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蜘蛛的种类和捕食策略对假眼小绿叶蝉捕食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包文杰 刘胜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害虫的生物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措施。为探究茶园生态系统中蜘蛛群落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不同种类和捕食策略的蜘蛛对茶园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的捕食效率,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 害虫的生物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措施。为探究茶园生态系统中蜘蛛群落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不同种类和捕食策略的蜘蛛对茶园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的捕食效率,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2013年调查了云南普洱大尖山茶场4月、6月、8月和11月蜘蛛群落的动态变化。此外,在茶园内选取了8种常见蜘蛛,并根据捕食策略将其分为结网等待型蜘蛛和游猎型蜘蛛,在室内模拟茶园生境建立微生态系统,测定每种蜘蛛个体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日捕食量。结果显示,该茶场中蜘蛛的物种数和多度在6月和11月呈现明显的上升,结网等待型蜘蛛占据优势地位;不同种类的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量存在显著差异,游猎型蜘蛛的日捕食量显著高于结网等待型蜘蛛。综上所述,茶园中蜘蛛群落变化与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相关,且蜘蛛的种类和捕食策略会显著影响其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效率。因此,深入了解捕食性天敌的特性有助于更好地预测茶园生态系统中害虫生物防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策略 生物防治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 游猎型蜘蛛 结网等待型蜘蛛
下载PDF
三种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效果试验
2
作者 黄源木 《南方农业》 2023年第4期127-129,136,共4页
为筛选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高效、低毒药剂,选用30%唑虫酰胺悬浮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3.7%甲维·丁醚脲悬浮剂开展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高防效,药后7 d防效在89.56%~91.3... 为筛选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高效、低毒药剂,选用30%唑虫酰胺悬浮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3.7%甲维·丁醚脲悬浮剂开展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高防效,药后7 d防效在89.56%~91.38%,药后14 d防效在93.96%~100%。其中,以43.7%甲维·丁醚脲悬浮剂防效最高,药后14 d防效达100%。3种药剂均对茶树生长较安全,且对瓢虫、蜘蛛等主要捕食性天敌杀伤力较小,其中30%唑虫酰胺悬浮剂杀伤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药效试验 防治效果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
下载PDF
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64
3
作者 彭萍 唐敏 +5 位作者 侯渝嘉 林强 黄尚俊 邓敏 胡翔 张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0,共4页
采用黄板诱杀茶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杀区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平均校正减退率分别达到71.92%和53.73%,黄板表面所粘附的害虫具有规律性分布特征,即黄板离茶蓬越近的部位诱杀虫数越多,黄... 采用黄板诱杀茶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杀区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平均校正减退率分别达到71.92%和53.73%,黄板表面所粘附的害虫具有规律性分布特征,即黄板离茶蓬越近的部位诱杀虫数越多,黄板两侧诱杀的虫数多于中部。因此,建议在茶园中使用黄板防治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时黄板下缘应尽量靠近茶蓬,并根据茶蓬宽度,采用高20-25cm,宽:35-45cm规格的黄板,可提高其诱杀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黄板 黑刺粉虱 假眼小绿叶蝉
下载PDF
