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古原油的运移方向与聚集特征
1
作者 李平平 魏广鲁 +3 位作者 徐祖新 李毕松 彭雨晴 邹华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7-288,共12页
元坝气田的长兴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研究古原油的运移方向与聚集特征,对于分析从古油藏到现今气藏的演化过程以及揭示现今气-水界面的分布特征,从而指导元坝气田及邻区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 元坝气田的长兴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研究古原油的运移方向与聚集特征,对于分析从古油藏到现今气藏的演化过程以及揭示现今气-水界面的分布特征,从而指导元坝气田及邻区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了古原油的充注时间,恢复了原油充注期的储层顶面构造形态,并以此为基础模拟了古原油的运移路径;然后利用储层沥青的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分子标志物示踪了古原油的运移方向;最后分析了古原油的聚集特征与油气藏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长兴组储层发育较多的沥青包裹体,与之伴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0~130℃,结合地层埋藏史和温度演化史确定的古原油充注的时间为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2)古原油充注期的长兴组顶面形态继承了长兴组沉积期的顶面形态,台地边缘的礁滩处于相对高部位,而礁后滩处于相对低部位;(3)数值模拟显示古原油从台地边缘斜坡向台地边缘的礁滩圈闭侧向运移,储层沥青的烷基二苯并噻吩比值也沿着运移方向逐渐降低,表明古原油具有侧向运移特点;(4)位于相对高部位的台地边缘礁滩圈闭的古原油充满度高,而位于相对低部位的礁后滩圈闭的古原油充满度低。综合来看,元坝气田的古原油具有近源充注、在相对高部位的台地边缘礁滩圈闭聚集的特征;对经历高热演化的古油藏而言,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在古原油的运移方向示踪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二苯并噻吩 固体沥青 古原油运移方向 长兴组 元坝气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超深层高含硫生物礁底水气藏持续稳产关键技术
2
作者 郭彤楼 王勇飞 柯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101,共9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为高含硫生物礁底水气藏,具有礁体多期叠置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特征,开发初期部分气井底水锥进迅速,产量、压力下降快,预测天然气稳产期短,且存在部分小礁体储量动用不充分等问题。为实现...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为高含硫生物礁底水气藏,具有礁体多期叠置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特征,开发初期部分气井底水锥进迅速,产量、压力下降快,预测天然气稳产期短,且存在部分小礁体储量动用不充分等问题。为实现气井见水时间预测与防控、剩余气精准高效挖潜、压降控制和硫堵防治,梳理了气田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生物礁底水气藏控水稳气、剩余气高效动用及保压稳产等系列气藏持续高产稳产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气藏持续稳产的攻关技术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控水稳气技术可实现产水井采侵平衡和水气比总体稳定,可有效提高气藏开发效果;②剩余气高效动用技术可对剩余气进行精细描述和潜力评价,实现了调整井的高产高效,夯实气藏稳产基础;③保压稳产配套技术可有效控制气藏压降速率,保障了气田长期稳定生产;④综合应用上述多项技术,元坝气田高产稳产年限由方案设计的6年延长至9.7年,气藏采收率提高了12.8%,持续稳产效果显著。结论认为,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储层高含硫、强非均质性、气水关系复杂、底水锥进迅速、剩余气区礁体分布“小、散、薄、深”、压降速率过快和井筒硫沉积等方面的难题,对实现同类气田长期高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气田 长兴组 生物礁底水气藏 多期叠置礁体 控水稳气 剩余气动用 保压稳产 硫堵
下载PDF
基于试井分析方法的元坝气田水侵早期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景涛 王本成 +1 位作者 王勇飞 张明迪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3期89-97,111,共10页
为准确识判底水气藏早期水侵,提前主动采取有效的防控水措施,降低底水锥进对气藏开发的影响,针对目前水侵识别方法识判时间滞后,贻误控水时机的问题,综合考虑元坝气田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考虑有限水体的底水气藏水平井试井分析理论模型... 为准确识判底水气藏早期水侵,提前主动采取有效的防控水措施,降低底水锥进对气藏开发的影响,针对目前水侵识别方法识判时间滞后,贻误控水时机的问题,综合考虑元坝气田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考虑有限水体的底水气藏水平井试井分析理论模型,绘制了试井典型样版曲线,分析了底水锥进对试井样版曲线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元坝气田典型井历年试井测试资料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利用试井分析方法识判气井早期水侵,比常规的水化学分析法提前0.58年;2)早期水侵严重伤害储层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大幅降低9.7%,但可补充地层能量,单位压降采气量提高15.3%;3)早期水侵井实施控制产量在底水锥进临界产量下的控水措施,延长无水采气期4年以上。该研究成果为底水气藏提前识判气井水侵,提高含水区气井储量动用率与采收率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气田 底水气藏 不稳定试井分析 样版曲线 水侵早期识别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发现与理论技术 被引量:31
