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0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酸和异亮氨酸对白羽肉鸡肠道发育、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洪涛 王宗伟 +5 位作者 于娟 高玉田 董晓丽 王功赢 赵旭 杨在宾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85,共7页
为研究无抗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和异亮氨酸对白羽肉鸡肠道发育、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罗斯308肉仔鸡72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基础饲粮+75 mg/kg... 为研究无抗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和异亮氨酸对白羽肉鸡肠道发育、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罗斯308肉仔鸡72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基础饲粮+75 mg/kg金霉素)、AL2组(基础饲粮+2%精氨酸和异亮氨酸)、AL5组(基础饲粮+5%精氨酸和异亮氨酸)。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AL2组和AL5组商品肉鸡21 d的空肠绒毛长度分别提高7.97%、15.94%和13.69%(P<0.05),回肠绒毛长度分别提高15.38%、33.34%和39.05%(P<0.05),21 d的空肠绒腺比提高11.27%、18.18%和16.54%(P<0.05),回肠绒腺比分别提高22.27%、38.93%和44.78%(P<0.05);同时,与抗生素组相比,AL2组和AL5组肉鸡21 d回肠的绒毛长度分别提高15.57%和20.51%(P<0.05),绒腺比提高13.63%和18.41%(P<0.05)。(2)AL2组和AL5组42 d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9.76%和31.95%、36.519%和43.70%、47.61%和63.37%(P<0.05);AL2组和AL5组42 d的胸腺指数分别较抗生素组提高24.39%和30.95%(P<0.05)。(3)抗生素组、AL2组和AL5组的胸肌肉色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2.21%、15.27%和22.97%(P<0.05),腿肌肉色值分别提高14.98%、15.81%和16.83%(P<0.05),腿肌的滴水损失分别降低12.85%、20.26%和26.92%(P<0.05);AL2组的胸肌肉色a值和b值较抗生素组分别提高24.30%和26.84%(P<0.05),腿肌肉色的b值较对照组降低17.64(P<0.05)%;AL5组的腿鸡滴水损失较抗生素组和AL2组分别降低16.14%和8.35%(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精氨酸和异亮氨酸能促进肉鸡的肠道和免疫器官发育,提高肉品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异亮氨酸 肉鸡 肠道 免疫器官指数 肉品质
下载PDF
褐藻寡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
作者 胡蝶 阿拉腾珠拉 +4 位作者 程志钱 张美红 肖瑀轩 程功 胡永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1-234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褐藻寡糖(AOS)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分别用100、200和800 U的褐藻胶裂解酶PDE9水解褐藻酸钠制备不同分子量的AOS,之后使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方法测定AOS的重均分子量,得出3... 本试验旨在研究褐藻寡糖(AOS)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分别用100、200和800 U的褐藻胶裂解酶PDE9水解褐藻酸钠制备不同分子量的AOS,之后使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方法测定AOS的重均分子量,得出3种AOS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23981、5038和3766 u,依次标记为高分子量、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然后选取体况一致和体重接近的1日龄爱拔益加(AA)雄性肉鸡2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低分子量(AL组)、中分子量(AM组)和高分子量(AH组)的AOS。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AL组、AM组和AH组肉鸡40日龄体重均显著提高(P<0.05),1~40日龄和21~40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提高(P<0.05);AL组和AM组肉鸡20日龄体重均显著提高(P<0.05),1~20日龄ADG均显著提高(P<0.05),1~20日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AL组肉鸡20日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AM组和AH组肉鸡20日龄法氏囊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AH组肉鸡空肠隐窝深度(CD)有降低趋势(P=0.084),空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SGLT1)、锌转运蛋白1(ZnT1)、闭锁小带蛋白-1(ZO-1)、黏蛋白2(mucin-2)和闭合蛋白(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空肠封闭蛋白-3(claudin-3)的mRNA相对表达量有提高趋势(P=0.081)。4)与CON组相比,AH组肉鸡盲肠扁桃体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相对量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AH组肉鸡盲肠微生物β多样性差异有显著性趋势(P=0.055),且AH组盲肠拟杆菌属、瘤胃球菌科UCG-005、瘤胃梭菌属、考拉杆菌属、帕拉苏特氏菌属、弯曲杆菌属、鸡杆菌属和埃希氏-志贺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分子量AOS均能有效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其中,高分子量AOS在制备中所需的酶量更少,生产成本相对更低,且能增强肉鸡免疫功能和改善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寡糖 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血清抗氧化指标 肠道健康
下载PDF
豚鼠、大鼠和小鼠免疫器官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宋春雷 俞磊 +1 位作者 高文波 陈尚琛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4期99-101,共3页
基于选择实验动物时的差异性原则,对豚鼠、大鼠和小鼠的脾脏、胸腺、淋巴组织的形态以及其石蜡切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免疫器官的差异,为免疫相关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集豚鼠、大鼠和小鼠的血液进行血常规及血液生... 基于选择实验动物时的差异性原则,对豚鼠、大鼠和小鼠的脾脏、胸腺、淋巴组织的形态以及其石蜡切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免疫器官的差异,为免疫相关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集豚鼠、大鼠和小鼠的血液进行血常规及血液生理生化检测,采集脾脏、胸腺进行形态和切片观察比较。观察血涂片可以看到豚鼠、大鼠和小鼠外周血液中免疫细胞有一定差别。根据血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检测可见在部分指标差异极显著,部分指标差异显著。器官外观以及石蜡切片分别有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大鼠 小鼠 免疫器官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不同长速肉鸡部分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4