茶园间作绿肥对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天敌缨小蜂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慧玲 林乃铨 +4 位作者 郭剑雄 王水金 王庆森 曾明森 吴光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福建隽永天香茶业公司茶洋有机茶基地研究了茶园间作不同绿肥对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天敌缨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作处理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数量差异显著(F=3.15,P<0.05),缨小蜂虫口数量差异极显著(F=4.22,P<0.01)。间作铺... 在福建隽永天香茶业公司茶洋有机茶基地研究了茶园间作不同绿肥对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天敌缨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作处理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数量差异显著(F=3.15,P<0.05),缨小蜂虫口数量差异极显著(F=4.22,P<0.01)。间作铺地木蓝+罗顿豆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数量最高1035头,间作铺地木蓝+猪屎豆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最低378头;间作白三叶草+圆叶决明茶园,叶蝉天敌缨小蜂的虫口数量最高263头,缨小蜂虫口数量比空白对照提高了61.98%,茶园间作绿肥显著提高了天敌缨小蜂的种群数量。不同间作处理茶园假眼小绿叶蝉与天敌缨小蜂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间作白三叶草+圆叶决明,茶园平均益害比最高为0.56,对照茶园最低为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假眼小绿叶蝉 缨小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 被引量:50
5
作者 金珊 孙晓玲 +1 位作者 陈宗懋 肖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目的】比较竹山一号、恩标、龙井43等9个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 the)的抗性水平,为茶树品种抗虫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调查叶蝉在不同品种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和若虫成活率,并用刺探电... 【目的】比较竹山一号、恩标、龙井43等9个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 the)的抗性水平,为茶树品种抗虫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调查叶蝉在不同品种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和若虫成活率,并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叶蝉的取食行为。【结果】①叶蝉在恩标、竹山一号、斑竹园和蓝天上的田间虫口密度普遍大于德清、建德、长兴紫笋和举岩;②德清、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上叶蝉的生命周期显著长于恩标、斑竹园和竹山一号;③恩标和斑竹园上小绿叶蝉每雌产若量明显多于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④恩标和竹山一号上若虫成活率最高,分别为55.00%和50.00%;举岩上若虫成活率最低,仅为32.00%;⑤竹山一号和恩标上叶蝉取食时间显著长于德清、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与蓝天和斑竹园没有显著差异;⑥使用聚类分析评价9个茶树品种抗叶蝉能力,将其分为两大类。第Ⅰ类:举岩、德清、龙井43、建德和长兴紫笋,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较强;第Ⅱ类:蓝天、斑竹园、竹山一号和恩标,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较弱。不同品种对叶蝉的抗性从强至弱的顺序为:举岩>德清、龙井43、建德和长兴紫笋>蓝天、斑竹园和竹山一号>恩标。【结论】田间虫口密度、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若虫成活率和取食时间能够体现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品种上的自然选择、适应度和取食偏好,在分类茶树品种抗叶蝉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假眼小绿叶蝉 抗性 生长繁殖 取食行为
下载PDF
迷迭香挥发物不同组合对假眼小绿叶蝉行为的调控 被引量:21
6
作者 钮羽群 王梦馨 +3 位作者 崔林 叶火香 潘铖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80-2387,共8页
为探讨茶园群落中非茶植物气味引诱或驱避重要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效应,遂将茶园常见杂草迷迭香挥发物中樟脑、α-松油醇和石竹烯分别配成10-2g/m L剂量,再等量组成混合物,在每个橡皮头上载100#L制成诱芯,附于素馨黄粘板上,于茶园中... 为探讨茶园群落中非茶植物气味引诱或驱避重要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效应,遂将茶园常见杂草迷迭香挥发物中樟脑、α-松油醇和石竹烯分别配成10-2g/m L剂量,再等量组成混合物,在每个橡皮头上载100#L制成诱芯,附于素馨黄粘板上,于茶园中诱捕假眼小绿叶蝉,发现这种三组分诱芯明显地驱避假眼小绿叶蝉。将行为反应中分别对假眼小绿叶蝉呈现显著引诱效应的10-2g/m L樟脑、10-4g/m L石竹烯、10-6g/m Lα-水芹烯、10-4g/m Lα-松油醇和10-8g/m L桉树脑等量配成五组分混合物,同法制成诱芯,附于素馨黄粘板,诱捕假眼小绿叶蝉。发现五组分诱芯:(1)显著引诱假眼小绿叶蝉,诱效稍强于现价段茶园中使用的源于茶梢挥发物的诱芯;(2)每日诱捕的假眼小绿叶蝉数与天数呈抛物线关系;(3)加入液体石蜡作为缓释剂,可将诱效的半衰期延长2.5—4.0d;(4)18:00—6:00诱得的假眼小绿叶蝉数量占全天的70%—75%。分析认为:非茶植物迷迭香的挥发物中含有显著引诱假眼小绿叶蝉信息物质,这类信息物质制成的五组分诱芯的诱效较强,可以作为一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手段,早晨和黄昏是最佳诱捕时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挥发物 假眼小绿叶蝉 引诱剂 茶树 吸引-排斥策略
