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山区黄栌叶片水分和光能利用效率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
1
作者 方园艺 王立平 +7 位作者 刘春和 苏同 王瑞福 李鑫豪 刘鹏 田赟 贾昕 查天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3-1632,共10页
未来气候变化将影响光合环境资源供给,尤其是水分和光能。为深入了解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于2021年5-10月份(完全展叶期)测定了北京山区广布灌木黄栌(Cotinus coggygria)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分析其水分利用效... 未来气候变化将影响光合环境资源供给,尤其是水分和光能。为深入了解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于2021年5-10月份(完全展叶期)测定了北京山区广布灌木黄栌(Cotinus coggygria)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分析其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气孔导度[g_(s)])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显示:黄栌叶片WUE在5-6月份呈下降趋势,7-10月份比较稳定;LUE在5-7月份呈上升趋势,8-10月份比较稳定。WUE和LUE的生长季平均值分别为98.25μmol/mol和0.06 mol/mol,变异系数分别为22%和17%,两者呈负相关(R^(2)=0.86;P<0.01)。环境因子中,WUE和LUE主要受土壤含水量(SWC)影响,WUE随SWC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而LUE随SWC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SWC每增加0.1 m^(3)/m^(3),P_(nmax)和g_(s)分别线性增加4.23μmol m^(-2)s^(-1)和0.07 mol m^(-2)s^(-1),即g_(s)对SWC变化的敏感性比P_(nmax)高。光合有效辐射(PAR)对WUE和LUE的影响不显著。生物因子中,比叶面积(SLA)是影响WUE和LUE的主要因子,WUE随SLA上升而上升,LUE随SLA上升而下降。叶氮含量(LNC)与WUE和LUE均不显著相关。SWC和SLA双因子线性回归模型均可以较好模拟WUE和LUE的季节变化,解释度分别为91%和71%,且其中SWC的标准回归系数较大,说明SWC是影响WUE和LUE变异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SWC是限制黄栌叶片WUE和LUE的主要环境因子,SLA是调控WUE和LUE的关键生物因子,其中SWC起主要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利于深入了解北京山区灌木生态功能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栌 水分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效率 土壤含水量 比叶面积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油蒿叶性状对光能利用效率动态的影响
2
作者 徐铭泽 刘鹏 +7 位作者 田赟 赵洪贤 靳川 李满乐 毛军 魏晓帅 贾昕 查天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22-5136,共15页
目前对于荒漠灌木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季节变异及其调控因素,尤其是其生物调控因素的认识非常有限,导致了荒漠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的不确定性。拟验证假设:长期干旱环境下,典型荒漠灌木油蒿光能利用效率日均值(LUEday)的动态变化与叶片... 目前对于荒漠灌木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季节变异及其调控因素,尤其是其生物调控因素的认识非常有限,导致了荒漠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的不确定性。拟验证假设:长期干旱环境下,典型荒漠灌木油蒿光能利用效率日均值(LUEday)的动态变化与叶片性状的季节性调整有关。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定期测量了油蒿生长季叶片LUEday的季节动态及相关叶性状指标,探究叶性状对LUEday的影响。结果表明:LUEday的季节波动范围为0.003—0.017 mol/mol,整体变异系数(CV)为38.75%。完全展叶期LUEday均值相比生长季平均值降低17.37%,相比展叶期和落叶期时降低30%;8个叶性状的季节变异幅度差异较大,其中总叶绿素含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叶氮含量(LNC)均表现出较大的季节变异性(CV≥20%),叶碳含量(LCC)和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的变异程度最低(CV<7%)。LRWC与所有叶片化学性状(Chl、Chl a/b、Car、LNC和LCC)均存在显著相关,表明其变化与叶片的养分吸收、光合色素合成以及碳同化的运输过程密切相关;油蒿LUEday的相对变化与LRWC、Chl a/b和LNC显著正相关,而LRWC和LNC的季节动态受空气温度(Ta)和土壤含水量(VWC)的共同调节,Chl a/b的季节波动主要由浅层土壤含水量(10 cm VWC)控制。以上研究结果强调,在未来预计极端的气候事件(如极端干旱和持续热浪事件)发生更频繁的旱地场景中,时间尺度植物叶性状对于土壤干旱和高温的适应性调整应当被充分考虑到旱地生态系统的通量建模方案中。该结果将为构建叶片尺度的光合生理模型与厘清LUE的生物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利用效率 叶功能性状 季节动态 油蒿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冬油菜氮营养指数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谷晓博 李援农 +3 位作者 杜娅丹 周昌明 银敏华 杨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在冬油菜蕾薹期,设置3个施氮水平0、80、160 kg/hm2(分别记为N0、N1和N2)和3个灌溉水平0、60、120 mm(分别记为I0、I1和I2),探究蕾薹期不同灌溉、施氮量对冬油菜氮营养指数(NNI)、光能利用效率(RUE)、产量... 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在冬油菜蕾薹期,设置3个施氮水平0、80、160 kg/hm2(分别记为N0、N1和N2)和3个灌溉水平0、60、120 mm(分别记为I0、I1和I2),探究蕾薹期不同灌溉、施氮量对冬油菜氮营养指数(NNI)、光能利用效率(RUE)、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的影响。2 a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且施氮能明显提高冬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I1N1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量比I1N2、I2N1和I2N2分别低0.80%、9.18%和11.12%。