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肝癌重组免疫毒素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勇 苏雪梅 +4 位作者 刘彦仿 赵君 李锴男 杨守京 邹赛英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观察二硫键稳定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humanized disulfide stabilization single chain antibody,hdsFv)融合牛蛙核糖核酸酶(rana catesbeiana ribonuclease,RC-RNase)重组免疫毒素(hdsFv-RC-RN-ase)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 目的:观察二硫键稳定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humanized disulfide stabilization single chain antibody,hdsFv)融合牛蛙核糖核酸酶(rana catesbeiana ribonuclease,RC-RNase)重组免疫毒素(hdsFv-RC-RN-ase)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盐酸多柔比星和抗肝癌hdsFv-RC-RNase治疗,疗程为2周。通过测量各实验组裸鼠肿瘤体积及瘤质量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治疗结束后取各组裸鼠肿瘤组织及重要器官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治疗后hdsFv-RC-RNase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肿瘤体积和瘤质量明显减小,P<0·01;同样,与盐酸多柔比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sFv-RC-RNase组和盐酸多柔比星组抑瘤率分别为(78·9±4·1)%和(70·3±6·6)%,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dsFv-RC-RNase组和盐酸多柔比星组肿瘤组织出现明显坏死,尤以前者更为显著。各实验组裸鼠重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抗肝癌hdsFv-RC-RNase重组免疫毒素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免疫 肝肿瘤/免疫 核糖核酸酶 免疫毒素类 重组 遗传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抗CD3、CD7单抗-PAPs免疫毒素的构建及其联合杀伤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玲 李官成 +1 位作者 朱兆玲 林学颜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抗(抗CD3和抗CD7),分别与商陆抗病毒蛋白(PAPs)偶联构成两种免疫毒素,并探讨这两种免疫毒素在体外联合对T淋巴细胞和T淋巴母细胞(CEM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选用抗CD3和抗CD7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 [目的]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抗(抗CD3和抗CD7),分别与商陆抗病毒蛋白(PAPs)偶联构成两种免疫毒素,并探讨这两种免疫毒素在体外联合对T淋巴细胞和T淋巴母细胞(CEM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选用抗CD3和抗CD7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经纯化后以SPDP为交联剂,将两种单抗分别与商陆抗病毒蛋白偶联构建成抗CD3和抗CD7单抗免疫毒素;分别以及联合后对T淋巴细胞和CEM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结果]构建的两种单抗-PAPs免疫毒素活性良好,其特异性杀伤T淋巴细胞和T淋巴母细胞CEM细胞的效应比单一抗CD3-PAPs和抗CD7- PAPs更强,对照组仅有轻微的杀伤效应。[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抗 CD3和抗 CD7单抗-PAPs免疫毒素,及其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免疫结合物,并证明联合应用抗CD3-PAPs和抗CD7-PAPs免疫毒素有相加的杀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商陆有丝分裂原 单克隆抗体 T淋巴细胞 杀伤效应
下载PDF
抗胃癌单链抗体免疫毒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梅 靳更林 +1 位作者 寿成超 戴寿芝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构建能表达抗胃癌单链抗体免疫毒素的重组质粒并进行表达。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方法 ,将抗胃癌的单链抗体基因与绿脓杆菌外毒素基因进行重组 ,得到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 2 1,鉴定后的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 重组质... 目的 构建能表达抗胃癌单链抗体免疫毒素的重组质粒并进行表达。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方法 ,将抗胃癌的单链抗体基因与绿脓杆菌外毒素基因进行重组 ,得到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 2 1,鉴定后的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正确 ,IPTG诱导后可看到明显的表达带 ,分子大小与预计值相符。结论 得到了能表达抗胃癌单链抗体免疫毒素的重组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胃癌 抗单链抗体 重组质粒
下载PDF
免疫毒素抗膀胱癌的实验与初步临床应用
4
