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疝修补术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临床比较
1
作者 刘曙光 张瑞峰 范鹏程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39-43,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及开放疝修补术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单县东大医院行腹股沟疝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及开放疝修补术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单县东大医院行腹股沟疝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协变量,共纳入12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6例行TAPP),B组(39例行TEP),C组(46例行开放手术疝修补术)。比较三组相关指标,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1年12月,比较三组复发情况。结果:A组、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A组、B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C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B组,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 d、5 d胃泌素(GAS)水平、睾丸动脉最大血流速度比较,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手术前后G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前后睾丸动脉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和TAPP与开放疝修补术比较创伤小,对局部血流影响小,并发症少;TEP与TAPP和开放疝修补术比较对消化系统影响更小,但TEP手术时间长,对术者要求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开放疝修补术 男性
下载PDF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李强 刘永庆 童钟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两种手术方式用于双侧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APP组和TEP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 目的:分析并比较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两种手术方式用于双侧腹股沟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APP组和TEP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TAPP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均高于TE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PP组与T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2 h、24 h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双侧腹股沟疝的治疗,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合理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腹股沟疝 腹腔镜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疗效
下载PDF
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魏滨 李斌龙 +1 位作者 徐懋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pavavertebral nerve block,PVN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58例老年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为2组:单节...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pavavertebral nerve block,PVN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58例老年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为2组:单节段PVNB组(P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每组29例。P组在超声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或单纯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L1单节段PVNB,给予0.4%罗哌卡因20 ml。S组在L3/4棘突间隙进行穿刺,给予0.5%布比卡因10 mg。记录患者麻醉前(T_(0))、手术切皮时(T_(1))、疝囊剥离时(T_(2))和关切口时(T_(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麻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芬太尼补救率、局麻药毒性反应、外周神经损伤、尿潴留、谵妄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麻醉阻滞平面差异有显著性(Z=-4.144,P=0.000),芬太尼补救率、麻醉效果和麻醉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P=0.604;Z=-1.430,P=0.153;Z=-1.395,P=0.163)。2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2,P=0.960;F=0.260,P=0.612)。P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0.0%vs.24.1%,Fisher精确检验,P=0.010)。2组患者谵妄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外周神经损伤。结论单节段PVNB可以为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提供完善的麻醉与镇痛,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稳定,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腹股沟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修补术与传统开腹修补术对胃溃疡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安全性对比
4
作者 张安华 张金杰 +1 位作者 王业友 王忠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对胃溃疡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予以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修...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对胃溃疡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予以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胃消化功能相关指标、胃肠动力学相关指标及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腹腔镜组MTL、PG水平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传统开腹组(均P<0.05);手术后,腹腔镜组IL-6、TNF-α、CCK、G-17水平及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开腹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效果优于传统开腹修补术,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胃功能、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修补术 胃溃疡 传统开腹修补术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及微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
5
作者 吴思远 陈翔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4-19,共6页
目的:观察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EP)及微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 目的:观察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EP)及微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微创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治疗,观察组实施TEP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入院当日、出院前1 d胃肠功能、应激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升高,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降低,观察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 cortex hormone,ACH)、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均降低,观察组ACH、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面部表情、肢体活动、治疗适应性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面部表情、肢体活动、治疗适应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激素水平,改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微创无张力疝修补术 成人腹股沟疝 胃肠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李冰 盛冠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1例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无...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1例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伤应激反应指标[前列腺素E_(2)(PGE_(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和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GE_(2)、CRH、ACTH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可改善围手术指标水平,降低VAS评分和创伤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效果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老年 嵌顿性腹股沟疝 疼痛 应激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7
作者 林琪煌 林国锋 李永良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5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75例),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5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痛感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及恢复指标,患者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发生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1%,高于对照组的8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1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痛感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恢复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6个月均未存在复发病例。结论针对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比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更有效,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疼痛少,恢复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成人腹股沟疝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近期效果对比研究
8
作者 杨有才 徐建 王俊敏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03周口市淮阳区妇幼保健院普外科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PP组39例,Lichten...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03周口市淮阳区妇幼保健院普外科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PP组39例,Lichtenstein组39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检测2组术前及术后第7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道微生态等指标,以及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肠黏膜屏障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Lichtenstei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ichtenstein组,术后第7天时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Lichtenste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TAPP组患者的血清D-乳酸、DAO、ET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组患者的血清D-乳酸、DAO、E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ichtenstein术比较,腹腔镜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改善肠道微生态,而且对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腹股沟疝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改良Trocar位置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探讨
9
作者 刘超 薛英明 +1 位作者 王福刚 菅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309-311,共3页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改良Trocar位置后对手术效果的影响。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1例。改良组选取腹股沟疝患侧平脐腹直肌外缘Trocar为观察...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改良Trocar位置后对手术效果的影响。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51例。改良组选取腹股沟疝患侧平脐腹直肌外缘Trocar为观察孔,对称健侧及脐部Trocar为操作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改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采用改良Trocar位置进行操作,术者操作更方便,手术时间更短,效果与常规操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修补术 腹腔镜 Trocar位置
下载PDF
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的疗效对比
10
作者 阿旺索朗 张少帅 +3 位作者 巴桑 杨自逸 次仁 包润发 《西藏医药》 2024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4例。按不同修补术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行TAPP术,对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围手... 目的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4例。按不同修补术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行TAPP术,对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均安全有效。且各有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11