冬油菜在I0N1、I0N2、I2N1和I2N2处理下,均会出现氮素亏缺状况,不利于油菜生长;在I1N1和I1N2处理下,不同时期的NNI均大于1,I1N1的NNI在1附近波动,I1N2的NNI则远大于1,表明氮素过剩。2 a施氮和灌水处理对RUE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I1N1无论在干旱年(2012—2013年)或降水量较多年份(2013—2014年)均能显著提高冬油菜的RUE,而过量灌溉或施氮对冬油菜RUE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有下降趋势。2 a灌溉和施氮处理对冬油菜籽粒产量、耗水量、WUE和NPFP影响的交互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2 a中灌水量为120 mm、施氮量为80 kg/hm2(I2N1)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 385 kg/hm2,平均耗水量374 mm,平均WUE为9.1 kg/(hm2·mm),而2 a中灌水量为60 mm、施氮量为80 kg/hm2(I1N1)处理的WUE最高,其平均WUE比I2N1提高8.79%,平均耗水量减少42.5 mm,仅减产3.57%。从节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灌水60 mm、施氮80 kg/hm2为冬油菜蕾薹期较优的灌溉施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灌溉 施氮 蕾薹期 氮营养指数 光能利用效率
下载PDF
鼎湖山格木群落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被引量:35
4
作者 蚁伟民 张祝平 +1 位作者 丁明懋 王伯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7-403,共7页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 ,发现其中格木 ( Erythrophleum fordii)群落的生物量为 568.1 72 t/hm2 ,叶面积指数为 2 7.80 2 5m2 /m2 ,均高于大面积分布的厚壳桂 ( Cryptocarya chinensis)群落。用红外线 CO2 气体分析法 ...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 ,发现其中格木 ( Erythrophleum fordii)群落的生物量为 568.1 72 t/hm2 ,叶面积指数为 2 7.80 2 5m2 /m2 ,均高于大面积分布的厚壳桂 ( Cryptocarya chinensis)群落。用红外线 CO2 气体分析法 ,分层测定了格木群落主要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计算了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 ,格木群落的总生产力为 2 4 970 k J/m2 · a,由总生产力计算其光合有效辐射能的吸收利用率为 1 7.0 5% ,净生产力的利用率为 4 .4 82 % ,都比厚壳桂群落高。测定格木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格木群落 光能利用效率 生物量 生产力
下载PDF
C3和C4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叶子飘 杨小龙 康华靖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67-1873,共7页
了解C3和C4植物光能利用效率(L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的响应关系,对揭示植物的光能利用与需水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辣椒(Capsicum annuum)、高粱(Sorghum bicolor)和玉米(Zea mays)为研究对象,用LI... 了解C3和C4植物光能利用效率(L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的响应关系,对揭示植物的光能利用与需水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辣椒(Capsicum annuum)、高粱(Sorghum bicolor)和玉米(Zea mays)为研究对象,用LI-6400光合仪测量了这4种植物的气体交换参数,并利用光响应机理模型所构建的叶片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光的响应模型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栾树和辣椒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LUE_(max))和最大水分利用效率(WUE_(max))比高粱和玉米低,所对应的饱和光强(IL-sat)也小于高粱和玉米;(2)高粱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饱和光强(Isat)均比玉米小,但它的LUE_(max)和WUE_(max)却比玉米大。由此可知,C3植物的栾树和辣椒LUE_(max)和WUE_(max)比C4植物的高粱和玉米低,而相应的饱和光强(I_(L-sat)和I_(W-sat))则没有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C4植物 光能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荧光光谱分析的光能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丽娜 于海业 +3 位作者 于连军 张蕾 隋媛媛 任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55-259,共5页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利用叶绿素荧光光谱对水稻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中,采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谱,同步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并进行光能利用效率的计算。以红光区F685和远红光区F732为光谱特征参数的分析显示,F...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利用叶绿素荧光光谱对水稻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中,采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谱,同步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并进行光能利用效率的计算。以红光区F685和远红光区F732为光谱特征参数的分析显示,F685、F732及参数组合F685/F732与光能利用效率显著线性相关,因此分别以F685、F732和以F685/F732为模型输入建立了光能利用效率预测模型并进行对比,发现基于F685/F732的预测模型精度更高。由于CO2的同化过程受气孔导度的影响,而叶片温度是气孔导度的信号,且光能利用效率受叶片温度影响显著,为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也将叶片温度作为模型输入,建立了基于F685/F732和叶片温度的光能利用效率预测模型,决定系数为0.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 光能利用效率 参数比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农田光能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同小娟 李俊 王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1028,共8页
