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提“日本儒学化”问题——以丸山真男为中心的学术史省察
1
作者 唐利国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目前学界对于“儒学与日本社会”关系的研究史梳理,主要有“儒学日本化”和“儒学近代化”两种视角。而从“日本儒学化”的视角,重新梳理日本近世儒学研究史,可以发现近代以来日本学术界主流是淡化甚至否定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强调“儒学... 目前学界对于“儒学与日本社会”关系的研究史梳理,主要有“儒学日本化”和“儒学近代化”两种视角。而从“日本儒学化”的视角,重新梳理日本近世儒学研究史,可以发现近代以来日本学术界主流是淡化甚至否定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强调“儒学日本化”的侧面;与此相对,被认为是“儒学近代化”研究典范的丸山真男,其实却出人意料地是以承认某种程度的“日本儒学化”为前提的。战后日本学界以尾藤正英为代表的对丸山真男的批判,因为存在颇多误读,故并未动摇其基本框架;而以渡边浩为代表的对丸山真男的修正与发展,却长期被误解为是对丸山真男的否定。因此,重提“日本儒学化”这一被遗忘的常识,或能为建立完整的“儒学式近代化”构想提供些许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丸山真男 日本化 近世化 儒学式近代化
原文传递
旧邦新命 生生不已——评李承贵教授《儒学的义理与敞开》
2
作者 冯兵 江鎏渤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李承贵教授的《儒学的义理与敞开》一书,以“生生”为书眼,在宏阔的思想视域里对儒学进行了细致的、体系性的研究。该书的创获有三:其一,始终保持提炼学术话语、梳理学术脉络的自觉,站在文化存续、发展与演变的高度去理解儒学。其二,将... 李承贵教授的《儒学的义理与敞开》一书,以“生生”为书眼,在宏阔的思想视域里对儒学进行了细致的、体系性的研究。该书的创获有三:其一,始终保持提炼学术话语、梳理学术脉络的自觉,站在文化存续、发展与演变的高度去理解儒学。其二,将自身的研究主动融入复兴传统、弘扬传统的时代需求之中,并不断吸收学界已有的成果,有力地回应了当代儒学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其三,以开阔的学术格局、独到的问题意识,仔细考察、探索儒学的现代转化路径。总之,该书拓展了儒学的当代“生生”之路,或将成为后世了解我们这个时代儒学发展状况的理论资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的义理与敞开》 儒学 “生生” 现代转化
下载PDF
大学儒学组织的运行与演变逻辑——基于大学学科发展的权力-资源理论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康晓光 李亚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8,共9页
借鉴克拉克的学术权力理论,选取15家大学儒学组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基于学科与学科组织的发展需要资源这一事实,以学科资源定义权力和权力主体,界定掌握学科资源的政府、院校、教师、社会四类权力主体,揭示影响大学儒学组织发展的基... 借鉴克拉克的学术权力理论,选取15家大学儒学组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基于学科与学科组织的发展需要资源这一事实,以学科资源定义权力和权力主体,界定掌握学科资源的政府、院校、教师、社会四类权力主体,揭示影响大学儒学组织发展的基础逻辑。结果表明,政府-院校-教师之间呈现明显的权力等级结构,儒学组织所拥有的学科资源与其结构-功能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权力主体通过配置自己所掌控的学科资源,将学科资源投入儒学组织,决定了儒学组织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组织 学科资源 权力结构
下载PDF
经学儒学关系论
4
作者 黄开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由于四部分类法与经学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说的影响,在经学与儒学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儒学为子学,非经学的认识。孔子开创的儒学是阐发五经常道的君子儒的儒学,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不过是先秦汉初儒学发展的结果,经学与儒学的本质完全相同,四... 由于四部分类法与经学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说的影响,在经学与儒学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儒学为子学,非经学的认识。孔子开创的儒学是阐发五经常道的君子儒的儒学,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不过是先秦汉初儒学发展的结果,经学与儒学的本质完全相同,四部分类法的以儒学归于子部不能成立,说明儒学与经学都是阐发五经元典常道的学说,二者不存在经子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儒学 本质
下载PDF
论蒙培元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
5
作者 邵显侠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蒙培元先生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的核心是“情即理”,它既不是情感加理性,也不是符合理性的情感或情感与理性的混合体,而是情感本身自有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理性概念的理性思想,能够真正将中国哲学的理性思想与西方哲学的理性... 蒙培元先生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的核心是“情即理”,它既不是情感加理性,也不是符合理性的情感或情感与理性的混合体,而是情感本身自有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理性概念的理性思想,能够真正将中国哲学的理性思想与西方哲学的理性思想区别开来。蒙培元先生所首创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是他对中国哲学和哲学最为重要和最为独特的贡献,这一思想从新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本质的精神特质,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树立了新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培元 儒学 情感理性 推理能力 规范性
