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一个新成员:α-1B糖蛋白前体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迪 赵彦艳 +3 位作者 戴书萍 房凯 董凌月 丁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9-302,共4页
应用RACE方法 ,从人肝MarathoncDNA中克隆一 16 94bp的cDNA ,其中开放阅读框架在 4 3~ 15 30bp ,编码 4 95个氨基酸 ,1~ 17氨基酸为信号肽 ,有 4个IGc2结构域 ,与从人血浆分离的α 1B糖蛋白高度同源 ,是一个尚未克隆的α 1B糖蛋白前... 应用RACE方法 ,从人肝MarathoncDNA中克隆一 16 94bp的cDNA ,其中开放阅读框架在 4 3~ 15 30bp ,编码 4 95个氨基酸 ,1~ 17氨基酸为信号肽 ,有 4个IGc2结构域 ,与从人血浆分离的α 1B糖蛋白高度同源 ,是一个尚未克隆的α 1B糖蛋白前体基因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a-1B糖蛋白前体基因 克隆
下载PDF
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邵忠 周幽心 +3 位作者 傅军 姜华 黄煜伦 叶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55-856,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NCAM ,CD5 6 )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CD5 4 )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VCAM 1,CD10 6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胶质瘤浸润发展的关系 ,从而为临床上治疗胶质瘤提...  目的 通过检测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NCAM ,CD5 6 )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CD5 4 )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VCAM 1,CD10 6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胶质瘤浸润发展的关系 ,从而为临床上治疗胶质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临床 4 1例人脑胶质瘤标本进行研究。结果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胶质瘤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中的表达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细胞间黏附分子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在胶质瘤中表达较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在胶质瘤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中的表达相比 ,两者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CD5 6、CD5 4、CD10 6与胶质瘤的浸润发展相关 ,且CD5 6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胶质瘤 表达 细胞间黏附分子1 CD56 CD54 CDl0 血管细胞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标本
下载PDF
E-选择素、整合素β_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人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柯进晶 邵钦树 +1 位作者 叶再元 凌志强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581-584,共4页
目的了解E-选择素(E-selectin)、整合素β(1Integrinβ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ICAM-1)在人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这3种细胞粘附分子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NothernBlotting法和ELISA法检测胃癌细胞、正常胃上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 目的了解E-选择素(E-selectin)、整合素β(1Integrinβ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ICAM-1)在人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这3种细胞粘附分子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NothernBlotting法和ELISA法检测胃癌细胞、正常胃上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selectin、Integrinβ1及ICAM-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细胞、正常胃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E-selectin、Integrinβ1及ICAM-1的表达。但胃癌细胞3种粘附分子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electin、Integrinβ1、ICAM-1可能与胃癌细胞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E-选择素 整合素Β1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 Nothern Blotting法细胞粘附分子 人胃癌细胞 免疫球蛋白 家族成员 E-SELECTIN
下载PDF
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航 欧阳钦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228-1230,共3页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炎症性肠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粘膜地址素细胞粘附分子-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巨噬细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晨鸣 马海霞 +1 位作者 刘光伟 赵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细胞粘附分子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6
作者 陆伦根 曾民德 《肝脏》 1997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dlales,CAMs)是一类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相互牯附的糖蛋白,其种类繁多,作用非常广泛.在炎症反应、血液凝固、免疫识别、肿瘤的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它还参与跨膜信号的传递...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dlales,CAMs)是一类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相互牯附的糖蛋白,其种类繁多,作用非常广泛.在炎症反应、血液凝固、免疫识别、肿瘤的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它还参与跨膜信号的传递。本文就有关CAMs家族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慢性肝病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肿瘤 作用 炎症反应 血液凝固 细胞外基质 免疫识别 介导
下载PDF
水生无脊椎动物中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7
作者 王志平 韩彦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2,共8页
