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龙茶做青工艺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宝贵 梁光志 +3 位作者 李子平 杨晶晶 王云仙 赵云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近年来,花果香型茶叶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乌龙茶做青工艺激发了茶叶的天然花果香型,并促进了一系列物质的转化,对于夏秋茶苦涩味重、鲜爽度差、茶香淡薄等品质缺陷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将乌龙茶做青工艺应用到... 近年来,花果香型茶叶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乌龙茶做青工艺激发了茶叶的天然花果香型,并促进了一系列物质的转化,对于夏秋茶苦涩味重、鲜爽度差、茶香淡薄等品质缺陷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将乌龙茶做青工艺应用到不同茶类加工中,其所带来的品质特征基本表现为花香型,滋味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综述了乌龙茶做青工艺在五大茶类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乌龙茶做青工艺实质,以期为夏秋茶资源利用、加工工艺改进及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做青工艺 茶叶加工 花果香型
下载PDF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陈林 陈键 +4 位作者 陈泉宾 张应根 宋振硕 王丽丽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95,共9页
在室内控温控湿环境[(22±1)℃、RH(71±4)%]条件下,借助茶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检测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平台,以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工艺制法在制品和毛茶为对照样,探讨了做青工艺[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 在室内控温控湿环境[(22±1)℃、RH(71±4)%]条件下,借助茶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检测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平台,以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工艺制法在制品和毛茶为对照样,探讨了做青工艺[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做青强度(摇青次数)]对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特征的影响。通过"云图"绘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晾青失水"可明显改变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伴随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α-法呢烯、苯乙醛、香叶醇、3-己烯-1-醇和(Z)-己酸-3-己烯酯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醇、吲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乙基苯等成分含量则呈减少趋势,但仅结合不同强度的"单次摇青"将无法促成乌龙茶特有香型品质。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殊香型品质的关键工序,带有类似花果香型的吲哚、反式-橙花叔醇和苯乙醛等香气成分可作为乌龙茶做青工艺品质控制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工艺 香气成分 模式识别
下载PDF
做青工艺对夏季祁门红茶品质形成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雷攀登 周汉琛 +5 位作者 吴琼 张颖彬 胡善国 徐亦鼎 丁勇 黄建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8-112,117,共6页
对舒茶早夏季鲜叶晒青、摇青处理后,采用祁门红茶加工工艺,对加工得到的毛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儿茶素、香气成分分析,探讨了做青工艺对祁门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做青加工而成的祁门红茶香气、滋味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未做青加工... 对舒茶早夏季鲜叶晒青、摇青处理后,采用祁门红茶加工工艺,对加工得到的毛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儿茶素、香气成分分析,探讨了做青工艺对祁门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做青加工而成的祁门红茶香气、滋味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未做青加工的红茶相比,轻做青能够显著降低夏季红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总量、茶红素(TR_S)和茶黄素(TF_S)的含量(p<0.05),提高了夏季红茶滋味鲜爽度;轻做青工艺能够显著降低红茶醇类香气含量(p<0.05),显著提高醛类、酯类、酸类和酮类香气的含量(p<0.05),干茶带有花香。轻做青更有利于香气、滋味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门红茶 夏季鲜叶 做青工艺 香气成分 儿茶素
原文传递
