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秸-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忠义 唐红琴 +2 位作者 董文斌 韦彩会 何铁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为评价稻秸-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常规氮肥(N)、稻秸还田+常规氮肥(RN)、紫云英还田+常规氮肥(MN)、稻秸还田+紫云英还田+常规氮肥(MRN)、稻秸还田+紫云英还... 为评价稻秸-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常规氮肥(N)、稻秸还田+常规氮肥(RN)、紫云英还田+常规氮肥(MN)、稻秸还田+紫云英还田+常规氮肥(MRN)、稻秸还田+紫云英还田+60%氮肥(MRN60%),共计6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concentration,Ci)、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和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稻米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CK相比,N、RN、MN、MRN和MRN60%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的SPAD值、Pn、Gs、稻谷产量及稻米糙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含量,并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与N处理相比,在光合特性方面,MRN处理剑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分别显著提高2.36%、5.95%、7.80%;在干物质积累量方面,MRN处理分蘖期、孕穗期、乳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14.77%、3.52%、4.95%;在产量及构成因素方面,MRN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稻谷产量分别显著提高7.38%、3.08%、15.96%;在稻米品质方面,MRN处理的整精米率显著提高4.63%,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6.54%。与N处理相比,MN处理仅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4.75%;MRN60%处理仅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7.0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剑叶SPAD值、Pn和Gs均与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SPAD值和Pn与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Gs与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在常规施氮下,稻秸-紫云英联合还田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的SPAD值、Pn、Gs等光合指标及水稻产量和蒸煮品质;在60%氮肥施用下,稻秸-紫云英联合还田有利于稳定水稻剑叶光合特性,保持水稻增产和品质特征,可应用于优质水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秸 紫云英 光合特性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莲雾品种盛花期的光合特性及其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张雪芹 欧阳海波 +4 位作者 林丽霞 赖瑞云 钟赞华 林建忠 谢志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以设施大棚内限根+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下的印尼大叶、泰国紫红、本地种、黑金刚等4个莲雾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盛花期叶片的生物学性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印尼大叶的生物学性状最好,本地种的最差;印尼... 以设施大棚内限根+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下的印尼大叶、泰国紫红、本地种、黑金刚等4个莲雾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盛花期叶片的生物学性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印尼大叶的生物学性状最好,本地种的最差;印尼大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a+b和叶绿素a/b最高,黑金刚的叶绿素b含量最高;4个品种之间的实时Fv'/Fm'、qP、qN、NPQ差异较小,ETR差异较大;印尼大叶、泰国紫红的Fv'/Fm'、ETR均显著高于本地种和黑金刚,qN、NPQ则与之相反;4个品种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规律一致,印尼大叶的Fv'/Fm'、ETR最高,本地种的则最低。叶片的生物学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叶绿素b呈负相关,与叶绿素a+b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b与叶绿素a+b呈负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a+b与Fv'/Fm'呈正相关,与ET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qP、qN、NPQ呈负相关;叶绿素b与Fv'/Fm'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TR呈负相关,与qP、qN、NPQ呈正相关;Fv'/Fm'与qP呈负相关,与qN、NPQ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TR呈显著正相关;ETR与qP呈负相关,与NPQ呈显著负相关,与qN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印尼大叶和泰国紫红等2个品种的叶片的生物学性状最佳,光合能力较强,是较适合于设施大棚内限根+矮化密植栽培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盛花期 生物学性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温室栽培对软枣猕猴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李想 石广丽 +7 位作者 耿佳麒 郭建辉 刘雨萌 孙丹 王振兴 张苏苏 唐倩 艾军 《果树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目的】探究温室栽培条件对软枣猕猴桃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软枣猕猴桃温室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2022年,以4年生软枣猕猴桃品种佳绿、魁绿为试材,在温室和露地两种栽培环境下,比较两种环境对两个品种叶片的形... 