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王曦 黄潇颖 +1 位作者 周言 郑政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检查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高分辨率、自动化血管分层成像等优势,在眼科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监测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基于OCTA的基础...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检查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高分辨率、自动化血管分层成像等优势,在眼科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监测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基于OCTA的基础,SS-OCTA采用快速调谐的激光器和1050 nm的波长,穿透力更强,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系统进行无创深度分辨成像,加深了对多种眼部疾病(眼底病变、青光眼、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特征的认识。此外,SS-OCTA也可用于研究眼前节结构,如角膜新生血管的深度和密度、虹膜新生血管治疗前后的变化等。该技术为眼科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就SS-OCTA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底血管造影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图像特征的比较
2
作者 罗洁 李小平 王婵婵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OCTA与ICGA检查,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OCTA与ICG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ICG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7例,异常分支血管网21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0例,因出血遮挡无异常表现2例,检出率为96.00%(48/50)。OCT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6例,异常分支血管网19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1例,无异常表现4例,检出率为92.00%(46/50);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16,P<0.001)。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45/46)、75.00%(3/4)和92.00%(46/50)。结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变一致性较高,ICGA检查表现为异常分支血管网者,OCTA检查可见相似表现;ICGA检查表现为特征性息肉样病灶者,OCTA检查可见明显强信号亮点;ICGA与OCTA检查显示病灶形态及位置具有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图像特征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量化分析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参数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楠 杨冬妮 +6 位作者 谷愉 刘健 杨世琳 郭莹 单志明 刘丽 赵伟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得到在黄斑区3 mm×3 mm浅层毛细血管丛和深层毛细血管丛的OCTA图像。去除大血管后分别计算毛细血管灌注密度、血管长度密度(VLD)和平均血管直径(AVD)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参数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早期改变的能力。结果:比较三组间VLD和A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noDR组的AVD均显著增加(P<0.05)。mNPDR组患者深层及浅层的VLD较noDR组显著下降(均P<0.01)。深层AVD鉴别noDR组与健康受试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鉴别mNPDR组和健康受试者的AUC最高为0.920,其次为深层VLD(AUC=0.899),显著高于其他参数。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前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深层及浅层AVD均显著高于健康人,VLD均显著高于mNPDR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深度AVD较其他参数更能检出noDR患者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灌注密度 血管长度密度 血管直径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探讨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疗效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唐国栋 常翠鸣 +2 位作者 杨振宁 宋继科 毕宏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探讨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纳入60名近视儿童,记录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眼部各参数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Eye-TEAS对受试...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探讨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纳入60名近视儿童,记录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眼部各参数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Eye-TEAS对受试者进行3个月的干预治疗,每天30 min,每周使用不低于5次。检测Eye-TEAS干预前、干预1次后、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受试者等效屈光度(SER)、眼轴长度(AL)、SFCT及黄斑区3 mm×3 mm面积内的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CVD)、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CCVD)的变化情况。结果:58名近视儿童完成了干预及随访,在基线数据观察中,SER与SFCT、CC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AL与SER、SFCT、CVD、CCVD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相较于干预前,干预第1次后、1个月后、3个月后SER、AL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干预第1次后SFCT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SFCT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1个月后SER变化和SFC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干预第1次、干预1个月后CVD较基线水平增加(P<0.05),但干预3个月后CVD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基线数据,干预1个月后和干预3个月后CCVD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近视儿童SFCT、眼底微循环情况与AL、SER具有高度相关性;Eye-TEAS干预后SFCT显著增厚,CVD、CCVD也显著增加,这可能与Eye-TEAS通过影响脉络膜血流的变化减缓近视的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近视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 等效屈光度 眼轴长度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应用研究
5
