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岩心分析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
1
作者 葛一卓 李龙威 +1 位作者 刘天绎 黄丽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地质岩心分析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和重视。基于此,地质构造研究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邬忠虎等编著,科学出版社于2018年11月出版的《页岩储层破裂特征及裂缝分布预测》一书是页岩储层破裂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地质岩心分析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和重视。基于此,地质构造研究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邬忠虎等编著,科学出版社于2018年11月出版的《页岩储层破裂特征及裂缝分布预测》一书是页岩储层破裂特征及裂缝分布预测的重要成果,该书使用理论联系案例知识的模式,对地质岩心分析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能够发挥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表征 裂缝分布 破裂特征 地质构造研究 地质岩心 科学出版社 案例知识 页岩储层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及其发展展望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进步 付斌 +3 位作者 赵忠军 马志欣 朱亚军 吴小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41,共7页
储层表征与建模是油气田开发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致密砂岩气藏因其特殊性,储层表征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主力产气层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由多期河道砂体叠置而成,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强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 储层表征与建模是油气田开发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致密砂岩气藏因其特殊性,储层表征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主力产气层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由多期河道砂体叠置而成,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强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随着水平井的规模开发,更加精细的储层表征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借鉴油藏表征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点及多年的开发实践,提出了该气田储层表征的技术思路:①精细地层划分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②以刻画砂体、有效砂体为重点,建立储层地质知识库;③优化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精细地质模型。根据苏6区块历年地质建模效果和当前国内外河流相储层的地质建模方法,总结归纳出了不同开发阶段、含不同生产资料的相控建模技术。最后结合气田开发实际,展望了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表征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水平井 致密砂岩气藏 储层表征技术 相控建模技术 发展展望
下载PDF
叠后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缝洞型储层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韩东 袁向春 +3 位作者 胡向阳 吕心瑞 权莲顺 王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9期63-68,5,共6页
相比常规碎屑岩油藏,缝洞型油藏在平面及纵向上储层发育模式有其特殊性,储层展布非均质性更强,使得其在储层建模及表征研究中更加依赖于地震资料的使用。利用叠后地震资料,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及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对塔河油田7区缝洞型储层... 相比常规碎屑岩油藏,缝洞型油藏在平面及纵向上储层发育模式有其特殊性,储层展布非均质性更强,使得其在储层建模及表征研究中更加依赖于地震资料的使用。利用叠后地震资料,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及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对塔河油田7区缝洞型储层进行了预测,效果较好。结合方法原理分析总结了2种方法的适用条件,认为针对叠后地震资料的缝洞储集体预测技术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储集体发育及展布规律,为缝洞型油藏储层建模及表征提供定性或定量的井间储层展布约束数据体,提高表征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解释 地球物理反演 缝洞型油藏 储层表征
下载PDF
地下储层表征的不确定性及科学思维方法 被引量:27
4
作者 吴胜和 杨延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72-80,共9页
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资料的不完备性,地下储层表现为"灰箱"系统,表征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基于系统论和科学哲学的方法,探讨了地下储层表征中不确定性的成因类型、内涵及解决方案,并论述了地下储层表征过程中所应重视的科学思... 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资料的不完备性,地下储层表现为"灰箱"系统,表征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基于系统论和科学哲学的方法,探讨了地下储层表征中不确定性的成因类型、内涵及解决方案,并论述了地下储层表征过程中所应重视的科学思维方法。地下储层表征中存在两类基本的不确定性类型:①随机不确定性,主要由局部预测整体(如应用多井资料进行井间储层预测)以及第二性资料的非完全映射(如应用地震资料预测储层)所致;②模糊不确定性,主要由储层概念模式认知不足所致。为了使表征结果逼近地质实际,除了正确应用和创新相关理论和方法外,需要具备科学的表征理念和思维,包括总体把握、分级约束,多科一体、地质为核,发散求索、聚焦论证,辩证思维、综合分析;同时,应正确理解和处理宏观与微观、绝对与相对、静态与动态、映射与多解、局部与整体、模糊与置信、确定与随机、个别与一般、复杂与简约、手工与自动等矛盾统一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地质 储层表征 开发地质学 不确定性 随机 模糊 科学思维方法 矛盾统一体
