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债权人撤销权的实现
1
作者 刘东 解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债权人撤销权判决在不同场合下,或者具有回复物权的效力,或者具有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效力。对于前者,债务人可基于物权请求权要求相对人返还原物,撤销权判决因而获得了强制执行力。债务人若怠于追回原物,债权人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为相... 债权人撤销权判决在不同场合下,或者具有回复物权的效力,或者具有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效力。对于前者,债务人可基于物权请求权要求相对人返还原物,撤销权判决因而获得了强制执行力。债务人若怠于追回原物,债权人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为相对人占有的财物。对于后者,债务人须另行主张权利,撤销权判决无强制执行力。债务人若怠于行使权利,债权人可代位提起返还不当得利等诉讼。当债务人与相对人借助诉讼方式诈害债权并获得了相关裁判文书时,债权人则只能借助第三人撤销之诉来保全债权。由于第三人撤销之诉判决本身不具备执行的条件,债务人若怠于追回其责任财产,债权人同样需要代位提起不当得利返还等诉讼,或者代位申请执行回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人撤销权 强制执行 第三人撤销之诉
下载PDF
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效果及债权的实现路径——以《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46条为中心
2
作者 蒋家棣 《中国应用法学》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债权人撤销权诉讼胜诉后,只有债务人的财产实际恢复,才能实现债的保全效果;同时,也只有撤销权诉讼的胜诉成果能够最终转化为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才能激励债权人积极行使撤销权。如此才能使民法典规定的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充分发挥作用。《... 债权人撤销权诉讼胜诉后,只有债务人的财产实际恢复,才能实现债的保全效果;同时,也只有撤销权诉讼的胜诉成果能够最终转化为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才能激励债权人积极行使撤销权。如此才能使民法典规定的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充分发挥作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46条从执行程序的角度给出了解决路径:首先,明确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法律效果为“撤销加返还”—债权人可以在撤销权诉讼中同时请求相对人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履行到期债务等法律后果。其次,在符合管辖规定的前提下,债权人可以请求受理撤销权诉讼的人民法院一并审理其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实现一次性解决纠纷。最后,债权人可以基于其与债务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执行依据、撤销权诉讼的胜诉生效裁判形成的连环给付关系,通过强制执行程序实现自己的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 债权人撤销权 法律效果 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执行
下载PDF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与债权人保护——以怡亚通终止股份回购事件为例
3
作者 李旎 吴锦隆 +1 位作者 许金花 左静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5,共8页
以2018年华润信托等机构持较低比例债券叫停怡亚通股份回购事件为例,探讨股份回购诱发的股东与债权人冲突,分析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化解冲突的超额权力。研究发现:首先,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使股份回购异化... 以2018年华润信托等机构持较低比例债券叫停怡亚通股份回购事件为例,探讨股份回购诱发的股东与债权人冲突,分析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化解冲突的超额权力。研究发现:首先,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使股份回购异化为私利行为,即控股股东利用回购转移风险,引发股东与债权人冲突;其次,制度环境、债券契约设计和机构投资者身份是影响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最后,债权人因组织间非对称性依赖形成的超额权力能够帮助化解冲突。本文最终建构股东—债权人冲突下的债权人保护理论框架,不仅扩展了回购背后股东与债权人冲突的相关研究文献,也从组织间依赖视角丰富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回购 债权人保护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 组织间依赖
下载PDF
债权人保护的公司法逻辑——以行为法的功能缺失与组织法的功能填补为视角
4
作者 岳万兵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6,共17页
