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的假鱼腥藻隐形水华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彦平 武秀国 +2 位作者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34,共2页
2013年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基地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以丝状蓝藻假鱼腥藻为绝对优势种的隐形水华。对该假鱼腥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测定了其生境水体的温度、p H值、溶氧量、电阻率、... 2013年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基地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以丝状蓝藻假鱼腥藻为绝对优势种的隐形水华。对该假鱼腥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测定了其生境水体的温度、p H值、溶氧量、电阻率、电导率、总固溶物含量、浊度、透明度、盐度共9项理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 假鱼腥藻 隐形水华 形态特征
下载PDF
2种典型预氧化工艺对混凝去除假鱼腥藻及其代谢嗅味物质2-MIB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来财 袁宝明 +4 位作者 马小玄 黎雷 陈国芳 邵晨 贺玲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以原水中常见产嗅假鱼腥藻为对象,研究Al3+混凝工艺对假鱼腥藻及其代谢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简称2-MIB)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优Al^(3+)投量为3 mg/L.同时,研究了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预氧化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低浓度... 以原水中常见产嗅假鱼腥藻为对象,研究Al3+混凝工艺对假鱼腥藻及其代谢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简称2-MIB)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优Al^(3+)投量为3 mg/L.同时,研究了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预氧化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低浓度高锰酸钾对混凝效果影响不明显,浓度增加至2 mg/L时,混凝效果开始下降;次氯酸钠预氧化不仅会降低混凝效果,还会导致胞内2-MIB释放.三维荧光数据表明预氧化会导致藻细胞破裂使得胞内有机物释放,并影响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鱼腥藻 2-MIB 预氧化工艺 混凝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假鱼腥藻合成2-MIB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振 王建波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15期1-1,13,共2页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由蓝藻等微生物引起的水体异味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水体异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异味物质主要有3类13种,土霉味属于嗅觉异味,是淡水水体中分布最广泛最常见,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异味之一...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由蓝藻等微生物引起的水体异味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水体异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异味物质主要有3类13种,土霉味属于嗅觉异味,是淡水水体中分布最广泛最常见,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异味之一.单萜类化合物二甲基异莰醇(2-MIB)是土霉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北方某水库是饮用水水源地,频繁暴发异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异莰醇 土霉味 饮用水水源地 单萜类化合物 淡水水体 异味物质 光照强度 假鱼腥藻
原文传递
苏州澄湖周边水体浮游藻类调查与分析
4
作者 刘孟宇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9期42-44,共3页
本文于2023年对苏州澄湖周边水体开展浮游藻类调查,采集并鉴定浮游藻类8门11纲23目39科70属9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丰富,蓝藻门与硅藻门次之。9月时,以假鱼腥藻等丝状藻类为主的蓝藻门密度大幅上升。总体上,澄湖周边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生... 本文于2023年对苏州澄湖周边水体开展浮游藻类调查,采集并鉴定浮游藻类8门11纲23目39科70属9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丰富,蓝藻门与硅藻门次之。9月时,以假鱼腥藻等丝状藻类为主的蓝藻门密度大幅上升。总体上,澄湖周边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生物多样性良好,但应警惕丝状藻类可能形成的隐形水华,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 群落组成 假鱼腥藻 丝状
下载PDF
应用大麦杆控制原水蓝藻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梁倩华 章群 +3 位作者 范晓军 张亦庸 吴伟健 韩博平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22-123,127,共3页
蓝藻对饮水安全有潜在威胁,但在水处理过程中很难除去。华南某地原水水塘多年来受到以假鱼腥藻类为主的蓝藻水华影响,尽管曾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清除,但都只能起到应急的作用,因此需要寻求长期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大麦... 蓝藻对饮水安全有潜在威胁,但在水处理过程中很难除去。华南某地原水水塘多年来受到以假鱼腥藻类为主的蓝藻水华影响,尽管曾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清除,但都只能起到应急的作用,因此需要寻求长期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大麦杆在控制淡水藻类生长方面具有一定功效,且对环境无明显负面影响。为了解大麦杆对华南某地蓝藻,特别是假鱼腥藻类生长的影响,探讨在该地区气候条件下发挥抑藻作用所需时间和效果,为原水蓝藻控制措施的采取提供科学依据,自从2005年3月起至2005年7月,选用2个沉淀池作对比实验,实验池投入g·m-3的大麦杆,对照池不加大麦杆。研究表明大麦杆对原水中假鱼腥藻类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该地气候条件下,最少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大麦杆才开始产生控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杆 假鱼腥藻
下载PDF
贵州百花湖夏季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志敏 陈椽 +1 位作者 刘之威 龙胜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389-5397,共9页
