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型批评视域下的《兄弟》探究
1
作者 朱静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期13-15,共3页
“兄弟”作为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角色关系,支配着整个小说的布局谋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着眼,余华《兄弟》具体情节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在神话、传说、故事中较为普遍的“对抗—和好”的兄弟关系模式。这个“对抗—和好”的关系模式,直... “兄弟”作为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角色关系,支配着整个小说的布局谋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着眼,余华《兄弟》具体情节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在神话、传说、故事中较为普遍的“对抗—和好”的兄弟关系模式。这个“对抗—和好”的关系模式,直接构成了《兄弟》小说的叙述结构。小说全部的情节,也围绕着这个模式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 原型批评 对抗—和好
下载PDF
《卡拉马佐夫兄弟》:在文学与法律之间
2
作者 袁娜 何云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1,共7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某个小城中一个家庭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弑父”的故事,涉及四个儿子:实际的“弑父者”——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修辞上的“弑父者”——长子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思想上的“弑父...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某个小城中一个家庭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弑父”的故事,涉及四个儿子:实际的“弑父者”——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修辞上的“弑父者”——长子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思想上的“弑父者”——次子伊万·卡拉马佐夫;信仰上的“弑父者”——最小的儿子、纯洁的圣徒却也曾经希望父亲死去的阿辽沙。小说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颇值得关注的与文学与法律相关的话题:他们是否都有“罪”,“罪”如何界定,是法律意义上的“罪”还是思想、道德意义上的“罪”,如何实现公正的审判,法律如何对待那些有“罪”之人,如何在寻找真相,作“正义判决”的同时,倾听一下那些“不幸的人”的故事,如何让罪犯获得真正的救赎。“法律”与“文学”,“正义之剑”与“慈悲之泪”有时并不矛盾。文学视野中的法律,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视角,自有他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弑父 文学 法律
下载PDF
《不二兄弟》:亲子关系下的个体关照
3
作者 刁冰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54-157,共4页
《不二兄弟》是由马来西亚导演郭修篆执导的、改编自其真实个体经历的电影,讲述了弟弟文修与患有自闭症的哥哥文光相依为命的故事。作为对前作《光》的翻拍,《不二兄弟》在叙事上依然强调对于自闭症边缘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于特殊家庭环境... 《不二兄弟》是由马来西亚导演郭修篆执导的、改编自其真实个体经历的电影,讲述了弟弟文修与患有自闭症的哥哥文光相依为命的故事。作为对前作《光》的翻拍,《不二兄弟》在叙事上依然强调对于自闭症边缘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于特殊家庭环境之下兄弟关系的书写。在影片中,文修常常面临着个人身份的错乱:弟弟、哥哥与父亲。影片在传统叙事之外,对于兄弟关系的书写构建了“如父如子—关系破碎—兄弟回归”这样一条新的叙事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二兄弟》 自闭症 亲子关系
下载PDF
余华小说中悲剧艺术分析——以《兄弟》为例
4
作者 高清青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期76-78,共3页
《兄弟》是余华沉寂十年后的第一部作品,其中人物众多,这些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人生历程,但大多以悲剧结尾。文章分析余华悲剧艺术在作品中的体现,有利于读者正视苦难和悲剧,避免被现实中的苦难所打倒。
关键词 余华 小说 悲剧艺术 兄弟》
下载PDF
叙事理论视角下苏童小说《堂兄弟》英译探究
5
作者 龙佳芬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4期106-108,共3页
苏童是我国优秀当代作家,其作品描绘了少年创伤、女性悲剧、人性暴力等内容,并多以女性、小人物、少年等形象叙事。其中《大鸿米店》《茉莉花开》等都被改编为电影,受到了人们广泛喜爱。更有不少作品如《妻妾成群》等被译为外文传播至... 苏童是我国优秀当代作家,其作品描绘了少年创伤、女性悲剧、人性暴力等内容,并多以女性、小人物、少年等形象叙事。其中《大鸿米店》《茉莉花开》等都被改编为电影,受到了人们广泛喜爱。更有不少作品如《妻妾成群》等被译为外文传播至国外。苏童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我国文学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状态,更是在诸多细节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鉴于此,本文从叙事理论视角探索其小说《堂兄弟》的英译本,以期为其作品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叙事理论 《堂兄弟》 英译本 中国故事
下载PDF
压抑的,或自由的——评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学昕 刘江凯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兄弟》 长篇小说 余华 自由 当代小说创作 文学写作 九十年代
