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综述
1
作者 马晨 黄捍东 +1 位作者 梁书义 吴亚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7,共11页
随着油气勘探不断深入,传统储层逐渐减少,使得岩溶储层、裂缝储层、页岩储层、煤层气等复杂储层成为重要勘探目标。这些复杂储层往往具有多种非均质性特征,包括岩性变化、孔隙裂缝、多介质分布等,导致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特性变化极为复杂... 随着油气勘探不断深入,传统储层逐渐减少,使得岩溶储层、裂缝储层、页岩储层、煤层气等复杂储层成为重要勘探目标。这些复杂储层往往具有多种非均质性特征,包括岩性变化、孔隙裂缝、多介质分布等,导致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特性变化极为复杂,深入研究复杂储层预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岩溶储层、裂缝储层、页岩储层和煤层气储层等复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勘探难点;系统总结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情况和应用方法,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指出未来复杂储层预测的发展将集中在多源信息融合、数据集成、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向,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预测精度和效率,为复杂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气藏 储层预测方法 岩溶储层 裂缝储层 页岩储层 煤层气储层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技术
2
作者 高涛 王春燕 +2 位作者 王海燕 金雪英 覃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岩性复杂、储层致密、裂缝发育以及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储层有效性评价难等问题,提出“原岩+成分+结构”的三维岩性识别新方法;利用声波-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M,利用中子-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N,建立了基于M、N的变骨...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岩性复杂、储层致密、裂缝发育以及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储层有效性评价难等问题,提出“原岩+成分+结构”的三维岩性识别新方法;利用声波-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M,利用中子-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N,建立了基于M、N的变骨架密度有效孔隙度模型;通过研究基岩导电机理,校正裂缝附加导电性,建立了含裂缝储层含气饱和度模型;综合考虑有效孔隙度、次生孔隙度及裂缝发育程度,确定了基岩储层有效厚度标准及有效储层分类标准。应用结果表明:该套技术岩性解释符合率可达87.5%,气层识别符合率达88.5%,孔隙度、饱和度计算精度满足储量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储层地质勘探及储量评价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储层 储层有效性评价 岩性识别 有效孔隙度 含气饱和度 储层分类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星火井区深层薄储层地震预测
3
作者 李涛 孙致远 +3 位作者 梁宏刚 丁辉 费娥 张珈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星火井区巴什基奇克组顶部储层埋深超过5 000 m,为超深层强非均质性碎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新和地区重要生产层段。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研究区完钻井数量少,勘探开发难度很大。由于传统的地震预测技术精度不够,薄储层预测一直是... 星火井区巴什基奇克组顶部储层埋深超过5 000 m,为超深层强非均质性碎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新和地区重要生产层段。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研究区完钻井数量少,勘探开发难度很大。由于传统的地震预测技术精度不够,薄储层预测一直是制约星火井区超深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的瓶颈技术。为落实星火井区薄储层分布特征,利用模型正演明确了星火井区超深薄储层在不同分辨率模型下的地震响应特征、基于谱反演方法的拓频技术提高地震分辨率,识别出超深层6 m以内的薄储层,进而使用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刻画出薄储层的展布特征。薄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井结果的吻合率超过87%,证明正演-拓频-反演技术在星火井区具有很高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以为与星火井区地质背景相同地区的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地震预测 深层储层 储层 谱反演 波形指示反演 塔里木盆地 星火井区
下载PDF
基于压力衰减法的低渗透储层高温敏感性评价实验
4
作者 赵欣 苏文治 +4 位作者 单锴 孙昊 王超群 邱正松 张宇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1,共8页
