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古诗英译的修辞认知探究
1
作者 邱文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无论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修辞认知都渗透于其过程中。修辞认知影响着译者对修辞性话语翻译策略的选择,体现于译诗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层面。本文从修辞认知发散思维,阐述汉语古诗英译的审美性与语境性修辞认知特征及其修辞认知维度,即艺... 无论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修辞认知都渗透于其过程中。修辞认知影响着译者对修辞性话语翻译策略的选择,体现于译诗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层面。本文从修辞认知发散思维,阐述汉语古诗英译的审美性与语境性修辞认知特征及其修辞认知维度,即艺术化修辞认知与陌生化修辞认知,说明汉语古诗英译修辞认知研究能有效指导译者翻译诗歌诗性话语的认知过程,使原诗在诗意审美上获得新生,从而实现原诗与译诗在诗学效果上的最佳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修辞认知 特征 维度 翻译
下载PDF
“绿色~~”:表色语义修辞认知阐释 被引量:16
2
作者 谭学纯 肖莉 《语言科学》 2006年第3期55-60,共6页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中文数据库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为语料来源,解释近年高出现率和高生长性的“绿色~~”。依次讨论“绿色”的表色语义转移、失落、泛化,以及“绿色”的语义修辞化建构的前提与空间,“绿色~~”相关对...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中文数据库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为语料来源,解释近年高出现率和高生长性的“绿色~~”。依次讨论“绿色”的表色语义转移、失落、泛化,以及“绿色”的语义修辞化建构的前提与空间,“绿色~~”相关对应概念和认知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 语义建构 修辞认知
下载PDF
译者的修辞认知对译文文学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全功 胡本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3,共7页
从原文到译文文学翻译中的修辞认知转换模式可分为3类: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可以假设3者对原文的文学性分别起弱化、等化与强化的作用。本文搜集45个文学翻译案例进行问卷设计,其中... 从原文到译文文学翻译中的修辞认知转换模式可分为3类: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可以假设3者对原文的文学性分别起弱化、等化与强化的作用。本文搜集45个文学翻译案例进行问卷设计,其中每种转换模式有15个案例,受众为10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比分析各种转换模式下原文和译文的文学性与审美效果的强弱。研究发现,上述假设基本成立,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译者对修辞认知的充分调用能够增强译文的文学性及其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认知 概念认知 文学翻译 文学性
原文传递
古代讽谏的语用策略和修辞认知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90,共6页
讽谏是中国古代政体下发生的特殊言语行为,讽谏运用多种语用策略,实现言语活动中“知识”和“规则”的调整,话语权力的重新分布以及话语角色的变化,并作用于接受者的认知,改变他们对重大事件的单一处理方法。
关键词 讽谏 言语行为 语用策略 修辞认知
下载PDF
试析《文心雕龙·神思》之修辞认知观——兼谈《物色》与《神思》在认知观上的统一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春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0-84,共5页
《神思》与《物色》在认知观上是统一的。刘勰提出了以"学"、"理"、"阅"、"致"、"宝"、"才"、"照"、"辞"为要素的修辞心理结构观。刘勰重视感知、想... 《神思》与《物色》在认知观上是统一的。刘勰提出了以"学"、"理"、"阅"、"致"、"宝"、"才"、"照"、"辞"为要素的修辞心理结构观。刘勰重视感知、想象等在修辞认知过程中的存在、特征、功能,注重对修辞认知个性特征的探讨,总结出了诸如"博而能一"之类的修辞认知方式。《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博大精深,其修辞认知观是可信的、难能可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神思》 《物色》 修辞认知 统一
下载PDF
修辞认知的移植与拓展:从修辞学到翻译学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全功 《外文研究》 2021年第2期74-79,88,109,共8页
修辞认知是广义修辞学的一个重要术语,目前已被移植到翻译研究中,成为翻译修辞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修辞学者对修辞认知的原始界定、翻译学者从原型理论对修辞认知的界定与拓展、修辞认知的家族成员(隐喻为原型成员)与八个... 修辞认知是广义修辞学的一个重要术语,目前已被移植到翻译研究中,成为翻译修辞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修辞学者对修辞认知的原始界定、翻译学者从原型理论对修辞认知的界定与拓展、修辞认知的家族成员(隐喻为原型成员)与八个主要特征、文学翻译中修辞认知的主要研究内容(如转换模式、转换效果、转换动因)及其潜在的后续研究话题(如译者风格、认知机制)。修辞认知作为一种反逻辑、审美化的深层认知机制及其外在语言表现,有望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术语,为译文与译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认知 修辞 翻译学 翻译修辞
下载PDF
从《红楼梦》经典英译看译者修辞认知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杏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9-94,共6页
翻译无不渗透着译者,既是读者又是译语表达者的修辞认知。从译者修辞认知入手,分析《红楼梦》三则性爱描写片断中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英语译文。译者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译文中融入了对原文自我个人主观的阅读认知... 翻译无不渗透着译者,既是读者又是译语表达者的修辞认知。从译者修辞认知入手,分析《红楼梦》三则性爱描写片断中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英语译文。译者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译文中融入了对原文自我个人主观的阅读认知,在译入语中呈现出为目的语的受众所接受的普遍再阅读认知。译者修辞认知在把握原著语言风格、再现译本翻译风格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英译 译者 修辞认知 译入语 目的语受众
