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B星演化过程中的元素核合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妙静 张波 厉光烈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8,共8页
简述AGB星元素核合成理论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 ,对慢中子俘获过程 (s 过程 )
关键词 元素核合成 AGB星 恒星演化 慢中子俘获过程 发展历程 渐进巨星分支
下载PDF
元素核合成理论
2
作者 吉世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59-63,共5页
在星际演化过程中 ,通过热核聚变和中子俘获等核反应 ,合成了氢、氦直到原子序数为 92的铀的所有原子核。本文简单介绍元素核合成的 8种核反应过程。
关键词 宇宙大爆炸 元素核合成 天体物理学 反应
下载PDF
地球物质简史 被引量:1
3
作者 施倪承 林凤生(组稿)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4-278,共5页
地球上存在的大多数元素并非来自太阳,而是世代更迭的大阳系星际物质吸积凝聚而成。地球可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圈。地壳中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是由硅氧四面体以共角项方式连接而成的岛、链、层及架状结构。随着深度增加硅氧四面... 地球上存在的大多数元素并非来自太阳,而是世代更迭的大阳系星际物质吸积凝聚而成。地球可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圈。地壳中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是由硅氧四面体以共角项方式连接而成的岛、链、层及架状结构。随着深度增加硅氧四面体结构单元逐渐转变为硅氧八面体,形成尖晶石或钙钛矿型结构。了解矿物晶体结构以及它们随地球深度的相变规律对于无机化合物新物相的合成及性能的改进当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地壳 元素合成 矿物晶体结构 硅酸盐矿物 化学键
下载PDF
弗雷德·霍伊尔:与诺奖失之交臂的科学家
4
作者 赵乐静 《世界科学》 2010年第11期17-20,共4页
在2010年各项诺贝尔奖揭晓前夜,罗宾·麦基(Robin McKie)撰文回顾了恒星元素核合成理论开创者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有争议的一生,并以霍伊尔无缘诺贝尔奖为例,反思这一著名科学奖项所面临的问题与改革的需求。
关键词 霍伊尔 雷德 科学家 诺贝尔奖 元素核合成 科学奖
下载PDF
Electron-screening Effects in Astrophysical Nuclear Reactions
5
作者 Feng Zhaoqing 《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年报:英文版》 2008年第1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反应 电子云 筛选 化学元素 聚变反应 天体物理 元素核合成
下载PDF
On Q Values and Other Energy Parameters for Superheavy Element Synthesis
6
作者 ZHONG Xian-Hui LI Lei NING Ping-Zh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X期679-683,共5页
Q value and optimal exciting energy of hypothetical superheavy nuclei in cold fusion reaction are calculated with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model and semiemperical shell model mass equation (SSME) and the validity of th... Q value and optimal exciting energy of hypothetical superheavy nuclei in cold fusion reaction are calculated with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model and semiemperical shell model mass equation (SSME)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two models is tested. To giv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experiments in the superheavy nuclei synthesized in cold fusion reactions,the Q value, fusion barrier and optimal exciting energy for the possible target plus projectile combinations suggested by Gupta et al. are calculated and the most possible target plus projectile combinations are pointed out according to our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heavy nuclei cold fusion Q value
下载PDF
基于HIAF的核天体物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冰 柳卫平 +2 位作者 唐晓东 李志宏 何建军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104,共14页
核天体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的核物理与研究宇观世界的天体物理、天文学融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国际上一直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前沿方向而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核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科学问题及实验研究方法,介绍了基于强流... 核天体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的核物理与研究宇观世界的天体物理、天文学融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国际上一直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前沿方向而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核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科学问题及实验研究方法,介绍了基于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核天体物理研究展望.HIAF是我国正在建设的核物理大科学装置,在开展远离稳定线核素的质量、半衰期和核反应截面等方面的核天体物理研究中极具优势,将为研究爆发性核过程和理解宇宙重元素起源问题提供研究机遇.在元素核合成中关键反应研究方面,发展ANC,Oslo,替代反应和替代比率等间接测量方法及实验技术,系统开展带电粒子、中子俘获反应的研究.通过HIAF储存环,可以系统测量r-过程核素质量;通过HIAF次级束流线,发展高效率探测器,系统测量r-过程核素的衰变半衰期.此外,基于HIAF还可以开展中子星物态方程以及弱相互作用率等研究.通过以上核物理实验及理论研究,更新核天体物理研究所需的质量和反应率数据库,结合天文观测,检验和发展天体物理模型,理解星体演化和宇宙中的元素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 元素核合成 反应截面 质量 半衰期
