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t水稻“克螟稻”稻米毒理性评价研究初报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忠华 王茵 +2 位作者 崔海瑞 舒庆尧 夏英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87-1492,共6页
经大鼠急性中毒试验确定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稻米属无毒级。大鼠 90d喂养结果显示 ,各试验组大鼠体重、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对大鼠肝、肾、胃、肠及睾丸进行组织切片检查 ,均未见病理性改变。大鼠脏体比、血象及血... 经大鼠急性中毒试验确定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稻米属无毒级。大鼠 90d喂养结果显示 ,各试验组大鼠体重、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对大鼠肝、肾、胃、肠及睾丸进行组织切片检查 ,均未见病理性改变。大鼠脏体比、血象及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 克螟稻 毒理性评价 转Bt抗虫 毒性试验 食品安全性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克螟稻”选育 被引量:123
2
作者 舒庆尧 叶恭银 +2 位作者 崔海瑞 项友斌 高明尉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9-580,共2页
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和稻纵卷叶螟等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每年造成上百亿公斤的稻谷损失和因化学防治而造成的农田生态环境污染.培育抗螟水稻品种,是预防和控制螟虫和纵卷叶螟为害的重要措施.由于在现有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只有极... 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和稻纵卷叶螟等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每年造成上百亿公斤的稻谷损失和因化学防治而造成的农田生态环境污染.培育抗螟水稻品种,是预防和控制螟虫和纵卷叶螟为害的重要措施.由于在现有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只有极少数野生水稻对螟虫具有一定抗性,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 克螟稻 选育
下载PDF
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杂交后代二化螟抗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忠华 舒庆尧 +6 位作者 崔海瑞 叶恭银 吴殿星 高明尉 夏英武 成雄鹰 Illimar Altosaar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0-314,共5页
利用室内叶片快速鉴定法结合田间抗性调查 ,研究了粳型 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与籼、粳稻杂交后代对二化螟 ( 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结果显示 ,在与籼稻和粳稻的杂交后代 ( F1、F2 和 BC1)中 ,都出现了对二化螟表现高抗的植株。... 利用室内叶片快速鉴定法结合田间抗性调查 ,研究了粳型 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与籼、粳稻杂交后代对二化螟 ( Chilo suppressalis)的抗性。结果显示 ,在与籼稻和粳稻的杂交后代 ( F1、F2 和 BC1)中 ,都出现了对二化螟表现高抗的植株。用离体叶片法测定 ,4个组合 12 0株杂种 F1和 88株 GUS阳性( GUS+) BC1株与 30株克螟稻亲本相似 ,2天内对二化螟初孵幼虫的死亡率高达 10 0 .0 % ,而用相应组合的 GUS阴性 ( GUS-)株和非转基因亲本叶片饲喂的二化螟初孵幼虫 4天内的死亡率仅为 8.33%~ 2 2 .8%。此外 ,在未施用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性的农药的试验田 ,共调查 8个组合 70 7株 GUS+F2 植株和 7个组合 177株 GUS+BC1植株 ,仅有大约 1%的植株出现枯心和白穗 ;而对应的 4 0 5株 F2 和 182株 BC,GUS-株中分别有 99.3%和 99.5%出现了枯心。本实验的结果表明 ,应用杂交、回交常规育种方法将克螟稻的抗虫基因导入到新的推广水稻品种是可行的 ;同时也反映了报告基因 GUS仍可作为检测 cryl Ab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 克螟稻 crylAb基因 二化抗性
下载PDF
转Bt基因克螟稻秸杆对淹水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任馨 吴伟祥 +2 位作者 叶庆富 陈英旭 Janice E.Thies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71-877,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秸杆还土试验比较了克螟稻Bt基因表达最高期秸杆和同一时期亲本稻秸杆的添加对淹水土壤可培养厌氧细菌数量和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亲本对照相比 ,培养初期克螟稻秸杆的添加对淹水土壤厌氧发酵性细菌、产...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秸杆还土试验比较了克螟稻Bt基因表达最高期秸杆和同一时期亲本稻秸杆的添加对淹水土壤可培养厌氧细菌数量和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亲本对照相比 ,培养初期克螟稻秸杆的添加对淹水土壤厌氧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反硝化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数量产生了显著性影响 ,但培养后期这种显著性差异基本消失 .PCR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指纹图谱和主成份分析 (PCA)结果表明 ,两种秸杆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在培养的第 3周和第 5周达到显著性差异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伸 ,两种秸杆处理土壤间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逐渐减小 .到培养的第 1 1周 ,两种秸杆处理土壤间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基本消失 .尽管如此 ,在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秸杆处理土壤中可培养厌氧性细菌数量和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均与纯土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培养的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克螟稻 土壤 细菌 厌氧微生物 反硝化 秸杆 农药
