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a1的两种抗体的免疫印迹实验的比较
1
作者 李华玲 陈文飞 +1 位作者 焦红梅 申丽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两个不同公司的同一种抗体神经-肿瘤腹侧抗原(Nova1)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异同.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Western-blot(WB)进行检测.结果 IHC显示Nova1在大脑中分布广泛,在神经细胞的轴突或树突中都有表达;WB显示在... 目的探讨两个不同公司的同一种抗体神经-肿瘤腹侧抗原(Nova1)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异同.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Western-blot(WB)进行检测.结果 IHC显示Nova1在大脑中分布广泛,在神经细胞的轴突或树突中都有表达;WB显示在55 kDa处都有很清晰的条带.结论这两种抗体的表达清晰,既可以用于IHC,也可以用于WB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组织 Nova1 不同抗体 免疫印迹实验
下载PDF
免疫印迹实验及麻风菌抗原血清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吴勤学 魏万惠 +2 位作者 李新宇 候伟 叶干运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初步分析了自己建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与免疫印迹试验(WB)及其应用于麻风菌(ML)和有关分支菌(AFB)抗原分析的结果,表明受试各菌都有自己独特的SDS—PAGE谱和WB反应谱。ML的WB反应带与有关报导大多相符,虽未能显示28KD,但... 初步分析了自己建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与免疫印迹试验(WB)及其应用于麻风菌(ML)和有关分支菌(AFB)抗原分析的结果,表明受试各菌都有自己独特的SDS—PAGE谱和WB反应谱。ML的WB反应带与有关报导大多相符,虽未能显示28KD,但发现ML有新的55KD反应带。作者认为,这些结果及特性可用于菌株鉴别和筛选血清试验用的吸收剂,对分析和寻找用于血清试验和疫苗的抗原及分离提纯这些抗原有相当的潜力。作者对实验方法及应用技巧作了详细描述,分析麻风菌(ML)抗原及其免疫活性对了解ML的抗原组成,探索麻风诊断、分型乃至发病机理都有重要意义。对此,国外已有些报道,但国内尚未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菌 免疫印迹实验 SDDS-PAGE
下载PDF
54例HIV抗体确认阳性无偿献血者蛋白印迹实验带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秀莲 韩雪莹 李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对本地区HIV抗体确认阳性献血者的带型特征进行分析,以对献血招募、职业防护及血液检测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经本中心实验室初筛检测为HIV抗体反应性标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确认检测,收集经确认实验... 目的对本地区HIV抗体确认阳性献血者的带型特征进行分析,以对献血招募、职业防护及血液检测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经本中心实验室初筛检测为HIV抗体反应性标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确认检测,收集经确认实验为HIV抗体阳性的标本信息,对各条带出现率及条带组合情况分别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收集HIV抗体确认阳性献血者5 4例,带型以全带型比例最高,为3 8.9%;各条带检出率:gp1 6 0/1 2 0、p2 4均为1 0 0%,其次为p6 6、gp4 1分别为9 2.6%、9 0.7%,p3 1、p1 7、p5 1依次为8 3.3%、8 7.0%、8 7.0%,p3 9和p5 5阳性率最低,分别为5 9.2%、42.6%。结论带型分析显示HIV抗体确认阳性献血者以早期感染为主,应采取措施避免高危人群献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带型 献血者 蛋白免疫印迹确认实验
下载PDF
大理地区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带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新原 王洪 王庆春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7期1020-1021,共2页
目的:分析大理地区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带型及分布。方法: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理地区567份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结果:大理地区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条带带型不同,65.21%的阳性样本呈现8条带,其余阳性样本中最高的呈现7条带占12... 目的:分析大理地区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带型及分布。方法: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理地区567份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结果:大理地区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条带带型不同,65.21%的阳性样本呈现8条带,其余阳性样本中最高的呈现7条带占12.93%,最低的呈现3条带占0.36%;各区带呈现的百分率不同,呈现率90%以上的区带有gP120、gP41、P24、P66、P51,呈现率最高的是P24(99.45%),而gP160呈现率只有48.63%,非特异反应带gP161~473和不典型反应带P39分别为51.00%和10.20%。结论:大理地区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带型分布与别的地区报道有异,外膜蛋白带gP160呈现率只有48.63%,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抗体 免疫印迹实验 WB带型 大理
下载PDF
多头绒泡菌线粒体中肌动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5