下载PDF
论荀子的“帝王之术”及其政治儒学特质
6
作者 宋洪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6,214,共13页
荀子“帝王之术”意指“圣王”主导的按照蕴涵权力与利益因素的政治逻辑来处理政治事务的方法和策略。荀子的“帝王之术”奠基于性恶论,关涉复杂的政治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儒学特质。首先,荀子“帝王之术”的主体“圣王”凸显了一种... 荀子“帝王之术”意指“圣王”主导的按照蕴涵权力与利益因素的政治逻辑来处理政治事务的方法和策略。荀子的“帝王之术”奠基于性恶论,关涉复杂的政治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儒学特质。首先,荀子“帝王之术”的主体“圣王”凸显了一种强烈的具有政治现实主义色彩的“政治家”立场,绝非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家形象。其次,荀子“帝王之术”谋求治国能力的提升,强调“圣王”必须具备政治思维,懂得以利害眼光来分析政治生活并懂得如何利用手中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具有根据客观事实准确判断的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杀伐决断能力以及高明的领导和掌控能力。最后,荀子的“帝王之术”落脚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圣王”应始终重视军事力量与经济实力的根本地位,并努力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以实现国家富强。荀子“帝王之术”就是依托“圣王”以“政治”的方式来实现帝王之业,既体现了荀子政治儒学思想的本质特征,更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帝王之术 政治儒学 政治家
下载PDF
能而不为:儒学中的意志无力问题
7
作者 吴先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意志无力是一个来源于西方的伦理学概念,西方更加关注“知”,主要是从知而不行来理解,而儒学则更加关注“能”,以能而不为来概括。这与二者面临的不同问题相关:西方是为了弥合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与世俗当中知而不行现象之间的裂隙... 意志无力是一个来源于西方的伦理学概念,西方更加关注“知”,主要是从知而不行来理解,而儒学则更加关注“能”,以能而不为来概括。这与二者面临的不同问题相关:西方是为了弥合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与世俗当中知而不行现象之间的裂隙;儒学则是为了杜绝人们以能力不足为借口而拒绝践行仁义。能而不为虽然与知而不行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它同样可以归结为意志无力,因为知而不行本身就预设了“能”,能而不为也包含了“知”,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更为重要的是,能而不为不仅强调了能知,而且强调了能为,并且突出了能感,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意志无力。儒学以能而不为讲意志无力,实际上是强调人们承担责任的合理性,反对人们以能力不足为借口来逃避责任,因而,能而不为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蕴。人们不仅要为他者承担责任,而且具有完善自我的道德责任。儒学讲能而不为不仅丰富了意志无力的内容,而且推动了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意志无力 知而不行 能而不为 道德责任
下载PDF
金代真定府儒学初探
8
作者 王慧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经过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梳理,金代真定府儒学发展表现为金统治者对儒学政策的调整和真定儒士对理学的传播。金代真定府儒学兴盛的原因,与当地的经济恢复和民族融合、官办学校恢复与私学发展、科举重地与文化昌盛有关。金代真定府儒士在... 经过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梳理,金代真定府儒学发展表现为金统治者对儒学政策的调整和真定儒士对理学的传播。金代真定府儒学兴盛的原因,与当地的经济恢复和民族融合、官办学校恢复与私学发展、科举重地与文化昌盛有关。金代真定府儒士在政治生活中践行儒学,对金代政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真定府 儒学
下载PDF
论李大钊的儒学观
9
作者 姚文兴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五四运动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但并未完全摧毁李大钊对儒学价值观的肯定。他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了自己对待儒学的独特观点,并形成了他独有的儒学观。他既肯定和尊重儒学的“真理”,也对其中的“糟粕”进行了反思和... 五四运动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但并未完全摧毁李大钊对儒学价值观的肯定。他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了自己对待儒学的独特观点,并形成了他独有的儒学观。他既肯定和尊重儒学的“真理”,也对其中的“糟粕”进行了反思和批评。基于这些思考,他提出了儒学与西方学说相结合的主张。李大钊的儒学观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具体案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儒学 儒学 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明代儒学的世俗转向
