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瘫早期肩部超声影像评估及肩痛预测的研究
1
作者 张芳 姚玲玲 +2 位作者 沈华良 吴强 龚剑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影像评估偏瘫早期患者肩部影像,预测导致偏瘫早期肩痛(HSP)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偏瘫早期患者88例。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将患者分为3组:偏瘫肩痛1组(HSP-1):VAS评分≥4分... 目的:应用超声影像评估偏瘫早期患者肩部影像,预测导致偏瘫早期肩痛(HSP)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偏瘫早期患者88例。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将患者分为3组:偏瘫肩痛1组(HSP-1):VAS评分≥4分;偏瘫肩痛2组(HSP-2):VAS评分=1—3分;非偏瘫肩痛(HNSP):VAS评分=0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偏瘫侧、卒中类型、发病时间、并发症、偏瘫肩前屈肌力、肌张力及VAS,应用肌骨超声检查患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肩胛下肌腱、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盂肱关节和肩锁关节肌骨影像,应用相关统计软件分析。结果:71例(80.7%)偏瘫早期患者肩部超声影像异常,25例(28.4%)是轻微病变,46例(52.3%)肌骨超声影像异常明显,20例(22.7%)VAS评分≥4分偏瘫肩痛患者均有异常超声影像。偏瘫早期肩部最常见的超声病变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35.23%)、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19.32%)和冈上肌腱病变(15.90%)。偏瘫早期肩痛的显著预测因子为肌腱炎、冈上肌腱撕裂和异常超声影像总和。结论:偏瘫患者在早期存在偏瘫肩部软组织损伤,偏瘫早期肩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肌腱炎、冈上肌腱撕裂和超声病变总和≥2个,建议偏瘫患者早期行肩部超声影像检查,可行早期干预,避免肩痛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肩痛 超声 卒中
下载PDF
通脉化瘀方内服结合定向透药技术在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卢哲 高萍 +5 位作者 王洁 赵辰 方艳 周文珏 余雪 蔡西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分析通脉化瘀方内服结合定向透药技术在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共8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 目的分析通脉化瘀方内服结合定向透药技术在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共8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试验组采用通脉化瘀方内服结合定向透药技术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上肢功能[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以及血流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WMFT评分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WMF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各项血流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与血流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化瘀方内服结合定向透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卒中上肢偏瘫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患者上肢功能与血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偏瘫 通脉化瘀方 定向透药 肢体功能
原文传递
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康复期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精准筛查与管理效果分析
3
作者 黄捷 蒙蓝青 +2 位作者 陆柳雪 李新洲 蓝娇娜 《中国医药导刊》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康复期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精准筛查与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并给予营养干预联合...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康复期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精准筛查与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并给予营养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共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NRS2002评分、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改良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RS2002评分、BMI、血清白蛋白水平、改良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4、6周后的NRS200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4、6周后的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4、6周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4、6周后Brunnstrom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风险筛查可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营养不足 营养风险筛查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周小云 陈嘉雯 +3 位作者 石彦桦 周玥 刘苏 孙丽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76-281,共6页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针灸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辅助治...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针灸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辅助治疗,研究组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针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神经功能指标水平。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Lovett分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FAC分级、Lovett分级、FMA-LE评分、B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BDNF、bFGF、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针灸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步行能力与肌力,改善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促进神经功能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机器人 针灸
下载PDF
基于肌肉激活的斜方肌平衡训练对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功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5
作者 董明 余静 +2 位作者 陆彦青 李琎 林立军 《中医康复》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斜方肌平衡训练对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 3年11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两组患... 目的:本研究探讨斜方肌平衡训练对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 3年11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用药及神经发育学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肩胛带的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斜方肌平衡训练(侧卧位肩外旋、侧卧位外旋、俯卧位水平外展、俯卧位水平后伸),两组患者训练均30min/次,1次/d,5次/周,连续训练6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c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VAS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上肢静息运动阈值(rM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检测。结果:观察组9例及对照组7例患者因提前出院中途退出被剔除,最终观察组63例,对照组65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MT和CM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rMT和CMC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肩胛带的稳定性训练基础上,斜方肌平衡训练能更好的改善偏瘫后肩痛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后肩痛 斜方肌平衡训练 疼痛 运功功能 静息运动阈值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下载PDF
实按灸联合十一方药棉治疗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何锦玉 马富斌 +2 位作者 冯卓 宾茜 童新梅 《蛇志》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观察实按灸联合十一方药棉治疗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偏瘫后肩痛(H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我院临床确诊为气虚血瘀证HSP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 目的观察实按灸联合十一方药棉治疗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偏瘫后肩痛(H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我院临床确诊为气虚血瘀证HSP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实按灸联合十一方药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差值。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FMA-UE评分、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FMA-UE评分、ADL评分及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按灸联合十一方药棉能有效缓解气虚血瘀证HSP症状,促进上肢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按灸 十一方药棉 脑卒中偏瘫 肩痛 气虚血瘀证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联合通心络胶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赵柯心 王颍 郭伟杰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45-849,共5页