作者 马猛 王克华 +6 位作者 曲亮 窦套存 郭军 王星果 胡玉萍 卢建 李永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4,共5页
本研究以不同生长速度的四个肉鸡品种为素材(wod168、wod178、wod188和爱拔益加AA),测定从1周龄至7周龄时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重量,分析器官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四个品种的消化器官指数均随周龄增大基... 本研究以不同生长速度的四个肉鸡品种为素材(wod168、wod178、wod188和爱拔益加AA),测定从1周龄至7周龄时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重量,分析器官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四个品种的消化器官指数均随周龄增大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1周龄的肌胃指数和腺胃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7周龄时,wod168、wod178、wod188和AA的肌胃指数和腺胃指数分别降低了75.23%、56.62%;77.69%、64.42%;80.01%、62.72%;81.34%、69.93%。wod168的胸腺指数、wod178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以及AA的脾脏指数各周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四个品种法氏囊指数均在4周龄时达到最大,7周龄时最小,分别降低了55.10%、64.11%、55.13%和63.68%,且4周龄时显著高于7周龄(P<0.05)。wod168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指数在同周龄时均大于其他三个品种,且肌胃指数与其他三个品种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消化器官 免疫器官 器官指数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饲养密度对新西兰白兔生长性能、行为、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李彦杰 祁海艳 +4 位作者 宋文超 周清波 王长平 张向宇 肖子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0,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家兔生长性能、行为方式、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943.86±51.13)g,健康的雄性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即Ⅰ组每个重复(笼)2只(5只/m^(2))、Ⅱ...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家兔生长性能、行为方式、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943.86±51.13)g,健康的雄性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即Ⅰ组每个重复(笼)2只(5只/m^(2))、Ⅱ组每个重复(笼)4只(10只/m^(2))、Ⅲ组每个重复(笼)6只(15只/m^(2))、Ⅳ组每个重复(笼)8只(20只/m^(2))。预饲期5 d,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Ⅰ组和Ⅱ组家兔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Ⅲ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Ⅰ组和Ⅱ组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Ⅲ组高于Ⅳ组(P<0.01)。在趴卧行为发生率方面,家兔的趴卧行为Ⅰ组和Ⅱ组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Ⅰ组和Ⅱ组的运动和站立行为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Ⅰ组和Ⅱ组的采食行为发生率均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Ⅰ组和Ⅱ组的修饰行为发生率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而啃咬行为发生率则显著低于Ⅲ组和Ⅳ组(P<0.05)。在免疫器官指数方面,Ⅰ组和Ⅱ组家兔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Ⅳ组(P<0.05),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在血清抗氧化能力方面,Ⅱ组和Ⅲ组家兔的血清T-AOC浓度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血清中MDA含量均显著低于Ⅳ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能够改善家兔的生长性能和行为状态,提高其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在考虑饲养笼具利用率的基础上,以Ⅱ组4只/笼(10只/m^(2))的饲养密度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白兔 饲养密度 生长性能 行为 免疫器官指数 抗氧化
下载PDF
GABA和IAB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发育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6
作者 赵子惠 孔晓军 +3 位作者 陈伯祥 杨明 成伟伟 李元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5-39,共5页
为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和丁酸钠(IAB)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分别开展两批次肉鸡试验。第一批肉鸡试验为试验1,随机挑选280只肉鸡,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GABA+IAB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只鸡;第二批肉鸡试验为试验2,随机挑选19... 为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和丁酸钠(IAB)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分别开展两批次肉鸡试验。第一批肉鸡试验为试验1,随机挑选280只肉鸡,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GABA+IAB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只鸡;第二批肉鸡试验为试验2,随机挑选192只肉鸡,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GABA试验组、IAB试验组和GABA+IAB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间统计试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日耗料量、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肠绒毛高度等数据。结果显示:(1)GABA+IAB试验组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了5.42%,欧洲效益指数(EPI)较对照组提高了6.28%;(2)IAB试验组和GABA+IAB试验组的空肠绒毛高度与绒隐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和GABA试验组;(3)GABA试验组、IAB试验组和GABA+IAB试验组的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GABA和IAB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显著提升肉鸡的生产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其中IAB对肉鸡肠道发育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GABA和IAB联合应用效果高于单一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丁酸钠(IAB) 肉鸡 生产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肠道发育
