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偶蹄兽口蹄疫的防治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尚贵 向留坤 李建华 《中国畜禽种业》 2011年第6期30-30,共1页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羊、牛、猪等偶蹄动物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理特征是患病动物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等处发生水疱和溃烂。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气温和光照等自然条件对口蹄疫病毒的存活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偶蹄兽 防治 接触性传染病 偶蹄动物 口腔粘膜 病理特征 一年四季
下载PDF
偶蹄兽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2
作者 李会会 《养殖与饲料》 2021年第4期119-120,共2页
口蹄疫以传染性极强、流行区域广、发病率高、防控难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本文介绍了偶蹄兽口蹄疫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点、致病机理、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变化和诊断技术,并提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给予有效的防... 口蹄疫以传染性极强、流行区域广、发病率高、防控难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本文介绍了偶蹄兽口蹄疫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点、致病机理、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变化和诊断技术,并提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给予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蹄兽口蹄疫 流行特点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沈思思 陈亮 +15 位作者 冯万宇 秦平伟 兰世捷 李丹 苗艳 张蕾 于辰龙 黄宝银 尹伊 王欢 张国华 杨昊天 王岩张艳 薛沾枚 刘文 林秀蔚 《中国工作犬业》 2023年第5期51-52,共2页
犬瘟热病毒(CDV)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是犬瘟热病的病原体。自1760年以来,它被认为是犬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急性发热性疾病。它与多种细胞向性(上皮性、淋巴性和神经性)有关,可导致系统性感染,包括:呼吸、消化、泌尿、淋巴、皮肤、... 犬瘟热病毒(CDV)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是犬瘟热病的病原体。自1760年以来,它被认为是犬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急性发热性疾病。它与多种细胞向性(上皮性、淋巴性和神经性)有关,可导致系统性感染,包括:呼吸、消化、泌尿、淋巴、皮肤、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等疾病。CDV的宿主范围主要包括食肉目动物、偶蹄兽、灵长类、啮齿类和熊猫科等。由于CDV感染的物种种类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传染性 犬瘟热病毒 偶蹄兽 急性发热性疾病 食肉目 副粘病毒科 宿主范围 麻疹病毒属
下载PDF
牛羊O型口蹄疫ELISA试验的抗体检测
4
作者 高波 《新农业》 2023年第16期62-63,共2页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被国际兽医组织确定为一类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它的临诊特征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流涎,在唇部内面、齿龈、舌面、蹄部、乳房处皮...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被国际兽医组织确定为一类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它的临诊特征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流涎,在唇部内面、齿龈、舌面、蹄部、乳房处皮肤出现水疱,水疱逐渐破裂后,体温达到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畜共患传染病 接触性传染病 口蹄疫病毒 偶蹄动物 抗体检测 偶蹄兽 O型口蹄疫 蹄部
下载PDF
口蹄疫防治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松 杨建辉 +1 位作者 李晓普 李铁拴 《新农业》 2012年第11期22-22,共1页
口蹄疫又叫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严重时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死亡率高。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防治 接触性传染病 口腔黏膜 偶蹄兽 死亡率 口疮 溃烂
下载PDF
猪口蹄疫的防控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万遂如 《养猪》 2010年第6期57-58,共2页
口蹄疫是偶蹄兽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蹄部和口鼻部皮肤、口腔黏膜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严重者可造成死亡。我国将本病归为一类传染病。
关键词 猪口蹄疫 防控技术 接触性传染病 口腔黏膜 偶蹄兽 皮肤 蹄部 溃烂
下载PDF
口蹄疫的征候学及流行病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尚佑军 刘湘涛 《兽医导刊》 2009年第6期24-28,共5页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其临诊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此病一旦发病极易造成大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其临诊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此病一旦发病极易造成大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我国对于该病的预防主要以强制免疫为主,每年进行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但今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新疆、湖北、上海、内蒙古、湖南、贵州、陕西、广西等地发生了多起口蹄疫疫情。今年疫情发生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由于发现后采取的措施及时有效,疫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口蹄疫作为一类传染病,其防控工作是我们要长期坚持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本刊邀请了口蹄疫方面的专家和临床兽医工作者对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技术、疫苗生产和质量分析、疫苗的应用以及减少疫苗副反应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一线兽医工作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流行病学 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偶蹄动物 口腔黏膜 偶蹄兽 乳房
下载PDF
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畅 任成智 田忠然 《吉林畜牧兽医》 2011年第11期39-39,共1页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致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以发热、口腔粘膜及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是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易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强,流行迅速,偶尔感染人,主要发...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致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以发热、口腔粘膜及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是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易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强,流行迅速,偶尔感染人,主要发生在与患畜密切接触的人员,多为亚临床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疫苗免疫接种 不良反应 接触性传染病 亚临床感染 口腔粘膜 空气传播 偶蹄兽
