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茎假体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桂士良 刘熙君 王宝田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阴茎假体植入术是难治性勃起功能障碍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阴茎假体的机械可靠性、患者满意度、安全性和功能性勃起修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就近几十年来阴茎假体的发展情况与假体术后感染的管理作一综述。
关键词 阴茎假体 阴茎假体植入术 勃起功能障碍
下载PDF
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后倾角度、股骨假体安放位置不同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应力对比观察
2
作者 王弢 何云利 +3 位作者 张乾 何森 冯哲 边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4-28,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于两个后倾角度、股骨假体于三个位置安放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应力,为假体安放最佳位置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Mimics、Solidwork、Geomagic Studio等软件,建立正常膝关节和活动平台单... 目的 对比观察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于两个后倾角度、股骨假体于三个位置安放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应力,为假体安放最佳位置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Mimics、Solidwork、Geomagic Studio等软件,建立正常膝关节和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假体的有限元模型,在Magics软件中模拟单髁置换膝关节手术,将胫骨假体后倾角度设置为0°、7°,股骨假体分别安放在股骨内髁的中心位置、内移5 mm位置、外移5 mm位置,然后在膝关节屈曲0°、30°、60°、90°的情况下,分别观察聚乙烯垫片、胫骨平台的应力值大小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当胫骨假体后倾为0°和7°时,与股骨假体安放在内移5 mm的位置相比,安放在中心和外移5 mm的位置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的应力值低(P均<0.05),在股骨假体放置在中心位置和外移5 mm的位置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的应力分布均匀;当胫骨假体后倾角度增加时,聚乙烯垫片以及胫骨平台应力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放置在股骨内髁中心和轻度外移的位置,胫骨假体的后倾角度控制在0°~7°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的应力值最小,应力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膝关节假体 胫骨假体 股骨假体 聚乙烯垫片应力 胫骨平台应力
下载PDF
假体柄长度与股骨远端肿瘤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关系
3
作者 徐刚 陈宇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究假体柄长度对股骨远端肿瘤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友谊医院行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164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2~8年期间假体无菌性松动情况将患者... 目的探究假体柄长度对股骨远端肿瘤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友谊医院行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164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2~8年期间假体无菌性松动情况将患者分为未松动组和松动组。未松动组126例,男71例,女55例;年龄25~69岁,平均(47.69±5.48)岁。松动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7~70岁,平均(46.12±5.3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假体柄长度与假体使用寿命的关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因素;相关性E值法分析研究结果的敏感性;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假体柄长度与患者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剂量-效应关系;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假体柄长度与假体使用寿命有关(P<0.001);下肢力线距膝关节中心距离增加是患者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危险因素(P<0.05),假体柄长度、髓腔柄与股骨直径比值、机械轴股骨远端外侧角、术后髋-膝-踝角增加是保护因素(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E=2.015;男性患者或女性患者中,假体柄长度与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均不存在非线性关系(P>0.05);当模型预测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概率为0.80时,约登指数最高(77.77),准确度为92.24%,敏感度为85.63%,特异度为92.1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0.766~0.884,P<0.001)。结论下肢力线距膝关节中心距离、假体柄长度、髓腔柄与股骨直径比值等是股骨远端肿瘤患者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影响因素,建议外科医生应选择较长的假体柄和较粗的髓腔柄,增加假体髓腔柄与股骨直径和髓腔直径的贴合度,同时术后应定期检查下肢力线偏倚情况,及时重建下肢力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柄长度 膝关节假体置换术 假体无菌性松动 股骨远端肿瘤
下载PDF
双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4
作者 夏青 刘传文 +1 位作者 王会杨 李国顺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 分析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joint fracture, PJ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采用内外侧双锁... 目的 分析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joint fracture, PJ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采用内外侧双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PJF患者7例,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71~89岁,平均(76.86±6.67)岁。记录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等,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假体、钢板螺钉位置、骨折愈合、假体和内固定松动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骨折部位的疼痛不适,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57±3.05)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4.43±0.5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27.86±12.20)min,术中输血量(485.71±106.90)mL。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81.86±8.59)g/L,术后输血量(114.29±195.18)mL。骨折部位VAS从术前(6.86±0.38)分至末次随访(2.57±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从术前(79.29±4.50)分至末次随访(66.86±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优良率28.57%,良2例,可5例。WOMAC评分从术前(69.43±6.40)分至末次随访(100±14.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PJF,固定相对牢固,手术相对安全,骨折顺利愈合,临床疗效相对满意,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会有显著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锁定钢板 陈旧性 假体周围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 植骨