下载PDF
不同水平的微生物发酵香菇下脚料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纪丽莎 潘青 +1 位作者 王飒爽 刘倩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7-160,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不同水平的微生物发酵香菇下脚料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00只健康的1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雄性AA肉仔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组)、0.5%(2组)、1.0... 文章旨在分析不同水平的微生物发酵香菇下脚料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00只健康的1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雄性AA肉仔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组)、0.5%(2组)、1.0%(3组)、1.5%(4组)微生物发酵香菇下脚料,预饲期7 d,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3、4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7.4%、5.2%(P <0.05),料重比显著降低4.1%、3.7%(P <0.05);(2)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3、4组的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分别显著提高24.6%、21.1%、20.7%、19.8%(P <0.05);(3)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3、4组血清中TP含量较分别显著提高25.3%、29.3%(P <0.05),血清中AST、ALT、BUN含量显著降低16.6%、14.9%、20.7%、18.2%、13.7%、11.6%(P <0.05)。综上所述,添加1.0%微生物发酵香菇下脚料可以提高雄性AA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香菇下脚料 肉鸡 生产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免疫指标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仔猪免疫器官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叶青 左百姣 +4 位作者 李庆豪 孙娟 金鑫 夏璐 魏战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72-4879,共8页
为了探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感染对仔猪免疫器官的影响,选取1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5日龄仔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TGEV感染组(n=5),感染病毒5 d后剖解仔猪,采集胸腺、脾、扁桃体、腹股沟淋巴... 为了探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感染对仔猪免疫器官的影响,选取1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5日龄仔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TGEV感染组(n=5),感染病毒5 d后剖解仔猪,采集胸腺、脾、扁桃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髂下淋巴结、颈浅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GEV在免疫器官的分布。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TGEV感染主要引起仔猪胸腺小叶肿大,免疫细胞减少;脾红髓增多,大量血细胞浸润,脾索和脾窦界限不清晰;扁桃体淋巴滤泡减少;淋巴窦中有大量血细胞浸润并伴有铁锈色。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EV存在于多种免疫器官,脾中的病毒载量最高,其次是颈浅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胸腺中病毒分布最少。上述结果说明TGEV能够感染仔猪免疫系统并引起仔猪免疫器官的病理损伤,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为TGEV的免疫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仔猪 免疫器官 病理损伤 分布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商品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洪涛 李爱军 +2 位作者 庄佳荣 赵素梅 赵旭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24,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在商品肉鸡上的替抗和应用效果。选用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鸡72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无抗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5 g/t的广谱抗生素(金霉素),丁酸梭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50 g/t。试验分1~2...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在商品肉鸡上的替抗和应用效果。选用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鸡72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无抗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5 g/t的广谱抗生素(金霉素),丁酸梭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50 g/t。