下载PDF
合肥秋冬季茶园天敌对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的空间跟随关系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林 郭骅 +6 位作者 毕守东 邹运鼎 周夏芝 柯胜兵 施晓丽 柯磊 林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215-4227,共13页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及科学地选取抽样方法,开展了合肥地区秋冬季4个品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和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与其天敌之间空间关系研究,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和害虫各自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及科学地选取抽样方法,开展了合肥地区秋冬季4个品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和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与其天敌之间空间关系研究,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和害虫各自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害虫与天敌变程的关联度,关联度值越大的天敌在空间上对害虫的跟随关系越密切。分析了2010年9月28日至11月25日期间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数量最少的舒茶早茶园和二种害虫数量最多的平阳特早茶园天敌对害虫空间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及其4种主要天敌均为聚集分布,舒茶早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 L.Koch(0.8594)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 Sundevall(0.8397),与茶蚜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草间小黑蛛(0.7448)和斜纹猫蛛(0.7433);平阳特早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omaculatum Bose.et Str(0.8207)和斜纹猫蛛(0.8104),与茶蚜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八斑球腹蛛(0.8324)和斜纹猫蛛(0.7730)。其中,11月25日4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数量均较多。分析了该日另外二个茶树品种福云六号和龙井长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与其天敌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及其天敌均为聚集分布,福云六号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变程值(3.8182)最接近的天敌是斜纹猫蛛(4.7222),与茶蚜变程值(6.5854)最接近的天敌是斜纹猫蛛(4.7222);龙井长叶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变程值(1.0000)最接近的天敌是八斑球腹蛛(1.0000),与茶蚜变程值(4.5000)最接近的天敌是斜纹猫蛛(7.6316)。总之,秋冬季4个品种茶园斜纹猫蛛在空间上是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跟随关系最密切的天敌,其次是八斑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茶蚜 天敌 空间关系 地学统计学 灰色系统分析
下载PDF
不同茶园假眼小绿叶蝉抗药性比较 被引量:39
8
作者 王念武 徐金汉 +3 位作者 陈峥 翁慧 张灵玲 关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虫.本文采用药膜法测定了14种杀虫剂对该虫相对敏感种群的毒力基线,比较了6种常用农药在不同茶园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茶园施药水平的提高,其LC50值和抗药性逐渐增强,对新型药...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虫.本文采用药膜法测定了14种杀虫剂对该虫相对敏感种群的毒力基线,比较了6种常用农药在不同茶园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茶园施药水平的提高,其LC50值和抗药性逐渐增强,对新型药剂阿克泰的抗性倍数增幅最大,增长了2.2-13.3倍,而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则增幅最小,增长了1.5-3.4倍.毒力基线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的LC50值为310.5990mg·L-1,毒力最低;阿克泰的LC50值为1.2029mg·L-1,毒力最高,相对敌敌畏的毒力为258.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 抗药性 害虫 药膜法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调查 被引量:27
9
作者 汪云刚 李良静 +4 位作者 冉隆珣 玉香甩 吴文伟 韩宝瑜 李忠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3-415,共3页