下载PDF
碎屑岩系的八大沉积作用与其油气储层表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于兴河 陈永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17-524,共8页
无论是油气田的勘探还是开发都离不开对储层的综合评价、建模及预测。碎屑岩储层的研究,又离不开对沉积(微)相的分析, 可以说都是在相控基础上的评价、建模及预测。尤其是在油气田的开发中,对老油田的挖潜和提高采收率,均涉及到影响... 无论是油气田的勘探还是开发都离不开对储层的综合评价、建模及预测。碎屑岩储层的研究,又离不开对沉积(微)相的分析, 可以说都是在相控基础上的评价、建模及预测。尤其是在油气田的开发中,对老油田的挖潜和提高采收率,均涉及到影响剩余油的 分布或(和)注入剂波及系数的储层非均质性。然而,造成所有这一切结果的根本因素是形成沉积砂体的成因机制———即沉积作用 (或方式)。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形成碎屑岩储层的八大沉积作用:“垂、前、侧、漫、筛、选、填、浊”与其所形成砂体的 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构形及地球物理响应关系,并对各自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了探讨,意在全面更好地表征它们的地质、地球物理 及储层特征,为理解和研究碎屑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剩余油的分布等提供成因机制分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剩余油 非均质性 砂体空间叠置形式 储层表征 沉积作用
下载PDF
地质统计学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熊琦华 陈亮 聂昌谋 《断块油气田》 CAS 1997年第1期21-28,共8页
地质统计学作为油藏表征与油藏模拟的一种有效工具,已经被国内外许多石油公司所证实,原因即在于地质统计学在参数估计、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储层特征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综合利用各种资料诸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使用... 地质统计学作为油藏表征与油藏模拟的一种有效工具,已经被国内外许多石油公司所证实,原因即在于地质统计学在参数估计、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储层特征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综合利用各种资料诸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以及在国内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统计学 储层表征 油藏表征
下载PDF
中国陆相储层表征与成藏型式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德发 陈建文 李长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3-369,共7页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主要有 3种类型 ,其巨厚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陆相沉积作用所特有的地质条件 ,决定了储集岩的矿物及结构成熟度偏低 ,物性变化大 ,非均质性较强 ,砂体连续性较复杂。储层砂岩与泥岩大多呈薄互层状...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主要有 3种类型 ,其巨厚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陆相沉积作用所特有的地质条件 ,决定了储集岩的矿物及结构成熟度偏低 ,物性变化大 ,非均质性较强 ,砂体连续性较复杂。储层砂岩与泥岩大多呈薄互层状。储层物性受埋藏深度及成岩作用等因素所控制。在湖盆内储层砂体邻近生烃区 ,油气运移距离短 ,砂体类型决定主要运移方式 (侧向或垂向 )。有利圈闭为岩性、构造岩性、断块及断层等类型。文中按砂体成因归纳出 8种陆相储层成藏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储层沉积背景 储层表征 陆相储层成藏型式
下载PDF
光谱成像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静 查明 +1 位作者 郭元岭 陈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39-2642,共4页
光谱成像技术在矿物学和岩石学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面对数量巨大、覆盖范围广阔的目标成像光谱数据,如何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信息增强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显微红外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得到的实验结果,利用显微光谱... 光谱成像技术在矿物学和岩石学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面对数量巨大、覆盖范围广阔的目标成像光谱数据,如何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信息增强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显微红外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得到的实验结果,利用显微光谱成像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到岩心样品中不同化学组分、基团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更好地揭示了不同烃类在岩石中的分布情况、孔隙的连通性等信息,显微光谱成像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为储层表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成像 数据融合 显微红外光谱 储层表征
下载PDF
油气储层表征与随机建模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被引量:97
9
作者 于兴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共15页