【目的】探究温室栽培条件对软枣猕猴桃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软枣猕猴桃温室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2022年,以4年生软枣猕猴桃品种佳绿、魁绿为试材,在温室和露地两种栽培环境下,比较两种环境对两个品种叶片的形态建成、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温室栽培的软枣猕猴桃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指标显著低于露地条件。通过对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进行分析,温室栽培条件下k、j、i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值显著上升,其叶片结构具有阴生植物特性。温室环境下对魁绿的单果质量与果形指数影响较大,对佳绿影响较小。温室栽培中两品种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温室栽培条件下,两个软枣猕猴桃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为一致,首先体现为叶片形态建成趋向阴生叶,其次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及受体侧活性较露地栽培降低,导致温室内叶片利用强光和低浓度CO_(2)的能力低于露地,最终果实外在品质及单果质量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内在品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温室栽培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等带宽间作模式下不同玉米花生行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满 沈一 +3 位作者 刘永惠 沈悦 张旭尧 陈志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明确相同带宽条件下不同玉米花生种植行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为构建适宜行比的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模式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玉米花生带状间作系统为对象,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间作(3.6 m的... 【目的】明确相同带宽条件下不同玉米花生种植行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为构建适宜行比的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模式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玉米花生带状间作系统为对象,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间作(3.6 m的总带宽,行比分别为2∶6、4∶4、6∶2),研究不同行比对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参数、产量构成和玉米花生系统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间作模式的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均小于单作,其中2∶6种植模式在花生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较4∶4和6∶2分别提高30.07%和44.19%,等带宽间作体系下相对较少的玉米行比可以增加间作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保持花生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从而获得产量优势。间作显著降低了玉米的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以及花生的单株饱果数和百果重,系统产量以2行玉米6行花生的种植模式最高,为13749.9 kg/hm^(2),3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且综合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结论】在玉米花生等带宽间作模式下,花生行比的增加缓解了玉米的荫蔽效应,改善了花生的光合能力,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稳粮增油、均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花生 行比 光合特性 系统产量
下载PDF
氮肥减量后移改善植株光合特性提高麦-玉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
5
作者 赵凯男 丁豪 +11 位作者 刘阿康 姜宗昊 陈广周 冯波 王宗帅 李华伟 司纪升 张宾 毕香君 李勇 李升东 王法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8-884,共17页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传统施氮技术下,小麦-玉米两熟体系作物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导致籽粒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减量后移对植株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周年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施氮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传统施氮技术下,小麦-玉米两熟体系作物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导致籽粒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减量后移对植株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周年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施氮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3年,于山东济阳典型麦-玉两熟种植区,设置周年施氮400 kg·hm^(-2)传统农户处理(CK,小麦季200 kg·hm^(-2):65%基肥+35%返青肥,玉米季200 kg·hm^(-2):100%基肥)、周年减氮10%(SN,小麦季180 kg·hm^(-2):50%基肥+50%返青肥,玉米季180 kg·hm^(-2):100%基肥)、周年减氮20%(NH,小麦季180 kg·hm^(-2):22.2%基肥+33.3%返青肥+44.5%抽穗肥,玉米季140 kg·hm^(-2):28.6%基肥+71.4%大喇叭口肥)和周年减氮30%(NL,小麦季140 kg·hm^(-2):43%返青肥+57%抽穗肥,玉米季140 kg·hm^(-2):100%大喇叭口肥)4种施氮制度,研究不同施氮制度下麦-玉两熟体系的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氮肥后移优化了氮肥减量条件下作物光合特性,其中,叶面积指数3年均值,小麦拔节和开花期NL较CK、SN和NH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9.0%—40.1%和21.6%—36.7%,夏玉米吐丝期NL较CK和SN处理显著提高6.8%—7.3%;叶片SPAD值3年均值,冬小麦拔节和开花期NL较CK、SN处理分别显著提高7.7%—10.0%和7.4%—12.9%,灌浆中期NL较CK、SN和NH处理显著提高5.2%—16.2%;夏玉米大喇叭口期NL和NH较CK、SN处理3年均值分别显著提高9.0%—9.4%和6.7%—7.1%,吐丝和灌浆中期NL较CK、SN和NH分别显著提高5.1%—9.4%和4.1%—9.2%;净光合速率3年均值,小麦拔节、开花和灌浆中期NL较CK、SN处理分别提高8.9%—13.3%、14.0%—18.1%和20.1%—24.4%;夏玉米大喇叭口、吐丝和灌浆中期NL较CK、SN处理分别提高4.2%—5.7%、8.7%—13.4%和7.7%—12.8%。