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T-Fe/Z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臭氧氧化降解DBP
1
作者 吴天翔 张翼飞 +4 位作者 林原 马思佳 王艳茹 任洪强 许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824,共11页
本研究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锌(CNT-Zn)、铁(CNT-Fe)和锌铁共掺杂(CNT-Fe/Zn)的碳纳米管催化剂,考察了不同pH值下3种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水中DBP的效果.结果表明,CNT-Fe/Zn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在宽pH值范围内比单独臭氧降解DBP的去除... 本研究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锌(CNT-Zn)、铁(CNT-Fe)和锌铁共掺杂(CNT-Fe/Zn)的碳纳米管催化剂,考察了不同pH值下3种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水中DBP的效果.结果表明,CNT-Fe/Zn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在宽pH值范围内比单独臭氧降解DBP的去除率提升22%~52%.在DBP初始浓度4mg/L、初始pH值为4、臭氧用量20mg/L、催化剂投加量50mg/L的条件下,30min内DBP去除率可达72.41%.利用SEM、XRD和XPS等多种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CNT-Fe/Zn表面的含氧基团是主要活性位点,CNT-Fe/Zn的加入促进了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过氧化氢进一步提高了DBP的去除率.催化剂循环实验表明,CNT-Fe/Zn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P催化臭氧氧化 锌铁尖晶石 碳纳米管 pH值
下载PDF
高活性方形氧化铅与可视化电解槽协同促进电催化臭氧生产
2
作者 刘佳 王式彬 +8 位作者 蔡锦福 武立振 刘云 贺佳辉 许在祥 彭小革 钟兴 安亮 王建国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0-95,共16页
臭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氧化剂,可直接用于消毒、杀菌和废水处理,对于维护和促进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由于臭氧容易分解,不利于储存,因此需要现制即用.目前臭氧生成技术主要包括:电晕放电法和电催化臭氧生产(EOP)技术.相较于电晕放电法,... 臭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氧化剂,可直接用于消毒、杀菌和废水处理,对于维护和促进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由于臭氧容易分解,不利于储存,因此需要现制即用.目前臭氧生成技术主要包括:电晕放电法和电催化臭氧生产(EOP)技术.相较于电晕放电法,EOP是一种本质安全的臭氧生产技术.然而,该工艺相较于电晕放电技术电能消耗量大,为了使其更具商业可行性,有必要开发高活性且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此外,合理的电解槽设计对于实现高效EOP过程也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EOP催化剂活性方面,对电解槽的结构设计优化的关注较少.本文通过开发高效电催化剂进而将其应用于结构优化后的电解槽中,实现了更加高效的EOP过程.本文采用水热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较高EOP活性的方形氧化铅(PbOx-CTAB-120)电催化剂.在标准三电极测试系统中,电流密度为50 mA cm^(-2)的测试条件下,法拉第效率(FE)可达20.7%,与商用β-PbO_(2)(17.1%)相比提高了21.1%.此外,设计了具有平行流场的可视化EOP电解槽,该可视化电解槽在传质和传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实现更加高效的EOP过程.将催化剂PbOx-CTAB-120组装至可视化电解槽中,在1.0 A cm^(-2)的测试电流密度下,电解液为超纯水,该体系气态臭氧产量可以达到588 mg h^(-1)g^(-1)catalyst,比能量消耗(PEOP)为56 Wh g^(-1)gaseous ozone.体系臭氧产量约为商用β-PbO_(2)在传统电解槽中产量的2倍,并且PEOP降低率超过62%.原位18O同位素标记差分电化学质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PbOx-CTAB-120电催化剂在EOP过程中遵循晶格氧机理路径,晶格氧迁移产生的氧空位能有效稳定OOH*和O_(2)^(*)反应中间体,因此有利于催化剂在EOP过程中保持较好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利用先进的高速摄像可视化工具和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模拟研究了平行流场EOP电解槽的运行过程和高效传质传热的原理.CFD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流场模型相比,平行流场对应的出口气泡停留时间更长,说明平行流场更有利于产物气泡从出口逸出,即气泡容易快速扩散,与实验结果一致.因此,PbOx-CTAB-120电催化剂与新型可视化电解槽相结合,有助于在超纯水中实现较好的气态臭氧产率和较低比能耗.此外,二者的结合充分发挥了电催化剂的EOP活性和电解槽的传质特性所带来的优势,实现了反应性和传输性的协同增强,从而极大促进了原位有机污染物降解效率.综上所述,本文在制备高效阳极催化剂的基础上,同时利用优化电解槽结构实现了提升臭氧产率和降低过程能耗,为高活性电催化剂与优化的电解槽耦合以实现高效EOP过程及其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x-CTAB-120 可视化电解槽 催化臭氧生产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原位降解
下载PDF
喷涂法负载TiO_(2)/MnO_(2)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染料废水
3
作者 张轩 张贤明 +2 位作者 陈鹏 晏超群 程治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2-1233,共12页