2007~2008年,以云南西双版纳高山茶区不同种植模式茶园为基地,对茶树种质资源圊中自然生长的茶园、芒果一茶间作茶园、胶一茶问作茶园、纯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的茶园中假眼小绿叶... 2007~2008年,以云南西双版纳高山茶区不同种植模式茶园为基地,对茶树种质资源圊中自然生长的茶园、芒果一茶间作茶园、胶一茶问作茶园、纯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的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差异显著;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均呈双峰型,即每年有2次虫口高峰,第1个高峰期为5—6月,第2个高峰期为10一11月;且无明显的越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多样化种植模式 假眼小绿叶蝉 种群动态
下载PDF
显著调控假眼小绿叶蝉行为的迷迭香挥发物鉴定 被引量:16
10
作者 钮羽群 潘铖 +5 位作者 王梦馨 周宁宁 张新亭 崔林 陈学新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477-5483,共7页
茶园生态系中生长着众多草本和木本植物,迷迭香就是其中常见的木本杂草。以其幼嫩部分为味源、茶园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为试虫,用Y形管嗅觉仪做行为测定,以洁净空气为CK,发现随着味源剂量增加,其引诱的假眼小绿叶蝉数增至一个数值再减... 茶园生态系中生长着众多草本和木本植物,迷迭香就是其中常见的木本杂草。以其幼嫩部分为味源、茶园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为试虫,用Y形管嗅觉仪做行为测定,以洁净空气为CK,发现随着味源剂量增加,其引诱的假眼小绿叶蝉数增至一个数值再减少,二者呈抛物线关系。从迷迭香挥发物中鉴定出46种化合物,包含醇类9种、酮类4种、酯类4种、酸类1种、烯烃类18种、烷烃类7种、醚类1种、醛类1种和酚类1种。醇类含量最大,占总量52.20%;单组分中桉树脑、左旋α-蒎烯和马鞭草烯酮的含量最大,分别占总量的42.54%、10.37%和6.82%。使用迷迭香挥发物中含量较大的25种组分为味源,每味源配制几种剂量,以正己烷为CK,用Y形管嗅觉仪进行行为测定,发现10-2g/mL樟脑、10-4g/mL石竹烯、10-6g/mL和10-8g/mLα-水芹烯、10-4g/mL和10-10g/mLα-松油醇、10-10g/mL和10-8g/mL桉树脑显著引诱假眼小绿叶蝉;而10-10g/mLβ-蒎烯显著排斥假眼小绿叶蝉。经分析认为:茶园中除了茶树之外,还有其它植物挥发物引诱假眼小绿叶蝉,可为筛选茶园中诱虫植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挥发物 假眼小绿叶蝉 引诱 诱虫植物
下载PDF
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虫生真菌高毒菌株的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30
11
作者 展茂魁 何玲敏 +2 位作者 陈名 王滨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6,共6页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spp.是我国最重要的茶树害虫,几乎对所有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亟需开发经济有效的生物农药。本研究通过对从茶小绿叶蝉上分离的1株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us和4株自其它叶蝉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spp.是我国最重要的茶树害虫,几乎对所有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亟需开发经济有效的生物农药。本研究通过对从茶小绿叶蝉上分离的1株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us和4株自其它叶蝉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胞外蛋白酶活性测定,初选出活性较高的爪哇棒束孢和两株球孢白僵菌;对假眼小绿叶蝉低龄若虫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爪哇棒束孢毒力最强,分别比两株球孢白僵菌高2.33~7.26倍和6.08~27.26倍,在1×108孢子mL 1浓度条件下第13 d的致死率达100%,LT50为5.9 d。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爪哇棒束孢菌株配制的IJOD-1悬乳剂以7.5×1013孢子hm 2的剂量常量喷施,对假眼小绿叶蝉虫口的防治效果在第11 d时为50.32%;第25 d时追加1次放菌,在第55 d时的防治效果达6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爪哇棒束孢 球孢白僵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五种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毒力及其对假眼小绿叶蝉捕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曾兆华 周喆 +2 位作者 魏智娟 陈少波 尤民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测定了印楝素、吡虫啉、赛丹、天王星和敌敌畏5种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的毒力,及其对茶假眼小绿叶蝉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和吡虫啉对圆果大赤螨的毒性和捕食功能影响较小,其它3种农药影响较大;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功... 测定了印楝素、吡虫啉、赛丹、天王星和敌敌畏5种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的毒力,及其对茶假眼小绿叶蝉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和吡虫啉对圆果大赤螨的毒性和捕食功能影响较小,其它3种农药影响较大;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功能反应模型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但影响到了模型的各项参数,药剂处理后圆果大赤螨最大日捕食量降低,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捕食速率和寻找效应减弱,说明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天敌圆果大赤螨的捕食作用存在着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果大赤螨 假眼小绿叶蝉 捕食作用 杀虫剂 亚致死效应 生态毒理学