作者 曾宪录 邢苗 +2 位作者 王晓光 宋朝霞 郝水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自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 Schw.)原质团中分离线粒体,以兔抗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IgG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线粒体中含有与肌动蛋白抗体... 自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 Schw.)原质团中分离线粒体,以兔抗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IgG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线粒体中含有与肌动蛋白抗体呈阳性反应的抗原,以兔抗肌动蛋白抗体作一抗,金颗粒标记的蛋白A作二抗进行的问接免疫电子显微镜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肌动蛋白是多头绒泡菌线粒体的组成成分,并在线粒体中呈散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绒泡菌 线粒体 肌动蛋白 免疫细胞化学 免疫荧光实验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下载PDF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国蓉 李春来 方慧 《西部医学》 2006年第1期86-87,共2页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为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病毒载量实验。抗体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ILLSA)、免疫层析/渗滤以及免疫印迹实验(Waternblot,WB)为主;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心蛋白P24抗原;病毒载量实验主...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为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病毒载量实验。抗体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ILLSA)、免疫层析/渗滤以及免疫印迹实验(Waternblot,WB)为主;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心蛋白P24抗原;病毒载量实验主要以反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一系列方法为主。虽然现在还没有有效消灭体内HIV的方法,但积极、早期治疗对延缓感染者发病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实验室诊断 免疫印迹实验 核心蛋白 病毒载量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筛查及报告策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菊英 苏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2期1286-1289,共4页
目的验证本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及报告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将131例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初筛的HIV抗体有反应的患者血清样本,采用CLIA法、胶体金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复检,同时将其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采用免疫印... 目的验证本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及报告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将131例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初筛的HIV抗体有反应的患者血清样本,采用CLIA法、胶体金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复检,同时将其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B)确证。结果131例HIV有反应血清样本CLIA复检符合率为100%;经WB确证55例阳性、73例阴性、3例不确定;排除3例不确定结果,CLIA、胶体金及ELISA敏感性分别为100%(55/55)、100%(55/55)及98.21%(54/55),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及ELISA特异性分别为91.78%(67/73)及93.15%(68/7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立,HIV抗体CLIA 95%阳性预测S/CO值为7.0025;本研究54例WB、胶体金及ELISA均阳性者CLIA的S/CO值均>7.0025,54例均阳性者S/CO值高于63例均阴性者和11例不一致模式者(P均<0.01)。结论本室确立的HIV抗体初筛采用CLIA,有反应样本采用胶体金及ELISA复检,复检后有反应样本送CDC确认;经复检验证无须做确证实验的有反应血清样本,其检测报告中添加备注,此检测及报告策略适于HIV临床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抗体 化学发光法 胶体金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免疫印迹实验
下载PDF
ATP5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林英 李时孟 +1 位作者 岳斯琦 杨琦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1期1317-1319,共3页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因,每年有超过185万病例被发现,85万人死亡[1]。结直肠癌初期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多数病例是在癌症晚期才被确诊,有效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对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二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免...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因,每年有超过185万病例被发现,85万人死亡[1]。结直肠癌初期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多数病例是在癌症晚期才被确诊,有效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对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二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免疫印迹实验、免疫组化实验来探究ATP5B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为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晚期 免疫印迹实验 表达及意义 结直肠癌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 临床诊断 发病机制
下载PDF
RPS1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岳斯琦 魏丽萍 何成彦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期81-83,共3页