光能利用率(RUE)是作物生长模型的主要参数之一。RUE被广泛应用于基于遥感的净初级生产力估算。受环境条件影响,作物生长季内RUE并非常数。RUE估算不准将给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计算带来很大误差。本文分析了农田RUE的测定方法和变化特征... 光能利用率(RUE)是作物生长模型的主要参数之一。RUE被广泛应用于基于遥感的净初级生产力估算。受环境条件影响,作物生长季内RUE并非常数。RUE估算不准将给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计算带来很大误差。本文分析了农田RUE的测定方法和变化特征,讨论了辐射、温度、饱和差、植物叶片氮含量和作物种类对RUE的影响,分析了目前RUE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作物模型中用RUE作参数时必须考虑作物生长发育所引起的RUE变化。今后应加强作物生物量和截获辐射间关系的机理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等微气象方法研究短时间尺度上RUE的变化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光能利用效率 影响因子 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华南双季稻主栽品种的光能利用效率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农荣 傅友强 +7 位作者 钟旭华 梁开明 潘俊峰 刘彦卓 胡香玉 彭碧琳 陈荣彬 胡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14-1724,共11页
水稻品种的光能利用效率(RUE)是影响华南双季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品种的RUE特性及其与农艺性状间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以华南双季稻区36个水稻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不同品种的RUE及其与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 水稻品种的光能利用效率(RUE)是影响华南双季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品种的RUE特性及其与农艺性状间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以华南双季稻区36个水稻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不同品种的RUE及其与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并进行品种RUE类群的划分。结果表明,水稻的RUE在品种间和季节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早、晚季的RUE均与稻谷产量、收获指数及千粒重等呈极显著正相关;早季的RUE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晚季的则相关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早季水稻品种特征主要由产量光能效率因子、穗粒因子、生育期粒重因子和结实率因子等4个主成分构成;晚季则主要由产量光能效率因子、穗粒因子、生物量因子、生育期粒重因子和结实率因子等5个主成分构成。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华南双季稻品种划分为低光效型、中光效型和高光效型3个类群。早季低光效型、中光效型和高光效型的品种数分别占供试品种数的50.0%、38.9%和11.1%;晚季的依次分别为27.8%、47.2%和25.0%。其中,‘Y两优143’‘特优524’‘天优3301’和‘特优3301’等4个品种被划分为早季高光效型品种,‘五优308’‘天优3618’‘五优163’‘五优376’‘天优998’‘天优华占’‘天优3301’‘广8优188’和‘Y两优305’9个品种被划分为晚季高光效型品种。本研究结果将对水稻种植区域的品种布局、高RUE品种的选育及其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能利用效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效型品种
下载PDF
基于MODIS算法的藏北高寒草甸的光能利用效率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付刚 沈振西 +4 位作者 张宪洲 石培礼 何永涛 武建双 周宇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9-247,共9页
光能利用效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是指初级生产力与植被冠层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之比,它反映了植被利用光能的能力。定量化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是定量化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研... 光能利用效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是指初级生产力与植被冠层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之比,它反映了植被利用光能的能力。定量化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是定量化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而LUE作为光能生产力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定量化生产力时空变化的基础。因此,定量化全球植被的LUE是定量化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MODIS光能利用效率算法,本研究模拟了2004-2005年藏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效率(LUEMODIS),并用观测的光能利用效率(LUEEC)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MODIS算法中,日最低气温(Tamin)和饱和水汽压亏缺(VPD)分别被用来计算温度胁迫因子(Tscalar)和水分胁迫因子(Wscalar)。相关分析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Wscalar,Tscalar更能够解释观测的LUE的季节变化。2004和2005年的模拟值分别高估了约14.97%和16.57%的观测值,但配对T检验显示模拟值和观测值差异不显著,即基于MODIS的LUE算法在模拟藏北高寒草甸LUE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关分析表明,观测的LUE与Tamin的相关性好于观测的LUE与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这表明在反应藏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LUE的季节变异方面,Tamin优于平均气温。总之,基于MODIS算法的LUE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定量化藏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利用效率 高寒草甸 MODIS 藏北高原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高寒草甸光能利用效率的遥感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刚 周宇庭 +5 位作者 沈振西 张宪洲 石培礼 何永涛 余桂荣 武建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6989-6998,共10页