NL处理通过增加氮肥后移量,改善了各生育阶段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强度,稳定或提高了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冬小麦拔节、开花和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3年均值较CK分别显著提高26.7%、27.4%和18.1%,夏玉米吐丝期显著提高14.4%。氮肥后移通过改善氮肥减量条件下光合特性,促进了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最终实现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籽粒产量的3年均值,NL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0.5%、18.1%和19.1%,经济效益分别显著提高32.4%、23.8%和27.9%。【结论】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体系,周年减氮30%制度下通过增加氮肥后移量,改善了作物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优化了各生育阶段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强度和干物质积累量,从而促进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总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年减氮 氮肥后移 麦-玉两熟制 籽粒产量 经济效益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对沙芥属植物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宁可真 袁学松 +3 位作者 杨忠仁 黄修梅 郝丽珍 张凤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目的】探讨酚酸类自毒物质对沙芥属植物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沙芥属植物的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沙芥和斧翅沙芥幼苗为试验材料,选择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2种自毒物质,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0.01,0.1,1,10 mm... 【目的】探讨酚酸类自毒物质对沙芥属植物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沙芥属植物的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沙芥和斧翅沙芥幼苗为试验材料,选择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2种自毒物质,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0.01,0.1,1,10 mmol/L浓度梯度处理,考察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1)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沙芥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对斧翅沙芥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均在浓度为10 mmol/L时对生长抑制作用最显著。(2)在不同浓度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处理后,沙芥和斧翅沙芥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3)沙芥和斧翅沙芥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在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浓度为10 mmol/L显著低于对照,胞间CO_(2)浓度此时无显著变化,其光合速率降低主要由非气孔因素所致。(4)沙芥和斧翅沙芥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在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浓度为10 mmol/L显著低于对照,而此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显著高于对照。【结论】高浓度邻苯二甲酸和肉桂酸抑制沙芥和斧翅沙芥幼苗的光合作用,降低其光合速率,导致它们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活性和开放程度受损,进而影响其正常生长;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对沙芥属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斧翅沙芥幼苗受到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芥 斧翅沙芥 肉桂酸 邻苯二甲酸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播幅对小麦花后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张振 赵俊晔 +2 位作者 石玉 张永丽 于振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990,共10页
为了明确不同播幅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及其形成的生理原因,本研究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史家王子村小麦试验站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2种播幅处理:处理1是播幅为8 cm(B1);处理2是播幅为3 cm... 为了明确不同播幅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及其形成的生理原因,本研究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史家王子村小麦试验站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2种播幅处理:处理1是播幅为8 cm(B1);处理2是播幅为3 cm(B2)。