适应性免疫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免疫机制,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无脊椎动物体内也存在许多在结构或功能上与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分子类似的免疫成分.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关于水生无... 适应性免疫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免疫机制,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无脊椎动物体内也存在许多在结构或功能上与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分子类似的免疫成分.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关于水生无脊椎动物中肌联蛋白、唐氏综合症细胞黏着分子、特异性凝集素、几丁质结合蛋白和185/133基因家族以及含有V和C结构域的蛋白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研究进展,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并揭示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起源与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无脊椎动物 适应性免疫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原文传递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参与疾病发生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曾斌 江翠华 张吉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8-650,共3页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of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CRIg)可通过T细胞和细胞因子等调节免疫反应,参与多种疾病发生。文中对动物模型研究CRIg在免疫性肝损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Ⅰ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of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CRIg)可通过T细胞和细胞因子等调节免疫反应,参与多种疾病发生。文中对动物模型研究CRIg在免疫性肝损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Ⅰ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 疾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8及其翻译后修饰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可 李旭 王妍 《军事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36-239,F0003,共5页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8(IgSF8)是IgSF成员之一,其胞内短尾结构域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棕榈酰化和糖基化是IgSF8分子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IgSF8和CD9的棕榈酰化可能对二者的异源聚合体形成以及发挥生物学功能起...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8(IgSF8)是IgSF成员之一,其胞内短尾结构域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棕榈酰化和糖基化是IgSF8分子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IgSF8和CD9的棕榈酰化可能对二者的异源聚合体形成以及发挥生物学功能起支持作用。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IgSF8在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神经系统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主要对IgSF8的分子特征和翻译后修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解析IgSF8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8 棕榈酰化 糖基化 四跨膜蛋白超家族
原文传递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与支气管哮喘
10
作者 沈雪艳 沈华浩 《国际呼吸杂志》 2007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本文概述了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结构、表达和调节。主要阐述VCAM-1、ICAM-1参与嗜酸粒细胞(EOS)、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黏附、迁移过程,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气道重构过程... 本文概述了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结构、表达和调节。主要阐述VCAM-1、ICAM-1参与嗜酸粒细胞(EOS)、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黏附、迁移过程,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气道重构过程,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支气管哮喘
原文传递
补体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思跃 尤涛 +1 位作者 毕意辉 苏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67-1269,共3页
目的构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CRIg)的原核表达质粒pSmartⅠ-SUMO-CRIg,并通过大肠杆菌表达体系对其进行表达和纯化,并检测表达产物活性.方法从人肝脏细胞HHMa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DNA无缝克隆技术,将编... 目的构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CRIg)的原核表达质粒pSmartⅠ-SUMO-CRIg,并通过大肠杆菌表达体系对其进行表达和纯化,并检测表达产物活性.方法从人肝脏细胞HHMa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DNA无缝克隆技术,将编码人CRIg胞外段基因序列克隆至pSmart-Ⅰ载体上,选择阳性菌落进行质粒提取和测序,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对其表达产物进行检测,预测SDS-PAGE检测结果位于40 000处.最后通过补体旁路途径溶血实验检测其活性.重复3次实验取算术平均值绘制溶血曲线.结果扩增出的人CRIg片段长度为819 bp,测序结果比对为人CRIg胞外段序列,提取质粒转化至Rosetta菌株后通过IPTG诱导发现CRIg可以稳定在上清中表达.溶血实验证明25 μm蛋白浓度可以几乎完全抑制溶血.结论 CRIg可以在原核表达体系中实现可溶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基因 补体 免疫抑制剂 无缝克隆 原核表达载体
原文传递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家族及其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阳 孙晨鸣 赵勇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1年第5期368-373,共6页
当病原体感染时,机体天然免疫系统依赖于不同受体分子介导的免疫反应。天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程度可能是通过细胞多种激活和抑制性受体分子介导的信号通路来整合调控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免疫反应中作为抗原受体、共刺激蛋白、黏附... 当病原体感染时,机体天然免疫系统依赖于不同受体分子介导的免疫反应。天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程度可能是通过细胞多种激活和抑制性受体分子介导的信号通路来整合调控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免疫反应中作为抗原受体、共刺激蛋白、黏附分子、免疫调节分子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一组被称作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eukocyteimmunoglobulin(Ig)-likereceptors,LILRs]或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ILTs)的分子家族既参与先天性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球蛋白 受体家族 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天然免疫系统 免疫反应 受体分子
下载PDF
CMRF35样分子/CD300超家族的成员及其在免疫、炎症中的作用
13
作者 吴亚男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2,共5页
