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行行为保证人范围限制:以自我负责原理为要旨
1
作者 罗鸿燊 《南大法学》 2024年第2期82-101,共20页
学理对先行行为保证人范围的限制思路,主要借用了犯罪论体系中构成要件符合性和违法性阻却事由两个层面的不法归属原理。先行行为无须遵循客观归责中的风险创设和实现原理,否则先行行为将被植入用来实现积极一般预防的行为规范,使之面... 学理对先行行为保证人范围的限制思路,主要借用了犯罪论体系中构成要件符合性和违法性阻却事由两个层面的不法归属原理。先行行为无须遵循客观归责中的风险创设和实现原理,否则先行行为将被植入用来实现积极一般预防的行为规范,使之面临不合理的双重规范构造、拟制过失犯罪及其规范目的,该保证人类型陷入无适用空间的三重困境。加之,危险发源于行为人组织范围之中,且危险发生后行为人认识到相应情状,故也没有容许风险的适用空间。自我负责原则先于刑法塑造了社会格局和交往关系,所以完全自由的第三人以故意或者过失介入先行行为之风险,足以排除先行行为人的保证人地位。无须通过行为客观面区分被害人的自我危险参与和基于合意他者危险化。从被害人是否掌握风险信息的优势认知,以及规范对该信息获悉义务在行为人与被害人间的分配,即可判断其是否接受危险,阻却先行行为人保证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行为 客观归责 容许的风险 溯及禁止 危险接受
下载PDF
先行行为侵权的侵权责任之省思——以江秋莲诉刘暖曦案为契机
2
作者 石记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131,共13页
备受关注的江秋莲诉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是检讨中国法上先行行为引发的不作为侵权的良好契机。不作为侵权在侵权法中属于例外,原则上不作为侵权与作为侵权具有等值性,但不必过分苛求,司法实务中法官认定不作为侵权责任较轻。不作为侵权... 备受关注的江秋莲诉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是检讨中国法上先行行为引发的不作为侵权的良好契机。不作为侵权在侵权法中属于例外,原则上不作为侵权与作为侵权具有等值性,但不必过分苛求,司法实务中法官认定不作为侵权责任较轻。不作为侵权中作为义务来源之间的混淆与重叠需厘清,先行行为异于部分民法基本原则、法定义务等来源形式,具有独立存在价值,但其成立需要严格限制,以避免过度限制行为自由。作为义务来源认定上的形式法义务说存在较多问题,并不可采,应该采取形式与实质法义务结合的综合说,探求认定作为义务的实质法律依据。先行行为创设或维持民事权益侵害的紧迫、巨大危险,原则上须具有违法性,例外情况则不要求。先行行为的特性是具有可归责性、损害发生的高概率性,严重依赖损害结果及法官价值判断,同时具有双向限制功能,其应从过错侵权一般条款中进行解释。过失不作为与第三人故意作为结合引发损害之际,应放弃相当因果关系学说之适用,而采取风险降低理论,进行妥当的规范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不作为侵权 先行行为 因果关系 作为义务
下载PDF
论作为义务来源中先行行为范围的限定
3
作者 陈琛 《法学(汉斯)》 2023年第6期4804-4810,共7页
先行行为是我国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之一,其边界和引起的作为义务内容并不明确,不利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划分。形式法义务论具有局限性,只有实质法义务论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客观归责理论能够对先行行为进行... 先行行为是我国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之一,其边界和引起的作为义务内容并不明确,不利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划分。形式法义务论具有局限性,只有实质法义务论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客观归责理论能够对先行行为进行有效限定,因此,先行行为要引起作为义务应当首先是创设危险或者升高危险的行为,其次先行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风险关联。具有违法阻却事由的行为、过失犯罪行为与故意犯罪行为都能成立先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作为犯 先行行为 作为义务 客观归责
下载PDF
先行行为导致的不作为侵权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蔡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先行行为介入他人生活资源之变动,根据团体主义和公序良俗等原则,承担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具有合理性。先行行为导致的不作为侵权行为的构成,不要求先行为违法和有责,但对先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有要求。具体而言,是要求存在先行行为,使他人... 先行行为介入他人生活资源之变动,根据团体主义和公序良俗等原则,承担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具有合理性。先行行为导致的不作为侵权行为的构成,不要求先行为违法和有责,但对先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有要求。具体而言,是要求存在先行行为,使他人处于危险之中或升高了危险,行为人因而负有作为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行为 不作为 侵权行为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士心 《北方法学》 2007年第6期67-79,共13页