做青工艺对单丛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敏 黄亚辉 +1 位作者 赵文霞 阙伟 《中国茶叶加工》 2012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前市场上采用传统制法重做青加工而成的"浓香型"乌龙茶与采用现代制法轻做青加工而成的"清香型"乌龙茶并存。本研究旨在对不同单丛乌龙茶进行生化成分及香气组成分析,探究不同做青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目前市场上采用传统制法重做青加工而成的"浓香型"乌龙茶与采用现代制法轻做青加工而成的"清香型"乌龙茶并存。本研究旨在对不同单丛乌龙茶进行生化成分及香气组成分析,探究不同做青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清香型"单丛乌龙茶其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较高,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及水浸出物含量较低。"清香型"单丛茶中香气物质的种类较多,其中烷烃类香气物质较为丰富,"浓香型"则包含较多的醇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青工艺 乌龙茶 品质
下载PDF
金萱做青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朝赐 杨春 +2 位作者 刘玉芳 谭少波 林国轩 《福建茶叶》 2007年第1期15-16,共2页
本文对金萱品种加工乌龙茶做青工艺的摇青次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鲜叶原料在相同的做青环境中,三次摇青的产品品质稍好于二次摇青的产品品质,但品质感官审评总分及生化成分变化均相差不大。在实际生产中,若选用两次摇青的做... 本文对金萱品种加工乌龙茶做青工艺的摇青次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鲜叶原料在相同的做青环境中,三次摇青的产品品质稍好于二次摇青的产品品质,但品质感官审评总分及生化成分变化均相差不大。在实际生产中,若选用两次摇青的做青工艺,可以减轻做青的劳动强度和节约成本,而对产品品质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 金萱茶 做青工艺 生化成分 乌龙茶
下载PDF
浅谈夏茶空调做青工艺技术要点及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许信泉 《福建茶叶》 2004年第2期28-28,共1页
本文从温湿度调控、轻摇青、长时间凉青等因素对乌龙茶初制新技术进行小结,并阐述初制过程高温杀青、冷包揉、二次烘焙等观点。
关键词 夏茶 空调做青工艺 乌龙茶 初制技术
下载PDF
浅谈安溪铁观音做青工艺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水吉 余文权 《茶叶科学技术》 2006年第4期41-42,共2页
铁观音以其独特的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几乎成了安溪茶的代名词。优质铁观音历来都是市场的抢手货,市场价格从每500g几百元到上千元,现在已经飙升到了几千元。随着茶叶市场对优质铁观音的强烈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安溪茶农对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以其独特的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几乎成了安溪茶的代名词。优质铁观音历来都是市场的抢手货,市场价格从每500g几百元到上千元,现在已经飙升到了几千元。随着茶叶市场对优质铁观音的强烈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安溪茶农对安溪铁观音初制技术的研究、创新和总结。但限于茶农相互之间交流有限,形成了目前安溪铁观音不同区域初制技术不尽相同的格局。本文就安溪铁观音初制过程中的做青工艺进行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溪铁观音 做青工艺 初制技术 市场价格 茶叶市场 安溪茶 优质 茶农
下载PDF
乌龙茶做青工艺技术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叶根轩 《中国茶叶》 1996年第4期6-7,共2页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为探明影响乌龙茶做青品质的主导因素和做青工艺的科学技术指标,福建省明溪县农业局茶叶站于1994年在明溪县城关茶场以毛蟹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对乌龙茶加工的春、夏、暑、秋茶的做青工艺分别进行了试验,...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为探明影响乌龙茶做青品质的主导因素和做青工艺的科学技术指标,福建省明溪县农业局茶叶站于1994年在明溪县城关茶场以毛蟹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对乌龙茶加工的春、夏、暑、秋茶的做青工艺分别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加工 做青工艺 品质
下载PDF
台茶12号、13号做青工艺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钟灼仔 郭聪 +2 位作者 杨晓滨 叶学东 陈绍康 《中国茶叶》 2007年第1期16-17,共2页
台茶12号(又名金萱)、13号(又名翠玉)是由台湾省茶叶改良场杂交选育而成的乌龙茶品种。上世纪90年代初由福建福安民间引进并逐步在闽东地区推广。闽东地区虽然地理位置与台湾省较为相近,但气候条件、土壤质地、栽培管理,特别是制... 台茶12号(又名金萱)、13号(又名翠玉)是由台湾省茶叶改良场杂交选育而成的乌龙茶品种。上世纪90年代初由福建福安民间引进并逐步在闽东地区推广。闽东地区虽然地理位置与台湾省较为相近,但气候条件、土壤质地、栽培管理,特别是制茶工艺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探讨这两个品种在闽东生产环境条件下,适宜的乌龙茶制作工艺,2002年,笔者对其做青工艺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青工艺 茶品种 工艺探讨 闽东地区 杂交选育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壤质地
下载PDF
高山乌龙茶空调做青工艺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健 《中国茶叶》 2011年第3期19-20,共2页