油气储层表征与随机建模自提出至今仅经历了22年,但其发展的迅速可以说让世人刮目相看,其在油气勘探与油田开发中的作用与日俱增。文中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阶段地从这一学科的形成背景、石油工业发展的需求、专业化的形成与发展... 油气储层表征与随机建模自提出至今仅经历了22年,但其发展的迅速可以说让世人刮目相看,其在油气勘探与油田开发中的作用与日俱增。文中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阶段地从这一学科的形成背景、石油工业发展的需求、专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多技术应用等方面简述了储层表征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其发展的主要历程;着重对这一学科当前的发展方向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学科中的不同研究方向对油气勘探与开发的作用、当前国内外面临的挑战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逐一论述,提出了相应观点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表征 随机建模 油气勘探与开发
下载PDF
塔北隆起西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表征与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军林 田世澄 郑多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97-503,共7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强烈的空间非均质性,储层表征与评价难度极大。塔北隆起西部W区块奥陶系中统顶部发育稳定的台地相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应用古地理坐标转换构造建模技术、测井储层分析方法,并结合缝洞型储层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相研...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强烈的空间非均质性,储层表征与评价难度极大。塔北隆起西部W区块奥陶系中统顶部发育稳定的台地相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应用古地理坐标转换构造建模技术、测井储层分析方法,并结合缝洞型储层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相研究,以储层相分析成果为基础建立双孔隙度模型,对缝洞型储层进行定量表征,最后结合AVO流体预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孔洞形成的诱导因素;本征值裂缝属性和地震波形分类属性对裂缝与孔洞响应较为敏感;储层含油饱和度提高之后,AVO现象更趋明显,叠前AVO反演的流体预测技术能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进行合理预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层 储层表征 流体预测 综合评价
下载PDF
RBF神经网络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冠武 程国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4-176,224,共4页
研究利用RBF神经网络技术进行石油储层表征中有关储层参数的计算与岩性的识别;建立了储层参数(渗透率)预测模型与岩性识别模型,并利用该两个模型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渗透率预测精度与收... 研究利用RBF神经网络技术进行石油储层表征中有关储层参数的计算与岩性的识别;建立了储层参数(渗透率)预测模型与岩性识别模型,并利用该两个模型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渗透率预测精度与收敛速度较BP神经网络模型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表明,RBF神经网络在储层表征问题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储层表征 岩性识别 渗透率预测
下载PDF
基于沉积过程的储层表征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国省 邹存友 +2 位作者 赵亮 秦国利 吴文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110-120,共11页
沉积过程的分析是从沉积成因角度恢复和再现地质体的沉积演化过程,同时是阐明沉积地质体形成机理的重要研究手段。基于沉积过程的储层表征以沉积成因为切入点,通过合理的重建储层沉积过程表征储层,更有利于储层形成机理的研究。近年随... 沉积过程的分析是从沉积成因角度恢复和再现地质体的沉积演化过程,同时是阐明沉积地质体形成机理的重要研究手段。基于沉积过程的储层表征以沉积成因为切入点,通过合理的重建储层沉积过程表征储层,更有利于储层形成机理的研究。近年随着沉积学的发展及相关学科科学技术的进步,沉积过程的研究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利用现代沉积提供的不同时段沉积影像资料,获取不同时期沉积特征进而重建连续的沉积演化过程;通过物理沉积模拟实验,在短时间内再现和重建沉积过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在给定合理参数的前提下定量模拟沉积过程;利用露头结合探地雷达,精细刻画储层内部结构,进而探讨沉积过程理解储层形成机理;在地下密井网条件下,应用多井所揭示的沉积构型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结合地震连续切片成果,明确储层三维空间展布,在沉积学原理指导下恢复其演化过程。各种研究方法为储层沉积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各方法又存在其自身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储层沉积过程的研究应在完善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发展,综合多方面的资料,借鉴不同方法所给予的启示,最终合理的重建沉积过程更好的表征储层并揭示储层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过程 储层表征 现代沉积 沉积模拟
下载PDF