作者 李斌 邵天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行颅骨修补术的86例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行颅骨修补术的时期分为早期组(术后1~3个月)和常规组(术后4~6个月),...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行颅骨修补术的86例颅脑创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行颅骨修补术的时期分为早期组(术后1~3个月)和常规组(术后4~6个月),每组各43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预后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后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行颅骨修补术后6个月时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MMSE评分、GOS评分和MCA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早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例)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8.60%(8/43,例),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颅脑创伤术后出现颅脑缺损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可有效改善神经、认知功能和MCA血流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颅骨修补术 去骨瓣减压 颅骨缺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开放式与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的近期疗效分析
12
作者 王玉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开放式与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的近期疗效。方法86例中度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 目的探究开放式与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的近期疗效。方法86例中度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85.49±10.29)min、住院时间(7.44±1.62)d以及切口长度(3.58±0.63)cm均短于对照组的(93.37±12.47)min、(12.78±2.46)d、(6.41±1.25)cm,术中出血量(25.49±6.85)ml少于对照组的(41.13±8.52)ml(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5.49±1.05)、(3.54±0.87)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5.85±12.08)、(73.16±14.09)分;对照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6.63±1.17)、(5.88±1.13)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7.96±11.63)、(65.55±14.39)分。观察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度肩袖撕裂患者应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较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进程,是一种较为安全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肩袖修补术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中度肩袖撕裂 近期疗效
下载PDF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洪银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8例)进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38例)进行疝环填... 目的 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8例)进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38例)进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术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 h、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VAS评分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所需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消失时间等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取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显著,可减轻术后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传统疝修补术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联合腹膜缝合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疼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对比
14
作者 刘必胜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7期61-63,100,共4页
目的 探讨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联合腹膜缝合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 2月在彭泽县人民医... 目的 探讨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联合腹膜缝合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 2月在彭泽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TAPP联合腹膜缝合治疗,对2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凝血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1 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变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均升高(P<0.05),但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患者中应用TAPP联合腹膜缝合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会不同程度影响到患者的凝血功能,而TAPP联合腹膜缝合更有助于减小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膜缝合 传统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在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15
作者 张亚 王朝飞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58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分为常规组(79例)与观察组(79例),常规组进行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全关节镜下肩袖修... 目的:探讨老年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58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分为常规组(79例)与观察组(79例),常规组进行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术前、术后1、6、12个月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术前、术后12个月美国肩与肘协会(ASES)评分,外展、内旋、外旋肌力分级与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12个月肩袖再撕裂、关节僵硬总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1、6、12个月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2个月ASES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2组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2组ASES评分比较,功能、疼痛、稳定及总分术后12个月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肌力分级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关节活动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常规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肩袖再撕裂、关节僵硬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比,老年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可改善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术后疼痛恢复快,还可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全关节镜 肩袖修补术 小切口肩袖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16
作者 连书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LIHR)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4—2022-10汝州市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疝修补术的5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LIHR)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4—2022-10汝州市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疝修补术的5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29例(LIHR组),行开放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29例(OTFH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检测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创伤炎症反应因子水平,统计随访1a期间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IH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OTFH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OT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TNF-α、IL-6、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提升,但LIHR组患者的水平低于OT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a期间,2组均无1例复发,LIHR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TF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HR术与OTFH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有良好的近期效果,但LIHR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探讨腹腔镜一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安全性和疗效
17
作者 代剑波 余浪 +4 位作者 郝亚琴 常大利 李乾国 王彬 田小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一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情况,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30例,行腹腔镜一期疝修补术,...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一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情况,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30例,行腹腔镜一期疝修补术,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对照组共30例,行开放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切口不良事件、复发率、疼痛评分、住院总费用等有关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肠管损伤、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并发症;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疼痛评分、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一期疝修补术处理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嵌顿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对比研究
18
作者 郑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01—2022-08在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94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EP组和TAPP组。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01—2022-08在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94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EP组和TAPP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24 h检测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性因子水平。统计阴囊血清肿、尿潴留、局部感觉异常等术后并发症。结果共纳入94例患者,每组47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低于TAPP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TA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和TEP均有确切的近期效果及可靠的安全性,其中TEP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TAPP则有利于发现和同期处理隐匿性疝、双侧疝。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术者的腔镜技术水平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腹股沟疝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血清肿发生情况分析
19
作者 王宇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并分析患者血清肿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熟市梅李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并分析患者血清肿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熟市梅李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APP组(36例,采用TAPP进行治疗)和Rutkow组(32例,采用Rutkow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血清肿发生情况、术后疼痛情况、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APP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Rutkow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Rutkow组,住院天数少于Rutkow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TAPP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低于Rutkow组(P<0.05);TAPP组患者的血清肿积液量少于Rutkow组(P<0.05)。TAPP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及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Rutkow组(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NHP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术前,且TAPP组均低于Rutkow组(均P<0.05)。TAPP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Rutkow组(P<0.05)。结论 TAPP治疗腹股沟疝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疼痛程度,减少血清肿和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但存在手术时间较长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血清肿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20
作者 张孝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5-0048,共4页
研究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复方法和常规方法对腹股沟疝病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收入的腹股沟疝患者5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比手术结果。结果 观... 研究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复方法和常规方法对腹股沟疝病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收入的腹股沟疝患者5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比手术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疝环充填无张力疝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改善病人的恢复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疗效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