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人安静和催眠状态下脑葡萄糖代谢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郑直 王立伟 +3 位作者 左传涛 管一晖 陶明毅 施慎逊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健康正常人催眠静息状态和清醒安静状态下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差异,初步探索催眠状态的神经生理基础。方法正常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行18F-FDG PET扫描。隔日后,采用凝视法将受试者诱导进入催眠状态,再次行18F-FDG PET扫描。两种状... 目的研究健康正常人催眠静息状态和清醒安静状态下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差异,初步探索催眠状态的神经生理基础。方法正常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行18F-FDG PET扫描。隔日后,采用凝视法将受试者诱导进入催眠状态,再次行18F-FDG PET扫描。两种状态皆应采用3D模式进行PET脑显像,应用SPM分析对催眠静息状态和清醒安静状态18F-FDG PET图像进行组间体元统计,统计所得到的一系列数值构成了统计参数地图(SPM)。比较催眠静息状态和清醒安静状态脑局部糖代谢的变化,根据变化差异显著(p<0.001)区域的Talariach坐标值确定其部位。结果SPM分析显示催眠静息状态较清醒安静状态右侧枕叶(BA17,18)、左侧枕叶(BA17,18)、左侧顶叶(BA40,)、左侧颞上回(BA22)、右侧尾状核、右侧小脑后叶、右侧额叶(BA6)、左侧额中回(BA8,9)和右侧丘脑葡萄糖代谢明显降低(P<0.001)。结论催眠静息状态脑葡萄糖代谢不同于清醒安静状态,催眠静息状态存在神经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 催眠静息状态 清醒状态 PET 葡萄糖代谢 脑葡萄糖代谢 催眠状态 安静状态 自身对照研究 正常人
下载PDF
催眠状态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直 王立伟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5期298-300,共3页
关键词 催眠状态 影像学研究 意识状态 正常状态 催眠 催眠
下载PDF
催眠状态脑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方莉 刘协和 《上海精神医学》 2006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催眠状态 脑机制 事件相关电位 意识改变状态 神经心理测验 神经心理学 影像研究 睡眠状态 清醒状态 心理状态
下载PDF
33例清醒与催眠状态脑电图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金艳琴 张英华 +2 位作者 李鸣果 李系仁 岳冬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20-222,共3页
作者对33例患者进行催眠治疗时,记录每例患者清醒与催眠状态时脑电图,并做了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客观指标为a波的频率、振幅、指数以及持续的时间和θ、δ波、β波的变化,其结果经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值分析,p值分... 作者对33例患者进行催眠治疗时,记录每例患者清醒与催眠状态时脑电图,并做了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客观指标为a波的频率、振幅、指数以及持续的时间和θ、δ波、β波的变化,其结果经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值分析,p值分别为<0.01或<0.05,说明催眠状态脑电图既不同于清醒时的脑电图,又不同于睡眠脑电图,而是独具特点的脑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 脑电图 催眠状态 睡眠状态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正常人清醒和催眠状态下痛阈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郑直 王立伟 +3 位作者 左传涛 管一晖 陶明毅 施慎逊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研究健康正常人催眠静息状态和清醒安静状态痛阈差异,以及催眠敏感性与痛阈和痛阈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用痛阈测试仪分别测定清醒安静状态和催眠静息状态的痛阈,比较两者的差异;用斯坦福敏感性量表C式测试受使者的敏感性。结果催眠静... 目的研究健康正常人催眠静息状态和清醒安静状态痛阈差异,以及催眠敏感性与痛阈和痛阈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用痛阈测试仪分别测定清醒安静状态和催眠静息状态的痛阈,比较两者的差异;用斯坦福敏感性量表C式测试受使者的敏感性。结果催眠静息状态的痛阈明显高于清醒安静状态的痛阈(P=0.018);催眠敏感性与催眠静息状态痛阈和痛阈变化成正相关(P<0.01)。结论催眠静息状态时的痛阈明显提高,痛阈增高可以作为催眠状态界定的一个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 催眠静息状态 清醒状态 痛阈 敏感性
下载PDF
催眠和清醒状态下stroop效应的比较
6
作者 孙时进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94年第4期52-56,共5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使用一般暗示指导语时被试在清醒和催眠两种意识状态下stroop干扰效应,并比较高催眠感受性被试与低催眠感受性被试在此情况下的异同。研究表明,在一般暗示指导语情况下,催眠将增大高催眠感受性被试的stoop干扰效应。
关键词 催眠状态 清醒状态 高感受性 低感受性 STROOP效应
下载PDF
催眠术和大脑的第三种意识状态
7
作者 王凤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109-111,共3页
18世纪麦斯麦(A·/mesmes)最早用催眠来治疗疾病,相信催眠是“动物磁气”的作用。19世纪英国医生布雷德(J·Braid)研究出令患者凝视发光物体而诱导出催眠状态,并认为应用“催眠术”一词表达这种诱导术。催眠技术的共同点大多是... 18世纪麦斯麦(A·/mesmes)最早用催眠来治疗疾病,相信催眠是“动物磁气”的作用。19世纪英国医生布雷德(J·Braid)研究出令患者凝视发光物体而诱导出催眠状态,并认为应用“催眠术”一词表达这种诱导术。催眠技术的共同点大多是要求被试者彻底放松,把注意固定地集中于某个较小的物体上,减少通常感觉的输入和运动的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 催眠暗示 意识状态 催眠状态 潜意识 弗洛伊德 睡眠 具体方法 大脑皮层 患者