作者 温儒民 薛松 +3 位作者 孙晓青 陈家存 顾骧 陈仁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探讨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绿脓杆菌外毒素(BDI-1-PEA)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10-10~10-7mol/L浓度下的BDI-1-PEA、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BDI-1和绿脓杆菌外毒素(PEA)的混合物(PE... 目的:探讨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绿脓杆菌外毒素(BDI-1-PEA)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10-10~10-7mol/L浓度下的BDI-1-PEA、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BDI-1和绿脓杆菌外毒素(PEA)的混合物(PEA+BDI-1)对体外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的癌细胞长至直径0.3cm大小实体瘤时,随机分三组,每组10只裸鼠,于尾静脉隔日分别注入100倍半致死剂量浓度(1×10-7mol/L)的BDI-1-PEA100!l及相同剂量的BDI-1、正常小鼠IgG共6次,观察不同的药物对癌的抑制作用。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应用100倍半细胞致死剂量浓度(1×10-7mol/L)50mlBDI-1-PEA进行了膀胱灌注治疗,每周2次,共8次。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或B超。结果:BDI-1-PEA抗膀胱癌细胞系E-J的作用明显优于单抗及毒素与单抗的混合物(P<0.01),与对非靶细胞肾肿瘤细胞系786-0的细胞毒性作用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用药后随访7~22个月,平均15个月,2例患者复发。结论:BDI-1-PEA对膀胱癌细胞具有特异杀伤作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膀胱肿瘤 绿脓杆菌外毒素 抗体 单克隆
下载PDF
重组免疫毒素hIL-2-LuffinP1对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5
作者 王儒鹏 何威 +3 位作者 刘树雷 贺伟峰 张小容 吴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检测基因工程免疫毒素hIL-2-LuffinP1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分离的C57和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以LuffinP1毒素分子作为对照。3H-TdR核素掺入法检... 目的检测基因工程免疫毒素hIL-2-LuffinP1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分离的C57和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以LuffinP1毒素分子作为对照。3H-TdR核素掺入法检测hIL-2-LuffinP1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CTLL-2细胞检测hIL-2-LuffinP1对IL-2依赖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实验共设6组:PBS、IL-2、LuffinP1、LuffinP1+IL-2、hIL-2-LuffinP1、hIL-2-LuffinP1+IL-2,CTLL-2细胞加入各组试剂培养12h,台盼蓝染色,计数每100个细胞中的死亡细胞数。结果随剂量增加,hIL-2-LuffinP1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10-6mol/L浓度时,抑制率可达到97%,而LuffinP1对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hIL-2-LuffinP1对Con A刺激的脾细胞活化也有抑制作用,与在混合淋巴细胞体系中一致,而LuffinP1对上述两个反应体系中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加入hIL-2-LuffinP1+IL-2和hIL-2-LuffinP1后CTLL-2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29.6%和47.4%,明显高于IL-2组(5.6%,P<0.01)。结论重组免疫毒素hIL-2-LuffinP1在体外能够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对表达IL-2R的活化淋巴细胞产生定向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混合 hIL-2-LuffinP1
下载PDF
蓖麻毒素的提取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邹立波 詹金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研究蓖麻毒素的提取方法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根据Nicolson和Blaustein的方法稍加改良,通过PBS提取、硫酸铵分段盐析、Sephrose4B亲和层析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等步骤,从去壳蓖麻籽中提取天然蓖麻毒素;采用细胞培养,...  目的:研究蓖麻毒素的提取方法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根据Nicolson和Blaustein的方法稍加改良,通过PBS提取、硫酸铵分段盐析、Sephrose4B亲和层析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等步骤,从去壳蓖麻籽中提取天然蓖麻毒素;采用细胞培养,以MTT法分析不同浓度蓖麻毒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用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等步骤提纯的蓖麻毒素,分子量为63kD,由2个亚基组成。细胞毒性分析:蓖麻毒素在高浓度下(5×10-8mol/L~5×10-10mol/L)对正常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效率无差异(P>0.05),而在低浓度下(5×10-11mol/L~5×10-13mol/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种浓度蓖麻毒素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大肠癌细胞SW480的杀伤作用无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结论:蓖麻毒素在低浓度下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选择性,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大肠癌细胞SW480的杀伤作用在各种浓度下无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蛋白/分离和提纯 免疫毒素类/治疗应用 蓖麻蛋白/治疗应用 白血病/治疗 结肠直肠肿瘤/治疗
