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料性质对催化裂化油浆静电分离效率影响冷模试验研究
1
作者 李亮亮 孟鹤 +1 位作者 李义鹏 兰琦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分析静电分离法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固含量影响因素,采用自制静电分离器试验装置,研究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催化油浆中催化剂固体颗粒脱除效率影响规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其接触点处电场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浆中... 为分析静电分离法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固含量影响因素,采用自制静电分离器试验装置,研究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催化油浆中催化剂固体颗粒脱除效率影响规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其接触点处电场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浆中固体颗粒分离效率随填料直径增大而降低,氧化锆填料的分离效率最高,玻璃填料的分离效果最差。随填料直径和填料相对介电常数增大,填料接触点处的电场强度增大。在不同材质填料物化参数中,填料相对介电常数对油浆中固体颗粒静电分离影响过程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催化剂固体颗粒 静电分离 填料 电场强度 分离效率 冷模试验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柔性脱固技术(RSFF)侧线试验和工业应用
2
作者 牛传峰 龙有 +5 位作者 武文斌 胡志海 韩勇 吴岳林 邵志才 方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共6页
采用催化裂化油浆柔性脱固(RSFF)技术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 kt a油浆脱固侧线试验装置上进行了油浆过滤试验。结果表明:侧线试验中脱固油浆产品收率为90%左右,脱固油浆中(Al+Si)质量分数为10μg g左右,RSFF技术可有效脱... 采用催化裂化油浆柔性脱固(RSFF)技术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 kt a油浆脱固侧线试验装置上进行了油浆过滤试验。结果表明:侧线试验中脱固油浆产品收率为90%左右,脱固油浆中(Al+Si)质量分数为10μg g左右,RSFF技术可有效脱除粒径小于1μm的颗粒;在过滤开始阶段,过滤压差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上升,压差拐点与进料量呈正相关关系;提高再生触发压差可有效延长过滤周期。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在茂名外联石化有限公司300 kt a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脱固油浆产品平均收率达到92%以上,脱固油浆中灰分为100μg g以下,灰分脱除率达到98%以上。RSFF油浆脱固技术不需要大量物流循环,对设备磨损低,既适用于加工直接来自催化裂化装置的油浆,也适用于加工来自罐区的油浆甚至外购油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柔性 脱固 过滤 侧线试验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中固体杂质脱除技术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孟鹤 李亮亮 李义鹏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3年第5期91-95,共5页
催化裂化油浆中固体杂质高效脱除是提高油浆高应用附加值,同时降低固体杂质对设备磨损及环境污染的关键。综述催化裂化外甩油浆固体杂质脱除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沉降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分离法、静电分离法。对比分析各种催... 催化裂化油浆中固体杂质高效脱除是提高油浆高应用附加值,同时降低固体杂质对设备磨损及环境污染的关键。综述催化裂化外甩油浆固体杂质脱除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沉降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分离法、静电分离法。对比分析各种催化裂化油浆固体杂质脱除技术的优缺点,结合该技术应用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炼厂油浆脱固技术的选择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固体杂质 脱固技术
下载PDF
用于中间相沥青制备的两种催化裂化油浆组成分析
4
作者 张彪 董森 +6 位作者 唐亚昆 刘浪 刘宏博 李杨俊迪 何平 刘景梅 马凤云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704-708,723,共6页
中间相沥青作为制备高性能碳材料的重要前驱体,研究影响中间相沥青结构的因素(原料组成和制备工艺)对推动碳材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两种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经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氢谱(^(1)H-NMR)、元素分析、气相色谱-质... 中间相沥青作为制备高性能碳材料的重要前驱体,研究影响中间相沥青结构的因素(原料组成和制备工艺)对推动碳材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两种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经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氢谱(^(1)H-NMR)、元素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系统表征,明晰了其组成与结构特点.