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更新--基于《2022版ICCE/AME垂体催乳素瘤临床实践共识》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惠文 李丹婷 余叶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0-655,共6页
垂体催乳素瘤是一种由垂体催乳素细胞瘤过量合成和分泌催乳素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疾病,垂体催乳素瘤的规范化诊疗对于恢复并维持患者的正常垂体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月,《欧洲内分泌杂志》发布了国际临床内分泌学分会... 垂体催乳素瘤是一种由垂体催乳素细胞瘤过量合成和分泌催乳素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疾病,垂体催乳素瘤的规范化诊疗对于恢复并维持患者的正常垂体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月,《欧洲内分泌杂志》发布了国际临床内分泌学分会(ICCE)与意大利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ME)关于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实践最新共识申明——《2022版ICCE/AME垂体催乳素瘤临床实践共识》(简称2022版ICCE/AME新共识)。2022版ICCE/AME新共识立足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诊治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分析和建议。本文围绕2022版ICCE/AME新共识关于垂体催乳素瘤的诊断、治疗、特殊人群、多巴胺激动剂抵抗及侵袭性疾病等诊治要点更新进行解读,希望有助于全科医生及内分泌专科医生对于垂体催乳素瘤的认识,为其临床实践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素瘤 垂体肿 催乳素血症 指南 催乳素 多巴胺激动剂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褪黑激素对17-β-雌二醇诱致的大鼠垂体催乳素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列 许建萍 +1 位作者 单惠敏 许荣焜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8-150,共3页
观察不同浓度的褪黑激素 (Melatonin ,MLT)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垂体催乳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 80~10 0g体重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 ,皮下埋置雌二醇诱致垂体催乳素瘤 (prolactinoma)形成后 ,取出瘤体 ,经消化、过滤、离心 ,用SFF... 观察不同浓度的褪黑激素 (Melatonin ,MLT)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垂体催乳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用 80~10 0g体重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 ,皮下埋置雌二醇诱致垂体催乳素瘤 (prolactinoma)形成后 ,取出瘤体 ,经消化、过滤、离心 ,用SFFD培养基重悬细胞 ,得细胞悬液 ,浓度为 0 75× 10 6/mL ,转入 2 4孔培养板中并加入相应剂量的MLT使其终浓度 (mol/L)分别为 10 -5、10 -7、10 -9、10 -11和 10 -13 ,另设空白对照组 ,于 37℃、5 %CO2 条件下培养 1h ,再在每孔中加入 2 μCi [3H] TdR继续孵育 2 4h后测counts/min值。结果显示 ,在对照组和各剂量 (mol/L)MLT用药组 10 -5,10 -7,10 -9,10 -11和 10 -13 的 [3H]-TdR掺入率分别为 2 0 38 75± 186 84,142 1 75±6 4 49,12 38 2 5± 6 1 72 ,92 4 0 0± 6 4 44 ,10 33 2 5± 12 7 2 2和 110 3 2 5± 15 1 5 3counts/min。表明 10 -5~10 -13mol/L的MLT能有效抑制 [3H] TdR在原代培养的垂体催乳素瘤细胞中的掺入 ,P <0 0 0 1。其中 ,以 10 -9mol/L的MLT的抑制作用最强 ,达 5 4 6 8%。提示在培养条件下 ,10 -5~ 10 -13 mol/LMLT能有效地抑制E2 诱导的垂体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 催乳素瘤 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垂体催乳素瘤
下载PDF
异体垂体移植大鼠E_2诱致催乳素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雪梅 张荣 +5 位作者 许荣焜 周远征 狄安稞 单惠敏 黄曼影 王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7-263,共7页
目的 探讨催乳素瘤的发病机理,验证其原发于腺垂体的假说。方法 应用雄性S.D.大鼠进行异体垂体移植,并通过背部埋植17-β-雌二醇(E_2)药泵,观察E_2对大鼠原位垂体,异体移植于肾囊的垂体及血浆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的影响。并利... 目的 探讨催乳素瘤的发病机理,验证其原发于腺垂体的假说。方法 应用雄性S.D.大鼠进行异体垂体移植,并通过背部埋植17-β-雌二醇(E_2)药泵,观察E_2对大鼠原位垂体,异体移植于肾囊的垂体及血浆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的影响。并利用上述垂体细胞原代培养及原位杂交组化方法,研究经E_2作用120d后的原位及移植垂体细胞中PRL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经E_2作用60d及120d后,大鼠体重分别降至正常大鼠的74%(P<0.01)和50%(P<0.001),原位垂体及移植垂体的重量则较对照组增加达三倍以上(P<0.001),并伴高催乳素血症,血浆催乳素水平为对照组的100~200倍(P<0.001)。原位杂交结果表明,E_2作用120d后,原位及移植垂体细胞中PRL mRNA水平分别升高为正常大鼠垂体细胞的3.1倍和3.5倍(P<0.001),且二者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提示E_2也可不经下丘脑机制直接作用于腺垂体水平诱发催乳素瘤,即催乳素瘤有可能原发于腺垂体。但本工作尚未进一步排除催乳素瘤的形成涉及下丘脑机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素瘤 垂体移植 原位杂交 病理学
