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8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道器之辩:儒道精神在传统器物美学中的体现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维维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3,共4页
"道"与"器"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重要范畴,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形而下之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发明制作的,但人类发明与制作器具并不仅仅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各项需要,还有试图体现其超越生...
"道"与"器"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重要范畴,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形而下之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发明制作的,但人类发明与制作器具并不仅仅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各项需要,还有试图体现其超越生存与本性的精神意义,这就有了形而上之器。在道器融合的过程中,"礼乐"文化的影响使"器"作为器物的存在,除了一般用具的实用性,还具备了象征的功用,从而形成了文质相彰的"礼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器
儒道精神
器物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琴艺术与儒道精神探微
2
作者
黄铨剑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3-94,共2页
儒道精神的入世和出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两大支柱。儒家成就了中国人的道德生命,道家完善了中国人的艺术生命。音乐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背负着儒道两家的精神。古琴艺术作为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承载着圣贤哲人的人生哲学和艺术精神,流...
儒道精神的入世和出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两大支柱。儒家成就了中国人的道德生命,道家完善了中国人的艺术生命。音乐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背负着儒道两家的精神。古琴艺术作为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承载着圣贤哲人的人生哲学和艺术精神,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和对人生态度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古琴艺术
儒道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榕树书写与儒道精神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灿彬
《阅江学刊》
2017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在榕树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榕树与儒道精神的结合形成一个基本书写模式。李纲是现存文献首个对榕树"材与不材"的特点进行文学书写的人,他的《榕木赋》基本借鉴了《庄子》的观点,把榕树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并有意突出榕树之"...
在榕树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榕树与儒道精神的结合形成一个基本书写模式。李纲是现存文献首个对榕树"材与不材"的特点进行文学书写的人,他的《榕木赋》基本借鉴了《庄子》的观点,把榕树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并有意突出榕树之"材";薛季宣的《大榕赋》则在李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赋予了榕树之"材"的德义性质,完成了儒家精神内涵的注入。榕树儒道化的观照方式在榕树书写史上影响深远,它的文化意义不但使榕树成为保身和独善的象征符号,而且也变成士人学习效仿其仁德精神的对象。后者可以在"居官者所宜取则"的箴言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们所要达到的是榕树所代表的儒道互补、独善与兼济相成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文化
书写传统
儒道精神
象征符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儒道思想与屈原精神
4
作者
肖盈盈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8期87-91,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已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友善、诚信是儒家精神的传承,自由是儒道精神的融合,爱国则是屈原民族气节的现代回响。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已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友善、诚信是儒家精神的传承,自由是儒道精神的融合,爱国则是屈原民族气节的现代回响。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要义,并将之与当代主体精神相关联,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为基石,重构中华民族的当代价值体系,在传承中创新以巩固文化自信。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从儒家精神、儒道思想与屈原风骨等三个向度进行深度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儒
家
精神
儒道精神
屈原风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易传》“言意之辨”与儒道精神追求
5
作者
赵爽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6,160,共10页
《庄子》和《易传》的“言意之辨”开中国哲学史上“言意之辨”的始端。《庄子》重视“意”的追寻,《易传》关注何以“尽意”。《庄子》《易传》的“言意之辨”,皆认识到语言达意功能的局限性,认识到“言意”在显现最高的本体时的价值...
《庄子》和《易传》的“言意之辨”开中国哲学史上“言意之辨”的始端。《庄子》重视“意”的追寻,《易传》关注何以“尽意”。《庄子》《易传》的“言意之辨”,皆认识到语言达意功能的局限性,认识到“言意”在显现最高的本体时的价值定位、实现路径,以及以直觉、体验之实践性来达致最高本体的可行性。但二者的言说方式、具体内涵、目标旨归的差别,则凸显了儒道的学术立场、致思路向、精神风貌之异质。结合《庄子》《易传》“言意之辨”比观,可见二者对“言意之辨”做由认识论到境界论的转换,“意”的追寻即为对终极之“道”的体认,儒道不同的精神追求不仅以“言意之辨”为立基点,以“意”的追寻为终极旨归,且分别体现在二者具体的体道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易传》
言意之辨
儒道精神
追求
原文传递
汪曾祺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意义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明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67-70,共4页
汪曾祺在中西结合问题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他吸取了儒家“仁者 ,爱人”的思想 ,摒弃了封建礼教所包含的等级观念 ,在个性自由、人性解放的意义上对“仁”的内涵做出了新的现代性理解。他摒弃了道家退却个人的一切欲望 ,在虚幻中把...