公司债权人面临不同于其他类型债权人的特殊风险,主要包括内部人利用有限责任制度逃避债务的风险,公司内外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信号成本及内部人不法侵害的风险,公司行为负外部性扩散的风险。以合同法与侵权法为主要内容的行为... 公司债权人面临不同于其他类型债权人的特殊风险,主要包括内部人利用有限责任制度逃避债务的风险,公司内外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信号成本及内部人不法侵害的风险,公司行为负外部性扩散的风险。以合同法与侵权法为主要内容的行为法规则主要聚焦于债权人利益受损后的补救,难以实现对公司债权人特殊风险的有效预防;行为法还受制于公司独立人格、相对性原则的法理闭环,难以实现风险发生之后面向内部人的责任分配。公司法需要从组织法层面为债权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风险预防与责任分配手段。此外,具备议价能力的债权人如欲获得更具针对性、更高层级的保护,须与公司进行合同约定,此时其约定权利的效力与边界,仍仰赖公司法厘定。据此,可归纳公司法保护债权人的三个基本功能即组织法的风险预防、组织法的责任分配、组织法与行为法的交互。行为法与组织法保护债权人的功能顺序是:行为法自治→组织法风险预防→行为法责任分配→组织法责任分配,由此构成和谐融贯的公司债权人保护体系。此体系不仅可为公司债权人保护这一难题提供一套完整自洽的立法论解决视角,而且可以裨益司法实践关于公司债权人保护规则的阐释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法 行为法 债权人保护 风险预防 责任分配
下载PDF
论撤销债权人的优先受偿地位
5
作者 任我行 《南大法学》 2024年第1期94-115,共22页
关于债权人撤销权的制度定位,长期存在“平等主义”和“优先主义”的争论。我国通说虽然奉行平等主义,但在若干解释论问题上偏离了预定的叙事轨道,事实上向优先主义倾斜。在不存在类似日本民法典第425条的我国法上,平等主义绝非必然。... 关于债权人撤销权的制度定位,长期存在“平等主义”和“优先主义”的争论。我国通说虽然奉行平等主义,但在若干解释论问题上偏离了预定的叙事轨道,事实上向优先主义倾斜。在不存在类似日本民法典第425条的我国法上,平等主义绝非必然。对于本质在于“撤销”的我国债权人撤销权而言,实现优先主义的关键在于确保撤销利益的相对性,我们可以凭借责任说重构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构造实现上述解释目标。债权人撤销权的制度定位不应当由强制执行法上的评价标准来决定,而是一个必须由实体法积极地予以正面回答的问题。我国强制执行法上的混合主义,并不妨碍债权人撤销权的优先主义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人撤销权 优先主义 平等主义 强制执行 责任说
下载PDF
债权人撤销权的诉讼实施
6
作者 殷爱民 《西部法学评论》 2024年第1期77-89,共13页
作为民事债之保全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债权人撤销权具有制止债权诈害以恢复债权实现圆满状态的功能,其实体内容须经由诉讼程序予以实施。债权人撤销权的性质为形成诉权,并非形成权与请求权之复合。债权人撤销权之诉是以形成诉权为诉... 作为民事债之保全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债权人撤销权具有制止债权诈害以恢复债权实现圆满状态的功能,其实体内容须经由诉讼程序予以实施。债权人撤销权的性质为形成诉权,并非形成权与请求权之复合。债权人撤销权之诉是以形成诉权为诉讼标的的形成之诉,其支持请求判决为形成判决,具有既判力和形成力,但无执行力。基于法律行为区分原则和诉讼形态的理论体系,债权人撤销之诉具有两种诉讼形态:一种为固有必要共同诉讼,一种为第三人参加之诉。债权人撤销权形成之诉往往与给付之诉构成诉的客观合并,需要借助法官释明的诉讼技术进行调节,促进纠纷的一次性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人撤销权 形成诉权 形成之诉 诉讼形态 诉的客观合并
下载PDF
债权人撤销权对债务人为他人提供担保的适用路径
7
作者 黄彦霈 《南大法学》 2024年第2期32-47,共16页
《民法典》第539条虽将债务人为他人提供担保置于可撤销的有偿行为中,但其文义范围囊括了与规范目的不符的无偿担保,以致学界对债权人如何撤销债务人无偿提供担保存有争议,从而形成统一适用说和区分适用说。统一适用的合理性在于债务人... 《民法典》第539条虽将债务人为他人提供担保置于可撤销的有偿行为中,但其文义范围囊括了与规范目的不符的无偿担保,以致学界对债权人如何撤销债务人无偿提供担保存有争议,从而形成统一适用说和区分适用说。统一适用的合理性在于债务人提供担保原则上属于有偿行为,因为债务人嗣后追偿的利益始终能作为其为他人提供担保的对价。尽管债务人能够通过放弃追偿权设定无偿担保,但由于债务人放弃追偿权可被直接评价为债务人放弃债权,所以刻意区分有偿担保与无偿担保对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仅具有形式意义,而不存在功能价值。在具体分析债务人提供担保的诈害性时,统一适用带来的必然逻辑是提供担保的债务人须具有诈害意思,否则债权人的撤销权无法被援用。考虑到债务人提供担保的特殊性,严格遵循传统的无资力标准可能会适得其反,容易妨碍债权人撤销权的正当行使,所以裁判者在具体适用时应予以适当的缓和,但仍须把握债务人提供担保与无资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人撤销权 统一适用 有偿担保 诈害性
下载PDF
关于公司法中债权人保护法律问题的分析
8
作者 梁思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公司债权人是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一类主体,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在债权人保护方面做了相关规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公司法... 公司债权人是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一类主体,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在债权人保护方面做了相关规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不完善、股东出资程序混乱、信用机制不健全等。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完善债权人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规范股东出资行为、建立有效的信用监督和惩戒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 债权人 保护