下载PDF
克螟稻秸秆cry1 Ab基因表达产物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吴伟祥 叶庆富 +1 位作者 闵航 陈华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612,共7页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秸秆还土试验 ,比较了转基因克螟稻及其亲本稻秸秆对土壤各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差异。与亲本对照相比 ,转基因克螟稻秸秆的添加对土壤好氧性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影...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秸秆还土试验 ,比较了转基因克螟稻及其亲本稻秸秆对土壤各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差异。与亲本对照相比 ,转基因克螟稻秸秆的添加对土壤好氧性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影响 ;土壤氨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降解菌的数量在培养中期有些差异 ,但差异并不持续 ;对土壤蛋白酶、中性磷酸酶、脲酶和土壤呼吸强度没有显著性影响 ;土壤脱氢酶对转基因克螟稻秸秆的添加极其敏感。转基因克螟稻秸秆处理土壤中脱氢酶的活性在培养的前 9周明显地高于非转基因秸秆处理土壤 (p <0 0 5 )。尽管如此 ,培养 63d后 ,两种秸秆处理土壤脱氢酶活性差异逐渐消失。试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螟稻 秸秆还田 CRY1AB 基因表达产物 土壤 生物学活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对黑尾叶蝉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霞 程家安 +1 位作者 胡阳 娄永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以克螟稻1和克螟稻2及其亲本秀水11为材料,研究了转Bt基因水稻上黑尾叶蝉种群的表现.田间种群动态调查表明,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2上的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种群数量比其母本秀水11高0.5~1.0倍以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克螟稻... 以克螟稻1和克螟稻2及其亲本秀水11为材料,研究了转Bt基因水稻上黑尾叶蝉种群的表现.田间种群动态调查表明,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2上的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种群数量比其母本秀水11高0.5~1.0倍以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克螟稻1上取食的黑尾叶蝉和克螟稻2上的相比,两者在卵、若虫发育历期、雌成虫寿命、产卵量、产卵持续时间及种群内禀增长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取食克螟稻1的黑尾叶蝉的雌成虫寿命、产卵量、产卵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或高于以秀水11为食的黑尾叶蝉.以克螟稻为食的黑尾叶蝉的净生殖率为以秀水11为食的黑尾叶蝉的4~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水 克螟稻 黑尾叶蝉 种群增长 生态风险
下载PDF
转Bt基因“克螟稻”秸秆还田对稻田厌氧微生物种群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徐晓宇 叶庆富 +1 位作者 吴伟祥 闵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7,共5页
采用改良亨盖特技术,通过最大或然数法(mostprobablenumber,MPN法)及固体滚管法,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克螟稻秸秆对淹水条件下稻田土壤厌氧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同时采用比色法,研究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克螟稻秸秆对水田土壤反... 采用改良亨盖特技术,通过最大或然数法(mostprobablenumber,MPN法)及固体滚管法,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克螟稻秸秆对淹水条件下稻田土壤厌氧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同时采用比色法,研究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克螟稻秸秆对水田土壤反硝化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种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厌氧发酵细菌种群有显著的刺激作用(P<0.05);而对厌氧固氮细菌种群有刺激作用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克螟稻秸秆还田在短期内可显著提高土壤纤维素酶、磷酸酶活性(p<0.05),但对脱氢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克螟稻 秸秆还田 厌氧微生物 种群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稻蓟马危害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2号研究初报 被引量:16
8
作者 唐健 杨保军 +2 位作者 蒋跃南 叶恭银 舒庆尧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1-242,共2页
用卷叶率、为害级别和严重度 3个指标评价了克螟稻 2号及其亲本秀水 11对稻蓟马的抗感性。结果表明 ,克螟稻2号较秀水 11在 3种指标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 ,克螟稻 2号较感虫 ;两品种上单位叶面积成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而卵量和若虫数... 用卷叶率、为害级别和严重度 3个指标评价了克螟稻 2号及其亲本秀水 11对稻蓟马的抗感性。结果表明 ,克螟稻2号较秀水 11在 3种指标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 ,克螟稻 2号较感虫 ;两品种上单位叶面积成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而卵量和若虫数量的差异显著 ;说明高密度的稻蓟马若虫将对克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基因 克螟稻2号 蓟马 危害性
下载PDF