作者 苏比努尔·玉买尔 穆塔里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11-0016,共6页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存在多种技术可用于患者的诊断和随访,其中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近开发的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循环进行定量评估。已有多个研究报道,OCTA在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存在多种技术可用于患者的诊断和随访,其中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近开发的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循环进行定量评估。已有多个研究报道,OCTA在青光眼领域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高重复性和再现性;(2)能够有效区分正常眼和青光眼眼;(3)与视觉功能的相关性比传统OCT更强;(4)具有较好的早期青光眼眼和正常眼区分能力(至少与OCT相当);(5)在疾病进展到晚期时仍能保持基本效果,并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这都表明了OCTA在青光眼诊断和随访中具有潜力,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有关患者眼部微循环情况的定量信息,但对其作用的总结还不够全面。本研究旨在系统综述OCTA在青光眼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以及与传统OCT相比的优势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节细胞 视盘 黄斑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青光眼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宋丽琴 张明烜 +4 位作者 罗文静 胡金维 廖仙山 韩翔 胡淑琼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青光眼是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部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视野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主要标准。最新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改变是青光眼病理生理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青光眼是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部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视野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主要标准。最新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改变是青光眼病理生理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能可视化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生成高分辨率图像。本文对OCTA在青光眼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密度 中央凹无血管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刘启玲 王金蕾 马汀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特异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性病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CTA)已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眼底毛细血管水平和微血管病变快速、无创的成像手段。笔者对OCTA相关的定量参数及临床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特异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眼科最常见的致盲性病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CTA)已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眼底毛细血管水平和微血管病变快速、无创的成像手段。笔者对OCTA相关的定量参数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韦艳 李爱琴 +5 位作者 赵鹏 杨长宝 晋辉 毋领娟 柴文文 郑海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于PCI术前、术中及术后依次行IVUS和OCT检测,获取两组图像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于PCI术前、术中及术后依次行IVUS和OCT检测,获取两组图像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病变管径相关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术前OCT脂质斑块、纤维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IVUS,混合斑块、斑块侵蚀及斑块破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IVUS(均P<0.05);支架植入后,OCT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支架内残余血栓及支架内斑块脱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IVUS(均P<0.05);术后12个月,OCT晚期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内斑块/血栓脱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IVUS(均P<0.05)。结论 OCT和IVUS均可用于指导PCI术,OCT对术前斑块性质(斑块侵蚀、斑块破裂、红、白血栓)及术后并发症(支架贴壁不良、支架内残余血栓、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内组织脱垂)的识别优于IVUS,OCT能准确测量内衬纤维帽厚度,识别出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而IVUS能检测斑块负荷及血管重构指数。二者联用可取长补短,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对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的检测效果
9
作者 刘飞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不同程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18~35岁近视...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不同程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18~35岁近视患者共200例,其中145眼有效,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将其分为高度近视组(SER<-6.00 D)57眼、中度近视组(-6.00~-3.00)43眼、轻度近视组(-3.00~-0.50)45眼。对所有受检者进行OCTA检查,量化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及表层血管密度,比较轻、中及高度近视组各部位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近视、中度近视的浅表和深部黄斑血管密度无统计学差异,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组浅层和深部黄斑血管密度均与平均动脉压相关。此外,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浅层黄斑血管密度满足正相关。结论不同程度的近视不影响健康成人的黄斑血管密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此外,黄斑浅层血管密度作为独立因素与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近视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佳(综述) 杨冬妮(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7-701,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无痛性视力下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FFA为有创检查,可重复性差,不具备分辨和描绘深层毛细血管的能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无痛性视力下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FFA为有创检查,可重复性差,不具备分辨和描绘深层毛细血管的能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安全、简便、高效及较高轴向分辨率等特点,成为目前RVO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有力工具。OCTA还可以快速分层分析RVO患者微血管图像,定性定量评估双眼黄斑及视盘区各层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及灌注状态。本文对OCTA在RVO患者中的应用做一全面综述,包括检测患眼和对侧健眼的黄斑及视盘区视网膜结构及血流变化、评估视力预后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探究黄斑水肿复发机制、局限性以及发展前景,有助于医生更加全面地了解RVO疾病特征,为准确有效地指导疾病治疗、预测患者预后视力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图像特征 综述