利用植被光合模型模拟了藏北高原3个海拔高度(4300,4500 m和4700 m)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效率。海拔4500 m的光能利用效率均值(0.47 g C/MJ)显著高于海拔4300 m(0.38 g C/MJ)和4700 m(0.35 g C/MJ),而海拔4300 m和4700 m两者间... 利用植被光合模型模拟了藏北高原3个海拔高度(4300,4500 m和4700 m)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效率。海拔4500 m的光能利用效率均值(0.47 g C/MJ)显著高于海拔4300 m(0.38 g C/MJ)和4700 m(0.35 g C/MJ),而海拔4300 m和4700 m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每个海拔光能利用效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地表水分指数,这3个因子共同解释了99%以上的光能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其中空气温度的贡献最大,相对湿度的贡献次之,地表水分指数的贡献最小,这说明在3个海拔的任何一个海拔高度,温度对光能利用效率季节变化的胁迫作用大于水分对光能利用效率季节变化的胁迫作用。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生长季节均土壤含水量是决定生长季节均光能利用效率沿海拔高度分布的主导因子。单因子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地表水分指数可以定量化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水分状况,它同时可以反应土壤水分、近地表空气湿度以及生态系统植被含水量状态。因此,在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用地表水分指数反应生态系统尺度水分对光能利用效率的胁迫作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利用效率 遥感模拟 高寒草甸 海拔高度
下载PDF
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光能利用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秀娟 韩海荣 王军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14,共3页
以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对象,比较和分析了3种人工针叶林的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当以热能百分比表示光能利用效率时,湿地松、马尾松和杉木林分的光... 以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对象,比较和分析了3种人工针叶林的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当以热能百分比表示光能利用效率时,湿地松、马尾松和杉木林分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为0.36%、0.44%和0.76%;当以单位热能转化生物量来表示光能利用效率时,3种林分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为0.18、0.20和0.34 g.M J-1,杉木的光能利用效率极显著地高于湿地松和马尾松(P<0.01)。因此,采用光能利用效率模型准确估算本地区区域尺度的净初级生产力应区分不同人工针叶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针叶林 光能利用效率 叶面积指数 湿地松 马尾松 杉木
下载PDF
北京永定河沿河沙地杨树人工林光能利用效率 被引量:5
12
作者 仇宽彪 张志强 +4 位作者 康满春 查同刚 牛勇 蔡永茂 赵广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1-1581,共11页
光能利用效率(LUE)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沿河沙地的杨树(欧美107/108,Populus euramericana cv.)人工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对该生态系统的LUE进行研究,从而确定... 光能利用效率(LUE)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沿河沙地的杨树(欧美107/108,Populus euramericana cv.)人工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对该生态系统的LUE进行研究,从而确定LUE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并确定最大光能利用利用效率(LUEmax)。结果表明:LUE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4月份生长季开始后LUE迅速升高,到7—8月达到最大,而后逐渐降低;在生长季不同阶段,LUE日动态的影响因子不同:4月份气温(Ta)、蒸散比(EF)和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影响LUE日动态的主要因子,7、8月份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冠层导度(gc)是主要影响因子,5—6月与9—10月LUE日动态则与土壤水分(VWC)有较大关系;而LUE月动态则与月蒸散比(EFm)和月平均土壤温度(Tsm)有关。由于该人工林各月光能利用最适宜环境条件不同,各月LUEmax也各有差异,该生态系统年LUEmax为0.44 g C/MJ PAR,7、8月LUEmax最大,分别为0.66和0.69 g C/MJ PAR。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光能利用模型进行区域乃至全球初级生产力估算时需要根据研究的不同时间尺度确定LUE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 涡度相关 杨树人工林
下载PDF
鹤山针叶混交林的光能利用效率 被引量:9
13
作者 任海 彭少麟 +1 位作者 余作岳 蔡锡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21,共7页