为了探讨浮游植物在水体中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于2012年7月31日至8月1日对百花湖(水库)浮游植物进行昼夜24 h定点分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藻、绿藻、硅藻种类数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蓝藻种类数在0.5—2 m居多,绿藻种类数在0.5... 为了探讨浮游植物在水体中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于2012年7月31日至8月1日对百花湖(水库)浮游植物进行昼夜24 h定点分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藻、绿藻、硅藻种类数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蓝藻种类数在0.5—2 m居多,绿藻种类数在0.5—6 m明显多于7—14 m,硅藻种类数主要分布在6 m及以深的水层中。湖泊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为绝对优势种,相对丰度为82.69%。8:00时湖泊假鱼腥藻在2—3 m处聚集程度最高,10:00时聚集程度最高的水层上升至0.5 m,10:00—12:00湖泊假鱼腥藻的细胞丰度由0.5 m向2 m扩增,12:00时在2 m处达到全天峰值,此时0.5 m处的细胞丰度是除6:00外的最小值,12:00—14:00湖泊假鱼腥藻的细胞丰度由2 m向0.5 m扩增,16:00时又大量聚集于1 m处,说明湖泊假鱼腥藻在白天具有明显的垂直迁移现象;湖泊假鱼腥藻丰度的MI指数白天在1.45—2.07之间,夜间在1.40—1.46之间,变化趋势与时间深度等值图结果相符,说明湖泊假鱼腥藻在水体中昼夜均呈聚集分布,且白天的聚集程度及变化幅度大于夜间;百花湖浮游植物总丰度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与湖泊假鱼腥藻一致;水体中浮游植物总丰度和湖泊假鱼腥藻丰度夜间低于白天。光照的昼夜交替和水柱温差的昼夜变化是影响浮游植物总丰度和湖泊假鱼腥藻垂直分布格局昼夜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湖泊假鱼腥藻 垂直分布 百花湖(水库)
下载PDF
2011年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龙胜兴 叶晓云 +2 位作者 俞振兴 陈椽 刘之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9-13,35,共6页
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每季度一次对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红枫湖水库中假鱼腥藻(Pseudanabaen limnetica lauterborn)细胞密度全年保持在107cells/L以上,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72%~80%,在浮游植物群落... 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每季度一次对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红枫湖水库中假鱼腥藻(Pseudanabaen limnetica lauterborn)细胞密度全年保持在107cells/L以上,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72%~80%,在浮游植物群落中占有最主要的优势,这是2011年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最显著特征。调查研究后发现,2011年红枫湖水库的水温(WT),pH,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的丰度显著相关,但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假鱼腥藻 红枫湖水库
下载PDF
蓝藻水华过程中优势种群演替模式、效应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欧阳添 赵璐 +7 位作者 纪璐璐 杨宋琪 郑保海 杜雨欣 李佳欣 李玉鑫 施军琼 吴忠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480-4488,共9页
不同蓝藻种类形成水华的条件不尽相同,因此,蓝藻水华过程中常出现不同优势种群的演替,增加了蓝藻水华生态效应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然而,关于蓝藻水华过程中优势种群内部的演替模式、生态效应及其驱动因素,尚未受到足够关注.因此,于2018... 不同蓝藻种类形成水华的条件不尽相同,因此,蓝藻水华过程中常出现不同优势种群的演替,增加了蓝藻水华生态效应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然而,关于蓝藻水华过程中优势种群内部的演替模式、生态效应及其驱动因素,尚未受到足够关注.因此,于2018年4月至9月对重庆市内饮用水源地南彭水库进行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和水环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南彭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59属108种,其中优势种4门13种,以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优势度最高,其次为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2)5月和7月分别出现蓝藻密度峰值,此时水华优势类群分别以假鱼腥藻和拟柱孢藻为主,且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其它月份;(3)NMDS结果显示拟柱孢藻和假鱼腥藻与周边浮游植物群落关联程度分别为0.58和0.48,而VPA结果显示群落变化可由环境因子解释47.51%,拟柱孢藻和假鱼腥藻仅分别能解释其中的12.04%和12.74%;(4)拟柱孢藻丰度受到WT、 pH和RUE的显著正影响,受到SD和RUE的显著负影响;假鱼腥藻丰度受到高锰酸盐指数的显著正影响,受到EC和DO的显著负影响.以上结果说明两种蓝藻在大量生长繁殖时均对周边浮游植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与假鱼腥藻相比,拟柱孢藻对水生态系统影响更加明显;氮限制和温度升高的共同作用能促使拟柱孢藻取代假鱼腥藻,形成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柱孢 假鱼腥藻 水华 演替 资源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天津某水库2-MIB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苏晓 韩正双 +5 位作者 张楠 李荣 闫慧敏 胡建坤 韩宏大 季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9-45,共7页
针对天津某水库2-甲基异莰醇(2-MIB)导致的饮用水源嗅味问题,分析了2019年3月—2020年2月2-MIB浓度的变化及优势藻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MIB在6月初、8月中旬和11月中旬出现3次峰值;2-MIB在夏季和秋初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而在秋末... 针对天津某水库2-甲基异莰醇(2-MIB)导致的饮用水源嗅味问题,分析了2019年3月—2020年2月2-MIB浓度的变化及优势藻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MIB在6月初、8月中旬和11月中旬出现3次峰值;2-MIB在夏季和秋初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而在秋末和冬季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水库水中优势藻逐渐由春季的硅藻和绿藻演变为夏秋季的蓝藻,再演变为冬季的硅藻和隐藻,藻类数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水中溶解态2-MIB与假鱼腥藻的占比有极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假鱼腥藻与铜绿微囊藻具有极为显著的负相关性,由此可以推断水库水中2-MIB主要是由假鱼腥藻代谢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IB 溶解态 结合态 假鱼腥藻 相关性 季节性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