低渗透油气藏在钻完井过程中易受到损害且难以解除,而利用传统的稳态驱替法评价低渗透储层损害存在适用性差及实验效率低等技术局限。为此,基于压力脉冲衰减法基本原理,分析了上游压力衰减规律及其与岩心渗透率的关系,以岩心损害前后压... 低渗透油气藏在钻完井过程中易受到损害且难以解除,而利用传统的稳态驱替法评价低渗透储层损害存在适用性差及实验效率低等技术局限。为此,基于压力脉冲衰减法基本原理,分析了上游压力衰减规律及其与岩心渗透率的关系,以岩心损害前后压力脉冲衰减时间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适用于低渗透储层损害评价的实验设备与方法,并利用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深部低渗透砂岩岩心,开展了室温和150℃高温条件下的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实验条件一定时,压力衰减时间仅与岩心的渗透率有关,压力脉冲衰减法可在无需计算渗透率的情况下对低渗透岩心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价;(2)实验设备组成简单且操作便捷,避免了复杂的渗透率计算及其带来的误差,实验所需时间远低于常规的稳态法且可重复性良好,在低渗透气藏、特低渗透及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3)高温环境明显加剧了储层的敏感性损害,深部高温储层损害特征及技术对策研究需要充分考虑高温的影响。结论认为,该认识解决了传统低渗透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适用性差的难题,为高温低渗透储层保护技术对策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压力衰减 稳态驱替 渗透率 储层损害评价 高温敏感性 储层保护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赋存环境条件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
5
作者 孟召平 任华鑫 +3 位作者 禹艺娜 杨宇 王宇乾 阿古泽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554,共10页
煤层气赋存与产出受控于煤储层地应力、压力和地温等赋存环境条件,正确分析煤储层赋存环境条件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是煤层气有效开发所关注的关键问题。采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63个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煤储层地应力、压力和温度... 煤层气赋存与产出受控于煤储层地应力、压力和地温等赋存环境条件,正确分析煤储层赋存环境条件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是煤层气有效开发所关注的关键问题。采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63个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煤储层地应力、压力和温度条件,揭示了煤储层应力、压力和温度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和煤储层压力之间关系模型。采用三轴渗流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应力、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煤层气渗流试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温度、应力和压力条件下煤样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分别为6.62~42.06和3.30~26.40 MPa,其梯度分别为1.20~5.26和0.99~2.95 MPa/hm;煤储层压力及其梯度分别为0.99~12.63 MPa和0.23~1.18 MPa/hm;煤储层温度及其梯度为19.36~38.84℃和1.98℃/hm;且煤储层应力、压力和温度均随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的规律。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煤储层渗透率不断降低,在初始加压阶段,渗透率下降幅度较大,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下降幅度变缓。在相同的应力条件下,温度的增加使得煤样渗透率不断降低,渗透率的下降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有效应力和温度的增加,煤储层渗透率按负指数函数规律降低。随着孔隙压力的降低,有效应力增加,煤储层渗透率不断降低。在初始降压阶段,煤储层渗透率急剧下降,随着孔隙压力的降低,渗透率下降速率逐渐变缓;当孔隙压力小于0.6 MPa后,煤储层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降低而升高。在高孔隙压力条件下,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呈负指数函数降低,在低孔隙压力条件下,煤储层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储层渗透率与应力、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揭示了煤储层渗透率随应力、压力和温度应力的增加按负指数函数降低的规律和控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渗透率 地应力 储层压力 储层温度 沁水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规模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发育模式
6
作者 杨威 李德江 +3 位作者 魏国齐 刘满仓 董才源 武雪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1,共12页
石炭系黄龙组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石炭系储层是控制气藏发育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评价川东地区黄龙组储层,拓展勘探新领域,寻找接替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大量钻井、岩心、露头和分析化验... 石炭系黄龙组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石炭系储层是控制气藏发育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评价川东地区黄龙组储层,拓展勘探新领域,寻找接替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大量钻井、岩心、露头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黄龙组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发育模式,并预测规模储层的展布。研究结果表明:(1)黄龙组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角砾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溶洞和裂缝,颗粒滩为有利储集体,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质量好;(2)储层发育主要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开江古隆起、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古隆起控制颗粒滩分布和准同生期成岩作用,是规模成储的基础,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层间岩溶和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叠加是形成规模储层的关键,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产生大量构造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滤性和规模性;(3)一定厚度和较大面积的Ⅰ—Ⅲ类储层可形成规模储层区,对5个规模储层发育区进行了评价,已发现气藏主要分布在这5个区域的背斜构造部位。