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影响及其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慧云 刘志超 王慧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3,共8页
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重要危险因素,TMD患者中存在偏侧咀嚼的比例较高,偏侧咀嚼人群更易出现髁突短小、髁突移位、关节结节斜度和关节窝深度增大的改变,临床研究表明偏侧咀嚼与TMD症状和体征亦存在较强相关性。动物研究表明... 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重要危险因素,TMD患者中存在偏侧咀嚼的比例较高,偏侧咀嚼人群更易出现髁突短小、髁突移位、关节结节斜度和关节窝深度增大的改变,临床研究表明偏侧咀嚼与TMD症状和体征亦存在较强相关性。动物研究表明偏侧咀嚼会影响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活动。长期偏侧咀嚼后关节内受力环境的改变造成颞下颌关节(TMJ)结构重建失衡、咀嚼肌纤维结构发生转化甚至破坏,导致双侧肌肉运动不协调。TMJ局部释放的神经肽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增加所导致关节神经源性疾病可能是导致TMD发生的机制。本文就偏侧咀嚼对TMJ结构的影响、偏侧咀嚼与TMD的关系及其可能引起TMD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 生物力学 咀嚼 神经系统 综述
下载PDF
咬合恢复对偏侧咀嚼大鼠咀嚼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晓光 刘太生 +4 位作者 高德安 高静 于肖鹏 张丽 王延秀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99-503,共5页
目的:研究咬合恢复对偏侧咀嚼大鼠咀嚼肌的影响。方法: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所有动物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实验1组第3周、实验2组第9周停止磨牙,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合关系。对照组不停止牙冠磨除,饲养条件相同。实... 目的:研究咬合恢复对偏侧咀嚼大鼠咀嚼肌的影响。方法: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所有动物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实验1组第3周、实验2组第9周停止磨牙,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合关系。对照组不停止牙冠磨除,饲养条件相同。实验1组磨除牙冠后10周末、实验2组磨除牙冠后16周末处死动物,取其双侧颞肌、咬肌进行光镜、电镜切片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对照。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与对照1组双侧咀嚼肌受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χ2=40,P<0.01)。实验2组与对照2组双侧咀嚼肌受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χ2=3.66,P>0.05)。结论:早期咬合恢复,可恢复偏侧咀嚼大鼠咀嚼肌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咀嚼 咬合恢复 大鼠 WISTER大鼠 咬合关系 偏侧咀嚼 实验研 咀嚼 SPSS10.0软件 磨牙牙冠 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非煜 王建华 +2 位作者 李晓箐 易新竹 常慧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位置的影响。方法 通过拔除大鼠右侧下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动物模型 ,观察不同时间长度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的矢状向和水平向位置的影响。结果 偏侧咀嚼 1、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位置的影响。方法 通过拔除大鼠右侧下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动物模型 ,观察不同时间长度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的矢状向和水平向位置的影响。结果 偏侧咀嚼 1、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前缘与对侧相比有向前的移位 ,偏侧咀嚼 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前缘和对照组同侧相比有向前的移位 ,而咀嚼侧关节窝未发现明显变化。偏侧咀嚼 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有向内的移位。各个时间实验组大鼠咀嚼侧关节窝与对照组对比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偏侧咀嚼会造成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向前 ,向内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大鼠 颞骨关节窝 改建 影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下载PDF
偏侧咀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子娴 徐龙博 +5 位作者 祁冬 林雪芬 应王贵 孙圣军 陈彬 汲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所导致的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Ca2+含量;用比色法检测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用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染色检测肌纤维类型。结果 1)除8周组外,实验组拔牙侧Ca2+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所导致的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Ca2+含量;用比色法检测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用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染色检测肌纤维类型。