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1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汾河流域地表水金属元素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赵春红 申豪勇 +3 位作者 赵一 王志恒 唐春雷 谢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9-560,共12页
为研究汾河流域地表水中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危害程度,本文采集汾河流域主要支流入河口及干流断面水样39组,检测As、Cu、Pb、Zn、Hg、Ni、Mn、Fe和Co共9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流域地表水中... 为研究汾河流域地表水中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危害程度,本文采集汾河流域主要支流入河口及干流断面水样39组,检测As、Cu、Pb、Zn、Hg、Ni、Mn、Fe和Co共9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流域地表水中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对成人与儿童产生的健康危害.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超标元素为Hg、Fe和Mn,污染区主要分布于汾河干流中下游和支流.汾河干流上游Fe、Mn、Zn和Co变化幅度较大,中游、下游次之;各支流金属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多元统计分析显示,Hg和As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及农业污染等;Cu、Pb、Zn、Ni、Co、Fe和Mn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汾河流域各河段健康总风险为汾河支流>汾河下游>汾河中游>汾河上游,汾河中下游和支流健康风险危害较大,健康风险均为中等;经饮用水途径造成的健康风险儿童是成人的1.15倍,儿童更易受到金属元素的危害;As为支流浍河和昌源河的主要致癌因子;各河段优先控制金属元素为As、Co、Pb、Fe和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地表水 金属元素 多元统计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西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中“三氮”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2
作者 李丽君 李旭光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通过测试地下水样品中“三氮”含量,采用非致癌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限值对比,硝酸盐氮超标率8%,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及西南部区域;氨氮超标率10%,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部区域.... 通过测试地下水样品中“三氮”含量,采用非致癌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限值对比,硝酸盐氮超标率8%,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及西南部区域;氨氮超标率10%,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部区域.地下水中Ⅰ、Ⅱ、Ⅲ类水质占比83%;Ⅳ及Ⅴ类水水质占比17%.地下水样品中“三氮”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及总致癌性风险指数均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标准.整体上研究区“三氮”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三氮”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密集地区.健康风险评价可为地区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监控和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三氮 健康风险评价 西辽河平原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拉萨城区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3
作者 杨博 熊健 +4 位作者 李伟 谢鹏程 杨崛园 黄瑞卿 吕学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9-1352,共14页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区土壤中重金属(HMs)的污染问题,目前已成为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为科学地评价城区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降低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以拉萨城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将蒙特卡罗模拟引入USEPA模型,构...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区土壤中重金属(HMs)的污染问题,目前已成为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为科学地评价城区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降低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以拉萨城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将蒙特卡罗模拟引入USEPA模型,构建了土壤重金属不确定性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拉萨城区表层土壤中Cu、Zn、Cr、Ni、Pb、Cd、As、Hg的含量均值分别为20.25、66.07、35.90、17.35、22.70、0.10、25.64、0.07 mg·kg^(−1).除As和Zn外,均未超过拉萨市土壤背景值,污染负荷指数(PLI_(zone))为0.83,整体为无污染水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拉萨城区表层土壤中,HMs对儿童和成人的总致癌风险(TCR)分别为1.30×10^(−5)—7.60×10^(−5)和1.03×10^(−5)—8.15×10^(−5),处于可接受水平;总非致癌风险(HI)分别为1.82×10^(−1)—1.27和3.91×10^(−2)—3.57×10^(−1),成人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儿童可能存在3.61%的概率高于风险阈值;其中As是最主要的风险元素,皮肤接触和经口摄入分别是成人和儿童的主要暴露途径,皮肤黏附系数和体重分别是成人和儿童的主要影响参数.该模型可有效的降低健康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更加精确地反映区域健康风险状况,并能获取优先控制因子和暴露途径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拉萨城区 土壤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桂林会仙湿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4
作者 余悦 段萌语 +4 位作者 邢新丽 程铖 余海阔 李淼 祁士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90,共9页