结论认为,川东地区石炭系仍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向斜区发育大面积的规模储层,是下一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石炭系黄龙组 规模储层 主控因素 储层展布 演化模式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与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进展
7
作者 桑树勋 皇凡生 +7 位作者 单衍胜 周效志 刘世奇 韩思杰 郑司建 刘统 王梓良 王峰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10,共15页
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分布广泛,然而由于其煤体松软、破碎、渗透性差,常规的直井/水平井煤储层直接压裂技术应用于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及其煤层气地面开发的效果并不理想,碎软低渗煤储层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大规模发展以... 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分布广泛,然而由于其煤体松软、破碎、渗透性差,常规的直井/水平井煤储层直接压裂技术应用于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及其煤层气地面开发的效果并不理想,碎软低渗煤储层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大规模发展以及煤矿瓦斯高效治理的重要技术瓶颈。在系统分析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地面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水平井为基础井型,围绕间接压裂、应力释放和先固结后压裂3种不同的技术方向,梳理了目前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与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进展。归纳评述了以顶板间接压裂、夹矸层间接压裂以及硬煤分层间接压裂为内涵的间接压裂煤层气开发技术,以水力喷射造穴、气体动力造穴、扩孔+水力喷射+流体加卸载诱导失稳造穴、水力割缝为不同应力释放方式的应力释放煤层气开发技术,以及先微生物诱导碳酸钙固结碎软煤储层再进行水力压裂的先固结后压裂煤层气开发技术。间接压裂技术的工程实践探索已有较多积累,在地质条件适宜地区对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以应力释放为代表的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新技术探索已取得重大进展,并进入工程试验和验证阶段。水平井应力释放技术针对碎软低渗煤储层特性和新的开发原理,其对储层改造潜力更大、煤层气开发效果会更好。基于水平井应力释放技术,围绕扩大应力释放范围、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以及实现煤与煤层气共采3个方面,对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及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改善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增产改造效果以及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碎软低渗煤储层 储层强化技术 地面开发 水力压裂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向斜区二叠系岩溶孔隙型石灰岩储层成因与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8
作者 肖笛 黄天海 +5 位作者 张本健 刘冉 高兆龙 李明隆 杨文杰 谭秀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7,共16页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方向逐渐从构造高部位往向斜区拓展。但是,传统认识认为向斜区岩性一般较致密,寻找向斜区优质储层成为其油气获得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向斜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石灰岩为例,基于钻井...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方向逐渐从构造高部位往向斜区拓展。但是,传统认识认为向斜区岩性一般较致密,寻找向斜区优质储层成为其油气获得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向斜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石灰岩为例,基于钻井岩心、薄片、测井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综合分析,开展了向斜区孔隙型石灰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研究,并建立了储层发育模式,指出了天然气勘探新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南部向斜区茅口组发育岩溶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储层岩性主要为泥晶—亮晶生屑石灰岩和亮晶生屑石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生物体腔孔、生物铸模孔及粒内溶孔等组构选择性溶蚀形成的孔隙;(2)研究区茅口组储层平均孔隙度为4.07%,平均渗透率为0.273 mD,孔隙度与渗透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为典型的孔隙型储层;(3)茅口组储层段的铝、钪、锆及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锰和铁含量也较低,碳同位素值位于中二叠世海水沉淀方解石碳同位素值分布范围内,氧同位素呈现出一定的负偏;(4)茅口组岩溶孔隙型储层的形成与沉积期微地貌及高频层序控制的准同生期岩溶有关,溶蚀流体主要为大气淡水。结论认为,岩溶孔隙型储层在盆地内普遍发育,且该类储层远离不整合面,受沉积古地貌、沉积相带控制的准同生期岩溶改造,因此,天然气勘探思路需要向“有利沉积相带规模控储”方向转变,向斜区将是盆地内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型储层 岩溶储层 准同生期岩溶 中二叠统茅口组 四川盆地南部 向斜区