结果 1)除8周组外,实验组拔牙侧Ca2+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Ca2+含量升高最为明显。2)实验组非拔牙侧Ⅰ型肌纤维(/Ⅰ+Ⅱ)型肌纤维比例升高,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3)CaN活性随Ca2+含量的升高呈钟形变化。4)慢肌纤维比例与CaN活性呈正相关(r=0.876,P<0.05)。结论高含量Ca2+激活了与骨骼肌生长和肌纤维转化有关的信号通路,使肌纤维实现从快到慢的转化。这可能是偏侧咀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钙调神经磷酸酶 肌纤维类型 肌功能紊乱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大鼠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远萍 黄洋 +1 位作者 毕长青 杨大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建立偏侧咀嚼大鼠动物模型 ,8周后处死 ,取下颌骨进行软 X线摄片、定点 ,运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线距。结果 :下颌骨长度、下颌骨体长度实验组较对照组增长 ,实验组非咀嚼侧较咀嚼侧增长 ;髁...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建立偏侧咀嚼大鼠动物模型 ,8周后处死 ,取下颌骨进行软 X线摄片、定点 ,运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线距。结果 :下颌骨长度、下颌骨体长度实验组较对照组增长 ,实验组非咀嚼侧较咀嚼侧增长 ;髁状突高度实验组咀嚼侧与非咀嚼侧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喙突高度实验组咀嚼侧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咀嚼侧与非咀嚼侧、非咀嚼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下颌角高度的测量结果显示 ,实验组咀嚼侧与非咀嚼侧不同 ,咀嚼侧低于对照组 ,非咀嚼侧高于对照组。结论 :偏侧咀嚼使下颌骨长度、下颌角的发育不对称 ,髁状突高度发育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下颌骨 生长&发育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偏侧咀嚼大鼠髁突组织学及嚼肌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洋 陈远萍 +2 位作者 倪雪岩 姜秋 何钟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 :观察偏侧咀嚼对大鼠髁突形态及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用 4 0只 4周龄大鼠 ,造成偏侧咀嚼模型。 8周后处死动物 ,取两侧髁突软骨和嚼肌 ,分别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髁突软骨的形态和嚼肌的超微结构。结果 :偏侧咀嚼大鼠两侧... 目的 :观察偏侧咀嚼对大鼠髁突形态及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用 4 0只 4周龄大鼠 ,造成偏侧咀嚼模型。 8周后处死动物 ,取两侧髁突软骨和嚼肌 ,分别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髁突软骨的形态和嚼肌的超微结构。结果 :偏侧咀嚼大鼠两侧髁突软骨增殖层、过渡层变薄 ,且非咀嚼侧重于咀嚼侧 ;咀嚼侧嚼肌肌膜不清 ,线粒体排列紊乱 ,非咀嚼侧线粒体肿胀 ,两侧嚼肌线粒体都出现空泡化。结论 :偏侧咀嚼可以引起双侧髁突软骨细胞的损伤 ,并影响两侧嚼肌的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髁突 嚼肌 超微结构 软骨细胞
下载PDF
右侧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姜华 王照五 +3 位作者 刘洪臣 胡敏 曹均凯 石校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右侧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CBCT对经过严格筛选的52例右侧偏侧咀嚼患者行正中位颞下颌关节成像后,分别获取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平行于髁突长...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右侧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CBCT对经过严格筛选的52例右侧偏侧咀嚼患者行正中位颞下颌关节成像后,分别获取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和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重建影像并进行定量测量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右侧偏侧咀嚼患者习惯侧和非习惯侧在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60°和90°的关节间隙之间差异显著(P<0.05),习惯侧和非习惯侧在矢状位和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120°、150°关节间隙和髁颈宽度之间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测量值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侧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 偏侧咀嚼
原文传递
重建对偏侧咀嚼大鼠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晓光 于肖鹏 +4 位作者 王延秀 刘太生 高德安 高静 张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研究重建对偏侧咀嚼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rom and ibu lar joint,TM J)的影响。方法:4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所有动物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实验1组第3周、实验2组第9周停止磨除牙冠,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牙合关系。... 目的:研究重建对偏侧咀嚼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rom and ibu lar joint,TM J)的影响。