空调做青对提高乌龙茶品质最明显的是夏暑茶,其次是春茶,最后是秋茶。因为夏暑高温天气常在29℃以上,如果没有空调降温,则芳香物质种类少,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消耗较多,毛茶几乎没有香气且苦涩味明显;
关键词 空调降温 做青工艺 乌龙茶 应用 高山 高温天气 芳香物质 可溶性糖
下载PDF
安溪铁观音轻“发酵”做青工艺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宗垣 《福建茶叶》 2010年第7期44-46,共3页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铁观音茶内销市场不断拓展,品饮铁观音的人群迅速增加。安溪茶农在销售市场上发现,外形色泽翠绿,内质香气高强,滋味鲜爽甘锐的茶叶,深受人们的喜爱。1996年以来。采用轻“发酵”工艺制出...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铁观音茶内销市场不断拓展,品饮铁观音的人群迅速增加。安溪茶农在销售市场上发现,外形色泽翠绿,内质香气高强,滋味鲜爽甘锐的茶叶,深受人们的喜爱。1996年以来。采用轻“发酵”工艺制出的乌绿圆紧、鲜香甘锐的铁观音茶叶成了 市场的新宠。1999年以后,安溪茶农进一步大胆创新,在轻做青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溪铁观音 做青工艺 发酵 市场经济 铁观音茶 销售市场 茶农 茶叶
下载PDF
试论铁观音做青工艺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鉴唐 《福建茶叶》 1991年第4期25-28,共4页
铁观音是乌龙茶极品名茶之一。它以其条索紧结肥壮匀整、色泽乌润明亮起砂绿(俗称香蕉色)。香气浓郁悠长带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且有特殊的“音韵”等独特优雅品质而驰名中外。这些独具一格的品质特征,除了茶树品种,自然条件、... 铁观音是乌龙茶极品名茶之一。它以其条索紧结肥壮匀整、色泽乌润明亮起砂绿(俗称香蕉色)。香气浓郁悠长带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且有特殊的“音韵”等独特优雅品质而驰名中外。这些独具一格的品质特征,除了茶树品种,自然条件、农艺措施等因素外,初制工艺是形成品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尤其初制工艺中最关键的做青工序。因此,只有根据产地当时的气候情况,掌握做青这个技术,才能制出形、色、香、味俱佳的铁观音高级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做青工艺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台茶12号品种做青工艺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晓滨 郭聪 《福建茶叶》 2005年第2期11-11,共1页
本文通过选用台湾乌龙茶品种台茶12号进行不同做青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台茶12号以轻做青工艺品质最优。前期做青掌握薄摊、拌青或轻摇,保持青叶鲜活、均衡失水,后期适当摇青,拖长凉青时间,促使内含物的转化,以及适时杀青,是形成台茶1... 本文通过选用台湾乌龙茶品种台茶12号进行不同做青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台茶12号以轻做青工艺品质最优。前期做青掌握薄摊、拌青或轻摇,保持青叶鲜活、均衡失水,后期适当摇青,拖长凉青时间,促使内含物的转化,以及适时杀青,是形成台茶12号优良品质的关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台茶12号品种 做青工艺 茶叶品质
下载PDF
论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的理论基础与科学根据
14
作者 黄意生 《福建茶叶》 2013年第1期47-49,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的理论基础与科学根据。文章从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的基本元素分析入手,在探寻作用原理、组合方式、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揭示做青工艺创新与形成的科学根据。作者研究发现,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 本文主要研究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的理论基础与科学根据。文章从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的基本元素分析入手,在探寻作用原理、组合方式、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揭示做青工艺创新与形成的科学根据。作者研究发现,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是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有理论的创立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理论的传播方式。武夷山茶叶制作先人,接受并运用朱升创立的做青理论,结合当地制茶实践,自主创新出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传统做青工艺 理论基础 科学根据
下载PDF
贵州特色青茶做青工艺初探
15
作者 赵华富 刘晓霞 申东 《福建茶叶》 2012年第1期16-18,共3页
试验通过加工流程为:鲜叶→晒青→凉青→做青(摇青,凉青)→杀青→揉捻→做型(双锅曲毫机)→干燥,这一工序试制贵州特色青茶,以黔湄412品种鲜叶为原料,做青工艺采用两次摇青,所得成品茶已达到青茶特有的品质要求。
关键词 贵州特色 做青工艺 试验初探
下载PDF
桂绿1号制作花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
16
作者 潘启友 黎飘婷 刘迪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
