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构与重构:走出“法律儒家化”的概念窠臼
1
作者 孙康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101,167,共17页
“法律儒家化”是对儒学社会科学化的一次宝贵探索,但最好只被视为一种假说。儒家思想调和法律,提倡仁政,特别是以恤刑替代酷刑,既稳固统治秩序,亦回应社会需求。统治者主要从儒家思想中撷取了“亲亲尊尊”的伦理等级制作为治国理政的... “法律儒家化”是对儒学社会科学化的一次宝贵探索,但最好只被视为一种假说。儒家思想调和法律,提倡仁政,特别是以恤刑替代酷刑,既稳固统治秩序,亦回应社会需求。统治者主要从儒家思想中撷取了“亲亲尊尊”的伦理等级制作为治国理政的本体手段,并把恤刑、慎杀等仁政措施作为柔和统治的辅助手段。然而任何具有“儒家化”色彩的法律条款,只要涉及危害专制皇权,都将直接失灵。法律儒家化夸大了儒家而遮蔽了其他诸子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所谓“法律儒家化”的真相是中国古代立法仅吸纳了儒家思想的部分内容。先秦儒家思想在进入法律之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被异化。此外,中国古代立法还广泛吸收其他诸子思想,例如对伦理等级的维护并不独归功于儒家,恤刑慎杀的观念也汲取了阴阳、黄老等各家思想精华。应充分认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特别是立法思想的多元化特点,公允地重审法律儒家化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致力于推动中国法律史理论的迭代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儒家 守法儒家 法律法家化 法典伦理化 概念窠臼
下载PDF
儒家生命伦理融入老年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
2
作者 周晓丽 白燕 张永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儒家生命伦理融入老年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以2018级312名(对照组)和2019级266名(试验组)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试验组开展融入儒家生命伦理的老年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结... 目的:探讨儒家生命伦理融入老年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以2018级312名(对照组)和2019级266名(试验组)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试验组开展融入儒家生命伦理的老年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结束后调查试验组护生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效果的感受,分析两组护生关怀能力、服务老年人意愿和考试成绩。结果:试验组266名护生中96.2%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对医学生有可借鉴的智慧和思想,83.1%认为教学设计参与性和启发性较好,92.5%对课程评价总体满意。与老人共同生活的时间、家庭关系、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程度会影响护生服务老年人意愿(P<0.05)。试验组护生关怀能力、服务老年人意愿、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儒家生命伦理融入老年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护生关怀能力和服务老年人意愿,促进其道德品质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儒家生命伦理 传统文化 老年护理学 服务意愿 关怀能力 护理教育
下载PDF
儒家文化在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前沿——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可视化研究
3
作者 廖中举 刘燕 姚春序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2期59-68,共10页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对企业的管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深入研究儒家文化在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系统检索了与儒家文化相关的文献,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构建了儒家文化在经济...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对企业的管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深入研究儒家文化在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系统检索了与儒家文化相关的文献,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构建了儒家文化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形成了“关系”伦理、儒家美德、霍夫斯泰德文化分析模型以及家长式领导4个知识群,以及“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差异化”4大研究热点。此外,每一研究热点的维持时间不长,均不超过3年。最后,总结了儒家文化在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社会责任 经济管理 文献计量研究
下载PDF
“絜矩之道”与“感而遂通”——儒家恕人工夫论前提的哲学分析
4
作者 杨洪武 余治平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儒家一向主张以“絜矩”去体谅别人、通达他者。《大学》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德性工夫,把内在自觉推扩到同类的身上。人心之间的沟通必须以天人之间的沟通为前提,天人相通的理性预设可以使人心之间的相感获得绝对的普遍性。天人合体而... 儒家一向主张以“絜矩”去体谅别人、通达他者。《大学》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德性工夫,把内在自觉推扩到同类的身上。人心之间的沟通必须以天人之间的沟通为前提,天人相通的理性预设可以使人心之间的相感获得绝对的普遍性。天人合体而不隔,天之则即是人之则。由《周易·感卦》兑上艮下的结构则可知阴阳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感应离不开性情,并以性情为先验基础。类是感应的对象性前提。万物身上都潜藏着可以与别物相交流、相沟通的可能性,物始终开显着自身,等待别物的进入和通达。《易传》强调圣人在沟通天人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圣人用性情之心去“会通”天文地理与天下之动,实现与天、与神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工夫 絜矩之道 感而遂通