汪曾祺在中西结合问题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他吸取了儒家“仁者 ,爱人”的思想 ,摒弃了封建礼教所包含的等级观念 ,在个性自由、人性解放的意义上对“仁”的内涵做出了新的现代性理解。他摒弃了道家退却个人的一切欲望 ,在虚幻中把人归于自然“真人”的想象 ,将“自然”作为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并构成人的生命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立了合乎人性的存在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儒
、
道
精神
现代性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聪延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第3期80-84,共5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西域各族民众的日常行为体系和价值体系、促进了西域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且表现出官方信仰的政治导向性和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世俗化特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儒学、道教...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西域各族民众的日常行为体系和价值体系、促进了西域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且表现出官方信仰的政治导向性和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世俗化特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儒学、道教还是经中原本土化的发展回授西域的汉传佛教,都要与当时所处社会相适应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以史为鉴,今天我国的宗教也应该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儒
、释、
道
精神
西域
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聂鑫森短篇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
被引量:
1
8
作者
周睿
王玉林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4期46-47,共2页
聂鑫森既研读孔孟也崇尚老庄,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其精神气质中融汇了儒家的入世进取和道家的超然放达。他以短篇小说的形式探讨了儒道文化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深刻影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品呈现出冲淡平和、淡雅飘逸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聂鑫森
短篇小说
儒
道
文化
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析道、儒精神对《京华烟云》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被引量:
1
9
作者
马雅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0-33,共4页
《京华烟云》是一部以道家精神与少许西方文化为补充,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建立的封建大家族兴衰演变的小说。对于这个家族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创造了一个《京华烟云》时代的女性。她们无论是受传统儒家的道德思想的影响,...
《京华烟云》是一部以道家精神与少许西方文化为补充,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建立的封建大家族兴衰演变的小说。对于这个家族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创造了一个《京华烟云》时代的女性。她们无论是受传统儒家的道德思想的影响,还是受到庄子伟大的道家理论的熏陶,她们都是在演义着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在于家、于国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勇敢,和对于人生精辟的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女性形象
道
、
儒
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唐代茶诗中的儒释道精神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颖
《福建茶叶》
2021年第10期279-280,共2页
儒释道精神是茶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石。纵观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儒释道思想和精神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诗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影响...
儒释道精神是茶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石。纵观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儒释道思想和精神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诗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儒家礼仪思想在茶诗中的渗透、佛家的禅悦思想在唐代茶诗中的表达,还是道家的隐逸旨趣对诗人品格的映照,体现的都是特定文化氛围和政治格局下社会个体的思想和情感归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茶诗
儒
释
道
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苏轼的儒释道思想
11
作者
张心妍
《神州》
2019年第5期49-49,51,共2页
北宋时期,文化繁盛,儒、道、释三家思想并存发展。苏轼深受这三家思想的影响,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有年少登科的意气风发,也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凄苦。在这大起大落中,苏轼始终保持着旷达积极的处事态度。这种态度的形成与...