岩溶地貌由于其较薄的土壤层及高度发达的岩溶管道易导致污染物对地下环境产生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岩溶区土壤即天然防护层中污染物水平与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以桂林会仙湿地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桂林会仙湿地冬... 岩溶地貌由于其较薄的土壤层及高度发达的岩溶管道易导致污染物对地下环境产生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岩溶区土壤即天然防护层中污染物水平与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以桂林会仙湿地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桂林会仙湿地冬夏两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AHs组成特征,解析其来源,并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桂林会仙湿地土壤中PAHs的含量范围为8.57~1407.21 ng/g,以4环PAHs为主,园地土壤中PAHs含量最低;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方法开展的PAHs来源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PAH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人类活动是研究区土壤中PAHs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PAHs对人体的潜在致癌风险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环芳烃(PAHs) 土地利用类型 来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价 桂林会仙湿地
下载PDF
仿生提取ICP-MS法测定冬虫夏草8种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5
作者 马金梅 肖远灿 +2 位作者 郜靓 魏立新 杨仕兵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目的:建立冬虫夏草中铅(Pb)、镉(Cd)、汞(Hg)、砷(As)、铜(Cu)、银(Ag)、锡(Sn)和锑(Sb)8种重金属的仿生提取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仿生提取冬虫夏草中可溶性重金属,ICP-MS法测定重金属含量... 目的:建立冬虫夏草中铅(Pb)、镉(Cd)、汞(Hg)、砷(As)、铜(Cu)、银(Ag)、锡(Sn)和锑(Sb)8种重金属的仿生提取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仿生提取冬虫夏草中可溶性重金属,ICP-MS法测定重金属含量,靶标危害系数(THQ)法评价健康风险。结果:8种重金属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7 0),平均回收率84.05%~114.71%(RSD 2.9%~4.9%)。冬虫夏草中As、Hg、Cu、Cd、Sb、Pb、Ag总量均值依次为12.122、0.644、15.828、0.095、0.027、0.636、0.075 mg·kg-1,未检出Sn。As、Hg、Cu、Cd、Pb、Ag在人工胃液溶出率大于人工肠液,其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率均值为19.69%~52.62%,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率均值为0%~16.05%;Sb在人工肠液的溶出率25.54%大于人工胃液的溶出率14.68%。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As、Hg、Cu、Cd、Pb、Ag、Sb的THQ均<1,表明冬虫夏草中上述8种重金属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健康危害。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冬虫夏草中上述8种重金属的测定和健康风险评价,仿生提取测定冬虫夏草8种重金属的含量数据及基于该数据的健康评价结果可为冬虫夏草重金属安全性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重金属 仿生提取 ICP-MS法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朔州东部农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富集及健康风险评价
6
作者 张娟 王明君 郭掌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5-1329,共15页
为研究重金属在农田土壤-作物之间的累积性及人群健康风险,采用富集因子(EF)、地累积指数(I_(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等指标对山西省朔州市东部三县市(山阴县、应县、怀仁市)131个样点农田土壤-作物系统(玉米、高粱和大豆)中重金... 为研究重金属在农田土壤-作物之间的累积性及人群健康风险,采用富集因子(EF)、地累积指数(I_(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等指标对山西省朔州市东部三县市(山阴县、应县、怀仁市)131个样点农田土壤-作物系统(玉米、高粱和大豆)中重金属的含量、来源及富集程度进行调查,并采用EPA推荐的风险评估模型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Cd、Cr、As、Hg、Pb、Cu、Zn、Ni)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而Cr、Hg、Pb的平均含量分别是研究区背景值的1.20倍、6.26倍和1.33倍.2)研究区土壤中Hg元素为显著富集,其余重金属无富集.地累积指数分级结果表明,土壤中Hg呈中度污染,其余为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为中度污染水平.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Ni、Cr、Zn、Cu主要来源于“自然来源”,Hg主要来源于“直接工业源”,As、Pb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工业源”,而Cd主要来自“农业来源”.4)8种重金属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高于成人.研究区Pb对儿童和成人均无致癌风险,Cd和As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而Cr、Ni是主要致癌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农作物 重金属 富集因子 健康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铀的成因机制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7
作者 邵政 葛勤 +3 位作者 米振华 陈功新 李翔 张瀚月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6,共13页
查明地下水中铀(U)的分布特征、富集机制及对不同人群的暴露风险,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综合利用Shukarev分类法、热力学计算、水文地球化学数值模拟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估(HRA)等方法,分析了大同盆... 查明地下水中铀(U)的分布特征、富集机制及对不同人群的暴露风险,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综合利用Shukarev分类法、热力学计算、水文地球化学数值模拟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估(HRA)等方法,分析了大同盆地地下水和地表水中U污染分布特征和形态分布,解释了地下水中U的形成机制,评估了U污染对不同人群的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地下水TDS分布范围较大,为27.60~4034.00 mg/L,其中浅层地下水(Ⅰ区)整体上TDS较高,为338.00~4034.00 mg/L(平均1371.80 mg/L),U含量为0~2.44 mg/L(平均0.26 mg/L),超标率为71.74%,与TOC、NO_(3)^(-)和SO_(4)^(2-)浓度垂向分布一致,随着埋深深度增加,整体浓度呈现变小趋势。氧化还原条件、络合、吸附和蒸发浓缩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地下水中U浓度和形态分布的机制,其中微生物参与下的还原作用是制约地下水中U浓度的关键。此外,铀酰离子(UO_(2)^(2+))与碳酸盐配体形成易于迁移的UO_(2)(CO_(3))22-和UO_(2)(CO_(3))_(3)^(4-)稳定络合物,也是影响地下水中U迁移的因素之一。人类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非致癌风险排序为儿童>青年人>成年人,地表水和Ⅰ区地下水的非致癌风险超标率最大(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盆地 地下水 地球化学 数值模拟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工业园区周边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及健康风险评价