下载PDF
纷扰的《兄弟》与暧昧的余华——2007年余华研究述评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首历 竺琼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19,共7页
余华作为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历年来评论界对其的研究一直呈稳定攀升的态势,2006、2007年则达到了一个高潮。其间的关键原因在于《兄弟》的出版问世。2005年,《兄弟》(上)引爆了学界的骚动,2006年的《兄弟》(下)更是一枚重磅,激浪千层... 余华作为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历年来评论界对其的研究一直呈稳定攀升的态势,2006、2007年则达到了一个高潮。其间的关键原因在于《兄弟》的出版问世。2005年,《兄弟》(上)引爆了学界的骚动,2006年的《兄弟》(下)更是一枚重磅,激浪千层,而学术界所渐现的"褒"、"抑"两种观念和态度的对立,也使余华及其《兄弟》陷入较为尴尬的境遇,在经历了"重创"与"荣誉"前所未有的冲撞,更显现了一种纷扰与暧昧的状态。本文旨在将2007年度余华的研究进行理性的梳理、分析、阐释,并着重从《兄弟》研究、比较视野中的余华作品研究及余华前期作品研究三部分入手加以述评,以期能够客观详实地展现2007年余华研究状况,同时也希冀能为学界的余华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兄弟》 文本解读 比较研究 述评
下载PDF
余华小说《兄弟》中的文化专有词英译策略——基于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的考察 被引量:9
8
作者 汪宝荣 全瑜彬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2期90-97,共8页
本文参照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词翻译策略分类法,采用数据统计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兄弟》英译者采用的文化专有词翻译策略。结果表明:译者运用了文化保留类和文化替换类翻译策略,但稍倾向于前者;当他们推定英文读者能够理解... 本文参照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词翻译策略分类法,采用数据统计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兄弟》英译者采用的文化专有词翻译策略。结果表明:译者运用了文化保留类和文化替换类翻译策略,但稍倾向于前者;当他们推定英文读者能够理解文化专有词,一般采用保留策略;反之,则用替换策略。前者较多采用语言(非文化)翻译法,后者主要采用绝对一般化和归化译法。这种灵活变通的翻译策略有助于《兄弟》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 文化专有词 翻译策略 文化保留 文化替换
下载PDF
在裂变中裂变——论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 被引量:10
9
作者 洪治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104,共9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兄弟》 余华 裂变 叙事风格 故事结构 人物关系 自我超越 他在 荒诞
下载PDF
窄门以里和深渊以下——关于《兄弟》(上)的阅读笔记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95,共10页
关键词 阅读笔记 兄弟》 社区群众 惩罚
下载PDF
“现代化”刺激下的欲望疯狂病——《酒国》、《受活》、《兄弟》三部小说的批判指向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再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52,共3页
《酒国》、《受活》、《兄弟》三部长篇小说的作者莫言、阎连科、余华,是中国大陆当代文坛最富有灵魂活力的作家(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贾平凹等)。所谓最有灵魂的活力,是指他们具有文思泉涌、不断创造的特点,即作品一部接连一部,一... 《酒国》、《受活》、《兄弟》三部长篇小说的作者莫言、阎连科、余华,是中国大陆当代文坛最富有灵魂活力的作家(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贾平凹等)。所谓最有灵魂的活力,是指他们具有文思泉涌、不断创造的特点,即作品一部接连一部,一部超越一部,既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少见的现象。深刻影响美国精神的大散文家爱默生说过一句话:唯一有价值的是拥有活力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国》 《受活》 兄弟》 长篇小说 批判指向 现代化 五四新文学运动 疯狂
下载PDF
原始回归与人性超越——从《卡拉马佐夫兄弟》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理解和对人性的超越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四新 涂晓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14,共6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致力于研究人。他认为人性具有两极:一极指向原始性的回归,一极指向创造性的发展。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他形象地将人分为四类:在原始回归之路上疯狂、在双重人格中异化、在创造性发展中涅 、在神性关照下超越...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致力于研究人。他认为人性具有两极:一极指向原始性的回归,一极指向创造性的发展。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他形象地将人分为四类:在原始回归之路上疯狂、在双重人格中异化、在创造性发展中涅 、在神性关照下超越。在他看来,疯狂与异化的根源在于信仰的虚无与上帝的缺席导致了恶的本能的回归与膨胀。他认为人性的超越必须建立在神性关照的基础上,而神性关照的前提是人性在创造性的发展中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 原始疯狂 人格异化 人性涅Pan 神性超越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译文语言特征与翻译共性研究——以余华小说《兄弟》英译本为个案 被引量:19