水稻胡麻斑类似病危害转Bt稻“克螟稻”初报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健 叶恭银 +4 位作者 杨保军 赵新华 蒋跃南 舒庆尧 袁筱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7-319,共3页
于田间转 Bt稻“克螟稻”稻叶上观测到一种病斑 ,病斑中心和周围均呈褐色 ,长椭圆形与稻胡麻斑病类似 ,平板上分离到的病原菌菌丝呈灰褐色 ,菌丝有多个隔膜 ,分生孢子梗成丛 ,但在 PDA培养基上 ,产生的分生孢子特征与稻胡麻斑病不吻合... 于田间转 Bt稻“克螟稻”稻叶上观测到一种病斑 ,病斑中心和周围均呈褐色 ,长椭圆形与稻胡麻斑病类似 ,平板上分离到的病原菌菌丝呈灰褐色 ,菌丝有多个隔膜 ,分生孢子梗成丛 ,但在 PDA培养基上 ,产生的分生孢子特征与稻胡麻斑病不吻合。从为害级别和严重度上分析克螟稻对胡麻斑类似病的感病程度远远超过其亲本秀水 11。克螟稻叶片间发病速率增长迅速 ,而秀水 11叶片间发病速率增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基因 转基因 胡麻斑类似病 危害性 克螟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克螟稻标准物质的初制备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笑波 叶子弘 +3 位作者 隋志伟 李亮 臧超 王晶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101-105,共5页
建立了转基因水稻克螟稻基体标准物质的初制备体系。按照0.5%、1%、2%、5%的质量比分别加入阳性粉末和阴性粉末,配制成4个水平的基体标准物质。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阳性粉末和阴性粉末的水分分别为3.288%和4.039%,粒径均小... 建立了转基因水稻克螟稻基体标准物质的初制备体系。按照0.5%、1%、2%、5%的质量比分别加入阳性粉末和阴性粉末,配制成4个水平的基体标准物质。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阳性粉末和阴性粉末的水分分别为3.288%和4.039%,粒径均小于200斗m。从标识“金粉”的检测结果也可以看出,4个水平的基体标准物质均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克螟稻基体标准物质的前期制备符合转基因基体标准物质的要求,可为后期进一步考察其稳定性和定值等参数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基体 标准物质 转基因水 克螟稻
下载PDF
转cryAb基因克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筱萍 赵新华 +3 位作者 唐健 杨保军 叶恭银 舒庆饶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28,共2页
转cryAb基因克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的抗病性在田间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根据亲本材料秀水11及2个转基因材料克螟稻1号(KMD1)和克螟稻2号(KMD2)的发病情况,初步明确两个转基因材料的抗病性与亲本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转cryAb基因克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的抗病性在田间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根据亲本材料秀水11及2个转基因材料克螟稻1号(KMD1)和克螟稻2号(KMD2)的发病情况,初步明确两个转基因材料的抗病性与亲本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亲本材料有所上升,但对纹枯病的抗性则不如亲本秀水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纹枯病 转cryAb基因克螟稻 抗性
下载PDF
转基因大米中科丰6号和克螟稻的检测研究
12
作者 成晓维 王小玉 +5 位作者 朱绍智 邝筱姗 冯家望 胡松楠 游淑珠 唐食明 《中外食品工业(下)》 2013年第9期12-15,共4页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了转科丰6号和克螟稻基因大米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查阅的科丰6号和克螟稻引物信息,确立了转科丰6号和克螟稻基因大米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和PCR扩增效率进行了验证...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了转科丰6号和克螟稻基因大米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查阅的科丰6号和克螟稻引物信息,确立了转科丰6号和克螟稻基因大米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和PCR扩增效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PCR扩增效率,灵敏度可达到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米 科丰6号 克螟稻 检测
下载PDF
基于微滴式和芯片式数字PCR技术的转基因克螟稻成分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婷婷 黄文胜 +1 位作者 葛毅强 陈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1-318,共8页
以转基因克螟稻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米内源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和转基因克螟稻品系特异性序列的绝对拷贝数分析,建立转基因克螟稻成分的双重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转基因克螟稻定... 以转基因克螟稻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米内源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和转基因克螟稻品系特异性序列的绝对拷贝数分析,建立转基因克螟稻成分的双重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转基因克螟稻定量体系中最适DNA添加量在10 pg~13 ng之间,模板断裂程度、PCR扩增退火温度等因素对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其定量的绝对灵敏度达1 copies/μL,可在微滴式和芯片式数字PCR平台上准确检测质量分数在0.1%~100%之间的转基因克螟稻成分,尤其是对低于1%的样品,其定量准确性高于传统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转基因克螟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适用性较好,可用于转基因水稻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米 克螟稻 定量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转Bt基因水稻秸杆还土对淹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吴伟祥 叶庆富 闵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353-2358,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秸杆还土试验比较了不同生长期转 Bt基因克螟稻及其亲本稻秸杆对淹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与同一生长期的亲本稻秸杆相比 ,孕穗期和成熟期克螟稻秸杆对淹水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小 ;相反 ,对淹水土壤...