下载PDF
CR假体与PS假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李渊 崔西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保留后交叉韧带型(CR)假体与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S)假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中采用不同的... 目的分析保留后交叉韧带型(CR)假体与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S)假体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中采用不同的假体将其分为CR假体组(40例,CR假体)和PS假体组(40例,PS假体)。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CR假体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PS假体组,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低于PS假体组,住院时长短于PS假体组(P<0.05)。CR假体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PS假体组(P<0.05)。术后3、6个月,CR假体组的膝关节肌肉力量总功值及平均功率均低于PS假体组(P<0.05)。术后1、3、6个月,CR假体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分均低于PS假体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中,CR假体较之PS假体可最大程度保留本体感觉,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其术后膝关节肌肉力量与功能的恢复效果低于PS假体,可见两者各有优势与缺点,在临床选择中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假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
下载PDF
定制式解剖接骨板系统固定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6
作者 王佳琦 罗晓中 +6 位作者 童祎 鲁晓波 石维祥 周欣 吴刚 丁勇 张才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07-3813,共7页
背景:目前锁定接骨板结合钢丝或钢缆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时近端常采用单皮质固定,稳定性不强,且接骨板近端与股骨无法达到解剖贴合,而定制式解剖接骨板系统(customized anatomical plate system,CAPS)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的:探讨CAP... 背景:目前锁定接骨板结合钢丝或钢缆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时近端常采用单皮质固定,稳定性不强,且接骨板近端与股骨无法达到解剖贴合,而定制式解剖接骨板系统(customized anatomical plate system,CAPS)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的:探讨CAPS固定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1006例股骨CT薄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21.0版本软件中建立股骨三维重建模型,设为股骨三维重建组;选取56根完整的人体股骨标本设为股骨标本组,两组进行股骨解剖外形测量并进行结果比较,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则根据测量结果在MIMICS 21.0软件和NX11.0软件中设计CAPS大致外形;选取8对冰冻人体股骨制作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模型,双源CT薄层扫描左侧8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模型获取数据,将数据传入上述设计软件确定CAPS模型,再依托器械公司最终制作8套CAPS;8对骨折模型编号1-8,左侧采用CAPS固定(CAPS组),右侧采用金属锁定接骨板系统-大型锁定板固定(爪钢板组),L1-L4、R1-R4行垂直加载测试和垂直短周期加载测试,L5-L8、R5-R8行四点弯曲测试和水平短周期加载测试。垂直加载测试和四点弯曲测试收集弯曲载荷、弯曲位移、弯曲应变,采用2种短周期测试收集应变位移,比较2种接骨板的最大载荷、最大位移、抗弯刚度及短周期抗移位能力。结果与结论:①股骨三维重建组与股骨标本组各长度及角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依据测量结果结合软件设计个体化CAPS;②垂直加载测试中,CAPS组比爪钢板组可承受的最大载荷高(P=0.015)、出现最大弯曲位移小(P=0.014)、抗弯刚度高(P=0.005);③四点弯曲测试中,CAPS组比爪钢板组可承受的最大载荷高(P=0.023)、抗弯刚度高(P=0.005),弯曲位移差异不显著(P=0.216>0.05);④垂直短周期加载测试中CAPS组平均弯曲位移(0.23±0.10)mm显著小于爪钢板组(0.44±0.02)mm(P<0.05);⑤水平短周期加载测试中两组弯曲位移平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⑥提示CAPS具有个体化解剖性,固定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更稳固,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定制式解剖接骨板系统 生物力学 股骨解剖形态 Vancouver分型
下载PDF
3D打印假体在上肢围关节骨缺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倚天 刘冰川 +3 位作者 周方 郑玉峰 温鹏 田耘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65-70,76,共7页
因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手段在围关节区应用受限,肿瘤、创伤、感染和翻修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上肢围关节骨缺损的临床处理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难题。应用3D打印假体植入直接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已在临床逐渐获得接受与推广,然而目前多数研究... 因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手段在围关节区应用受限,肿瘤、创伤、感染和翻修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上肢围关节骨缺损的临床处理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难题。应用3D打印假体植入直接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已在临床逐渐获得接受与推广,然而目前多数研究停留于病例报告,缺少相关综述报道。本文于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和收集2010—2022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汇集3D打印假体治疗上肢围关节骨缺损的相关临床研究,从假体结构、重建解剖部位、临床应用背景及临床疗效等角度进行综述分析,旨在总结3D打印假体在上肢围关节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明确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为未来的3D打印骨科材料及临床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多孔假体 上肢 围关节骨缺损 重建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样本髋关节置换假体位置数字化评估