结直肠癌作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也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诊断的恶性肿瘤。在东欧和亚洲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迅速,预计到2030年,全球结直肠癌患者将新增220万确诊病例以及110万的死亡病例[1]。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结直肠癌作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也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诊断的恶性肿瘤。在东欧和亚洲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迅速,预计到2030年,全球结直肠癌患者将新增220万确诊病例以及110万的死亡病例[1]。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癌症筛查诊断能显著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2],本实验初步通过二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免疫印迹实验来分析RPS1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差异,为结直肠癌的筛查和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癌症 免疫印迹实验 结直肠癌 筛查诊断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确诊病例 恶性肿瘤 表达及意义
下载PDF
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2
10
作者 殷方兰 钟培松 +1 位作者 张永 陈国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78-980,共3页
艾滋病确证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免疫印迹试验,如果确证结果不是阴性,但又不满足阳性判定标准,则判定为HIV抗体不确定,约4%~20%的样品经过初筛复测阳性后,确证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不确定者多来自无偿献血者... 艾滋病确证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免疫印迹试验,如果确证结果不是阴性,但又不满足阳性判定标准,则判定为HIV抗体不确定,约4%~20%的样品经过初筛复测阳性后,确证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不确定者多来自无偿献血者、孕产妇等健康群体,条带的类型、数量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影响不确定结果的因素复杂且尚不清楚。不确定者的随访依从性较差,转归以实验室出现非特异性反应为主,且与不确定标本的S/CO比值有关。对于HIV抗体不确定的标本,需结合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辅助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抗体 免疫印迹实验 不确定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抗-HCV初筛阳性结果的确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戎霞 许茹 +6 位作者 王敏 夏文杰 童汪霞 郑优荣 叶欣 罗广平 付涌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67-1968,共2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用于献血者筛查的2种抗-HCVEIA检测试剂(上海科华和美国Abbott)的特异性。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41份经EIA检测抗-HCV阳性的标本采用RIBA和Q-PCR进行确证,并比较2种抗-HCVEIA试剂检测阳性结果的确证阳性率。结果 69份双试...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用于献血者筛查的2种抗-HCVEIA检测试剂(上海科华和美国Abbott)的特异性。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41份经EIA检测抗-HCV阳性的标本采用RIBA和Q-PCR进行确证,并比较2种抗-HCVEIA试剂检测阳性结果的确证阳性率。结果 69份双试剂(2种EIA试剂)检测均阳性的标本中,RIBA和Q-PCR均阳性的39份;RIBA阳性、而Q-PCR阴性的5份;RIBA不确定、Q-PCR阴性的6份;RIBA和Q-PCR均阴性的19份。72份单试剂(仅其中1种EIA试剂)抗-HCV阳性(上海科华8份,美国Abbott64份)标本中Q-PCR结果均阴性;RIBA检测结果除5份不确定外,其余阴性。上海科华和美国Abbott试剂检测阳性结果的确证阳性率分别为57.14%和33.08%,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上海科华试剂检测阳性结果的确证阳性率高于美国Abbott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重组免疫印迹实验 荧光定量PCR 特异性
下载PDF
HIV抗体不确定带型与临床转归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冯霞 娄金丽 +3 位作者 刘翠娥 刘意 马红丽 李健维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448-450,45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s, WB)检测HIV抗体不确定带型的转归及其与疾病分期的规律,为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31例首次HIV抗体WB检...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s, WB)检测HIV抗体不确定带型的转归及其与疾病分期的规律,为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31例首次HIV抗体WB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带型的临床转归,及其与初筛S/CO值、CD4^+ T细胞计数以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WB不确定带型共10种,按条带个数分为1条带、2条带和3条带3种类型,其HIV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P=0.00);WB不确定病按例临床转归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两者初筛S/CO值分别为30.70±28.39和2.82±5.74(F=25.81,P=0.00),CD4^+ T细胞计数分别为(328.83±250.63)个/μl和(569.92±143.06)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5,P=0.03);将阳转病例分为急性期组和艾滋病期组,急性期组的不确定带型为p17、p24、gp160、p51p66、p24gp160、p17p24gp160,艾滋病期组带型为gp120gp160和gp41gp120gp160,两组初筛S/CO值和CD4^+ T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HIV-1 RNA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B不确定带型随条带数增加,阳转率增高,结合初筛S/CO比值和CD4^+ T细胞计数,根据WB不确定带型可判断其临床转归和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印迹实验 不确定结果 转归