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秸杆还土试验比较了不同生长期转 Bt基因克螟稻及其亲本稻秸杆对淹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与同一生长期的亲本稻秸杆相比 ,孕穗期和成熟期克螟稻秸杆对淹水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小 ;相反 ,对淹水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并且孕穗期秸杆与成熟期秸杆的添加对淹水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趋势也存在较大差异。推测造成淹水土壤脱氢酶活性的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 Bt插入基因表达的多效性所致。结果认为土壤脱氢酶活性可作为转 Bt基因水稻生态安全风险性评价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克螟稻 秸杆 土壤脱氢酶 土壤磷酸酶
下载PDF
转基因及常规水稻幼苗对潮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彩霞 吴殿星 +1 位作者 沈圣泉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研究了转基因及常规水稻幼苗叶面喷施潮霉素B溶液后的反应。结果发现,常规水稻吸收潮霉素B后,叶片会出现以褐斑为特征的中毒症状。在50~100mgL浓度范围内,褐斑的数目和面积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液中滴加DMSO可提高潮霉素对稻苗... 研究了转基因及常规水稻幼苗叶面喷施潮霉素B溶液后的反应。结果发现,常规水稻吸收潮霉素B后,叶片会出现以褐斑为特征的中毒症状。在50~100mgL浓度范围内,褐斑的数目和面积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溶液中滴加DMSO可提高潮霉素对稻苗的毒性。浓度在75mgL及以上时,喷后第7天,处理的所有幼苗都出现症状。而浓度在50mgL时,个别幼苗经处理后未出现中毒症状。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幼苗均未出现中毒症状。苗期鉴定与抽穗前后成株期鉴定的结果相一致。讨论了叶面喷施潮霉素B溶液在转基因水稻育种和筛选潮霉素敏感转基因水稻突变体中的可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敏感性 Bt转基因水 潮霉素B 中毒症状 叶面喷施 浓度范围 常规水 DMSO 苗期鉴定 育种 溶液 克螟稻 成株期 突变体 褐斑 抽穗
下载PDF
利用遗传分离手段剔除Bt水稻潮霉素标记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李友发 富昊伟 马兴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3期55-56,67,共3页
采用遗传学手段将hpt基因与Bt基因分离,成功获得不带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克螟稻,作为新一轮Bt水稻育种中Bt基因的供体亲本。文章详细介绍了有关该材料的转育、筛选及验证方法。
关键词 潮霉素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 克螟稻 纵卷叶
下载PDF
DNA的不同提取方法对转基因产品定值的影响
17
作者 王鹏飞 蒋滢 +4 位作者 徐俊锋 汪小福 陈笑芸 缪青梅 李玥莹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273-276,共4页
国内外非常重视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工作,主要依赖于DNA的PCR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可靠、稳定、灵敏度较高。尤其在转基因产品的定值实验中,荧光定量PCR的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DNA的质量是保证荧光定量PCR定值准确的关键。实验以100... 国内外非常重视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工作,主要依赖于DNA的PCR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可靠、稳定、灵敏度较高。尤其在转基因产品的定值实验中,荧光定量PCR的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DNA的质量是保证荧光定量PCR定值准确的关键。实验以100%的克螟稻为材料,用CTAB法、商品化的Promega、Qiagen以及TIANGEN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克螟稻基因组DNA,经过核酸蛋白分析仪初步测定浓度、纯度以及离子浓度后,分别以水稻内源基因PLD和克螟稻特异性转化体引物及探针实施荧光定量PCR实验,以100%克螟稻为盲样实施定值,来确定一种更适合荧光定量PCR定值实验的DNA提取方法,最终确定Qiagen和TIANGEN提取试剂盒满足荧光定量PCR对100%的克螟稻标准物质定值实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螟稻 荧光定量PCR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农林牧渔
18
《中国高校科技》 1999年第10期20-23,共4页
项目内容:1、意义、立项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第二大作物,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抗病性。青海、黑龙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因小麦面筋质量差、白度不够不能满足要求,需... 项目内容:1、意义、立项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第二大作物,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抗病性。青海、黑龙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因小麦面筋质量差、白度不够不能满足要求,需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进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因子 玉米秸秆 玉米芯 农林牧 效益分析 现代生物技术 新品系 克螟稻 浙江大学 Bt转基因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