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唇腭裂儿童的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
1
作者 张承俊 斯琴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S7期68-70,共3页
目的:探求先天性唇腭裂儿童的个性状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个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包括7~13岁先天性唇腭裂患者(除外身体其它畸形)30例和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对照组30例,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卷)进行个性调查。结果:唇... 目的:探求先天性唇腭裂儿童的个性状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个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包括7~13岁先天性唇腭裂患者(除外身体其它畸形)30例和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对照组30例,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卷)进行个性调查。结果:唇腭裂儿童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的个性心理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唇腭裂儿童的个性不良与唇腭裂畸形有关,在矫治唇腭裂的同时必须注意个性不良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卷)
下载PDF
极端内向儿童个性特征与神经精神疾患相关性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卢乐萍 曹玉华 任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7期3753-3753,共1页
为探讨极端内向儿童个性结构特征与其所患疾病相关因素的情况。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对62例来心理门诊测试的儿童进行个性特征评估,按照极端内向、偏内向和外向分为3组,联系所患疾病进行对照... 为探讨极端内向儿童个性结构特征与其所患疾病相关因素的情况。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对62例来心理门诊测试的儿童进行个性特征评估,按照极端内向、偏内向和外向分为3组,联系所患疾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极端内向儿童患神经精神疾患的概率较高,在个性特征中内向组神经质(N)分明显高于外向组。极端内向儿童的个性特征影响其心身健康,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情绪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极端内向 个性特征 神经精神疾病 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
下载PDF
抽动障碍患儿的行为问题及其个性特征(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英才 吴春燕 +3 位作者 穆莉芳 姜德春 李晶 王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32-234,共3页
背景: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行为及个性特征的形成。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及个性特征。设计:以抽动障碍儿童为观察对象,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的调查分析。单位: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儿科。对象:... 背景: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行为及个性特征的形成。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及个性特征。设计:以抽动障碍儿童为观察对象,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的调查分析。单位: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儿科。对象:选择2003-02/2004-12在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抽动障碍诊断的患儿110例(患儿组),男92例,女18例。以不同表现形式又分为3组,短暂性抽动障碍组46例,慢性抽动或发声障碍组34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组30例。入选病例均为新诊断病例,未服用任何其他药物,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儿童30人为对照组,年龄7~14岁,男24例,女6例。以上参与者监护人均知情同意。方法:①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能力(包括13条行为问题。每一条行为问题有一个分数称为粗分,113条的粗分称为总粗分。按照年龄把113条行为问题归纳为9个因子,即体诉、交往不良、强迫性、违纪、多动、分裂样、不成熟、敌意性、攻击性,把每一因子所包括条目的粗分加起来,就是这个因子的分数),将因子分与文章选择定的健康的行为正常儿童为对照,判断该儿童是否具有该项行为异常,各因子分与健康对照越接近,该方面的行为问题越少,社会能力越强。②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4个人格类型的基本维度为内外向型、神经质、精神质、一个效度量表(掩饰性)。掩饰性维度标准分>70表示评定无效,神经质维度标准分>61.5表示神经质非常明显,内外向、神经质维度标准分>56.7表示情绪不稳定或有此倾向,内外向维度标准分>56.7,神经质维度标准分<43.3为(外向)多血质气质类型或具有多血质倾向,神经质维度、内外向维度标准分均<43.3为(内向)黏液质气质类型或具有黏液质倾向,内外向维度标准分<43.3,神经质维度标准分>56.7为抑郁质气质类型或具有抑郁质倾向}评估患儿的个性特征,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两组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分结果比较。结果:110例抽动障碍患儿和健康儿童30人均完成调查。①抽动障碍患儿的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t=3.12~8.60,P <0.01);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组多动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1,P <0.05);慢性抽动或发声障碍及抽动-秽语综合征组抑郁/焦虑、交往不良、强迫行为、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2.11~7.65,P<0.05~0.01),3种类型抽动障碍患儿社会功能维度中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因子分及社会能力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97~7.31,P<0.05~0.01)。②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神经质和精神质分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t =2.76~4.32,P <0.05~0.01),而掩饰性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t =3.49~6.38,P <0.05)。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存在较多行为问题、个性缺陷,社会能力低;在抽动障碍各型中,短暂性抽动障碍的患病率相对较高,且行为异常的因子其他两型,只存在多动因子的异常;慢性抽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较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存在更多的行为因子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性运动障碍 问卷 儿童行为 短暂性抽动障碍 心理行为问题 个性特征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患儿 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
下载PDF
家庭寄养儿童与机构寄养儿童适应行为艾森克问卷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傅得佳 杨华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943-944,共2页
目的比较家庭寄养儿童与机构养育儿童适应行为评定及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调查结果。方法选取200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被某市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315人,分为机构养育组(121人)和家庭寄养组(194人),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艾森克... 目的比较家庭寄养儿童与机构养育儿童适应行为评定及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调查结果。方法选取200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被某市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315人,分为机构养育组(121人)和家庭寄养组(194人),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EPQ),比较两组各分量表分数、各维度分数的差异。结果家庭寄养组儿童适应行为中的感觉运动、语言发展、个人取向、劳动技能及经济活动成绩均高于机构养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儿童生活自理、社会责任、时空定向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寄养组儿童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及掩饰程度分数与机构养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寄养模式在儿童心理发展方面优于机构养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寄养 机构养育 儿童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
原文传递
110例慢性病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5
作者 许敬 赵翠红 +2 位作者 余捷文 于海心 冯菁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332-333,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病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于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10例慢性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Achenbach儿童行为筛查量表(CBCL)对患儿的心理及行为特点进行评... 目的分析慢性病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于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10例慢性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Achenbach儿童行为筛查量表(CBCL)对患儿的心理及行为特点进行评估,并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分析对慢性病儿童心理行为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慢性病儿童EPQ量表中内外向及掩饰性评分与健康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儿童的CBCL总分明显高于健康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的心理行为明显受到性别、家庭情况、疾病稳定情况的影响(P<0.05或P<0.01)。结论慢性病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应该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心理行为特点 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 Achenbach儿童行为筛查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