下载PDF
重组志贺毒素的表达及活性的初步测定
7
作者 岳瑛 岳玉环 +4 位作者 于晓伟 冯书章 朱平 李荷莲 乐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 :表达Stx2a’ -LHRH重组毒素 ,探讨其特异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PCR技术扩增带有Nco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Stx2a’ -LHRHDNA基因 ,克隆至pET - 2 8a(+)质粒中 ,转化大肠杆菌BL 2 1(DE 3) ,挑取单菌落培养 ,提取质粒、酶切 ,IPT... 目的 :表达Stx2a’ -LHRH重组毒素 ,探讨其特异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PCR技术扩增带有Nco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Stx2a’ -LHRHDNA基因 ,克隆至pET - 2 8a(+)质粒中 ,转化大肠杆菌BL 2 1(DE 3) ,挑取单菌落培养 ,提取质粒、酶切 ,IPTG诱导、表达 ,光镜下观察Stx2a’ -LHRH重组毒素对Hep - 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经鉴定、测序 ,获得重组质粒pET -SL ,SDS -PAGE及凝胶薄层扫描分析 ,在分子量约 2 80 0 0处有明显的表达带 ,Stx2a’ -LHRH重组毒素对Hep - 2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构建了带有Stx2a’ -LHRH重组毒素基因的质粒 ,使其表达Stx2a’ -LHRH重组毒素 ,而且对Hep - 2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志贺毒素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免疫毒素类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促黄体激素释放素-血管生成素重组毒素的表达及其体外抗肿瘤效应的实验
8
作者 倪志立 丁秋云 +3 位作者 张秋航 曲秋懿 严波 秋枫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人促黄体激素释放素-血管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angiogenin,LHRH-PⅡ-ANG)重组毒素并研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LHRH-PⅡ-ANG重组毒素,对以包涵体形式表... 目的构建表达人促黄体激素释放素-血管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angiogenin,LHRH-PⅡ-ANG)重组毒素并研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LHRH-PⅡ-ANG重组毒素,对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毒素进行了复性。利用结晶紫法检测了复性重组毒素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CNE-2生长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结果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LHRH-PⅡ-ANG重组毒素。重组毒素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获得了表达。用梯度透析法对变性重组毒素进行了复性。复性后的重组毒素对正常细胞系没有毒性,而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CNE-2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IC50值分别为21.37μg/ml和28.61μg/ml。结论成功构建了LHRH-PⅡ-ANG重组毒素,复性后的重组毒素对人喉表皮样细胞癌细胞Hep2和鼻咽癌细胞CNE-2-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血管生成素 免疫毒素类 肿瘤 半数抑制浓度
下载PDF
重组蓖麻毒素A链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旭 陈春 詹金彪 《现代实用医学》 2008年第7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蓖麻毒素A链(pKK22.3-RTA)在原核系统中D的表达,以及它对肿瘤细胞HeLa、SKOV3、HEPG2及K562、YAC-1的毒性。方法将构建好的pKK223.3-RTA在大肠杆菌JM109中进行表达,并将表达出的RTA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 目的探讨重组蓖麻毒素A链(pKK22.3-RTA)在原核系统中D的表达,以及它对肿瘤细胞HeLa、SKOV3、HEPG2及K562、YAC-1的毒性。方法将构建好的pKK223.3-RTA在大肠杆菌JM109中进行表达,并将表达出的RTA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的含量;用MTT法分别测定RTA对肿瘤细胞HeLa、SKOV3、HEPG2及K562、YAC-1的杀伤作用。结果在37℃表达3h情况下得到较多的可溶性RTA。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对HeLa、SKOV3等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的毒性。结论在原核系统中可表达出较多可溶性RTA。在低浓度时,不同肿瘤细胞对RTA的敏感性不同;在高浓度时,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比较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属 免疫毒素类 细胞毒性 免疫
下载PDF
靶向免疫负调控的药物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及前景
10
作者 杨锦才 李莉娟 +3 位作者 郝正栋 郭晓嘉 楚松林 张连生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8期723-727,共5页