下载PDF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许燕 李子付 赵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06,共7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红外线进行组织成像的技术,可实现高达10~20μm的分辨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疗,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也日益受到重视。OCT在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夹层、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疾病介入诊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红外线进行组织成像的技术,可实现高达10~20μm的分辨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疗,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也日益受到重视。OCT在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夹层、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数据的循证支持。由于脑血管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需要寻求更为合适的器械设计。通过不断的器械改进和技术进步,OCT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影像功能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应用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崔凯迪 张敏 恽文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7-433,共7页
随着神经眼科的发展,视网膜成像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视网膜形态结构病变的研究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为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视网膜成像技术,可对视网膜组织结构及血管成... 随着神经眼科的发展,视网膜成像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视网膜形态结构病变的研究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为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视网膜成像技术,可对视网膜组织结构及血管成像。脑小血管病(CSVD)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步态障碍、精神情感异常等密切相关。作者对OCT及OCTA在CSVD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CSVD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综述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应用
13
作者 申洁 范宇晨 +3 位作者 代应辉 岳晓丽 赵思婕 张雅婷 《眼科学》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青光眼在病变过程中视网膜微循环的变化情况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造影(OCTA)是一项非侵入式的全新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系统。最近的研究表明,OCTA对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的评估主要在视盘旁区和黄斑... 青光眼在病变过程中视网膜微循环的变化情况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造影(OCTA)是一项非侵入式的全新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系统。最近的研究表明,OCTA对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的评估主要在视盘旁区和黄斑区。青光眼患者视盘旁区全层和RPC血管密度显著下降,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黄斑区则呈现血管密度下降,无血管区面积显著增大的趋势。总体来看,可以为青光眼视网膜微循环评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并强调这项新技术在青光眼领域的潜在应用。本文从视网膜微循环的表现以及青光眼视网膜微循环的图像改变,包括青光眼视盘旁区微循环改变、黄斑区微循环改变、评估青光眼黄斑区与视盘旁区微循环的影响因素及诊断价值比较几个方面就OCTA对青光眼视网膜微循环的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造影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微血管 血管密度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左源(综述) 钟海彬(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5期2634-2639,共6页
血脑屏障是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普遍认为,血脑屏障功能紊乱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神经系统相关检查方法由于其侵入性和高成本,未能使其在疾病的筛查中... 血脑屏障是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普遍认为,血脑屏障功能紊乱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神经系统相关检查方法由于其侵入性和高成本,未能使其在疾病的筛查中得到广泛使用,仍然需要寻找经济、非侵入性、精确的早期标记进行筛查。由于视网膜和脑血管系统在胚胎发育及生理和解剖特征方面相似,通过研究眼内血管结构以了解脑血管系统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神经系统疾病 血流变化 综述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生物图像的量化分析在早期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变化中的应用
15
作者 施彦 林鹏耀 +2 位作者 华闪闪 阮薏蒙 李波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11期968-971,共4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生物图像进行量化分析早期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选择35例60眼的1型糖尿病受试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后并根据DR国际分级标准分为:...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生物图像进行量化分析早期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选择35例60眼的1型糖尿病受试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后并根据DR国际分级标准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眼(NoDR组),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眼(NPDR组)。另外再选取与年龄相匹配的18例30眼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黄斑部的视网膜微循环的变化差异。结果 NPDR组与NoDR组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大于对照组,FAZ圆度指数(CI)、区域内分支数量(NoB)和区域内单个分支长度的总和(tB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5、-10.10、2.31、12.80、10.90、11.31、2.69、15.94,P均<0.05);且NPDR组的FAZ面积大于NoDR组,FAZ CI、NoB和tBL指标低于No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83、12.29、3.45、15.03,P均<0.05)。黄斑区OCTA图像显示,从对照组、NoDR组到NPDR组,随着病程的进展,黄斑区OCTA图像的FAZ面积逐渐变大,FAZ CI逐渐下降,即从规则图形变化为不规则图形,区域内的分支血管网结构逐渐稀疏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1型糖尿病患者在眼底还没出现改变时,黄斑部的视网膜微循环已经开始出现变化,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变化。可以通过OCTA进行量化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视网膜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量化分析 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高度近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16
作者 罗欢 孙旭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9-705,共7页