4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3 位作者 李宇平 段金宝 季春辉 段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6,共13页
针对四川盆地元坝超深层大气田勘探开发难点,研究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集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创立超深层地震勘探、钻完井及测试等技术。通过对晚二叠世等斜缓坡—镶边台地动态沉积演化过程及区域沉积格架的恢复,建立四川盆地元坝地区... 针对四川盆地元坝超深层大气田勘探开发难点,研究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集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创立超深层地震勘探、钻完井及测试等技术。通过对晚二叠世等斜缓坡—镶边台地动态沉积演化过程及区域沉积格架的恢复,建立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早滩晚礁、多期叠置、成排成带"的沉积模式,揭示"早期暴露溶蚀、浅埋白云石化形成基质孔隙、液态烃深埋裂解超压造缝"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提出"孔缝耦合"控制超深层优质储集层发育的认识。通过油源对比,提出深水陆棚相吴家坪组—大隆组是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二叠系主力烃源岩,建立超深层弱变形区"三微输导、近源富集、持续保存"的成藏模式。运用"孔缝双元结构模型"的孔隙结构参数进行地震反演,落实元坝气田高产富集带面积98.5 km^2。创建特种井身结构、发展非常规井身结构,解决多压力系统复杂地层封隔难题,研发出整体式耐高压FF级采气井口及地面安全联动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超深层 长兴组 生物礁 地震勘探 测试技术
下载PDF
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的安全完井投产技术——以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苏镖 龙刚 +3 位作者 许小强 伍强 丁咚 王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4,共5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具有超深、高压、高温、高含酸性腐蚀气体的特点。完井投产过程中,腐蚀条件恶劣,安全风险大,对管柱的材质、结构要求高;井筒条件限制,井筒净化作业的风险大、难度大;施工作业时间长,井控风险大;储层非均质性强,作业井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具有超深、高压、高温、高含酸性腐蚀气体的特点。完井投产过程中,腐蚀条件恶劣,安全风险大,对管柱的材质、结构要求高;井筒条件限制,井筒净化作业的风险大、难度大;施工作业时间长,井控风险大;储层非均质性强,作业井段长,针对性改造难度大。为此,通过对管柱结构、腐蚀机理的研究,选择了4C+4D镍基合金材质油管配合永久式完井封隔器的酸化—投产一体化管柱,满足了酸化、测试及安全投产的需要;通过管柱设计、水动力学的计算,结合工艺措施优化,形成的扫塞、超深小井眼通井工艺等井筒处理工艺技术,满足了井筒净化的需要,保证了投产管柱顺利到位;通过对高含硫气体在临界状态的分析计算,结合现场实践,形成了配套井控安全设备,短起下测油气上窜速度小于30m/h的井控安全工艺措施,保证了投产作业的井控安全;通过暂堵剂的研制和暂堵工艺的优化,形成了多级暂堵交替注入酸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高含硫 超深 高温 高压 完井投产 井筒处理 多级酸化 安全风险控制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层序沉积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宏涛 龙胜祥 +2 位作者 游瑜春 刘国萍 李秀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9-48,共10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气藏目前已全面转向开发,随着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迫切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结构,总结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果,结合物性数据、测井曲线等分析成果,重点研究了该区长兴组生物礁...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气藏目前已全面转向开发,随着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迫切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结构,总结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果,结合物性数据、测井曲线等分析成果,重点研究了该区长兴组生物礁的层序地层、沉积相、储层特征以及储层结构。结果表明:①该区长兴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高频层序界面上、下电测曲线突变响应特征明显,电测曲线组合变化特征与高频层序所控制的沉积旋回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上部三级层序(SQ2)中的台地边缘外侧并呈条带状分布,纵向上由2个明显的成礁旋回构成,在横向上具有"东早西晚"不对称规模发育的分布特征;③生物礁(滩)型储层总体以低孔隙度、中低渗透率溶孔白云岩储层为主,主要发育于2个四级层序中部上部生物礁礁盖部位,具有"层数多、单层薄、不同类型储层呈不等厚互层、非均质性强"和"双层储层结构"的特征。结论认为.高频层序控制了该区生物礁沉积微相的分布,是影响储层发育与空间展布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晚二叠世 长兴期 生物礁 层序地层 沉积相 储集层特征 储集层结构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标准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冯明刚 严丽 +3 位作者 王雪玲 田雨 王昆 程斯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538,共4页