下载PDF
雌二醇诱致大鼠垂体催乳素瘤形成过程催乳素基因DNase Ⅰ敏感位点增加 被引量:5
4
作者 狄安稞 吴雪梅 +2 位作者 黄曼影 单惠敏 周远征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8年第2期25-28,共4页
DHaseⅠ敏感位点的存在,是染色质水平上基因活化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探讨E2诱发垂体PRL瘤形成的表基因机制,本工作观察了E2诱致的垂体催乳素瘤催乳素基因DNaseⅠ敏感位点的改变。结果表明:E2诱致大鼠垂体前叶... DHaseⅠ敏感位点的存在,是染色质水平上基因活化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探讨E2诱发垂体PRL瘤形成的表基因机制,本工作观察了E2诱致的垂体催乳素瘤催乳素基因DNaseⅠ敏感位点的改变。结果表明:E2诱致大鼠垂体前叶PRL瘤细胞PRL基因的DNaseⅠ敏感位点较正常大鼠增多,提示在E2诱发PRL瘤形成过程中,PRL基因处于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垂体催乳素瘤 催乳素基因 DNASE
下载PDF
雌二醇诱致大鼠垂体催乳素瘤细胞中催乳素基因第1、2、4外显子的低甲基化 被引量:4
5
作者 狄安稞 周远征 +2 位作者 单惠敏 黄曼影 吴雪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7年第6期30-35,共6页
本工作探讨了雌二醇(E2)诱致的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垂体催乳素(pro-lactin,PRL)瘤中PRL基因含CCGG位点的第1、2、4外显子中CCGG位点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提取基因组DNA并... 本工作探讨了雌二醇(E2)诱致的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垂体催乳素(pro-lactin,PRL)瘤中PRL基因含CCGG位点的第1、2、4外显子中CCGG位点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提取基因组DNA并分别用对非甲基化CCGG位点不敏感而对甲基化CCGG敏感的HpaⅡ及对甲基化和非甲基化CCGG位点均不敏感的MspⅠ进行完全消化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saschainreaction,PCR)方法,对含有CCGG位点的PRL基因第1、第2和第4外显子的部分序列进行扩增。结果:用HpaⅡ消化后,正常大鼠基因组DNA用三对不同引物经PCR扩增,均得到预期的含CCGG位点的特异片段(分别为1639bp、268bp和133bp),而E2致瘤组则均未能扩增出相应的片段,提示正常大鼠PRL基因第1、2、4外显子CCGG位点均成甲基化状态,而E2致瘤后,则均成非甲基化状态。不管是正常对照组,还是E2致瘤组,经MspⅠ消化后,均未能扩增出预期的PRL基因片段,而未经MspⅠ、HpaⅡ消化组,均扩增出了预期的片段。以上结果表明,E2所致的大鼠垂体PRL瘤,其PRL基因外显子中的CCGG位点均呈低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催乳素基因 外显子 垂体催乳素瘤 PCR
下载PDF
褪黑素抑制由 17-β-雌二醇诱发的垂体催乳素瘤的生长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列 许荣焜 +3 位作者 何淑芬 许建萍 单惠敏 彭树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3,共5页
观察整体条件下褪黑素 (melatonin, MLT)抑制由 17-β-雌二醇 (E2)诱发的垂体催乳素 (prolactin, PRL)瘤的生长,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雄性 Sprague- Dawley大鼠皮下埋植 E2药泵,诱发 PRL瘤。实验组大鼠分 5组,在诱瘤之前每... 观察整体条件下褪黑素 (melatonin, MLT)抑制由 17-β-雌二醇 (E2)诱发的垂体催乳素 (prolactin, PRL)瘤的生长,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雄性 Sprague- Dawley大鼠皮下埋植 E2药泵,诱发 PRL瘤。实验组大鼠分 5组,在诱瘤之前每日定时分别皮下注射 0.05、 0.25、 0.50、 1.00和 2.00 mg MLT,共 90 d;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体积 4%乙醇-生理盐水。结果 (1)给予 0.05、 0.25、 0.50、 1.00和 2.00 mg MLT处理组 PRL瘤重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 25.91% (P >0.05)、 48.78% (P< 0.01)、 36.78% (P< 0.05)、 31.04% (P >0.05)和 35.22% (P > 0.05); (2)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注射 0.05、 0.25、 0.50 mg MLT组 PRL瘤细胞 PRL mRNA表达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降低 33.67% (P< 0.05)、 25.51% (P< 0.05)和 41.84% (P< 0.01);原代培养的 PRL瘤细胞原位杂交实验也获得类似结果 ; (3)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 0.05、 0.25和 0.50 mg MLT组 PRL瘤细胞 DNA的相对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 40.73% (P< 0.001)、 51.15% (P< 0.001)和 60.23% (P< 0.001); (4)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显示, 0.05、 0.25、 0.50、 1.00和 2.00 mg MLT组血浆过氧化脂质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降低 26.45% (P< 0.05)、 23.9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垂体催乳素瘤 催乳素基因 DNA含量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减弱催乳素基因增强子的突变抑制大鼠垂体催乳素瘤的增生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列 杨全会 许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9-327,共9页