10
作者 赵寅君 郭万金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有明一代,由经济形态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变动为儒学演进的传统路线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心学成为取代理学的学术新主潮。明儒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旧题解读中体现出便捷易行的人生路径,儒学路向沿着“百姓日用是道”的民间化思路表现出了... 有明一代,由经济形态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变动为儒学演进的传统路线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心学成为取代理学的学术新主潮。明儒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旧题解读中体现出便捷易行的人生路径,儒学路向沿着“百姓日用是道”的民间化思路表现出了积极思辨的世俗关注。先做愚夫愚妇,方可讲学的换位思辨与民间关注成为明代儒学转化的世俗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儒学 世俗化 文化影响
下载PDF
宋代儒学礼制世俗化在仿古佩玉中的体现
11
作者 俞超静 凌雯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
玉佩饰是中国古代服饰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宋代仿古佩玉仿制前人之作,两者相似又不同,展现出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发展特质。以出土和传世佩玉、图像及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仿古佩玉的造型特征与象征... 玉佩饰是中国古代服饰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宋代仿古佩玉仿制前人之作,两者相似又不同,展现出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发展特质。以出土和传世佩玉、图像及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仿古佩玉的造型特征与象征内涵。研究认为,宋代仿古佩玉中的工艺、纹样展现了鲜活的宋代社会,仿古佩玉的兴盛源于宋人金石复古风气的盛行,同时展现了礼制世俗化对维系国家统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世俗化 仿古佩玉 儒学礼制
下载PDF
儒学传统与晚清新小说中的“未来中国”想象
12
作者 晋海学 王晨曦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晚清一些小说家从超越西学的向度出发,重新发掘儒学传统的救世价值,并将其引入对未来中国的理想叙事之中。这些小说以儒学原则构建未来中国形象,使它与那些片面推崇强大的西方国家区别开来;以儒学目标定位未来中国形象,使它表现出“真... 晚清一些小说家从超越西学的向度出发,重新发掘儒学传统的救世价值,并将其引入对未来中国的理想叙事之中。这些小说以儒学原则构建未来中国形象,使它与那些片面推崇强大的西方国家区别开来;以儒学目标定位未来中国形象,使它表现出“真文明国”的模样;以儒学品格打造未来中国形象,使它拥有了“明体适用”的生长机制。整体而言,小说家们对儒学传统的重新发掘,没有只停留在对儒学词汇的誊写层面上,而是蕴含了对文化主体在构建未来时如何凭籍儒学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中国 新小说 儒学 原则 目标 品格
下载PDF
云南移民与儒学发展
13
作者 周大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从历史脉络来看,云南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区域社会。历史上,尤其是元明清时期,大量的移民来到云南,渐形成今天的“云南人”。云南移民脉络背后,与之并行的是儒学发展脉络,云南的移民史,即一部云南的儒学发展史。元代的规模性移民,使得云... 从历史脉络来看,云南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区域社会。历史上,尤其是元明清时期,大量的移民来到云南,渐形成今天的“云南人”。云南移民脉络背后,与之并行的是儒学发展脉络,云南的移民史,即一部云南的儒学发展史。元代的规模性移民,使得云南儒学整体性生长;明代持续的移民,云南“汉多夷少”的格局得以形成,云南儒学得以扎根;清代移民规模最大,云南儒学呈现枝繁叶茂的势头。厘清云南移民与儒学发展的关系,也即可以解开云南各民族如何融入中华民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移民 儒学 中华民族
下载PDF
康有为《论语》新解与儒学的现代转向
14
作者 刘星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0,共8页
康有为一生处在传统与现代、保皇与革命、君主与共和之间,于动荡时代深刻思考儒学与西学、据乱与太平、大同与小康以及保国、保种与保教等问题,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从而助推中国社会完成现代转型。康有为认为要复兴中华,必须拿来先进的... 康有为一生处在传统与现代、保皇与革命、君主与共和之间,于动荡时代深刻思考儒学与西学、据乱与太平、大同与小康以及保国、保种与保教等问题,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从而助推中国社会完成现代转型。康有为认为要复兴中华,必须拿来先进的西学为我所用,以补益传统儒学之不足。康有为一改《论语》注疏的传统,以经世致用为旨归、以儒学与西学的双重视野诠释《论语》,开启了儒学的现代性转向。在康有为看来,《论语》是内圣与外王的统一,是守约笃敬与经邦济世的统一,是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经新解 《论语注》 康有为 儒学转向
下载PDF
现代新儒学思想建构的三个向度
15