方法:4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所有动物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实验1组第3周、实验2组第9周停止磨除牙冠,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牙合关系。对照组不停止磨除牙冠,饲养条件相同。实验1组磨除牙冠后10周末、实验2组磨除牙冠后16周末处死动物,取其双侧TM J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切片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对照。结果:实验1组双侧TM J基本恢复正常,实验2组双侧TM J结构有受损病理变化。对照1、2组双侧TM J均出现受损的病理变化。结论:早期牙合重建可恢复偏侧咀嚼大鼠TM J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大鼠[牙合]重建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生长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建华 易新竹 +2 位作者 李晓箐 李波 王艳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偏侧咀嚼致颞下颌关节病的致病机理。方法:间断磨除大鼠单侧上下颌磨牙至龈缘,建立生长发育期大鼠偏侧咀嚼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髁突... 目的:初步探讨偏侧咀嚼致颞下颌关节病的致病机理。方法:间断磨除大鼠单侧上下颌磨牙至龈缘,建立生长发育期大鼠偏侧咀嚼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髁突软骨各带(表面带、增殖带、肥大带、钙化软骨带)均存在HSP70基础表达;实验组大鼠咀嚼侧髁突软骨细胞HSP70表达增强,而非咀嚼侧髁突软骨细胞HSP70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偏侧咀嚼可使生长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细胞HSP70表达增强,其致病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偏侧咀嚼 免疫组织化学 颞下颌关节病 发病机制 TMD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大鼠咀嚼肌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发明 李宁毅 +5 位作者 孙海花 吴力克 贾保军 黄征难 王娜 刘民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偏侧咀嚼对咀嚼肌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探讨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大白鼠拔除右侧上颌后牙造成的偏侧咀嚼模型,分成实验1组和实验2组,另外40只作为对照,分成... 目的 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偏侧咀嚼对咀嚼肌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探讨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大白鼠拔除右侧上颌后牙造成的偏侧咀嚼模型,分成实验1组和实验2组,另外40只作为对照,分成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1组和对照1组4周后处死,解剖其双侧颞肌、咬肌,对咀嚼肌的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实验 2组和对照2组8周后进行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同样的研究。结果 组织结构改变实验1组主要表现为肌肉组织中大量局灶性炎细胞浸润,并且非咀嚼例比咀嚼例明显;实验2组主要表现为肌肉及其附丽组织间广泛弥散性失细胞浸润,盘前外侧颞肌附丽部神经纤维出现退行性变,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均,个别肌纤维萎缩,有断裂现象,出现肌巨细胞,右侧更为显著。结论 偏侧咀嚼可以对咀嚼肌组织结构造成损害,并且随着时间延长,损害加重。咀嚼侧与非咀嚼例相比,非咀嚼侧损害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大鼠 咀嚼 组织结构 影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载PDF
外源性磷酸肌酸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龙博 王子娴 +5 位作者 祁冬 林雪芬 应王贵 孙圣军 陈彬 汲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研究能量治疗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中Ca2+、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CP)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记为A组:磷酸肌酸钠对照组;B组:磷酸肌酸钠实验组;C组:生理... 目的研究能量治疗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中Ca2+、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CP)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记为A组:磷酸肌酸钠对照组;B组:磷酸肌酸钠实验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生理盐水实验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a2+质量分数;运用Ca2+-ATP酶试剂盒测定Ca2+-ATP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D组拔牙侧Ca2+质量分数较其非拔牙侧(P=0.007)、C组(P=0.009)、B组拔牙侧(P=0.01)均有明显升高;2)D组拔牙侧Ca2+-ATP酶活性较其非拔牙侧(P=0.001)、C组(P=0.003)、B组拔牙侧(P=0.001)均有明显降低;3)透射电镜下观察到B组拔牙侧咬肌组织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而D组拔牙侧咬肌组织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差较大,损伤表现拔牙侧重于非拔牙侧。结论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钠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可能成为改善咀嚼肌损伤的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磷酸肌酸 咬肌
下载PDF