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测试法、实验分析法、经验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长兴组储层的有效孔隙度下限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有效孔隙度下限为2.0%,完成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 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测试法、实验分析法、经验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长兴组储层的有效孔隙度下限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有效孔隙度下限为2.0%,完成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第一期探明储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法 实验分析法 经验统计法 有效孔隙度下限 长兴组 元坝气田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特征和形成机理 被引量:73
8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赵培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1011,共11页
借鉴普光气田勘探发现的成功经验,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川东北巴中地区钻探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生物礁、滩岩性圈闭为目标的元坝1井,获得50.3×104 m3/d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元坝气田。元坝气田为常压高含硫化氢岩性气藏... 借鉴普光气田勘探发现的成功经验,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川东北巴中地区钻探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生物礁、滩岩性圈闭为目标的元坝1井,获得50.3×104 m3/d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元坝气田。元坝气田为常压高含硫化氢岩性气藏,具有构造变形弱、整体埋藏深的特点,气藏中部平均埋深6 600 m,是四川盆地埋藏最深的海相气田。元坝气田以长兴组礁滩储层为主,其规模大、储集性良好,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早期大气淡水溶蚀、白云石化作用控制,深埋溶蚀、构造作用影响相对较弱。对元坝、普光等气田深层礁滩相储层特征进行对比,探讨其储层形成机理,认为早期沉积-成岩环境控制了储层的规模与早期孔隙发育,构造-流体耦合控制了裂缝与溶蚀,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控制了孔隙的保存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气田 普光气田 上二叠统 下三叠统 礁滩 超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下载PDF
高温酸性气藏油层套管选材探析——以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为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薛丽娜 周小虎 +2 位作者 严焱诚 范希连 胡大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9,共5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元坝气田钻井完钻井深度都大于7 000m,其主力二叠系上统气藏高温且含H2S和CO2,气井的油层套管选材困难。通过Corrosion Analyzer软件模拟,初步明确了该气藏的腐蚀规律,即温度小于60℃条件下主要以电化学腐蚀为主,大于...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元坝气田钻井完钻井深度都大于7 000m,其主力二叠系上统气藏高温且含H2S和CO2,气井的油层套管选材困难。通过Corrosion Analyzer软件模拟,初步明确了该气藏的腐蚀规律,即温度小于60℃条件下主要以电化学腐蚀为主,大于110℃表现为电化学腐蚀与点蚀共同作用;井筒pH值较低,从井底到井口模拟的pH值均小于3;在井筒压力范围内,压力的变化对电化学腐蚀的影响不大。通过对国内外相似气藏的油层套管选用情况,以及110SS和镍基合金套管腐蚀室内实验结果的分析,结合行业标准对酸性介质气藏油层套管材质选择的有关规定和气藏实际情况,推荐了适合该气藏的油层套管材质:油层套管尽量选用低钢级材质,封隔器预计座封井段及以下选用高镍基合金材质,并必须保证封隔器预座封井段的固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高温 酸性气藏 晚二叠世 油层套管 材质选择 腐蚀防护
下载PDF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气井测试及储层改造关键技术 被引量:18
10
作者 唐瑞江 李文锦 +2 位作者 王勇军 蒋人义 代俊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2-35,116,共4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气田具有高温、高压、高含H2S特性,储层埋藏深且非均质性强,由此带来了测试工艺复杂、储层改造困难、井控安全风险大等困难。在元坝超深高含硫气井测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材质优化选择、一体化管柱多功能APR测试、多...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气田具有高温、高压、高含H2S特性,储层埋藏深且非均质性强,由此带来了测试工艺复杂、储层改造困难、井控安全风险大等困难。在元坝超深高含硫气井测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材质优化选择、一体化管柱多功能APR测试、多级压力控制、测试制度优化、快速返排、井控工艺、堵漏压井工艺、地面流程安全控制技术及海相储层改造工艺技术,从而满足了元坝气田"三高"气井试气的需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已施工完的16口井55层,获得工业气流14口井23层,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元坝气田勘探的顺利进行,取得了安全、优快、环保的工作效果和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元坝气田 超深气井 高含硫 测试 酸化压裂 储集层 改造 技术
下载PDF
生物礁滩岩性气藏含气面积的圈定方法——以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尹正武 凡睿 +2 位作者 陈祖庆 段金宝 邓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9-505,共7页