试验分1~21日龄和22~42日龄两个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肉鸡21日龄和42日龄的体重、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和欧洲效益指数(EPI)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各阶段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肉鸡21日龄的半净膛率、42日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21日龄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同时,丁酸梭菌组21日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肉鸡42日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丁酸梭菌组肉鸡42日龄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4)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商品肉鸡的饲料转化效率均有提高,饲料消耗和饲料成本降低,出栏体重提高,经济效益分别提高0.75元/只和0.64元/只。由此可见,丁酸梭菌可提高商品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提高免疫器官指数等免疫功能,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多数指标与添加抗生素组相当,有良好的替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肉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断奶仔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明明 张海华 +1 位作者 刘洪丽 李素芬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APS)对断奶仔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240只35日龄断奶仔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兔。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APS)对断奶仔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240只35日龄断奶仔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兔。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400 mg/kg的黄芪多糖。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200 mg/kg APS显著提高了断奶仔兔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提高了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能量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断奶仔兔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胸腺指数、圆小囊指数、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APS可以改善仔兔生长性能、促进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功能,APS的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断奶仔兔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器官指数
原文传递
生长期皖西白鹅免疫器官结构和血液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11
作者 袁宇尘 徐廉竹 +5 位作者 丁元翠 杨亚南 胡倩倩 赵春芳 李升和 任曼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1-265,共5页
为探究不同日龄皖西白鹅血液指标、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本实验随机选择30日龄健康皖西白鹅饲养,分别在60、90日龄和105日龄翅下静脉采血,60、90日龄时处死并取胸腺、脾脏、法氏囊和肝脏用于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在血常... 为探究不同日龄皖西白鹅血液指标、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本实验随机选择30日龄健康皖西白鹅饲养,分别在60、90日龄和105日龄翅下静脉采血,60、90日龄时处死并取胸腺、脾脏、法氏囊和肝脏用于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在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数、红细胞数随日龄增加而升高,其中90日龄皖西白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指标较60、105日龄显著升高。与60日龄相比,90、105日龄皖西白鹅的血液生化指标水平显著升高。无机磷、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血清乳酸脱氢酶、总蛋白、甘油三酯水平随日龄增加而降低,钙和球蛋白水平则随日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60日龄皖西白鹅相比,90日龄皖西白鹅法氏囊小结平均个数、法氏囊小结平均面积显著下降,脾脏重量显著增加,脾小结平均面积显著降低。抗氧化指标中,60日龄皖西白鹅法氏囊GSH显著高于90日龄。在60~105日龄阶段,通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说明90日龄皖西白鹅生长发育已趋于成熟;90日龄时中枢免疫器官胸腺仍继续发育,而法氏囊结构上呈现退化趋势,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从60日龄至90日龄持续发育,60日龄时肝脏在结构上成熟。综上,90日龄时皖西白鹅免疫器官发育基本成熟,血液生理生化水平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血生化 免疫器官 皖西白鹅
下载PDF
三种中草药对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血清免疫指标与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12
作者 王晗晗 嵇辛勤 +6 位作者 阮涌 杨纯培 吴宗豪 姚碧琼 陈佳琪 李世静 胡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68,共6页
为研究板蓝根、酒黄芩、醋五味子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雏鸭血清免疫指标与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将150只7日龄DTMUV抗体阴性雏鸭平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TMUV对照组、板蓝根组、酒黄芩组和醋五味子组;饲养至15日龄时,除空白对... 为研究板蓝根、酒黄芩、醋五味子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雏鸭血清免疫指标与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将150只7日龄DTMUV抗体阴性雏鸭平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TMUV对照组、板蓝根组、酒黄芩组和醋五味子组;饲养至15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接种DTMUV,同时三个药物组分别每日口服给药1 g/kg·bw,在接种病毒第3、6、9、12天对各组血清IgA、IgG、IgM、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含量及免疫器官指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TMUV对照组在感染早期IL-2含量以及中后期IgA、IgM、IL-4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接种病毒第3、6、9天IL-6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3个药物组接种病毒后第3、12天IgA含量,第9天IgM和IL-4含量均显著高于DTMUV对照组(P<0.05),板蓝根组在第3天能促进IgG表达,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板蓝根组、酒黄芩组在第9天能显著降低因病毒感染引起的IL-6含量上调(P<0.05);DTMUV对照组脾脏指数在试验期间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第6、9天胸腺指数以及第9、12天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3个药物组第12天脾脏指数显著小于DTMUV对照组(P<0.05),第12天法氏囊指数显著大于DTMUV对照组(P<0.05),醋五味子组第6、9天胸腺指数显著大于DTMUV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板蓝根、酒黄芩、醋五味子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DTMUV感染导致的鸭机体免疫抑制及免疫器官损伤,其中板蓝根及酒黄芩还能发挥抗炎作用,且板蓝根表现出更明显的免疫增强效果及免疫器官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中草药 雏鸭 血清免疫指标 免疫器官指数