染料废水存在排放量大、色度高、COD大、可生化性差、难降解等特点,其处理存在低效高耗的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水热法制备了TiO_(2)/MnO_(2)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RD、XPS、SEM/EDS表征,以罗丹明B(RhB)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进行了催化臭... 染料废水存在排放量大、色度高、COD大、可生化性差、难降解等特点,其处理存在低效高耗的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水热法制备了TiO_(2)/MnO_(2)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RD、XPS、SEM/EDS表征,以罗丹明B(RhB)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进行了催化臭氧氧化降解RhB的性能对比研究.再通过喷涂成膜技术将TiO_(2)/MnO_(2)催化剂负载于平板式陶瓷膜表面,研制成反应性陶瓷膜(TiO_(2)/MnO_(2)-CM),自制了配套膜反应器,研究了TiO_(2)/MnO_(2)-CM水处理系统对RhB降解去除效果和水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工作成功合成了棒状和不规整球状结合的TiO_(2)/MnO_(2)催化剂,XPS结果表明存在Mn^(4+)活性中心,促进了催化臭氧活化能力.喷涂TiO_(2)/MnO_(2)催化剂后,陶瓷膜的纯水通量略有下降,12层为适宜的喷涂层数,采用TiO_(2)/MnO_(2)-CM对2 L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RhB在臭氧浓度为2.5 g·m^(−3)条件下,反应40 min去除率可达100%,去除效率远高于空白膜,陶瓷膜负载TiO_(2)/MnO_(2)有助于提高O_(3)溶解性、加速生成·OH.本工作可为染料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高效低耗处理,提供新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TiO2/MnO2催化 催化臭氧氧化 反应性陶瓷膜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纳米催化剂催化臭氧化应用进展
4
作者 张妙雨 李再兴 +4 位作者 尹思婕 刘文佳 剧盼盼 孔兴华 刘艳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1,227,共5页
综述了类均相纳米催化剂在催化臭氧化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催化臭氧化的技术机理。生产中存在诸多类型的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因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催化效率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从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钙钛矿纳米催化... 综述了类均相纳米催化剂在催化臭氧化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催化臭氧化的技术机理。生产中存在诸多类型的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因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催化效率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从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钙钛矿纳米催化剂、碳基纳米催化剂不同材料角度进行归纳,对关于纳米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臭氧化中的处理效果予以介绍。指出了纳米催化剂的主要缺点和相应对策,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纳米催化剂催化臭氧化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催化 催化臭氧 催化
下载PDF
类水滑石衍生物催化臭氧氧化甲苯综合实验设计
5
作者 孙也 李梦歆 +3 位作者 蒋炘鑫 李海丹 洪威 朱天乐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为提升本科生实验教学水平,基于化学前沿成果服务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理念,设计了类水滑石衍生物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VOCs中具有代表性的苯系污染物甲苯的综合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不同制备方法结合高温煅烧技术制备类水滑石衍... 为提升本科生实验教学水平,基于化学前沿成果服务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理念,设计了类水滑石衍生物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VOCs中具有代表性的苯系污染物甲苯的综合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不同制备方法结合高温煅烧技术制备类水滑石衍生物催化剂,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检测方法BET、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电子顺磁共振EPR等结构和理化性质表征。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实际应用,教会学生使用仪器分析手段解密构效关系,培养学生“宏微结合”的创新思维,也为科研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设计 催化臭氧氧化 甲苯 类水滑石
下载PDF
不同晶型TiO_(2)催化臭氧氧化的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连鑫 张润泽 +2 位作者 刘志鹏 钟莲 李世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89,196,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不同温度热处理制备不同晶体结构的TiO_(2)。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其催化臭氧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催化剂质量相同时,锐钛矿型TiO_(2)因比表面积最大、表面羟基数量最多表现出最佳的臭氧催化活性;当对催化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不同温度热处理制备不同晶体结构的TiO_(2)。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其催化臭氧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催化剂质量相同时,锐钛矿型TiO_(2)因比表面积最大、表面羟基数量最多表现出最佳的臭氧催化活性;当对催化剂的表面积进行归一化时,表面羟基密度及活性氧含量随着TiO_(2)中金红石型含量的增大而增加,这表明金红石型的暴露面具有比锐钛矿型更高的内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金红石型 锐钛矿型 催化臭氧氧化 苯酚