北宋时期,文化繁盛,儒、道、释三家思想并存发展。苏轼深受这三家思想的影响,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有年少登科的意气风发,也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凄苦。在这大起大落中,苏轼始终保持着旷达积极的处事态度。这种态度的形成与苏轼的儒释道思想息息相关。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三种思想对苏轼形成旷达和顺处世哲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儒
道
释
精神
旷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媒介环境下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呈现
被引量:
5
12
作者
裴亚婷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9-41,共3页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精神。经历了几百年的断代之后,中国茶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得以繁荣。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茶文化,以新的方式呈现着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其...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精神。经历了几百年的断代之后,中国茶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得以繁荣。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茶文化,以新的方式呈现着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其传承需借鉴日本和英国的茶文化,在经济与文化、高雅与世俗之间寻找平衡点,发挥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发展本土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茶文化
儒
释
道
精神
传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
13
作者
邹俊英
《时代人物》
2022年第32期40-42,共3页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中,中国成为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经途径。我们迫切需要重建本民族的精神家园、筑牢信仰根基以把握世界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我们可以到中国传统儒道文化...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中,中国成为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经途径。我们迫切需要重建本民族的精神家园、筑牢信仰根基以把握世界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我们可以到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精髓中,去寻找可资利用应对挑战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精神
家园
儒
道
文化
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文化之艺术精神——在诗与思的交汇处
14
《中国文学研究》
1995年第3期4-13,共10页
中国的艺术精神主张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中,产生了“神”的概念,这个“神”,既是物,也是人;既是规律,也是对规律的认识,神在主体与客体交接中、交汇中、和谐中。“神”的概念在哲学上成熟,终于沉落到艺术领域中。在...
中国的艺术精神主张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中,产生了“神”的概念,这个“神”,既是物,也是人;既是规律,也是对规律的认识,神在主体与客体交接中、交汇中、和谐中。“神”的概念在哲学上成熟,终于沉落到艺术领域中。在中国哲学上产生过深刻影响的儒、道、释三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之艺术精神,也分别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
孔颜乐处
儒
道
现世
精神
生命哲学
汉
儒
禅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李白辞赋的“祖骚宗汉”倾向
被引量:
3
15
作者
何易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91,共9页
李白辞赋今存八篇。受当时赋风、时风及李白个性气质的影响,其赋作具有较强的个性抒情特色。其赋不但鉴借楚骚之精神,亦兼承楚骚汉赋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在句式、章法、用典、使事等方面,皆"祖骚而宗汉"。虽元代祝尧称其辞赋&qu...
李白辞赋今存八篇。受当时赋风、时风及李白个性气质的影响,其赋作具有较强的个性抒情特色。其赋不但鉴借楚骚之精神,亦兼承楚骚汉赋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在句式、章法、用典、使事等方面,皆"祖骚而宗汉"。虽元代祝尧称其辞赋"终六朝赋耳",然细析其因承袭变,加之儒道的精神契合,其辞赋在拟古的基础上实不同于六朝,在"以赋体道"方式上亦异于后世,其赋作可谓具有独特的思想与艺术内涵,同时对研究辞赋从楚辞、汉赋到律赋的演变及对经、史文化的接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以赋体
道
祖骚宗汉
儒道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余华小说“活着”意象的意义
被引量:
5
16
作者
叶淑媛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48-151,共4页
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富含哲理的客观叙事,通过展示普通人的生活样态,创造了"活着"的独特意象。这一意象既是现实人生中反复出现的"典型情境"的感性显现,又与中国传统儒道哲学文化有着深层联系,同时具有人类普遍意义。
关键词
余华
“活着”意象
儒道精神
生存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智慧与西方的进步
被引量:
2
17
作者
李瑞智
马书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25,37,共26页
东方在公元500到1800年这一历史时期远比西方发达。东方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方影响的来源主要是中国。具有儒道精神传统的民族正不断建立生产和技术上的国际标准,而英美民族似乎无法再与之竞争。如果西方...
东方在公元500到1800年这一历史时期远比西方发达。东方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方影响的来源主要是中国。具有儒道精神传统的民族正不断建立生产和技术上的国际标准,而英美民族似乎无法再与之竞争。如果西方毫不理解东方文明的深邃和博大,那么,当东方的民族从西方的扩张和侵入所带来的震惊和破坏中苏醒过来时,西方就会变得脆弱和不堪一击。西方的方式跟中国的方式相比,存在更大的局限性。西方文明的未来出路在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智慧
东方影响
《易经》
儒道精神
西方的进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国演义》成书与传播的接受史解读
18
作者
张红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三国演义》的解读往往伴随着种种疑虑与困惑。困惑的根源在于作品本身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通常表现为作者意图与"内视点"之间的分歧。分歧的来源一部分出自于作者的疏漏,更多情况是由于作者的不得已而为之。这...