开展生物礁滩气藏的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研究,对于该类型气藏的储量计算和高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滩体埋深超过6 000 m,具有横向变化大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简单的储层预测技术方法难以达到定量研究储层空间展布的... 开展生物礁滩气藏的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研究,对于该类型气藏的储量计算和高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滩体埋深超过6 000 m,具有横向变化大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简单的储层预测技术方法难以达到定量研究储层空间展布的要求。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高精度相控储层定量预测,通过相控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精细刻画了生物礁滩的空间展布特征和边界。评价井成功率达到100%,有效储层厚度20~70 m。目前已探明长兴组气藏含气面积155.33 km2,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 592.53×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滩 相控反演 储层预测 岩性气藏 含气面积圈定 元坝气田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超深层缓坡型礁滩相储层精细刻画 被引量:18
12
作者 龙胜祥 游瑜春 +1 位作者 刘国萍 冯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4-1000,共7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埋深达7 000 m左右,生物礁滩规模小、分布分散,储层薄、物性和连通性差,加之气藏具有复杂的气-水关系和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其开发属世界级难题。为实现该气藏规模、有效开发,作者创新和集成一系列技术,对...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埋深达7 000 m左右,生物礁滩规模小、分布分散,储层薄、物性和连通性差,加之气藏具有复杂的气-水关系和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其开发属世界级难题。为实现该气藏规模、有效开发,作者创新和集成一系列技术,对生物礁滩储层及其内部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首先,在该区层序划分、沉积微相研究和现代礁滩相研究、成岩作用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建立了礁滩储层发育模式。第二,以此发育模型为指导,开展测井储层识别与物性评价,进而井-震结合建立正演地质模型,利用地震敏感属性提取及反演方法,预测了储层平面展布。第三,采用地质约束、地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剖面识别、平面约束、三维边界雕刻、礁滩体连通性检测和三维精细雕刻,精细刻画了生物礁滩储层空间展布。最后,分析了生物礁体之间的连通性以及优势储层空间分布情况,总结建立了该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3种主要结构模型,为元坝长兴组气藏开方案编制与开发井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刻画 礁滩储层 长兴组 元坝气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元坝气田开发经济合理井距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秀芝 石志良 +2 位作者 龙胜祥 吉芳旋 魏星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340-342,共3页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埋藏最深、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礁滩相气藏,储集层为中低孔、中低渗碳酸盐岩。目前国内外关于类似气藏井网井距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确定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井网合理井距对于保证气田开发取...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埋藏最深、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礁滩相气藏,储集层为中低孔、中低渗碳酸盐岩。目前国内外关于类似气藏井网井距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确定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井网合理井距对于保证气田开发取得最佳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地质、气藏工程、数值模拟和经济效益分析等角度探讨了气田井网井距,分别按照经济极限控制储量法、渗透率与泄气半径关系法、定单井产量法、经济效益最大化法计算了经济极限井距和技术合理井距。综合考虑气藏地质特征、经济效益和井型,采用多种方法研究确定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的经济合理井距为:直井1 800~2 000 m,大斜度井2 000~2 400 m,水平井2 400~3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透气藏 经济极限 井距 经济效益 元坝气田
下载PDF