针对油浆高饱和分特性(>47%),一改传统原料溶剂精制策略,采用先热解优化原料组成,再热缩聚两步法制得软化点为290℃的广域型中间相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中间相沥青 高饱和分 两步法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管道冲蚀损伤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牛鲁娜 韩磊 +2 位作者 宋晓良 陈文武 潘隆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以催化裂化油浆泵出口管道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温硫腐蚀和催化剂冲刷磨损机理分析,构建了一种适用于腐蚀、冲刷共同存在环境下的管道冲蚀损伤特性数值模拟预测方法,将流体流动、物质传递、化学反应和固体粒子追踪等多物理场模型耦合,获得... 以催化裂化油浆泵出口管道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温硫腐蚀和催化剂冲刷磨损机理分析,构建了一种适用于腐蚀、冲刷共同存在环境下的管道冲蚀损伤特性数值模拟预测方法,将流体流动、物质传递、化学反应和固体粒子追踪等多物理场模型耦合,获得流动参数、腐蚀介质浓度、催化剂碰撞角度分布,采用冲刷磨损速率、腐蚀减薄速率和表面减薄速率分别对冲刷、腐蚀和二者协同作用进行定量表征,并通过动态旋转挂片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较大的压力、紊乱的流态能够驱动颗粒不规则运动,产生较大的冲刷磨损风险,也使管道近壁面的腐蚀介质分布不均匀,泵出口和水平直管段前端腐蚀介质浓度相对较高;在腐蚀-磨蚀协同作用下,管道壁面减薄速率平均值为0.46 mm/a,最大减薄速率可达0.55 mm/a;模型预测的损伤程度和减薄速率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管道损伤监测和寿命预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硫腐蚀 磨损 损伤 仿真模拟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组分热转化制备中间相沥青的研究
6
作者 杨贝 喻韬 +1 位作者 江鹏 周晓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28,共7页
利用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组分(FCC-KQ)制备中间相沥青,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对热缩聚残余物软化点和收率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热重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等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对FCC-KQ热转化行为的影响,提出... 利用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组分(FCC-KQ)制备中间相沥青,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对热缩聚残余物软化点和收率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热重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等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对FCC-KQ热转化行为的影响,提出中间相沥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低温或短反应时间下,热缩聚残余物软化点升高缓慢而收率减小迅速;在高温或长反应时间下,热缩聚残余物软化点升高较快而收率减小缓慢;加压使热缩聚残余物软化点降低,收率增大;中间相小球的生长和融并是快速过程,此过程中热缩聚残余物的软化点迅速升高。由FCC-KQ在390℃、2 MPa下反应8 h制得软化点为121℃的各向异性中间相沥青C120,其性能与美国A240沥青相似,同时具备更高的残炭和更低的杂原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富芳烃组分 中间相沥青 热转化
下载PDF
分散型钼基催化剂在煤显微组分与催化裂化油浆共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7
作者 涂椿滟 秦鹏伟 +1 位作者 刘昌伟 黄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83,共7页
采用正辛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四硫代钼酸铵(MS)反应法合成了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OT-MS)。由OT-MS催化剂前躯体形成的MoS_(2)催化剂比表面积高且MoS_(2)片晶长度集中在3~6 nm、堆叠层数主要为1~3层。以凉水井原煤(LSJR)及其惰质组富集物... 采用正辛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四硫代钼酸铵(MS)反应法合成了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OT-MS)。由OT-MS催化剂前躯体形成的MoS_(2)催化剂比表面积高且MoS_(2)片晶长度集中在3~6 nm、堆叠层数主要为1~3层。以凉水井原煤(LSJR)及其惰质组富集物(LSJ-I)和镜质组富集物(LSJ-V)为原料煤,催化裂化(FCC)油浆为原料油,研究煤显微组分与重油共加氢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MS相比,OT-MS在LSJR与FCC油浆共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干基无灰煤转化率提升至77.1%,固体残渣收率降低至8.3%;对于OT-MS催化的煤油共加氢反应体系,随着原料煤中镜质组含量的增加,反应的转化效率和液体收率明显增大,液体产物中饱和分含量逐渐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当采用LSJ-V与重油进行反应时干基无灰煤转化率达到90.3%,固体残渣收率低至3.4%,共加氢液体产物中沥青质含量最低,H C原子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共加氢 煤显微组分 MoS_(2) 四硫代钼酸铵 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 催化裂化油浆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过滤脱固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逸凡 林存辉 +1 位作者 吴世逵 周如金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21,共5页