下载PDF
Z89区块全缝长压裂模拟及储层改造研究
9
作者 何英伟 吴景春 +6 位作者 李红军 石芳 周文秀 赵曼永 王陈英 李明昊 孙馨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随着中国陆相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难度逐渐攀升,如含水率过高、采收率下降等问题愈发严重。进一步对剩余油进行开发是油藏提高产能的关键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包括开发单元的精细化剖分、分层注采及酸化、封堵、压裂等储层改造... 随着中国陆相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难度逐渐攀升,如含水率过高、采收率下降等问题愈发严重。进一步对剩余油进行开发是油藏提高产能的关键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包括开发单元的精细化剖分、分层注采及酸化、封堵、压裂等储层改造措施。基于井间力学参数模型,对压裂人工裂缝的三维全缝长进行数值模拟,并对裂缝与井网匹配、人工裂缝三维空间形态进行优化研究,建立更加有效的驱动体系,最大限度地扩大有效波及体积。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将井网、砂体、人工裂缝、油水井关系统一考虑,不同类型储层采取不同规模的改造方式达到开发效果最优的储层改造技术,实现低渗透储层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储层改造 低渗透储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山西组致密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发育模式:以彬长地区为例
10
作者 李松 马立元 +4 位作者 王濡岳 邓杰 李昱东 全晓园 蒋融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0,共13页
明确致密储层“甜点”的分布是致密储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常规物性分析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明确... 明确致密储层“甜点”的分布是致密储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常规物性分析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明确了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了优质储层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心滩微相岩石粒度粗,孔隙结构为小孔-中细喉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岩石粒度细,孔喉结构为微孔-微喉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成岩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间歇性火山凝灰质在酸性地层蚀变为高岭石,而在碱性地层蚀变为绿泥石套膜,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和方解石胶结,保护了储集空间。石英次生加大主要为泥岩转化形成的SiO_(2)渗滤到砂岩中形成的,中晚期方解石充填长石、岩屑溶孔为方解石顶底板胶结的主要原因。晚期构造改造形成的微裂缝无方解石胶结,改善了储层物性,对气藏起调整作用。彬长地区在3 750 m和3 900 m埋深段附近为2个溶蚀孔发育带。最优储层为溶蚀孔发育带内火山凝灰质转化形成的富含绿泥石套膜的中-粗砂岩;次优储层主要分布在溶蚀孔发育带内单砂体厚度较大、有旋回且无泥岩隔档的砂体的中下部,主要为缺少绿泥石套膜的中-粗砂岩,方解石胶结与石英次生加大作用最低。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的成因,对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成岩作用 致密储层 主控因素 储层发育模式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为例
11
作者 任宪军 石云倩 靖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9,共14页
在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的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中发现了工业油气,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研究针对火石岭组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差异开展,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原因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 在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的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中发现了工业油气,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研究针对火石岭组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差异开展,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原因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凝灰岩中火山玻璃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以脱玻化孔和溶蚀孔为主,并且粒度越粗物性越好,孔隙规模、孔径大小、孔隙丰度等方面逐渐变大;沉凝灰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以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物性差;凝灰质砂岩中长石、岩屑和浊沸石等易溶组分含量高,以溶蚀孔为主。②研究区火山碎屑岩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储层较为致密,平均孔隙度为2.43%,渗透率平均值为0.076×10^(-3)μm^(2),粗粒凝灰岩孔隙度最高,其次是凝灰质砂岩和细粒凝灰岩,沉凝灰岩物性最差。③脱玻化作用是凝灰岩储层中高孔隙度和超低渗透率的重要原因,中成岩阶段的2次油气充注导致岩石发生有机酸溶蚀,此外,裂缝可以为有机酸和深部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导致后期溶蚀,并连接各种分散的溶蚀孔隙,提高储集空间的有效性。④近源相带气携水下火山碎屑流亚相粗粒凝灰岩储层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陆相湖盆 水下喷发 火山碎屑岩储层 储层发育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长8_(1)亚段东西部储层对比研究