原文传递
补饲开食料对断奶前后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13
作者 郝文君 刘书杰 +5 位作者 郭文杰 张玉莹 张博 王音 焦洋 崔占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6-676,共11页
旨在探讨补饲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出生日龄、体质量相近、健康的大通牦牛犊牛(公)30头,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犊牛饲喂代乳粉和苜蓿干草,补饲组犊牛在对照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两组犊牛的干物质饲喂质量... 旨在探讨补饲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出生日龄、体质量相近、健康的大通牦牛犊牛(公)30头,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犊牛饲喂代乳粉和苜蓿干草,补饲组犊牛在对照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两组犊牛的干物质饲喂质量保持一致。分别在犊牛断奶前(160日龄)和断奶后(230日龄)进行屠宰,每组各屠宰5头,采取肝脏、胸腺和脾脏,观察各器官组织形态,测定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补饲开食料显著提高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平均日增质量。补饲开食料促进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肝细胞的发育;160日龄犊牛肝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0日龄对照组犊牛肝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胸腺皮质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胸腺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不显著。160日龄试验组犊牛脾脏脾小结半径显著大于对照组,脾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0日龄两组犊牛脾脏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补饲开食料提高160日龄犊牛生长性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有效提高犊牛系统免疫力;对230日龄犊牛免疫器官形态发育和功能也具有潜在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开食料 生长性能 免疫器官 激素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发酵酒糟麸皮混合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荷花 尹晓娟 +7 位作者 刘宗强 张亚茹 刘德徽 汪阅 刘强 王冲 李晶 许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8,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酒糟麸皮混合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采用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组成的混合菌或在混合菌中添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发酵酒糟麸皮混合物制备多菌混合发酵物或菌酶协同发酵...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酒糟麸皮混合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采用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组成的混合菌或在混合菌中添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发酵酒糟麸皮混合物制备多菌混合发酵物或菌酶协同发酵物。30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在各阶段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4%多菌混合发酵物或菌酶协同发酵物。结果显示:酒糟麸皮混合物发酵后酸溶蛋白显著提升(P<0.05),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P<0.05),呕吐毒素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肉鸡41日龄体重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试验组肉鸡30~41日龄段日采食量及1~41日龄段日采食量和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试验Ⅱ组脾脏指数具有提高趋势(0.05≤P<0.10)。结果表明:多菌混合或菌酶协同发酵可提升酒糟麸皮混合物营养价值,发酵酒糟麸皮混合物可改善肉鸡生长性能,维持肉鸡屠宰性能,提高免疫器官指数,且菌酶协同发酵效果及发酵物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发酵酒糟麸皮混合物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原文传递
鸡TIFA和TRAF6蛋白的分子特征及其基因在免疫器官中的表达特性
15
作者 张前勇 赵采芹 +2 位作者 石海英 邢静如 段志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02-2813,共12页
【目的】明确鸡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相互作用的具有叉形头相关结构域蛋白(TIFA)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分子特征及其基因在鸡免疫器官中的表达特性,为后续深入研究TIFA和TRAF6相互作用调控家禽病毒NDV复制的作用机... 【目的】明确鸡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相互作用的具有叉形头相关结构域蛋白(TIFA)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分子特征及其基因在鸡免疫器官中的表达特性,为后续深入研究TIFA和TRAF6相互作用调控家禽病毒NDV复制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通过分析鸡TIFA和TRAF6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氨基酸同源性和结构域保守性及其在1~6月龄白来航鸡和新城疫病毒(NDV)感染SPF鸡后第3~5天的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分别检测鸡免疫器官中TIFA和TRAF6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研究鸡TIFA和TRAF6蛋白的分子特征及其基因在免疫器官中的表达特性。