下载PDF
法律儒家化:关于反思之反思
5
作者 朱腾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9,共14页
在中国法律史学史上,瞿同祖提出“法律儒家化”学说实为无法忽视的一页。该学说对汉唐间律的发展趋势做了凝练且富有解释力的总结,因此,长期为国内外学界所认可。然而,近二十余年间,由于新史料的出现及学界理论水平的提升,学者们从不同... 在中国法律史学史上,瞿同祖提出“法律儒家化”学说实为无法忽视的一页。该学说对汉唐间律的发展趋势做了凝练且富有解释力的总结,因此,长期为国内外学界所认可。然而,近二十余年间,由于新史料的出现及学界理论水平的提升,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该学说展开了种种反思,使其几近处于被抛弃之边缘。但是,若仔细研读各类反思性意见,又会发现,所谓反思往往与瞿同祖所设定的问题意识渐行渐远,或不利于后学准确理解瞿同祖的论断。事实上,即便在今日,瞿同祖的主张仍有较强的合理性,在被适当地调整和补充之后仍可谓传统中国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儒家 经学
下载PDF
儒家有意志自由吗?——以康德为参照
6
作者 吴先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4,150,共11页
儒家是否具有意志自由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议题:有人以康德为标准,否认儒家具有意志自由;有人则认为儒家具有意志自由。意志自由是多样性的,既有康德所坚持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意志自由,也有康德所反对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意志自由,后者比前者更... 儒家是否具有意志自由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议题:有人以康德为标准,否认儒家具有意志自由;有人则认为儒家具有意志自由。意志自由是多样性的,既有康德所坚持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意志自由,也有康德所反对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意志自由,后者比前者更加符合实际。儒家从现实出发,其意志自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意志自由,人虽受到现实限定,但又高度自由。以儒家性善论来否定儒家具有意志自由不能成立,性善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人们的为善方向,但并没有剥夺人们的选择自由。正是因为人性善,道德构成了人的本质规定性,所以,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意志自由,而是通过承担道德责任成为道德之人,意志自由后于道德责任,意志自由受到道德的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康德 意志自由 性善论 道德责任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当前全球性挑战的应对
7
作者 安乐哲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165,共5页
儒家的“天下”在日常用语中意为“世界”,同时,它也是一个地缘政治术语。作为“世界秩序”,它具有更深层次的哲学与历史意义。儒家“天下观”超越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追求“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多元主义,它能够避免绝对主义和碎片化的... 儒家的“天下”在日常用语中意为“世界”,同时,它也是一个地缘政治术语。作为“世界秩序”,它具有更深层次的哲学与历史意义。儒家“天下观”超越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追求“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多元主义,它能够避免绝对主义和碎片化的相对主义,重视关系的恰当性和对多样性的呈现。儒家哲学倡导家庭伦理,尤其是赋予“孝”以宇宙意义,同时将之作为一种深思熟虑的策略,以发挥人类活动的能动创造性。儒家伦理尊重差异,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升华为相互性的丰富资源。对人类生态而言,关系恰当性与多样性不能以个体主体(个体主体并不存在)的设想作为基础,而是必须作为家、国与域境的有关成员之间协作活动的作用而出现。关系恰当与呈现的多样性可以从特定人群内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扩展到国际社会内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如果不同文化之间具有关系恰当性,并且所有差异皆能享受包容与恰当的对待,那么不同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之间便可以相互适应,而差异间的相互作用也将促生文化多样性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天下” 全球性挑战 “和而不同” 成人之道
下载PDF
新儒家思想应用于人本审计文化构建的路径研究
8
作者 王海兵 蒋悦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4,共5页
新儒家思想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人本审计文化构建起着重要作用。新儒家思想和人本审计文化密切相关,将新儒家思想应用于人本审计文化构建中,微观层面目标是培育人本文化,夯实个体素质基石;中观层面目标是弘扬和合文化,保障企业价值增长... 新儒家思想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人本审计文化构建起着重要作用。新儒家思想和人本审计文化密切相关,将新儒家思想应用于人本审计文化构建中,微观层面目标是培育人本文化,夯实个体素质基石;中观层面目标是弘扬和合文化,保障企业价值增长;宏观层面目标是传承家国文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新儒家思想应用于人本审计文化的实施路径体现在四个方面:坚持人本审计思想引领,发挥新儒家思想自强不息的激励功能;推进人本审计制度建设,完善新儒家思想克己复礼的约束功能;注重人本审计行为改善,优化新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协调功能;探索人本审计创新发展,实现新儒家思想返本开新的创造功能,以期构建科学、创新的人本审计文化,实现文化促审、文化强审,推动人本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人本审计 审计文化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9