基于岩屑定量数字化分析的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表征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树新 程浩然 +3 位作者 熊钊 王冠群 徐东升 龙威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页岩油由于储层异常致密,传统储层表征方法存在取心成本高、岩心测试周期长等问题,并且实验室测量方法对页岩储集空间、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细刻画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岩屑定量数字化分析的页岩油储层表征方法,通过对岩屑的扫描电子... 页岩油由于储层异常致密,传统储层表征方法存在取心成本高、岩心测试周期长等问题,并且实验室测量方法对页岩储集空间、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细刻画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岩屑定量数字化分析的页岩油储层表征方法,通过对岩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和分割,刻画出纳米级孔隙结构,再结合J函数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页岩油储层最低可动孔隙半径,用以辅助页岩油储层的高效开发。研究选取吉木萨尔芦草沟页岩油储层典型井吉174井岩石碎屑样品为研究对象,得到了该井页岩油储层可动用油的孔隙尺寸下限,同时核磁测井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定量数字化分析 储层表征 数字岩心 SEM数字化分析 核磁测井 J函数
下载PDF
渤海海域A油田河流相储层表征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振坤 王晖 +2 位作者 岳大力 井涌泉 陈飞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10期33-39,共7页
以渤海海域A油田为例,探讨了海上油田中高含水期河流相油田储层表征的内容及特点。以精细地层格架为基础,在平均井网密度350m的情况下,形成了河流相储层沉积相研究的方法与流程,确定了三维定量表征储层物性的原则,建立了主力油组地质模... 以渤海海域A油田为例,探讨了海上油田中高含水期河流相油田储层表征的内容及特点。以精细地层格架为基础,在平均井网密度350m的情况下,形成了河流相储层沉积相研究的方法与流程,确定了三维定量表征储层物性的原则,建立了主力油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种剩余油分布模式,为A油田中高含水期的综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表征 河流相 相控建模 中高含水期
下载PDF
“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在花岗岩潜山储层表征中的应用——以乍得邦戈盆地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景春 窦立荣 +3 位作者 徐建国 魏小东 王中凡 陈洪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0-329,共10页
随着乍得邦戈盆地在L-1井区的花岗岩潜山获得油气发现,在该区开展了"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的油气勘探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充分利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高信噪比、全方位观测、低频... 随着乍得邦戈盆地在L-1井区的花岗岩潜山获得油气发现,在该区开展了"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的油气勘探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充分利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高信噪比、全方位观测、低频信号的强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等优势,有效提高了潜山顶面偏移成像质量,获得了丰富的潜山内幕信息,为花岗岩型潜山的储层表征和潜山目标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基于"两宽一高"地震资料提出了花岗岩潜山复杂储层表征技术,根据储层的储集空间组合特征、储层类型、岩石物理特征和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将花岗质基岩潜山储层序列划分为风化淋滤带、缝洞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将裂缝型和孔隙型储层分类表征,孔隙型储层通过地震多属性融合和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定性和定量预测,裂缝型储层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分别应用曲率体、相干和OVT域地震属性等进行裂缝识别与预测;综合裂缝预测和孔隙型储层预测结果进行储层评价和优质储层预测。该配套技术在乍得邦戈盆地的实践表明,应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及针对性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邦戈盆地花岗岩潜山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勘探成功率,在B区块实施的潜山探井成功率高达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宽一高” 储层表征 裂缝预测 花岗岩潜山 邦戈盆地
下载PDF
应用随机反演改善储层表征的过程(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Sergio Sacani Sancevero Armando Zaupa Remacre Evaldo Cesario Mundim Rodrigo de Souza Portugal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7-195,共9页
为了适当地完成储层表征的过程,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现场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融合成一个一致性的模型。在实际生产中实现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任务,所以有必要运用如地震反演等特殊方法。应用地震反演可以使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的有效结合... 为了适当地完成储层表征的过程,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现场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融合成一个一致性的模型。在实际生产中实现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任务,所以有必要运用如地震反演等特殊方法。应用地震反演可以使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的有效结合成为可能,并且可以得到一个模型,该模型在预测过程中可通过流体数字模拟来验证。地震反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方法(其代表是回归反演和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另一类是随机方法(其代表是地质统计学反演)。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随机反演结果和确定性反演结果的对比展示了随机反演是如何改进储层表征过程的。事实上,随机反演,可以运用较高的采样率(和储层模型的网格大小相接近),来产生一个更可靠的模型。随机反演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随机方法可产生一些基本的统计测量值来改进解释精度,并且在储层表征过程中能生成大量的实现,从而使储层模型的不确定性研究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反演 井震结合 储层表征