原文传递
Fe-Al_(2)O_(3)/SBA-15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布洛芬
7
作者 邴吉帅 陈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33,共6页
以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在酸性条件下水热合成SBA-15.将铁、铝负载于SBA-15表面制备Fe-Al_(2)O_(3)/SBA-15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布洛芬(IBU).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表明,铁、铝均匀... 以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在酸性条件下水热合成SBA-15.将铁、铝负载于SBA-15表面制备Fe-Al_(2)O_(3)/SBA-15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布洛芬(IBU).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表明,铁、铝均匀负载于SBA-15表面,保持SBA-15有序的介孔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不同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铁、铝的负载显著提高SBA-15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布洛芬的活性,反应60 min后,Fe-Al_(2)O_(3)/SBA-15的TOC去除率为90%,而Al_(2)O_(3)/SBA-15、Fe/SBA-15和SBA-15的TOC去除率分别为65%、50%和36%,单独臭氧氧化仅为26%.实验结果表明,铁、铝的协同作用有利于臭氧分解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活性原子氧,布洛芬和小分子有机酸吸附于催化剂表面从而有利于有机物的矿化.催化剂重复利用6次后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_(2)O_(3)/SBA-15 催化臭氧氧化 布洛芬 活性氧
原文传递
非均相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夏龙祥 何昊东 吴登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深度处理含酚有机废水方面具有操作简单、氧化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等优点。然而,其规模化应用依赖于开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均相催化剂。介绍了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中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反应机理。从非负载型和负载型...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深度处理含酚有机废水方面具有操作简单、氧化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等优点。然而,其规模化应用依赖于开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均相催化剂。介绍了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中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反应机理。从非负载型和负载型催化剂两方面综述了催化臭氧氧化酚类化合物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非负载型催化剂、单活性组分负载型催化剂及多组分负载型催化剂的特点及局限性,指出多组分负载型催化剂由于具有显著提升臭氧利用率、降低臭氧投放量,以及性能可优化潜力大等优势,是当前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高效催化剂开发,提出了从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角度入手,实现催化剂组分、尺寸和缺陷位调控等性能优化策略。最后对用于酚类化合物去除的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对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中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酚类化合物 催化 催化剂载体
下载PDF
CeFeMn@ZSM-5催化臭氧氧化苯酚废水
9
作者 王上海 杨保俊 +2 位作者 金耀宗 王琦 王百年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98-102,106,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新型CeFeMn@ZSM-5复合催化剂。以模拟苯酚废水COD去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考察并确定催化降解苯酚废水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活性组分负载量10%、废水初始pH=7,催化剂投加量6 g·L^(-1)。此条...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新型CeFeMn@ZSM-5复合催化剂。以模拟苯酚废水COD去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考察并确定催化降解苯酚废水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活性组分负载量10%、废水初始pH=7,催化剂投加量6 g·L^(-1)。此条件下反应30 min,苯酚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1.03%。催化剂重复使用实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浸渍法 催化 催化臭氧氧化 苯酚废水
下载PDF
FeCu-C@MS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过氧化氢异丙苯废水的研究
10