研究了不同播幅对小麦光合特性、冠层光截获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籽粒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1处理开花后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显著高于B2处理,其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显著低于B2处理;B1处理开花后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B2处理,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低于B2处理;B1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开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B2处理;B1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高于B2处理;与B2处理相比,B1处理的2年平均籽粒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分别高6.12%和7.71%。综上所述,播幅为8 cm的B1处理通过塑造了合理的冠层结构,改善了开花后叶片的光合性能,有利于开花后植株的光合物质生产,从而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和光能利用率,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研究为小麦宽幅播种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籽粒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甜荞光合特性、产量及抗倒伏的影响
8
作者 雷新慧 吴怡欣 +6 位作者 王家乐 陶金才 万晨茜 王孟 高小丽 冯佰利 高金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7,共14页
【目的】合理密植与施肥,可有效协调个体间的竞争,改善群体光环境,构建高产群体,是提高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荞麦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等花柱甜荞新品种西... 【目的】合理密植与施肥,可有效协调个体间的竞争,改善群体光环境,构建高产群体,是提高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荞麦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等花柱甜荞新品种西农D4103为试验材料,黄土高原主栽品种西农9976为对照,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2个栽培密度,分别为D1:90万株/hm2、D2:135万株/hm2;副因素为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F1(N:120、P2O5:76.8、K2O:56.4 kg·hm^(-2))、F2(N:180、P2O5:115.2、K2O:84.6 kg·hm^(-2))和F3(N:240、P2O5:153.6、K2O:112.8 kg·hm^(-2)),于2021—202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小杂粮试验站进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倒伏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2年大田试验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使甜荞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下降,并减弱了叶片光合能力。施肥显著提高了甜荞群体LAI、SPAD和光合能力,降低了PAR,中肥水平较低肥水平的LAI、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平均增加14.6%、6.7%、15.3%、15.2%和16.6%,PAR和胞间CO_(2)浓度(Ci)平均减少4.5%和6.7%。D2较D1处理的株高、重心高度、第2节间长、倒伏率和倒伏指数平均增加9.6%、12.5%、24.7%、19.8%和26.2%,而第2节间粗、充实度、抗折力和整株鲜重减少13.1%、7.4%、18.3%和8.5%。同等密度下增加施肥量,使甜荞株高、重心高度、第2节间长、整株鲜重、倒伏率和倒伏指数逐渐增加,第2节间粗、第2节间充实度、第2节间抗折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使甜荞产量显著增加,西农D4103的产量在D2F2处理下达最大值,较D1F1增产15.1%,较对照品种在同等施肥量下增产17.0%。【结论】构建合理的甜荞群体结构有利于增加群体受光面积,改善光合特性,降低田间倒伏率,从而提高产量。因此,黄土高原地区等花柱甜荞品种西农D4103推荐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肥料施用量为中等施肥水平(N:180 kg·hm^(-2)、P2O5:115.2 kg·hm^(-2)、K2O:84.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种植密度 施肥水平 光合特性 抗倒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麻竹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林美霞 苏建霖 +5 位作者 朱芃铠 陈凌艳 何天友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本试验以麻竹为材料,分别设置0 g/丛(N0,对照)、11.2 g/丛(N1)、13.5 g/丛(N2)、22.5 g/丛(N3)共4个施氮量水平,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出笋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出笋数量与各出笋期叶片光... 本试验以麻竹为材料,分别设置0 g/丛(N0,对照)、11.2 g/丛(N1)、13.5 g/丛(N2)、22.5 g/丛(N3)共4个施氮量水平,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出笋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出笋数量与各出笋期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强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提高出笋数量。麻竹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及出笋数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3处理即施氮量为22.5 g/丛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而胞间二氧化碳(Ci)则呈相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出笋期叶片Pn、Gs、Tr和NR、GS、GOGAT活性与出笋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看出,施氮量22.5 g/丛(N3)能够更好地协调碳氮代谢水平,增强麻竹光合特性,提高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增加麻竹出笋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施氮量 光合特性 氮代谢 出笋数量
下载PDF
光周期对红花玉兰‘娇红1号’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蔡宇宇 朱仲龙 +7 位作者 贾忠奎 马履一 桑子阳 吴南生 徐梦阳 罗芊芊 邓章文 汪加魏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0,210,共13页