元坝气田须三段气藏层序沉积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宏涛 史云清 +4 位作者 肖开华 胡向阳 贾爽 郑文波 魏修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34,共15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气田的多口井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获得中—高产工业气流,表明该层段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为进一步做好该气田须三段气藏的开发前期评价工作,综合利用岩心观察、岩心样品薄片及岩心物性分析等资料,结合... 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气田的多口井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获得中—高产工业气流,表明该层段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为进一步做好该气田须三段气藏的开发前期评价工作,综合利用岩心观察、岩心样品薄片及岩心物性分析等资料,结合测井解释与地震储层预测成果,对该气藏的地层层序、沉积相、储层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元坝地区须三段地层可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和五个四级层序,并进一步细分为五个砂组;(2)平行于物源方向的须三段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呈"西北厚、东南薄"展布,前积特征明显,属于进积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3)须三段气藏储集岩以钙屑砂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是溶孔—微溶孔,物性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且非均质性强;(4)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岩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即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过渡位置)的分流河道钙屑砂岩,该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该区须三段气藏储层溶蚀成岩作用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晚三叠世 地层层序 沉积相 储集层特征 储集层评价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5
15
作者 段金宝 李平平 +1 位作者 陈丹 冯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3期43-47,91,共6页
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正反演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及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部分气源直接来自烃源岩;晚三叠世—早侏... 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正反演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及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部分气源直接来自烃源岩;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原油沿层间缝和节理缝运移至储集层,形成古油藏;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古油藏裂解,天然气沿裂缝-孔隙型储层二次运移与聚集,形成古气藏;晚白垩世以来,天然气进一步调整运移,现今气藏形成。现今气藏经历了物理调整改造与天然气组分的化学改造,元坝气田西北部小幅度抬升,埋藏深度相对较浅,TSR反应程度较东部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岩性气藏 原油裂解气 物理调整 化学改造 元坝气田
下载PDF
元坝气田超深探井小尾管防气窜固井技术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红歧 陈会年 +2 位作者 邓天安 李小江 魏浩光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2-599,共8页
元坝气田是我国最深的生物礁海相大气田,具有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等特点,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为二叠系长兴组,随着勘探的深入,近年来如川深1井已探至更深的灯影组,井深达到了8420 m,井身结构复杂、套管层次多。为解决最后一层小尾管... 元坝气田是我国最深的生物礁海相大气田,具有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等特点,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为二叠系长兴组,随着勘探的深入,近年来如川深1井已探至更深的灯影组,井深达到了8420 m,井身结构复杂、套管层次多。为解决最后一层小尾管固井时所面临的小井眼、窄间隙及“一超、三高”技术难题,开展了元坝气田超深探井小尾管固井技术研究。优选了抗高温胶乳和纳米硅乳液作为防气窜剂,配套防腐蚀剂,基于颗粒级配原理设计了高密度水泥浆,建立了防止水泥石高温下强度衰退技术和防酸性气体腐蚀技术,开发了抗高温增强型防气窜防腐蚀水泥浆体系,适应温度达180℃,密度1.88~2.25 g/cm3,SPN值<1,水泥石180℃下48 h抗压强度大于14 MPa,弹性模量小于8 GPa,且长期强度不衰退,耐H2S、CO2腐蚀。在元坝7侧1井、川深1井Ø139.7 mm超深小尾管固井进行了应用,固井质量优良率100%,并应用到元坝204-1H井、河嘉202H井、川深1井等3口井的Ø193.7 mm生产套(尾)管固井,固井质量综合评定优良率67%。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高温高压防气窜防腐蚀固井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元坝地区超深探井及类似高酸性气田固井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管 固井 防气窜 防腐蚀 超深井 元坝气田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特征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27
17