对鹤山以马尾松和湿地松为主的针叶植物混交林的辐射能、光合呼吸作用与初级生产力、生物量与器官热值等综合研究,并与同地点同龄的豆科植物混交林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全年抵达该群落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为4225.9M... 对鹤山以马尾松和湿地松为主的针叶植物混交林的辐射能、光合呼吸作用与初级生产力、生物量与器官热值等综合研究,并与同地点同龄的豆科植物混交林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全年抵达该群落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为4225.9MJ·m(-2)·a(-1),林冠反射了567.6MJ·m(-2)·a(-1),截获了1876.1MJ·m(-2)·a(-1),仅有1792.2MJ·m(-2)·a(-1)的太阳辐射能透过林冠层;群落现存的总能量为132.0MJ·m(-2)·a(-1),每平均净固定能量为11.8MJ·m(-2)·a(-1);群落各树种在各器官上的能量分配中,干材积累能量占总现存能量的57.8%,枝条18.8%,叶14.9%,根系8.5%;群落冠层截获的1876.1MJ·m(-2)·a(-1)能量中有40.10MJ·m(-2)·a(-1)用于光合作用,这其中又仅有13.66MJ·m(-2)·a(-1)能量用于净初级生产力,其光能利用效率约为0.32%,虽然同站的同龄豆科植物混交林的冠层结构、净初级生产力和光能截获率均好于该针叶混交林的相应值,但由于豆科植物混交林快速生长时期短,而这些针叶树种耐贫瘠且生长稳定,也是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混交林 光能利用效率 森林生态学
下载PDF
鼎湖山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祝平 丁明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25-534,共10页
报道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根据群落的种类成分和结构特征,分层选主要树种,用样本收获法和红外线CO2气体分析法,测定了群落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计算了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 报道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根据群落的种类成分和结构特征,分层选主要树种,用样本收获法和红外线CO2气体分析法,测定了群落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计算了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群落的生物量为208t·hm-2;总生产力为128704kJ·m-3·a-1,净生产力为30451kJ·m-2·a-1;由总生产力计算光合有效辐射能的吸收利用率为9,66%,净生产力的利用率为2.286%,并与厚壳桂群落作比较,阐明了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生物量 光能利用效率 鼎湖山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叶绿素荧光预测光能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顺 于海业 周丽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276,251,共5页
基于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光能利用效率预测方法。同步采集黄瓜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谱、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选取500~800 nm波段的叶绿素荧光光谱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原光谱进行SG-FDT... 基于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光能利用效率预测方法。同步采集黄瓜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谱、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选取500~800 nm波段的叶绿素荧光光谱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原光谱进行SG-FDT预处理;其次对预处理的光谱采用PCA方法提取特征值,根据累计贡献率选取前10个主成分代替原光谱信息;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建立光能利用效率预测模型。通过对惩罚系数C和核函数参数g的大量测试,最终确定C为0.031 25、g为1,并利用60个训练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10个测试样本的预测结果表明,测试样本的平均误差为8.94%,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 光能利用效率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灌溉制度对甜瓜/向日葵套作系统光能利用效率和繁殖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亮 魏慧 +1 位作者 谢飞 陈年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了明确绿洲灌区套作系统的光能和灌水利用效率,实现节水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目标。在限量灌水条件下,进行了甜瓜/向日葵单套作灌溉试验,研究了河西绿洲灌区9种灌溉制度下甜瓜/向日葵单套作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和繁殖分配。结果表明,甜瓜/... 为了明确绿洲灌区套作系统的光能和灌水利用效率,实现节水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目标。在限量灌水条件下,进行了甜瓜/向日葵单套作灌溉试验,研究了河西绿洲灌区9种灌溉制度下甜瓜/向日葵单套作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和繁殖分配。结果表明,甜瓜/向日葵套作系统的生物量积累和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2种作物单作,套作系统的总生物量和光能利用效率在灌水次数9次和灌水定额450 m^3/hm^2时达到最大,光能利用效率(1.25%)比甜瓜、向日葵单作分别提高93.50%、75.32%,套作系统总生物量(15 724 kg/hm^2)比甜瓜、向日葵单作分别提高87.30%、92.79%。甜瓜、向日葵套作显著提高了2种作物地上部繁殖分配比例,2种作物单作各灌水处理间繁殖分配比例无显著差异。甜瓜/向日葵套作系统的适宜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灌水9次、灌水定额45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向日葵套作 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 光能利用效率 繁殖分配
下载PDF
株型对水稻光能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会民 欧阳由男 +3 位作者 刘法谋 朱练峰 禹盛苗 金千瑜 《中国稻米》 2010年第5期12-15,共4页