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固体颗粒是油浆制备其他下游产品的制约因素,因此要从油浆中脱除固体颗粒,以便其高附加值利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催化裂化油浆过滤脱固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表面过滤、深层过滤以及其他过滤组合技术在油浆脱固中的应用,... 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固体颗粒是油浆制备其他下游产品的制约因素,因此要从油浆中脱除固体颗粒,以便其高附加值利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催化裂化油浆过滤脱固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表面过滤、深层过滤以及其他过滤组合技术在油浆脱固中的应用,对油浆过滤脱固的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过滤技术 脱固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的组成及其炭化行为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学军 查庆芳 +2 位作者 杨小军 程相林 张玉贞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04-1109,共6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及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单独炭化及其与乙烯焦油共炭化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的组成对炭化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只有调制出合适的原料,才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易于有序堆积...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及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单独炭化及其与乙烯焦油共炭化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的组成对炭化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只有调制出合适的原料,才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易于有序堆积的片状芳核结构,进而生成无缺陷的晶体结构。乙烯焦油和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混合,可起到共炭化的协同效应。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与乙烯焦油以质量比1∶1混合,在3.5MPa、400~420℃下炭化17~20h,可得到广域流线型结构的中间相沥青,进而可制备出针状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富芳烃馏分 乙烯焦油 中间相沥青 针状焦 炭化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超临界萃取组分热缩聚生成中间相沥青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春霞 徐泽进 +3 位作者 乔曼 赵锁奇 许志明 孙学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以某催化裂化油浆为初原料,经超临界萃取预处理后,采用管式电炉试验器进行热缩聚制备中间相沥青,采用偏光显微镜和ImageJ软件对中间相沥青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中的硫元素质量分数对中间相沥青产品性质的影响复杂。随... 以某催化裂化油浆为初原料,经超临界萃取预处理后,采用管式电炉试验器进行热缩聚制备中间相沥青,采用偏光显微镜和ImageJ软件对中间相沥青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中的硫元素质量分数对中间相沥青产品性质的影响复杂。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流域型中间相体积分数稍有减少,并且流线型向着小流域型和纤维状两个方向发展,而压力对流域型中间相的发展影响不大。预处理后的催化裂化油浆在热缩聚条件为420℃、4h时得到的中间相沥青的性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中间相沥青 反应条件 催化裂化油浆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富芳分中间相沥青的流变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学军 郭燕生 +3 位作者 程相林 杨小军 侯宝花 查庆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147,共6页
为了获得优质针状焦,考察了两种中间相沥青的组织结构与流变性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偏光显微组织结构、晶格参数、非牛顿指数、粘流活化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中间相的组织结构和晶格参数与剪切应力间互为因果关系;广域流线性结构、晶体颗粒... 为了获得优质针状焦,考察了两种中间相沥青的组织结构与流变性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偏光显微组织结构、晶格参数、非牛顿指数、粘流活化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中间相的组织结构和晶格参数与剪切应力间互为因果关系;广域流线性结构、晶体颗粒大且易于择优取向的中间相沥青,其温度敏感性强,温度平稳流动区宽,剪切降粘效果显著;相比催化裂化油浆,催化裂化油浆富芳分制备的中间相沥青流变性更好,更有利于制备针状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性 催化裂化油浆 针状焦 沥青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与兖州煤共处理的研究 Ⅰ.反应条件对煤转化及产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闫瑞萍 朱继升 +1 位作者 杨建丽 刘振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共7页