作者 冯昊青 贺凯杰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即身德育 藏礼于器 身道如一
下载PDF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空间智慧探论
10
作者 龚天平 胡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道德空间是指个体以道德规范来调节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来的价值空间。它体现为个体在道德关系场域中的得居其位和与外界的共生、共处状态。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道德空间并非显性范畴,但这... 道德空间是指个体以道德规范来调节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来的价值空间。它体现为个体在道德关系场域中的得居其位和与外界的共生、共处状态。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道德空间并非显性范畴,但这并不能表明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中就没有这方面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就隐藏着丰富的个体道德空间智慧:一是“养浩然之气”和“慎独”学说蕴含的个体身心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养浩然之气意味着个体恰当安置身心于身心关系场域,慎独意味着个体自我内求道德并以合德方式谨慎把握身心关系,因此它们都是个体身心维度的道德空间建构;二是“仁”“礼”统一学说蕴含的个体与他人、社会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仁指爱人利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形成相互仁爱的人际关系,礼乃仁之具体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以及人们循礼而为所形成的礼和秩序,仁爱关系、礼和秩序都是个体人际维度的道德空间架构;三是“天人合一”学说蕴含的个体与自然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其中天即自然界,人是作为主体的存在,天人合一意味着天人合德,而天人合德即意味着人以道德规范来协调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共生、共处,从而展现出人与自然维度的道德空间意蕴。这些道德空间思想智慧对于人们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平衡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调节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和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 道德空间 身心关系 人际关系 天人关系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经济违规——基于政府审计数据的经验研究
11
作者 郑石桥 刘妍妍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8,共9页
文化作为典型的非正式制度,是影响经济行为的重要内在因素。文章基于2007—2019年30个省份的政府审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分析儒家文化对区域层面经济违规的影响。结果表明,儒家文化能够显著降低经济违规。调节效应检... 文化作为典型的非正式制度,是影响经济行为的重要内在因素。文章基于2007—2019年30个省份的政府审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分析儒家文化对区域层面经济违规的影响。结果表明,儒家文化能够显著降低经济违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地区法律制度环境越好,儒家文化对经济违规的抑制作用越强。此外,不同于“文化冲突理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儒家文化越能够发挥对经济违规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儒家文化能够促进地区持续性的低程度经济违规,进一步证明了文化作为一种隐性价值规范对违规行为的约束作用具有持久性。研究成果对于规范经济秩序、治理经济违规具有一定的政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经济违规 非正式制度 对外开放 政府审计数据
下载PDF
儒家“和合”思想融入乡村治理的“两创”探索与思考——以山东省汶上县杨店镇“和美”档案积分治理为例
12
作者 李曰春 贾冬梅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5期45-48,共4页
儒家“和合”思想在乡村治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启示和现实意义。山东省汶上县作为孔子初仕地和儒家文化实践地,具有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如今,汶上县杨店镇将儒家“和合”思想融入乡村治理中,探索出一条“和美”档案积分治理的路径,成为... 儒家“和合”思想在乡村治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启示和现实意义。山东省汶上县作为孔子初仕地和儒家文化实践地,具有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如今,汶上县杨店镇将儒家“和合”思想融入乡村治理中,探索出一条“和美”档案积分治理的路径,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其实践启发我们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两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儒家“和合”思想融入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两创”目标方向;立足文化资源,探索“两创”实践载体;支持多方参与,形成“两创”治理合力;加强党的领导,夯实“两创”组织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和合”思想 “和美”档案积分 孔子宰中都 乡村治理 杨店镇
