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语言的革新进路:论张枣“元诗”对“元电影”的跨界可能
1
作者 张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1,共4页
近年来,华语影坛的元电影实践陷入语言自我复述的困境,亟须寻找跨媒介的理论资源化解自身危机。于此而言,20世纪90年代诗人张枣提出的元诗方案显然是极有参考价值的突围示范。他所强调的汉语性、姿态性的写作将元诗导向相对独立的民族... 近年来,华语影坛的元电影实践陷入语言自我复述的困境,亟须寻找跨媒介的理论资源化解自身危机。于此而言,20世纪90年代诗人张枣提出的元诗方案显然是极有参考价值的突围示范。他所强调的汉语性、姿态性的写作将元诗导向相对独立的民族化进路。这实际上也跨界启发了元电影的艺术模式,为华语元电影的发展拟定基于民族性、个人性、语言性的关键参数,为更好地实现华语元电影现代转型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张枣 元诗 元电影 自我指涉
下载PDF
敞开的诗学:张枣“元诗”理论的反思与祛魅
2
作者 周珉佳 罗清华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85-92,共8页
“元诗”理论自身的飞遁鸣高、不随流俗,与张枣孤芳自赏的诗人姿态同音共律,不免被误解为凌空蹈虚、脱离实际。然而张枣虽欣赏纯诗,却并未强调诗歌与生活之间的对立与断裂。相反,他沉潜于陌生语境,躬耕于元诗实践,深知理论若无实际成果... “元诗”理论自身的飞遁鸣高、不随流俗,与张枣孤芳自赏的诗人姿态同音共律,不免被误解为凌空蹈虚、脱离实际。然而张枣虽欣赏纯诗,却并未强调诗歌与生活之间的对立与断裂。相反,他沉潜于陌生语境,躬耕于元诗实践,深知理论若无实际成果支撑则会陷入纸上谈兵的羸弱之境,通过切身体验和持续反思,他发现了元诗写作的内在悖谬,若诗歌停止向现实汲取资源,其命运的走向很可能是窄化、压缩自己的生长空间。同时,元诗潮流的出现实则与诗歌低迷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不能自外于与之对立的外部现实,其内部呈现出碎裂、对抗、龃龉且不彻底的特性。张枣在挖掘元诗写作痼疾的基础上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诗作,在双重中心的裂罅中管窥潜隐其间的多元对话,并由此生发出一个更加广阔的敞开式空间,竭力摆脱语言幽闭症的困宥,展现出一种不懈追问和突围的写者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枣 元诗”理论 敞开 现实
下载PDF
许学夷《诗源辩体》的宋元诗评
3
作者 杨晖 欣城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晚明诗论家许学夷在其著作《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一中补充了对宋元两朝诗歌的评价,但未得到学术界的关注。许学夷对宋元诗歌的整体评价不高,认为诗歌至晚唐已达到流变的极致,无法超越。他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宋人梅尧臣和黄庭坚,认为二者... 晚明诗论家许学夷在其著作《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一中补充了对宋元两朝诗歌的评价,但未得到学术界的关注。许学夷对宋元诗歌的整体评价不高,认为诗歌至晚唐已达到流变的极致,无法超越。他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宋人梅尧臣和黄庭坚,认为二者诗歌虽有可取,亦多“怪恶”,是“变中之变”;元人侧重元好问和杨维桢,肯定二者在元代诗歌创作中的成就,但也指出其仍有“变多于正”的缺陷。许学夷的宋元诗论代表了晚明复古派对宋元诗的看法,也是他“复古崇正”思想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诗源辩体》 宋诗 元诗
下载PDF
作品结构与诗人艺能——从《鸟巢》“元诗”析解看格丽克“编织诗学”
4
作者 曾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6期33-43,共11页
格丽克的《鸟巢》可以析解为一首通过言说“客观对应物”来探讨诗歌创作问题的“元诗”。诗作描述一只鸟的筑巢过程,以比喻方式引入神话人物珀涅罗珀,进而与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产关联起来。鸟的筑巢与诗的创作,都可类比为一种“编织”... 格丽克的《鸟巢》可以析解为一首通过言说“客观对应物”来探讨诗歌创作问题的“元诗”。诗作描述一只鸟的筑巢过程,以比喻方式引入神话人物珀涅罗珀,进而与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产关联起来。鸟的筑巢与诗的创作,都可类比为一种“编织”活动。诗人的创作,从过往生活中寻找经验作为质料,诗人的心智将其转化为内在经验,再运用语言符号将其编织起来并赋予其结构。为作品赋形,体现出诗人作为艺术家的创造能力,在创造作品时言说主体也创造了全新的现实主体和全新的生活。诗歌的功用和意义,因此指向了此在的现实,指向了未来的行动。女性写作,也因此可以编织出属于她们自己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丽克 《鸟巢》 元诗 女性诗学
下载PDF
朱彝尊与清初诗坛的元诗接受
5
作者 岑瑶瑶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2期109-113,共5页