8
作者 李佳伟 张凯 +6 位作者 丁良甲 王海燕 陈清威 刘启 于小明 兰文杰 李筱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测量内蒙古地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参数,了解假体位置分布及解剖重建率。方法纳入内蒙古地区四家三级医院17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首次X线资料(年龄30~70岁),影像资料以JEPG格式导入Mimics21.0软件,采用多人重复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目的测量内蒙古地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参数,了解假体位置分布及解剖重建率。方法纳入内蒙古地区四家三级医院17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首次X线资料(年龄30~70岁),影像资料以JEPG格式导入Mimics21.0软件,采用多人重复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测量6项参数,包括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位置和水平位置、股骨偏心距及双下肢长度差异;比较术侧与健侧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股骨头偏心距的差异,统计以上6项参数的解剖重建率。结果观察者间及观察者自身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4~0.99,可靠性较好。健侧股骨头偏心距与术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侧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位置、水平位置与健侧相比,向内上方偏移,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位置、水平位置、股骨头偏心距及双下肢长度差异的解剖重建率分别为79.90%、77.70%、43.02%、60.34%、60.30%、79.30%。结论本研究统计内蒙古地区髋关节置换术假体位置的分布情况,认为术后较难达到完全的解剖重建,其中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位置、水平位置及股骨偏心距的解剖重建率偏低,需改进手术方法缩小两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X线 假体 解剖重建
原文传递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9
作者 郑文丽 方朕 +1 位作者 张文梅 狄建忠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1,共6页
目的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 目的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共纳入105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其中,髋关节置换67例,膝关节置换38例。共检出病原菌124株,以革兰阳性菌株为主,占74.19%(92株);其次是革兰阴性菌,占16.13%(20株);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7.90%,47株)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58%,28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6.67%、73.08%,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33.33%、41.18%、55.56%,对美罗培南敏感。结论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后者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经验性治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可能有效,但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可能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感染 微生物 耐药性
下载PDF
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
10
作者 梁晓龙 郑恺 +1 位作者 耿德春 徐耀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93-3399,共7页
背景: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假体周围骨溶解中还发现了除凋亡外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参与了局部慢性炎症的调节以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病理条件下的转归,对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价值。目的:通过总结有关新型细胞程序性... 背景: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假体周围骨溶解中还发现了除凋亡外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参与了局部慢性炎症的调节以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病理条件下的转归,对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价值。目的:通过总结有关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为防治假体周围骨质溶解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5-2022年出版的文献,以“磨损颗粒,假体周围骨溶解,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自噬,焦亡,坏死性凋亡,铁死亡”等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以“osteolysis,wear debris,wear particles,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PPOL,aseptic loosening,autophagy,regulated cell death,programmed cell death,apoptosis,pyroptosis,autophagic cell death,autophagy,necroptosis,ferroptosis”等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按照入选标准最终共纳入68篇文章。结果与结论:①自噬不足或过度激活都将引起细胞死亡,抑制成骨功能并促进破骨功能,引起骨代谢紊乱和骨溶解;②焦亡在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在局部炎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抑制焦亡可有效缓解骨溶解;③坏死性凋亡在体外已被证明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功能,从而影响骨吸收和骨破坏过程;④铁死亡作为一种最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受到复杂的信号通路和机制调控,目前尚未完全阐明;⑤自噬、焦亡、坏死性凋亡及铁死亡在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等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颗粒 假体周围骨溶解 细胞程序性死亡 自噬 焦亡 坏死性凋亡 铁死亡 综述