作者 陈云峰 刘东方 +3 位作者 陈茜 龙宇涵 王常艳 吴蔚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机过氧化物,其废水会抑制生化系统活性,在实际处理中存在技术困难。本研究通过水热-浸渍法在球形分子筛表面负载Fe/HKUST-1,将其作为前驱体在350℃下碳化制备Fe/HKUST-1衍生碳@分子筛催化剂(FeCu-C@... 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机过氧化物,其废水会抑制生化系统活性,在实际处理中存在技术困难。本研究通过水热-浸渍法在球形分子筛表面负载Fe/HKUST-1,将其作为前驱体在350℃下碳化制备Fe/HKUST-1衍生碳@分子筛催化剂(FeCu-C@MS)。利用SEM、EDS、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臭氧浓度、催化剂投加量、pH、初始CHP浓度等对FeCu-C@MS/O_(3)体系降解CHP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C@MS/O_(3)体系在臭氧浓度为2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50 g/L、pH为7、CHP初始浓度为12 mg/L的条件下,经过120 min反应CHP去除率可以达到65.47%,比O_(3)体系提高35.80%;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CHP去除率仍可达到55.19%,表明FeCu-C@MS可以高效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过氧化氢异丙苯,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催化 臭氧催化氧化 过氧化氢异丙苯
原文传递
多孔碳负载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臭氧氧化苯酚性能
11
作者 王晶 朱兰保 +3 位作者 张雪姬 马莉 丁艳 杨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性有机污染物,但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制备了具有高催化臭氧氧化性能的Fe_(2)O_(3)-Fe_(3)C/PC材料,该复合材料以铁氧化物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以多孔碳(PC)为催化剂的... 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性有机污染物,但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制备了具有高催化臭氧氧化性能的Fe_(2)O_(3)-Fe_(3)C/PC材料,该复合材料以铁氧化物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以多孔碳(PC)为催化剂的载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Brunauer-Emmett-Teller(BET)等方法对催化剂的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表征。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Fe_(2)O_(3)-Fe_(3)C/PC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实验结果发现,Fe_(2)O_(3)-Fe_(3)C/PC具备良好的催化臭氧氧化活性:反应75 min后,苯酚(20 mg·L^(-1))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达到90.3%,是单独臭氧氧化的3.3倍,且在较宽的pH范围内(4.0~9.4)均表现出高效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活性。淬灭剂实验结果显示,Fe_(2)O_(3)-Fe_(3)C/PC/O_(3)体系降解苯酚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为羟基自由基(·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铁氧化物 苯酚 TOC去除率
下载PDF
Fe2O3@浮石催化臭氧降解水中有机物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袁磊 张继舟 王立民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2期94-96,共3页
以天然浮石载体,氯化铁为活性组分金属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Fe2O3@浮石催化剂。对比研究Fe2O3@浮石和浮石催化臭氧分解水中微量对氯硝基苯。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Fe2O3@浮石和浮石催化臭氧化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水中对氯... 以天然浮石载体,氯化铁为活性组分金属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Fe2O3@浮石催化剂。对比研究Fe2O3@浮石和浮石催化臭氧分解水中微量对氯硝基苯。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Fe2O3@浮石和浮石催化臭氧化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水中对氯硝基苯的去除率,分别为92.5%和71.2%。焙烧温度对Fe2O3@浮石活性影响最为显著,350℃为最佳焙烧温度。另外,通过叔丁醇抑制实验可以说明催化臭氧化过程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浮石 对氯硝基苯 催化臭氧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α-Fe_(2)O_(3)催化臭氧氧化耦合陶瓷膜处理含酚废水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勇 张耀宗 +2 位作者 毕莹莹 杜明辉 孙晓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239,共8页
催化臭氧氧化是处理含酚废水的有效手段,为研究α-Fe_(2)O_(3)催化氧化含酚废水的降解效能同时有效回收催化剂,采用微米级α-Fe_(2)O_(3)催化臭氧氧化苯酚模拟废水,并耦合陶瓷膜对分散在反应体系的催化剂进行截留、回收,实现工艺的连续... 催化臭氧氧化是处理含酚废水的有效手段,为研究α-Fe_(2)O_(3)催化氧化含酚废水的降解效能同时有效回收催化剂,采用微米级α-Fe_(2)O_(3)催化臭氧氧化苯酚模拟废水,并耦合陶瓷膜对分散在反应体系的催化剂进行截留、回收,实现工艺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间歇运行条件下,催化氧化反应30 min时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7%以上,高COD去除率的主要原因是α-Fe_(2)O_(3)对臭氧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在催化氧化过程中产生了强氧化性产物·OH;在恒压条件下,通过膜污染模型拟合和串联阻力模型进行验证,Rr占总阻力的50%以上,但当操作压力超过30 kPa,一部分可逆污染向不可逆污染逐渐转化,Rir显著增加;通过动力学拟合探究膜污染形成机制,运行过程中陶瓷膜污染模型为中间堵塞或滤饼堵塞,膜污染主要发生在膜表面,膜可以对α-Fe_(2)O_(3)进行有效拦截并通过反冲洗恢复通量;连续进水6个周期运行过程中,模拟废水COD去除率保持在85%以上,陶瓷膜不可逆阻力控制在总阻力的13%以下,反应体系保持了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 催化臭氧氧化 苯酚 陶瓷膜 膜污染 膜阻力