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应当是对法益安全造成了现实、具体、紧迫危险的行为,先行行为具有直接性、高概然性、临近性三个特征。原则上,先行行为应当以违反法律规范为前提。但是,在对行为人施加作为义务不与刑法的其他更高价值追求相违... 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应当是对法益安全造成了现实、具体、紧迫危险的行为,先行行为具有直接性、高概然性、临近性三个特征。原则上,先行行为应当以违反法律规范为前提。但是,在对行为人施加作为义务不与刑法的其他更高价值追求相违背的前提下,合法的先行行为也能够引起作为义务。在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前提下,应当肯定犯罪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自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是故意或者过失行为,也可以是无责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纯正不作为犯 先行行为 作为义务 范围
下载PDF
论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跃飞 《时代法学》 2006年第1期44-49,共6页
先行行为之作为义务只能是法律义务,不能是道德义务,否则,就会扩大犯罪范围,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先行行为必须限定一定的条件才负有作为义务。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可以是过失犯罪行为,但不包括故意犯罪行为。正当行为只可能引起道德... 先行行为之作为义务只能是法律义务,不能是道德义务,否则,就会扩大犯罪范围,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先行行为必须限定一定的条件才负有作为义务。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可以是过失犯罪行为,但不包括故意犯罪行为。正当行为只可能引起道德上或民事上的义务,不能引起刑法上的作为义务。正当行为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先行行为,否则,刑法体现的价值是对非法行为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作为犯罪 先行行为 正当行为
下载PDF
关于先行行为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晓龙 《山东法学》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本文对刑法中有关先行行为的几种观点进行了评析,并提出和论述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先行行为可以是合法行为或违法行为,但不能是犯罪行为;先行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先行行为并不限于有责行为。
关键词 先行行为 作为 不作为
下载PDF
“先行行为引起作为义务”的限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尚勇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3期38-47,共10页
先行行为引起作为义务的思想基础在于,谁创设法益侵害的危险,谁就应该防止该危险现实化。但如果仅以是否引发危险状态作为引起作为义务的条件,则先行行为在范围上将无所限定,这势必导致不纯正不作为刑事责任的泛滥。为引起作为义务的先... 先行行为引起作为义务的思想基础在于,谁创设法益侵害的危险,谁就应该防止该危险现实化。但如果仅以是否引发危险状态作为引起作为义务的条件,则先行行为在范围上将无所限定,这势必导致不纯正不作为刑事责任的泛滥。为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塑造教义学上的限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种限定标准当从行为角度与行为和危险的关系角度着手:就前者而言,应该将合法行为排除在能够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之外;就后者而言,只有当先行行为所创设的危险能够客观归责于先行行为时,作为义务才告成立。行为的限定与行为和危险的关系限定在先行行为引起作为义务的判断中各有价值,不能相互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行为 作为义务 义务违反 客观归责
下载PDF
论先行行为 被引量:14
9
作者 魏干 臧爱存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年第2期13-18,共6页
先行行为作为不纯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的形式来源 ,几无争议 ;但关于行行为产生作为义务的根据、作为义务的性质以及先行行为的范围仍然存在较多争议。该文作者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较为深入的见解。
关键词 先行行为 作为义务 不纯正不作为犯 犯罪形态 刑法
下载PDF
先行行为立法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莉 《技术与创新管理》 CSSCI 2009年第4期548-550,共3页
在我国先行行为之作为义务的立法宜采总则模式单独列明,其中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等价性条款需要多个判断标准综合设置。从危害程度和主观恶性看,不作为犯罪未必轻于作为犯罪,对先行行为之不作为犯罪无需专设裁量减轻的规定。
关键词 先行行为 立法 等价性 量刑
下载PDF
论合法行为在先行行为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隹文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5-80,共6页
把合法行为排除在先行行为之外,不仅无法圆满解决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等情形,而且也不当地将合法行为和先行行为两者割裂开来。认定合法行为是否产生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保证人义务,应以行为人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作为判断基础,行为人是否具... 把合法行为排除在先行行为之外,不仅无法圆满解决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等情形,而且也不当地将合法行为和先行行为两者割裂开来。认定合法行为是否产生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保证人义务,应以行为人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作为判断基础,行为人是否具有义务履行能力作为现实依据,法益所处的危险程度以及对于行为人的依赖程度作为判断的实质标准。通过这三个因素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够准确地区分合法行为与先行行为的界限,还可以有效地平衡刑法的法益保护和行为规制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行为 先行行为 保证人义务 限度