传统的化学治疗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局限,目前有许多靶向免疫负调控药物及其相关的抗体研究,以求在血液病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几年,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 传统的化学治疗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局限,目前有许多靶向免疫负调控药物及其相关的抗体研究,以求在血液病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几年,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L1)及中药等负性免疫调控因素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靶向免疫负调控药物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及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免疫毒素类
下载PDF
胶体金法评估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水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亚红 刘丹丹 +2 位作者 高薇 孟庆红 姚开虎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评估胶体金法判断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PT-IgG)水平的准确性。方法:按送检倒序时间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冻存于零下30℃的血清样本中连续选取6个月内的PT-IgG浓度结果(ELISA检测)<20 IU/ml和≥20 IU/ml的标本各100... 目的:评估胶体金法判断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PT-IgG)水平的准确性。方法:按送检倒序时间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冻存于零下30℃的血清样本中连续选取6个月内的PT-IgG浓度结果(ELISA检测)<20 IU/ml和≥20 IU/ml的标本各100份,排除1份标本量不足标本,最终纳入199份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检测人员分别采用ELISA试剂盒和胶体金法(阳性检测界值分别为20 IU/ml和80 IU/ml)检测PT-IgG浓度,评估后者检测浓度范围与ELIS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ELISA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检测界值为20 IU/ml的胶体金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80/105)和95.7%(90/9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80/84)和78.3%(90/115),约登指数为0.7。检测界值为80 IU/ml的胶体金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23/23)和69.9%(123/17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0.3%(23/76)和100.0%(123/123),约登指数为0.7。结论:以ELISA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以20 IU/ml为检测界值的胶体金法的检测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阳性结果较为可靠,表明机体有一定水平的百日咳免疫;而检测界值为80 IU/ml的胶体金法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可结合临床用于排除百日咳急性或近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免疫球蛋白G 免疫毒素类 ELISA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胶体金
下载PDF
免疫毒素去除脐血T细胞效率及对造血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蔓春 吕善根 +1 位作者 沈倍奋 黎燕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抗T细胞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体外对脐血T细胞的清除效率及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方法(1)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法(APAAP)分别测定了脐血、骨髓、外周血标本CD+5、CD... 目的探讨抗T细胞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体外对脐血T细胞的清除效率及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方法(1)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法(APAAP)分别测定了脐血、骨髓、外周血标本CD+5、CD+8T细胞的百分率;(2)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方法比较了外周血与脐血MLC增殖反应;(3)分别用MLC法和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了两组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5、CD+8)与完整蓖麻毒素(Ricin)偶联制备的两组免疫毒素(CD5:Ricin、CD8:Ricin)对脐血T细胞增殖反应及对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抑制的影响;(4)用造血祖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两组免疫毒素对脐血粒单系祖细胞(CFU-GM)、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及混合系祖细胞(CFU-Mix)的影响。