钦廉林场的国有林地陆续被周边村民零星蚕食和暴力抢占,面积将近40万亩,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44.4%,致使'绿肺'千疮百孔。2015年以来,钦廉林场探索出'清理回收、以砍促收、调处确权、林地租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廉林场 国有林地 桉树林 修复缺损
下载PDF
用浅静脉内壁修复缺损腱鞘预防肌腱断裂术后粘连疗效分析
6
作者 何汉余 《浙江创伤外科》 2006年第5期433-433,共1页
关键词 术后粘连 肌腱断裂 修复缺损 浅静脉 疗效分析 腱鞘 预防 内壁
下载PDF
上腹部巨大肿瘤切除后推进皮瓣修复缺损一例
7
作者 李东杰 肖冰 刘光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1-661,共1页
关键词 肿瘤腹壁缺损修复
下载PDF
舌根癌术后缺损皮瓣修复研究现况
8
作者 马乐天 刘娟 龚忠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4365-4370,共6页
舌根癌切除手术不但造成患者术后舌体外形的破坏,更严重的是导致舌根体积减小,使得患者语音、吞咽等一系列口腔功能出现障碍,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双重打击。随着功能性外科理念的不断引入,各种组织瓣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日... 舌根癌切除手术不但造成患者术后舌体外形的破坏,更严重的是导致舌根体积减小,使得患者语音、吞咽等一系列口腔功能出现障碍,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双重打击。随着功能性外科理念的不断引入,各种组织瓣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日趋成熟,因而重塑患者舌原有的形态已成为可能,但至今语音、吞咽等功能的恢复仍不尽如人意。本文综述了舌根癌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以期为舌根癌术后缺损修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根癌 缺损修复 前臂游离皮瓣 胸大肌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后置舌瓣
下载PDF
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丹丹 李梦辞 申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讨i 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根管封闭剂配... 目的 探讨i 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根管封闭剂配合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X射线检查,比较两组根管填充1周内急症反应程度(0、Ⅰ、Ⅱ、Ⅲ级)、治疗3和6个月时的有效率、根尖周暗影变化、通过回访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组患者在治疗后1、3和7 d的疼痛情况;于微渗漏检测装置中分别在1、2、4、7、14、21和28 d以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检测葡萄糖渗出浓度,进而评价根尖微渗漏情况;对比两组患牙封闭剂超填率。结果 观察组根管充填1周内急症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根管治疗后3和6个月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均未出现自发痛和咬合痛,临床检查未显示叩痛、触痛等阳性体征。对照组X射线显示29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19颗减小,12颗无变化,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X射线显示47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13颗减小,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1、3和7 d的VAS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1、2、4、7、14、21和28 d的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葡萄糖渗出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牙根管封闭剂超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根尖暗影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程度,有效降低根尖微渗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炎 根尖暗影 生物根尖封闭材料 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 疗效
下载PDF
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0
作者 张朝晖 李振守 李慧芳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面部基底细胞癌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8)和联合组(n=48),常规组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常规植皮修复,联合组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改良菱形皮... 目的研究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面部基底细胞癌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8)和联合组(n=48),常规组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常规植皮修复,联合组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改良菱形皮瓣缺损修复术。对比2组围术期变化、疼痛程度、瘢痕变化、面部修复效果、满意评分、并发症变化。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切口长度、皮肤缺损面积较小,且创面愈合时长较短(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疼痛程度、瘢痕变化分数较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色泽、功能、美观度分值较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面侧颧颊部、鼻部、额部、其他满意度分值较高(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7/48),与常规组的31.25%(15/4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应用于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可以改善围术期变化,降低疼痛,减少瘢痕,提高面部修复效果和满意度,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基底细胞癌 改良菱形皮瓣 缺损修复