免疫球蛋白(IgSF)超家族成员在免疫与炎症中作用与机制研究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IgSF超家族的鼠CMRF35样分子(CMRF-35-like malecule,CLM)家族成员分子及CLM相对应的人源CD300家族成员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备受关注。CLM/CD300家族成... 免疫球蛋白(IgSF)超家族成员在免疫与炎症中作用与机制研究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IgSF超家族的鼠CMRF35样分子(CMRF-35-like malecule,CLM)家族成员分子及CLM相对应的人源CD300家族成员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备受关注。CLM/CD300家族成员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广泛地表达。CLM家族含有9个成员,其中,CLM1和CLM5为配对的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交联活化CLM1后能抑制CLM5介导的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活化;CLM8和CLM4亦为配对的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其他活化性受体如CLM2交联活化后能诱导单核细胞TNF-α的产生;CLM7能促进肥大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并促进细胞存活、脱颗粒以及细胞黏附等。CLM在免疫与炎症过程及其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有关CLM/CD300家族成员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将为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与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CMRF35样分子/CD300超家族 受体分子成员 免疫应答 炎症
下载PDF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喜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癌胚抗原(CEA)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甲胎蛋白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鉴别 肝癌高危人群 血清标记物
下载PDF
血蓝蛋白与IgSF同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章跃陵 杜志恒 +3 位作者 赵贤亮 闵少颖 陈洁辉 黄通旺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8-53,72,F0003,共8页
采用蛋白质序列比对、同源建模和分子进化树构建等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的同源关系.结果发现,血蓝蛋白75kDa单体Ig-like区与人Ig存在5个同源模序,同源性为52%~6... 采用蛋白质序列比对、同源建模和分子进化树构建等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的同源关系.结果发现,血蓝蛋白75kDa单体Ig-like区与人Ig存在5个同源模序,同源性为52%~69%,其中IgLH611-625模序与其同源序列(IgH41-55)的模拟三维结构同样非常相似.进一步研究显示,IgLH611-625模序不仅与多种高等生物IgSF分子具有同源性,而且在系统进化树中可与5种IgSF分子归属于同一大类.提示,血蓝蛋白确实与IgSF分子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蓝蛋白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同源性
下载PDF
抑制性受体及其负性免疫调节作用
16
作者 刘建华 扈鸿霞 +2 位作者 加尔肯 苏战强 冉多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7-690,共4页
抑制性受体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能够抑制或阻断免疫细胞内活化信号的传递。抑制性受体大多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lin superfamily,igSV)或c型凝集素超家族(c-type lectin superfamily,CLSF),
关键词 免疫调节作用 抑制性 受体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负性 跨膜糖蛋白 C型凝集素 细胞内
下载PDF
CD200可表达于生发中心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17
作者 孙琦 樊祥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2,共1页
CD200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种膜糖蛋白,可表达于B细胞及其增殖性疾病和一部分T细胞。作者以往研究发现,在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环绕于L&H细胞周围的T细胞表达CD200,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CD200 辅助性T淋巴细胞 生发中心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淋巴细胞为主型 霍奇金淋巴瘤 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免疫学几个问题研究的进展
18
作者 陶树兴 张双民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本文就近年来免疫学中变化较大的几个方面作了概述,包括免疫学的地位、免疫功能的现代概念、抗原、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细胞因子、免疫应答以及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等.
关键词 免疫 抗原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细胞因子 免疫应答 抗体 基因工程 免疫功能 生物医学
下载PDF
神经元GPI锚定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光涛 隋玮 +2 位作者 刘炳岩 袁建刚 强伯勤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1年第5期52-55,共4页
神经系统中的IgSF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神经细胞表面分子 ,种类繁多 ,功能多样 ,其中一类分子缺乏跨膜区 ,通过GPI锚结合在细胞膜上 ,表现出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本文对该类神经元GPI锚定蛋白分子作一系统介绍。根据结构特点 ,神经元GPI锚... 神经系统中的IgSF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神经细胞表面分子 ,种类繁多 ,功能多样 ,其中一类分子缺乏跨膜区 ,通过GPI锚结合在细胞膜上 ,表现出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本文对该类神经元GPI锚定蛋白分子作一系统介绍。根据结构特点 ,神经元GPI锚定蛋白分子可分为三类 ,各类分子通过Ig结构域与其自身或其它蛋白分子进行顺式或反式结合 ,调节神经细胞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GPI锚定蛋白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中TRPC6、B7-H1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福昌 张洪彦 焦宇柯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B7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1(B7-H1)蛋白表达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后胰腺癌病理标本112例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2组标本中的TRPC6、B7-H...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B7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1(B7-H1)蛋白表达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后胰腺癌病理标本112例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2组标本中的TRPC6、B7-H1蛋白表达强度,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灶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病理标本中TRPC6、B7-H1蛋白表达强度差异。结果胰腺癌癌组织中的TRPC6蛋白、B7-H1蛋白表达强度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阳性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的TRPC6蛋白、B7-H1蛋白表达强度均高于淋巴结阴性胰腺癌患者(P<0.05);在不同TNM分期的胰腺癌组织中,Ⅰ期、Ⅱ期、Ⅲ期胰腺癌组织中的TRPC6、B7-H1蛋白表达强度呈逐渐增强的趋势,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TRPC6蛋白、B7-H1蛋白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且与胰腺癌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 B7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1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