作者 赵法生 《当代儒学》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首先祝贺《当代儒学》创刊十周年,刚才听了几位老师的有关杂志的背景介绍,非常不容易。儒学研究现在特别需要这么一份刊物,既有思想性,又有现实关怀。只有将深度的哲学研究与现实关切结合起来,儒学才能获得内在的生命力,能够回应现实的... 首先祝贺《当代儒学》创刊十周年,刚才听了几位老师的有关杂志的背景介绍,非常不容易。儒学研究现在特别需要这么一份刊物,既有思想性,又有现实关怀。只有将深度的哲学研究与现实关切结合起来,儒学才能获得内在的生命力,能够回应现实的挑战。像《当代儒学》刊物,目前还太少,可以说是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当代儒学 儒学研究 思想建构 现实关切 现实关怀 三个向度 背景介绍
下载PDF
明代云南儒学体系的建立及其儒学史意义——以儒学碑刻为中心
16
作者 赵成杰 《学术探索》 202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明永乐辛卯始设科举。明代云南的儒学家族大都迁徙自中原地区,由于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呈现出与中原不同的儒学文化特点。明代云南土司接受儒家熏陶,以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儒学,增进文化认同,推动多民族融合。学宫、书院及...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明永乐辛卯始设科举。明代云南的儒学家族大都迁徙自中原地区,由于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呈现出与中原不同的儒学文化特点。明代云南土司接受儒家熏陶,以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儒学,增进文化认同,推动多民族融合。学宫、书院及社学的建立拓展了儒学的传播范围,官学与私学、内地与边疆进行多元互动,揭櫫明代云南儒学对于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儒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云南 儒学碑刻 多民族融合
下载PDF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古典学术研究集刊概览
17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以儒学研究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领域策划出版了多部集刊。近年来,儒学高等研究院集刊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问题,及时开展研究解读和引导辨析,聚焦学术前沿领域,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以儒学研究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领域策划出版了多部集刊。近年来,儒学高等研究院集刊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问题,及时开展研究解读和引导辨析,聚焦学术前沿领域,为高水平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示平台 策划出版 高等研究院 儒学研究 创新领域 学术研究 历史和现实 学术前沿
下载PDF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简介
18
作者 段锦珂 范静静 唐文星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在山东大学悠远绵长的学术血脉中,历史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而在学科大本营历史学院之外,近年来又有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在悄然崛起,这就是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史学所”)。史学所以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为主攻方向,... 在山东大学悠远绵长的学术血脉中,历史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而在学科大本营历史学院之外,近年来又有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在悄然崛起,这就是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史学所”)。史学所以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为主攻方向,现有教职工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可谓是目前国内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的一方重镇。2023年,该所荣获山东大学先进集体,成为山东大学学科建设的又一标杆和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研究 主攻方向 山东大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历史学 儒学 教职工 大本营
下载PDF
葛洪的传统儒学思想及文学价值观
19
作者 刘伟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玄风日盛的两晋,儒学已然呈现玄学化新面貌,而江南吴地却继承着两汉经学脉络,展示出传统儒学的抵抗姿态,葛洪就是其中著名的士人代表。葛洪分别从“破”与“立”两方面显示了向传统儒学思想复归的意旨,前者表现为对玄学玄风展开批判,... 在玄风日盛的两晋,儒学已然呈现玄学化新面貌,而江南吴地却继承着两汉经学脉络,展示出传统儒学的抵抗姿态,葛洪就是其中著名的士人代表。葛洪分别从“破”与“立”两方面显示了向传统儒学思想复归的意旨,前者表现为对玄学玄风展开批判,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言行放诞、士无特操,二是社会失序、风俗衰败,三是仿洛新风、丧失传统,较之他人,葛洪的批评力度更大;后者表现为对封建礼法及等级制度的大力维护,而其极致思想就是对君主制的张扬与鼓吹。葛洪对文章价值的判断颇具特殊意味,实则为其传统儒学思想的投射映照,他认为“德”应与“文”并重,文章须为世而作,尤重子书而轻视诗赋,受传统儒家文学观浸染颇深,而与时代潮流相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传统儒学 文学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