8
作者 戴慧娴 雷雷佳 +1 位作者 徐瑞 汪溪远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1期9-18,共10页
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工业园区及周边不同区域优势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分析统计植物样品地上和地下部分中的砷(As)、铬(Cr)、镉(Cd)、汞(Hg)、铅(Pb)、铜(Cu)、锌(Zn)、镍(Ni)8种重金属含量,通过计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 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工业园区及周边不同区域优势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分析统计植物样品地上和地下部分中的砷(As)、铬(Cr)、镉(Cd)、汞(Hg)、铅(Pb)、铜(Cu)、锌(Zn)、镍(Ni)8种重金属含量,通过计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综合评估植物对土壤的修复应用潜力。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调查区域人群在不同暴露途径下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优势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芦苇富集、转运Cr的能力较强,花花柴富集Cd、Zn的能力较强,盐穗木富集Cd的能力较强。琵琶柴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梭梭、小麦、花花柴、碱蓬、柽柳均属于规避型植物,这两类植物可种植在工业园周边和农田区域,降低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人的途径(即手-口)是土壤重金属可能产生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产生的致癌风险指数TCR在10^(-4)~10^(-6)范围内,调查区域总体无致癌风险。4个调查区域致癌风险指数TCR数值大小顺序为企业周边区域>农田区域>过渡带区域>自然荒漠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积累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东平湖水源地POPs的健康风险评价初探
9
作者 张冰冰 刘衍君 +3 位作者 李欣 曹建荣 刘文全 陈广泉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79-81,共3页
为了揭示东平湖水源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健康风险水平,于2015年7月对东平湖16个不同点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采样,并用GC-μECD仪器测定了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运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 为了揭示东平湖水源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健康风险水平,于2015年7月对东平湖16个不同点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采样,并用GC-μECD仪器测定了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运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东平湖水源地沉积物中OCPs将会对人体产生致癌危险,PCBs对人体可能产生潜在的健康危害,PAHs不会对人体造成致癌危害;OCPs非致癌风险指数较大,导致慢性非致癌健康的风险较高;PCBs仅有(I点)、(L点)会对儿童产生非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健康风险评价 东平湖
下载PDF
强化木地板有机磷阻燃剂释放规律及健康风险评价
10
作者 胡锋 王兴磊 +1 位作者 于云鹤 陈冬梅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采用1 m^(3)气候箱法和气质联用法定量分析了强化木地板中5种有机磷阻燃剂(OPEs)的含量水平变化,推算得到其在空气中的平均浓度为110 ng/m^(3)。其中,三-(2-氯异丙基)磷酸酯(TCPP)为主要的污染物。同时对强化木地板中1种有机磷阻燃剂的... 采用1 m^(3)气候箱法和气质联用法定量分析了强化木地板中5种有机磷阻燃剂(OPEs)的含量水平变化,推算得到其在空气中的平均浓度为110 ng/m^(3)。其中,三-(2-氯异丙基)磷酸酯(TCPP)为主要的污染物。同时对强化木地板中1种有机磷阻燃剂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发现其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箱法 有机磷阻燃剂 健康风险评价 释放规律 气质联用法
下载PDF
长春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及健康风险评价
11
作者 赵东洋 安淼 +1 位作者 刘宝林 于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2,共7页
为研究长春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变化及健康风险评价,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采集大气PM_(2.5)样品,测定PM_(2.5)中16种优先控制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除二苯并(a,h)蒽外,其他15种PAHs均有检出,总质量浓度在0~1... 为研究长春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变化及健康风险评价,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采集大气PM_(2.5)样品,测定PM_(2.5)中16种优先控制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除二苯并(a,h)蒽外,其他15种PAHs均有检出,总质量浓度在0~198.00 ng/m^(3),平均值为67.80 ng/m^(3),呈冬季(平均值71.90 ng/m^(3))>春季(平均值70.50 ng/m^(3))>秋季(平均值55.20 ng/m^(3))的特征,PAHs的苯并(a)芘毒性当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平均值4.40 ng/m^(3))显著高于秋季(平均值1.26 ng/m^(3))和春季(平均值0.38 ng/m^(3))。成人和儿童在冬季的平均终生致癌风险(ILCR)值分别为2.15×10^(-5)、2.43×10^(-5),显著高于秋季(成人6.18×10^(-6)、儿童6.98×10^(-6))和春季(成人1.84×10^(-6)、儿童2.08×10^(-6)),冬季大气PM_(2.5)中PAHs可能对人体存在一定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多环芳烃 季节变化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泰安城区地下水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12