下载PDF
地震属性在海底扇储层表征的应用
17
作者 朱睿哲 马美媛 +3 位作者 孙莉 王健伟 阴国锋 刘梦颖 《海洋石油》 CAS 2016年第3期36-42,共7页
深水海底扇储层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海洋深水区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此文以A油田c油藏海底扇储层为例开展沉积相研究,利用地震、测井资料多学科精细表征储层静态特征,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进行动静态互动... 深水海底扇储层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海洋深水区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此文以A油田c油藏海底扇储层为例开展沉积相研究,利用地震、测井资料多学科精细表征储层静态特征,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进行动静态互动分析。应用地震切片技术研究沉积相,解决了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矛盾,评价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油藏开发的影响,有助于深水海底扇储层的高效开发,同时也为开发方案的优化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切片 海底扇 沉积相 储层表征
下载PDF
地震储层表征:在模拟储层的三维地震响应时考虑盖层、地震勘探布局和储层物性的敏感度(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Havar Gjoystda Astound Drottning +1 位作者 Isabelle Lecomte Mike Bransto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根据三维地震地质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模拟是从勘探到生产的周期内决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对于在储层内的动力过程和地震地质的模型表述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如何从这些模型得到地震数据的精确模拟仍面临很多挑战。通... 根据三维地震地质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模拟是从勘探到生产的周期内决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对于在储层内的动力过程和地震地质的模型表述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如何从这些模型得到地震数据的精确模拟仍面临很多挑战。通常是在地球模型范围内根据物性用一维褶积方法来模拟地震数据。然而这个过程一般不考虑地震勘探布局和盖层对地震信号的影响。我们审视了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制约三维地球模型的有效性,并考虑了为什么需要把盖层和地震勘探布局对三维覆盖和分辨率的影响加进模拟过程之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把建立物性模型和一种新的地震模拟技术结合起来,给出一个工作流程;利用这个流程,勘探工作者可以很快模拟出三维的PSDM数据,这些数据加进了盖层和地震勘探布局对覆盖及分辨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从远离挪威海岸的一个油田得到的数据,在考虑覆盖和分辨率效应的地震数据模拟之前,对岩石物性做了一些扰动,然后进行地震数据模拟,以此来说明如何可以用这种方法提高三维地球模型的精确性和增进我们对储层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储层表征 三维地震响应 物性扰动
下载PDF
静态储层表征中的连通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洪升 舒晓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3期64-66,71,共4页
静态描述量能够用来定量描述三维储层模型,其有助于解释储层动态表现或预测油气水分布规律。本文对储层模型的连通性这一静态描述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静态描述量的概念及其类型进行剖析,随后重点对连通性的定义、连通性测量方法以及对... 静态描述量能够用来定量描述三维储层模型,其有助于解释储层动态表现或预测油气水分布规律。本文对储层模型的连通性这一静态描述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静态描述量的概念及其类型进行剖析,随后重点对连通性的定义、连通性测量方法以及对连通性与渗流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应用渗流理论定义和测量的连通性能够有效地进行储层静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性 储层表征 非均质性
下载PDF
谱分解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Greg Partyka 肖兰雄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6期66-73,共8页
在大规模3D地震勘探中,谱分解技术为利用地震数据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ET)对时间层厚度和不连续地质体进行成像和绘图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地震数据的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到频率域,其振幅谱描述了时间层厚度的变化,而相位谱则反映... 在大规模3D地震勘探中,谱分解技术为利用地震数据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ET)对时间层厚度和不连续地质体进行成像和绘图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地震数据的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到频率域,其振幅谱描述了时间层厚度的变化,而相位谱则反映了地质体的横向不连续性。这一技术已经应用于3D勘探中地层沉积环境的描述(例如河道砂和包括复杂断裂系统在内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分解 储层表征 振幅谱 地震勘探 油气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