牙齿功能面磨耗与偏侧咀嚼及侧方咬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蒙萌 柴治国 +2 位作者 谢诚 张少锋 马楚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7-638,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牙齿功能面磨耗与偏侧咀嚼及侧方咬合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收集数据,t检验分析牙齿功能面磨耗与偏侧咀嚼习惯、侧方咬合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57名受试者中,有133名(52%)受试者有偏侧咀嚼习惯,其中77名(30%... 目的:调查研究牙齿功能面磨耗与偏侧咀嚼及侧方咬合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收集数据,t检验分析牙齿功能面磨耗与偏侧咀嚼习惯、侧方咬合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57名受试者中,有133名(52%)受试者有偏侧咀嚼习惯,其中77名(30%)为右侧咀嚼习惯,56名(22%)为左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与牙齿功能面磨耗相关(P<0.05),进一步分区研究显示主要是习惯侧的磨合面磨耗严重(P=0.038<0.05)。所有的受试者中,在左侧,23名(8.9%)受试者为尖牙保护牙合,213名(82.9%)受试者为组牙功能牙合,21名(8.2%)受试者无法测量;在右侧,22名(8.6%)受试者为尖牙保护牙合,217名(84.4%)受试者为组牙功能牙合,18名(7.0%)受试者无法测量。组牙功能牙合磨牙区牙齿牙合面磨耗要比尖牙保护牙合磨牙区牙齿牙合面磨耗严重(P<0.05)。结论:在偏侧咀嚼侧的牙齿功能面磨耗更严重;组牙功能合磨牙区牙齿牙合面磨耗要比尖牙保护牙合磨牙区牙齿牙合面磨耗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功能面磨耗 偏侧咀嚼习惯 方咬合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晓光 杨光 +1 位作者 王延秀 周宝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的影响。方法:3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对照组末做处理,饲养条件相同。实验1组磨除牙冠后4周末、实验2、3组磨除牙冠后10、16周末处死动物,取其双侧TMJ进...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的影响。方法:3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对照组末做处理,饲养条件相同。实验1组磨除牙冠后4周末、实验2、3组磨除牙冠后10、16周末处死动物,取其双侧TMJ进行光镜切片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对照。结果:实验1、2、3组双侧颞下颌关节滑膜均出现受损的病理变化。结论:偏侧咀嚼可引起颞下颌关节滑膜损伤,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滑膜 大鼠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宁毅 肖进 陈发明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 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影响。方法  8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 4组 ,实验组拔除右上颌磨牙 ,对照组未做处理 ,饲养条件相同。实验 1组拔牙后 4周末、实验 2组拔牙后 8周末处死动物 ,取其双侧颞肌、咀嚼肌及颞下颌关... 目的 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影响。方法  8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 4组 ,实验组拔除右上颌磨牙 ,对照组未做处理 ,饲养条件相同。实验 1组拔牙后 4周末、实验 2组拔牙后 8周末处死动物 ,取其双侧颞肌、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对照。结果 实验 1、2组双侧颞下颌关节、颞肌及咀嚼肌均出现受损的病理变化。髁状突及关节盘均有破坏 ,咀嚼肌有炎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 咀嚼 大鼠 实验
下载PDF
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启明 方泽强 冯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7,共3页
目的:结合大规模病历统计对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实验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752名患者,1504侧关节的临床病历资料... 目的:结合大规模病历统计对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实验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752名患者,1504侧关节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行X2检验。结果:本次研究中,偏侧咀嚼习惯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中的疼痛,弹响及下颌运动异常症状均密切相关;有偏侧咀嚼习惯的患者中,盘后区或咀嚼肌区疼痛症状的出现均与偏侧咀嚼有关,而且非咀嚼惯用侧出现疼痛的患者较多;牙列缺损和牙体疾病会促进偏侧咀嚼习惯的形成。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诱因;2.有偏侧咀嚼习惯的患者中,非咀嚼惯用侧盘后区和咀嚼肌区出现疼痛的患者较多;3.偏侧咀嚼习惯的形成与牙列缺损和牙体疾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盘后区疼痛 咀嚼区疼痛
下载PDF