作者 刘乾 孟令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5,共8页
为查清泰安城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对《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规定的26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组分进行检测,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水摄入、皮肤接触、洗浴呼吸吸入3种暴露途径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 为查清泰安城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对《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规定的26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组分进行检测,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水摄入、皮肤接触、洗浴呼吸吸入3种暴露途径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样品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检出率为35.34%,15项被检出的组分中,1,1,2-三氯乙烷检出率最高,为16.38%,其次为四氯乙烯(12.07%)和三氯乙烯(6.90%)。与GB/T 14848—2017的Ⅲ类水标准限值相比,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总超标率为5.17%,出现超标的组分为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苯并(a)芘,最大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26.90、149.00、0.024μg/L,为标准值的5.38、2.13、2.40倍,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非致癌风险指数介于1.52×10^(-6)~1.48,均值为4.33×10^(-2),超限率仅为0.86%,非致癌风险较低,对人体的健康危害程度小;致癌风险值介于2.04×10^(-9)~3.37×10^(-5),均值为1.77×10^(-6),超限率为6.90%,风险点呈点状分布,引起致癌风险的组分为1,1,2-三氯乙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烯,需重点关注和控制。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均为饮水摄入,皮肤接触和洗浴呼吸吸入产生的风险可以忽略。研究成果对泰安城区地下水供水安全和有机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 健康风险评价 泰安
下载PDF
某工业园区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3
作者 赖明敏 吴虹 +5 位作者 翟崇治 张丹 胡伟 吕平江 袁睿 李华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针对工业园区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大而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损害现象。以长江上游典型工业园区为研究区域,探究典型工业园区VOCs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苏玛罐在园区企业厂界点、环境敏感点和城区... 目的针对工业园区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大而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损害现象。以长江上游典型工业园区为研究区域,探究典型工业园区VOCs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苏玛罐在园区企业厂界点、环境敏感点和城区点开展VOCs连续监测,样品经过分析处理后得到108种VOCs物质,分析大气VOCs变化特征,确定臭氧(O 3)生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贡献的优势物种,利用危害熵值(HQ)和终生致癌风险(R isk)评价VOCs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结果企业厂界点、环境敏感点和城区点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843.57μg/m^(3)、321.71μg/m^(3)和149.50μg/m^(3),3个点位都表现出夜间TVOCs均值浓度高于昼间的特点;企业厂界点、环境敏感点和城区点臭氧生成潜势(OFP)值分别为4507.25μg/m^(3)、1271.25μg/m^(3)和321.87μg/m^(3),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企业厂界点OFP值贡献最大的物种,3个点SOAP的值分别为710.61μg/m^(3)、545.98μg/m^(3)和209.83μg/m^(3),芳香烃是3个站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贡献最大的组分,SOAP平均贡献率达到88.95%。企业厂界点、环境敏感点和城区点的危害指数(HI)指数分别为0.31、0.19和0.08,3个点位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评价中,苯、乙苯和二氯甲烷在3个点位的R isk值均高于EPA可接受水平1×10^(-6)。结论综上,园区企业厂界点的污染水平高于环境敏感点和城区点,高于调研的其他工业园区;芳香烃类是各点位二次转化能力最高的组分,贡献最高的物种是甲苯;3个点位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各区域应将甲苯、苯、乙苯和二氯甲烷作为优先管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VOCs污染特征 二次转化能力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报废汽车拆解厂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宁 李绪志 +5 位作者 秦玉飞 梁云燕 鲁妍 詹路 王建波 许振明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2期34-42,共9页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从国内某大型报废汽车拆解厂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基于该测定数据对拆解厂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以及人体健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破碎区和人工分选区...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从国内某大型报废汽车拆解厂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基于该测定数据对拆解厂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以及人体健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破碎区和人工分选区重金属的平均质量浓度相对较高,Pb和Cd的质量浓度超出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拆解厂区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包括镀锌钢板材料源、铝合金材料源、含铅材料源、铜合金材料源、汽车涂料源和电镀镍-铬合金材料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r对人体健康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他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基本可以忽略;Ni和Cd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Cr对人体有较明显的致癌风险。研究成果可为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废汽车拆解厂 重金属 污染特征 来源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下载PDF