【结果】鸡TIFA和TRAF6蛋白分别含有187和545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量约为21.8和61.9 kDa,其二级结构均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组成。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鸡与火鸡TIFA和TRAF6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3%和98.2%,而与猪TIFA及小鼠TRAF6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最低,分别为51.1%和74.7%。同时,鸡TIFA蛋白的FHA结构域及TRAF6蛋白的RING、Zinc finger和MATH结构域均在禽类中保守性高。RT-qPCR分析结果表明,鸡TIFA和TRAF6基因在1~6月龄鸡免疫器官中均存在表达,但在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47.94和10.84),而在法氏囊中最低(8.08和2.01),其中,TIFA基因在1月龄鸡免疫器官中表达量最高(22.15),在6月龄时最低(1.11),呈先减后增再减趋势,整体表达趋势呈倒“N”型模式;TRAF6基因在4月龄鸡免疫器官中表达量最高(7.13),在5月龄时最低(1.05),呈先降后升再降再升趋势,整体表达趋势呈“W”型模式。在NDV感染SPF鸡后的免疫器官中,TIFA和TRAF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TIFA基因在第3天的鸡脾脏、第4天的鸡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表达量最高,而TRAF6基因则在第3天的鸡脾脏、第5天的鸡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表达量最高。【结论】鸡TIFA和TRAF6蛋白在禽类中的保守性高,两者在不同月龄鸡和NDV感染鸡的免疫器官中呈不同的表达水平和表达变化趋势,其参与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可能在抵抗NDV感染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FA基因 TRAF6基因 免疫器官 新城疫病毒
下载PDF
不同配比黄芪、守宫与蜈蚣药组对H22肝癌小鼠抑瘤效果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晶 朱莞清 +6 位作者 张泽峰 邓红梅 田钰琪 王晶 孙艺茹 谢雪晴 王春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95-199,I0007,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黄芪、蜈蚣、守宫组成的“益气通络”药组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为“益气通络”药组的临床应用及其用于中药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腋下移植H22荷瘤小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灌胃(...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黄芪、蜈蚣、守宫组成的“益气通络”药组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为“益气通络”药组的临床应用及其用于中药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腋下移植H22荷瘤小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灌胃(ig)给药10 d后剥离瘤块,计算肿瘤抑制率;剥取小鼠肝脏、脾脏、胸腺,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给药期间称体重,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动物实验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建模成功的小鼠42只随机分为7组,各组每天灌胃给药体积为0.2 mL:阴性对照组(H_(2)O,ig 0.2 mL/只)、阳性对照组(注射5-氟尿嘧啶(5-FU)30 mg·kg^(-1)/只,H_(2)O,ig 0.2 mL/只)、守宫蜈蚣1∶1实验组(守宫1,蜈蚣1 g·kg^(-1))、守宫蜈蚣3∶1实验组(守宫1.5,蜈蚣0.5 g·kg^(-1))、守宫蜈蚣6∶1实验组(守宫1.71,蜈蚣0.29 g·kg^(-1)),单用守宫组(守宫1 g·kg^(-1))和单用蜈蚣组(蜈蚣1 g·kg^(-1)),以明确守宫与蜈蚣较好的配比。第二批实验将小鼠36只(每天灌胃0.4 mL)随机分为阴性组、阳性组、第一批动物实验确定的守宫蜈蚣方较优配比组(守宫1.5,蜈蚣0.5 g·kg^(-1))以及“益气通络”药组低、中、高剂量组,其中“益气通络”药组低、中、高剂量组为守宫蜈蚣方较优配比再分别加入黄芪3.9、7.8、15.6 g·kg^(-1)。结果第一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单用守宫组、守宫与蜈蚣配比1∶1、3∶1、6∶1实验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9.9%,27.5%,59.6%,32.0%,守宫蜈蚣3∶1、6∶1组的脾指数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说明守宫与蜈蚣质量比3∶1配伍最佳。第二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守宫蜈蚣方较优配比组、“益气通络”药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65.02%、60.15%和68.89%,具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这3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益气通络”药组中剂量组抑瘤率为34.2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胸腺指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增高,但“益气通络”低剂量组小鼠生存质量最佳。结论“益气通络”药组抑制肝癌小鼠肿瘤增殖最佳配比为:黄芪∶守宫∶蜈蚣=3.9∶1.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 黄芪 蜈蚣 守宫 抗肿瘤 免疫器官
原文传递
禽内源白血病病毒ev3、ev6和ev21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郭艳丽 逯春香 +3 位作者 王涛 王德贺 李兰会 王麒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6-62,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禽内源性白血病病毒ev3、ev6和ev21对雏鸡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利用PCR技术检测太行鸡、大午金凤雏鸡的羽型和ev3、ev6、ev21整合性,测定雏鸡的体重、免疫器官指数,利用ELISA技术检测雏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 试验旨在探究禽内源性白血病病毒ev3、ev6和ev21对雏鸡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利用PCR技术检测太行鸡、大午金凤雏鸡的羽型和ev3、ev6、ev21整合性,测定雏鸡的体重、免疫器官指数,利用ELISA技术检测雏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显示,ev3在太行鸡的整合阳性率显著高于大午金凤鸡(P<0.05)。ev3整合阳性太行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阴性个体(P<0.05),体重显著低于阴性个体(P<0.05)。ev21阴性太行鸡体重显著高于阳性鸡(P<0.05)。太行鸡母鸡体重和免疫器官总重显著高于公鸡(P<0.05)。ev3阳性太行鸡血清IgG和IL-4含量显著高于ev3阴性鸡(P<0.05)。ev6阳性太行鸡血清IL-10含量显著低于ev6阴性鸡(P<0.05)。