偏侧咀嚼干预治疗改善咬肌活动不对称性的肌电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云 滕琛 汪萌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运用咬肌肌电图分析偏侧咀嚼干预的效果。方法 43例患者(男19人,女24人,平均年龄20.0±0.5岁)根据有无诱因和是否干预分为4组:去诱因不干预组(A0)、去诱因干预组(A1)、无诱因不干预组(B0)和无诱因干预组(B1)。用肌电图仪分别记... 目的运用咬肌肌电图分析偏侧咀嚼干预的效果。方法 43例患者(男19人,女24人,平均年龄20.0±0.5岁)根据有无诱因和是否干预分为4组:去诱因不干预组(A0)、去诱因干预组(A1)、无诱因不干预组(B0)和无诱因干预组(B1)。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各组前后在下颌姿势位(MPP)、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时的咬肌肌电图,计算咬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分析比较各组前后咬肌肌电活动的变化。结果(1)A0组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去诱因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A1组干预后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显著低于干预前;(3)B0组在咀嚼运动中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1组干预后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较干预前显著降低。结论偏侧咀嚼无论有无诱因均应干预治疗,有诱因则在诱因去除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干预治疗 肌电图 咬肌
下载PDF
偏侧咀嚼的咀嚼肌肌电图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柳 邹德荣 +1 位作者 江澜 张旻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通过对偏侧咀嚼患者咀嚼肌肌电图的分析,评估:⑴偏侧咀嚼是否会影响咀嚼肌的肌功能状况,⑵这种影响与性别、偏侧咀嚼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16例(男女各8人,平均32.4岁)持续不同时间的偏侧咀嚼组和10例正常对照... 目的:通过对偏侧咀嚼患者咀嚼肌肌电图的分析,评估:⑴偏侧咀嚼是否会影响咀嚼肌的肌功能状况,⑵这种影响与性别、偏侧咀嚼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16例(男女各8人,平均32.4岁)持续不同时间的偏侧咀嚼组和10例正常对照组在牙列轻接触、中度咬合和最大咬合时的嚼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数据,计算嚼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和颞肌前束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TA),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偏侧咀嚼组与对照组ASMM和ASTA在中度咬合和最大咬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2)偏侧咀嚼持续时间为0.5~2年组与5年组ASMM和ASTA无显著性差异(P>0.05);(3)男性组与女性组ASMM和AST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偏侧咀嚼的确会损害咀嚼肌的肌功能状况,但这种损害在5年内没有明显变化且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肌电图 咀嚼
下载PDF
偏侧咀嚼习惯对口颌系统的影响——动物模型建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波 李晓箐 易新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偏侧咀嚼习惯 动物模型建立 口颌系统 咀嚼 口腔疾病 功能紊乱 咀嚼肌群 下颌关节 模拟人 实验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姜华 董宪喆 +5 位作者 胡园 马军利 封纯真 章巧 李晓星 刘洪臣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8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其与记忆相关的HPA轴及5-HT系统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拔除单侧下颌牙的方法建立偏侧咀嚼(包括左侧咀嚼和右侧咀嚼)小鼠模型,分别记录术后4周和8周小鼠的体重变化,morris水迷宫...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其与记忆相关的HPA轴及5-HT系统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拔除单侧下颌牙的方法建立偏侧咀嚼(包括左侧咀嚼和右侧咀嚼)小鼠模型,分别记录术后4周和8周小鼠的体重变化,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术后4周和8周后学习记忆能力变化;放免法检测术后8周小鼠海马和皮层中HPA轴相关激素,HPLC法检测神经递质5-HT水平的变化。结果:偏侧咀嚼小鼠在术后4周和8周时体重与正常组均无显著差异;术后8周时,偏侧咀嚼小鼠游泳潜伏期较正常组均有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偏侧咀嚼小鼠海马区CRH和ACT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偏侧咀嚼小鼠海马中5-H T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偏侧咀嚼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其机制与海马中5-H T系统中5-H T水平和海马和皮层等脑区HPA轴功能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学习记忆 5-HT系统 HPA轴
下载PDF
右侧偏侧咀嚼患者单侧咀嚼运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华 刘洪臣 +3 位作者 刘刚 金真 张庆诗 曹均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右侧偏侧咀嚼患者单侧交替咀嚼运动时大脑皮层的激活特点。方法:选取7例右侧偏侧咀嚼患者,采用时段设计方法,采集偏侧咀嚼患者单侧交替咀嚼运动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 目的:探讨右侧偏侧咀嚼患者单侧交替咀嚼运动时大脑皮层的激活特点。方法:选取7例右侧偏侧咀嚼患者,采用时段设计方法,采集偏侧咀嚼患者单侧交替咀嚼运动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数据,以SPM2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排除过度头动的干扰因素后,7例患者中仅有5例可以采用。个例分析结果显示:右侧偏侧咀嚼患者在右侧单侧咀嚼时不同脑区BOLD信号的激活比左侧单侧咀嚼时更加广泛。5例偏侧咀嚼患者中有4例在左、右侧单侧咀嚼运动时,右侧中央前回(primary motor cortex,M1)的激活均强于左侧。结论:右侧偏侧咀嚼患者在左、右侧单侧咀嚼时大脑皮层的激活特点不同。右侧偏侧咀嚼患者M1对单侧咀嚼运动的调控可能具有同侧半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偏侧咀嚼习惯 咀嚼 大脑皮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