《三国演义》的解读往往伴随着种种疑虑与困惑。困惑的根源在于作品本身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通常表现为作者意图与"内视点"之间的分歧。分歧的来源一部分出自于作者的疏漏,更多情况是由于作者的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情况的出现源于《三国演义》"世代累积型"成书方式、版本演变、评点本的主观导向及其他文学样式对民众《三国演义》印象形成的重大影响等因素。作品文本及解读过程中"众声喧哗"局面的出现正是《三国演义》成为经典的一个缘由。在"众声喧哗"的背后其实一直也蕴藏着作者与传播者价值建构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儒道精神
人物评价
价值建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挺起千年文明的瘦弱脊梁--浅析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建构
被引量:
1
19
作者
王开义
《天府新论》
CSSCI
2011年第6期118-121,共4页
知识分子作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的一股中坚力量,一直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看似中庸、孱弱的表面之下,有着无比坚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人格结构,归根结底,当来源于中国特有儒释道精神的熏陶,而这种...
知识分子作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的一股中坚力量,一直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看似中庸、孱弱的表面之下,有着无比坚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人格结构,归根结底,当来源于中国特有儒释道精神的熏陶,而这种熏陶,从教育层面而言,则是一种能动的自我教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自我教育
知识分子
儒
释
道
精神
人格建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熊猫亲子鞋设计
被引量:
2
20
作者
曹中华
苑国祥
+1 位作者
刘诗雨
杨思容
《服装设计师》
2021年第10期69-74,共6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尊崇“道法自然”,追求“家和万事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神早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图案大多取材于动物和植物元素,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此外,黑白色在中国传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尊崇“道法自然”,追求“家和万事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神早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图案大多取材于动物和植物元素,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此外,黑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属于经典的色彩。本文内容主要是对获得市场一定认可度的熊猫亲子鞋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开发设计方法进行总结、阐述与反思。详细阐述了将熊猫这一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融到童鞋产品设计的创作初心;以及在对现代中国亲子人群消费现状的调研基础上,进行时尚演绎和制鞋技术转化的产品研发过程。通过以上分析和思考,旨在为中国品牌在亲子鞋产品的开发上提供原创实践的经验和设计方法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道精神
亲子鞋
熊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器之辩:儒道精神在传统器物美学中的体现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维维
机构
许昌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3,共4页
文摘
"道"与"器"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重要范畴,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形而下之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发明制作的,但人类发明与制作器具并不仅仅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各项需要,还有试图体现其超越生存与本性的精神意义,这就有了形而上之器。在道器融合的过程中,"礼乐"文化的影响使"器"作为器物的存在,除了一般用具的实用性,还具备了象征的功用,从而形成了文质相彰的"礼器"。
关键词
道
器
儒道精神
器物美学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琴艺术与儒道精神探微
2
作者
黄铨剑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3-94,共2页
文摘
儒道精神的入世和出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两大支柱。儒家成就了中国人的道德生命,道家完善了中国人的艺术生命。音乐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背负着儒道两家的精神。古琴艺术作为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承载着圣贤哲人的人生哲学和艺术精神,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和对人生态度的感悟。
关键词
古琴
古琴艺术
儒道精神
Keywords
the Chinese seven-stringed instrument and its art
the spirits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分类号
J6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榕树书写与儒道精神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灿彬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阅江学刊》
2017年第1期134-142,共9页
文摘
在榕树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榕树与儒道精神的结合形成一个基本书写模式。李纲是现存文献首个对榕树"材与不材"的特点进行文学书写的人,他的《榕木赋》基本借鉴了《庄子》的观点,把榕树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并有意突出榕树之"材";薛季宣的《大榕赋》则在李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赋予了榕树之"材"的德义性质,完成了儒家精神内涵的注入。榕树儒道化的观照方式在榕树书写史上影响深远,它的文化意义不但使榕树成为保身和独善的象征符号,而且也变成士人学习效仿其仁德精神的对象。后者可以在"居官者所宜取则"的箴言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们所要达到的是榕树所代表的儒道互补、独善与兼济相成的境界。
关键词
榕树文化
书写传统
儒道精神
象征符号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儒道思想与屈原精神
4
作者
肖盈盈
机构
贵州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8期87-91,共5页