ev3阳性大午金凤鸡血清IgM含量显著低于ev3阴性鸡(P<0.05)。ev21阳性慢羽大午金凤公鸡血清IL-4含量显著高于ev21阴性快羽母鸡(P<0.05)。太行慢羽鸡和母鸡的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快羽鸡和公鸡(P<0.05)。ev21阴性太行快羽鸡血清IgG含量显著低于ev21阴性太行慢羽鸡和ev21阳性太行慢羽鸡(P<0.05)。研究表明,ev3整合提高了1日龄太行鸡的免疫性能,降低了其体重和大午金凤鸡血清IgM含量;ev6整合降低了太行鸡血清IL-10含量;ev21整合降低了1日龄太行鸡的体重,提高了大午金凤鸡血清IL-4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禽内源性白血病病毒 ev3 ev6 ev21 免疫器官指数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饲粮中添加不同乳酸菌对籽鹅肠道菌群、形态结构、pH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长胜 尹珺伊 +5 位作者 王欢 王岩 田秋丰 刘秋瑾 孟维珊 赵金波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6-91,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对籽鹅肠道菌群、形态结构、pH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28日龄、体重接近(875.23±33.18)g的健康籽鹅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为分别在...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对籽鹅肠道菌群、形态结构、pH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28日龄、体重接近(875.23±33.18)g的健康籽鹅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为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109CFU/kg(普通乳酸菌,试验组Ⅰ)、乳酸片球菌109CFU/kg(自主筛选的乳酸菌,试验组Ⅱ),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组Ⅱ籽鹅盲肠中乳酸菌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1),试验组Ⅱ籽鹅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Ⅱ籽鹅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1),试验组Ⅰ籽鹅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籽鹅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5)。(3)试验组Ⅱ的空肠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Ⅱ籽鹅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籽鹅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自主筛选的乳酸菌能够维持籽鹅肠道菌群平衡,改善其肠道形态结构,提高其免疫能力,且效果优于普通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鹅 乳酸菌 肠道菌群 肠道形态结构 肠道PH 免疫器官指数
下载PDF
辣椒油树脂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万军 张丽燕 +3 位作者 李炳华 王洪玲 朱绍辉 肖发沂 《家禽科学》 2023年第11期8-13,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辣椒油树脂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择7日龄白羽肉鸡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8%辣椒油...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辣椒油树脂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择7日龄白羽肉鸡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8%辣椒油树脂,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试验Ⅱ组和Ⅲ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而各处理组间料重比无显著差异;试验Ⅱ组和Ⅲ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全净膛率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肉鸡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相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且试验Ⅱ组和Ⅲ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试验I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辣椒油树脂可提高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率及免疫器官指数,以5%添加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树脂 白羽肉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下载PDF
黄芩提取物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慧丽 张菊 +4 位作者 李义 郭志有 王成森 都振玉 郭瑞萍 《家禽科学》 2023年第6期37-42,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芩提取物对肉鸭生长、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作用。选取360只1日龄健康肉鸭苗,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150 mg/kg...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芩提取物对肉鸭生长、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作用。选取360只1日龄健康肉鸭苗,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150 mg/kg黄岑提取物。试验期38 d。测定指标包括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各试验组初重和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剂量黄岑提取物均显著提高肉鸭末重、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在屠宰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对比,试验Ⅰ、Ⅱ、Ⅲ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Ⅲ组最佳;在免疫器官指数方面,各处理组之间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试验Ⅲ组、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试验Ⅰ、Ⅱ组、Ⅲ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试验Ⅰ组和Ⅱ组之间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黄芩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性能,且添加量为250 mg/kg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岑提取物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