原文传递
结合珠蛋白mRNA在小鼠皮肤中的表达及炎症调节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萍 夏立新 +4 位作者 王合 张亚芹 王岩 王雅坤 陈洪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结合珠蛋白 HP 免疫反应 小鼠 皮肤 免疫调节 原位杂交 免疫印迹实验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瓜氨酸化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常晓天 郑亚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该病在我国发病率约3‰-5‰。
关键词 瓜氨酸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角蛋白抗体 自身免疫疾病 反应研究 免疫抗体 gingivalis 滑膜组织 免疫印迹实验 侵蚀性
下载PDF
人工培植冬虫夏草水提物抗人巨细胞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豪斌 张旋 +4 位作者 王茂水 郑仲声 秦雪 阳艳华 沈星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研究人工培植冬虫夏草水提物对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抑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细胞病变法(CPE)检测虫草水提物的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活性,同时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初步探究虫草水提物抗HCMV的作用靶点... 研究人工培植冬虫夏草水提物对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抑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细胞病变法(CPE)检测虫草水提物的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活性,同时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初步探究虫草水提物抗HCMV的作用靶点。结果表明虫草水提物浓度在0.3 g.L-1以上时能有效抑制HCMV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用虫草水提物处理感染的宿主细胞,HCMV的早期立即蛋白IE1、IE2及早期蛋白UL84的表达均明显受到抑制。虫草水提物可作为潜在的抗HCMV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水提物 人类巨细胞病毒 人包皮成纤维细胞 细胞病变 抗病毒药物 免疫印迹实验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兔股骨组织中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露 罗高斌 +4 位作者 李巍 林义才 阮中坚 周志广 薄占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814-2819,共6页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间隙连接蛋白Cx43作为骨组织细胞间的主要间隙连接,通过介导骨细胞间信息、能力的正常传递参与调控骨组织细胞生长、分化,代偿性的骨增加或减少,间隙连接蛋白Cx43与激素性股骨...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间隙连接蛋白Cx43作为骨组织细胞间的主要间隙连接,通过介导骨细胞间信息、能力的正常传递参与调控骨组织细胞生长、分化,代偿性的骨增加或减少,间隙连接蛋白Cx43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尚少见报道。目的:通过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初步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等分为两组,模型组采用内毒素+激素方法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建模4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变细,结构紊乱,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多,髓腔内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对照组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排列整齐、很少见空骨陷窝,骨髓造血细胞丰富,脂肪细胞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x43蛋白阳性表达于骨小梁边缘成骨细胞及骨小梁内骨细胞胞浆上及骨髓细胞间质。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碱性磷酸酶和Cx43蛋白的表达在模型组中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骨及关节损伤模型 股骨头坏死 激素诱导 动物模型 间隙连接蛋白CX43 碱性磷酸酶 免疫组化 免疫印迹实验 苏木精-伊红染色 骨细胞调亡 发病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与核心抗原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侯健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9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与核心抗原(HCV-c Ag)联合检测对丙型肝炎的诊断效能。方法经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确证的92例阳性标本,81例阴性对照标本,同时进行HCV-Ab和HCV-c Ag检测,分析HCV-Ab检测法、HCV-c Ag检测法及两者联合检测...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与核心抗原(HCV-c Ag)联合检测对丙型肝炎的诊断效能。方法经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确证的92例阳性标本,81例阴性对照标本,同时进行HCV-Ab和HCV-c Ag检测,分析HCV-Ab检测法、HCV-c Ag检测法及两者联合检测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HCV-Ab检测法敏感性为79.3%,特异性为93.8%;HCV-c Ag检测法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90.1%;HCV-c Ag与HCV-Ab联合检测法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88.9%。三种试验比较,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885和0.906。HCV-c Ag与HCV-Ab联合检测法,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 HCV-c Ag与HCV-Ab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对于丙型肝炎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核心抗原检测 丙肝抗体检测 敏感性 特异性 重组免疫印迹实验 ROC曲线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HspA亚基的表达与纯化