文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已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友善、诚信是儒家精神的传承,自由是儒道精神的融合,爱国则是屈原民族气节的现代回响。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要义,并将之与当代主体精神相关联,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为基石,重构中华民族的当代价值体系,在传承中创新以巩固文化自信。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从儒家精神、儒道思想与屈原风骨等三个向度进行深度阐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儒
家
精神
儒道精神
屈原风骨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易传》“言意之辨”与儒道精神追求
5
作者
赵爽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6,16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儒学通志”(项目编号:14AZX0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庄子》和《易传》的“言意之辨”开中国哲学史上“言意之辨”的始端。《庄子》重视“意”的追寻,《易传》关注何以“尽意”。《庄子》《易传》的“言意之辨”,皆认识到语言达意功能的局限性,认识到“言意”在显现最高的本体时的价值定位、实现路径,以及以直觉、体验之实践性来达致最高本体的可行性。但二者的言说方式、具体内涵、目标旨归的差别,则凸显了儒道的学术立场、致思路向、精神风貌之异质。结合《庄子》《易传》“言意之辨”比观,可见二者对“言意之辨”做由认识论到境界论的转换,“意”的追寻即为对终极之“道”的体认,儒道不同的精神追求不仅以“言意之辨”为立基点,以“意”的追寻为终极旨归,且分别体现在二者具体的体道过程中。
关键词
《庄子》
《易传》
言意之辨
儒道精神
追求
Keywords
Zhuang Zi
Yi Zhuan
Discrimin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Meaning
Spiritual Pursuits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汪曾祺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意义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明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文系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67-70,共4页
文摘
汪曾祺在中西结合问题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他吸取了儒家“仁者 ,爱人”的思想 ,摒弃了封建礼教所包含的等级观念 ,在个性自由、人性解放的意义上对“仁”的内涵做出了新的现代性理解。他摒弃了道家退却个人的一切欲望 ,在虚幻中把人归于自然“真人”的想象 ,将“自然”作为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并构成人的生命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立了合乎人性的存在形式 。
关键词
汪曾祺
儒
、
道
精神
现代性意义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聪延
机构
兵团党委党校
出处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第3期80-84,共5页
基金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上汉文化在新疆的传播及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CMZ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西域各族民众的日常行为体系和价值体系、促进了西域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且表现出官方信仰的政治导向性和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世俗化特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儒学、道教还是经中原本土化的发展回授西域的汉传佛教,都要与当时所处社会相适应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以史为鉴,今天我国的宗教也应该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唐代
儒
、释、
道
精神
西域
传播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聂鑫森短篇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
被引量:
1
8
作者
周睿
王玉林
机构
湖南省邵阳学院中文系讲师
湖南省劭阳学院科技处副教授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4期46-47,共2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二十世纪湖南小说研究”(课题编号06B085)阶段性成果
文摘
聂鑫森既研读孔孟也崇尚老庄,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其精神气质中融汇了儒家的入世进取和道家的超然放达。他以短篇小说的形式探讨了儒道文化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深刻影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品呈现出冲淡平和、淡雅飘逸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聂鑫森
短篇小说
儒
道
文化
精神
分类号
I247.77 [文学—中国文学]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析道、儒精神对《京华烟云》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被引量:
1
9
作者
马雅君
机构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
出处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0-33,共4页
文摘
《京华烟云》是一部以道家精神与少许西方文化为补充,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建立的封建大家族兴衰演变的小说。对于这个家族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创造了一个《京华烟云》时代的女性。她们无论是受传统儒家的道德思想的影响,还是受到庄子伟大的道家理论的熏陶,她们都是在演义着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在于家、于国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勇敢,和对于人生精辟的领悟。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女性形象
道
、
儒
精神
Keywords
Moment in Peking
Female imag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唐代茶诗中的儒释道精神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颖
机构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2021年第10期279-280,共2页
文摘
