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通道蛋白4在急性实验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武云涛 李祎 +1 位作者 朱庆三 刘景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87-1489,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实验性脊髓不完全损伤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规律,探讨脊髓水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兔急性脊髓不完全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RT-PCR检测脊髓损伤术后6 h、1、3、5和7 d时AQP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 目的研究急性实验性脊髓不完全损伤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规律,探讨脊髓水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兔急性脊髓不完全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RT-PCR检测脊髓损伤术后6 h、1、3、5和7 d时AQP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AQP4及其mRNA表达即开始增加并持续上升,伤后3 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二者的表达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QP4参与了脊髓损伤后水肿的形成过程,AQP4过度表达可能是损伤性脊髓水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免疫组化rt-pcr 脊髓损伤 脊髓水肿
下载PDF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状况与ER PR VEGF及Cath-D等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运江 吴凤云 +1 位作者 刘巍 吴祥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骨髓组织CK19mRNA的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各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一步法)检测骨髓组织中CK19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ath-D、C-erbB-2及VEGF的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 目的:检测乳腺癌骨髓组织CK19mRNA的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各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一步法)检测骨髓组织中CK19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ath-D、C-erbB-2及VEGF的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组织CK19mRNA表达阳性率56.9%。骨髓CK19mRNA表达随乳腺癌组织中ER及PR蛋白表达增强而降低(P<0.05,P<0.01);随Cath-D、VEGF蛋白表达增强而呈增高趋势(P<0.005,P<0.05);但与C-erbB-2表达状况无关。结论: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癌组织中某些生物学因子表达有关;这些因子决定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髓微转移 CK19生物学因子 rt-pcr免疫组化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中VEGF-C表达及与肿瘤恶性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锦辉 王克畏 +2 位作者 刘金明 赵挺 邹寿椿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89-1491,共3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CVEGF-C)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与胆囊癌恶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VEGF-C在原发性胆囊癌和胆囊腺瘤样息肉中的表...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CVEGF-C)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与胆囊癌恶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VEGF-C在原发性胆囊癌和胆囊腺瘤样息肉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VEGF-C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与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Nevin分期等肿瘤恶性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胆囊癌和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中VEGF-C mRNA阳性表达率为88.23%(15/17)和25%(3/12),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VEGF-C蛋白检测阳性表达率为76.47%(13/17)和25%(3/1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的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和Nevin Ⅳ、Ⅴ期者明显高于无肝浸润、无淋巴转移和Nevin Ⅰ、Ⅱ、Ⅲ期者(P〈0.05),而各病理分级(高、中、低分化)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VEGF-C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存在高表达,VEGF-C阳性表达与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和Nevin分期明显相关,但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囊癌 VEGF-C rt-pcr免疫组化
下载PDF
Jade-1及β-caten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练鑫 翁志梁 +3 位作者 吴秀玲 陈盛烨 王思齐 李澄棣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3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Jade-1基因及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肾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与β-catenin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60例肾癌和11例正常组织中Jade-1和β-caten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 目的研究Jade-1基因及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肾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与β-catenin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60例肾癌和11例正常组织中Jade-1和β-caten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肾癌组织Jade-1蛋白mean density(MD)值0.1655(0.1191,0.2830)和正常组织0.7438(0.7190,0.8059),mRNA的表达是正常的0.202倍,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P<0.05);β-catenin蛋白肾癌组织MD值0.2756(0.2178,0.3738)和正常组织0.0855(0.0366,0.1029)相比显著升高(P<0.05),mRNA表达水平是正常的1.014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在肾透明细胞中,高级别肾癌组织中Jade-1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低级别肾癌组织(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肾癌组织(P<0.05)。(3)Jade-1和β-catenin的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95,P<0.01)。结论在肾癌中,Jade-1在肾癌组织中蛋白和mRNA表达均减少,且表达减少与β-catenin表达增加高度负相关;Jade-1的表达降低可能是β-catenin在肾癌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Jade-1 β-catenin免疫组化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c-IAP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明玥 陈帆 +1 位作者 高冬梅 王新玲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53-2257,共5页
目的: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对45例宫颈癌及2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IAP1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相应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目的: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对45例宫颈癌及2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IAP1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相应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凋亡抑制基因c-IAP1在宫颈癌中表达上调,c-IAP1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量是正常宫颈组织c-IAP1mRNA表达量的3.39倍。与正常宫颈相比,宫颈癌组织中c-IAP1mRNA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肿瘤直径、肌层浸润均呈现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病理分化程度无关。在蛋白水平,c-IAP1在宫颈癌的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病理分级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c-IAP1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抗凋亡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对宫颈癌的易感性预测、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C-IAP1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