下载PDF
牛口蹄疫的综合防制
9
作者 陈松 杨建辉 +1 位作者 李晓普 李铁拴 《今日畜牧兽医(奶牛)》 2011年第5期82-82,共1页
口蹄疫又叫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严重时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本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
关键词 牛口蹄疫 综合防制 接触性传染病 口蹄疫病毒 口腔黏膜 偶蹄兽 口疮 溃烂
下载PDF
广东地区鹿的锥虫病
10
作者 陈乾生 欧阳子焯 陈玉汉 《野生动物》 1989年第4期20-21,共2页
锥虫病是属于原虫的鞭毛虫纲的锥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偶蹄兽、骆驼、象、牛、水牛、绵羊、山羊等动物,有关鹿科动物的锥虫病,国内尚未见报告。1978年冬至1979年春,本病在广东海南岛一个养鹿场的梅花鹿和水鹿群开始发现,1982年... 锥虫病是属于原虫的鞭毛虫纲的锥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偶蹄兽、骆驼、象、牛、水牛、绵羊、山羊等动物,有关鹿科动物的锥虫病,国内尚未见报告。1978年冬至1979年春,本病在广东海南岛一个养鹿场的梅花鹿和水鹿群开始发现,1982年在某动物园的养鹿场和广东粤北地区的一个养鹿场亦相继出现,死亡率达44%。该病的发生流行给养鹿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现将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诊断经过和防治效果报告如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虫病 养鹿场 偶蹄兽 鞭毛虫纲 鹿科动物 诊断经过 出血斑点 姬姆萨染色 出血性败血症 急性病例
下载PDF
绒山羊免疫口蹄疫双价苗抗体消长情况观察
11
作者 韩惠瑛 张艳红 +1 位作者 师汇 马海利 《中国畜禽种业》 2014年第11期5-6,共2页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猪、牛、羊、骆驼、鹿等家畜和其他野生偶蹄动物. 本试验对绒山羊O-AsiaI口蹄疫双价苗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观察,...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猪、牛、羊、骆驼、鹿等家畜和其他野生偶蹄动物. 本试验对绒山羊O-AsiaI口蹄疫双价苗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观察,以期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免疫程序 抗体消长 绒山羊 双价苗 共患传染病 偶蹄动物 偶蹄兽
下载PDF
一起猪蹄裂病的诊断与治疗
12
作者 崔炳灿 孙雪艳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3年第4期69-70,共2页
蹄裂病也称之为腐蹄病,是偶蹄兽趾间皮肤坏死的化脓坏死性炎症,3-6月龄猪亦多发,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匣缩小、蹄壁角质层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4%~5%,轻则影响猪只活动,重则淘汰。
关键词 猪蹄 治疗 诊断 皮肤坏死 腐蹄病 坏死性 偶蹄兽 6月龄
下载PDF
口蹄疫
13
作者 刘群 《医学动物防制》 2001年第5期278-280,共3页
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过去认为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等不发达地区流行较为严重,最近在欧洲的英国、荷兰、希腊等地爆发了严重... 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过去认为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等不发达地区流行较为严重,最近在欧洲的英国、荷兰、希腊等地爆发了严重的口蹄疫,引起世界各国的恐慌.动物感染后可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蹄部 水泡 鼻病毒 病畜 患畜 病毒粒子 病毒体 偶蹄兽
下载PDF
一例骆驼淋巴细胞瘤的症状与诊治
14
作者 王卓林 李秀云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6期77-77,共1页
骆驼属于偶蹄目、骆驼科,是最大的偶蹄兽之一,身躯庞大,脖子弯而长,背上高耸峰突,是人们感兴趣的观赏动物,耐粗饲,素有“沙漠之舟”之称。
关键词 骆驼科 淋巴细胞 诊治 症状 观赏动物 偶蹄 偶蹄兽 粗饲
下载PDF
羊的几种常见病(下)
15
作者 邢兰君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17年第9期41-43,共3页
7.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毒侵害多种动物(偶蹄兽、人),羊口蹄疫流行仅次于牛和猪。
关键词 常见病 口蹄疫病毒 接触性传染病 偶蹄兽
下载PDF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 被引量:1
16
作者 苗现伟 《今日畜牧兽医》 2008年第2期19-20,共2页
猪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临诊上以猪口腔黏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猪口蹄疫 预防 诊断 小核糖核酸 口腔黏膜 经济损失 传染病 偶蹄兽
下载PDF
浅谈猪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兆林 戴剑锐 蒋新鸿 《中国畜禽种业》 2011年第2期121-121,共1页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垫草、土壤等保持传染性可达到数月,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一个月,在冻结...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垫草、土壤等保持传染性可达到数月,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一个月,在冻结的条件下可以越冬,盐腌肉中病毒生存1~3个月,但对酸碱十分敏感,易被酸性和碱性消毒药杀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口蹄疫 口蹄疫病毒 防治 接触性传染病 外界环境 偶蹄兽 抵抗力 传染性
下载PDF
口蹄疫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会杰 汤全发 《中国畜禽种业》 2012年第1期106-106,共1页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危害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猪、骆驼、鹿等偶蹄类牲畜动物。目前,世界范围发现口蹄疫病毒(FMDV)血清型共有7个,血清间无交叉免疫性。7个血清型又分65亚...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危害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猪、骆驼、鹿等偶蹄类牲畜动物。目前,世界范围发现口蹄疫病毒(FMDV)血清型共有7个,血清间无交叉免疫性。7个血清型又分65亚型,同一主型内各亚型间有一定交叉免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防治 血清型 世界范围 免疫性 偶蹄兽 传染病 偶蹄
下载PDF
动物五号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忠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第4期89-97,共2页
关键词 防治措施 鉴别诊断 五号病 口蹄疫病毒 传染性 青霉素 偶蹄兽 专业人员工作 消毒工作 人畜共患病
下载PDF
奶牛口蹄疫临床症状与防治 被引量:3
20
作者 乔璋 李怡 +1 位作者 李冉 袁刚龙 《中国动物保健》 2012年第5期93-94,共2页
一、口蹄疫是猪、牛、羊等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
关键词 牛口蹄疫 临床症状 防治 接触传染性 口腔黏膜 偶蹄兽 发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