结果(1)脐血含有一定比例的CD+5及CD+8T细胞亚群;(2)在MLC中外周血与脐血对异源抗原的增殖反应相似;(3)CD5:Ricin10-10~10-8mmol/L(M)、CD8:Ricin在10-9~10-8mmol/L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降低脐血T淋巴细胞在MLC中的增殖反应,并能有效抑制T淋巴细胞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免疫毒素类 T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2E8-Genistein免疫毒素靶向杀伤Nalm-6白血病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英虎 汤永民 +6 位作者 沈红强 宋华 杨世隆 石淑文 钱柏芹 徐卫群 宁铂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2E8(自制鼠抗人CD19新单克隆抗体)-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免疫毒素(2E8-Gen)体外靶向杀伤Nalm-6细胞作用及其机制,为靶向治疗B细胞系白血病、淋巴瘤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台盼蓝拒染法、... 目的观察2E8(自制鼠抗人CD19新单克隆抗体)-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免疫毒素(2E8-Gen)体外靶向杀伤Nalm-6细胞作用及其机制,为靶向治疗B细胞系白血病、淋巴瘤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台盼蓝拒染法、细胞生长曲线比较、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结果作用24h,2E8-Gen对Nalm-6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浓度在20~100nmol/L9个观测点的细胞存活率[从20nmol/L时的(71.8±7.9)%逐步降到100nmol/L时的(16.6±12.9)%,n=3]与对照组[(100±13.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在80nmol/L以上杀伤作用显著加强;100nmol/L2E8-Gen在24、48、72h对Nalm-6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2%、84%、94%,呈时间依赖关系。100nmol/L浓度2E8-Gen组的Nalm-6细胞生长曲线与空白组、PBS组和相同浓度的纯2E8组的Nalm-6细胞生长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15,P=2.15×10^-7),但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P=0.29);而100nmol/L2E8-Gen对CD19阴性的Molt-3细胞的生长曲线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影响(F=0.34,P=0.59)。24h100nmol/L2E8-Gen组早期凋亡Nalm-6细胞阳性率[(33.45±8.77)%]明显高于对照组[(10.44±1.28)%,t=-4.39,P:0.001]。结论2E8-Gen对有CD19抗原表达的Nalm-6细胞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并呈时间依赖关系,浓度在80nmol/L以上杀伤作用显著加强,凋亡机制参与了该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抗原 CD19 流式细胞术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Luffin-β靶向融合免疫毒素的构建、表达及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项颖 李启英 +7 位作者 王江红 王莉 黄德鸿 唐显军 张曼 张文军 杨涛 肖春燕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讨含内质网驻留信号序列KDEL(Lys-Asp-Glu-Leu-COOH)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裂解位点(cleavage site of urokinase-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cs)的Lun-β靶向融合免疫毒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 目的:探讨含内质网驻留信号序列KDEL(Lys-Asp-Glu-Leu-COOH)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裂解位点(cleavage site of urokinase-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cs)的Lun-β靶向融合免疫毒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RT-PCR法克隆Lun-β基因,引物延伸法构建Lun-β-KDEL-uPAcs融合基因,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入大肠埃希菌后,诱导其表达融合蛋白Trx-EK-Lun-β-KDEL-uPAcs(简称TELKP),并纯化TELKP蛋白。用肠激酶(enterokinase,EK)切割TELKP后,纯化与回收靶向融合免疫毒素Lun-β-KDEL-uPAcs(简称LKP)。采用CCK-8、RT-PCR和蛋白质印迹等方法,体外检测毒素LKP经uPA酶裂解后释放的Lun-β对NSCLC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诱导重组载体pET-32a(+)/Lun-β-KDEL-uPAcs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4.88×104的含载体表达标签Trx的融合免疫毒素蛋白TELKP,EK酶切该蛋白获得含29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3.18×104的靶向融合免疫毒素LKP。LKP经uPA酶体外裂解后能释放具肿瘤杀伤活性的细胞毒素小分子Lun-β,且后者的体外抗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成功构建了Lun-β-KDEL-uPAcs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3.18×104的靶向融合免疫毒素LKP,该毒素经uPA酶体外裂解后能释放具杀瘤活性的Lun-β毒素小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免疫毒素类 重组融合蛋白质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核糖体失活蛋白质 Lun-β
原文传递