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的学生耐力素质评价指标自动检测
15
作者 张雪琴 江帆 +3 位作者 韦俊 汪瀛 叶娇龙 薛俊杰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为了对学生耐力水平做出准确判断,提出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的学生耐力素质评价指标自动检测。划分身高等级,根据体重数据划分学生形体类型,结合肺活量情况,完成健康风险评价;将耐力跑与台阶测试作为耐力素质评价指标,求解指标的概率分布,... 为了对学生耐力水平做出准确判断,提出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的学生耐力素质评价指标自动检测。划分身高等级,根据体重数据划分学生形体类型,结合肺活量情况,完成健康风险评价;将耐力跑与台阶测试作为耐力素质评价指标,求解指标的概率分布,计算两个评价指标所占权重;确定系统整体结构,编写上位机中数据库与人机交互界面操作流程;将射频技术与LoRa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选择上位机软件计时方案,定义摄氧量获取方法,根据最大摄氧量检测出耐力素质情况。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耐力素质状况,且自动化程度较高,避免数据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风险评价 评价指标 自动检测 射频技术
下载PDF
猪胆粉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6
作者 廖予菲 卢昌晶 +1 位作者 王萍 张瑞瑞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1期74-78,共5页
目的:检测猪胆粉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锌(Zn)、铬(Cr)、镍(Ni)等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污染等级及人体健康风险分析。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猪胆粉中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7批次样品中,8种重金... 目的:检测猪胆粉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锌(Zn)、铬(Cr)、镍(Ni)等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污染等级及人体健康风险分析。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猪胆粉中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7批次样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均有检出,其中Cu、Cr、Ni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分别达到94.1%、88.2%、35.3%。单项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Ni>Cr>Cu>Zn>Hg>As>Pb>Cd,说明猪胆粉药材主要受到Ni、Cr、Cu3种元素的污染,猪胆粉受8种重金属污染的等级均达到了警戒级及以上。但8种重金属的HI与HQ平均值均小于1,即不具有非致癌健康风险。各元素的Risk均小于1×10^(-4),猪胆粉药材整体上不具备致癌风险。结论:各批次猪胆粉药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但健康风险较低,其中Cu、Hg等元素污染还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胆粉 重金属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污染等级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北江流域大型水库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17
作者 王进 彭进平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第11期60-67,共8页
为了说明广东省北江流域大型水库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基于流域内的12个大型水库2020年Cd、As、Cr、Hg、Pb、Cu、Zn、Fe和Mn等9项重金属项目监测资料,采用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5项相关水质标准进行了单因子水质评价... 为了说明广东省北江流域大型水库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基于流域内的12个大型水库2020年Cd、As、Cr、Hg、Pb、Cu、Zn、Fe和Mn等9项重金属项目监测资料,采用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5项相关水质标准进行了单因子水质评价,并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使用的模型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乐昌峡水库外的11个大型水库的9项重金属项目含量均未超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的Ⅰ类限值、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限值以及美国、日本、欧盟的饮用水相关标准限值;乐昌峡水库的As含量虽未超过GB 3838的Ⅰ类限值,但已超过GB5749及美国、日本、欧盟的饮用水相关标准限值;武江干流上K1(乐昌峡水库)的总健康风险值大于1×10^(-4),按国际健康组织(WHO)的相关标准属于“不可接受,立刻采取治理措施”水平;北江干流上的5个大型水库各自总健康风险值为5×10^(-5)~1×10^(-4),按国际健康组织(WHO)属于“警惕,应采取预防措施”水平;北江其他支流上的6个大型水库各自总健康风险值小于5×10^(-5),按国际健康组织(WHO)相关标准属于“可以接受”水平;总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于As、Cr两项元素的致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 水库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安徽大矾山废弃矾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德华 周蓓蓓 +4 位作者 陈晓鹏 杨强 李晓晴 郭江 杨扬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6-977,共12页