13
作者 缪佳 邵斌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43-49,共7页
基于汉英可比语料库,通过对余华小说《兄弟》的英译本与英语小说语料库在词语丰富度、词长、词汇密度和形合度等方面进行对比,描述并分析了汉源英语译文的语言特征。研究结果印证了部分翻译共性假说,但也发现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和源语... 基于汉英可比语料库,通过对余华小说《兄弟》的英译本与英语小说语料库在词语丰富度、词长、词汇密度和形合度等方面进行对比,描述并分析了汉源英语译文的语言特征。研究结果印证了部分翻译共性假说,但也发现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和源语渗透效应的影响,汉源英语译文具有部分汉语特点,与译自其他语言的英语译文有不同之处。本研究对以往的翻译共性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语言学 翻译共性 兄弟》英i^- t 英语小说语料库
下载PDF
《兄弟》内外(上)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侃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57,共18页
关键词 兄弟》 长篇小说 研究论文 文学场 余华
下载PDF
“先锋余华”的顺势之作——由《兄弟》反思“纯文学”的“先天不足”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邵燕君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兄弟》 余华 纯文学 《许三观卖血记》 《活着》 阅读习惯 电视剧
下载PDF
批评的声音与姿态——《兄弟》批评之批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崇员 吴淑芳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兄弟》 批评家 姿态 声音 作家作品 批评话语 读者 掩饰
下载PDF
《兄弟》内外(下)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侃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52,共13页
关键词 兄弟》 西方世界 大河小说 韩文版 意大利 西班牙 评论 译介
下载PDF
祖先哲学与欲望现实——《兄弟》与《祖先》的对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黎杨全 胡亚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117,112,共6页
余华的《兄弟》与他十几年前的中篇小说《祖先》呈现出惊人的同构性。《祖先》表现了余华"否定欲望"的"祖先"哲学,这种哲学渗透在其"转型"后小说《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中,而与《祖先》存在高度相关... 余华的《兄弟》与他十几年前的中篇小说《祖先》呈现出惊人的同构性。《祖先》表现了余华"否定欲望"的"祖先"哲学,这种哲学渗透在其"转型"后小说《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中,而与《祖先》存在高度相关性的《兄弟》同样是以这种"祖先"哲学观照当下欲望现实的结果。余华对现代欲望社会的忧虑与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思考是相似的,而《兄弟》的内容与形式也暗合了本雅明对现代性语境下艺术命运的分析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兄弟》 “祖先” 欲望
下载PDF
从《兄弟》看余华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突破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宜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69,共5页
《兄弟》是余华小说的一个新高峰,体现了余华创作风格的新突破,尤其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创造方面。余华突破了以往小说中对人性暴力的偏爱,而更多关注暴力下人性的温暖与温情,使小说充满了人性回归和张扬的快乐。本文通过分析《兄弟》中几... 《兄弟》是余华小说的一个新高峰,体现了余华创作风格的新突破,尤其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创造方面。余华突破了以往小说中对人性暴力的偏爱,而更多关注暴力下人性的温暖与温情,使小说充满了人性回归和张扬的快乐。本文通过分析《兄弟》中几位主要人物的特点,阐释余华小说在创作上的发展,以及他赋予人物的时代寓意,即对时代的深深思索和对人性未来的热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小说 兄弟》
下载PDF
《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与营销之道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旭泉 于晓芸 《新闻世界》 2015年第3期18-19,共2页
浙江卫视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完美收官,自2014年10月播出后一直好评如潮。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意,完整的故事情节,强大的制作团队以及人气颇高的明星阵容博得观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从《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和营销之... 浙江卫视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完美收官,自2014年10月播出后一直好评如潮。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意,完整的故事情节,强大的制作团队以及人气颇高的明星阵容博得观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从《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和营销之道的角度,试分析节目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跑吧兄弟》 传播特性 粉丝效应 营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