本工作旨在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抑制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垂体催乳素(prolactin,PRL)瘤增生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每只大鼠每日定时皮下注射一定剂量的MLT(0.25、0.50mg)能显著抑制E2诱发的... 本工作旨在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抑制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垂体催乳素(prolactin,PRL)瘤增生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每只大鼠每日定时皮下注射一定剂量的MLT(0.25、0.50mg)能显著抑制E2诱发的大鼠垂体PRL瘤的增生;偏低(0.05mg)或过高剂量(1.00、2.00mg)的MLT也抑制PRL瘤的增生,但无统计学意义。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显示,与正常垂体对照组比较,PRL瘤中PRL基因增强子出现五处突变,-1885bp位点由C突变为G,-1857^-1855由ACA替换为G,-1792^-1791插入G,-1383^-1382插入GGTGTGTG片段,-1265^-1250缺失GTGTGTGTGTGTGTGT片段。0.25mg/dMLT处理组,PRL瘤中的PRL基因增强子上述个别突变部位仍然存在(-1885由C突变为G),突变消失(-1792^-1791无插入G),大部分表现为突变减弱(-1856^-1855缺失AC,-1385^-1384缺失TG,-1250^-1253缺失GTGT)。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PRL基因增强子活性显示,正常垂体、PRL瘤和0.25mg/dMLT处理的PRL瘤三组中,PRL基因增强子的活性分别为(13448.17±3012.74)、(161831.67±60996.01)和(10212.17±2634.71)OD单位。PRL瘤组增强子活性较正常垂体升高11倍(P<0.001),MLT处理组增强子活性较PRL瘤组降低93.69%(P<0.001)。上述三组PRL基因增强子空间结构的分析表明,PRL基因增强子DNA的曲折程度为PRL瘤组>MLT处理组>正常垂体。以上结果证实,MLT抑制大鼠垂体PRL瘤增生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是减弱PRL基因增强子的突变,也提示MLT可减弱PRL基因增强子的突变,从而下调PRL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降低DNA的曲折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催乳素瘤 增强子 突变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大鼠催乳素瘤MMQ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靳凯 阮伦亮 +6 位作者 蒲九君 钟艾凌 王福超 谭松 黄华 牟家民 杨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3-648,655,共7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催乳素瘤MMQ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1.25、2.5、5、10、20)mmol/L二甲双胍处理MMQ细胞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AMP活化...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催乳素瘤MMQ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1.25、2.5、5、10、20)mmol/L二甲双胍处理MMQ细胞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AMP活化的蛋白激酶α1/2(AMPKα1/2)、磷酸化的AMPKα(p-AMPK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磷酸化的m TOR(p-m T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的ERK1/2(p-ERK1/2)、蛋白激酶B(PKB/AKT)、磷酸化的AKT(p-AKT)、P2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裂解的caspase-3(c-caspase-3)、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处理后,抑制MMQ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增加,CDK4、cyclin D1水平降低;c-caspase-3增加,caspase-3、Bcl-2降低;p-AMPKα水平增加、p-m TOR水平降低;IGF-1R、p-AKT及p-ERK水平降低。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m TOR通路、抑制IGF-1R通路从而抑制MMQ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素瘤 二甲双胍 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
原文传递
溴隐亭对大鼠催乳素瘤细胞表达bcl-2、Bax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雪梅 徐春 +1 位作者 梁立武 程海梅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593-595,共3页