废弃矿区环境恢复和生态治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其中,针对矿区开采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重金属污染特征调查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对于矿区治理方案设计和施工尤为重要。以安徽省庐江县大矾山废弃矾矿区为研究区域,对矿... 废弃矿区环境恢复和生态治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其中,针对矿区开采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重金属污染特征调查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对于矿区治理方案设计和施工尤为重要。以安徽省庐江县大矾山废弃矾矿区为研究区域,对矿区土壤重金属(As、Cd、Cu、Mn和Ni)污染特征展开分析,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公布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污染评价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As和Cd含量显著超标,相较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超标率分别为77%和100%;土壤中Cu属轻度污染,超标率为16%;Mn、Ni含量均未超标;此外,这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Ni、Mn、Cu、Cd、As;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显示As、Cd为主要风险元素,土壤以较强和很强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主;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表明土壤超标重金属间接经口摄入为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的主要途径,其中As、Cd对于成人和儿童经口摄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于成人和儿童呼吸摄入和皮肤接触均不存在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健康风险评价 污染特征 废弃矿区 矾矿 安徽
下载PDF
河南省桐柏-泌阳地区表层土壤钒和钴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赖书雅 董秋瑶 +2 位作者 宋超 杨振京 严明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236,共15页
【研究目的】为了查明桐柏—泌阳地区表层土壤(0~20 cm)中2种重金属钒和钴的污染状况,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521件,分析测定重金属V和Co的含量。【研究方法】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计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中V和Co的分布特... 【研究目的】为了查明桐柏—泌阳地区表层土壤(0~20 cm)中2种重金属钒和钴的污染状况,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521件,分析测定重金属V和Co的含量。【研究方法】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计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中V和Co的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健康风险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区内土壤V和Co空间分布呈片状分布,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评价中,Co元素总体污染样点比V元素多,且均存在复合污染的样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成人的风险要大于儿童。成人中V非致癌风险指数均超过1;99.06%样品中V的儿童非致癌风险高于1;非致癌风险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吸入为主。存在32.95%样品Co对成人的非致癌风险为不可接受,存在19.74%样品Co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为不可接受。成人与儿童的致癌风险指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成人与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指数高值区均分在研究区南部。【结论】土壤V和Co含量的高低不仅受土壤黏粒、pH值和铁、锰氧化物的影响,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区矿产资源开采可能是该地区土壤V和Co污染和健康风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钒钴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影响因素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桐柏 泌阳 河南省
下载PDF
广元市周边废弃煤矿酸性矿井涌水水质分析及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明澹 李波 刘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7-1107,共11页
为揭示酸性矿山废水对其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构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以广元市周边废弃煤矿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23个地下水样品和39个地表水样品中的常规指标和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基于内梅罗综... 为揭示酸性矿山废水对其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构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以广元市周边废弃煤矿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23个地下水样品和39个地表水样品中的常规指标和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基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污染指数法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及地表水环境质量,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地下水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地表水中的TDS(总溶解性固体物质)、SO_(4)^(2-)、Ca^(2+)和Mg^(2+)浓度较高,其中TDS和SO_(4)^(2-)平均浓度最高,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限值。研究区范围内地下水水质较差,SO_(4)^(2-)、TDS、Mg^(2+)、Ca^(2+)浓度较高,其中SO_(4)^(2-)以及TDS的平均浓度最高;地下水的金属元素平均浓度的大小顺序为TFe(Fe^(2+)、Fe^(3+)总和)>Al>Pb>Zn>Mn>Cu>TCr(Cr^(3+)、Cr^(6+)总和)>Cd>As>Hg,有9种金属元素超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限值;从地下水的金属元素浓度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旺苍县地下水水质受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地表水评价结果为良好或极好,少部分为较差或极差,这与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由矿井涌水排放导致。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健康总风险较高,主要来源于致癌性元素As、Cd和Cr,致癌风险均高于最大限值(10-4),非致癌总风险均大于可接受的健康风险最大限值(1),表明地下水具有较为严重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研究区地下水经口暴露途径出现的潜在非致癌风险超过皮肤暴露途径,且成年人的潜在非致癌风险高于儿童。研究区范围内地下水水质存在较大健康风险,该类水体不宜饮用,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应重点防控重金属Al、Pb、Zn和Fe引致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分析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健康风险评价 酸性矿山废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