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全切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及术后第1天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伊建奎 张立峰 +1 位作者 谭黄业 喻俊彪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及术后第1天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病人共273例,根据甲...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及术后第1天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病人共273例,根据甲状腺全切术后是否发生PHPP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价甲状腺全切术后PHP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术后第1天iPTH预测价值。结果PHPP组术后第1天iPTH和血钙水平降低比例分别为72.73%(8/11),63.64%(7/11),显著高于无PHPP组的36.26%(95/262),35.88%(94/26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iPTH和血钙水平降低均是甲状腺全切术后PHP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iPTH水平预测甲状腺全切术后PHPP发生效能高于术后第1天血钙水平(P<0.05)。结论术后第1天iPTH和血钙水平降低病人在甲状腺全切术后更易发生PHPP,且术后第1天iPTH水平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危险因素 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黏附分子CD44介导的雌激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2
作者 徐晓娅 郭晓聪 +3 位作者 邱涛 蒲荣梅 王明金 李作孝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与黏附分子CD44的关系。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正常对照组、EAE组、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发病情况及脑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与黏附分子CD44的关系。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正常对照组、EAE组、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发病情况及脑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CD44的含量。结果EAE组及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但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EAE临床症状均较EAE组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AE组及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及灰白质交界处可见不同程度的CD44阳性细胞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与EAE组比较,大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CNS白质CD44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组比较,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组CNS白质的CD4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EAE大鼠中存在黏附分子CD44的高表达,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而发挥对EAE大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硬化 CD44 激素 实验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自身免疫疾病 大鼠
下载PDF
人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性生长激素mRNA的扩增与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军喜 郑德先 +1 位作者 邓洁英 史轶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用正常人淋巴细胞,总RNA与人垂体生长激素特异性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得到一条弱的杂交带,其位置与人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总RNA的Northern杂交带近乎一致。根据人垂体生长激素cDNA顺序设计合成寡核苷酸引... 用正常人淋巴细胞,总RNA与人垂体生长激素特异性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得到一条弱的杂交带,其位置与人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总RNA的Northern杂交带近乎一致。根据人垂体生长激素cDNA顺序设计合成寡核苷酸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相结合的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的cD-NA与人垂体生长激素cDNA大小相似,证实正常人淋巴细胞有免疫反应性生长激素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反应 生长激素 MRNA 淋巴细胞 扩增 鉴定
下载PDF
卵巢切除后大鼠垂体前叶生长相关蛋白-43免疫反应性及其与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晓燕 刘津平 +2 位作者 贾轶 刘莹莹 鞠躬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 :探讨卵巢切除后大鼠垂体前叶生长相关蛋白 4 3(growth associatedprotein 4 3,GAP 4 3)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数量变化及其与腺细胞的关系。 方法 :大鼠经双侧卵巢切除 ,分别于术后 4d和 15d取垂体 ,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 ,进... 目的 :探讨卵巢切除后大鼠垂体前叶生长相关蛋白 4 3(growth associatedprotein 4 3,GAP 4 3)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数量变化及其与腺细胞的关系。 方法 :大鼠经双侧卵巢切除 ,分别于术后 4d和 15d取垂体 ,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 ,进行GAP 4 3和卵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 ,FSH) ,GAP 4 3和P物质 (substanceP ,SP)免疫荧光双标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垂体前叶GAP 4 3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数量变化、与促性腺激素细胞及S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关系。 结果 :正常大鼠垂体前叶很少有GAP 4 3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卵巢切除后 4d垂体前叶出现了数量较多的GAP 4 3免疫反应神经纤维 ,术后 15d神经纤维明显增多 ,多走行于腺细胞间 ,少量神经纤维与FSH细胞密切接触。GAP 4 3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与SP共存。结论 :外周内分泌干预后 ,垂体前叶的神经纤维可通过芽生增加纤维数量 ,以对机体内分泌状态改变作出积极的应答。神经纤维可能直接作用于腺细胞 ,但更大的可能性是通过旁分泌方式实现对腺细胞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 大鼠 垂体前叶 生长相关蛋白-43 免疫反应 激素细胞
下载PDF