儒释道精神是茶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石。纵观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儒释道思想和精神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诗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儒家礼仪思想在茶诗中的渗透、佛家的禅悦思想在唐代茶诗中的表达,还是道家的隐逸旨趣对诗人品格的映照,体现的都是特定文化氛围和政治格局下社会个体的思想和情感归旨。
关键词
唐代
茶诗
儒
释
道
精神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B92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苏轼的儒释道思想
11
作者
张心妍
机构
北京丰台二中
出处
《神州》
2019年第5期49-49,51,共2页
文摘
北宋时期,文化繁盛,儒、道、释三家思想并存发展。苏轼深受这三家思想的影响,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有年少登科的意气风发,也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凄苦。在这大起大落中,苏轼始终保持着旷达积极的处事态度。这种态度的形成与苏轼的儒释道思想息息相关。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三种思想对苏轼形成旷达和顺处世哲学的作用。
关键词
苏轼
儒
道
释
精神
旷达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媒介环境下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呈现
被引量:
5
12
作者
裴亚婷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9-41,共3页
文摘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精神。经历了几百年的断代之后,中国茶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得以繁荣。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茶文化,以新的方式呈现着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其传承需借鉴日本和英国的茶文化,在经济与文化、高雅与世俗之间寻找平衡点,发挥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发展本土茶文化。
关键词
新媒介
茶文化
儒
释
道
精神
传承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
13
作者
邹俊英
机构
绵阳师范学院
出处
《时代人物》
2022年第32期40-42,共3页
文摘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中,中国成为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经途径。我们迫切需要重建本民族的精神家园、筑牢信仰根基以把握世界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我们可以到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精髓中,去寻找可资利用应对挑战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精神
家园
儒
道
文化
精神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文化之艺术精神——在诗与思的交汇处
14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文艺学博士点部分师生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5年第3期4-13,共10页
文摘
中国的艺术精神主张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中,产生了“神”的概念,这个“神”,既是物,也是人;既是规律,也是对规律的认识,神在主体与客体交接中、交汇中、和谐中。“神”的概念在哲学上成熟,终于沉落到艺术领域中。在中国哲学上产生过深刻影响的儒、道、释三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之艺术精神,也分别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神
孔颜乐处
儒
道
现世
精神
生命哲学
汉
儒
禅意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李白辞赋的“祖骚宗汉”倾向
被引量:
3
15
作者
何易展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91,共9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代汉赋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M55229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 种基金
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项目编号:10@ZH005)
2015年度子项目<巴蜀辞赋集成>(项目编号:BSQS2015Y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李白辞赋今存八篇。受当时赋风、时风及李白个性气质的影响,其赋作具有较强的个性抒情特色。其赋不但鉴借楚骚之精神,亦兼承楚骚汉赋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在句式、章法、用典、使事等方面,皆"祖骚而宗汉"。虽元代祝尧称其辞赋"终六朝赋耳",然细析其因承袭变,加之儒道的精神契合,其辞赋在拟古的基础上实不同于六朝,在"以赋体道"方式上亦异于后世,其赋作可谓具有独特的思想与艺术内涵,同时对研究辞赋从楚辞、汉赋到律赋的演变及对经、史文化的接受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李白
以赋体
道
祖骚宗汉
儒道精神
Keywords
Li Po
Realize the Truth by Rhapsodies
Modeling Ch'u Tz'u & Han Fues
Spirits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分类号
I207.22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余华小说“活着”意象的意义
被引量:
5
16
作者
叶淑媛
机构
甘肃联合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48-151,共4页
文摘
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富含哲理的客观叙事,通过展示普通人的生活样态,创造了"活着"的独特意象。这一意象既是现实人生中反复出现的"典型情境"的感性显现,又与中国传统儒道哲学文化有着深层联系,同时具有人类普遍意义。
关键词
余华
“活着”意象
儒道精神
生存哲学
Keywords
Yu Hua
alive image
confucian and Taoist inspirit
survival philosophy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智慧与西方的进步
被引量:
2
17
作者
李瑞智
马书红
机构
邦得大学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25,37,共26页
文摘
东方在公元500到1800年这一历史时期远比西方发达。东方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方影响的来源主要是中国。具有儒道精神传统的民族正不断建立生产和技术上的国际标准,而英美民族似乎无法再与之竞争。如果西方毫不理解东方文明的深邃和博大,那么,当东方的民族从西方的扩张和侵入所带来的震惊和破坏中苏醒过来时,西方就会变得脆弱和不堪一击。西方的方式跟中国的方式相比,存在更大的局限性。西方文明的未来出路在东方。
关键词
中国智慧