下载PDF
不同假体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11
作者 李栋梁 崔卓航 +2 位作者 蒋永佳 张鸿飞 刘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28-32,共5页
目的:对比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假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KOA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依据全膝关... 目的:对比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假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KOA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依据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将其分为A组(固定平台假体)和B组(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各40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显著上升,且B组高于A组,两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IL-6、CRP均显著下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与固定平台假体均可达到良好手术效果,但相较于固定平台假体,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能更显著提高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且可改善术后炎症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对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罗正亮 陈敏 +6 位作者 李国远 张晓琪 戴勇 张贤祚 吴科荣 尚希福 朱晨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评估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FCCA),并探讨FCCA对UKA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UKA手术治疗的59例患者资料。... 目的评估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FCCA),并探讨FCCA对UKA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UKA手术治疗的59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FCCA大小将患者分为中立位组和可接受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围手术期各指标以及临床功能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ΔHb)、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效应(P<0.05),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效应(P<0.05),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FCCA分别为内翻1.1°(-1.7°,1.8°)、外翻-6.1°(-9.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骨假体矢状面角、胫骨假体冠状面角以及胫骨假体矢状面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CA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偏差对早期临床效果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并且不会影响假体其他角度,而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台 单髁置换 股骨假体冠状位角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2例
13
作者 刘应生 张贤祚 +4 位作者 马锐祥 黄威 李乾明 朱晨 尚希福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15-1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1,男性,67岁,因左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ry,UKA)后红肿流脓3周入院。3周前因左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我科行UKA治疗,术后切口红肿、渗出、流脓,再次入院。入院完善血常规、生化、血沉(eryt... 1病例资料患者1,男性,67岁,因左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ry,UKA)后红肿流脓3周入院。3周前因左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我科行UKA治疗,术后切口红肿、渗出、流脓,再次入院。入院完善血常规、生化、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检查,其中CRP 10.2 mg/L,ESR 26 MM/h,血常规白细胞3.97×10^(9)/L,空腹血糖4.32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单髁置换术 假体周围感染
下载PDF
膝关节肿瘤假体发生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D-二聚体、Toll样受体2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郭昶志 孙涛 +2 位作者 韩殊曼 王令响 牛梦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819,共6页
目的 通过对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及D-二聚体、Toll样受体2(TLR2)的诊断价值分析,为PJI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室治疗并行随访的患者... 目的 通过对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及D-二聚体、Toll样受体2(TLR2)的诊断价值分析,为PJI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室治疗并行随访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36例观察对象后收集其资料,包括其年龄、性别、BMI、糖尿病史、吸烟史、肿瘤位置、恶性肿瘤分期、手术时间、截骨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血清D-二聚体、血清TLR值;分析PJ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血清D-二聚体、血清TLR的诊断价值。结果 PJI的发生率为11.76%;术后化疗、手术时间≥180 min为PJI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两指标联合、血清D-二聚体、血清TLR2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依次为0.917、0.894、0.778, TLR2的AUC小于两指标联合诊断(P <0.05);灵敏度依次为0.975、0.908、0.708,特异度依次为0.750、0.750、0.812。结论 术后化疗、手术时间≥180 min为PJI发生的危险因素;两指标联合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周围感染 膝关节 危险因素 D-二聚 TOLL样受2
下载PDF
基于SOLOv2-RS的人工假体视觉避障研究
15
作者 鄂宁 王静 +2 位作者 周翔龙 赵容锋 何海洋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09-315,共7页