作者 武恒志 李忠平 柯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9,共9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是世界上已发现埋藏最深的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具有埋藏超深,礁体小、散、多期,储层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复杂,直井产量低等特点;气藏开发面临礁相白云岩储层时空展布规律研究需不...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是世界上已发现埋藏最深的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具有埋藏超深,礁体小、散、多期,储层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复杂,直井产量低等特点;气藏开发面临礁相白云岩储层时空展布规律研究需不断深化,小礁体精细刻画与薄储层定量预测困难,水平井部署与优化设计影响因素众多,长水平段水平井长穿优质薄储层难度大等诸多难题。为实现对该气田的高效开发,开展了生物礁储层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研究、小礁体精细刻画与薄储层定量预测、条带状小礁体气藏水平井优化设计、超深薄储层水平井轨迹实时优化调整等技术攻关。相关系列攻关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元坝气田的开发建设,建成了我国首个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混合气产能可达40×10~8m^3/a。该气田的成功投产,一方面奠定了我国在高含硫气田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对保障"川气东送"沿线六省两市70多个城市的长期稳定供气,对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沿江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晚二叠世 生物礁气藏 储集层 发育模式 礁体刻画 水平井设计 轨迹优化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生物礁相储集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15
18
作者 彭光明 刘言 +1 位作者 李国蓉 何祖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1-516,共6页
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分布复杂的特点,应用岩心分析、测录井等相关资料,对储集层特征、优质储集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白云岩是气藏的主要优质储集岩,长兴组生物礁相储集层属于中低孔、中... 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分布复杂的特点,应用岩心分析、测录井等相关资料,对储集层特征、优质储集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白云岩是气藏的主要优质储集岩,长兴组生物礁相储集层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溶孔和白云石晶间孔或晶间溶孔为主。Ⅰ类和Ⅱ类优质储集层大多为滩相溶蚀孔洞型和潮坪相溶蚀孔洞型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礁盖、礁顶和礁后。有利沉积微相(滩相和潮坪相等)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基础,白云石化作用和多期溶蚀作用是形成其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长兴组 生物礁相 储集层特征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含水饱和度计算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红贤 冯明刚 +2 位作者 王建波 田雨 刘帅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元坝地区含水饱和度的计算一直是困扰储层评价的技术难题。孔隙度、孔隙结构、围压、地层水矿化度、温度是影响含水饱和度准确计算的主要因素。根据储层特点选取合适的饱和度计算参数,提高含水饱和度解释精度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以Archi... 元坝地区含水饱和度的计算一直是困扰储层评价的技术难题。孔隙度、孔隙结构、围压、地层水矿化度、温度是影响含水饱和度准确计算的主要因素。根据储层特点选取合适的饱和度计算参数,提高含水饱和度解释精度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以Archie公式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特点和川东北地区礁滩储层岩电分析资料,求取接近储层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的胶结指数m及饱和度指数n,并对影响因素分析和优化,得到适合该区实际情况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对比密闭取心含水饱和度分析,误差较小,说明该模型精度较好,适用于计算该区的含水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指数 饱和度指数 含水饱和度 长兴组 元坝气田
下载PDF
元坝气田油气输导体系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良军 邹华耀 段金宝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4,113,共5页
元坝气田位于超深层负向构造弱变形区,断层不发育。在分析研究区输导要素和输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输导体系模型,分析油气输导过程,并研究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元坝气田输导体系主要为长兴组白云岩孔隙型储集体与裂缝(层间缝... 元坝气田位于超深层负向构造弱变形区,断层不发育。在分析研究区输导要素和输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输导体系模型,分析油气输导过程,并研究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元坝气田输导体系主要为长兴组白云岩孔隙型储集体与裂缝(层间缝、节理缝等)构成的网状复合输导体系,具有立体输导、近源聚集的优势,从而使由下伏吴家坪组烃源岩和侧向的大隆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有效实现上、下供烃和侧向供烃。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决定了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和油气藏的分布及规模;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油气富集的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岩性气藏 礁滩相 长兴组 元坝气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