考察了石家庄炼油厂所产催化裂化油浆与兖州煤加氢共处理中油浆加入量和反应条件对煤转化及产物分布的影响。通过与油浆和煤单独加氢处理的结果比较 ,阐述了油浆与煤的相互作用原理。煤 -油浆共处理可显著提高煤的转化率 ,同时可使轻质... 考察了石家庄炼油厂所产催化裂化油浆与兖州煤加氢共处理中油浆加入量和反应条件对煤转化及产物分布的影响。通过与油浆和煤单独加氢处理的结果比较 ,阐述了油浆与煤的相互作用原理。煤 -油浆共处理可显著提高煤的转化率 ,同时可使轻质产物的产率显著提高。当油浆加入量为 66.6%时 ,油浆对煤转化的协同促进作用最大 ,轻质产物的产率比煤和油浆单独处理的结果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共处理 催化裂化油浆 转化率 产物分布
下载PDF
用沉降助剂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俊杰 李林 张静如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用添加沉降助剂的方法分离高粘度重油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在实验室对几种不同类型沉降助剂进行了静态试验考察,筛选出对粘稠重油催化裂化油浆具有良好助沉降效果的新型沉降助剂烷基酚甲醛树脂复配物2。结果表明,在沉降温度90℃... 用添加沉降助剂的方法分离高粘度重油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在实验室对几种不同类型沉降助剂进行了静态试验考察,筛选出对粘稠重油催化裂化油浆具有良好助沉降效果的新型沉降助剂烷基酚甲醛树脂复配物2。结果表明,在沉降温度90℃、沉降时间24h的缓和条件下,添加剂量为75~200μg/g,净化油浆的灰分含量可降低至0.05%以下,能满足多数后续利用途径的要求,所采用的沉降助剂不含金属元素,具有无灰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 催化 催化裂化油浆 沉降温度 复配物 脱除 灰分含量 重油催化裂化 沉降时间 烷基酚
下载PDF
兖州煤与催化裂化油浆共处理及其重质产物组成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阎瑞萍 王志杰 +1 位作者 杨建丽 刘振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1-434,共4页
采用石家庄催化裂化油浆和兖州煤共处理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兖州煤转化及产物分布的影响 ,并应用棒状薄层色谱分析了共处理重质产物族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催化裂化油浆与兖州煤共处理 ,可大大提高兖州煤的转化率 ,共处理既可得到... 采用石家庄催化裂化油浆和兖州煤共处理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兖州煤转化及产物分布的影响 ,并应用棒状薄层色谱分析了共处理重质产物族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催化裂化油浆与兖州煤共处理 ,可大大提高兖州煤的转化率 ,共处理既可得到部分轻质油品 ,又可得到相当量的重质产物。TLC FID分析表明 ,催化裂化油浆与兖州煤共处理的重质产物与商用高等级道路沥青族组成近似 ,重质产物可用于制备高等级道路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处理 催化裂化油浆 重质产物 道路沥青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油浆热重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岱巍 徐春明 高金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6,共6页
采用PCT-Ⅱ型TG-DTA热重分析仪,以相同的升温速率研究了重油催化裂化油浆及其重馏分(大于550℃)在氮气保护下的热重反应性能,得到了油浆与油浆重馏分的失重率曲线、失重速率曲线、转化率曲线以及最大失重速率点。通过动力学回归可以发现... 采用PCT-Ⅱ型TG-DTA热重分析仪,以相同的升温速率研究了重油催化裂化油浆及其重馏分(大于550℃)在氮气保护下的热重反应性能,得到了油浆与油浆重馏分的失重率曲线、失重速率曲线、转化率曲线以及最大失重速率点。通过动力学回归可以发现,在300-596℃区间内,油浆热重反应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在290-490℃温度区间内,油浆重馏分热重反应也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在490-600℃温度区间内,油浆重馏分热重反应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较为理想。此外,还对油浆重馏分热重反应结焦物进行了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稠环芳烃脱氢缩合反应生焦是油浆及其重馏分生焦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催化裂化油浆 热重反应 缩合反应 动力学 转化率 渣油
下载PDF
助剂辅助催化裂化油浆离心-静电组合脱固工艺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爱军 靳正正 +4 位作者 龚黎明 刘贺 陈坤 沐宝泉 王宗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26-3135,共10页