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反应性生长激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辉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7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前已证明淋巴细胞分沁的irGH是淋巴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因子,其mRNA大小、cDNA序列、分子量与垂体分泌的GH是一致的,但分泌的调控机制不同。irGH分泌的调控机制以及它对免疫细胞发育、活化、增殖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将有加深我... 目前已证明淋巴细胞分沁的irGH是淋巴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因子,其mRNA大小、cDNA序列、分子量与垂体分泌的GH是一致的,但分泌的调控机制不同。irGH分泌的调控机制以及它对免疫细胞发育、活化、增殖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将有加深我们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 生长激素
下载PDF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血磷免疫反应性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亚然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1820-1822,共3页
慢性肾脏病是对人类生命安全危害极强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医用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针对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治疗已经获得极大... 慢性肾脏病是对人类生命安全危害极强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医用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针对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治疗已经获得极大突破。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异常是该病主要并发症,对患者生存质量有着严重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因肾功能衰减,机体将出现各种骨代谢异常及矿物质异常,从而引发血管钙化、肾性骨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死亡风险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骨代谢异常 甲状腺激素水平 矿物质 免疫反应 患者 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下载PDF
癫痫病人大脑皮质GR和mGLUR1的免疫反应性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秀祖 朱家祥 +4 位作者 刘庆莹 朱长庚 魏瑛 童逸龄 熊密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 探讨癫痫的发病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分别研究癫痫病人病灶区手术切除标本和正常标本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mGLUR1)和糖皮质激素受体 (GR)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并做显微图像分析。 结果 与正常标本对比 ,癫痫病人mG... 目的 探讨癫痫的发病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分别研究癫痫病人病灶区手术切除标本和正常标本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mGLUR1)和糖皮质激素受体 (GR)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并做显微图像分析。 结果 与正常标本对比 ,癫痫病人mGLUR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平均光密度值增加 ,而GR阳性细胞数量则减少 ,平均光密度也减少。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免疫反应 癫痫 糖皮质激素受体 代谢谷氨酸受体 发病机制 免疫细胞化学
原文传递
豚鼠与大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免疫与生物学特性比较
8
作者 田韵 刘敏 +2 位作者 刘综道 胡平安 高常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3242-3244,3248,共4页
目的比较豚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与大鼠GnRH的免疫反应和生物学活性。方法将豚鼠和大鼠下丘脑匀浆,其GnRH含量用识别结构特异性和识别序列特异性的两种不同的抗体组成的放射免疫系统进行测量。生物学活性在大鼠和豚鼠活体内检测... 目的比较豚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与大鼠GnRH的免疫反应和生物学活性。方法将豚鼠和大鼠下丘脑匀浆,其GnRH含量用识别结构特异性和识别序列特异性的两种不同的抗体组成的放射免疫系统进行测量。生物学活性在大鼠和豚鼠活体内检测。结果用上述两种放射免疫系统测量,大鼠下丘脑内GnRH含量大致相当,而豚鼠下丘脑内GnRH含量有显著差别。大鼠GnRH的生物学活性在豚鼠和大鼠都比豚鼠GnRH的生物活性强。结论豚鼠GnRH与大鼠GnRH的免疫反应性和生物学活性都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激素释放激素 免疫反应和生物学活
下载PDF
性激素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晓东 王静 周其全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激素 二态 免疫反应 创伤-失血休克
下载PDF
保湿剂在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颖 付桂莉 +3 位作者 郑源泉 卢静静 王攀 柯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探讨鱼肝油软膏在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ACD患儿76例,随机分为ACD1组和ACD2组,每组各38例。另选取健康儿童38例设为对照组。ACD1组患儿给予弱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ACD2组在弱... 目的:探讨鱼肝油软膏在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ACD患儿76例,随机分为ACD1组和ACD2组,每组各38例。另选取健康儿童38例设为对照组。ACD1组患儿给予弱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ACD2组在弱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鱼肝油软膏涂抹患处。两组患儿均治疗4周。比较对照组及ACD1组、ACD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因子水平,包括IL-1β、IL-2、IL-4、IL-10、IL-17、IFN-γ、TNF-α;比较ACD1组、ACD2组治疗前后的局部皮损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4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8周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ACD1组与ACD2组血清IL-1β、IL-2、IL-17、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4、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ACD1组与ACD2组血清中IL-1β、IL-2、IL-17、IFN-γ、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IL-4、IL-10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且ACD2组血清IL-1β、IL-2、IL-17、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ACD1组,IL-4、IL-10水平均高于ACD1组(P<0.05)。治疗后,ACD1组与ACD2组局部瘙痒、烧灼感、红斑、丘疹、水疱、皮损面积等症状的体征评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或P<0.01);且ACD2组上述评分均低于ACD1组(P<0.05)。治疗后,ACD2组总有效率高于ACD1组(94.74%vs 86.84%,P<0.05),复发率低于ACD1组(0 vs 10.53%,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鱼肝油软膏应用于ACD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其可有效改善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缓解局部病灶症状,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对于ACD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接触皮炎(ACD) 鱼肝油软膏 糖皮质激素 免疫因子