【目的】为给红花玉兰的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红花玉兰‘娇红1号’2年生大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调控LED光源的方式,设置6种光周期,分别为8 h(光照期)/16 h(暗期)、10 h/14 h、12 h/12 h、14 h/10 h、16 h/8 h以及自然光照(CK)... 【目的】为给红花玉兰的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红花玉兰‘娇红1号’2年生大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调控LED光源的方式,设置6种光周期,分别为8 h(光照期)/16 h(暗期)、10 h/14 h、12 h/12 h、14 h/10 h、16 h/8 h以及自然光照(CK),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定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在14 h/10 h处理下苗高、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8 h/16 h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光周期中光照时间的延长,除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外,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全N含量、全P含量、全K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4 h/10 h处理下叶片营养物质含量最高,8 h/16 h处理下最低。光周期对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显著,14 h/10 h处理下叶片SOD活性、POD活性、APX活性显著低于CK处理,8 h/16 h和16 h/8 h处理下显著高于CK处理。在12 h/12 h和14 h/10 h处理下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较CK有显著提高,在8 h/16 h和16 h/8 h处理下光合色素含量较CK显著降低。总体上,苗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在8 h/16 h处理下最小,在14 h/10 h处理下最大,在16 h/8 h处理下各参数有所下降。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的最大荧光(F_(m))、初始荧光(F_(o))、光化学猝灭系数(C_(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C_(NPQ))与CK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在14 h/10 h处理下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的值最大且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为26.33、0.77、3.45和0.74。【结论】光周期可以影响‘娇红1号’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适当延长光周期中的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娇红1号’苗木的质量,光周期14 h/10 h是最适合其生长的光照条件,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苗木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玉兰‘娇红1号’ 光周期 生理指标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施镁水平对红壤土花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高华鑫 王建国 +1 位作者 张佳蕾 万书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为探究施用镁肥(Mg)对红壤土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花育25为供试花生品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0.1、0.2、0.3、0.4 g/kg(Mg0、Mg1、Mg2、Mg3、Mg4)5个镁肥水平,研究不同施镁水平对不同生育时期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镁... 为探究施用镁肥(Mg)对红壤土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花育25为供试花生品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0.1、0.2、0.3、0.4 g/kg(Mg0、Mg1、Mg2、Mg3、Mg4)5个镁肥水平,研究不同施镁水平对不同生育时期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镁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熟期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施用镁肥对花生全生育期的生长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成熟期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以Mg2处理最高;开花下针期Mg2处理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结荚期和成熟期,与Mg0处理相比,Mg2处理荚果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6.4%和18.9%,成熟期单株产量和单株饱果数分别增加15.2%和66.5%。继续增加镁肥施用量至0.3~0.4 g/kg,则明显抑制花生生长。综上,本试验条件下,花育25适宜镁肥施用量为0.2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镁肥 红壤土 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硼对铝胁迫下杉木生长、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钟淑芳 钟明慧 +5 位作者 刘子晗 吕宁宁 杨培蓉 郑雪燕 叶义全 许珊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硼对铝胁迫下杉木生长、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揭示硼介导的杉木耐铝调控机制,为进一步利用养分管理手段减轻杉木铝毒害提供参考,以3月龄幼苗为材料,共设置4个处理,对照(CK)、缺硼(-B)、缺硼加铝(-B+Al)和加硼加铝(+B+Al),分析... 为了研究硼对铝胁迫下杉木生长、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揭示硼介导的杉木耐铝调控机制,为进一步利用养分管理手段减轻杉木铝毒害提供参考,以3月龄幼苗为材料,共设置4个处理,对照(CK)、缺硼(-B)、缺硼加铝(-B+Al)和加硼加铝(+B+Al),分析不同处理间杉木生长、叶片光合和抗性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CK相比,胁迫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苗高生长,苗高降幅介于31.83%~55.56%之间,而且铝胁迫下,加硼(+B+Al)能显著缓解缺硼(-B+Al)引起的苗高生长、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和光合色素含量下降;与-B+Al处理相比,+B+Al处理的苗高、MDA、H_(2)O_(2)、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48.02%、24.18%、16.39%、17.16%和17.78%。