下载PDF
正常成人处于气功态和催眠态脑诱发电位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陶明毅 张明岛 陈兴时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观察 4 9例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入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 ,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不同效应。方法 观察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关联性负变 (C... 目的 观察 4 9例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入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 ,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不同效应。方法 观察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关联性负变 (CNV)和P3 0 0 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催眠状态下P3 0 0(T P3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AEP(P2 ) ,CNV(M2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和气功入静态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VEP(P2 、P3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或气功入静态相比分别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影响与气功发功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 催眠状态 正常成人 脑诱发电位 波幅 CNV AEP 存在 静态 大脑
下载PDF
催眠镇痛的机制及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伟 王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很多心理过程的结合。为了更好地讨论催眠,采用Kihlstrom对催眠的定义,“催眠是一种社会的相互影响,一方被指定为被催眠者,另一方被指定为是催眠师,被催眠者接受催眠师的暗示,包括知觉的改变,记忆以及... 催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很多心理过程的结合。为了更好地讨论催眠,采用Kihlstrom对催眠的定义,“催眠是一种社会的相互影响,一方被指定为被催眠者,另一方被指定为是催眠师,被催眠者接受催眠师的暗示,包括知觉的改变,记忆以及自发动作。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由于是角色的要求,被催眠的人在进入催眠状态后,就倾向于顺从催眠师的指示,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这个定义能够更好的研究催眠麻醉的效应,也能够更好的来研究催眠暗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镇痛 催眠 心理过程 催眠状态 催眠暗示 自发动 意味着
下载PDF
催眠术与体育运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6-49,共4页
一催眠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心理学方法,目前在国内外体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国内而言,1987年国家体委的重点课题《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就把催眠术作为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在国外,如美、苏... 一催眠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心理学方法,目前在国内外体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国内而言,1987年国家体委的重点课题《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就把催眠术作为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在国外,如美、苏等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 体育运动 心理训练 心理恢复 体育界 国家体委 催眠 休育运动 身体素质 催眠状态
下载PDF
催眠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小年 刘铁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关键词 催眠 心理治疗过程 催眠状态 催眠现象 观念运动 心理过程 心身疾病 眠性 感应作用 摆动运动
原文传递
关于催眠现象及机制的理论与学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正里 《空军医高专学报》 1996年第1期60-65,共6页
催眠现象及其机制,是自古以来许多人都想揭开的谜。现代对催眠现象与机制的阐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理论与学说,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催眠进行了探讨,本文仅就一些主要的理论与学说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综合阐述。
关键词 催眠现象 麦比乌斯带 催眠暗示 催眠状态 神经生理学 第二层次 催眠 角色理论 巴甫洛夫 接受暗示
下载PDF
非常意识状态与现代心理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旭东 《中国民康医学》 1998年第6期338-342,共5页
关键词 非常意识状态 心理治疗 NOSC 催眠状态 感知觉 精神病药物 感觉剥夺 清醒状态 心理学 心理过程
下载PDF
现代催眠理论综述
14
作者 刘志雅 郑雪 《社会心理研究》 2001年第2期58-63,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催眠理论的形成,描述了催眠状态下出现的催眠行为,阐述了七种流行的催眠理论,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催眠现象,进行催眠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催眠理论 催眠状态 催眠行为 理论研究