下载PDF
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在狄更生诗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兰 《莆田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2-85,共4页
阐述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认知是通过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完成的。分析艾米丽·狄更生诗歌中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揭示狄更生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诗歌语言背后的独特认知世界。
关键词 概念认知 修辞认知 艾米丽·狄更生 诗歌
下载PDF
《哈瓦那》:地理名词的修辞认知与文本解读
9
作者 刘为忠 《长春大学学报》 2009年第7期41-45,共5页
小说《哈瓦那》中有着众多的地理名词,如井冈山、美国、上海、南美洲等,但这些地理名词被人物进行了修辞化的认知,如地理名词的形象化、地理名词的方式化、地理名词的情感化,从而使小说中的地理名词产生各种修辞义。只有正确解读这些地... 小说《哈瓦那》中有着众多的地理名词,如井冈山、美国、上海、南美洲等,但这些地理名词被人物进行了修辞化的认知,如地理名词的形象化、地理名词的方式化、地理名词的情感化,从而使小说中的地理名词产生各种修辞义。只有正确解读这些地理名词的修辞义,才能准确地理解小说的含义以及小说的批评指向———现代人因高度理性化而造成的自我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瓦那 地理名词 修辞认知 修辞
下载PDF
修辞认知视角下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语言实践研究
10
作者 王茜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7,共4页
该文从认知学的视角分析了陶行知语言教育思想和语言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正是因为陶行知选择、建构了修辞认知的思维模式才使其理论、著作呈现出通俗简明而又深刻诙谐的语言风格。并由此引发了对当下语言教育的几点思考,进而探讨了陶行... 该文从认知学的视角分析了陶行知语言教育思想和语言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正是因为陶行知选择、建构了修辞认知的思维模式才使其理论、著作呈现出通俗简明而又深刻诙谐的语言风格。并由此引发了对当下语言教育的几点思考,进而探讨了陶行知语言教育观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语言实践 修辞认知 语言教育 现实价值
下载PDF
《受活》英译本中的修辞认知转换评析
11
作者 师新民 马鹏瑶 《文教资料》 2020年第36期17-19,共3页
修辞在乡土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译者翻译时修辞认知转换恰当程度决定修辞在译文中的呈现效果。如何合理选择修辞认知转换模式,值得译者和学者深度探究。本文以《受活》英译本为例,从修辞认知转换模式出发,通过分析《受活》中的修... 修辞在乡土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译者翻译时修辞认知转换恰当程度决定修辞在译文中的呈现效果。如何合理选择修辞认知转换模式,值得译者和学者深度探究。本文以《受活》英译本为例,从修辞认知转换模式出发,通过分析《受活》中的修辞认知,评析修辞认知转换模式,为乡土文学修辞认知寻求最佳转换机制,更好地实现修辞在乡土文学传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修辞认知转换 《受活》 乡土文学
下载PDF
让修辞认知重构《礼仪礼节》的课堂教学
12
作者 陈琦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36-138,共3页
总结礼仪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尝试让修辞认知重构礼仪课教学课堂的基本框架,探索提炼出礼仪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可参照性。
关键词 修辞认知 礼仪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口译修辞认知加工心智程序模型构建
13
作者 李然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以往的口译认知过程研究一直聚焦于译者的认知心理机制及思维过程,鲜有触及译者与发言人及听众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及其深层认知机制的交互模式。仅从认知心理的视角解构口译过程的深层认知机制无法更好地阐释诸如口译主体间性活动模式、... 以往的口译认知过程研究一直聚焦于译者的认知心理机制及思维过程,鲜有触及译者与发言人及听众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及其深层认知机制的交互模式。仅从认知心理的视角解构口译过程的深层认知机制无法更好地阐释诸如口译主体间性活动模式、译员修辞心理的架构以及修辞策略形成等相关问题。从认知修辞的视角结合认知语用学、认知语义学相关范式建构各主体口译修辞认知加工的心智程序模型可以更好地阐释非线性的动态的口译三元关系(发言人-译员-听众)及其复杂的明示-推理交互模式的修辞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主体间性修辞关系 修辞认知加工 心智程序
下载PDF
修辞认知视阈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14
作者 李静雯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年第15期164-166,共3页
近年修辞认知观的发展,为深化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以修辞认知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影响译者有效调用修辞认知实现修辞话语阐释通达的主要因素,探讨了翻译活动中译者的认知心理过程,并通过实例归纳修辞话语的翻译策略,揭示了译... 近年修辞认知观的发展,为深化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以修辞认知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影响译者有效调用修辞认知实现修辞话语阐释通达的主要因素,探讨了翻译活动中译者的认知心理过程,并通过实例归纳修辞话语的翻译策略,揭示了译者的修辞认知在强化译文文学性和传达修辞审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认知 文学翻译 文学性 修辞审美
下载PDF
“软~~”:修辞认知中的语义阐释
15
作者 罗颖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3-49,共7页