(2)与CK相比,不同胁迫处理显著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其活性大小均表现为:+B+Al>-B+Al>-B>CK,增幅分别介于17.10%~128.87%、15.19%~152.10%、37.39%~412.11%和44.07%~271.66%之间。(3)杉木叶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荧光、可变荧光、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实际最大量子产额在不同胁迫处理下较CK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分别介于51.06%~59.50%、2.43%~16.71%、7.07%~20.45%、7.80%~29.93%、27.16%~54.07%、2.53%~13.53%、4.66%~12.61%和4.25%~13.77%之间,而且-B+Al处理的降幅显著大于+B+Al处理。可见在铝胁迫下,与缺硼相比,外源加硼处理通过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片H_(2)O_(2)和MDA的积累,减轻H_(2)O_(2)诱导的叶片氧化损伤和光合色素的下降,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和光能利用率,促进碳同化产物合成,从而缓解铝胁迫引起的对生长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铝胁迫 生长 生理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缩节胺复配不同促进剂对棉花棉铃时空分布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吴刚 田阳青 +6 位作者 赵强 李欣欣 穆妮热·阿卜杜艾尼 张家豪 王文庆 占东霞 马春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7,共9页
【目的】运用缩节胺复配不同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试验,研究其对棉花成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调控和光合特性的研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22年4~10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供试棉花... 【目的】运用缩节胺复配不同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试验,研究其对棉花成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调控和光合特性的研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22年4~10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中84号,试验药剂以缩节胺和助剂为主,分别复配噻苯隆(0.1%,T_(1))、复硝酚钠(98%原药,T_(2))、胺鲜酯(8%制剂,T_(3))、14-羟基芸苔素(0.01%,T_(4))和萘乙酸(98%原药,T_(5)),以常规缩节胺封顶为对照(CK),共6个处理,分析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时空分布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在药后20~30 d,净光合速率在药后20 d左右达到最大值,在药后20~30 d棉花进入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且各复配处理均能提高棉株上中下部内外围铃的坐桃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结论】T_(5)处理快速积累持续期较CK延长了5 d左右,且棉株中下部内外围铃坐桃率较CK差异显著,下部内外围铃坐桃率分别提高了15.00%和20.00%,中部内外围铃分别提高了24.00%和25.00%,伏桃增加了1.13个,单株结铃数显著增加了0.84个,较CK处理皮棉产量提高了15.48%,T_(5)复配类型化学封顶剂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缩节胺 棉铃时空分布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盐碱地甜高粱间作大豆对作物生产性能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张朝辉 张邦彦 +2 位作者 谢小伟 许兴 王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为研究盐碱地甜高粱(Sorghum bicolor)间作大豆(Glycine max)行比对光合特性变化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科学合理的间作行比,本研究以甜高粱单作(TS),大豆单作(DS)为对照,设置甜高粱-大豆间作1∶1(T1D1),1∶3(T1D3),2∶2(T2D2)和2∶4(T2D4)... 为研究盐碱地甜高粱(Sorghum bicolor)间作大豆(Glycine max)行比对光合特性变化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科学合理的间作行比,本研究以甜高粱单作(TS),大豆单作(DS)为对照,设置甜高粱-大豆间作1∶1(T1D1),1∶3(T1D3),2∶2(T2D2)和2∶4(T2D4)4种间作模式,对两种作物生产性能、光合特性及甜高粱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促进甜高粱的生长,但对大豆无明显差异。间作行比下,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T1D3土地当量比最大,达1.22;甜高粱Pn,Ci,Gs,Tr表现最好的是T2D4,大豆光合特性表现最好的是T1D3处理;同时,T2D4处理甜高粱也拥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为10.03%。经主成分(PCA)分析得出T2D4最好,该间作行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从而收获较高较优的甜高粱草产量和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间作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嫁接方法与套袋处理对山苍子生长、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陈霞 王习政 +3 位作者 苏文娟 谢荟清 陈尚钘 刘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1,72,共12页