下载PDF
催眠感受性的临床检查方法
15
作者 罗正里 《空军医高专学报》 1996年第Z1期174-177,共4页
催眠感受性,是特指被试者对催眠暗示性刺激量的敏感程度,或者进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催眠感受性强者,容易进入催眠状态,反之则不易。催眠感受性与一般感受性并不完全一致,具有其特殊性。掌握被试者的催眠感受性是催眠师成功的主要秘... 催眠感受性,是特指被试者对催眠暗示性刺激量的敏感程度,或者进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催眠感受性强者,容易进入催眠状态,反之则不易。催眠感受性与一般感受性并不完全一致,具有其特殊性。掌握被试者的催眠感受性是催眠师成功的主要秘诀。所以,确定催眠感受性的程度是临床催眠的重要步骤,在进行一般的观察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感受性 被试者 催眠状态 临床检查 施术者 暗示性 量表 受试者 二项测试 催眠暗示
下载PDF
犯罪调查中的催眠术(下)
16
作者 金强 《刑侦研究》 1998年第6期43-45,共3页
三、运用于犯罪调查的催眠时期 帮助受试人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称为导入。典型的催眠导入通常在安静舒适的场所进行。应对整个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录像一般在另外的房间内进行以不干扰受试人。录像为以后的法庭调查和专家研究提供重要... 三、运用于犯罪调查的催眠时期 帮助受试人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称为导入。典型的催眠导入通常在安静舒适的场所进行。应对整个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录像一般在另外的房间内进行以不干扰受试人。录像为以后的法庭调查和专家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通过这种方式,语言或非语言的暗示将受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 受试人 犯罪调查 处于催眠状态 联邦调查局 受害人 协调人 精神健康 检察机关 目击证人
下载PDF
心理咨询中催眠疗法的用途及实施步骤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树宏 《校园心理》 2012年第6期406-408,共3页
催眠疗法是指心理咨询师运用暗示诱导技术将来访者诱导进入催眠状态,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等活动的心理咨询方法。暗示是催眠现象的心理机制,是催眠现象发生的关键。然而,一提起催眠,很多人往往把它与巫术联系起来。其实,现代科学研... 催眠疗法是指心理咨询师运用暗示诱导技术将来访者诱导进入催眠状态,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等活动的心理咨询方法。暗示是催眠现象的心理机制,是催眠现象发生的关键。然而,一提起催眠,很多人往往把它与巫术联系起来。其实,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在催眠状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师 催眠疗法 现代科学研究 催眠状态 催眠现象 暗示诱导 咨询方法 心理机制
下载PDF
艺术与催眠 被引量:1
18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4-124,共1页
艺术与催眠阿城在《收获》1997年第二期上撰文指出,艺术首先是自我催眠,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再催眠阅读者。你不妨重新拿起手边的一本小说来,开始阅读,并监视自己的阅读。如果你很难监视自己的阅读,你大概就觉到什么是催眠了。如... 艺术与催眠阿城在《收获》1997年第二期上撰文指出,艺术首先是自我催眠,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再催眠阅读者。你不妨重新拿起手边的一本小说来,开始阅读,并监视自己的阅读。如果你很难监视自己的阅读,你大概就觉到什么是催眠了。如果你看到哪个评论者说“我被感动得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自我催眠 前卫艺术 先锋艺术 形成积累 多重人格 催眠状态 “新” 《收获》 多角色
下载PDF
揭开催眠术的神秘面纱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笈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第1期81-81,共1页
经过影视剧的渲染,很多人对催眠术有着不小的好奇心,觉得它神秘又神通广大。为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笔者来解答大家最想问的6个催眠问题。1.催眠术就是让人睡觉?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 经过影视剧的渲染,很多人对催眠术有着不小的好奇心,觉得它神秘又神通广大。为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笔者来解答大家最想问的6个催眠问题。1.催眠术就是让人睡觉?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 催眠 睡眠状态 催眠状态 潜意识 好奇心 影视剧 神秘
下载PDF
学点心理治疗知识(二十六) 催眠和催眠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志颖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4年第2期8-9,共2页
催眠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即催眠状态。在催眠状态下,患者的过去经验被抑制,独立的分析、批判、认识能力下降,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只对治疗者的言语保持清醒,而且暗示性增强。催眠治疗就是运用催... 催眠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即催眠状态。在催眠状态下,患者的过去经验被抑制,独立的分析、批判、认识能力下降,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只对治疗者的言语保持清醒,而且暗示性增强。催眠治疗就是运用催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疗法 心理治疗 催眠状态 生理状态 认识能力 催眠治疗 暗示性 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