下载PDF
四手操作护理在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1
作者 朱清英 张怡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105-107,121,共4页
目的探讨在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中采取四手操作护理的效果。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38例牙体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四手操作护理,2组均... 目的探讨在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中采取四手操作护理的效果。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38例牙体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四手操作护理,2组均持续护理观察3个月。比较2组心理状态、舒适度、牙周健康指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护理能够减轻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舒适度,促进牙周健康改善,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修复 四手操作护理 心理状态 舒适度 牙周健康指标
下载PDF
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活髓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治疗时间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12
作者 刘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71-0174,共4页
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活髓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106例活髓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每组5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时间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HAMA... 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活髓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106例活髓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每组5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时间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活髓牙牙体缺损修复治疗中,全程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干预 活髓牙牙体缺损修复 治疗时间 满意度
原文传递
臀部巨大浅表脂肪瘤样痣切除后旋转皮瓣修复缺损1例
13
作者 刘鹏林 陈天丽 +2 位作者 张立泽 尤雯丽 赵刚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皮肤浅表脂肪瘤样痣(nevus lipomatosus cutaneous superficialis,NLCS)是以真皮内异位的脂肪组织聚集为特征性表现的一种错构疾病,直径>10 cm的病例,临床罕见。现报道1例巨大皮肤浅表脂肪瘤样痣病例的治疗过程。病例患者,男,64岁,... 皮肤浅表脂肪瘤样痣(nevus lipomatosus cutaneous superficialis,NLCS)是以真皮内异位的脂肪组织聚集为特征性表现的一种错构疾病,直径>10 cm的病例,临床罕见。现报道1例巨大皮肤浅表脂肪瘤样痣病例的治疗过程。病例患者,男,64岁,肛旁肿物增生40年。既往无外伤史、无系统性疾病、无家族史。皮肤科检查:肛旁可见一肿物,面积23 cm×10 cm,触软、无压痛、表面淡黄色丘疹、结节,界限清楚,表面呈脑回样外观。盆腔MR:肛门右侧可见高信号的脂肪组织异常增生(矢状位T2WI)。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系列未见异常。颅脑MR、盆腔MR、骶尾椎MR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疾病 浅表脂肪瘤样痣 旋转皮瓣 修复缺损 T2WI 组织异常增生 脂肪组织 特征性表现
原文传递
适形前臂桡侧皮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葛良玉 季莉 +3 位作者 王浩然 李志萍 顾倩平 孟箭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评价适形前臂桡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颊部不规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面颊部外伤或肿瘤导致的不规则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设计个性化、适形前臂桡侧皮瓣游离修复缺损区... 目的:评价适形前臂桡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颊部不规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面颊部外伤或肿瘤导致的不规则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设计个性化、适形前臂桡侧皮瓣游离修复缺损区,观察患者术后短期内皮瓣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2周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8例患者的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厚度、色泽无明显差异,无牵拉及不对称,外观与功能修复效果满意,满意度为88.89%。结论:利用适形前臂桡侧皮瓣游离修复面颊部不规则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术后短期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改善明显,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形 个性化 前臂桡侧皮瓣 组织缺损修复
原文传递
“风筝”皮瓣修复眉部轻中度缺损的应用
15
作者 师茸 张汉新 杜宝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1期34-36,54,共4页