为了充分利用桂绿1号茶树品种的优势,研究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了乌龙茶特有的做青工艺,旨在提升以桂绿1号茶树鲜叶为原料所制成绿茶的香气与口感。实验设计了3种不同程度的做青处理方案:T_1(做青2次)、T_2(做青3次)、T_3(做... 为了充分利用桂绿1号茶树品种的优势,研究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了乌龙茶特有的做青工艺,旨在提升以桂绿1号茶树鲜叶为原料所制成绿茶的香气与口感。实验设计了3种不同程度的做青处理方案:T_1(做青2次)、T_2(做青3次)、T_3(做青4次),并将它们与对照组CK(传统绿茶加工工艺)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各组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和生化成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感官评价得分方面,T_1(91.5分)>CK(90.9分)>T_2(89.7分)>T_3(86.4分)。由此可见,在4种处理方案中,T_1表现出最佳的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相较于CK组,T_1组的茶多酚质量百分浓度减少了2.16%,而游离氨基酸质量百分浓度则增加了0.35%,可溶性糖质量百分浓度上升了0.68%,酚氨比下降了1.06。这说明从生化成分的角度来看,T_1组的绿茶品质也优于CK组。因此,研究表明,在制作桂绿1号绿茶时采用2次做青工艺相比于传统的绿茶加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茶叶的香气与口感,进而提升其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绿1号 绿茶 花香型 做青工艺
下载PDF
白芽奇兰茶做青过程的品质化学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玉琼 詹梓金 +2 位作者 金心怡 郭雅玲 赖钟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4-129,共6页
试验采用高香优质乌龙茶品种———白芽奇兰茶 ,以同批采摘的鲜叶为材料 ,设定两种环境即人工环境(控温、控湿 )和自然环境进行做青 ,每个阶段取样固定。分析做青过程不同阶段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组分、茶黄素 (TF)、茶红素 (TR)... 试验采用高香优质乌龙茶品种———白芽奇兰茶 ,以同批采摘的鲜叶为材料 ,设定两种环境即人工环境(控温、控湿 )和自然环境进行做青 ,每个阶段取样固定。分析做青过程不同阶段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组分、茶黄素 (TF)、茶红素 (TR)及茶褐素 (TB)含量、氨基酸总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结合毛茶感官审评 ,探讨人工环境对做青过程品质形成的作用。在两种环境中 ,做青过程水浸出物、茶多酚、TF、TB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儿茶素组分变化较复杂 ,含量亦呈下降趋势 ,以L -EGC、L -EGCG和L -ECG 3种儿茶素下降幅度最大 ;D ,L -GC在加工前期和后期出现含量上升趋势 ;TR含量表现先增后减 ;氨基酸总量趋向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特点。人工环境做青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及氨基酸含量下降速率比自然环境的慢 ;而TF、TR和TB及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自然环境的低 ,表明人工环境较有利于主要滋味物质的保留。毛茶感官审评结果亦认为人工环境的滋味较自然环境的浓爽、清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芽奇兰茶 做青工艺 品质化学
下载PDF
振动式乌龙茶做青新技术及其效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金心怡 郝志龙 +2 位作者 陈济斌 孙云 吉克温 《中国茶叶》 2006年第3期24-25,共2页
近年来,清香型乌龙茶以其干茶色泽翠绿油润,汤色蜜绿明亮,香气高锐幽长,滋味醇厚甘爽以及特有的“韵味”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这主要归功于空调做青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工艺变革。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具有轻摇青、薄摊晾、长晾青、轻发酵... 近年来,清香型乌龙茶以其干茶色泽翠绿油润,汤色蜜绿明亮,香气高锐幽长,滋味醇厚甘爽以及特有的“韵味”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这主要归功于空调做青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工艺变革。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具有轻摇青、薄摊晾、长晾青、轻发酵的特点,该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清香型乌龙茶加工的优质率和经济效益。然而目前空调做青工艺需人工上下叶,劳动强度大,在制叶落地现象常有发生,与标准化茶叶加工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应用 技术 经济效益 乌龙茶 振动式 做青工艺 茶叶加工 干茶色泽 劳动强度 清香型
下载PDF
乌龙茶做青环境微机控制系统硬件与接口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恒 郭澍榕 +2 位作者 江友飞 林发银 何立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2期39-45,共7页
本文介绍乌龙茶做青环境电脑控制系统中的温、湿度测量、A/D转换卡、输出控制电路的硬件、接口设计原理以及系统软件与控制方式。该系统对乌龙茶做青生产过程的环境能进行自动巡回检测,控制温、湿度达到最佳状态,并使生产过程自动化。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工艺 环境 微机控制
下载PDF
乌龙茶等时等转做青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聪 《茶叶科学简报》 1994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乌龙茶 等时等转技术 做青工艺 品质 程序控制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