下载PDF
催化臭氧的MnO_(2)-TiO_(2)/陶瓷膜制备及其降解苯酚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建宇 王虹 张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2,共9页
对陶瓷膜进行催化功能层的构建,以提高其催化臭氧性能.以商业陶瓷膜为基膜(CM),采用水热法负载二氧化钛纳米棒,制备TiO_(2)棒/陶瓷膜(Tir/CM);再通过浸渍法以Tir/CM为载体负载二氧化锰颗粒,制备MnO_(2)-TiO_(2)棒/陶瓷膜(MnO_(2)-TiO_(2... 对陶瓷膜进行催化功能层的构建,以提高其催化臭氧性能.以商业陶瓷膜为基膜(CM),采用水热法负载二氧化钛纳米棒,制备TiO_(2)棒/陶瓷膜(Tir/CM);再通过浸渍法以Tir/CM为载体负载二氧化锰颗粒,制备MnO_(2)-TiO_(2)棒/陶瓷膜(MnO_(2)-TiO_(2)/CM).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改性陶瓷膜进行形貌及物相分析,以MnO_(2)-TiO_(2)/CM为臭氧催化膜构建催化臭氧反应器用于处理苯酚废水,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了不同反应类型对苯酚的矿化效果.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MnO_(2)-TiO_(2)/CM,其中TiO_(2)纳米棒呈金红石型;在苯酚质量浓度为40 mg/L,pH值为9.0,臭氧投加量为4.8 mg/L的条件下,MnO_(2)-TiO_(2)/CM催化臭氧降解苯酚效果最佳,且具有较好的使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2)-TiO_(2)/CM 臭氧 苯酚 催化臭氧氧化
下载PDF
蟹壳基生物炭催化臭氧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
15
作者 段涛 高雅 +2 位作者 孙磊 袁向娟 夏东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94,共7页
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了一系列蟹壳基生物炭(CSB),并应用于催化臭氧降解阿特拉津(ATZ)的研究中。该文采用BET、TG、SEM、XRD和FT-IR表征手段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和形貌进行分析,在500℃下制备的CSB500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达到最大,对应其... 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了一系列蟹壳基生物炭(CSB),并应用于催化臭氧降解阿特拉津(ATZ)的研究中。该文采用BET、TG、SEM、XRD和FT-IR表征手段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和形貌进行分析,在500℃下制备的CSB500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达到最大,对应其表面活性官能团含量最高。同时,系统评价了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H、天然有机物和阴离子对CSB500/O_(3)体系降解ATZ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下制备的CSB500在催化臭氧降解ATZ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15 min内对ATZ的降解率达到99%以上,伪一级反应速率k为0.362 min^(-1),并且CSB500在多次循环实验中对ATZ的降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猝灭剂实验初步揭示了CSB500/O_(3)体系降解ATZ过程中存在·OH、O_(2)^(·-)和^(1)O_(2)等多种活性氧物种。最后,研究对反应机理提出了合理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热解温度 蟹壳 阿特拉津 催化臭氧氧化
原文传递
电催化臭氧处理垃圾渗滤液综合研究型实验设计
16
作者 王会姣 赵明川 +4 位作者 宋奕晓 王建超 卜庆伟 王春荣 王建兵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6,共7页
该文设计了两极协同电催化臭氧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综合研究型实验。在全面分析废液水质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催化臭氧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能效评价和降解机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的COD高达11 600 mg/L,可生化性极差;采用... 该文设计了两极协同电催化臭氧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综合研究型实验。在全面分析废液水质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催化臭氧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能效评价和降解机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的COD高达11 600 mg/L,可生化性极差;采用电催化臭氧技术对废液进行预氧化,能在有效去除有机物的基础上,将可生化性系数(B/C比)从0.18显著提升至0.45,协同耦合作用显著。该实验将行业难题、创新成果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科学创新思维,提升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研究型实验 环境工程 垃圾渗滤液 催化臭氧 预氧化
下载PDF
催化臭氧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多相催化剂研究进展
17
作者 薛洁 王永磊 +4 位作者 金丽 邵明睿 刘玉国 王晓波 赵银河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22-31,56,共11页