下载PDF
福建主要茶树品种间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其抗虫性比较 被引量:28
13
作者 毛迎新 邹武 +1 位作者 马新华 林乃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 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 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较强。进一步分析该6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叶蝉种群数量的关系,发现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各品种茶梢中的没食子儿茶精(gallo catechin,G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的含量呈负相关。这说明GC和咖啡碱是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假眼小绿叶蝉 种群动态 抗虫性
下载PDF
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寄生蜂种类及种群动态 被引量:24
14
作者 毛迎新 邹武 +2 位作者 马新华 高明清 林乃铨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2-474,共3页
通过田间采梢、室内镜下查卵和饲养观察,初步获得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卵寄生蜂2种,分别隶属于三棒缨小蜂属Stethynium sp.和裂骨缨小蜂属Schizophragma sp.,其中三棒缨小蜂属Stethyniumsp.是优势种。2种缨小蜂的寄生动态调... 通过田间采梢、室内镜下查卵和饲养观察,初步获得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卵寄生蜂2种,分别隶属于三棒缨小蜂属Stethynium sp.和裂骨缨小蜂属Schizophragma sp.,其中三棒缨小蜂属Stethyniumsp.是优势种。2种缨小蜂的寄生动态调查结果显示,除8月和12月寄生率较低外,其它月份的自然寄生率都在30%以上,特别是10-11月寄生率最高达65%,对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卵寄生蜂 种群动态
下载PDF
薇甘菊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及其对蜘蛛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冯安伟 章玉苹 +1 位作者 岑伊静 梁广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9,共6页
研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药剂0.3%印楝素EC1000倍液、10%吡.仲EC500倍液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4gDW/100mL、2gDW/100mL、1gDW/100mL和2个... 研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药剂0.3%印楝素EC1000倍液、10%吡.仲EC500倍液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4gDW/100mL、2gDW/100mL、1gDW/100mL和2个常用药剂的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小于1,其中控制效果最佳的是薇甘菊4gDW/100mL,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最低,仅为0.2392,其次为0.3%印楝素EC1000倍液,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2787。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3个不同浓度的处理以及0.3%印楝素EC1000倍液处理下的蜘蛛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不差异,而10%吡.仲EC500倍液处理下蜘蛛的数量明显少于其它处理。室内观察表明,薇甘菊4gDW/100mL处理后,田间优势天敌银斑蛛Argyrodes sp.、旋转后丘蛛Dipoenura cyclosides的取食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假眼小绿叶蝉 自然种群 控制作用 天敌
下载PDF
假眼小绿叶蝉卵及卵寄生蜂缨小蜂形态观察和寄生率考评 被引量:21
16
作者 韩宝瑜 林金丽 +1 位作者 周孝贵 章金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7,共5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假眼小绿叶蝉成为我国大陆茶园首要害虫,近年在浙苏皖茶区发现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empoascae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 Ogloblin寄生叶蝉卵。拍摄并描述叶蝉卵及其孵化前的形态,以及2... 20世纪50年代以来假眼小绿叶蝉成为我国大陆茶园首要害虫,近年在浙苏皖茶区发现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empoascae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 Ogloblin寄生叶蝉卵。拍摄并描述叶蝉卵及其孵化前的形态,以及2种缨小蜂蛹、雌雄隐成蜂和雌雄成蜂形态特征。秋季于叶蝉虫口高峰期调查龙井茶原产地10个典型茶园环境中叶蝉卵的寄生率,尽管丰产类型的茶园叶蝉密度较高,但9月份的寄生率达50%~75%,其他叶蝉密度较低的茶园中寄生率也为16%-48%;10月份,这10块茶园的卵寄生率又有增加;叶蝉三棒缨小蜂为优势种。还发现这2种缨小蜂种群对叶蝉种群呈现跟随效应。认为这2种缨小蜂是叶蝉种群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卵寄生蜂 三棒缨小蜂 微小裂骨缨小蜂 寄生率