下载PDF
也论先行行为的范围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改之 《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9-22,共4页
关于先行行为的范围,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先行行为既可以是违法行为,也可以是合法行为,但不包括犯罪行为;先行行为可以是作为,但不可能是不作为;先行行为不限于有责行为,还可以是无责之行为;增高原有之危险程度的行... 关于先行行为的范围,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先行行为既可以是违法行为,也可以是合法行为,但不包括犯罪行为;先行行为可以是作为,但不可能是不作为;先行行为不限于有责行为,还可以是无责之行为;增高原有之危险程度的行为是否是先行行为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行为 不作为 作为
下载PDF
先行行为立法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理蓉 蒋熙辉 《云南法学》 2000年第3期54-56,共3页
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的核心。作为义务来源或曰根据的疑难在于先行行为合法性的寻求。先行行为是否法律行为的认定问题,涉及到对先行行为之不作为犯处罚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从法理学角度而言,先行行为并非法律行为,不能产生法律义务... 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的核心。作为义务来源或曰根据的疑难在于先行行为合法性的寻求。先行行为是否法律行为的认定问题,涉及到对先行行为之不作为犯处罚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从法理学角度而言,先行行为并非法律行为,不能产生法律义务。并非法律行为的先行行为产生法律上的作为义务于法无据,与罪刑法定主义相悖。我们认为应当隶属于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法律事实(待规定)。如何使先行行为合法化,涉及到先行行为的立法模式问题。参考各国立法例,我们建议在总则中作科学而合乎逻辑的规定,以解决出发先行行为之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主义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行为 罪刑法定 法律行为 法律事实 不作为犯
下载PDF
超法规不作为犯的构成——对先行行为和道德要求形成的作为义务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贵森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4-48,共5页
先行行为和道德义务成立不作为犯有着共同的伦理基础。先行行为所导致的危险是作为的前提条件 ,而道德义务的成立也必须有足够的危险存在 ,以致作为的必要 ,二者都要求作为义务的形成与作为义务人有着必要的内在联系。在当今中国 ,道德... 先行行为和道德义务成立不作为犯有着共同的伦理基础。先行行为所导致的危险是作为的前提条件 ,而道德义务的成立也必须有足够的危险存在 ,以致作为的必要 ,二者都要求作为义务的形成与作为义务人有着必要的内在联系。在当今中国 ,道德义务的成立有着现实可能性和时代的需要 ,但它成立的条件与法律有规定的作为义务不同 ,和先行行为不作为犯构成一样 ,它必须与当时危险的现实性、紧迫性和作为义务者对危险的排他性支配力等限定性条件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作为犯 先行行为 道德义务
下载PDF
先行行为范围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6-70,共5页
先行行为的范围一直是刑法理论研讨的重点,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界定关系到刑法功利和公正价值的实现。原则上,先行行为应当以违反法律规范为必要,但是,在对行为人施加作为义务不与刑法允许的其他更高价值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合法行为也... 先行行为的范围一直是刑法理论研讨的重点,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界定关系到刑法功利和公正价值的实现。原则上,先行行为应当以违反法律规范为必要,但是,在对行为人施加作为义务不与刑法允许的其他更高价值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合法行为也能引起作为义务。在刑法并未对先行行为本身作出法律评价,如规定为结果加重犯、转化犯等前提下,应当肯定犯罪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先行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实施的行为,也可以是无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行为 合法行为 犯罪行为 不作为 无责行为
下载PDF
不纯正不作为犯先行行为犯罪及其处置的法理分析——兼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小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3-59,共7页