【目的】比较嫁接方法和套袋处理对山苍子嫁接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山苍子嫁接方法。【方法】以1年生山苍子实生苗为砧木、3年生山苍子穗条为接穗,分别采用嵌芽接、劈接和切接3种方法嫁接,每种嫁接... 【目的】比较嫁接方法和套袋处理对山苍子嫁接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山苍子嫁接方法。【方法】以1年生山苍子实生苗为砧木、3年生山苍子穗条为接穗,分别采用嵌芽接、劈接和切接3种方法嫁接,每种嫁接方法设置套袋和不套袋2个处理,测定不同组合处理嫁接苗的成活率、生长性状指标、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组合处理的嫁接苗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嫁接方法中,不套袋嵌芽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93.75%),劈接苗和切接苗经套袋处理的成活率分别较不套袋处理提高9.03%和26.01%;整体以套袋处理成活率稍高。不同山苍子嫁接苗新枝长、新枝基径和叶片数在嫁接后120~150 d达到峰值,其中新枝长以套袋切接苗最大,新枝基径以套袋嵌芽接苗最大,叶片数以不套袋切接苗最大,分别为26.06 cm,5.69 mm和35.55片。与不套袋处理相比,套袋处理嵌芽接和劈接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均有所降低,切接苗叶片的P_(n)、T_(r)、G_(s)和水分利用率(WUE)均有所提高;叶片胞间CO_(2)浓度(Ci)以套袋劈接苗最高,为272.11μmol/mol。与不套袋处理相比,套袋处理嵌芽接苗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以及切接苗PSⅡ最大光合效率(F_(v)/F_(m))、YⅡ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均有所提高,而嵌芽接苗和劈接苗叶片的F_(v)/F_(m)、NPQ以及切接苗叶片的qP均有所降低。不同组合处理山苍子嫁接苗综合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套袋嵌芽接苗>不套袋劈接苗>套袋切接苗>不套袋嵌芽接苗>不套袋切接苗>套袋劈接苗。【结论】山苍子不同组合处理中,以套袋嵌芽接苗和不套袋劈接苗各项指标的综合表现较优,其最适宜的嫁接方法为套袋嵌芽接,建议在江西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嫁接方法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不同干旱处理刺槐、侧柏光合特性与内源脱落酸含量的相关关系
16
作者 赵娜 吕建魁 +4 位作者 李少宁 徐晓天 李斌 赵加辉 鲁绍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00-2114,共15页
为揭示干旱介导植物光合同化能力的内源脱落酸(ABA)调控机制,以北京地区典型树种刺槐和侧柏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快速干旱-复水(T_(1))和慢速干旱-复水(T_(2))处理下,树木碳同化与ABA器官分配模式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刺槐与侧柏在T_... 为揭示干旱介导植物光合同化能力的内源脱落酸(ABA)调控机制,以北京地区典型树种刺槐和侧柏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快速干旱-复水(T_(1))和慢速干旱-复水(T_(2))处理下,树木碳同化与ABA器官分配模式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刺槐与侧柏在T_(1)和T_(2)干旱处理阶段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r)均随土壤体积含水量(SWC)下降显著降低(P<0.05)。T_(1)两树种P_(n)降幅(99.18%和57.30%)大于T_(2)(91.97%和36.69%),且T_(1)、T_(2)刺槐P_(n)、G_(s)降幅均大于侧柏。T_(1)和T_(2)旱后复水阶段,T_(1)两树种P_(n)、G_(s)恢复程度大于T_(2),刺槐光合能力恢复至胁迫处理前水平,而侧柏仅部分恢复。(2)T_(1)和T_(2)两树种叶片、小枝、粗根、细根ABA均随SWC下降显著上升(P<0.05),且T_(2)两树种全株ABA上升幅度(21.21%和26.01%)均大于T_(1)(13.71%和8.91%)。T_(1)和T_(2)两树种粗根在旱后复水阶段ABA显著低于干旱阶段,其它器官ABA均维持干旱阶段水平。(3)探究两树种光合特性与ABA相关关系随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发现,T_(1)和T_(2)处理下两树种光合参数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SWC下降速度越慢,两树种光合参数与器官ABA协同变化程度越高,且刺槐光合、ABA两者相关系数高于侧柏。综上所述,光合参数、器官ABA含量变幅及其二者相互关系程度均显著受到土壤干旱节律的影响作用,且存在种间特异性。研究旨在揭示植物应对不同干旱胁迫的碳同化与内源激素调控响应机制,为区域城市园林耐旱林木的选培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节律 旱后复水 光合特性 内源脱落酸
下载PDF
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日变化研究
17
作者 陈皓 刘为东 +3 位作者 李静 叶思源 江星浩 韩宗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71-73,77,共4页
[目的]探讨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法]以滨海淡水湿地芦苇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并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进行比较。[结果]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 [目的]探讨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法]以滨海淡水湿地芦苇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并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进行比较。[结果]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U”型。电子传递速率日变化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日变化分别呈倒“U”型和“U”型。滨海淡水湿地芦苇净光合速率高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结论]盐城滨海淡水湿地芦苇相较于滨海盐沼湿地芦苇具有更强的光合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淡水湿地 芦苇 日变化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下载PDF
一次性基施烟草缓控释一体肥对“云烟87”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吴涛 薛钦仁 +6 位作者 史晓华 凌爱芬 王晓琳 段旺军 高峻 陈常瑜 赵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25-128,共4页