目的研究溴隐亭对大鼠催乳素(prolactinoma,PRL)瘤表达bcl-2、Bax的影响。方法 (1)用皮下植入17β-雌二醇的方法制备大鼠催乳素瘤模型,同时设立10只大鼠为对照组;(2)将成功诱发出催乳素瘤的大鼠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自来水(安慰剂组)、溴... 目的研究溴隐亭对大鼠催乳素(prolactinoma,PRL)瘤表达bcl-2、Bax的影响。方法 (1)用皮下植入17β-雌二醇的方法制备大鼠催乳素瘤模型,同时设立10只大鼠为对照组;(2)将成功诱发出催乳素瘤的大鼠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自来水(安慰剂组)、溴隐亭(溴隐亭组)灌胃,对照组也给予安慰剂灌胃,用药4周后处死动物,垂体称重,测定PRL、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1)17β-雌二醇组大鼠血清PRL水平[(4236.9±416.9)vs(121.2±12.8)ng/ml]和垂体重量[(62.0±5.1)vs(13.8±1.2)m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证实17β-雌二醇组成功诱发出大鼠泌乳素瘤。(2)溴隐亭组血清PRL水平和垂体重量低于安慰剂组(P<0.01),bcl-2表达水平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1.8±0.5)vs(4.0±0.6),P<0.01],Bax表达水平明显增高[(4.5±0.6)vs(1.0±0.3),P<0.01]。结论抑制bcl-2的表达,刺激Bax的表达,从而促进催乳素瘤细胞的凋亡可能是溴隐亭抗催乳素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素瘤 大鼠 凋亡 BAX BCL-2
下载PDF
雌激素诱发大鼠催乳素瘤的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春 王晖 刘晓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雌激素对大鼠垂体Pit-1基因表达的作用,探讨雌激素诱发大鼠催乳素瘤的发病机制。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去势手术后分2组:(1)对照组(C组,n=16)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2)雌激素组(E组,n=16):皮下植入含有乙稀雌酚的硅胶管。... 目的通过分析雌激素对大鼠垂体Pit-1基因表达的作用,探讨雌激素诱发大鼠催乳素瘤的发病机制。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去势手术后分2组:(1)对照组(C组,n=16)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2)雌激素组(E组,n=16):皮下植入含有乙稀雌酚的硅胶管。分别于用药第2、4、6、8周处死动物。垂体称重。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PRL水平。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Pit-1mRNA在各组垂体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在用药第2、4、6、8周,大鼠血清PRL水平、垂体重量、垂体组织Pit-1mRNA水平均逐渐增高,垂体组织Pit-1mRNA水平与大鼠血清PRL水平和垂体重量均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和0.913,P=0.01)。结论雌激素刺激垂体组织表达Pit-1基因,Pit-1在雌激素诱发的大鼠PRL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大鼠 催乳素瘤 雌激素 Pit-1
下载PDF
Tamoxifen影响人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及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海 邹自英 +2 位作者 袁成良 赵碧 胡晓莉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研究Tamoxife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代谢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和[3H]TdR掺入实验检测Tamoxife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通过PKC活性及cAMP和cGMP含量测定,探讨Tamoxifen影响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结... 目的:研究Tamoxife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代谢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和[3H]TdR掺入实验检测Tamoxife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通过PKC活性及cAMP和cGMP含量测定,探讨Tamoxifen影响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结果:①Tamoxifen抑制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并呈剂量依赖性;②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使用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培养的人催乳素瘤细胞时可使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浓度均升高,但Tamoxifen(10μmol/L)作用15min后,胞浆、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均下降;③Tamoxifen作用于人催乳素瘤细胞15min后,胞内cAMP水平显著升高,而cGMP没有明显改变。结论:为探讨Tamoxifen抑制催乳素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同时提示,Tamoxifen对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内多信息系统相互整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MOXIFEN 催乳素瘤 蛋白激酶C CAMP/CGMP