提出先对催化裂化(FCC)油浆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静电脱固的方法,加入助剂降低油浆体系的黏度,并辅助离心分离脱除沥青质,降低FCC油浆中沥青质在静电塔填料上的"竞争吸附",从而提高静电脱固的效率。研究表明,FCC油浆A中的固体颗粒... 提出先对催化裂化(FCC)油浆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静电脱固的方法,加入助剂降低油浆体系的黏度,并辅助离心分离脱除沥青质,降低FCC油浆中沥青质在静电塔填料上的"竞争吸附",从而提高静电脱固的效率。研究表明,FCC油浆A中的固体颗粒90%左右是催化剂颗粒,且颗粒粒径较小,大部分集中在15μm以内,其余为焦粉颗粒,较难分离。当加入多功能复合助剂MCA-B,助剂加入比例为油浆的150%(质量比)后,油浆A体系的黏度降低至0.85mm^2/s(80℃),可满足静电脱固的黏度要求。再进行离心条件为离心力3819g,离心时间10min的离心实验,使得油浆A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分别降低了6.34%和58.82%。最后在静电电压14kV,静电温度70℃,静电稳定时间30min的条件下进行静电脱固,在此实验条件下油浆A和油浆B的脱固效率都可达到98%以上,能够将油浆中的固含量降低到30~60μg/g,可满足作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原料的固含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固体颗粒 油浆预处理 脱固效率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与兖州煤加氢共处理的研究 Ⅱ. 重质产物的组成及利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闫瑞萍 朱继升 +1 位作者 杨建丽 刘振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2,共6页
应用棒状薄层色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 ,研究了石家庄炼油厂所产催化裂化油浆和兖州煤加氢共处理所得的重质产物的组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重质产物的芳香度增大 ,芳环上取代基... 应用棒状薄层色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 ,研究了石家庄炼油厂所产催化裂化油浆和兖州煤加氢共处理所得的重质产物的组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重质产物的芳香度增大 ,芳环上取代基碳链减短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分布变窄。共处理重质产物可以用来制备高等级道路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共处理 催化裂化油浆 重质产物 组成 道路沥青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交联缩合生产道路沥青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先峰 徐幸 +2 位作者 向丽 李义一 程健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共5页
催化裂化油浆利用与优质道路沥青生产结合是研究最多的油浆利用技术方案之一,在这些技术方案中,由于油浆的缩合程度低,油浆主要作为一种软组分与其他组分调合生产合格道路沥青,但多数企业缺乏调合沥青的高软化点硬组分,所以限制了这类... 催化裂化油浆利用与优质道路沥青生产结合是研究最多的油浆利用技术方案之一,在这些技术方案中,由于油浆的缩合程度低,油浆主要作为一种软组分与其他组分调合生产合格道路沥青,但多数企业缺乏调合沥青的高软化点硬组分,所以限制了这类技术方案的应用。为此,利用交联缩合反应技术对油浆用于生产道路沥青进行了研究:在油浆中加入交联剂使油浆进行交联缩合反应,缩合后的油浆经过减压蒸馏脱出部分轻组分后的蒸馏残油与普通减压渣油直接调合道路沥青。研究结果表明,油浆经过交联缩合反应后,缩合油浆的黏度增加,缩合油浆蒸馏残油的软化点高于对应的未缩合油浆的软化点,因此利用缩合油浆的蒸馏残油与一般的减压渣油,可以直接调合出90号B和70号B道路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交联缩合反应 蒸馏残油 减压渣油 调合 道路沥青 交联剂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催化剂粉末的脱除技术 被引量:21
19
作者 丁洛 杨焜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61,共2页
为给生产石油针状焦和船用燃料油提供原料 ,在实验室采用絮凝沉降 离心分离工艺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 ,在催化裂化油浆中加入不含钠、钙、硅、磷等元素的油溶性絮凝剂 ,混合均匀 ,在 80~ 10 0℃沉降 2 0~ 2 4h ,得到上层... 为给生产石油针状焦和船用燃料油提供原料 ,在实验室采用絮凝沉降 离心分离工艺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 ,在催化裂化油浆中加入不含钠、钙、硅、磷等元素的油溶性絮凝剂 ,混合均匀 ,在 80~ 10 0℃沉降 2 0~ 2 4h ,得到上层收率大于 90 %的澄清油和下层经过离心机分离 ,脱除催化剂粉末的离心精制油。该方法能将油浆中催化剂粉末含量降至 5 0 μg/g左右 ,精制油总收率达 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催化 粉末 脱除 絮凝剂 混合 沉降 离心分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合成沥青树脂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燕生 陈丽丽 +1 位作者 查庆芳 吴明铂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8-132,共5页
采用溶剂萃取对催化裂化油浆进行了芳烃富集,并分别以油浆和富芳烃组分为原料合成了沥青树脂。利用族组成分析和FT-IR1、H-NMR1、3C-NMR测试对比了催化裂化油浆芳烃富集前后的原料组成差别,通过合成B阶沥青树脂的反应差异考察了催化裂... 采用溶剂萃取对催化裂化油浆进行了芳烃富集,并分别以油浆和富芳烃组分为原料合成了沥青树脂。利用族组成分析和FT-IR1、H-NMR1、3C-NMR测试对比了催化裂化油浆芳烃富集前后的原料组成差别,通过合成B阶沥青树脂的反应差异考察了催化裂化油浆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油浆中饱和分的含量较高,均匀性差;而溶剂萃取后的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组分芳烃含量较高,均匀性较好。溶剂富集芳烃提高了催化裂化油浆的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合成反应 沥青树脂 油浆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