18
作者 刘秀丽 张兆山 +2 位作者 陶好霞 展德文 刘纯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630,共5页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载体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HspA),并进行纯化. 方法:PCR扩增hspA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pQE-60,pGEX-4T-2中,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表达.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对表达产物进行纯...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载体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HspA),并进行纯化. 方法:PCR扩增hspA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pQE-60,pGEX-4T-2中,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表达.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免疫印迹检测蛋白的抗原性. 结果:PCR扩增得到hspA基因,在载体pQE-60中以HspA和HspA-His6两种形式得到表达,表达量高达菌体总蛋白的40%以上.经镍离子亲和层析后,纯化率分别为88.63%和86.32%,但HspA—His6在纯化过程中发生降解.免疫印迹实验表明,HspA和HspA-His6都有很好的抗原性. 结论:实现了HspA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纯化,为幽门螺杆菌HspA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实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表达与纯化 A亚基 原核表达载体 hspA基因 HSPA PCR扩增 免疫印迹检测 免疫印迹实验 高效表达 亲和层析 热休克蛋白 亚单位疫苗 大肠杆菌 表达产物 PAGE 纯化过程 免疫实验 抗原性 镍离子 SDS 总蛋白 表达量
下载PDF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与阿片依赖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魏秋华 吴宁 +1 位作者 苏瑞斌 李锦 《中国药理通讯》 2008年第3期37-37,共1页
目的: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是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HCNP)的前体蛋白,参与多种信号转导过程。本课题组前期蛋白质组研究发现PEBP在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具有差异表达。因此,本研究目的为观察该蛋白是否在阿片依赖过程中发... 目的: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是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HCNP)的前体蛋白,参与多种信号转导过程。本课题组前期蛋白质组研究发现PEBP在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具有差异表达。因此,本研究目的为观察该蛋白是否在阿片依赖过程中发挥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PEBP蛋白在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的差异表达。建立大鼠吗啡依赖与自然戒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 结合蛋白 阿片依赖 吗啡依赖大鼠 免疫印迹实验 差异表达 前体蛋白 信号转导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MGF505-3R蛋白的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凤杰 魏天 +5 位作者 张芳毓 王成宇 张守峰 扈荣良 吕礼良 王永志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第1期1-2,5,共3页
为获得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体外诱导表达的MGF505-3R蛋白。实验依据GenBank中报道的MGF505-3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引入His标签,以ASFV基因全序列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并... 为获得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体外诱导表达的MGF505-3R蛋白。实验依据GenBank中报道的MGF505-3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引入His标签,以ASFV基因全序列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并转入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用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菌体,分别取上清液和沉淀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将表达的蛋白经过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分析蛋白的活性。克隆得到的MGF505-3R基因片段长度为843 bp,与原序列一致。蛋白在沉淀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3 ku。纯化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MGF505-3R重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呈阳性。MGF505-3R蛋白可以在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表达并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表达活性。近几年,多基因家族(Multigene Families,MGFs)基因缺失疫苗被认为是目前ASF疫苗研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获得的MGF505-3R重组蛋白将为ASFV MGF505-3R蛋白的研究提供基础,也为基因缺失疫苗相关免疫学方面的检测提供前期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MGF505-3R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免疫印迹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