目的探讨风筝皮瓣在眉部皮肤肿物切除后缺损创面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用风筝皮瓣修复治疗眉部的患者1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为15~69岁,皮肤缺损范围为0.5 cm×0.5 cm~1.2 c... 目的探讨风筝皮瓣在眉部皮肤肿物切除后缺损创面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用风筝皮瓣修复治疗眉部的患者1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为15~69岁,皮肤缺损范围为0.5 cm×0.5 cm~1.2 cm×1.5 cm。结果术后19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良好,与周围组织衔接自然。随访6个月,眉毛生长正常,双侧眉形基本对称,疤痕不明显,外观较满意。结论风筝皮瓣是修复眉部肿物切除后轻中度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术区损伤小,恢复快,存活率高,疤痕不明显,不影响眉毛的对称性,能达到较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缺损 风筝皮瓣 缺损修复
下载PDF
分析微创全瓷贴面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修复成功率及美学效果
16
作者 张德庆 黄芳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2期65-68,89,共5页
目的探究在前牙缺损修复患者中采用微创全瓷贴面进行修复的成功率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诊治的78例前牙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 目的探究在前牙缺损修复患者中采用微创全瓷贴面进行修复的成功率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诊治的78例前牙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修复方法为传统全瓷贴面,研究组修复方法为微创全瓷贴面。对比两组修复成功率、美学效果、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骨密度、新骨轮廓。结果研究组治疗6、12个月后的修复成功率为98.00%、90.00%,高于对照组的81.63%、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0、4.546,P<0.05)。研究组美学效果中各方面A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骨轮廓及骨密度评分低于研究组,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缺损修复患者中采用微创全瓷贴面进行治疗,修复成功率较高,可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且在改善患者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骨密度、新骨轮廓等方面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全瓷贴面 前牙缺损修复 修复成功率 美学效果
下载PDF
煅烧鹿角松质骨/胶原复合支架促进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莹莹 张学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8-1943,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可塑性骨充填材料主要是小牛骨来源的异种骨和胶原蛋白复合材料,但屠杀小牛存在动物伦理争议。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可避免伦理问题并具有优异成骨性能的可塑性骨支架材料。目的:将煅烧鹿角松质骨颗粒与胶... 背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可塑性骨充填材料主要是小牛骨来源的异种骨和胶原蛋白复合材料,但屠杀小牛存在动物伦理争议。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可避免伦理问题并具有优异成骨性能的可塑性骨支架材料。目的:将煅烧鹿角松质骨颗粒与胶原蛋白通过化学交联制备复合支架,提升材料的可塑性和骨缺损修复能力。方法:去除鹿角皮质骨,将鹿角松质骨经脱脂脱蛋白和高温煅烧制备成煅烧鹿角松质骨颗粒;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交联法将Ⅰ型胶原蛋白与煅烧鹿角松质骨颗粒复合,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在10只成年SD大鼠颅骨矢状缝两侧各制备直径为5 mm的全厚骨缺损,左侧缺损处植入Bio-Oss/Collagen®胶原骨(对照组),右侧缺损处植入煅烧鹿角松质骨/胶原复合支架(实验组),术后4,12周取颅骨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两组骨缺损处均有新骨生成,但未完全愈合,植入材料周围可见成骨细胞,实验组材料周围成骨细胞较多;Masson三色染色显示,两组材料周围有新生的规律排列的胶原纤维和不规则的骨髓腔;②术后12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两组骨缺损均愈合良好,缺损边缘与新生骨完全融合,残留材料被新骨包绕,其中实验组新生骨结构致密、重塑程度更高;③结果表明,煅烧鹿角松质骨/胶原复合支架材料具备良好的可塑性、骨传导性、组织相容性和优异的骨再生修复作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可塑性骨填充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修复 骨再生 鹿角 煅烧骨 胶原 可塑性 支架材料 骨填充材料
下载PDF
人工骨材料β⁃磷酸三钙在牙槽嵴裂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凯歌 陈仁吉 +1 位作者 郭思远 林雨楠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牙槽嵴裂修复中的成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牙槽嵴裂患者59例...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牙槽嵴裂修复中的成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牙槽嵴裂患者59例,根据使用骨修复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为自体骨,共22例;B组为β⁃TCP,共18例;C组为BMP⁃2+β⁃TCP,共19例。将同一患者术前术后CB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通过CBCT三维重建的方法,分别计算术前骨缺损体积及新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评估其成骨效果。结果3组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植入材料排出,无感染、裂开、排异等症状。术后12个月,3组患者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可见牙槽嵴裂隙区内有新生骨桥形成,新生骨组织在影像密度上与正常骨组织没有明显差别,上颌骨的连续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自体骨组成骨率为65.00%±16.66%,β⁃TCP组及BMP⁃2+β⁃TCP组成骨率分别为69.82%±17.60%、71.35%±17.51%,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244);且β⁃TCP组与BMP⁃2+β⁃TCP组两组成骨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结论β⁃TCP可以替代自体骨用于修复牙槽嵴裂,β⁃TCP中添加BMP⁃2并未明显提高成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裂 腭裂 自体骨移植 β⁃磷酸三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修复材料 缺损修复 骨结合