12
作者 罗顺社 黄文广 +2 位作者 王西强 淡卫东 张严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_(1)亚段东西部储层储集性能差异明显,造成环江地区东西部油藏富集规律不同。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对比、岩石薄片鉴定以及压汞曲线分析等方法,厘清了环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_(1)亚段东西部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_(1)亚段东西部储层储集性能差异明显,造成环江地区东西部油藏富集规律不同。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对比、岩石薄片鉴定以及压汞曲线分析等方法,厘清了环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_(1)亚段东西部储层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研究区储层致密成因和东西部储层差异主控因素。结果显示:①环江地区长8_(1)亚段东西部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粒度西部粗于东部,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长石溶孔次之,填隙物含量较高;②东西部物性差异明显,西部山城罗山川地区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0.71%、6.44 mD,发育低孔特低渗储层,有相当一部分地区能达到中孔低渗,东部大巴咀涝池口至洪德以东地区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5.63%、0.13 mD,基本为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③物源供给、沉积作用和古地形是研究区西部储层物性好于东部的先天地质因素,其中沉积作用和古地形控制着储层砂体厚度和空间展布等宏观特征,物源供给影响储层沉积岩石粒度大小分布和填隙物分布等微观特征。成岩作用是降低研究区东西部储层整体物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储层差异 致密砂岩 延长组 环江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Q油田Z区块长2储层特征及敏感性研究
13
作者 马钰凯 李杰 宁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22-26,32,共6页
为提升Q油田Z区块的开发效果,掌握储层基本特征,弥补储层敏感性分析的空白,强化储层保护工作,针对长2低渗储层,开展了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特征以及储层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长2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孔隙度为5.8%~19.8%,平均... 为提升Q油田Z区块的开发效果,掌握储层基本特征,弥补储层敏感性分析的空白,强化储层保护工作,针对长2低渗储层,开展了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特征以及储层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长2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孔隙度为5.8%~19.8%,平均为15.9%,主要分布区间为15%~19%,占样品总数的66.8%;储层渗透率为0.038×10^(-3)~319.56×10^(-3)μm^(2),平均为24.63×10^(-3)μm^(2),主要分布区间为1×10^(-3)~100×10^(-3)μm^(2),占样品总数的86.6%;属于中孔低渗透储层。储层敏感性分析认为具有弱速敏、中等偏强-强水敏、强盐敏、中等偏弱-无酸敏、中等偏弱-弱碱敏。该研究结果为Z区块的储层保护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油藏开发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2油层组 低渗储层 储层特征 储层敏感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W102井区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14
作者 黄瑞丽 王桂成 +1 位作者 黄英 胡晨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铸体薄片观察和电镜扫描等检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劳山地区W102井区长6储层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W102井区长6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储层为典型的低孔—超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此外,... 通过铸体薄片观察和电镜扫描等检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劳山地区W102井区长6储层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W102井区长6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储层为典型的低孔—超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此外,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期间的压实作用为破坏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不具主导性;胶结作用复杂,对孔隙度的影响较大;溶蚀作用表现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率增大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6储层 储层空间 储层物性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溶蚀作用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精细地质建模技术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治亮 赵向原 +11 位作者 张文彪 吕心瑞 朱东亚 赵峦啸 胡松 郑文波 刘彦锋 丁茜 段太忠 胡向阳 孙建芳 耿建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3,共18页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如何精准刻画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空间展布及储集参数分布特征,是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对储层地质分析、测井评价、地震预测、地质建模等相关技术发展现...