下载PDF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肺移植术后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
11
作者 徐钰 练巧燕 +4 位作者 陈奥 王晓华 徐鑫 何建行 巨春蓉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受者的资料,分析其诊疗经过。结果受者因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性终末期间质性肺病接受右肺移...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受者的资料,分析其诊疗经过。结果受者因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性终末期间质性肺病接受右肺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阳性(11%),术前未行特殊预处理,手术当日及术后予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术后早期受者康复顺利,术后13 d出现胸闷、气促,并呈进行性加重,迅速进展为Ⅰ型呼吸衰竭,PRAⅠ类上升为58%,并出现dnDSA,其位点为A24:02,平均荧光强度(MFI)值为2110,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指南,拟诊为(可能)AMR。予血浆置换、蛋白A免疫吸附、糖皮质激素冲击、利妥昔单抗及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等综合治疗后,PRA及DSA水平逐渐下降,术后20 d DSA MFI值为0,受者临床情况逐渐好转,呼吸困难消失,气促逐渐缓解,呼吸衰竭纠正,肺部渗出影逐渐吸收;术后45 d,受者完全康复出院。随访1年,受者状态良好,生活质量与同龄健康人相同,PRAⅠ类为5%,Ⅱ类为阴性,未出现DSA。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能有效去除受者循环血液中的DSA,减轻靶器官损害,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理想。针对肺移植术后AMR,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联合免疫吸附,可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 供者特异抗体(DSA) 群体反应抗体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宗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923-924,共2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血液病[1]。临床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存在治疗后无效或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因而找寻一种新的高效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血液病[1]。临床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存在治疗后无效或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因而找寻一种新的高效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近年来有关地塞米松治疗ITP患者有较多报道,且均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可能会诱发或产生感染、消化性溃疡、反跳现象、神经症状等不良反应[3]。有研究表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IL)-11对血小板减少相关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4]。本研究采用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IL-11治疗成人ITP,观察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糖皮质激素 消化溃疡 反跳现象 神经症状 药物不良反应 地塞米松 免疫相关
下载PDF
氢化考的松对大鼠垂体及胃肠道ACTH免疫反应性细胞的影响
13
作者 邢文英 柴信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6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氢化考的松对大鼠垂体及胃肠道促肾上皮质激素免疫反应性(adrenocorticortrophichomoneimmunoreactivity,ACTH-IR)细胞的影响,结果... 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氢化考的松对大鼠垂体及胃肠道促肾上皮质激素免疫反应性(adrenocorticortrophichomoneimmunoreactivity,ACTH-IR)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氢化考的松,大鼠垂体前叶和十二指肠近端粘膜ACTH-IR细胞免疫的反应性减弱,细胞数量减少,尤以垂体前叶细胞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 免疫反应细胞 胃肠道 ACTH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演变为淋巴瘤样肉芽肿1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晋薇 董周寰 +1 位作者 朱凤伟 桂秋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发展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临床、影像、组织学特点及预后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发展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临床、影像、组织学特点及预后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1例患者,女性、52岁,主因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口角左歪10天入院;随后临床症状加重,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笨拙,行走困难,右侧口角歪斜,饮水呛咳,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右侧听力下降。影像学起病时可见双侧枕叶、脑桥及小脑半球多灶点、斑片状信号,随后临床给予激素治疗,症状减轻且原有病灶减弱或消失;6个月后再次发病可见右侧侧脑室旁、右侧桥臂出现新的异常信号。病理学改变:(第一次)送检少许破碎小脑皮层组织,小脑颗粒细胞层、白质区见多发小灶肉芽肿样炎,病变有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构成,不伴有坏死及多核巨细胞反应,并血管周围淋巴组织套袖形成,未见血管壁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分子检测EBER阴性,考虑为CLIPPERS综合征;(第二次)镜下见富于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伴大片坏死,其间偶见核大异型单核及多核细胞,部分呈围血管性排列及血管破坏性改变,分子检测EBER阳性细胞5~10个/HPF,结合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结果,符合淋巴瘤样肉芽肿(II级)。结论CLIPPERS是新近提出的具有独特放射学和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征,该综合征确切的病因不详,在病理上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及组织学改变,可能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病因的综合征,部分病例存在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转化的风险(即淋巴瘤的前哨病变)。增加EBV原位杂交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反应淋巴细胞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 淋巴瘤样肉芽肿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女性的免疫反应比男性强
15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8期1115-1115,共1页