先行行为不仅包括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而且可以是犯罪行为。在先行行为仅为合法行为或者违法行为的场合,固然涉及不到罪数问题,径行针对不作为予以刑法评价即可。而在先行行为构成犯罪的场合,倘若先行行为的具体犯罪并不存在结果加重犯... 先行行为不仅包括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而且可以是犯罪行为。在先行行为仅为合法行为或者违法行为的场合,固然涉及不到罪数问题,径行针对不作为予以刑法评价即可。而在先行行为构成犯罪的场合,倘若先行行为的具体犯罪并不存在结果加重犯的规定,一律按不作为犯形态处断;倘若先行行为的具体犯罪存在结果加重犯的规定,并且基于“先行行为+自然因素”间断性地造成加重结果,对此可按结果加重犯处置;倘若先行行为构成犯罪,并且基于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一定行动”间断性地造成加重结果,对此应当按照不作为犯形态处断。这一理论规则,也较为合理地诠释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刑法》规定与相关有权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纯正不作为犯 先行行为 结果加重犯 交通肇事逃逸
下载PDF
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范围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建平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刑法意义上的先行行为是指在行为人自己的行为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排除危险或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先行行为可以是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但不能是犯罪行为;先行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先行行... 刑法意义上的先行行为是指在行为人自己的行为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排除危险或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先行行为可以是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但不能是犯罪行为;先行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先行行为不属于刑事归责的义务,不必考虑其是否有责任或无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行为 犯罪行为 作为 有责行为
下载PDF
先行行为存在根据研究
18
作者 郭莉 《技术与创新管理》 CSSCI 2009年第5期681-683,共3页
先行行为作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形式,并非毫无疑义,但由于不作为与作为在原因力上的差异以及为了避免刑罚处罚的空隙,除几种特殊情形外一般应肯定先行行为作为义务来源。先行行为应当由刑法明定化,它的实质根据是行为人实施的... 先行行为作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形式,并非毫无疑义,但由于不作为与作为在原因力上的差异以及为了避免刑罚处罚的空隙,除几种特殊情形外一般应肯定先行行为作为义务来源。先行行为应当由刑法明定化,它的实质根据是行为人实施的危险前行为使其置于保护被害人特定法益的地位,而该地位本身含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行为 存在根据 实质化
下载PDF
论不作为犯中的先行行为
19
作者 屈耀伦 《西部法学评论》 2001年第3期26-29,共4页
不作为犯罪成立必须以不作为人负有一定作为义务为前提。先行行为是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的来源之一。无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都可以成为先行行为。先行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先行行为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先行行为并不限于有责... 不作为犯罪成立必须以不作为人负有一定作为义务为前提。先行行为是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的来源之一。无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都可以成为先行行为。先行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先行行为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先行行为并不限于有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作为犯罪 先行行为 作为义务
下载PDF
关于作为义务来源中先行行为范围的探讨
20
作者 曹小清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84-87,共4页
先行行为是作为义务的来源之一,指的是行为人先前实施的导致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的行为。我国刑法总则中对先行行为作为义务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实践中一直将先行行为视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来源。本文试图对先行行为的范围... 先行行为是作为义务的来源之一,指的是行为人先前实施的导致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的行为。我国刑法总则中对先行行为作为义务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实践中一直将先行行为视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来源。本文试图对先行行为的范围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作为犯 义务来源 先行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