研究新型缓控释一体肥施用对烟草光合特性及产量产值的影响,为烟草生产中缓控释一体肥的应用提供支撑。以烟草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凉山烟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3个肥料处理,分别为当地常规施肥(T_(1))、750 kg/hm^(2)烟草缓... 研究新型缓控释一体肥施用对烟草光合特性及产量产值的影响,为烟草生产中缓控释一体肥的应用提供支撑。以烟草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凉山烟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3个肥料处理,分别为当地常规施肥(T_(1))、750 kg/hm^(2)烟草缓控释一体肥(T_(2))和900 kg/hm^(2)烟草缓控释一体肥(T_(3))。调查烟株平顶期株型特征、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绿叶面积、光合速率以及烟叶产量、等级结构等指标。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一体肥增加了“云烟87”平顶期的平均茎围,增加了上部叶SPAD值、绿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施用缓控释一体肥(T_(2)和T_(3))产量分别提高了8.19%和13.80%,且显著提高了中桔三和中桔二的产量,产值分别增加了6058.95和12874.65元/hm^(2)。增加缓控释一体肥用量显著提高了“云烟87”上部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产量和产值也相应提高。各处理间上部叶光合特性差异,可能是导致产量产值差异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与传统多次施肥相比,施用该缓控释一体肥有利于促进平顶期上部叶发育,提高烟叶产量,优化等级结构,提高产值;适当增加缓控释一体肥施用量可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对“云烟87”而言,900 kg/hm^(2)缓控释一体肥用量增产增收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施肥 缓控释肥 光合特性 烟草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甘草幼苗光合特性及根系吸水的影响
19
作者 常乐乐 范子晗 +3 位作者 梁昊枫 李哲 张岁岐 李玉萍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93,共12页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作物。土壤水分是限制甘草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其抗旱适应性表现对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作物。土壤水分是限制甘草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其抗旱适应性表现对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胀果甘草(G.inflata)和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幼苗的光合特性和根系吸水能力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7 d后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幼苗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均显著降低,其中地上部干重分别降低56.10%、62.50%,地下部干重分别降低16.67%和28.57%,而根冠比均有所增加。干旱胁迫均造成了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的降低,与对照相比,其下降幅度分别为41.73%、67.22%,62.21%、75.38%,66.02%、82.60%。干旱胁迫下甘草幼苗荧光特性也被显著抑制(P<0.05),其中胀果甘草幼苗的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_(v)/F_(o))和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1.94%和9.09%,乌拉尔甘草幼苗的F_(v)/F_(o)和F_(v)/F_(m)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35.10%和10.39%;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幼苗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在15%PEG胁迫下分别降低17.65%和27.27%。干旱胁迫降低了两种甘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其中胀果甘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11.07%,叶水势降低19.54%;乌拉尔甘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13.91%,叶水势降低62.56%。干旱胁迫抑制了两种甘草的根系生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减少但增加了总根长,其中胀果甘草根系显著小于乌拉尔甘草,但胀果甘草干旱胁迫下整株根系水力学导度降幅小于乌拉尔甘草。说明在受到干旱胁迫时,胀果甘草可以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优势,同时其根系较小具有更高的根系效率,通过更强的根系吸水能力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本研究可为补充完善甘草耐旱性理论提供依据,并为人工栽培及旱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根系水力学导度 抗旱性
下载PDF
供磷水平对柳枝稷光合特性与抗逆生理的影响
20
作者 赵匆 吴娜 +2 位作者 屈小玉 陈娟 刘吉利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探究盐碱条件下供磷水平对不同品种柳枝稷光合特性与抗逆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柳枝稷品种(Alamo加倍体、Alamo和Path-finder)和3个供磷水平[不施磷(P0)、低磷10 mg/kg(P10)、高... 【目的】探究盐碱条件下供磷水平对不同品种柳枝稷光合特性与抗逆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柳枝稷品种(Alamo加倍体、Alamo和Path-finder)和3个供磷水平[不施磷(P0)、低磷10 mg/kg(P10)、高磷100 mg/kg(P100)],比较不同供磷水平下各品种柳枝稷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价不同柳枝稷品种抗逆性。【结果】柳枝稷叶片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脯氨酸含量随供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Alamo加倍体品种P100处理较P0处理分别增加了57.3%、62.9%、41.4%、29.7%、55.2%、128%;胞间CO_(2)浓度、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可溶性糖含量(SS)随供磷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其中Alamo加倍体品种P100处理较P0处理分别降低了51.7%、84.4%、20.9%。高磷处理下Alamo加倍体的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脯氨酸含量均最大,表现出较强的生理活性。【结论】盐碱条件下施磷提高了柳枝稷的光合能力和抗逆性,以高磷处理下Alamo加倍体的抗逆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磷水平 柳枝稷 光合特性 抗逆性 隶属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