修辞认知是一种主体化的认知行为,进入修辞认知的概念往往会根据具体语境而产生相应的语义解读,但往往偏离了符合日常经验的语义规定。一系列带有"软~~"格式的新词汇在近年广泛进入公众视野,话语接受者在破除了熟知化的概念... 修辞认知是一种主体化的认知行为,进入修辞认知的概念往往会根据具体语境而产生相应的语义解读,但往往偏离了符合日常经验的语义规定。一系列带有"软~~"格式的新词汇在近年广泛进入公众视野,话语接受者在破除了熟知化的概念束缚之后,对"软~~"产生了相应的修辞认知,在具体语境下形成生动而灵活的语义解读。"软"在建构新词时产生的语义转移与保留、语义失落、语义泛化的现象给受众以修辞认知的空间;在语义对立生成、词语模构成和社会发展驱动的生成机制下,"软~~"这一类词汇在社会话语中继续保持着高生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认知 语义阐释
下载PDF
后喻时代社会称谓语中的认知修辞研究
16
作者 朱天怡 周静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6-81,共6页
社会称谓语是话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用以建构社会关系和进行角色定位的一种重要语言手段。在后喻时代的背景下,伴随着数字交往的兴起,社会称谓语体现出显著的变化,形成了新的使用面貌。本文从认知视域展开研究,... 社会称谓语是话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用以建构社会关系和进行角色定位的一种重要语言手段。在后喻时代的背景下,伴随着数字交往的兴起,社会称谓语体现出显著的变化,形成了新的使用面貌。本文从认知视域展开研究,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聚焦后喻时代社会称谓语中的修辞表述,并根据映射模式将其分为隐喻性和转喻性两类,结合具体语境深入探讨这些社会称谓语的概念映射及语义形成,旨在丰富现有认知角度的社会称谓语研究,并在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以及语言环境的治理优化方面做出努力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称谓语 认知修辞 后喻时代
下载PDF
网络语言的认知修辞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乙文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9期125-127,共3页
网络语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产生,人们通过汉字、数字、符号、字母组合,运用谐音、仿拟、缩略、摹状等修辞手法创造出网络词语,丰富人们的网络生活,本文立足于分析网络语言的修辞现状,并以2021年网络语言为例,从认知修辞学的视角对当... 网络语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产生,人们通过汉字、数字、符号、字母组合,运用谐音、仿拟、缩略、摹状等修辞手法创造出网络词语,丰富人们的网络生活,本文立足于分析网络语言的修辞现状,并以2021年网络语言为例,从认知修辞学的视角对当下网络语言进行认知修辞分析,同时探讨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认知修辞 修辞
下载PDF
文学译者的修辞认知转换动因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冯全功 张慧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文学翻译中,修辞认知的转换模式有三种: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和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转换动因主要包括客观层面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因素以及主观层面译者的翻译观、翻译目的、语言素养、审美能力等。由于... 文学翻译中,修辞认知的转换模式有三种: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和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转换动因主要包括客观层面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因素以及主观层面译者的翻译观、翻译目的、语言素养、审美能力等。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译者经常把原文的修辞认知转换为译文的概念认知,尤其是抗译性较强的修辞认知,导致一定的审美损失。然而只要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把一些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就能减少翻译过程中的审美磨蚀,提高译文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认知 概念认知 文学翻译 转换动因
原文传递
语言教育: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 被引量:44
19
作者 谭学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4,共6页
本文分析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遗传”下定义的答题思路,据此探讨主体认知世界的两种路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前者概念化地锁定对象,后者审美化地展开对象。我们认为,语言教育应该面对一个事实当认知主体进入贴近生命的交谈时,僵... 本文分析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遗传”下定义的答题思路,据此探讨主体认知世界的两种路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前者概念化地锁定对象,后者审美化地展开对象。我们认为,语言教育应该面对一个事实当认知主体进入贴近生命的交谈时,僵硬的概念每每被鲜活的修辞话语所替代。因为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育 概念认知 修辞认知 2003年 全国卷 高考 语文 “遗传” “下定义” 答题思路
原文传递
文学翻译中的修辞认知转换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冯全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34,共8页
修辞认知与概念认知是相对的概念,二者都是人类认识与表征世界的基本途径。本文探讨了文学翻译中修辞认知的三大转换模式: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可以假设三者对原文的文学性分别起... 修辞认知与概念认知是相对的概念,二者都是人类认识与表征世界的基本途径。本文探讨了文学翻译中修辞认知的三大转换模式:修辞认知转换为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概念认知转换为修辞认知,可以假设三者对原文的文学性分别起弱化、等化与强化的作用。译者对修辞认知机制的充分调用有利于增强译文本身的文学性,提高译文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修辞认知 概念认知 文学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