综述了20世纪以来水稻株型和光能利用率的研究进展,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生育期动态变化株型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对水稻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从动态株型角度研究了水稻光能利用效率的试验方法。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光能利用效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光能利用效率的区域蒸散量反演模型——以玉米种植区为例
18
作者 苏涛 冯绍元 徐英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9,共6页
以内蒙古河套地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域,以实测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及其关系方程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基于光能利用效率(radiation use efficiency,RUE)的区域蒸散量反演模型;以陆面能量平衡(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SE... 以内蒙古河套地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域,以实测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及其关系方程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基于光能利用效率(radiation use efficiency,RUE)的区域蒸散量反演模型;以陆面能量平衡(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SEBAL)模型为参考,对反演的同一时期的区域蒸散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UE与SEBAL模型反演的区域蒸散量在空间分布和纹理特征方面具有相似性且相关性较高,决定系数高于农业技术推广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DSSAT)与SEBAL的;基于RUE建立的区域蒸散量反演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蒸散量,在监测区植被(或作物)单一的前提下,是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蒸散量 光能利用效率(RUE) DSSAT 遥感 生物量
下载PDF
稻-麦轮作下播种量对不同熟期直播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蒋鹏 徐富贤 +5 位作者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中国稻米》 2020年第4期31-34,共4页
为探明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模式下播种量和品种熟期对直播稻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早熟杂交稻品种川作优8727、中熟杂交稻品种辐优838、迟熟杂交稻品种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9年采用人工撒播栽培方式在成都平原进行不同播种量(15.0、... 为探明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模式下播种量和品种熟期对直播稻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早熟杂交稻品种川作优8727、中熟杂交稻品种辐优838、迟熟杂交稻品种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9年采用人工撒播栽培方式在成都平原进行不同播种量(15.0、22.5、30.0、37.5、45.0 kg/hm^2)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直播稻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川作优8727以播种量30.0 kg/hm^2的处理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最高,辐优838和内6优107以播种量22.5 kg/hm^2的处理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最高;与辐优838和内6优107相比,川作优8727产量分别增加了8.8%、3.7%,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上,光能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5.3%、13.3%。可见,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水稻麦后直播种植宜采用早熟杂交稻品种,其适宜播种量为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 杂交稻 播种量 光能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苹果三维树冠光能利用效率分布模拟
20
作者 高照全 戴雷 朱启酒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9期107-112,共6页
为了模拟树冠内叶片光能利用效率(LUE)三维分布,构建了三维树冠净光合速率(Pn)和LUE耦合模型,LUE由Pn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比值求出。以27年生开心形‘富士’苹果树(Malus domestica Borkh.cv.‘Fuji’)为试材,通过实测确定三维树冠内叶... 为了模拟树冠内叶片光能利用效率(LUE)三维分布,构建了三维树冠净光合速率(Pn)和LUE耦合模型,LUE由Pn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比值求出。以27年生开心形‘富士’苹果树(Malus domestica Borkh.cv.‘Fuji’)为试材,通过实测确定三维树冠内叶片和PAR分布,并据2011—2012年测定数据拟合相关模型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当光合有效辐射低于约750μmol/(m2·s)时,树冠整体LUE随PAR的增加而增加,超过750μmol/(m2·s)后,LUE随PAR的增加而略有降低;LUE随空气CO2浓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光照充足时[PAR=1500μmol/(m2·s)],从树冠底部到顶部,树冠整体LUE从0.02481mol/mol降低为0.01250mol/mol,降低了50%,树冠两侧和内膛的差异不到10%。在一天当中苹果树冠LUE整体呈双峰曲线,晴天的LUE比阴天高22.7%,约为0.01148mol/mol。研究显示,该模型可模拟出不同环境条件下苹果三维树冠LUE的三维分布和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光能利用效率 树冠 三维 模型 合作用 合有效辐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