清初诗坛兴起宋元诗风。本文围绕朱彝尊的收藏、批评与创作三个环节,分析其对元诗的接受情况。朱彝尊积极访求元人诗集并撰写专题书目《潜采堂元人集目录》,他与众多好友互相借阅、传抄元诗文献,促进了元诗在清初的流通。将朱彝尊的元... 清初诗坛兴起宋元诗风。本文围绕朱彝尊的收藏、批评与创作三个环节,分析其对元诗的接受情况。朱彝尊积极访求元人诗集并撰写专题书目《潜采堂元人集目录》,他与众多好友互相借阅、传抄元诗文献,促进了元诗在清初的流通。将朱彝尊的元诗批评放诸诗学观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其在宏观上往往将宋元诗歌捆绑作为否定的对象,但具体就元代吴中文人、元人唱和、元人画作等多有赞赏。创作上朱彝尊引元人入诗,化用元诗典故,模拟元人诗作,开拓了诗歌创作的取材范围,以实践证明师法元人的可行性,为清人学习元诗、推动元诗经典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彝尊 元诗接受 清初诗坛 元诗
下载PDF
政治统合、制度重构与诗学合流——读杨亮《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
6
作者 陈子涵 王卓华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在元代空间统合与族群互动的背景下,翰林国史院文士以馆阁之笔记录当朝文物、书写风雅盛世、叙述一时心曲,不仅形成了有元一代雅正复古的盛世诗学话语,也为后世提供了观察元代知识精英跨地域、跨群际互动的重要切入点。杨亮的《混一风雅... 在元代空间统合与族群互动的背景下,翰林国史院文士以馆阁之笔记录当朝文物、书写风雅盛世、叙述一时心曲,不仅形成了有元一代雅正复古的盛世诗学话语,也为后世提供了观察元代知识精英跨地域、跨群际互动的重要切入点。杨亮的《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把握住这一点,探讨了元代文士群体的交流活动及其与元诗发展进程的关系,本文旨在概述并评价其著作中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期推动对元诗价值的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一风雅 翰林国史院 元诗风尚
下载PDF
胡应麟元诗批评的诗学意义
7
作者 王明辉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8-63,共6页
胡应麟将元诗列入中国诗歌发展谱系,认为元诗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期,开启了正德、嘉靖诗风。胡应麟批评元诗的标准是唐诗,他肯定元诗学唐的路向,但认为元诗整体成就不高,原因是过于临模又失之太浅。表面上看,胡应麟认为元诗整体上超过宋诗... 胡应麟将元诗列入中国诗歌发展谱系,认为元诗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期,开启了正德、嘉靖诗风。胡应麟批评元诗的标准是唐诗,他肯定元诗学唐的路向,但认为元诗整体成就不高,原因是过于临模又失之太浅。表面上看,胡应麟认为元诗整体上超过宋诗,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不自觉地对宋诗用力更深。胡应麟是第一位全面评价元诗的批评家,其观点对后人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元诗 元诗批评 诗歌史
下载PDF
张枣的“元诗”理论及其诗学实践 被引量:7
8
作者 亚思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9,共7页
在当代中国诗人中,张枣可谓是用来验证新诗回归语言的最好的案例。用德国汉学家、诗人及译者顾彬的话来说,张枣“是中文里唯一一位多语种的名诗人。他不仅可以用多种语文交流,也阅读和翻译俄语、英语、法语和德语的文学。因而对他而... 在当代中国诗人中,张枣可谓是用来验证新诗回归语言的最好的案例。用德国汉学家、诗人及译者顾彬的话来说,张枣“是中文里唯一一位多语种的名诗人。他不仅可以用多种语文交流,也阅读和翻译俄语、英语、法语和德语的文学。因而对他而言,用汉语写作必定意味着去与非汉语文化和语言进行辨析。这类辨析直接作用于他诗歌构图的形式和结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实践 张枣 元诗 汉语文化 当代中国 汉语写作 诗人 汉学家
下载PDF
元诗“宗唐得古”论 被引量:4
9
作者 史伟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4-157,共4页
“宗唐得古”是元代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也是其主要的理论倾向。本文拟对“宗唐得古”这一趋向所涉及到的一些主要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论及创作上的特点和旨趣,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元诗之“宗唐得古”一方面立一定之... “宗唐得古”是元代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也是其主要的理论倾向。本文拟对“宗唐得古”这一趋向所涉及到的一些主要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论及创作上的特点和旨趣,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元诗之“宗唐得古”一方面立一定之宗旨,另一方面又多所包容,呈现出一种融通调和的趋势和特点,这表现在诗歌体制、形式的认识上,也体现在其取径之宽以及学习方法之会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诗 宗唐得古 融通调和
下载PDF
“全装修”时代的“元诗”意识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30,共8页