原文传递
原子核质量精密测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孙保华 孟杰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66-673,共8页
原子核质量的精密测量是原子核物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对探索奇特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重元素核合成之谜等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原子核质量高精度测量的两个主要设备——储存环和潘宁阱,并回顾了近年来原子核质量精密测量在... 原子核质量的精密测量是原子核物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对探索奇特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重元素核合成之谜等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原子核质量高精度测量的两个主要设备——储存环和潘宁阱,并回顾了近年来原子核质量精密测量在核结构、元素核合成、新同核异能素等领域中的研究亮点,探讨原子核质量测量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 精密质量测量 储存环 潘宁阱 元素核合成
原文传递
我国核天体物理前沿科学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柳卫平 李志宏 +2 位作者 郭冰 唐晓东 何建军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群体紧密围绕核天体物理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研究,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北京串列加速器和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结合国际合作,对核天体物理反应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原子核质量和衰变测量、理论计算、核合成网络... 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群体紧密围绕核天体物理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研究,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北京串列加速器和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结合国际合作,对核天体物理反应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原子核质量和衰变测量、理论计算、核合成网络计算、以及天文观测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制定了我国核天体物理中长期发展战略,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核天体物理研究群体的集成效应,催生了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室,较大地促进了核物理与天体物理的深度交叉和融合,加强了国内核天体物理领域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进入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 元素核合成 关键天体物理反应 网络计算
原文传递
我国核天体物理前沿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卫平 郭冰 +2 位作者 白希祥 何建军 张玉虎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289,共6页
核天体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的核物理与研究宏观世界的天体物理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目标是:宇宙中各种化学元素核合成的过程、时间、物理环境、天体场所及丰度分布;核反应(包括带电粒子、中子、光子及中微子引起的反应、β衰变... 核天体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的核物理与研究宏观世界的天体物理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目标是:宇宙中各种化学元素核合成的过程、时间、物理环境、天体场所及丰度分布;核反应(包括带电粒子、中子、光子及中微子引起的反应、β衰变及电子俘获)如何控制恒星的演化过程和结局。近十多年来获得的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使核天体物理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文章总结了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北京串列加速器和国家天文台为基础,结合国际合作,在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对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衰变测量、质量测量、理论计算、网络计算、天文观测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的研究进展。也展望了核天体物理的关键科学问题,这些关键问题包括:(1)在地面实验室、尤其是地下实验室开展天体物理能区重要热核反应截面的直接测量;(2)高能区带电粒子反应截面向天体物理能区的合理外推;(3)恒星平稳核燃烧阶段和爆发性天体事件中关键核反应截面的间接测量;(4)爆发性天体事件中所涉及的大量远离稳定线核素的质量、衰变特性和共振态性质的研究;(5)建立并不断完善核天体物理数据库,发展网络模拟程序,系统研究元素核合成的天体场所、丰度分布;(6)宇宙中铁以上元素的来源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 元素核合成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原文传递
原子核天体物理简介 被引量:9
11
作者 钱永忠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68-483,共16页
文章对原子核天体物理这一门重要交叉学科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以一批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成果为线索,重点描述了大爆炸宇宙学、太阳中微子、恒星演化及其终点以及原子核物理与元素的起源等方面的进展与挑战。