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如何精准刻画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空间展布及储集参数分布特征,是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对储层地质分析、测井评价、地震预测、地质建模等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研究面临资料少、品质差、精度低,加之储层非均质性强等难题,深入开展了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研发集成了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描述与建模的关键技术系列,包括:(1)多尺度、多属性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知识库构建技术;(2)地质分析新技术——从宏观到微观的储层地质观测分析技术,储层微区原位沉积、成岩环境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储层发育机理与过程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技术;(3)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新技术——基于全域测井仿真的储层类型识别与参数定量评价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沉积微相识别技术;(4)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新技术——深层碳酸盐岩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岩石物理引导的机器学习储层参数预测与不确定性评价技术;(5)深层碳酸盐岩地质建模新技术——多点地质统计学新算法,地质过程模拟技术,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技术。分别建立了面控、断控、相控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技术流程,并选择塔里木盆地塔河、顺北油气田和四川盆地元坝气田进行了有效应用,为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未来攻关方向:(1)升级储层地质知识库,提高对建模的支撑力度;(2)扩充基于地质过程的建模技术,完善应用研究;(3)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地球物理解释、预测技术,提升复杂储层刻画能力;(4)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建模新方法,不断提高储层表征精度和模型的可靠性;(5)创建深层储层地质模型的快速更新技术,不断提高模型更新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知识库 储层地质分析 储层测井评价 储层地震预测 人工智能建模 精细地质建模 碳酸盐岩储层 深层-超深层
下载PDF
页岩储层钻井液-压裂液复合损害机理及保护对策
16
作者 孙金声 许成元 +6 位作者 康毅力 经浩然 张洁 杨斌 游利军 张瀚奭 龙一夫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0-388,共9页
为了分析钻井液与压裂液复合作用导致的储层损害,考虑油基钻井液侵蚀页岩矿物诱发的裂缝延伸,建立钻井液动态侵入深度预测方法,评价页岩裂缝面力学性质弱化、裂缝闭合与岩粉堵塞导致的天然/水力裂缝损害,提出钻井液-压裂液复合作用储层... 为了分析钻井液与压裂液复合作用导致的储层损害,考虑油基钻井液侵蚀页岩矿物诱发的裂缝延伸,建立钻井液动态侵入深度预测方法,评价页岩裂缝面力学性质弱化、裂缝闭合与岩粉堵塞导致的天然/水力裂缝损害,提出钻井液-压裂液复合作用储层损害模式,揭示页岩油气层钻完井损害机理并提出保护对策。研究表明,钻开储层过程中,钻井液通过页岩诱导裂缝和天然裂缝深度侵入储层,侵蚀页岩矿物并导致侵入带页岩力学性质普遍弱化;水力压裂过程中,钻井液-压裂液复合作用进一步弱化页岩力学性质,导致生产过程裂缝更易闭合并发生岩粉脱落,诱发天然/水力裂缝应力敏感损害和固相堵塞损害,造成钻井液-压裂液复合作用带裂缝导流能力大幅降低,制约页岩油气井高产稳产。提出了防塌防漏加速储层段钻进、化学成膜防止页岩裂缝面力学性质弱化、强化页岩裂缝封堵减少钻井液侵入范围、优化压裂液体系保护裂缝导流能力的页岩储层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钻井液 压裂液 应力敏感 固相堵塞 储层损害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基于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的裂缝储层频变AVAZ反演研究
17
作者 张青 廖建平 +2 位作者 刘和秀 周林 张学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1-737,共27页
为了在地震资料和裂缝储层特征之间建立联系,对裂缝储层采用了等效介质模型.而传统的等效介质模型未充分考虑非完全弹性介质理论和基于频变各向异性理论的双相或多相流体假设,也不能对实际裂缝储层中的地震波频散和衰减现象提供准确合... 为了在地震资料和裂缝储层特征之间建立联系,对裂缝储层采用了等效介质模型.而传统的等效介质模型未充分考虑非完全弹性介质理论和基于频变各向异性理论的双相或多相流体假设,也不能对实际裂缝储层中的地震波频散和衰减现象提供准确合理的解释,并且储层参数的反演研究对裂缝储层的定性预测和定量描述举足轻重.为此,本文首先根据所提出的黏弹性Chapman-Kelvin动态等效介质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耦合的双相流体假设、黏弹性理论、喷射流以及斑块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裂缝储层参数(主要为裂缝密度、裂缝长度、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对地震波频变特征的影响.然后基于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与Schoenberg和Protazio概括的Zoeppritz方程所计算出的频变反射系数,分析了反射PP波和PS波的频变AVAZ(Amplitude Versus Angle and Azimuth)特性和PP波频变反射系数与裂缝储层参数的关系.