下载PDF
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叶片解剖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亚辉 张觉晚 +2 位作者 张贻礼 杨阳 王沅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5-38,共4页
虫口密度田间调查和室内水培试验调查表明.茶树品种间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显微观测和数理统计分析表明.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厚度(x1)、海绵组织厚度(x3)、主脉下方表皮厚度(x3)和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厚度(x4)与假... 虫口密度田间调查和室内水培试验调查表明.茶树品种间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显微观测和数理统计分析表明.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厚度(x1)、海绵组织厚度(x3)、主脉下方表皮厚度(x3)和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厚度(x4)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y)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752.67-7.50x1-17.94x2+14.27x3-14.60x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抗虫性 假眼小绿叶蝉 叶片结构
下载PDF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白斑猎蛛间化学通讯物的分离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46
18
作者 赵冬香 陈宗懋 程家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用Tenax TA吸附法捕集正常茶梢、机械损伤茶梢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体挥发物,经GC/MS鉴定各处理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并就茶梢挥发物及其单组分进行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白斑猎蛛的生物活性鉴定。研究表明,捕... 用Tenax TA吸附法捕集正常茶梢、机械损伤茶梢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体挥发物,经GC/MS鉴定各处理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并就茶梢挥发物及其单组分进行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白斑猎蛛的生物活性鉴定。研究表明,捕食性天敌白斑猎蛛对正常茶梢挥发物和机械损伤茶梢挥发物的趋性明显弱于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茶梢的挥发物。在供试挥发物组分中,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吲哚两种成分是茶梢被害所形成的特异性化合物,并对白斑猎蛛具有明显的引诱活性,认为是白斑猎蛛受引诱的主要活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假眼小绿叶蝉 白斑猎蛛 化学通讯物 活性鉴定
下载PDF
茶树不同轻修剪模式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唐颢 唐劲驰 +2 位作者 黎健龙 李家贤 陈海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89-90,97,共3页
研究了夏剪、冬剪两种轻修剪模式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月,叶蝉数量少,对茶树为害极轻,虫口密度以夏剪稍高于冬剪;在春茶结束后即实施夏剪,6~10月间其虫口密度明显低于冬剪,表明在叶蝉为害高峰期之... 研究了夏剪、冬剪两种轻修剪模式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月,叶蝉数量少,对茶树为害极轻,虫口密度以夏剪稍高于冬剪;在春茶结束后即实施夏剪,6~10月间其虫口密度明显低于冬剪,表明在叶蝉为害高峰期之前,采取轻修剪措施可有效控制虫口密度,减少虫害损失。不同轻修剪模式对茶叶产量影响较明显,夏剪的春、夏茶产量分别比冬剪高21.3%~36.5%、6.61%~26.3%,对茶叶品质也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假眼小绿叶蝉 轻修剪 种群动态 产量品质
下载PDF
茶树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曾莉 王平盛 许玫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3,共4页
对茶树抗虫性鉴定的方法、结果以及抗虫性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化成分存在的差异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
关键词 茶树 假眼小绿叶蝉 抗性 抗病虫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