下载PDF
论儒家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方式
13
作者 陈清春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87-98,共12页
人格尊严是在人际关系中才具有实际意义的精神价值,其价值本质是一个人在面对现实中或想象中的他人时,所感受到的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形象,主要表现为人格的荣辱和毁誉问题。维护人格的尊严就是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形象,主要是捍卫自己和... 人格尊严是在人际关系中才具有实际意义的精神价值,其价值本质是一个人在面对现实中或想象中的他人时,所感受到的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形象,主要表现为人格的荣辱和毁誉问题。维护人格的尊严就是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形象,主要是捍卫自己和他人的荣耀感和社会声誉;其方式有伦理道德的维护方式和非伦理道德的维护方式,即在维护过程中是否还要遵守伦理道德的原理和原则。儒家始终是以伦理道德的方式维护自己的、他人的以及自己所在群体的人格尊严,主要表现为儒家的以直报怨、自反进德、恭敬辞让、人格教化的道德精神,以及汤武革命、《春秋》大义、天下、民本的思想主张,而伦理道德的维护方式同时也就是儒家获得伦理道德尊严的方式,这无疑是阐发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格尊严 维护方式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IPO抑价——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李攀艺 杨丹 曹奥臣 《财务管理研究》 2024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中国IPO抑价率历来居高不下,IPO抑价成因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重点关注的议题。基于中国国情分析非正式制度对IPO抑价的作用效应,可以为分析全面注册制下中国式IPO抑价的影响因素提供研究新视角。基于此,以2019年7月22日—2022年8月31... 中国IPO抑价率历来居高不下,IPO抑价成因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重点关注的议题。基于中国国情分析非正式制度对IPO抑价的作用效应,可以为分析全面注册制下中国式IPO抑价的影响因素提供研究新视角。基于此,以2019年7月22日—2022年8月3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儒家文化与IPO抑价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儒家文化显著提高了IPO抑价,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此外,上述关系在审核问询程度较低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进一步检验显示,儒家文化主要通过企业蕴含的权威服从观和诚信义利观两条作用路径影响IPO抑价,同时该促进作用会因是否有外来文化冲击而存在异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非正式制度 IPO抑价 审核问询
下载PDF
会计专业课程融合儒家文化和古诗词教学创新研究
15
作者 刘霞玲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将会计专业课程内容与优秀的儒家文化思想及相应的古诗词融合,并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在会计课堂教学的资源库建设... 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将会计专业课程内容与优秀的儒家文化思想及相应的古诗词融合,并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在会计课堂教学的资源库建设、时间安排以及教学手段运用上设计了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诗词与专业课程内容的交互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习惯,提升专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儒家文化 古诗词 课堂思政
下载PDF
儒家文化在高管薪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应用的研究
16
作者 吕磊 《商业经济》 2024年第4期174-177,共4页
儒家文化作为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非正式制度,将从更深层次上塑造高管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而对高管薪酬激励这一正式制度的作用进行补充和提升,使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变得更加有效。研究“儒家文化、高管薪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三者之... 儒家文化作为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非正式制度,将从更深层次上塑造高管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而对高管薪酬激励这一正式制度的作用进行补充和提升,使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变得更加有效。研究“儒家文化、高管薪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高管薪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儒家文化的应用可以使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加有效。提出儒家文化在高管薪酬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建议:提高上市企业的高管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认识;优化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企业应重视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要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高管薪酬 企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试从《中国哲学家孔夫子》看“宋明新儒家”概念之渊源