高度近视在年轻人群中越来越常见,可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后者在世界范围内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因素,其中东亚国家尤甚。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发展和应用,这种... 高度近视在年轻人群中越来越常见,可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后者在世界范围内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因素,其中东亚国家尤甚。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发展和应用,这种方便、无创、穿透性强的眼底成像技术使我们对高度近视的病理生理机制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定量分析方面,OCTA可用于评估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灌注和厚度,以监测近视性黄斑病变的病程和评价眼底手术治疗的效果。定性分析方面,OCTA可以观察近视眼底形态学变化,例如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手术后的解剖复位情况,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mCNV)后的变化。该文就OCTA在高度近视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单纯性高度近视 病理性高度近视 脉络膜血管指数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青 艾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特征,分析O...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特征,分析OCTA与FFA对PDR患眼眼底病变检出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PDR患者25例(36眼),每例患者均行OCTA和FFA检查,并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 h。对比观察记录PDR患眼在OCTA和FFA图像中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5种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上述眼底改变检出的一致性。结果 PDR患眼的OCTA特征主要为黄斑拱环结构改变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迂曲、深层中心凹无血管区扩大,黄斑水肿区视网膜浅层血管迂曲扩张、视网膜深层片囊状弱信号,视网膜微血管瘤区浅层、深层毛细血管局部囊样扩张膨大或梭形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区浅层、深层不规则异常血管网状结构,视网膜无灌注区片状弱信号;PDR患眼的FFA图像特征主要为黄斑拱环结构改变区周围血管扩张弯曲,黄斑水肿区、视网膜微血管瘤区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区造影期强荧光,视网膜无灌注区表现和OCTA相似。OCTA检查发现PDR患眼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分别为26眼、26眼、25眼、13眼、30眼;FFA检查发现5种眼底病变依次为20眼、28眼、28眼、12眼、30眼;OCTA与FFA检查对PDR患眼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检出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16、0.705、0.646,均为P<0.01),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6、0.800,均为P<0.01)。结论 OCTA与FFA能较好地观察到PDR患眼5种眼底病变,并对PDR患眼的部分眼底病变的检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能力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晓培 曹国凡 蒋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诊断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能力。方法选取2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组73例73眼、视野前POAG组4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诊断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能力。方法选取2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组73例73眼、视野前POAG组46例46眼、早期POAG组81例81眼。观察OCTA所得视神经纤维层内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ies,RPC)的分布情况,采用分形维数的方法对不同受试者的RPC层各血管参数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视野前POAG组、早期POAG组间OCTA各血管参数:大血管占比[(39.29±6.40)%、(34.94±7.56)%、(29.00±6.56)%]、毛细血管占比[(39.24±7.47)%、(31.29±4.57)%、(25.53±4.18)%]、毛细血管间隙占比[(15.58±5.40)%、(26.25±8.04)%、(33.42±8.46)%]和无血管区占比[(5.89±3.47)%、(7.53±3.97)%、(12.16±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视野前POAG组与正常组相比,毛细血管占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5。早期POAG组与正常组相比,大血管占比的AUC为0.897,毛细血管占比的AUC为0.944。结论 OCTA作为一种方便无创的可测量视盘血流的血管造影技术或可为POAG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变化
19
作者 程静 王勤美 马丽娜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97-504,共8页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检测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治的青...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检测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治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196例(392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degree,SE)分为轻度近视组43例、中度近视组55例、高度近视组51例、超高度近视组47例。采用OCTA技术测量四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厚度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厚度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四组SE、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SE逐渐降低,眼轴长度逐渐增加(P <0.05)。四组黄斑区不同部位(中心凹、中心凹旁、上侧、鼻侧、下侧、颞侧)视网膜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血管密度均降低(P <0.05)。四组黄斑区不同部位(中心凹、中心凹旁、上侧、鼻侧、下侧、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近视程度增加,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厚度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黄斑区中心凹、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密度与中心凹(r=0.464、0.515)、中心凹旁(r=0.312、0.330)、上侧(r=0.398、0.422)、鼻侧(r=0.391、0.326)、下侧(r=0.324、0.273)、颞侧(r=0.353、0.428)厚度均呈正相关(P <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SE均负向影响黄斑区中心凹、中心凹旁视网膜血管密度(P <0.05)。结论 随着青少年近视程度增加,其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均降低,且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厚度呈正相关,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黄斑区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新进展
20
作者 韩林峰 《眼科学》 2023年第2期77-84,共8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快速血管成像造影技术。本文详细综述了该技术在眼科常见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和静脉闭塞等中的应用,并将其与目前的荧光血管造影(FA)和吲哚青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快速血管成像造影技术。本文详细综述了该技术在眼科常见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和静脉闭塞等中的应用,并将其与目前的荧光血管造影(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进行了相关比较,总结了它对视网膜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OCTA能够显示结构和血流的双重信息,但也有其应用的局限性包括相对较小的视野,不能显示血管的渗漏,以及在患者不配合下的图像伪影等。本文将OCTA的特点和不足进行综述,说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OCTA在大力推广的同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 荧光素血管造影(FA)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 视网膜血管/生理病理 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