关键词 天体物理 大爆炸宇宙学 太阳中微子 恒星演化 元素核合成
原文传递
天体环境中关键核过程研究
12
作者 唐晓东 郭冰 +3 位作者 何建军 王猛 李阔昂 房栋梁 《中国基础科学》 2020年第4期7-13,2,共8页
核天体物理是原子核物理与天体物理融合形成的前沿交叉学科,主要目标是研究天体环境中的核过程,进而理解宇宙中化学元素的起源、星体演化和爆发性天体事件。本项目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RFL),发展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结合... 核天体物理是原子核物理与天体物理融合形成的前沿交叉学科,主要目标是研究天体环境中的核过程,进而理解宇宙中化学元素的起源、星体演化和爆发性天体事件。本项目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RFL),发展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结合国内外其他装置,针对以上核过程,精确测量关键核素的质量、衰变寿命和反应率,确定热碳氮氧循环(HCNO)突破、快质子俘获(rp)、中微子—质子(νp)、中子俘获等过程的核反应路径,理解宇宙中星体能量产生和元素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元素起源 元素核合成 中子辐射俘获反应 原子质量 熔合反应 内靶反应实验平台 活性靶时间投影室
原文传递
恒星氦燃烧关键反应^(12)C(α,γ)^(16)O天体物理S因子及其反应率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振东 马余刚 +1 位作者 范功涛 陈振鹏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5,共9页
恒星氦燃烧阶段3α反应和^(12)C(α,γ)^(16)O反应相互竞争,两者的反应率共同决定了氦燃烧结束后^(12)C与^(16)O的丰度比,该比值是大质量恒星后继演化以及伴随的元素核合成过程的初始条件。目前,氦燃烧^(12)C(α,γ)^(16)O反应起始T_9=... 恒星氦燃烧阶段3α反应和^(12)C(α,γ)^(16)O反应相互竞争,两者的反应率共同决定了氦燃烧结束后^(12)C与^(16)O的丰度比,该比值是大质量恒星后继演化以及伴随的元素核合成过程的初始条件。目前,氦燃烧^(12)C(α,γ)^(16)O反应起始T_9=0.2处,天体物理模型要求的反应率的精确度要低于10%,然而尚未有实验或理论给出满足要求的结果。最为直接和可靠地获取^(12)C(α,γ)^(16)O反应率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往低能区测量其天体物理S因子,然后通过理论外推到感兴趣的能区。为此基于经典的R-矩阵理论,建立了适用于低能核反应的多道、多能级的约化R-矩阵理论来拟合几乎所有可用的^(16)O系统的实验数据。配合使用协方差统计和误差传播理论,拟合外推得到了客观的、内部自恰的和唯一性好的^(12)C(α,γ)^(16)O反应天体物理S因子。总的外推S因子STOT(0.3 Me V)=162.7±7.3 keV·b,理论上首次给出达到恒星演化与元素核合成模型的最低要求的S因子。基于计算给出的全能区的S因子,数值积分给出了温度位于0.04≤T_9≤10的^(12)C(α,γ)^(16)O天体物理反应率。在T_9=0.2处,推荐的反应率为(7.83±0.35)×10^(-15)cm^3mol^(-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α γ)16^O反应 S因子 天体热反应率 R-矩阵理论 恒星演化与元素核合成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ng the abundance enrichment pattern of heavy elements in the only observed CEMP-r/s star J004441.04-732136.4 of the SMC
14
作者 CUI WenYuan ZHANG Bo ZHAO Ga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1201-1205,共5页
The post-AGB star J004441 is the first and the only one CEMP-r/s star found in SMC. Herein, we investigate the observed abun- dance pattern of the heavy elements using our parametric model. A consistent fitting result... The post-AGB star J004441 is the first and the only one CEMP-r/s star found in SMC. Herein, we investigate the observed abun- dance pattern of the heavy elements using our parametric model. A consistent fitting results was obtained for the sample star. Based on the low r = 0.08, the s-process nucleosynthesis occurred in the interior is supposed to belong to the single neutron-exposure v9 ,1/2 mbarn-1 supports a higher efficiency of the s-process nucleosynthesis relative to event. The median value of τ0 =0.44(T9/0.348)mbarn-1 supports a higher efficiency of the s-process nucleosynthesis relative to J004441 than that of the solar system, however, the value is not sufficiently high to favor the formation of a lead star. Thus, J004441 does not belong to lead star group. The large Cs value of J004441 supports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nrichment. The Cr value is similar with that found in halo CEMP-r/s star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process contributions is critical during heavy element enrichment. This star has a metallicity of [Fe/H] = -1.34, which is larger than that of Galaxy halo CEMP-r/s stars. The reason may b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history of metallicity enrichment between the SMC and the Galaxy ha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llar nucleosynthesis ABUNDANCES chemically peculiar sta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