目的分析MOTOmed智能运动联合通心络胶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屈伸肌协同偏瘫步态的运动学及时空参数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漯河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MOTOmed智能运动联合通心络胶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屈伸肌协同偏瘫步态的运动学及时空参数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漯河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服用通心络胶囊和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用MOTOmed智能运动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下肢功能评分、步态参数、躯干屈伸肌群肌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患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步态对称性参数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结合MOTOmed的肢体动作训练,可通过被动、主动及辅助训练,改善下肢功能,提高力量平衡,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MOTOmed 智能运动 通心络胶囊 时空参数
下载PDF
从“大气”理论探讨脑卒中偏瘫论治思路
8
作者 王峰 鲁鹏 +2 位作者 王利春 杨泽伟 杨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7期1107-1109,共3页
通过整理、总结张锡纯先生治疗肢体痿废学术思想,将张锡纯对于“大气”理论之应用引入到脑卒中偏瘫证治研究,提出以“大气”“虚陷-邪郁经脉-经脉失用”为框架的脑卒中偏瘫发生体系,并据“邪气”之不同,病变左右、上下之不同,在升补“... 通过整理、总结张锡纯先生治疗肢体痿废学术思想,将张锡纯对于“大气”理论之应用引入到脑卒中偏瘫证治研究,提出以“大气”“虚陷-邪郁经脉-经脉失用”为框架的脑卒中偏瘫发生体系,并据“邪气”之不同,病变左右、上下之不同,在升补“大气”之基础上灵活采取祛风消痰、温经通络等治疗方法,临床方剂以升陷汤、补偏汤等为代表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医“大气”理论 张锡纯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卜玲玲 严雅琪 +1 位作者 徐梅 秦素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调查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就诊的20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生存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生存质... 目的调查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就诊的20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生存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162.84±32.65)分;不同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卒中次数、是否接受康复治疗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卒中次数、是否接受康复治疗为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B=104.56,5.264,1.462,-2.527,3.411;均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卒中次数、是否接受康复治疗为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临床应该给予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卒中 偏瘫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时机康复治疗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
10
作者 王琴 孔伟丽 安博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69-072,共4页
围绕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划定时间跨度:2021.6~2022.6,共抽取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参与,依次流出流水号1~94号,其中1、3、5……93号于基础治疗4周后接受康复治疗,作为Ⅱ组,2、4、6... 围绕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划定时间跨度:2021.6~2022.6,共抽取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参与,依次流出流水号1~94号,其中1、3、5……93号于基础治疗4周后接受康复治疗,作为Ⅱ组,2、4、6、94号于基础治疗2周后接受康复治疗,作为Ⅰ组,对比Ⅰ、Ⅱ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Ⅰ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及生活质量、并发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Ⅱ组(P<0.05)。结论 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缺损修复,优化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不同时机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艾箱灸联合中药熏洗护理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11
作者 朱晓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综合性评价艾箱灸联合中药熏洗护理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大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康复病房住院并接受治疗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入组病例均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 目的综合性评价艾箱灸联合中药熏洗护理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大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康复病房住院并接受治疗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入组病例均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联合肢体中药熏洗治疗方案;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箱灸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试验组患者FMA评分、CS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箱灸联合中药熏洗可显著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减轻患者关节及肌肉痉挛性疼痛、有效抑制患者肢体失用性萎缩病情进展,还可通经活络、强筋壮骨、除痹,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枯 中风痉挛性偏瘫 艾箱灸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
下载PDF
丹芪偏瘫胶囊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及对吞咽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郝丹 许秀峰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9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丹芪偏瘫胶囊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及对吞咽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目的观察丹芪偏瘫胶囊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及对吞咽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芪偏瘫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78%vs.80.00%,χ^(2)=7.200,P=0.007)。治疗3个月后,2组NIHSS、SSA评分低于治疗前,FIO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三酰甘油、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vs.20.00%,χ^(2)=5.075,P=0.024)。结论丹芪偏瘫胶囊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摄食能力、吞咽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营养状态,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丹芪偏瘫胶囊 吞咽治疗仪 吞咽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PN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自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鹏 刘叶 王中智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7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自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PNF组,每组50...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自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PNF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物理疗法(PT),PNF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PNF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下肢功能、自动态平衡功能、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PNF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4.00%(P<0.05)。治疗后,PNF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评分、改良Barhtel指数(MBI)评分均较常规组高,反应时间较常规组短,移动速度、端点行程均高于常规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PNF联合常规PT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和自动态平衡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 物理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探讨情志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
14