同时考虑到发生地震频散时,反射系数和频率产生关系,构建了在角度、方位和时间域内的新型正演方程.最后,基于PP波频变反射系数对裂缝密度、裂缝长度、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有较好的敏感性特点,进行了两种反演方法研究:其一是基于贝叶斯理论直接反演方法,其中以对数绝对范数作为似然函数和高斯分布,即L2范数度量作为先验约束;其二是基于频变反射系数的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随机反演方法.通过频变AVAZ进行裂缝储层参数的反演研究,结果表明,MCMC随机反演方法在缺失先验的储层参数信息时,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强.当存在有效且足够的先验信息时,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而基于贝叶斯理论直接反演方法,则显示出基于频变AVAZ来区别大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储层 黏弹性理论 Chapman-Kelvin动态等效介质模型 频变反射系数 储层参数反演
下载PDF
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18
作者 钟佳倚 王尉 +6 位作者 刘冉 李阳 杨西燕 白晓亮 范存辉 彭思桥 袁小玲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8,共11页
为阐明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厘清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以及大量测井资料,开展了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亮晶颗粒灰岩、颗粒云岩与细—中晶白云岩为川东地区茅口组主要储集岩;2)溶洞与裂缝在... 为阐明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厘清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以及大量测井资料,开展了川东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亮晶颗粒灰岩、颗粒云岩与细—中晶白云岩为川东地区茅口组主要储集岩;2)溶洞与裂缝在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均有发育,孔隙主要分布于细—中晶白云岩中;3)茅口组储层主要分布于茅二a,b亚段,平面上受到颗粒滩及断裂带的控制;4)颗粒岩为茅口组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是形成储层的最重要因素,断裂系统决定了储层的最终分布,表生期岩溶以及白云石化作用形成了大量储集空间,是改善储层质量的关键。研究认为,邻水—丰都一带沿15#基底断裂分布的茅二a,b亚段地层中的颗粒滩可以作为重点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储层 白云岩储层 主控因素 茅口组 川东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储层前置CO_(2)压裂流体分布特征
19
作者 臧雨溪 王海柱 +6 位作者 王斌 孙居正 王天宇 田港华 石明亮 吴毓乾 田守嶒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储层为对象,基于油藏数值模拟软件CMG-GEM及GOHFER,研究了CO_(2)注入量、闷井时间、储层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值、双水平井射孔压裂方式对流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和垂直方向渗透率的差异性导致CO_(2)在水平方... 以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储层为对象,基于油藏数值模拟软件CMG-GEM及GOHFER,研究了CO_(2)注入量、闷井时间、储层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值、双水平井射孔压裂方式对流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和垂直方向渗透率的差异性导致CO_(2)在水平方向波及范围较大,注入量对波及长度影响更为敏感,该研究条件下注入量为140 m^(3)时邻段水平波及范围出现交汇,可认定为最优注入量;延长闷井时间可增大CO_(2)波及范围,但注入量的影响程度更大,建议通过调节注入量来控制波及范围;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对CO_(2)波及范围影响较大,比值越大水平方向波及越广、垂向波及范围越窄,呈扁平状分布;对比双水平井拉链式与同步式射孔压裂,其中拉链式射孔压裂有助于提升CO_(2)波及范围,有利于油气开发。研究可为页岩油储层前置CO_(2)压裂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前置CO_(2)注入 流体分布 非常规油气 页岩油储层
下载PDF
储层温度对页岩微观力学性质的影响
20
作者 程世忠 盛茂 +3 位作者 任乐佳 王天宇 田守嶒 李根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深部页岩气储层温度较高,为了研究地层温度对页岩宏微观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四川盆地长宁区块寒武系龙马溪组井下页岩岩心,开展了26℃、80℃、150℃条件下的网格式微米压痕实验,分别模拟地表、中深层与深部储层的环境温度。采用去卷积... 深部页岩气储层温度较高,为了研究地层温度对页岩宏微观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四川盆地长宁区块寒武系龙马溪组井下页岩岩心,开展了26℃、80℃、150℃条件下的网格式微米压痕实验,分别模拟地表、中深层与深部储层的环境温度。采用去卷积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量化了温度对页岩微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结合能量分析法研究了温度对页岩微观尺度断裂韧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温度对深部页岩裂缝导流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深部储层温度的增加,显著削弱了页岩的微观弹性模量、硬度与断裂韧性,而增加了压痕点弹性变形能力;弹性变形能力的增强导致矿物簇受应力作用后具有恢复弹性形变的能力,进一步说明水力裂缝扩展后缝周矿物弹性形变易恢复,压裂裂缝难维持。该研究结果对从岩石微观力学角度理解深部页岩气储层水力裂缝导流能力低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页岩气储层 储层温度 岩石力学 微米压痕 水力压裂裂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