下载PDF
中药降乳散对大鼠催乳素瘤表达Pit-1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韶峰 邱文娟 徐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降乳散对大鼠催乳素(PRL)瘤组织表达Pit-1的作用。方法用皮下植入雌激素的方法制备大鼠PRL瘤模型,将成功诱发出PRL瘤的大鼠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中药降乳散灌胃,用药4周后处死动物,垂体称重,用放免法测定血清PRL水平... 目的研究中药降乳散对大鼠催乳素(PRL)瘤组织表达Pit-1的作用。方法用皮下植入雌激素的方法制备大鼠PRL瘤模型,将成功诱发出PRL瘤的大鼠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中药降乳散灌胃,用药4周后处死动物,垂体称重,用放免法测定血清PRL水平。用反转录-PCR方法分析Pit-1在大鼠PRL瘤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降乳散组大鼠血清PRL水平和垂体重量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01),Pit-1 mRNA水平在降乳散组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降低Pit-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中药降乳散抗PRL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催乳素瘤 大鼠 Pit-1 中药
下载PDF
雌激素诱导大鼠催乳素瘤发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春 刘亚力 +1 位作者 王莉 侍晓云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诱发大鼠催乳素(prolactin PRL)瘤的机制。方法制备雌激素诱发的大鼠PRL瘤模型。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PRL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垂体组织PRL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用RT-PCR方法检测癌基因c-fos mRNA在各组垂体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雌激素诱发大鼠催乳素(prolactin PRL)瘤的机制。方法制备雌激素诱发的大鼠PRL瘤模型。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PRL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垂体组织PRL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用RT-PCR方法检测癌基因c-fos mRNA在各组垂体组织中的表达,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借助于计算机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表达量。结果用药8周后,根据大鼠垂体重量,以及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改变,证实已诱发出PRL瘤模型。在PRL瘤组中,c-fos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雌激素刺激垂体PRL细胞表达c-fos癌基因,在雌激素诱导PRL瘤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 c—fos 大鼠 催乳素瘤 雌激素
下载PDF
垂体催乳素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雪梅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6,共4页
应用在同一只雄性SD大鼠中,保留原位垂体并在肾囊内植入一异体垂体,同时背部埋植装有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的药泵,经E2在体作用60~120天后,其原位垂体和异体移植入肾囊的垂体同时形成垂体催乳素(prolactin,PRL)瘤的动物模型,研... 应用在同一只雄性SD大鼠中,保留原位垂体并在肾囊内植入一异体垂体,同时背部埋植装有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的药泵,经E2在体作用60~120天后,其原位垂体和异体移植入肾囊的垂体同时形成垂体催乳素(prolactin,PRL)瘤的动物模型,研究PRL瘤的发病机制。结果表明,E2长期作用可诱发原位垂体和远离下丘脑的移植垂体同时形成PRL瘤,并伴高PRL血症和PRL基因的高表达;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均显示,一些相关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可能与PRL瘤的形成有关;分析正常垂体、原位和移植垂体瘤中PRL基因调控序列的结构,表明在原位垂体瘤中PRL基因近端启动子区发生点突变,突变启动子活性增高,而移植垂体瘤PRL基因相应序列无改变。上述结果提示:垂体PRL瘤可能原发于腺垂体水平,但未排除继发于下丘脑异常的另一可能性;雌激素诱发原位和移植垂体形成PRL瘤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尽相同;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原位垂体PRL瘤的发生过程可能起一定作用,但其确切证据尚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垂体催乳素瘤 病因 发病机制 腺垂
下载PDF
垂体催乳素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龄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A12期55-57,共3页