作者 张慧 张文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探讨情志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3年09月-2024年09月的患者作为研究病例,选取其中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0例,对患者分组后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参照组,200例)与情志护理+康复训练干预(观察... 探讨情志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3年09月-2024年09月的患者作为研究病例,选取其中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0例,对患者分组后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参照组,200例)与情志护理+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200例),分析应用效果及其价值。结果 通过对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其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特别是观察组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当中,其上肢以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组SAS及SDS改善更加显著,低于参照组;在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参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情志护理与康复训练的实施,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使患者维持在乐观的心理状态,能够进一步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护理 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改良坐式八段锦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刘文丽 何爱华 +2 位作者 伍雯婷 黄琼 萧燕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运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良坐式八段锦治疗对其运动耐力、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2年8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98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运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良坐式八段锦治疗对其运动耐力、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2年8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98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运动康复治疗)和干预组(49例,运动康复联合改良坐式八段锦治疗),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6个月后运动耐力、平衡能力、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估量表(MAS)评分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坐式八段锦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以提高其运动耐力,改善平衡能力和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 偏瘫 改良坐式八段锦 运动康复治疗 运动耐力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手套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陈钊德 杜灿荣 +2 位作者 邬映超 韦小翠 龙耀翔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机器人手套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机器人手套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机器人手套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机器人手套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手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机器人手套治疗,联合组在机器人手套组基础上增加低频rTMS治疗,三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联合组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上肢Fugl-Meyer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机器人手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康复机器人手套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提升其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机器人手套 上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情志相胜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17
作者 郭倩倩 张秀秀 谈芳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观察情志相胜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合计纳入98例中风偏瘫患者(2022年11月~2024年08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及观察组,各组49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情志相胜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合计纳入98例中风偏瘫患者(2022年11月~2024年08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及观察组,各组49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情志相胜法及早期康复训练,对比各组患者数据情况:康复效果、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变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变化,采取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采取脑卒中特定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qualityoflife,SS-QO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各组干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FMA评分及BBS评分、BI评分以及SS-QOL评分等指标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FMA评分及BBS评分、BI评分以及SS-QOL评分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FMA评分及BBS评分、BI评分以及SS-QOL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满意率比常规护理组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情志相胜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较好提升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还可提升患者干预满意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早期康复训练 情志相胜法 康复效果 心理状态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18
作者 吴华丽 彭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4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9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干预,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干预。比较...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9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干预,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MMSE、FMA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15.61±4.25)分低于对照组的(20.06±4.74)分,MMSE评分(26.17±4.82)分、FMA评分(85.07±8.31)分高于对照组的(22.29±4.43)、(77.32±7.45)分(P<0.05)。干预后,两组ADL、BI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ADL评分(65.72±9.17)分、BI评分(83.69±8.0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6±8.54)、(69.13±5.72)分(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81.35±8.07)分、总体健康评分(82.03±7.85)分、活力评分(81.39±8.02)分及社会功能评分(82.15±8.1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86±7.23)、(73.18±6.95)、(71.73±7.14)、(72.06±7.20)分(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 脑梗死后偏瘫
下载PDF
针灸与羚羊角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19
作者 董雯 《内蒙古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与羚羊角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我院2023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68例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患者分为2组,即针灸治疗方案(实施对象为34例对照组患者)与针灸+羚羊角温胆汤加减治疗方... 目的:观察针灸与羚羊角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我院2023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68例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患者分为2组,即针灸治疗方案(实施对象为34例对照组患者)与针灸+羚羊角温胆汤加减治疗方案(实施对象为34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P<0.05)。结论:在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患者中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药汤剂 痰热内闭证 中风 偏瘫
下载PDF
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苏银玲 刘丁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5期062-065,共4页
探究为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对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中风患者中选出200例偏瘫患者,有100例仅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另100例增加针灸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偏瘫改善情况。结果... 探究为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对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中风患者中选出200例偏瘫患者,有100例仅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另100例增加针灸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偏瘫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ADL评分和SS-QOL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中风后偏瘫患者再接受康复训练时增加针灸治疗可以强化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受损神经的修复,从而促使患者能力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针灸治疗 康复训练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