下载PDF
论基于债权人撤销权的独立参加
9
作者 陈国欣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4年第2期137-152,共16页
《九民纪要》第120条认可债权人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行使撤销权,但仍不足以有效因应债务人虚假诉讼对债权人的损害,因此有进一步讨论“债权人通过诉讼参加行使撤销权”的必要性。从诉讼地位角度看,债权人只有拥有独立诉讼地位,才能在诉... 《九民纪要》第120条认可债权人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行使撤销权,但仍不足以有效因应债务人虚假诉讼对债权人的损害,因此有进一步讨论“债权人通过诉讼参加行使撤销权”的必要性。从诉讼地位角度看,债权人只有拥有独立诉讼地位,才能在诉讼中有效阻止虚假诉讼产生。然而,我国司法实践对主张撤销权的债权人是否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存有争议。从民事诉讼的独立参加理论看,我国法下债权人通过独立参加行使撤销权的正当性和路径,可从两方面展开解释:一方面,通过将《民事诉讼法》第59条第1款的“提起诉讼”解释为“提出诉讼请求”,可化解我国规范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矛盾;在此基础上,结合《民事诉讼法》第59条第1款的制度目的,通过将“独立请求权”解释为“第三人基于自己的实体法权利或衍生于实体法权利的救济性权利,对本诉当事人提出具有否定本诉诉讼标的效果的请求权”,可以将债权人撤销权解释为独立请求权的一种,进而证成债权人通过独立参加行使撤销权的正当性。另一方面,结合《民法典》第538条和第539条,可进一步确定和细化我国法下债权人通过独立参加行使撤销权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人撤销权 诉讼参加 独立参加 主参加诉讼 独立请求权
下载PDF
债权人去世后家属能主张债权吗
10
作者 范文华 马纯鸿 李雪娇 《致富天地》 2024年第5期65-65,共1页
吴某生前向普某、罗某、万某3人出借三笔借款,并约定了还款期限。借款到期后,3人并未按照约定还款,吴某遂将3人诉至法院,要求按照约定归还借款及利息。在诉状提交后的第三天,吴某因病去世。普某、罗某、万某3人认为“人死债消”,一直拖... 吴某生前向普某、罗某、万某3人出借三笔借款,并约定了还款期限。借款到期后,3人并未按照约定还款,吴某遂将3人诉至法院,要求按照约定归还借款及利息。在诉状提交后的第三天,吴某因病去世。普某、罗某、万某3人认为“人死债消”,一直拖延偿还债务。为追回借款,吴某家属将3人诉至法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款期限 债权人 第三天 诉状 借款 偿还债务 约定
下载PDF
论董事对公司债权人的赔偿责任——评述《公司法(修订草案)》第190条
11
作者 张祺航 《河北企业》 2024年第3期158-160,共3页
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法(修订草案)》第190条加重了董事责任以督促董事勤勉尽责,规定了董事对债权人的连带赔偿责任。而在此之前,通常认为董事仅对公司负有信义义务,无需对债权人承担责任。因此该草案一经发布即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法(修订草案)》第190条加重了董事责任以督促董事勤勉尽责,规定了董事对债权人的连带赔偿责任。而在此之前,通常认为董事仅对公司负有信义义务,无需对债权人承担责任。因此该草案一经发布即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在学界也引发巨大争议,确有必要对该条文进行解释,厘清《公司法(修订草案)》第190条规定的董事赔偿责任。为推进商事法律体系的完善,从不同的学术观点出发,在明确确立董事赔偿责任的必要性以及董事承担赔偿责任的法理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分析董事在公司不同场景下的具体法律义务,严格限制董事对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的适用场景,明确董事赔偿责任的责任形式,以期实现价值平衡,助推《公司法(修订草案)》第190条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 债权人 赔偿责任 连带责任
下载PDF
破产清算资产处置与债权人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12
作者 许旭琴 《中国商界》 2024年第3期64-65,共2页
破产清算不仅涉及资产的重新分配,更是一个涉及多方权益的复杂过程。一个成功的破产清算机制应该是平衡和公平的,能够保护各方权益。然而,现实中常出现资产处置过程对债权人不公或者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法律、经济和案例分... 破产清算不仅涉及资产的重新分配,更是一个涉及多方权益的复杂过程。一个成功的破产清算机制应该是平衡和公平的,能够保护各方权益。然而,现实中常出现资产处置过程对债权人不公或者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法律、经济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平衡机制。这一研究不仅对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更能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实用的指导。资产处置与债权人权益的现状与问题资产处置是企业破产重整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涉及债务清偿和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然而,现实中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影响着债权人的权益,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清算 利益平衡机制 债权人权益 资产处置 债务清偿 企业破产重整 政策制定者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增资股东对债权人补充赔偿责任的理论构造