17
作者 连凡 《国际汉学》 2024年第2期74-82,157,共10页
在1687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中,入华耶稣会士柏应理率先使用“新诠释者”和“无神论政客”概念来指称程朱理学家,并将程朱理学认定为有别于先秦儒学的“新哲学”。由此衍生出西方的“宋明新儒家(学)[Neo-Confucian(ism)]”概念... 在1687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中,入华耶稣会士柏应理率先使用“新诠释者”和“无神论政客”概念来指称程朱理学家,并将程朱理学认定为有别于先秦儒学的“新哲学”。由此衍生出西方的“宋明新儒家(学)[Neo-Confucian(ism)]”概念。从概念的意义和范围来看,早期“宋明新儒家(学)”概念是耶稣会士为批判程朱理学而创造的一个消极概念,旨在说明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宋明新儒学对先秦经典的新诠释及其无神论倾向与原始儒学不一致,强调儒学发展中的变异,并将宋明新儒学视为可与天主教共存的世俗教化思想。其后随着中西“礼仪之争”矛盾的激化和西方对中国思想认识的深化,耶稣会士转而强调儒学发展中的继承,将宋明新儒学视为一种与先秦儒学一脉相承的宗教意识形态体系。西方对宋明新儒学从“无神论”到“有神论”的诠释变化,一方面反映了耶稣会士对宋明新儒学的态度已经从排斥转向同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教策略从求同存异的跨文化立场转向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中国哲学家孔夫子》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新诠释者 无神论政客 宋明新儒家(学) 耶儒交涉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德育视角下高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建设--基于对儒家道德的分析
18
作者 张舜清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儒家的“道德”概念具有特殊内涵。道是德的客观依据和根源,德则是对道的认识、体悟并内化于人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倾向。道本原于天,实质是指天地的创生本性和法则,此道统体万物,但有不同层级的体现。儒家的道德教育实质即是关于道的教育... 儒家的“道德”概念具有特殊内涵。道是德的客观依据和根源,德则是对道的认识、体悟并内化于人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倾向。道本原于天,实质是指天地的创生本性和法则,此道统体万物,但有不同层级的体现。儒家的道德教育实质即是关于道的教育,是以传道为目的,其实践宗旨在于追求万物的生生。这种教育在现实性上主要体现为三个层次:宇宙生态层次上的生命教育;社会层次上的“亲民”教育;个体层次上的“爱人”教育。这种教育立足于“道心”的培育,在方法上侧重心性修养与礼法规则相结合。通过把传道教育事业内在化为切己的生命实践活动,儒家亦建立起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这对当今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心 师德师风
下载PDF
儒家婚礼在现代婚礼中的传承与变革
19
作者 张露文 罗西贝 《哲学进展》 2024年第3期426-430,共5页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文化时至今日仍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影响,而婚礼被儒家礼仪称为“万世之始”,其生动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于“礼”的重视。通过梳理典籍了解儒家婚礼“六礼”,明晰婚礼在儒家礼仪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文化时至今日仍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影响,而婚礼被儒家礼仪称为“万世之始”,其生动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于“礼”的重视。通过梳理典籍了解儒家婚礼“六礼”,明晰婚礼在儒家礼仪中的重要地位,发现现代婚礼在对于儒家婚礼“六礼”传承之余,也有着改变。延续至今的现代婚礼与儒家婚礼的关系呈现一种“变与不变结合”的总体特点,在一些形式上得以继承,没有改变,只是对于其中具体内容有了变化。当前,西方婚礼文化致使婚礼逐渐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文章希望提倡更多年轻人以婚礼传承和传播儒家文化,以求增强文化自信,为推动儒家婚礼创新与其复兴献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儒家婚礼 六礼
下载PDF
文化自信背景下以儒家人文精神促进陕西体育文化建设
20
作者 韩畅 杨凌波 《文化产业》 2024年第8期123-125,共3页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陕西拥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文化自信背景下,探寻以儒家人文精神促进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有助于促进陕西体育文化的繁荣,增强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目前,陕西体育文化建...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陕西拥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文化自信背景下,探寻以儒家人文精神促进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有助于促进陕西体育文化的繁荣,增强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目前,陕西体育文化建设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吸收儒家人文精神中“仁礼结合”“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等思想内蕴,促进陕西体育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自信 儒家人文精神 思想内蕴 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修身养性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