对“语言本体的沉浸”,曾被看作是当代诗歌的核心特征,这导致一种独特的“元诗”意识,广泛地渗透于当代诗人的写作中。但在新的历史情境中,这种“元诗”意识也发生着潜在的变化。本文以陈东东的写作为个案,在对《全装修》一诗细读的基础... 对“语言本体的沉浸”,曾被看作是当代诗歌的核心特征,这导致一种独特的“元诗”意识,广泛地渗透于当代诗人的写作中。但在新的历史情境中,这种“元诗”意识也发生着潜在的变化。本文以陈东东的写作为个案,在对《全装修》一诗细读的基础上,讨论诗人关于语言与现实关系的复杂辨认,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消费社会的仿真生存中,当诗歌的原则扩张为整个生活世界的“全装修”原则,那么一首诗的位置又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消费时代 元诗
下载PDF
论“元诗”写作中的“语言言说”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9,共8页
本文通过理论论述与文本细读的融合,辨析现代诗中"元诗"写作的语言本体论向度。"元诗",即关于诗本身的诗。这是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型,意在表达诗人对语言呈现/展开过程的关注,使写作行为直接等同于写作内容。在这类... 本文通过理论论述与文本细读的融合,辨析现代诗中"元诗"写作的语言本体论向度。"元诗",即关于诗本身的诗。这是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型,意在表达诗人对语言呈现/展开过程的关注,使写作行为直接等同于写作内容。在这类诗人看来,诗歌"语言言说"的可能性实验,本身已经构成写作的目的,诗不仅是表达"我"的情感,更是表述"元诗"本身的。传统的写作一般是诗思已先然存在,而"元诗"意图的写作则是诗思与语言一点一点同步发生的。语言作为存在的现身,既含有内部的自动性成分,又含有全部历史使用过的语义积淀,同时还有着诗人潜意识、直觉的投射。对新世纪以来过度平面化的诗坛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诗人言说之后,激发出"语言言说"的魔力,揭示其中的神秘与未知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诗 语言言说 特殊感受力 奇境
下载PDF
元诗发展述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查洪德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元诗的发展、分期、特色等宏观问题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开展,现在看来,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深入考察会发现,元诗发展的历程、元代诗坛的状况,都呈现出与中国古代其他时期不同的显著特点:如元代诗坛发展的线索可以清晰地描... 元诗的发展、分期、特色等宏观问题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开展,现在看来,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深入考察会发现,元诗发展的历程、元代诗坛的状况,都呈现出与中国古代其他时期不同的显著特点:如元代诗坛发展的线索可以清晰地描述为前中期多源归一,后期多元竞胜;元代前期和后期诗坛领袖都是在野诗人;元代诗史可以上溯至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耶律楚材,元诗如此开端,颇富奇异色彩。展开后期诗史来看,以往对元后期诗的定性很不客观。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歌 元诗发展 开端奇异 初融未合 至清至和 承平雅颂 多元竞胜
下载PDF
山水志宋元诗文献价值考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成晴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3期45-48,共4页
山水志书不仅是舆地之学的第一手资料,在保存历代题咏方面,也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但由于其史部属性及稀见等因素,古文献研究者给予的关注尚显不足。以《中华山水志丛刊》为中心,参稽"丛刊"之外的部分山水志,把《全宋诗》《全... 山水志书不仅是舆地之学的第一手资料,在保存历代题咏方面,也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但由于其史部属性及稀见等因素,古文献研究者给予的关注尚显不足。以《中华山水志丛刊》为中心,参稽"丛刊"之外的部分山水志,把《全宋诗》《全元诗》作为研究样本,可以发现山水志书在宋元诗汇纂过程中,其对新作者及佚诗的发现、已知作者佚作的辑补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研究者应当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志 宋诗 元诗 《中华山水志丛刊》 辑佚
下载PDF
元诗研究与新世纪的元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镰 《殷都学刊》 2002年第3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元诗 研究 元代文学
下载PDF
晋安诗派与明末清初的元诗接受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鹭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139,共9页