本文报道1985~1990年22例催乳素瘤采用手术治疗结果。男6例,女16例。女性有5例为微腺瘤,男性全部为大腺瘤,手术治疗后,14例垂体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无手术死亡。因而认为手术治疗为早期催乳素腺瘤提供了良好的有效机会。
关键词 垂体肿 催乳素瘤 手术
下载PDF
木黄酮对人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及其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迟素敏 李承新 +3 位作者 朱运龙 刘亚莉 顾建文 陈建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观察木黄酮 (genistein ,GST)对培养的人垂体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GST、β 雌二醇(E2 )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催乳素瘤细胞 ,测定MTT值及3 H TdR掺入量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并用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 目的 :观察木黄酮 (genistein ,GST)对培养的人垂体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GST、β 雌二醇(E2 )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催乳素瘤细胞 ,测定MTT值及3 H TdR掺入量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并用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GST可抑制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 ,并存在着剂量效应 ,10 - 5 mol·L- 1 GST可使G1 期的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 5 5 3%上升为 90 3% ;不同浓度的E2 以剂量依赖方式刺激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 ,并使G2 期的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 15 6 %上升为 41 8%。GST和E2 的共同作用仍可抑制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 ,但抑制程度降低。不同浓度的GST均明显促进催乳素瘤细胞的凋亡 ,E2 对GST的促凋亡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 :GST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培养人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 ,并促进其凋亡。E2 可部分拮抗GST的抑制增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黄酮 催乳素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豆类食品
下载PDF
木黄酮和雌激素对人垂体催乳素瘤细胞的作用
17
作者 迟素敏 李承新 +1 位作者 刘亚莉 朱运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和雌激素对培养的人垂体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木黄酮(genistein ,GST)、β 雌二醇 (β E2 )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催乳素瘤细胞 ,测定MTT值及3 H TdR掺入量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并用TU... 目的 :观察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和雌激素对培养的人垂体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木黄酮(genistein ,GST)、β 雌二醇 (β E2 )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催乳素瘤细胞 ,测定MTT值及3 H TdR掺入量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并用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GST可抑制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 ,并存在着剂量效应 ,1× 10 -5mol·L-1GST可使G1期的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 0 .5 5上升为0 .90 .β E2 以剂量依赖方式刺激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 ,并使G2期的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 0 .16上升为 0 .4 2 .不同浓度的GST均明显促进催乳素瘤细胞的凋亡 ,E2 对GST的促凋亡作用无明显影响 .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可阻断雌激素的作用 ,但对木黄酮的作用无影响 .结论 :木黄酮对培养催乳素瘤细胞的影响与雌激素的作用不同 ,木黄酮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培养人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 ,促进其凋亡 ,并不受雌激素受体阻断剂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类 木黄酮 催乳素瘤 细胞分裂 流式细胞仪 细胞凋亡 TUNEL法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对雌激素诱发的大鼠催乳素瘤的抑制作用
18