东方影响
《易经》
儒道精神
西方的进步
Keywords
Chinese Wisdom
Eastern infl uence
Yi Jing
Confucian and Daoist
Western Progress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国演义》成书与传播的接受史解读
18
作者
张红波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出处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文摘
《三国演义》的解读往往伴随着种种疑虑与困惑。困惑的根源在于作品本身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通常表现为作者意图与"内视点"之间的分歧。分歧的来源一部分出自于作者的疏漏,更多情况是由于作者的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情况的出现源于《三国演义》"世代累积型"成书方式、版本演变、评点本的主观导向及其他文学样式对民众《三国演义》印象形成的重大影响等因素。作品文本及解读过程中"众声喧哗"局面的出现正是《三国演义》成为经典的一个缘由。在"众声喧哗"的背后其实一直也蕴藏着作者与传播者价值建构的努力。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儒道精神
人物评价
价值建构
Keywords
Three Kingdoms
Confucianism spirit
figure evaluation
value construction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挺起千年文明的瘦弱脊梁--浅析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建构
被引量:
1
19
作者
王开义
机构
浙江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学院教师
出处
《天府新论》
CSSCI
2011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0CGYD53YB)
文摘
知识分子作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的一股中坚力量,一直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看似中庸、孱弱的表面之下,有着无比坚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人格结构,归根结底,当来源于中国特有儒释道精神的熏陶,而这种熏陶,从教育层面而言,则是一种能动的自我教育过程。
关键词
教育
自我教育
知识分子
儒
释
道
精神
人格建构
分类号
D663.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熊猫亲子鞋设计
被引量:
2
20
作者
曹中华
苑国祥
刘诗雨
杨思容
机构
上海履朴服饰有限公司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出处
《服装设计师》
2021年第10期69-74,共6页
文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尊崇“道法自然”,追求“家和万事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神早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图案大多取材于动物和植物元素,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此外,黑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属于经典的色彩。本文内容主要是对获得市场一定认可度的熊猫亲子鞋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开发设计方法进行总结、阐述与反思。详细阐述了将熊猫这一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融到童鞋产品设计的创作初心;以及在对现代中国亲子人群消费现状的调研基础上,进行时尚演绎和制鞋技术转化的产品研发过程。通过以上分析和思考,旨在为中国品牌在亲子鞋产品的开发上提供原创实践的经验和设计方法上的借鉴。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道精神
亲子鞋
熊猫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parent-child shoes
panda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道器之辩:儒道精神在传统器物美学中的体现
李维维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琴艺术与儒道精神探微
黄铨剑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榕树书写与儒道精神
陈灿彬
《阅江学刊》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儒道思想与屈原精神
肖盈盈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庄子》《易传》“言意之辨”与儒道精神追求
赵爽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6
汪曾祺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意义
刘明
《山东社会科学》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
王聪延
《兵团党校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聂鑫森短篇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
周睿
王玉林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析道、儒精神对《京华烟云》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马雅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谈唐代茶诗中的儒释道精神
王颖
《福建茶叶》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浅析苏轼的儒释道思想
张心妍
《神州》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新媒介环境下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呈现
裴亚婷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重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
邹俊英
《时代人物》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文化之艺术精神——在诗与思的交汇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李白辞赋的“祖骚宗汉”倾向
何易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余华小说“活着”意象的意义
叶淑媛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国智慧与西方的进步
李瑞智
马书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三国演义》成书与传播的接受史解读
张红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挺起千年文明的瘦弱脊梁--浅析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建构
王开义
《天府新论》
CSSCI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熊猫亲子鞋设计
曹中华
苑国祥
刘诗雨
杨思容
《服装设计师》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