下载PDF
可注射型磷酸镁自固化骨水泥修复大鼠股骨髁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熊英杰 叶健廷 +12 位作者 王鹏 孙小涵 孟昊业 林万程 单验博 卢雨征 刘修志 关聪聪 武艳斌 王鑫 许文静 彭江 杨民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5-661,684,共8页
背景在过去几十年中,各种合成骨支架已被开发并应用于骨缺损。然而由于较差的降解性能或骨诱导能力,无法被广泛应用。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目的探究可注射型磷酸镁骨水泥... 背景在过去几十年中,各种合成骨支架已被开发并应用于骨缺损。然而由于较差的降解性能或骨诱导能力,无法被广泛应用。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目的探究可注射型磷酸镁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修复股骨髁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使用酸碱反应制备磷酸镁骨水泥;采用万能试验机和称重法检测MPC的力学强度和可注射性,通过维卡仪测定MPC的凝固时间,采用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表征。采用CCK-8法和活死染色检测MPC的细胞相容性;MPC修复大鼠股骨髁直径2.5 mm骨缺损。实验分组按植入物的不同分为空白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组、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 sulfate cement,CS)组、磷酸镁骨水泥组,每组6只8周龄SD大鼠。术后4周、8周取材,对大鼠股骨髁标本进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分析,评估缺损区骨再生情况;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缺损区骨再生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出可注射型磷酸镁自固化骨水泥。MPC抗压强度为(36.25±0.72)MPa,可注射性为98.87%±0.29%,凝固时间为(15.16±0.32)mi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水化产物MgKPO_(4)·6H_(2)O表现为层片状,堆积紧密。CCK-8和死活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MC3T3-E1细胞在MPC组高浓度浸提液中的活力略有下降;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MPC、CS和CPC均未引起明显的感染现象,三者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降解速度。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支架植入大鼠股骨髁后,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骨组织未出现坏死。结论MPC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力学强度和生物相容性,在骨修复过程中表现出更为合适的可降解性能,可用于修复SD大鼠股骨髁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 缺损修复 骨水泥 骨组织工程 大鼠
下载PDF
血管化髂骨肌瓣的应用解剖学特点及其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张扬 祝庆海 +2 位作者 张永杰 王晨星 叶金海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通过髂腹股沟区血管及穿支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探讨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来源的髂骨(肌)穿支嵌合皮瓣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不同复合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案提供应用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12... 目的:通过髂腹股沟区血管及穿支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探讨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来源的髂骨(肌)穿支嵌合皮瓣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不同复合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案提供应用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12侧中国成人标本,采用双侧股动脉逆行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学研究,分析DCIA及其穿支在髂腹股沟区各个层面的分布、走行、长度、管径等特征;同时对12例下肢CTA进行DCIA血管蒂长度、管径、主要分支位置等进行测量,并与解剖学数据进行比较。对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6例下颌骨肿瘤患者,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同期髂骨肌筋膜瓣修复重建,观察患者受区术后外形、咬合功能重建,供区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12侧人体标本髂腹股沟区解剖发现穿腹部浅筋膜层外径>0.5 mm的DCIA穿支共19条,穿支血管分布在髂前上棘后方5 cm,且位于髂嵴内侧5 cm(长)×3 cm(宽)的区域内。DCIA血管蒂长度为(6.73±1.06)cm,血管蒂起始位置外径测量值为(2.55±0.29)mm,DCIA皮穿支穿深筋膜处外径为(1.12±0.14)mm。在12例下肢CTA分析中发现,DCIA血管蒂长度为(6.98±0.62)cm,血管蒂起始位置管径测量值为(2.35±0.20)mm。6例采用髂骨腹内斜肌筋膜嵌合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髂骨肌瓣均顺利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下颌外形、功能恢复良好,口内肌筋膜瓣黏膜化。术后CT发现植入髂骨无明显体积改变,供区行走、负重基本正常,未出现腹疝等并发症。结论:DCIA及主要分支在髂腹股沟区走行、分布较恒定,可根据不同缺损区情况,制备基于DCIA的不同组织类型嵌合皮瓣以满足修复要求。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髂骨瓣 旋髂深动脉 应用解剖 颌骨缺损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