免疫毒素2E8去甲斑蝥素的研制及其体外靶向抑制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丽霞 汤永民 +3 位作者 张海忠 沈红强 钱柏芹 罗春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3-497,共5页
目的采用本院自行研制的ZCH-4—2E8细胞分泌的抗人CD19单克隆抗体与去甲斑蝥素(NCTD)进行连接制备免疫毒素,研究其在体外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2E8单抗,SDS-PAGE电泳鉴定抗体的纯度;活泼酯法制备免疫毒素2E8-... 目的采用本院自行研制的ZCH-4—2E8细胞分泌的抗人CD19单克隆抗体与去甲斑蝥素(NCTD)进行连接制备免疫毒素,研究其在体外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2E8单抗,SDS-PAGE电泳鉴定抗体的纯度;活泼酯法制备免疫毒素2E8-NCTD;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毒素的抗体活性及Nalm-6细胞和K562细胞上CD19抗原表达情况;台盼蓝计数法比较2E8抗体、NCTD、2E8-NCTD免疫毒素对Nalm-6细胞和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纯化后的2E8单抗经SDS-PAGE鉴定纯度达99.00%以上;2E8培养上清在Nalm-6细胞上的阳性率为99.34%,而在K562细胞上则为0.98%,2E8-NCTD免疫毒素与Nalm-6细胞的阳性反应率为99.90%;培养96h时,与对照组相比,2E8-NCTD(10μs/ml)对CD19^+的Nalm-6细胞的生长影响有统计学意义(96h抑制率71.25%,P〈0.001),而纯化的2E8抗体(10μg/ml)对Nalm-6细胞生长则无明显抑制作用(96h抑制率为30.29%,P〉0.05);10μg/ml 2E8抗体、10μg/ml 2E8-NCTD对CD19^-的K562细胞(96h抑制率分别为4.17%和15.41%)则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成功制备2E8-NCTD免疫毒素,该免疫毒素在体外具有明显的靶向杀伤白血病细胞Nalm-6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 抗原 CD19 免疫毒素类 去甲斑蝥素
原文传递
免疫毒素ScFv(anti HER2)-PE38的复性与纯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国华 程云章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建立免疫毒素ScFv(anti HER2)-PE38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免疫毒素ScFv(anti HER2)-PE38变性后,进行金属螯合柱层析复性和纯化,再用分子筛层析进行精纯,SDS-PAGE分析纯化产物。结果包涵体形式存在的免疫毒素ScFv(anti HER2)-PE38以8 ... 目的建立免疫毒素ScFv(anti HER2)-PE38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免疫毒素ScFv(anti HER2)-PE38变性后,进行金属螯合柱层析复性和纯化,再用分子筛层析进行精纯,SDS-PAGE分析纯化产物。结果包涵体形式存在的免疫毒素ScFv(anti HER2)-PE38以8 mol/L尿素溶解效果较好;当复性梯度为稀释液从0到100%,共用时150 min,流速为2 ml/min时,复性效果较好,复性后的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以凝胶柱Superdex 200进行分子筛层析效果较好,纯化产物的纯度可达98%以上。结论已建立了免疫毒素ScFv(anti HER2)-PE38的分离纯化工艺,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单链抗体 分离纯化
原文传递
免疫毒素去除脐血T细胞的效率及对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
17
作者 王鹏云 吕善根 +1 位作者 黎燕 沈倍奋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92-595,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亚型抗体免疫毒素 (IT)体外去除脐血T细胞的效率及其对髓系和淋巴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方法  (1)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脐血、外周血及富集干细胞的正常供者外周血中CD+ 2 、CD+ 3 、CD+ 4、CD+ 5、CD+ 7、CD+ 8T... 目的 比较不同亚型抗体免疫毒素 (IT)体外去除脐血T细胞的效率及其对髓系和淋巴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方法  (1)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脐血、外周血及富集干细胞的正常供者外周血中CD+ 2 、CD+ 3 、CD+ 4、CD+ 5、CD+ 7、CD+ 8T亚群细胞的含量 ;(2 )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脐血CD-3 CD+ 5T亚群细胞含量 ;(3)噻唑蓝 (MTT)比色法分别观察三组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 2 、CD+ 4、CD+ 7)与完整蓖麻毒素 (ricin)耦联制备的三组免疫毒素 (CD2 ricin、CD4 ricin、CD7ricin)对脐血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4 )用造血祖细胞培养的方法分别观察三组免疫毒素对脐血粒单系造血祖细胞 (CFU GM)和T淋巴系祖细胞 (CFU TL)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1)脐血中含有一定比例的CD+ 2 、CD+ 3 、CD+ 4、CD+ 5、CD+ 7、CD+ 8T亚群细胞 ,同时可检测到低比例的CD-3 CD+ 5早期T细胞 ;(2 )CD2 ricin在 10 -10 ~ 10 -8mol/L ,CD4 ricin在 10 -8~ 10 -7mol/L ,CD7ricin在 10 -9~ 10 -8mol/L均能有效抑制脐血T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 ;(3)CD2 ricin和CD7ricin在 10 -10 ~ 10 -9mol/L ,CD4 ricin在 10 -9~ 10 -7mol/L范围内对CFU GM的增殖反应无显著影响 ;CD2 ricin在 10 -10 ~ 10 -9mol/L ,CD4 ricin在 10 -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免疫毒素类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缺失 免疫