13
作者 彭扶风 《争议解决》 2024年第1期631-637,共7页
在我国公司资本认缴制下,股东与债权人间利益失衡,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应对增资股东的补充赔偿责任体系进行完善。增资股东出资期限届满,根据债权代位权以及债权平等原则,其应对增资前产生的公司债务之债权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增资股... 在我国公司资本认缴制下,股东与债权人间利益失衡,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应对增资股东的补充赔偿责任体系进行完善。增资股东出资期限届满,根据债权代位权以及债权平等原则,其应对增资前产生的公司债务之债权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增资股东出资期限未届满时,债权人可通过请求增资股东出资加速到期进而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当前实务中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一条重要路径脱胎于破产法原理,公司法上的股东出资加速到期适用条件应当与破产法有所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缴制 出资加速到期 补充赔偿责任 债权人保护 期限利益
下载PDF
恶意串通与债权人撤销权的选择适用——以“指导案例33号”为分析对象
14
作者 毛懿 《争议解决》 202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是恶意串通规则,但是没有具体明确其构成要件和适用范围,出现很多表面上似乎满足恶意串通的要件,实际上应由其他制度分别处理的情形。为了理解和准确适用恶意串通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案例33号。指导案例3...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是恶意串通规则,但是没有具体明确其构成要件和适用范围,出现很多表面上似乎满足恶意串通的要件,实际上应由其他制度分别处理的情形。为了理解和准确适用恶意串通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案例33号。指导案例33号详细阐述恶意串通的主观要件,但是对客观要件的认定没有充分的论述。除明晰构成要件的积极意义外,还引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债权人撤销权和恶意串通存在何种关联。本文将指导案例33号作为切入点,结合最高院裁判理由,明确恶意串通构成要件。进而,区别恶意串通制度与债权人撤销权制度。最后,在恶意串通与债权人撤销权竞合时,适用恶意串通抑或债权人撤销权取决于保护对象类型,当保护对象为一般金钱债权时,能够适用恶意串通规则的情形也就全部可以适用债权人撤销权制度。而债权人撤销权是更具体的制度,要件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案例33号 恶意串通 债权人撤销权 适用法律
下载PDF
论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中的仲裁协议效力扩张
15
作者 聂春 《争议解决》 2024年第1期302-307,共6页
随着民商事交往活动的发展,固守仲裁协议相对性已然无法应对现实需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仲裁协议的效力被认定应当扩展到非签署方。我国《民法典》对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仅规定了诉讼的行权方式,在遇到次债务人基于有效仲裁协议提出的抗辩时... 随着民商事交往活动的发展,固守仲裁协议相对性已然无法应对现实需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仲裁协议的效力被认定应当扩展到非签署方。我国《民法典》对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仅规定了诉讼的行权方式,在遇到次债务人基于有效仲裁协议提出的抗辩时,各地法院体现出了截然相反的裁判立场。仲裁协议效力在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中的扩张将实现对债权人债权的保障以及次债务人程序权利的维护的双重效果。笔者认为,仲裁协议效力在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中的扩张也能够得到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和仲裁之性质的内在支撑。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仲裁协议效力扩张在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中进行扩张的具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仲裁之性质
下载PDF
论公司债权人对瑕疵出资股东的代位权——兼评《公司法(修订草案二审稿)》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俊海 《中国应用法学》 2023年第1期44-57,共14页
债权人可对瑕疵出资股东主张代位权,请求其承担补充清偿责任。为确保代位权理性行使,建议《公司法》构建债权人友好型规范体系。股东出资瑕疵体现为迟延、不足额与方式不当。出资瑕疵之识别、出资产权变动时的风险或孳息配置可准用买卖... 债权人可对瑕疵出资股东主张代位权,请求其承担补充清偿责任。为确保代位权理性行使,建议《公司法》构建债权人友好型规范体系。股东出资瑕疵体现为迟延、不足额与方式不当。出资瑕疵之识别、出资产权变动时的风险或孳息配置可准用买卖合同规则。债权人对股东出资瑕疵合理存疑时,股东应自证清白。鉴于权利瑕疵与交付瑕疵的不利后果不分伯仲,建议放弃厚此薄彼的差异化责任原则。建议平衡股东瑕疵出资有限责任与众债权人平等保护,将先来后到模式转为平等催告模式。初始瑕疵出资股东对债权人终身负补充清偿责任,对后手采取过错推定规则。为体现程序正义,不应将瑕疵出资股东直接变更或追加为被执行人,应将债权人对瑕疵出资股东的代位权回归裁判程序。为维护交易安全,建议落实外观主义,允许善意债权人对股权让与担保债权人就瑕疵出资主张代位权。董监高就增资阶段瑕疵出资股东(而非瑕疵出资发起人)负催缴出资责任,若要求董监高就发起人瑕疵出资承担赔偿责任,应配套设计责任减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债权人 瑕疵出资股东 代位权 名义股东 继受股东 发起人