明代诗学的主流是宗唐,直到万历年间公安派提倡宋、元诗,才突破前人的藩篱。但公安派只是首开风气,并未真正付诸实践。与之相反,以谢肇淛、徐、曹学佺为核心的晋安诗派,虽然在理论上坚守了宗唐的诗学传统,但在具体的诗学活动中则非常关... 明代诗学的主流是宗唐,直到万历年间公安派提倡宋、元诗,才突破前人的藩篱。但公安派只是首开风气,并未真正付诸实践。与之相反,以谢肇淛、徐、曹学佺为核心的晋安诗派,虽然在理论上坚守了宗唐的诗学传统,但在具体的诗学活动中则非常关注元诗。徐红雨楼收藏有元人别集68种,在藏书史上留有佳话;谢肇淛《小草斋诗话》对元诗的批评,多能发前人之所未发;曹学佺《石仓元诗选》选诗4224首,是元、明时期规模最大的元诗总集。他们不仅在本地营造了阅读、批评、传播元诗的氛围,而且积极与主流诗坛进行交流和对话,共同影响了明末清初的诗学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安诗派 谢肇淛 徐(火勃) 曹学佺 元诗
下载PDF
元诗中的李陵台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延花 米彦青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2-46,共5页
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后,思念故乡,便筑台登高遥望中原方向,后人称为李陵"望乡台"。李陵台位于元上都附近,是承载元代多民族诗人复杂情感的载体。元代诗人借咏李陵台,表现李陵的乡关之思,表达自己对汉朝统治者刻薄寡恩的批判,以... 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后,思念故乡,便筑台登高遥望中原方向,后人称为李陵"望乡台"。李陵台位于元上都附近,是承载元代多民族诗人复杂情感的载体。元代诗人借咏李陵台,表现李陵的乡关之思,表达自己对汉朝统治者刻薄寡恩的批判,以及对李陵、司马迁遭遇的同情,也表现诗人对民族气节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诗 李陵台 乡关之思 气节
原文传递
明“七子派”后学论宋元诗——以末五子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逊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明七子派的理论主张被归纳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这一概括不免偏狭,就诗而言,当是"古诗以汉魏为师,旁及六朝;近体诗以盛唐为诗,旁及初唐"①,但对于宋元诗,他们则毫无例外的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关键词 七子派 元诗 后学 理论主张 不满情绪 近体诗 盛唐
下载PDF
略论元诗“宗唐得古”说的理论可能——以语义学分析为线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竞飞 《武陵学刊》 201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宗唐得古"是元诗的基本特征之一,但这种后来的归纳与认定却被过度引申。客观史料和语义学的分析证明:元诗"宗唐得古"说的理论引申必须得到限制,它只能在"陈述"与"总结"的基础上被理解;元诗的... "宗唐得古"是元诗的基本特征之一,但这种后来的归纳与认定却被过度引申。客观史料和语义学的分析证明:元诗"宗唐得古"说的理论引申必须得到限制,它只能在"陈述"与"总结"的基础上被理解;元诗的理论口号与实践间存在巨大差异,由口号上的"宗唐"得出元诗"反宋"的引申并不能成立;元代诗风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官方"雅正"诗风建立的过程,元人自身的陈述既剖明又遮蔽了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唐得古” 元诗 雅正 语义学分析
下载PDF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建钰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2期97-106,128,共11页
本文对《全元诗》中"【舟窄】 "■""【土盌】""【足適】""【音堂】""【氵陼】""■""【弓空】""■""■""■""■"... 本文对《全元诗》中"【舟窄】 "■""【土盌】""【足適】""【音堂】""【氵陼】""■""【弓空】""■""■""■""■"【舟了】""【火雈】"十五个未编码疑难字从文献使用、字形演变及异文佐证三个方面进行了考辨,梳理了字际关系,扫除了这些疑难字在准确理解诗句意义方面造成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元诗 未编码疑难字 考辨
下载PDF
金元诗的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绍基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10,共6页
唐诗和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格局 ,后世常有宗唐和宗宋之争。这种“唐宋之争”最早出现于金代 ,本文主要沿着这个线索来谈金元诗的发展。本文是作者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约所编选的《金元诗选注》之前言 ,提前交由本刊发表 ,有所删节。
关键词 金诗 元诗 宗唐 宗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