面向人工假体视觉条件下的避障问题,提出改进的实例分割模型SOLOv2-RS,为植入者在低分辨率人工视觉中更准确地感知导航任务的相关实例对象提供基础。根据视觉注意力机制,采取视野中心距离和目标尺度作为各实例重要性计算准则,以得到的... 面向人工假体视觉条件下的避障问题,提出改进的实例分割模型SOLOv2-RS,为植入者在低分辨率人工视觉中更准确地感知导航任务的相关实例对象提供基础。根据视觉注意力机制,采取视野中心距离和目标尺度作为各实例重要性计算准则,以得到的重要性分数作为对需规避障碍物进行分级表达的依据;同时,采用边缘信息提示盲道,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膨胀处理以避免光幻视有限导致的边缘信息缺失。人工假体视觉仿真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人工假体视觉分级优化处理策略能有效实现盲道和障碍物的优化表达,为植入者更高效地完成室外避障任务提供便利,为人工假体视觉设备图像处理研究提供良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假体 避障 SOLOv2-RS ResNeSt 分级优化处理
下载PDF
三维扫描成像在单侧假体乳房重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16
作者 林涛 王喜梅 +2 位作者 李志斌 谢百慧 闫成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扫描成像在单侧假体乳房重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假体乳房重建术的15例单侧乳房萎缩或缺陷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扫描成像,得到术前乳房容量差异评估(Preop... 目的:探讨三维扫描成像在单侧假体乳房重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假体乳房重建术的15例单侧乳房萎缩或缺陷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扫描成像,得到术前乳房容量差异评估(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breast volume difference,PABVD),依据该结果得出最接近的乳房假体容量,记为预计假体容量(Predicted prosthesis volume,PPV);术中剥离腔隙后,将圆形扩张器置入腔隙,注水评估容量差异,即为术中乳房容量差异评估(Intraoperative assessment of breast volume difference,IABVD),以IABVD参考选择最为相近的假体容量,记为实际假体容量(Actual prosthesis volume,APV),置入假体后,重建乳房下皱襞。术后给予止痛泵镇痛、抗瘢痕综合治疗。统计学分析数据,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医患沟通满意度及手术效果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PABVD为(181.6±39.0)ml,IABVD为(178.6±36.4)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V与APV吻合率达93.33%(14/15),PABVD与APV有较强关联性(P<0.05)。术后随访3~6个月,再造乳房形态自然、挺拔,双侧较对称,切口瘢痕位于新的乳房下皱襞处,术后均无明显瘢痕增生、包膜挛缩、感染等并发症,医患沟通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三维扫描成像能够精确获取乳房的外在轮廓,并在术前对乳房容量差异进行可靠评估,有利于医患之间良好沟通,同时对于手术规划及预选假体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扫描 乳房重建 乳房容量 三维成像 硅胶假体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史易晗 刘蒙飞 +3 位作者 苏巴提江·帕尔哈提 高健 雷鹏飞 孙荣鑫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虽然初次TKA的15年生存率高达96%[1],但仍可能因种种原因进行翻修[2]。随着初次TKA患者数量不断增加[3-4],研究发现感染是其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虽然初次TKA的15年生存率高达96%[1],但仍可能因种种原因进行翻修[2]。随着初次TKA患者数量不断增加[3-4],研究发现感染是其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无菌性松动是最常见的原因[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无菌性松动 全膝关节置换术 患者数量 TKA 胫骨假体 固定方式 早期失败
下载PDF
阴茎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哲扬 陈敏慧 +1 位作者 赵寅 黄晓军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11-15,共5页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常见的疾病,无论病因如何,阴茎假体植入术都是药物难治性ED的推荐手术治疗方法。随着阴茎假体植入术在国内的开展,必须认识到,手术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产生影响。本文就阴茎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常见的疾病,无论病因如何,阴茎假体植入术都是药物难治性ED的推荐手术治疗方法。随着阴茎假体植入术在国内的开展,必须认识到,手术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产生影响。本文就阴茎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为医生深入理解和处理相关并发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假体植入 勃起功能障碍 并发症
下载PDF
噬菌体疗法防治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研究进展
19
作者 程子梁 吴伟山 +1 位作者 王象鹏 尹纪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指人体关节植入的假体和假体周围存在病原微生物而导致的感染。PJI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治疗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预后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指人体关节植入的假体和假体周围存在病原微生物而导致的感染。PJI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治疗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预后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噬菌体疗法在国外已有较多报道,临床效果显著。该文就噬菌体疗法防治PJI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噬菌 细菌生物膜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坤 刘元东 +1 位作者 樊宗庆 符东林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股骨轴向位上的旋转力线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股骨假体旋转有多种方法,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的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仍为主要定位方法,兼顾多个骨性解剖标志以及测...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股骨轴向位上的旋转力线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股骨假体旋转有多种方法,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的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仍为主要定位方法,兼顾多个骨性解剖标志以及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联合定位成为新的定位理念,避免了单一定位方法的局限性。一些新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已开始应用但尚未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旋转力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