原文传递
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廖海鹰 朱佩玲 +1 位作者 张凯丽 胡志刚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高,首要问题是明确及鉴别其良恶性质,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规范、改进和创新。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的适应证掌握及规范化操作,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及喉返神经探测的应用成为保护甲状旁腺...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高,首要问题是明确及鉴别其良恶性质,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规范、改进和创新。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的适应证掌握及规范化操作,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及喉返神经探测的应用成为保护甲状旁腺,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重点。此外一些针对晚期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纳米技术 喉返神经 免疫毒素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与肿瘤标记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意义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华云旗 毋永娟 +6 位作者 杨永岩 杨燕霞 谭亚琴 孟令茹 袁晓荣 刘丽萍 金云剑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6期1381-1385,1388,共6页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本研究拟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肿瘤标记物癌抗原125(CA125)与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N...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本研究拟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肿瘤标记物癌抗原125(CA125)与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NSCLC患者中的意义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晚期NSCLC靶向治疗疗效评价指标及预后相关因子。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间,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74例,依据方案分为化疗组和靶向治疗组。化疗组: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8天;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长春瑞滨30mg/m2第1,8天+顺铂80mg/m2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靶向治疗组:吉非替尼250mg/d,或者厄洛替尼150mg/d,餐后2小时口服。比较化疗组与靶向治疗组治疗前后CA125、CYFRA21-1变化。靶向治疗组依据是否接受基因检测分为突变组和未检测组,分别记录靶向治疗组中EGFR突变患者与未检测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统计两组接受靶向治疗后肿瘤标记物CA125、CYFRA21-1降低率,以及靶向治疗患者EGFR突变与临床疗效关系及与标记物的相关性。结果靶向治疗后肿瘤标记物CA125与CYFRA21-1分别为(33.96±7.03)kU/L和(4.02±1.76)μg/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化疗组治疗后肿瘤标记物CA125与CYFRA21-1分别为(36.24±6.03)kU/L和(3.80±1.35)μg/L,与治疗前比较也均明显降低(P<0.05)。EGFR突变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4.2%(16/19),明显高于EGFR突变未检测患者(P<0.05);在EGFR突变患者经靶向治疗是肿瘤标记物CA125和CYFRA21-1降低率分别为89.5%(17/19)和47.4%(9/19),均明显高于EGFR突变未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EGFR-TKI靶向治疗临床疗效好;在EGFR-TKI靶向治疗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肿瘤标记物CA125和CYFRA21-1均有降低,且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CA125、CYFRA21-1降低人数比率更高,CA125、CYFRA21-1变化可能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CA125和CYFRA21-1可以作为潜在判定靶向治疗疗效的血清学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癌胚抗原 角蛋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毒素类
下载PDF
土贝母苷甲靶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彤晖 李晔 池群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0-271,共2页
靶向制剂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并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 ,为第 4代的药物剂型。针对中药土贝母的抗肿瘤成分——土贝母苷甲有效但毒性较大的问题 ,进行靶向制剂的实验研究 。
关键词 土贝母苷甲 靶向制剂 免疫毒素类 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