作者 刘亚力 徐春 +3 位作者 史晶 付淑云 王莉 司今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822-824,共3页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PS - 341对雌激素诱发的大鼠催乳素 (Prolactin ,PRL)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2 5只 ,随机分为 2组 :催乳素瘤组 2 0只 ,皮下植入含有乙烯雌酚的硅胶管 ;对照组 5只 ,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 8周后 ...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PS - 341对雌激素诱发的大鼠催乳素 (Prolactin ,PRL)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2 5只 ,随机分为 2组 :催乳素瘤组 2 0只 ,皮下植入含有乙烯雌酚的硅胶管 ;对照组 5只 ,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 8周后 ,将催乳素瘤组随机分 3组 ,分别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PS - 341、诺果宁或安慰剂。治疗 4周后处死大鼠 ,垂体称重 ,做垂体免疫组化检查 ,用放免法测定外周血PRL水平。结果 蛋白酶体抑制剂组和诺果宁组大鼠垂体重量和血清催乳素水平均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 (P <0 .0 1) ,催乳素阳性细胞计数较安慰剂组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PS - 341对乙烯雌酚诱发的大鼠PRL瘤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蛋白酶体抑制剂 催乳素瘤 诱发 安慰剂 PRL PS-341 雄性 垂体 水平
下载PDF
大鼠催乳素瘤形成过程中催乳素基因的表达
19
作者 郭传海 许荣焜 +3 位作者 黄曼影 韩小四 周远征 单惠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3年第6期25-29,共5页
给SD大鼠皮下埋植内含17β-雌二醇硅橡胶管30、60、120天后,发现大鼠垂体重量随给药时间延长呈持续性增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催乳素(prolactin,PRL)含量,亦依次明显升高;用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垂体细胞中PRL基因,发现PRL mRNA... 给SD大鼠皮下埋植内含17β-雌二醇硅橡胶管30、60、120天后,发现大鼠垂体重量随给药时间延长呈持续性增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催乳素(prolactin,PRL)含量,亦依次明显升高;用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垂体细胞中PRL基因,发现PRL mRNA含量也依次显著增加,但其增加却远低于血浆PRL含量的增加,提示β-雌二醇除了促进PRL基因的转录外,还可能增加PRL mRNA的翻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素 催乳素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Genistein影响人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及机制
20
作者 黄海 邹自英 +2 位作者 袁成良 赵碧 胡晓莉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12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研究genistei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代谢和DNA合成的影响,并深入探讨genistein影响催乳素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观察genistein作用后催乳素瘤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及cAMP/cGMP的变化。方法采用MMT和[3H]TdR掺入实验检测genistein... 目的研究genistei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代谢和DNA合成的影响,并深入探讨genistein影响催乳素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观察genistein作用后催乳素瘤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及cAMP/cGMP的变化。方法采用MMT和[3H]TdR掺入实验检测genistein对人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通过PKC活性及cAMP和cGMP含量测定,深入探讨genistein影响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结果①Genistein抑制催乳素瘤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并呈剂量依赖性;②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使用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培养的人催乳素瘤细胞时可使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浓度均升高,但genistein(10μmol/L)作用15min后,胞浆、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均下降;③Genistein作用于人催乳素瘤细胞15min后,胞内cAMP水平显著升高,而cGMP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实验结果为探讨genistein抑制催乳素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提示,genistein对催乳素瘤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内多信息系统相互整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ISTEIN 催乳素瘤 蛋白激酶C cAMW/cGM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