据美国WebMD医学新闻网(2014-01—20)报道,根据一篇系统分析,参与脂质代谢的雄性激素和基因可能会造成男性和女性的免疫反应差异。 加州斯坦福大学的DavidFurman博士等人测量了53名女性和34名男性的外围血液样本的体外应激反应。... 据美国WebMD医学新闻网(2014-01—20)报道,根据一篇系统分析,参与脂质代谢的雄性激素和基因可能会造成男性和女性的免疫反应差异。 加州斯坦福大学的DavidFurman博士等人测量了53名女性和34名男性的外围血液样本的体外应激反应。男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感染严重程度和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对感染和注射疫苗等抗原也有比较强的反应。女性这种比较强的免疫反应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她们在感染流感时比较常发生免疫调节病症,例如细胞激素过度产生(称为细胞激素风暴),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反应 细胞激素 斯坦福大学 血管通透 医学新闻 激素
下载PDF
流感病毒诱导的糖皮质激素损害宿主针对继发细菌性感染的天然免疫防御
16
《微生物与感染》 2010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细菌感染 糖皮质激素 免疫防御 宿主 病毒诱导 流感 免疫反应 天然
下载PDF
大鼠胃卵泡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共定位 被引量:6
17
作者 于辉 唐旭 +3 位作者 吕葆真 黄威权 孙岚 赵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2-593,共2页
关键词 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卵泡刺激素 大鼠 和胃 共定位 GNRH 上皮细胞 免疫反应 消化系统 杂交信号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生长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晓宇 许哲 +2 位作者 陈彻 刘福坤 黎介寿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62-1167,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能通过与生长激素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与DNA修复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对细胞产生放疗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直肠癌患者生长激素受体(growthhormonereceptor,GHR)表达水平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背景与目的: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能通过与生长激素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与DNA修复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对细胞产生放疗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直肠癌患者生长激素受体(growthhormonereceptor,GHR)表达水平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action,RT-PCR)方法检测98例直肠癌患者放疗前活检标本及相应的术后标本中GHR蛋白和mRNA的表达;放疗敏感性依据直肠癌减退分级标准评分。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放疗前直肠癌活检标本中GHR高表达与患者放疗耐受有显著相关性(rs=0.399,P<0.001);RT-PCR结果同样显示GHRmRNA阴性组具有更高的放疗敏感性(rs=0.398,P<0.001);而与放疗前活检标本相比,配对的放疗后标本中残留的癌细胞GH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直肠癌患者放疗前活检标本中GHR高表达提示术前放疗敏感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生长激素受体 术前放疗 放疗敏感 免疫组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纠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肾性贫血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金其庄 甄国华 王梅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15,共2页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旁亢 )经活性维生素D3 治疗后 ,其血红蛋白 (Hb)及红细胞压积 (Hct)的变化。方法 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观察 2 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经活性维生素D3治疗纠正继发性甲旁亢...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旁亢 )经活性维生素D3 治疗后 ,其血红蛋白 (Hb)及红细胞压积 (Hct)的变化。方法 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观察 2 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经活性维生素D3治疗纠正继发性甲旁亢前后Hb、Hct、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用量的变化。结果  2 0例病人经活性维生素D3 治疗后 ,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素 (iPTH)由 (5 32 .5 0± 30 8.31 ) μg/ml下降至 (1 35 .0 0± 80 .6 2 ) μg/ml,Hb由 (90 .4 5± 1 3.4 5 )g/L上升至 (1 0 1 .35± 1 4 .93)g/L ,Hct由 (2 9.4 80± 4 .36 3) %上升至 (32 .5 30± 4 .4 4 1 ) % ,EPO用量由 (5 6 1 2 .5 0± 2 5 6 0 .4 2 )IU/周下降至 (4 6 2 5 .0 0± 2 799.79)IU/周。上述所有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继发性甲旁亢的纠正 ,肾性贫血得到改善 ,EPO用量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甲旁亢 贫血 免疫反应甲状旁腺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与甲状旁腺激素对比观察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琳娜 邓志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终末期肾病(ESRD)是各种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展到晚期的综合征,常常表现为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异常,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脏代谢功能下降,毒素及矿物质的持续堆积,导致血磷上升和1,25... 终末期肾病(ESRD)是各种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展到晚期的综合征,常常表现为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异常,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脏代谢功能下降,毒素及矿物质的持续堆积,导致血磷上升和1,25-(OH)2D 3生成减少。刺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沉淀异常及肾性骨病等,增加ESRD患者血管钙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对尿毒症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相关研究表明,钙磷代谢异常与透析患者死亡风险具有相关性[3]。本次研究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规律透析患者钙磷代谢情况进行五年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透析方式对钙磷代谢影响,既为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提供理论依据,又可以更好的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中医药大学 骨病 自身免疫疾病 甲状旁腺激素 死亡风险 钙磷代谢 酸碱代谢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