印染废水具有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可生物降解性差等特点,被认为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高级氧化法被认为是处理印染废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催化臭氧氧化表现出优良的有机物降解能力,较单一臭氧氧化效率更高。因... 印染废水具有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可生物降解性差等特点,被认为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高级氧化法被认为是处理印染废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催化臭氧氧化表现出优良的有机物降解能力,较单一臭氧氧化效率更高。因此,催化剂被广泛研究用来催化臭氧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以达标排放,尤其是多相臭氧催化剂,其催化效率高、可重复利用性较好,且催化过程不需额外的电能或光能消耗,近年来被研究者广泛关注。文章主要综述了处理印染废水常用的臭氧催化剂种类及其对催化臭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以及多相催化剂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的中试研究和实际应用情况,以期为催化臭氧化深度处理印染废水领域中催化剂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基础的理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催化臭氧 多相催化 水处理 催化机理 工程应用
下载PDF
银/分子筛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含硅间甲酚废水
18
作者 武春艳 赵颖 +4 位作者 王亚俐 王盛哲 姚晨星 卫皇曌 孙承林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4期70-76,共7页
制备了银(Ag)/不同硅铝比的分子筛催化剂,其中Ag/β(40)催化剂在催化臭氧氧化抗硅除酚反应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硅性能和活性。考察Ag负载量、H 2还原温度对Ag/β(40)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吸硅率为5.4%,TOC去除率为74.3%,... 制备了银(Ag)/不同硅铝比的分子筛催化剂,其中Ag/β(40)催化剂在催化臭氧氧化抗硅除酚反应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硅性能和活性。考察Ag负载量、H 2还原温度对Ag/β(40)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吸硅率为5.4%,TOC去除率为74.3%,间甲酚转化率96.1%。通过H 2-TPR、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氮气物理吸附-脱附对Ag/β(40)进行表征,并与其他催化剂进行活性和抗硅性能对比,表明500℃下还原的1Ag/β(40)-H500催化剂有较高的抗硅性及活性,Si的存在对其活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Ag/分子筛 催化臭氧氧化 抗硅 间甲酚
下载PDF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19
作者 高雨飞 鲁金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30-438,共9页
高级氧化技术作为治理难降解污染物、污水提标改造的有效处理技术发展迅速。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因氧化效率高、使用便捷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高效催化剂制备及其降解效能方面,而对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机理方面的探... 高级氧化技术作为治理难降解污染物、污水提标改造的有效处理技术发展迅速。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因氧化效率高、使用便捷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高效催化剂制备及其降解效能方面,而对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机理方面的探索和总结尚不完善。本文根据非均相催化剂类型差异系统综述了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重要的吸附作用机理以及催化氧化作用机理,讨论了金属氧化物材料的表面羟基、路易斯活性位点、氧化还原电偶,非金属材料的电子来源差异、表面官能团,复合材料的复合特性对臭氧的吸附与活性氧物种产生的影响。同时总结了非均相催化氧化过程中活性氧物种之间的产生、转化与鉴定以及详细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相互转化过程,为后续发展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 氧化还原电偶 电子来源 活性氧物种
下载PDF
锰镁氢氧化物碳基复合材料催化臭氧化降解亚甲基蓝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犇 张瑞峰 +1 位作者 杨川云 杨世莲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23-9132,共10页
染料废水具有色度和有机污染物含量高、难生化降解等特点,常规水处理技术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分别以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为载体,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锰镁碳复合催化剂,用以催化臭氧化处理亚甲基蓝废水。采用SEM、XRD和FTI... 染料废水具有色度和有机污染物含量高、难生化降解等特点,常规水处理技术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分别以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为载体,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锰镁碳复合催化剂,用以催化臭氧化处理亚甲基蓝废水。采用SEM、XRD和FTI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比研究了催化剂投加量、臭氧浓度和pH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锰镁碳复合催化剂催化臭氧化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不同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速率不同,其中LDH/CNT对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效率最高。在pH=8,催化剂投加量为0.6 g/L,O_(3)浓度为6.7 mg/L的条件下,LDH/CNT脱色率可达97.45%,COD去除率为74.85%,且催化剂活性稳定。结构表征表明,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能力,而锰镁氢氧化物与石墨烯的结合能力较差,导致锰镁石墨烯的催化能力相对较弱。叔丁醇抑制试验表明,该催化过程遵循·OH机理,·OH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 亚甲基蓝 锰镁氢氧化物 碳纳米管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