下载PDF
虚假诉讼中受害普通债权人救济程序之辨——基于法教义学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基于既判力的相对性,法院对虚假诉讼所作的生效裁判对普通债权人没有既判力。虚假诉讼的生效裁判损害的是普通债权人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第五百三十九条规定享有的撤销权,或者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所享有的确认... 基于既判力的相对性,法院对虚假诉讼所作的生效裁判对普通债权人没有既判力。虚假诉讼的生效裁判损害的是普通债权人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第五百三十九条规定享有的撤销权,或者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所享有的确认无效的权利。据此,普通债权人有权对虚假诉讼的生效裁判提出第三人撤销之诉,但其身份是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真正侵犯普通债权人合法权益的是债务人与受让人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而非法院对虚假诉讼所作的生效裁判,故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区分撤销原生效裁判与撤销债务人与他人民事法律行为(或者确认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二者在法律效果上的本质区别。前者并不当然导致债务人与他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撤销或者无效,普通债权人需要另行提起诉讼撤销债务人与他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确认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债权人 虚假诉讼 第三人撤销之诉 撤销权
下载PDF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促进了管理者保护债权人利益吗?——来自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经验证据
18
作者 贾莹丹 张会芝 林晚发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7-99,共13页
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2008—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限制性契约条款数据,考察了董责险对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董责险的购买显著降低了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数量,并且主要作用... 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2008—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限制性契约条款数据,考察了董责险对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董责险的购买显著降低了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数量,并且主要作用于限制投资类条款和偿付保障类条款,对期权契约类条款和限制资产转移类条款没有显著影响。另外,公司购买董责险促使债券信用利差明显下降。作用机理检验发现,购买董责险的公司,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经业绩调整后的非预期盈余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均显著更低。结论表明,董责险的引入改善了公司治理,使得管理者在与债券投资者的契约谈判中得以运用更少的债券限制性条款。进一步研究发现,董责险对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债券信用评级高、“四大”审计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本文为理解董责险如何影响管理者行为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并揭示了董责险在债券市场上的治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 债券契约条款 公司治理 债权人保护
下载PDF
论我国公司债权人权益保护制度之完善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晓华 《山东法学》 1998年第6期30-33,共4页
公司债权人是依其与公司的债权契约而对公司享有一定财产请求权的人,其依法享有到期请求公司偿还其本金及利息的权利。①与作为公司财产最终所有者的股东相比,二者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的内容迥然有别。公司的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仅... 公司债权人是依其与公司的债权契约而对公司享有一定财产请求权的人,其依法享有到期请求公司偿还其本金及利息的权利。①与作为公司财产最终所有者的股东相比,二者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的内容迥然有别。公司的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仅以其投资对公司债务负责,与公司利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 公司债权人 债权人利益 债权人权益 保护制度 公司股东 滥用公司人格 越权行为 债权人会议 受托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